CN117499764A -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9764A
CN117499764A CN202311813342.0A CN202311813342A CN117499764A CN 117499764 A CN117499764 A CN 117499764A CN 202311813342 A CN202311813342 A CN 202311813342A CN 117499764 A CN117499764 A CN 117499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amera assembly
camera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33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冰清
周哲
梁代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33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9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9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9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5Multimedia displays, e.g. with integrated or attached speakers, cameras,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 G06F1/1609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to support filters 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该摄像头组件包括外壳、机械连接件、摄像头本体、第一连接器以及数据传输件。外壳具有内腔。机械连接件用于将外壳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摄像头本体位于内腔中,摄像头本体包括基板。第一连接器设置于外壳,用于在外壳和机壳安装到位后与电子设备的外接端子电连接。数据传输件具有挠性,位于内腔中且两端分别与基板和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将具有挠性的数据传输件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和基板之间,使得基板和第一连接器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在摄像头组件组装阶段,基板和第一连接器在外壳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的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摄像头组件以及具有该摄像头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屏占比,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快速拆装摄像头组件的笔记本电脑。由于其不需要安装固定式摄像头,这使得边框可以将原来布设摄像头的位置让出以用来布设屏幕,由此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边框做窄,以提高屏占比。
上述的摄像头组件主要包括外壳、基板、感光芯片、镜头以及电连接器等。其中,电连接器与摄像头本体的基板电连接,再通过电连接器与笔记本电脑电连接,从而实现摄像头本体和笔记本电脑的电学互连,以使笔记本电脑可以对摄像头组件的拍摄功能进行控制,以及摄像头组件可以将所拍摄的图像或者录像传输给笔记本电脑。
当前已公开的摄像头组件中,其使用的电连接器和基板之间是直接通过焊接方式以实现电连接的。然而基板与电连接器直接焊接后会形成刚性的机械连接结构,这使得电连接器与外壳的组装公差会影响到摄像头本体在外壳上的组装公差,由此造成摄像头组件的组装难度较大,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将具有挠性的数据传输件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和基板之间,使得基板和第一连接器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在摄像头组件组装阶段,基板和第一连接器在外壳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组装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组件,该摄像头组件包括外壳、机械连接件、摄像头本体、第一连接器以及数据传输件。
外壳具有内腔。机械连接件用于将外壳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摄像头本体位于内腔中,摄像头本体包括基板。第一连接器设置于外壳,用于在外壳和机壳安装到位后与电子设备的外接端子电连接。数据传输件具有挠性,位于内腔中且两端分别与基板和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头组件,通过机械连接件将外壳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上,实现了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的机械互连;基板、数据传输件以及第一连接器依次电连接,在外壳和机壳安装到位后,第一连接器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由此实现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的电学互连。
其中,用来将第一连接器和基板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是数据传输件,而该数据传输件具有可弯曲的挠性,这就使得基板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可以发生位移,由此在摄像头组件的组装阶段,第一连接器组装到外壳上后不会对基板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基板在外壳的内腔中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同样的,基板组装到外壳的内腔后不会对第一连接器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第一连接器在外壳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的整体组装难度,可提高摄像头组件的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传输件包括电线、裸电线、柔性扁平电缆、柔性电路板中的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传输件和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设置于数据传输件上的连接器公座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连接器母座,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相接以使数据传输件和基板电连接。
数据传输件和基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器实现连接,这样在摄像头组件的组装阶段,可以先将数据传输件和第一连接器作为一部分与外壳进行组装,然后再将摄像头本体作为另一部分与外壳进行组装,从而能够降低组装难度;此外,数据传输件和基板不再使用焊接方式进行电连接,从而避免焊接产生的热辐射对镜头模块和感光芯片造成不良影响,保证了摄像头本体的光学性能稳定,提高了摄像头组件的良品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传输件上背对连接器公座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片。
在数据传输件背对连接器公座的部位设置加强片,以通过加强片提高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在将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进行扣合连接时,通过该加强片对连接器公座形成支撑,使得扣合连接更容易,并且还能够避免在扣合过程中的作用力传递到数据传输件上而造成其内部电路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连接器包括零插入力式连接器、线对板式连接器、板对板式连接器中的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壳包括透光板以及呈盒状的壳本体,壳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透光板盖合于壳本体的开口侧以围设形成内腔。
由透光板和壳本体共同构成了外壳,其中透光板为封盖壳本体的一整片板状体,并不需要专门去保护镜头模块,因此不需要考虑镜头模块的偏心问题,进而也就不需要将镜头模块和透光板进行同心组装或者对中组装,由此进一步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的整体组装难度。此外,壳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成型更容易,可以降低加工和组装成本,并且壳本体不存在拼接组装后的接缝,保证了外形的一致性和美观,同时具有更好的防护性,可以保证摄像头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连接器包括弹簧针连接器,弹簧针连接器的焊盘与数据传输件焊接,机壳设置有外接端子,在外壳和机壳安装到位后弹簧针连接器与外接端子相抵并电连接。
第一连接器选用弹簧针连接器,其与外接端子相抵接便能够实现电连接,使得摄像头组件在与电子设备实现电学互连时比较容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机械连接件包括磁性件,磁性件位于内腔中且能够使外壳吸附于机壳上。
机械连接件为磁性件,通过磁吸方式使外壳吸附于机壳上,直接将摄像头组件大致对位到电子设备上即可,不需要考虑插接不准或卡接不准而需要精准对位的问题,因此相对于用户而言使用更加方便,并且磁性件位于外壳的内腔中,可保证摄像头组件的外观平整,一致性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机械连接件包括插柱和插槽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外壳,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机壳,插柱和插槽承插连接以使外壳安装于机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机械连接件包括弹扣和扣槽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外壳,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机壳,弹扣和扣槽扣合连接以使外壳安装于机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机械连接件包括滑块和滑槽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外壳,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机壳,滑块从滑槽的一侧滑入以使外壳安装于机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机械连接件包括紧固件,外壳和机壳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安装的通孔,外壳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机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壳设置有安装孔,弹簧针连接器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台,弹簧针连接器穿设于安装孔内且通过限位台与外壳胶接。
弹簧针连接器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台,该限位台和安装孔的孔口处相互配合,以定位弹簧针连接器相对于外壳在Z方向的安装位置,同时通过该限位台能够将弹簧针连接器与外壳胶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部分弹簧针连接器伸出外壳的表面,机壳设置有与弹簧针连接器的伸出部分仿形的定位槽。
弹簧针连接器的部分伸出外壳的表面,并且机壳上设置有与弹簧针连接器外形大致相同的定位槽,通过该定位槽能够限制弹簧针连接器在机壳上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弹簧针连接器与外接端子的电连接比较稳定及可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摄像头本体还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镜头模块、电子元件以及防护罩,防护罩罩设于电子元件的外部,镜头模块位于两个防护罩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壳以及上述任一项的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的外壳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该摄像头组件中,用来将第一连接器和基板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是数据传输件,而该数据传输件具有可弯曲的挠性,这就使得基板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可以发生位移,由此在摄像头组件的组装阶段,第一连接器组装到外壳上后不会对基板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基板在外壳的内腔中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同样的,基板组装到外壳的内腔后不会对第一连接器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第一连接器在外壳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的整体组装难度,可提高摄像头组件的组装效率,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摄像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图3中的摄像头组件在隐藏透光板之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件、基板以及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摄像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F处的第一例的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G处的第一例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F处的第二例的放大图;
图13是图2中G处的第二例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F处的第三例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中F处的第四例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中F处的第五例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中F处的第六例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11、内腔;12、透光板;13、壳本体;14、安装孔;
20、机械连接件;21、磁性件;21'、笔记本侧磁性件;22、插柱;23、插槽;24、弹扣;25、扣槽;26、滑块;27、滑槽;28、紧固件;29、通孔;
30、摄像头本体;31、基板;32、镜头模块;33、防护罩;
40、第一连接器;41、弹簧针连接器;411、焊盘;412、限位台;
50、数据传输件;51、柔性电路板;52、加强片;53、第二连接器;531、连接器公座;532、连接器母座;
100、摄像头组件;200、机壳;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201、定位槽;202、外接端子;203、缺口;300、显示屏;400、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 “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窄边框一直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尤其在笔记本电脑上,窄边框一直是产品的卖点。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通常内置于屏幕上方的边框内,这种设计可以略微提高屏占比,但是由于摄像头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边框不能进一步做窄,以及不能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快速拆装摄像头组件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不需要安装固定摄像头,而是通过快拆结构外接摄像头组件以使摄像头模组与笔记本电脑之间实现机械互连和电学互连。在需要使用摄像头时,可以将摄像头组件安装到笔记本电脑上,在不需要时则可以移出。由于不需要安装固定摄像头,这使得边框可以将位置让出以用来布设屏幕,因此该笔记本电脑可以将边框做得更窄,屏占比更高。
上述的摄像头组件主要包括外壳、基板、感光芯片、镜头以及电连接器等。其中,电连接器与摄像头本体的基板电连接,再通过电连接器与笔记本电脑电连接,从而实现摄像头本体和笔记本电脑的电学互连。
当前已公开的摄像头组件中,其使用的电连接器和基板之间是直接通过焊接方式以实现电连接的。然而基板与电连接器直接焊接后会形成刚性的机械连接结构,这使得电连接器与外壳的组装公差会影响到摄像头本体在外壳上的组装公差,由此造成摄像头组件的组装难度较大,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将具有挠性的数据传输件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和基板之间,使得基板和第一连接器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在组装阶段,第一连接器组装到外壳上后不会对基板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同样的,基板组装到外壳上后也不会对第一连接器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基板和第一连接器在外壳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组装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也可以被称为移动设备、终端设备、移动终端或者终端。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平板型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车载电脑、智能手表(smart watch)、智能手环(smart wristband)、智能手机(smart phone)、游戏掌机以及其他具有可拆卸摄像头设计的电子设备。
为了更加方便的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下文将以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为例来详细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组件100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以及连接A面和B面的边框。第二壳体22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210,以使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能够相互展开或者相互折叠,第二壳体220包括相对设置的C面和D面。
其中,第一壳体210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分,其A面上设有产品标识(logo),B面上设有显示屏300。第二壳体220作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分,其C面上设有键盘400和触控板。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可以通过转轴等结构连接在一起,实现主机部分和显示部分的相对旋转。
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能够相互折叠或者展开,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具有多种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例如,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相互折叠,B面与C面能够相互贴合,使得笔记本电脑切换至闭合模式,此时笔记本电脑具有更小的体积,从而能够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收纳和携带。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也可以相对展开,例如,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形成120~150度的夹角,以使得笔记本电脑切换至如图1所示的使用模式,此时显示屏300与键盘400能够面向用户,笔记本电脑可进行使用。
对于第一壳体210,除了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之外,还具有连接A面和B面的边框,该边框的上边,或者说是边框上远离转轴的一边,用来安装摄像头组件100。继续如图2所示,当摄像头组件100安装到边框上时,其将通过基板31、数据传输件50、第一连接器40、外接端子202、主板等(图2中均未示出,后文中将会详细介绍)使摄像头组件100和笔记本电脑建立电学互连关系,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对摄像头组件100的拍摄功能进行控制,以及摄像头组件100可以将所拍摄的图像或者录像传输给笔记本电脑。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摄像头组件10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100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摄像头组件100的爆炸图。图5是图3中的摄像头组件100在隐藏透光板12之后的示意图。
如图3-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组件100,包括外壳10、机械连接件20、摄像头本体30、第一连接器40以及数据传输件50。
外壳10具有内腔11,该内腔11为摄像头本体30、第一连接器40、数据传输件50等零部件提供容置空间,外壳10对位于内腔11中的零部件提供支撑和防护作用。
可选地,外壳10可以由透光板12和盒状的壳本体13所组成,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机械连接件20用于将外壳10可拆卸地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机壳200。
可选地,机械连接件20与机壳200的连接结构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可以是承插结构、卡扣结构、磁吸结构等,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摄像头本体30位于内腔11中,并且摄像头本体30包括基板31。
此外,摄像头本体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基板31上的镜头模块32、电子元件以及防护罩33,防护罩33罩设于电子元件的外部,镜头模块32位于两个防护罩33之间。
基板31可以选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基板31的作用是为了镜头模块32、感光芯片等元器件提供承载基体,同时还用于构建供电电路和通信电路。
镜头模块32由多片球面或者非球面镜片组成,具有光学特性。镜头模块32的底部具有设置在基板31上的感光芯片。镜头模块32用于形成被摄体的光信号并反映到感光芯片,感光芯片对光线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Analog/Digital,A/D)转换,并输出于显示屏300等显示单元以显示被摄体的图像。
电子元件可以是基板31上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等,用于调节基板31上的电压和电流,使得基板31能够为感光芯片等部件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防护罩33罩设于这些电子元件的外部,用于起防护作用,同时若是金属防护罩33,还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和屏蔽效果,并且,防护罩33为金属罩时,可以通过磁吸式机械臂进行拾取和转移,有利于装配环节的操作。
第一连接器40设置于外壳10,第一连接器40用于在外壳10和机壳200安装到位后与电子设备的外接端子202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器40具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可以是弹簧针连接器41,也可以是其他连接器,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数据传输件50具有挠性,数据传输件50位于内腔11中且两端分别与基板31和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
可选地,具有挠性的数据传输件50也具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可以是电线、裸电线、柔性扁平电缆、柔性电路板51等,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可选地,数据传输件50在与基板31和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时,可以直接将数据传输件50与基板31的焊盘和第一连接器40的焊盘411进行焊接;或者,可以将数据传输件50与第一连接器40的焊盘411进行焊接,数据传输件50与基板31则通过第二连接器53进行连接,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100,通过机械连接件20将外壳10可拆卸地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机壳200上,实现了摄像头组件100与笔记本电脑的机械互连;基板31、数据传输件50以及第一连接器40依次电连接,在外壳10和机壳200安装到位后,第一连接器40可与笔记本电脑电连接,由此实现摄像头组件100与笔记本电脑的电学互连。
其中,用来将第一连接器40和基板31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是数据传输件50,而该数据传输件50具有可弯曲的挠性,这就使得基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器40可以发生位移,由此在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阶段,第一连接器40组装到外壳10上后不会对基板31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基板31在外壳10的内腔11中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同样的,基板31组装到外壳10的内腔11后不会对第一连接器40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第一连接器40在外壳10上可以自由调整安装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100的整体组装难度,可提高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效率。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为电线。
本实施例中的电线指的是常规电线,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其中导体包括铜、铝等各种金属和复合金属圆单线,导体之外包裹有橡胶、塑料以及其他非金属的绝缘层。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为裸电线。
本实施例中的裸电线是指仅有导体而无绝缘层的产品,仅包括铜、铝等各种金属和复合金属圆单线。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为柔性扁平电缆。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最适合于两个印制电路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再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为柔性电路板51。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5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可挠性的电路板。
无论是裸电线、常规电线、柔性扁平电缆或者柔性电路板51,均具有可弯曲的挠性,在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阶段,第一连接器40组装到外壳10上后不会对基板31的位置移动造成约束,使得基板31在外壳10上可以自由调整位置,进而降低了摄像头组件100组装难度。
上文提到,数据传输件50、基板31、第一连接器40这三者在进行电连接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但是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若将数据传输件50分别与基板31的焊盘和第一连接器40的焊盘411进行焊接,以实现三者的电连接,那么在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阶段,数据传输件50、第一连接器40以及摄像头本体30这三者将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壳10进行组装,组装作业不方便;二是通常摄像头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外壳10的内部空间较小,这导致基板31的尺寸也较小,使得基板31上可供镜头模块32和焊盘进行布局的空间有限,在将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的焊盘焊接时,所产生的热辐射很容易会传导到镜头模块32和感光芯片上,这会导致摄像头本体30的光学性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下述实施例对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件50、基板31以及第二连接器53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3,第二连接器53包括连接器公座531和连接器母座532,连接器公座531设置于数据传输件50,连接器母座532设置于基板31,连接器公座531和连接器母座532相接以使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器53实现连接,这样在摄像头组件100的组装阶段,可以先将数据传输件50和第一连接器40作为一部分与外壳10进行组装,然后再将摄像头本体30作为另一部分与外壳10进行组装,从而能够降低组装难度;此外,数据传输件50和基板31不再使用焊接方式进行电连接,从而避免焊接产生的热辐射对镜头模块32和感光芯片造成不良影响,保证了摄像头本体30的光学性能稳定,提高了摄像头组件100的良品率。
再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数据传输件50上背对连接器公座53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片52。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件50背对连接器公座531的部位设置加强片52,以通过加强片52提高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在将连接器公座531和连接器母座532进行扣合连接时,通过该加强片52对连接器公座531形成支撑,使得扣合连接更容易,并且还能够避免在扣合过程中的作用力传递到数据传输件50上而造成其内部电路损坏。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第二连接器53为零插入力式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的零插入力式连接器(Zero Insertion Force,ZIF),它的特点是在连接时无需施加强制插入力,而是通过松开卡扣来获得平稳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第二连接器53为线对板式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的线对板式连接器(Wire-to-Board,WTB),它是一种将电线连接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再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第二连接器53为板对板式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的板对板式连接器(Board-to-board Connectors,BTB),它具有高精密、小体积的优势,支持大电流或密集针脚,传输能力较强。
再如图3-图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外壳10包括透光板12以及呈盒状的壳本体13,壳本体13为一体成型结构,透光板12盖合于壳本体13的开口侧以围设形成内腔11。
本实施例中,由透光板12和壳本体13共同构成了外壳10,其中透光板12为封盖壳本体13的一整片板状体,并不需要专门去保护镜头模块32,因此不需要考虑镜头模块32的偏心问题,进而也就不需要将镜头模块32和透光板12进行同心组装或者对中组装,由此进一步降低了摄像头组件100的整体组装难度。
此外,壳本体13为一体成型结构,相比较分体式结构,一体成型的壳本体13加工成型更容易,可以直接通过一次注模成型即可,不需要再设计分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对分体之间进行组装,可以降低加工和组装成本,并且壳本体13不存在拼接组装后的接缝,保证了外形的一致性和美观,同时一体成型的壳本体13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更好的防护性,可以保证摄像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透光板12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者透明树脂。
可选地,为了使透光板12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透光板12可以是有色透光板12。其中,有色透光板12是在透光板12成型时添加了着色剂化合物,从而使透光板12具有彩色效果。例如,加入氧化铬(Cr2O3),透光板12就会呈绿色;加入二氧化锰(MnO2),透光板12就会呈紫色;加人氧化钴(Co2O3),透光板12就会呈蓝色。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板12在添加着色剂化合物时,应当优先确保镜头模块32的工作稳定性,避免对镜头模块32的感光效果造成影响。
可选地,壳本体13的材质可以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
图7是图5中的摄像头组件10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F处的第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第一连接器40为弹簧针连接器41,弹簧针连接器41的焊盘411与数据传输件50焊接,机壳200设置有外接端子202,在外壳10和机壳200安装到位后弹簧针连接器41与外接端子202相抵并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40选用弹簧针连接器41,其与外接端子202相抵接便能够实现电连接,使得摄像头组件100在与笔记本电脑实现电学互连时比较容易。
本实施例中,弹簧针连接器41主要由弹簧和可伸缩的顶针所组成,顶针被弹簧推动始终保持向外伸出的状态,以确保顶针与外接端子202相抵接的可靠性。外接端子202可以由诸如铜、银等导电金属加工的小圆盘构成,数量与顶针数量一致且信号线路相匹配,并且外接端子202通过导线与笔记本电脑的主板电连接。弹簧针连接器41的焊盘411与数据传输件50焊接后,在外壳10和机壳200安装到位后弹簧针连接器41又与外接端子202相抵并电连接,由此便建立了基板31、数据传输件50、弹簧针连接器41、外接端子202、主板这条通信路线,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对摄像头组件100的拍摄功能进行控制,以及摄像头组件100可以将所拍摄的图像或者录像传输给笔记本电脑。
可选地,第一连接器40也可以是板对板式连接器的公座,而母座则构成外接端子202,并设置在机壳200上。
图8是图5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如图8-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外壳10设置有安装孔14,弹簧针连接器41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台412,弹簧针连接器41穿设于安装孔14内且通过限位台412与外壳10胶接。
本实施例中,弹簧针连接器41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台412,该限位台412和安装孔14的孔口处相互配合,以定位弹簧针连接器41相对于外壳10在Z方向的安装位置,同时通过该限位台412能够将弹簧针连接器41与外壳10胶接固定。
可选地,限位台412与安装孔14的孔口处胶接时采用的胶水可以是瞬干胶、光敏胶、热熔胶、压敏胶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瞬干胶能够在大多数的材料贴合面上提供瞬间及永久性的黏合力量。
具体地,光敏胶又称无影胶,是一种必须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光敏胶可以选择紫外光固化胶。
具体地,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化学特性不变的胶粘剂。热熔胶可以选择聚丙烯热熔胶。
具体地,压敏胶为压力敏感型胶粘剂,通过挤压动作便能够较好的激活粘性。压敏胶可以选择丙烯酸酯型压敏胶和有机硅压敏胶。
再如图9-图1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弹簧针连接器41的部分伸出外壳10的表面,机壳200设置有与弹簧针连接器41的伸出部分仿形的定位槽201。
本实施例中,弹簧针连接器41的部分伸出外壳10的表面,并且机壳200上设置有与弹簧针连接器41外形大致相同的定位槽201,通过该定位槽201能够限制弹簧针连接器41在机壳200上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弹簧针连接器41与外接端子202的电连接比较稳定及可靠。
可选地,外接端子202可以设置于定位槽201的槽底,由此通过定位槽201可以将弹簧针连接器41与外接端子202进行精确地对位,使得二者能够顺利实现电连接,从而提高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摄像头组件100时的便捷性。
图11是图2中G处的第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磁性件21,机壳200为金属材质,磁性件21位于内腔11中且能够使外壳10吸附于机壳200上。
本实施例中,机械连接件20为磁性件21,通过磁吸方式使外壳10吸附于机壳200上,可以直接将摄像头组件100大致对位到笔记本电脑的机壳200上即可,不需要考虑插接不准或卡接不准而需要精准对位的问题,因此相对于用户而言使用更加方便,并且磁性件21位于外壳10的内腔11中,可保证摄像头组件100的外观平整,一致性较好。
可选地,磁性件21可以采用软磁粉末烧结制成。软磁材料具有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的特点。
具体地,上述软磁粉末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铁硅铬、铁硅、铁硅铝、铁镍、铁镍钼、非晶态软磁、超微晶软磁、纯铁、锰锌铁氧体以及镍锌铁氧体等合金粉末材料。
可选地,磁性件21朝向机壳200的一侧可以设置导磁片。导磁片作为顺磁材料,在磁性件21上有改变磁场方向、汇聚磁场和减少漏磁的作用,可以将磁场更多的汇聚在磁性件21附近,以增强磁性件21附近的磁场,从而能够使外壳10和机壳200吸附的更紧密牢固。
图12是图1中F处的第二例的放大图。图13是图2中G处的第二例的放大图。
如图12-图1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位于内腔11中的磁性件21,机壳200内对应设置有磁极相反的笔记本侧磁性件21',通过磁性件21和笔记本侧磁性件21'的相互吸引能够使外壳10吸附于机壳200上。
本实施例中,在机壳200内也增加笔记本侧磁性件21',这样可提高磁性件21的磁吸力,使得外壳10与机壳200的吸附强度更高,进而使摄像头组件100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连接稳定性更高,抗震性更强。
可选地,机壳200内的笔记本侧磁性件21',在朝向外壳1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导磁片,从而增强机壳200内的笔记本侧磁性件21'的磁场强度。
图14是图1中F处的第三例的放大图。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插柱22,机壳200对应设置有插槽23,插柱22和插槽23承插连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可选地,插槽23的槽壁表面可以贴附橡胶凸点,以增加插槽23的槽壁摩擦力,将插柱22插接在插槽23内,通过摩擦力使二者具有一定连接强度,以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在移动、翻转屏幕时对摄像头组件100所造成的分离作用力,使得摄像头组件10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分离时,用户用手固定住机壳200,把持着外壳10将插柱22从插槽23内拔出。
当然,插柱22和插槽23也可以互换设置基体,也就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插槽23,机壳200对应设置有插柱22,插柱22和插槽23承插连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图15是图1中F处的第四例的放大图。
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弹扣24,机壳200对应设置有扣槽25,弹扣24和扣槽25扣合连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本实施例中,弹扣24和扣槽25相互扣合连接之后,具有一定连接强度,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在移动、翻转屏幕时对摄像头组件100所造成的分离作用力,使得摄像头组件10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分离时,用户用手固定住机壳200,把持着外壳10将弹扣24从扣槽25内拔出。
当然,弹扣24和扣槽25也可以互换设置基体,也就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扣槽25,机壳200对应设置有弹扣24,弹扣24和扣槽25扣合连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图16是图1中F处的第五例的放大图。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滑块26,机壳200对应设置有滑槽27,滑块26从滑槽27的一侧滑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可选地,上文提到,弹簧针连接器41的部分伸出外壳10的表面,机壳200设置有与弹簧针连接器41的伸出部分仿形的定位槽201,为了使得弹簧针连接器41能够顺利进入定位槽201内,将定位槽201的一侧槽壁开设出缺口203,以避让弹簧针连接器41的伸出部分,从而使得摄像头组件100整体能够顺利地安装在机壳200上。
可选地,为了使机壳200表面平整、美观,可以将机壳200上设置的滑槽27下沉到机壳200表面之下,例如在机壳200的表面开设个沉槽,是滑槽27位于该沉槽内。
当然,滑块26和滑槽27也可以互换设置基体,也就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设置于外壳10上的滑槽27,机壳200对应设置有滑块26,滑槽27从滑块26的一侧滑入以使外壳10安装于机壳200。
图17是图1中F处的第六例的放大图。
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机械连接件20为紧固件28,外壳10和机壳200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28安装的通孔29,外壳10通过紧固件28安装于机壳200。
可选地,紧固件28可以是销子或者螺栓,通孔29可以是销孔或者螺孔。
可选地,紧固件28可以通过绳子约束在外壳10上,从而避免紧固件28丢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具有内腔(11);
机械连接件(20),用于将所述外壳(10)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机壳(200);
摄像头本体(30),位于所述内腔(11)中,所述摄像头本体(30)包括基板(31);
第一连接器(40),设置于所述外壳(10),用于在所述外壳(10)和所述机壳(200)安装到位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接端子(202)电连接;
数据传输件(50),具有挠性,位于所述内腔(11)中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基板(31)和所述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件(50)包括电线、裸电线、柔性扁平电缆、柔性电路板(51)中的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件(50)和所述基板(3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3),所述第二连接器(53)包括设置于所述数据传输件(50)上的连接器公座(53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31)上的连接器母座(532),所述连接器公座(531)和所述连接器母座(532)相接以使所述数据传输件(50)和所述基板(3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件(50)上背对所述连接器公座(53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片(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53)包括零插入力式连接器、线对板式连接器、板对板式连接器中的任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透光板(12)以及呈盒状的壳本体(13),所述壳本体(1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透光板(12)盖合于所述壳本体(13)的开口侧以围设形成所述内腔(11)。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0)包括弹簧针连接器(41),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的焊盘(411)与所述数据传输件(50)焊接,所述机壳(200)设置有所述外接端子(202),在所述外壳(10)和所述机壳(200)安装到位后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与所述外接端子(202)相抵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接件(20)包括磁性件(21),所述磁性件(21)位于所述内腔(11)中且能够使所述外壳(10)吸附于所述机壳(2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接件(20)包括插柱(22)和插槽(23)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所述机壳(200),所述插柱(22)和插槽(23)承插连接以使所述外壳(10)安装于所述机壳(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接件(20)包括弹扣(24)和扣槽(25)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所述机壳(200),所述弹扣(24)和所述扣槽(25)扣合连接以使所述外壳(10)安装于所述机壳(200)。
11.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接件(20)包括滑块(26)和滑槽(27)中的两者之一且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两者之另一设置于所述机壳(200),所述滑块(26)从所述滑槽(27)的一侧滑入以使所述外壳(10)安装于所述机壳(200)。
12.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接件(20)包括紧固件(28),所述外壳(10)和所述机壳(200)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28)安装的通孔(29),所述外壳(10)通过所述紧固件(28)安装于所述机壳(200)。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设置有安装孔(14),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台(412),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4)内且通过所述限位台(412)与所述外壳(10)胶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伸出所述外壳(10)的表面,所述机壳(200)设置有与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1)的伸出部分仿形的定位槽(201)。
15.根据权利要求1-2、4-5、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本体(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31)上的镜头模块(32)、电子元件以及防护罩(33),所述防护罩(33)罩设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外部,所述镜头模块(32)位于两个所述防护罩(33)之间。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100),所述摄像头组件(100)的所述外壳(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壳(200)。
CN202311813342.0A 2023-12-27 2023-12-27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99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3342.0A CN117499764A (zh) 2023-12-27 2023-12-27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3342.0A CN117499764A (zh) 2023-12-27 2023-12-27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9764A true CN117499764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8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3342.0A Pending CN117499764A (zh) 2023-12-27 2023-12-27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976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89912U (zh) * 2018-05-31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0351235U (zh) * 2018-07-12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16217069U (zh) * 2021-06-24 2022-04-05 孙雁汀 一种磁吸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819916U (zh) * 2021-11-05 2022-06-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567626A (zh) * 2022-09-05 2023-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89912U (zh) * 2018-05-31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0351235U (zh) * 2018-07-12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16217069U (zh) * 2021-06-24 2022-04-05 孙雁汀 一种磁吸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819916U (zh) * 2021-11-05 2022-06-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567626A (zh) * 2022-09-05 2023-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9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US7912520B2 (en) Mobile phone
EP2015565B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having camera assembly with two cameras
US7392071B2 (en) Rotary module with digital camera module
US20070000126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2135324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80374604A1 (en) Portable data cable
CN117499764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615415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TWI666504B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809973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5695971A (zh) 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12873B (zh) 包括导电构件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CN117499765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94140U (zh) 一种具有天线的摄像头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CN111405145B (zh) 相机模组以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2565493A (zh) 电子设备
CN219105319U (zh) 驱动机构
TWI478455B (zh) 一種電子裝置
CN217183349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
CN219477052U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和连接组件
CN115022502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043720B1 (ko) 전자 장치의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343304B (zh) 电子组件及保护壳
CN117956255A (zh) 摄像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