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0050A -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0050A
CN117490050A CN202311474105.6A CN202311474105A CN117490050A CN 117490050 A CN117490050 A CN 117490050A CN 202311474105 A CN202311474105 A CN 202311474105A CN 117490050 A CN117490050 A CN 117490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oad
agc
feedforward
therm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41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之正
宋瑞福
张岩
邱树良
亓振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741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0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0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0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22B35/18Applications of computers to steam boil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包括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该方法能够克服机组投入AGC后的主要参数的大幅变化,提高机组的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机组AGC运行模式的评价指标。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对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机组的AGC功能在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以及电网调度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机组AGC功能的快速响应,可将机组主要的运行参数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工况,也有利于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可见火电机组的AGC功能已成为电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火电机组锅炉汽机协调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和大延迟等特点,汽机对负荷的响应较快,而锅炉则是具有蓄热能力的大惯性环节,锅炉响应慢,汽机依靠调门开关来调节,汽机调节快,导致锅炉跟不上汽机的节奏。锅炉和汽机的动态特性差异较大,就导致外部的负荷响应和内部的参数稳定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矛盾。
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是在保证机组参数稳定,工况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的响应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要求,并保持主汽压力维持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协调控制系统通过调整锅炉的燃烧和汽机调门的开度来调节机组负荷和主汽压力。根据机组锅炉和汽机对负荷的响应特性分析,提高机组对负荷的响应速率,一是在主汽压力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汽轮机调门的开度,利用机组的蓄热能力提高机组在AGC负荷指令变化初期的响应速率;二是提高锅炉的负荷响应速率,缩短负荷响应滞后时间,利用锅炉的蓄热能力,提高机组对AGC指令的响应速率,同时可适当增加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超调量,有利于机组提供锅炉的蓄热能力,稳定主汽压力。然而,现在对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调整的频繁及幅度有新的要求,对机组投入AGC的要求和标准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机组的控制系统特性、设备可靠及灵敏性、精确度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机组主要参数如主汽温和主汽压的控制精度又提高了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克服机组投入AGC后的主要参数的大幅变化,提高机组的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机组AGC运行模式的评价指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包括:
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为:
将机组的变负荷速率提高至7.5MW/min至8.5MW/min。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修正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为:
将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调整为1.5至2。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包括:
当一级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减少给煤量指令;
当二级过热器温度控制偏差发生变化时,调整给煤量,直至主汽温度稳定。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包括:
当机组增减负荷时,当机组AGC指令与实际负荷偏差较大时,对燃料主控回路中变负荷前馈进行修正,增加或减少锅炉给煤量;
当机组处于稳态时,机组变负荷对燃料主控的前馈失效;
当机组压力拉回回路闭锁时,燃料主控前馈失效,此时燃料主控由机组CCS控制回路调节。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为:
在负荷变化后,根据负荷的变化量提前给一次风压控制一个提前于PID调节的动作。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包括:
机组在30%Pe~40%Pe负荷段时采用定压模式;
机组在40%Pe~80%Pe负荷段时,采用滑压运行模式;
机组在80%Pe以上负荷段时,采用定压运行模式。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包括:
将汽机侧惯性环境设置为一阶惯性。
优选的,在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中,所述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还包括:
调整汽机调门动作的压力波动允许值为±0.5MPa~±1MPa。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第二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第一增加单元,用于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第二增加单元,用于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运行模式调整单元,用于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优化单元,用于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由于包括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因此能够克服机组投入AGC后的主要参数的大幅变化,提高机组的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机组AGC运行模式的评价指标。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燃料主控前馈信号优化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
图3为机组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前馈信号控制策略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
图4为投入AGC后确定“定-滑-定”运行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
图5为汽机侧响应AGC指令控制策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克服机组投入AGC后的主要参数的大幅变化,提高机组的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机组AGC运行模式的评价指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火电机组变负荷速率设置低于规程要求的1.5%Pe,达不到机组投入AGC模式运行时的负荷速率变化要求,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低负荷阶段锅炉蓄热量较少,燃烧不稳,变负荷速率低;高负荷阶段若变负荷速率过快,易造成汽轮机振动高,锅炉壁温易超温等各种工况。鉴于以上情况,为追求机组工况及主要参数的稳定,设置机组在较低的变负荷速率值运行,难以满足投入机组AGC模式时的要求。因此,需根据火电机组实际运行工况,在机组升负荷阶段按在原来基础上尽量提高机组变负荷速率进行AGC试验,使机组能够满足AGC工况要求。另外,现有的火电机组汽机主控控制回路中变负荷前馈系数不合适,当AGC负荷指令来后,负荷指令曲线有瞬时凸起的波动,瞬时释放了部分锅炉蓄热,因此为消除负荷指令曲线的瞬时变化,提高锅炉蓄热的持续作用,根据机组实际工况需适当修正汽机主控控制回路中变负荷前馈系数。具体的,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可以优选为:将机组的变负荷速率提高至7.5MW/min至8.5MW/min;修正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可以优选为:将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调整为1.5至2。
S2: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具体的,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可以优选的包括:当一级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减少给煤量指令;当二级过热器温度控制偏差发生变化时,调整给煤量,直至主汽温度稳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机组在AGC工况中主汽温调节的精准性,在汽水系统控制中考虑了通过水煤比调整给煤量设定值,消除汽水系统温度偏差。当一级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大于设定值时通过逻辑自动减少给煤量指令,当二级过热器温度控制偏差发生变化时通过逻辑自动调整给煤量,直至主汽温度稳定。在水煤比控制回路中,若出现锅炉水冷壁壁温超过报警值,则在控制回路中闭锁增当前给煤量,并在当前给煤量基础上自动减少3.5t/h,直至锅炉水冷壁超温报警解除;若出现二级过热器入口温度高报警,则通过控制逻辑将水煤比控制量按一定速率减少-45t/h,直至二级过热器入口温度报警解除。
S3: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锅炉本身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在机组随AGC指令升负荷时,锅炉的蓄热又难以维持机组对燃料的需求,因此在机组随AGC指令变化时,在燃料主控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信号,通过机组运行数据得出不同负荷段的给煤量,可得到机组的静态前馈参数f1(x)。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变负荷静态前馈参数,不能满足机组升负荷和降负荷时对给煤量的需求,由此根据机组负荷偏差变化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机组AGC指令呈现出无规律的宽步幅变化,静态前馈系统需根据负荷偏差变化进行优化,根据负荷变化偏差的特点,对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具体的,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可以优选的包括:当机组增减负荷时,当机组AGC指令与实际负荷偏差较大时,对燃料主控回路中变负荷前馈进行修正,增加或减少锅炉给煤量;当机组处于稳态时,机组变负荷对燃料主控的前馈失效;当机组压力拉回回路闭锁时,燃料主控前馈失效,此时燃料主控由机组CCS控制回路调节。一个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图2,图2为燃料主控前馈信号优化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其中包括:
21—机组锅炉负荷指令;
22—AGC负荷指令;
23—负荷指令速率限制模块;
24—锅炉负荷指令与上一时刻差值;
25—锅炉负荷指令与上一时刻差值对应燃料主控前馈;
26—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
27—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对应燃料主控前馈;
28—AXSEL模拟量选择块;
29—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大于1MW或小于-1MW;
210—AXSEL模拟量选择块;
211—机组保主汽压控制回路请求;
212—RS触发器;
213—SUM加法逻辑块;
214—燃料主控前馈值。
机组锅炉负荷指令21与机组AGC负荷指令22的差值,通过F(x)负荷指令27差压对应燃料主控前馈增减值换算出燃料主控的前馈信号,再通过SUM加法逻辑块213实现负荷差值对应的燃料主控前馈值与燃料主控原前馈值相加,得到燃料主控优化后的前馈值。为了维持机组主汽压力,通过机组保主汽压力回路请求信号211与RS触发器信号212,实现当机组保压回路请求时,复位燃料主控前馈信号中负荷指令偏差对应的前馈值。
S4: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步骤利用机组负荷指令的变化信号调整了机组燃料主控前馈值,迅速改变了机组的给煤量,锅炉燃烧量发生变化,以适应机组负荷变化的需要,但机组制粉系统的制粉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燃料主控的前馈信号只作用于给煤量,只是提高了实际负荷的变化速率,还不能有效减少负荷响应的延时时间。因此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中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可减少机组在制粉系统制粉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利用运行中的磨煤机的蓄粉来快速响应机组负荷指令的需求,有效缩短了机组对负荷响应的纯延时时间。另外,也可利用负荷指令的变化信号调整一次风压控制回路中的微分作用,适当增加微分强度,可增加负荷调节中的初始过程,提高负荷指令变化初期,机组对负荷指令的响应速率。具体的,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可以优选为:在负荷变化后,根据负荷的变化量提前给一次风压控制一个提前于PID调节的动作。一个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图3,图3为机组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前馈信号控制策略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这其中包括:
31—机组锅炉负荷指令;
32—AGC负荷指令;
33—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
34--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对应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前馈值;
35—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原前馈信号值;
36--AXSEL模拟量选择块;
37--SUM加法逻辑块;
38--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前馈值;
39—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原微分作用强度;
310—MULT乘法逻辑块;
311--锅炉负荷指令与AGC指令差值大于1MW或小于-1MW;
312--AXSEL模拟量选择块;
313—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微分作用强度。
机组锅炉负荷指令31与机组AGC负荷指令32的差值,通过F(x)负荷指令34差压对应一次风压控制回路中前馈增减值换算出一次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信号,再通过SUM加法逻辑块37实现负荷差值对应的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前馈值与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原前馈值相加,得到一次风压控制回路优化后的前馈值,这样能够提高负荷指令变化初期机组对负荷指令的响应速率,通过一次风压控制回路原微分作用强度39,与MULT乘法逻辑块310,实现微分作用强度加强1.5倍,再通过AXSEL模拟量选择块312实现机组负荷指令与AGC负荷指令存在1MW以上偏差时,选择加强控制回路微分作用强度的目的,实现在负荷指令变化初期,机组对负荷指令的快速响应。
S5: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从节能角度考虑,现有的一些机组采用“手动滑压运行方式”,即运行人员根据运行经验,设置负荷对应的主汽压力值,设置的主汽压力值普遍低于机组滑压曲线对应的主汽压力值,导致机组在投入AGC升负荷时,难以达到理想指标。因此,机组在投入AGC运行时,需改变目前手动滑压运行模式,寻求理想的滑压曲线运行方式。从机组设备可靠性角度考虑,在滑压运行模式时,机组主汽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对锅炉内部设备产生影响,因此滑压方式下需关注锅炉设备疲劳损耗以及对过热器的温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机组负荷响应、节能及安全运行等因素,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这里采用“定压-滑压-定压”运行模式。具体的,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可以优选的包括:机组在30%Pe~40%Pe负荷段时采用定压模式;机组在40%Pe~80%Pe负荷段时,采用滑压运行模式;机组在80%Pe以上负荷段时,采用定压运行模式。一个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图4,图4为投入AGC后确定“定-滑-定”运行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逻辑示意图,这其中包括:
41—机组负荷指令值;
42—判断机组负荷大于40%Pe,小于80%Pe;
43—手动投入机组滑压运行模式;
44—2输入AND与逻辑块;
45—DXSEL开关量选择逻辑块;
46—2输入或逻辑块;
47—投入机组滑压运行模式;
48—机组投入AGC运行状态;
49—判断机组负荷大于80%Pe;
410—判断机组负荷大于30%Pe,小于40%Pe;
411—4输入AND与逻辑块;
412--DXSEL开关量选择逻辑块;
413—手动投入机组定压运行模式;
414--2输入或逻辑块;
415--投入机组定压运行模式。
机组投入AGC模式后,采用“定压-滑压-定压”运行方式控制策略,机组负荷指令值41,判断机组负荷大于40%Pe,小于80%Pe,机组投入AGC运行模式48,DXSEL开关量选择逻辑块45,机组手动投入滑压运行模式43。通过以上逻辑块,实现了机组在负荷大于40%Pe,小于80%Pe负荷段运行,且机组投入AGC模式时,自动投入滑压运行模式。同样,通过判断机组负荷大于80%Pe,判断机组负荷大于30%Pe,小于40%Pe时,DXSEL开关量选择逻辑块412,实现了机组在该负荷段,且机组投入AGC运行模式时,自动投入定压运行模式。
S6: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以锅炉协调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加快锅炉侧调节,减缓汽机侧调节的方式,从而实现锅炉和汽机之间对负荷的不同响应时间。在锅炉侧增加负荷指令的比例微分前馈信号,在汽机侧增加负荷指令的三阶惯性延时环节,且当机组主汽压力偏差较大时,汽轮机调门的作用将受机组非线性环节的限制。可见,汽机侧三阶惯性延时环节的存在,延时了汽机调门对机组负荷指令的调节作用,为锅炉赢得了储存能量的时间,有利于机组的能量供给平衡,保证了机组负荷变化能量的供给,整体而言对机组的协调,参数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该协调控制系统在参与AGC调节时,汽机侧调门控制就不能及时收到负荷指令变化的信号,负荷响应与指令略显迟延,跟不上AGC指令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当前AGC负荷指令宽步幅下的调节,优化协调控制系统策略,适当调整汽机侧三阶惯性延时,减少纯延时时间和降低参数波动,在惯性环节,将原来的三阶惯性环境降为一阶惯性,并且适当调整汽机调门动作的压力波动允许值,这样在AGC指令变化初期阶段,暂时允许主汽压力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满足负荷指令变化初始瞬间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主汽温度的变化,避免机组主要参数出现大幅度波动。具体的,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可以优选的包括:将汽机侧惯性环境设置为一阶惯性。另外,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还可以优选包括:调整汽机调门动作的压力波动允许值为±0.5MPa~±1MPa。一个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图5,图5为汽机侧响应AGC指令控制策略的示意图,这其中包括:
51—机组负荷指令值;
52—机组投入AGC模式;
53—三阶惯性环节;
54—AXSEL模拟量选择块;
55—一阶惯性环节;
56—汽机侧负荷指令值。
这里通过机组负荷指令值51、机组投入AGC模式52、汽机主控中三阶惯性环节53、汽机主控一阶惯性环节55、AXSEL模拟量选择块54,完成了当机组投入AGC运行模式后,汽机主控对负荷指令的响应由原来的三阶惯性环节切换为一阶惯性环节,减少了汽机主控对负荷指令的纯延时时间,实现了汽机主控对负荷指令的快速响应。
该实施例通过对控制策略的优化,克服了机组在投入AGC运行模式后,AGC负荷指令高频率、宽步幅变化导致的机组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汽机调门开度指令等主要参数的大幅度变化,维持机组主要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够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提高机组对AGC负荷指令高频率、宽步幅时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评价指标。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由于包括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因此能够克服机组投入AGC后的主要参数的大幅变化,提高机组的对AGC负荷指令变化的调节速率、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机组AGC运行模式的评价指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修正单元601,用于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第二修正单元602,用于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第一增加单元603,用于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第二增加单元604,用于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运行模式调整单元605,用于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优化单元606,用于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上述方法和装置在保证机组主要参数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了机组对AGC负荷指令的响应的评价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以某火电350MW火电机组为例,机组投入AGC运行模式后,AGC负荷指令变化的频率和幅度较之前均提高很多,为了提高机组对AGC负荷指令的响应速率,该机组通过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变负荷前馈系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优化机组燃料主控的前馈信号,优化机组一次风压控制前馈信号,自动投入机组“定压-滑压-定压”运行模式,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等多项优化措施,机组投入AGC模式后,机组的调节速率K1,调节精度K2,响应时间K3,较优化之前均有提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为:
将机组的变负荷速率提高至7.5MW/min至8.5MW/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为:
将机组的变负荷前馈系数调整为1.5至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包括:
当一级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减少给煤量指令;
当二级过热器温度控制偏差发生变化时,调整给煤量,直至主汽温度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包括:
当机组增减负荷时,当机组AGC指令与实际负荷偏差较大时,对燃料主控回路中变负荷前馈进行修正,增加或减少锅炉给煤量;
当机组处于稳态时,机组变负荷对燃料主控的前馈失效;
当机组压力拉回回路闭锁时,燃料主控前馈失效,此时燃料主控由机组CCS控制回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为:
在负荷变化后,根据负荷的变化量提前给一次风压控制一个提前于PID调节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包括:
机组在30%Pe~40%Pe负荷段时采用定压模式;
机组在40%Pe~80%Pe负荷段时,采用滑压运行模式;
机组在80%Pe以上负荷段时,采用定压运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包括:
将汽机侧惯性环境设置为一阶惯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还包括:
调整汽机调门动作的压力波动允许值为±0.5MPa~±1MPa。
10.一种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机组变负荷速率和变负荷前馈系数;
第二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机组水煤比参数;
第一增加单元,用于在燃料主控回路中增加变负荷指令前馈动态前馈回路;
第二增加单元,用于在机组一次风风压控制回路的前馈中增加负荷指令变化信号;
运行模式调整单元,用于在机组投入AGC模式时,采用先定压再滑压再定压的运行模式;
优化单元,用于优化汽机调门响应负荷指令逻辑。
CN202311474105.6A 2023-11-07 2023-11-07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490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4105.6A CN117490050A (zh) 2023-11-07 2023-11-07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4105.6A CN117490050A (zh) 2023-11-07 2023-11-07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0050A true CN117490050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4105.6A Pending CN117490050A (zh) 2023-11-07 2023-11-07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00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8892B (zh) 一种火电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法
CN108708775B (zh) 基于热电负荷转换模型的热电联产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
CN107368049B (zh) 基于电厂dcs系统的机组变负荷下给煤量的控制方法
WO2022062145A1 (zh) 一种适用于深调峰运行的火电机组柔性协调控制方法
CN107420874B (zh) 一种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CN110360540B (zh) 电网agc负荷指令频繁波动的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CN105135409B (zh) 基于一次调频动作幅值的超临界机组锅炉主控控制方法
CN109737378A (zh) 变负荷工况下超临界直流炉给水修正量的全程控制方法
CN108227500A (zh) 一种火电机组快速调峰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83890A (zh) 协调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优化整定方法
CN104089270A (zh) 一种发电机组锅炉负荷控制优化调整试验方法
CN102629131A (zh) 一种脉冲方式调整凝结水流量参与调频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9378833B (zh) 一种通过控制汽轮机抽汽量实现机组快速调频的方法
CN105275509A (zh) 火电机组的汽轮机调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31007A (zh) 一种发电机组锅炉主控系统燃料反馈信号优化处理方法
CN112650052A (zh) 一种防主调失效的火电机组scr脱硝控制方法
CN111045321B (zh) 一种深度调峰下的协调控制带嵌入式内模控制器的方法
CN112594668A (zh) 一种火电机组启停磨中出现超温超压的解决方法及装置
CN111538231B (zh) 一种适用于分磨掺烧方式的燃料热值快速校正方法
CN112947344A (zh) 基于可变斜坡速率前馈控制的agc指令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490050A (zh) 适应于火电机组agc负荷指令宽步幅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515040B (zh) 火力发电单元机组自适应煤种变化的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020056B (zh)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566352B (zh) 带指令调节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1316135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