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23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239A
CN117479239A CN202210852364.7A CN202210852364A CN117479239A CN 117479239 A CN117479239 A CN 117479239A CN 202210852364 A CN202210852364 A CN 202210852364A CN 117479239 A CN117479239 A CN 117479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information
failure
radio link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23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凡凡
耿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23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92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866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9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9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中,一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多个基站通信的方式被称为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或者被称为多模双连接(multi-Radio dualconnectivity,MR-DC)。DC中,与核心网有控制面信令交互的基站称为主基站或主节点(master node,MN),其他基站称为辅基站或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
UE在一个基站下可以同时接收多个小区的服务,MN为UE提供服务的小区组可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SN为UE提供服务的小区组可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从而UE可通过MCG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与MN进行连接,还可通过SCG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与SN连接。
UE检测到与源MN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时,如何尽快接入目标MN,恢复与MCG之间的无线链路仍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是第一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可以在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恢复时,接收用于指示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接收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而,终端设备可及时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另外,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恢复时,上报的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后续基于第一失败信息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可减少过晚条件切换发生的次数,从而可减少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概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如果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该第二小区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
如果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失败,或者接入小区成功但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均可认定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未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因此终端设备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以重新接入目标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终端设备还可记录第二失败信息,并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失败报告,该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其中,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终端设备还可将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未成功时的第二失败信息以失败报告的方式发送给第三网络设备,以使得第三网络设备将该失败报告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接入小区未成功的原因。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第一响应信息是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未成功接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一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以及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失败信息后,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包括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而有利于终端设备及时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即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另外,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一失败信息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后续根据第一失败信息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从而可减少过晚条件切换发生的次数,进而可减少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概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还可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失败报告,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
其中,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第二小区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还可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失败时记录的失败报告,并将失败报告和第一失败信息关联,从而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关联后的失败信息,更加准确的联合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以及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失败的原因。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时,失败报告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失败信息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时,表明终端设备未成功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即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未发生变化,从而终端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未发生变化。那么,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失败报告和第一失败信息中携带相同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失败报告携带的候选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第一失败信息中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表明终端设备曾在较短时间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那么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在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时发生了变化,即终端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发生了变化。然而,终端设备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依据失败报告携带的候选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原则,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第一响应信息是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未成功接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统计第一时延,第一时延为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该方式中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根据该第一时延,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即第一时延)过大造成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二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第二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将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失败信息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并将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以使得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无线链路恢复成功,从而有利于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响应信息及时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即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统计第二时延,以及第三时延。其中,第二时延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交互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一响应信息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第三时延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控制面信令空口交互平均时延,该空口交互平均时延分为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可以直接采纳已有的用户面数据包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结果,即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数据无线承载的粒度的时延统计结果。也可以参考用户面数据包的统计方式,按照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信令无线承载的粒度统计控制面信令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该方式有利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进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基于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例如,若第二时延大于第一预设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第二时延过大造成的。再例如,若第三时延大于第二预设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第三时延过大造成的。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第一定时器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可根据第一定时器是否超时,确定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还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一定时器未超时,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关联性较高,因此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失败链路报告(即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有利于后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联合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如果第一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关联性较弱,因此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另外,与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如果分别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里,最终只留下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即记录第三失败信息的无线链路报告会覆盖掉包含第一失败信息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可保证失败信息的记录完整性,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获得完整的无线链路失败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指示信息、第三定时器的超时原因、辅小区组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辅小区组去激活。
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上一种或多种时,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三失败信息后,基于第三失败信息的内容,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还可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还可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其中,第四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也就是说,第四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进行小区选择,选择的小区是第一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时,该接入成功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第四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进行小区选择,选择的小区不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时,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该方式有利于第四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转发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和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进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还可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其中,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三小区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通过小区选择获得的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第二定时器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上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定时器未超时,终端设备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即将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均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联合分析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以及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原因。如果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不同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的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即不将第四失败信息与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关联。
该情况下,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该方式可使得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定时器未超时,终端设备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和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的任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中的其中两个失败信息,联合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
该情况下,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该方式可使得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一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或者,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并基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进而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即优化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原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成功率。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一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
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基于接收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进而优化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原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成功率。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一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基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优化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原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成功率。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该方面的通信方法与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通信方法是从第一网络设备侧进行阐述的(可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芯片上)。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的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基于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优化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原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成功率。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实现上述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比如,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通信单元,用于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装置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装置;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信息;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处理单元,用于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定时器是所述装置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或者,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
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作为示例,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收发器,用于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装置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上行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上行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装置;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另外,该方面中,上行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收发器用于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处理器,用于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定时器是所述装置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另外,该方面中,上行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或者,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
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所述处理单元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
在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achip,SoC)。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种方法。在执行这些方法的过程中,上述方法中有关发送上述信息和接收上述信息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由处理器输出上述信息的过程,以及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的过程。在输出上述信息时,处理器将该上述信息输出给收发器,以便由收发器进行发射。该上述信息在由处理器输出之后,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到达收发器。类似的,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时,收发器接收该上述信息,并将其输入处理器。更进一步的,在收发器收到该上述信息之后,该上述信息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输入处理器。
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送和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的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而不是直接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专门用于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例如通用处理器。上述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与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获取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实现或者支持第一网络设备实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实现或者支持第二网络设备实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实现或支持终端设备实现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实现或支持第一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存储器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
第九方面到第十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到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条件切换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双连接中各小区的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为了清楚的描述实施例,下文先对本发明涉及的一些术语或概念进行简单说明。
一.通信系统。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5G)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6G)系统、卫星通信及短距等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如多个终端设备之间互相通信。图1的通信系统以网络设备包括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可同时与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通信,且网络设备1与核心网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连接,网络设备2与核心网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WG)连接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5G/6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或者5G之后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网络设备是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RAN节点包括但不限于是: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等。
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或包括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包括CU和DU的RAN设备。
在一种网络结构中,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包括CU和DU。其中,CU可以划分为控制面(control plane)和用户面(user plane),即CU包括CU-CP和CU-UP。其中,CU-CP负责控制面功能,主要包含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面(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control plane,PDCP-C)。PDCP-C主要负责控制面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数据传输等。CU-UP负责用户面功能,主要包含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用户面(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user plane,PDCP-U)。其中,SDAP主要负责将核心网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映射到承载。PDCP-U主要负责数据面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头压缩、序列号维护、数据传输等。另外,CU-CP和CU-UP通过E1接口连接,CU-CP通过F1-C接口和DU连接,CU-UP通过F1-U接口和DU连接。还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是PDCP-C也在CU-UP中。DU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
在另一种网络结构中,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包括CU和两个DU。其中,CU包括RRC、SDAP和PDCP,DU包括RLC、MAC和PHY。CU均通过F1接口和两个DU连接。
网络设备可以和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向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核心网设备例如为5G网络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设备。核心网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数据网络的接口,为终端提供通信连接、认证、管理、策略控制以及对数据业务完成承载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者某一设备内部的功能模块。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或者未来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终端等,以及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本申请不作限制。
二.相关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1.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CHO)。
CHO机制:源基站在与终端设备的源链路信号质量较好时,向终端设备发送CHO配置信息,该CHO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比如,候选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CHO触发条件,或者,候选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以及每个候选小区对应的频率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源基站配置的CHO配置信息后,确定该CHO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的小区质量是否满足CHO触发条件,将满足CHO触发条件的小区作为目标切换小区,并向该切换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目标切换小区成功时,终端设备向目标切换小区所属的基站(即目标基站)发送CHO完成消息,以通知目标基站与该目标基站的条件切换完成。
示例性的,图4为终端设备进行条件切换的过程。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通信,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信息,该RRC重配置信息包括测量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以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方式上报给源基站。源基站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信号质量较好的小区,并分别向信号质量较好的邻小区所属的候选基站1和候选基站2发送CHO请求。如果源基站均收到候选基站1和候选基站2回复的CHO请求确认应答(conditional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CHO requestACK),源基站与候选基站1和候选基站2之间完成了CHO交互。源基站在向终端设备发送CHO配置信息,该CHO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基站1所属的候选小区1、候选基站2所属的候选小区2,以及候选小区1和候选小区2分别对应的CHO触发条件(比如,CHO触发条件为信号质量阈值)。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与候选小区1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CHO触发条件,向候选基站1发起RACH。终端设备在RACH完成后,向候选基站1发送CHO完成消息,以通知候选基站1与该候选基站1的条件切换完成。
2.多模双连接(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MR-DC)、主基站(master node,MN)、辅基站(secondary node,SN)、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主辅小区(primarysecondary cell,PSCell)、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辅小区组(secondarycell group,SCG)。
多模双连接:无线网络中,一个终端设备同时与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MR-DC也可被称为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MR-DC中,与终端设备同时通信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是属于同一个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网络设备,比如该多个网络设备均是4G基站,或者均是5G基站;或者,与终端设备同时通信的多个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RAT的网络设备,比如该多个网络设备中的部分网络设备是4G基站,其余部分网络设备是5G基站。
MR-DC中,与核心网和有控制面信令交互的基站称为主基站MN,其他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基站称为辅基站SN。如图1所示,与终端设备1连接的网络设备包括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且网络设备1与核心网的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均与服务网关连接,则网络设备1为终端设备1的主基站MN,网络设备2为终端设备1的辅基站SN。
MR-DC中,MN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中存在一个主小区(Pcell),SN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中存在一个主辅小区(PSCell)。其中,主小区(Pcell)是指部署在主频点,且终端设备在小区发起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发起连接重建过程,或者在切换过程中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主辅小区(PSCell)是指终端设备在辅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小区,或者当终端设备在辅基站改变过程中跳过随机接入过程发起数据传输的小区,或者执行同步的重配过程中发起随机接入的辅基站的小区。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一个基站所属的多个小区的服务,MN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组称为主小区组(MCG),SN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组称为辅小区组(SCG)。MCG和SCG中分别至少包含一个cell。MCG中仅包含一个cell时,该cell为终端设备的PCell。SCG中仅包含一个cell时,该cell为终端设备的PSCell。新空口(new radio,NR)中,将PCell和PSCell称为特别小区(special cell,SpCell)。当MCG或SCG中包含多个小区时,除了SpCell之外的小区均被称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辅小区是指工作在辅载波上的小区。
图5为MR-DC中各种小区的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与多个网络设备建立连接时,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组包括MCG和SCG。MCG中包括Pcell和其他SCell,SCG中包括PSCell和其他SCell。小区组中的SCell与SpCell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即终端设备同时使用多个小区(载波)进行上下行通信,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3.快速主小区组链路恢复(fast MCG link recovery)。
R15协议中,终端设备检测到主小区组的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即检测到该终端设备与MN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终端设备发起RRC连接重建立,以恢复与MCG之间的连接。然而,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会带来长时间的数据中断,比如,存在90ms~130ms的数据中断。
为避免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MCG的RLF时直接进行RRC连接重建立,R16协议提出fast MCG link recovery流程。fast MCG link recovery流程是指:终端设备检测到与MCG之间发生RLF,也即与MN之间发生RLF时,通过SN向MCG发送终端设备与MCG之间无线链路连接失败的失败信息,并通过SN接收来自MN的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接入或切换小区的小区信息,比如,响应信息包括切换(handover)消息或RRC重释放(RRCRelease)消息。终端设备可通过分离(split)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1或SRB3向SN上报MCG failure information,并启动T316定时器(timer)。在T316计时期间,如果终端设备通过SN接收到MN发送的响应信息,则终端设备进行fast MCG link recovery流程成功,否则终端设备进行fast MCG link recovery流程失败,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
其中,SRB3使用NR-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逻辑信道。SRB3的调度优先级高于所有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调度优先级。split SRB1和SRB3的默认调度优先级相同,终端设备不需要在SRB1和SRB3之间对RRC消息进行重排序。
SN为SRB3选择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并在SCG configuration中提供给MN。SN决定建立SRB3,SN通过SN RRC消息提供SRB3配置。SRB3的建立和释放在辅节点添加和变更流程中完成,SRB3重配置在辅节点修改流程中完成。当终端设备与SCG之间的连接释放时,SRB3被释放。
在不涉及MN的流程中,SRB3可以用于发送SN RRC重配置(SN RRCReconfiguration)信息、SN RRC重配置完成(SN 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信息、SN测量报告(SN Measurement Report)、SN失败信息(SN Failure Information)、SN UE协助信息消息(SN 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和SN IAB其他信息(SNIABOtherInformation)。SN 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与发起流程的消息映射到同一个SRB上。SN测量报告消息映射到SRB3,如果配置的话,无论配置是直接从SN接收还是通过MN接收。MN RRC消息不会映射到SRB3。
如果split SRB1未被配置,则SRB3可以用于终端设备在ULInformationTransportMR-DC消息中向MN发送封装的MCG失败信息消息,并响应接收DLInformationTransferMRDC消息中封装的RRC reconfiguration、MobilityFromNRCommand、RRC release消息。
在所有MR-DC情况下,SRB1和SRB2都支持split SRB,SRB0和SRB3不支持splitSRB。Split SRB上的RR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通过NR PDCP加密和完整性保护。Split SRB由MN在辅节点添加和变更流程中配置,SN配置部分由SN提供。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配置split SRB1、split SRB2和SRB3。SRB3和split SRB的SCG分支可以独立配置。
4.移动鲁棒性优化(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MRO)机制、无线链路失败报告(RLF report)。
MRO机制是指:终端设备发生与移动性相关的异常情况(比如终端设备切换失败,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的无线链路失败等)时,向网络设备上报发生移动性相关的异常参数,网络设备根据该相关的异常参数进行自主分析、优化网络参数等。
目前MRO机制中,网络设备会基于性能指标的反馈来调整移动性参数,性能指标的反馈可以是通过RLF report或成功切换报告(successful handover report,SHR)等报告来反馈,移动性参数是在判断切换过程中用到的参数,比如切换的阈值等。MRO机制可减少因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同频切换、异频切换、异系统切换等切换中的切换过早、切换过晚以及乒乓切换等问题。
其中,RLF report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1.失败的主小区标识(failed Pcell Identification,failed Pcell ID)。failed Pcell ID包括终端设备检测到RLF的小区信息,或者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HOF)的目标小区信息。
2.连接失败类型(connection failure type)。connection failure type包括终端设备发生RLF,或者终端设备切换失败,或者终端设备启动的定时器(比如发送测量报告后启动的T312定时器)到期等失败类型。
3.源主小区标识(previous PCell ID)。previous PCell ID包括终端设备上一次接收到切换命令的源小区信息。
4.重建小区标识(reestablishment Cell Id)。reestablishment Cell Id包括终端设备连接失败后发起RRC连接重建立的小区信息。
5.连接失败时间(time Conn Failure)。time Conn Failure包括终端设备最后一次收到HO命令到连接失败的时间。
6失败时间(time Since Failure)。time Since Failure包括终端设备连接失败时开始记录的时间长度,一般指终端设备连接失败到上报RLF report的时间。
7.无线链路失败原因(rlf-Cause)。rlf-Cause包括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或者切换失败的原因。例如,rlf-Cause为T310超时,或者为随机接入问题(randomAccess Problem),或者为RLC重传失败过多等。
上述所涉及到的小区信息可包括CGI,和/或,PCI与频率。此外,RLF report中还可包括各小区的小区质量,比如检测到链路失败时的失败小区和/或邻区的小区质量。可选的,小区信息还可包括小区的测量结果。
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将围绕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为了便于表述上的区别而进行的命名,不造成实质性限定,且没有顺序等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可将第一网设备看作是终端设备的源主基站(源MN)。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可将第二网络设备看作是终端设备的辅基站(SN)。
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可理解为是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接入小区失败后,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的网络设备;或者可理解为是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失败后,回到空闲(idle)态进行小区选择,接入成功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或者可理解为是终端执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的网络设备;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且进行RRC连接重建立失败后,回到空闲(idle)态进行小区选择,接入成功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也可被看作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接入成功的目标MN,或者是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成功的目标MN,或者是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失败后,进行小区选择,接入成功的小区所属于的目标MN。
第四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在进行小区选择,选择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时,向该选择的小区接入成功时,接入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方法100,图6是该通信方法100的交互示意图。该通信方法100从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交互角度进行阐述。该通信方法1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参见上述所述,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可理解为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或者可理解为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断开了连接。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后,终端设备与辅小区之间的连接仍存在,从而终端设备可向辅小区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以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
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failure,RLF)的失败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失败报告(RLFreport)的形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从而第一失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RLF report中包括的信息。例如,第一失败信息包括failed Pcell ID,且failed Pcell ID被记录为主小区组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再例如,第一失败信息包括connection failure type,且connection failure type被记录为终端设备过晚进行条件切换。
第一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是第一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向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该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中每个小区的无线空口配置和每个小区的切换执行触发条件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以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将接收的第一失败信息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
S1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
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了携带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第一失败信息。该方式不仅使得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相关信息,还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后续基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优化。
S103.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待切换小区是指终端设备的目标切换小区,即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目标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理解为CHO based recovery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待接入的小区。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和/或条件切换配置标识。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和对应的无线空口配置,或者,用于指示条件切换配置标识,或者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将该条件切换配置作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统计第一时延,第一时延为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延的定义为:从发送消息到接收对应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差。也就是说,第一时延可以是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信息到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信息如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确认消息之间的时间差。
该站间交互平均时延可以是Xn口时延,可以是X2口时延,也可以是基于NG口和/或S1口的时延。Xn口是NR站点之间的通信接口,X2口是NR站点与LTE站点的通信接口。如果没有Xn口和X2口,两个站点之间的通信则通过核心网的NG(NR站点<->NR核心网)和/或S1口(4G核心网<->LTE站点)来转发来实现通信。
该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统计了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获知第一时延测量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根据第一时延测量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即第一时延)过大造成的。例如,第一时延大于第三预设值,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时延过大造成的,并根据该第一时延测量信息合理配置T316门限,减少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概率。
S104.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
可理解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失败信息后,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而终端设备可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向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小区接入,或者直接向第一小区切换。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选择接入的小区时,是基于小区选择原则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选择接入的小区。小区选择原则包括信号质量阈值。例如,终端设备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满足小区选择的信号质量阈值时,将其候选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待接入的小区。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响应后,根据第一响应信息进行小区接入或小区切换。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或者切换小区时,待接入的小区或待切换的小区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从而可提高终端设备接入或切换小区的成功率,有利于终端设备及时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可选的,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和对应的无线空口配置时,终端设备直接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并采用对应的无线空口配置接入选择的小区。
可选的,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条件切换配置标识,终端设备根据该条件切换配置标识,确定该条件切换配置标识对应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并在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接入选择的小区。
可选的,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将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作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时,终端设备也可直接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并接入选择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如果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RRC连接重建立)。第二小区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即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待接入的小区。
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是指终端设备未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可能是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小区中选择接入或切换的小区时,选择的小区不合适,或者可能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不合理。
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表明终端设备曾成功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只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但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也被认为终端设备未成功接入小区,即未与目标网络设备建立连接。
因此,终端设备在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时,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以尝试通过RRC连接重建立的方式接入目标小区,恢复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如果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还可记录第二失败信息,并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失败报告,该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相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可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失败报告,并将该失败报告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从而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失败报告。
其中,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可以是通过比特的方式隐式指示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例如,用于指示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的比特为0时,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的比特为1时,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相反的,用于指示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的比特为0时,也可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的比特为1时,也可指示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具体的隐式指示方式。
可选的,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可以是通过直接指示的方式,指示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例如,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通过第四指示信息的方式直接指示,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响应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第二失败消息还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是指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目标小区失败的原因。第二失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RLF report中的相关参数信息,不再赘述。
另外,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从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网络设备将携带第二失败信息的失败报告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目标小区失败的失败原因。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该第一响应消息是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收到的消息。
由上述RLF report可知,第二失败信息可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上一次命令/消息的源小区信息。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接收的上一次消息为第一响应消息,且该第一响应消息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即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的源小区为主小区组中主小区。因此,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第一响应消息来自于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直接将第二指示信息中的previous PCell ID记录为主小区组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以指示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接收最后一次消息的源小区为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按照目前协议中的记录方式,将第二指示信息中的previous PCell ID记录为辅小区组中辅小区的小区标识,并新增信元,比如新增源实际主小区的小区标识(previousActualPCellId),且将previous Actual PCell Id记录为主小区组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也就是说,终端设备通过previous PCell ID指示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消息是从辅小组中辅小区接收的,且通过previous Actual PCell Id指示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消息实际来源于主小区组中主小区。
该方式中,终端设备可在第二指示信息中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灵活指示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第一响应消息来自于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失败报告后,还可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可指第一网络设备采用相同的标识,对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进行标识,以使得后续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时,根据被标记有相同标识的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分析。
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也可指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失败报告中,获得关联后的失败报告,或者将失败报告记录在第一失败信息中,获得关联后的失败信息,后续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关联后的失败报告或关联后的失败信息,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的方式不作限定,即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表明终端设备未成功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未发生变化,那么终端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仍然是主小区的RNTI。因此,终端设备可基于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中携带相同的RNTI,以及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的原则,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
也就是说,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时,失败报告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失败信息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表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信息曾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那么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发生了变化,即终端设备的RNTI也发生了变化。然而,终端设备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未发生变化,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未发生变化,那么终端设备可基于失败报告中携带的候选小区的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以及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的原则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
也就是说,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接入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失败报告携带的候选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第一失败信息中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且失败报告是与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关联后的信息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例如,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的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是终端设备太晚向第三小区进行CHO导致,失败报告携带的第二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响应信息接入第一小区失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包括小区a、小区b、小区c。如果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均是小区a,表明小区a可能是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不合理的候选小区,那么第一网络设备在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时,可将小区a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删除。如果第三小区是小区a,第一小区是小区c,表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小区a的CHO触发条件可能不合理,导致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较差时,仍未触发向小区a进行CHO,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修改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小区a的CHO触发条件。另外,小区c可能不是合理的候选小区,可将小区c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删除。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还可统计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其中,第二时延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交互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一响应信息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也就是说,第二时延可以是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消息,或者是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信息到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或者是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确认消息之间的时间差。第三时延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一响应信息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空口交互平均时延分为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上行时延包括两段,如D1段和D2段,该D1段是终端设备上报的,D2段是第二网络设备统计的。
第二时延可理解为是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到收到来自于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时间差,或者可理解为是从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信息,到接收到来自于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响应信息之间的时间差。第三时延可理解为是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一失败信息的时间差,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从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到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响应信息的时间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控制面信令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可以直接采纳已有的用户面数据包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结果,即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数据无线承载的粒度的时延统计结果。也可以参考用户面数据包的统计方式,按照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信令无线承载的粒度统计控制面信令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该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统计了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可获知第二时延测量信息和第三时延测量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时延测量信息和第三时延测量信息,进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分别基于第二时延测量信息中的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测量信息中的第三时延,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例如,若第二时延大于第一预设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第二时延过大造成的。再例如,若第三时延大于第二预设值,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第三时延过大造成的。
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第二时延测量信息和/或第三时延测量信息后,根据第二时延测量信息和/或第三时延测量信息,合理配置T316门限,以减少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概率。
以下以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的源MN,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的SN,第三网络设备是和第四网络设备均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分别是MN-A1、MN-A2,详细介绍通信方法100中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过程。图7是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流程图。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包括以下步骤:
S11:源MN与SN交互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流程。
MN可通过split SRB1或者SRB3与SN交互fast recovery流程,该fast recovery流程是指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终端设备可通过SN与源MN进行交互。
S12:源MN向终端设备配置fast recovery流程。
MN向终端设备配置fast recovery流程,即向终端设备发送fast recoveryreconfiguration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后续可进行fast recovery流程,即终端设备在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可通过SN与源MN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
S13:源MN分别与MN-A1、MN-A2交互切换流程(handover procedure),即源MN分别向MN-A1、MN-A2发送切换请求,以请求终端设备可向MN-A1和MN-A1做条件切换,源MN收到MN-A1、MN-A2分别发送的确认信息后,表明终端设备后续可向MN-A1和MN-A1做条件切换。
S14:源MN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信息,以通过RRC重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MN-A2和MN-A3所属的小区标识,以及MN-A2和MN-A3所属的小区分别对应的CHO触发条件。
S15:终端设备检测到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即与MCG发生无线链路失败(MCG RLF)。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可能是由于终端设备过晚进行CHO导致的。
S161:终端设备向SN发送MCG failure information(即第一失败信息)。相应的,SN向源MN转发MCG failure information。
该MCG failure information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可选的,MCG failureinformation不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S162:源MN向SN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即第一响应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相应的,SN将该RRC重配置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来自SN的RRC重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RRC重配置消息不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包括legacy HO CMD或legacy RRC release。
其中,legacy HO CMD是源MN选择合适的小区发起切换请求,目标MN响应该切换请求后,源MN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命令。从而终端设备基于切换命令,执行切换和数据转发。
legacy RRC release是源MN向终端设备发送的RRC连接释放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该legacy RRC release后,进行小区重选,确认存在符合小区重选条件的新小区后,终端设备尝试驻留到该新小区。
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源MN的RRC重配置消息,则表明终端设备进行fast recovery流程成功。
S17:终端设备根据该RRC重配置信息向MN-A1接入失败,或者向MN-A1接入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MN-A1是第一小区,或者是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接入小区。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根据RRC重配置信息未成接入目标小区。
S18: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且与MN-A2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成功。
可选的,终端设备记录根据RRC重配置信息向MN-A1接入失败,或者向MN-A1接入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第二失败信息,并通过MN-A2向源MN上报失败报告,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
可选的,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响应消息未成功接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即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小区,或者接入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可通过失败报告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接入失败的小区是否为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是否为合适的小区,或者确定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的CHO触发条件是否合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失败信息记录的previous PCell ID为源MN所属的主小区的小区标识。可选的,第一失败信息记录的previous PCell ID为SN所属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且第一失败信息还记录previous Actual PCell Id,且将previous ActualPCell Id记录为源MN所属的主小区的小区标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源MN将第一失败信息和失败报告关联,其关联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所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可以在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恢复时,接收用于指示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接收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的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而,终端设备可及时接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有利于快速恢复终端设备与主小区组之间的无线链路。
另外,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后续基于第一失败信息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可减少过晚条件切换发生的次数,从而可减少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概率。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方法200,图8是该通信方法200的交互示意图。该通信方法200也是从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交互角度进行阐述。该通信方法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第一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第三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第一定时器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第一定时器的运行时长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行预先设定的。
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相关信息,即第一失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RLF report中的相关参数。可选的,第一失败信息还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是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且用于进行条件切换的相关信息。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时,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后续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第三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相关信息,即第三失败信息也包括但不限于上述RLF report中的相关参数。
可选的,第三失败信息还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指示信息、第三定时器的超时原因、辅小区组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辅小区组去激活。第三定时器是T316定时器。
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上一种或多种时,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三失败信息后,基于第三失败信息的内容,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即与MCG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第一定时器,并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终端设备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是指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的第一失败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失败信息后,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转发第一响应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
第一响应信息可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第一指示信息、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legacy HO CMD、legacy RRC release。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和/或条件切换配置标识。第一小区是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和/或是条件切换配置标识对应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该待切换小区也是目标切换小区。
第一指示信息、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legacy HO CMD、legacy RRC release均可参见上述通信方法100,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是指上述fast MCG linkrecovery流程,其具体过程不再赘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可能是终端设备未成功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或者是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其中,终端设备未成功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可能是终端设备未成功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因此第二网络设备无法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第一失败信息,或者可能是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成功发送了第一失败信息,但第二网络设备未成功向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第一失败信息。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可能是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从而第二设备无法向终端设备转发第一响应信息,也可能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成功发送了第一响应信息,但第二网络设备未成功向终端设备转发第一响应信息,因此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响应信息。
如果在第一定时器计时期间,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表明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存在较大关联的可能性,因此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即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可基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联合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该方式与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将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第一失败信息丢弃相比,有利于保障失败信息记录的完整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的可靠性。
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为区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可以是用不同的标识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的第一失败信息包括:first failedPCell Id、first connection Failure Type、first previous PCell Id、first rlf-Cause等等,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的第三失败信息包括:second failed PCellId、second connection Failure Type、second previous PCell Id、second rlf-Cause等等。可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通过first和second的标识可区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
S202.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后,开启第一定时器,且进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如果第一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表明终端设备是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之后的较长时间后,才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可能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关联性较小,因此终端设备分开记录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即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该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的同时,也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未将第一失败信息丢弃,从而也可保障失败信息的完整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的可靠性。
S201或S202之后,终端设备进行小区选择,当终端设备选择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时,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CHO basedrecovery),即向选择的小区接入。如果终端设备向选择的小区接入成功,则该接入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四网络设备。也就是说,第四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终端设备还可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相应的,第四网络设备将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联合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那么终端设备还可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可理解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是终端设备保存的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即若终端设备保存的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为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则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若终端设备保存的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为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则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相应的,第四网络设备将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其中,第三小区是终端设备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通过小区选择获得的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第四失败信息是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第四失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RLF report中包括的相关参数。第二定时器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的。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时长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设定的。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第二定时器,并进行小区选择。如果终端设备选择的第三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的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终端设备在第二定时器计时期间,在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根据第二定时器是否超时,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以下根据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二失败实现的记录方式,阐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情况1: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表明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与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存在关联,因此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均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表明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与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因此终端设备将第四失败信息单独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均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可采用不同的标识对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的第一失败信息包括:first failed PCell Id、first connection Failure Type、first previous PCell Id、first rlf-Cause等等,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的第三失败信息包括:second failed PCell Id、secondconnection Failure Type、second previous PCell Id、second rlf-Cause,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记录的第四失败信息包括:third failed PCell Id、third connectionFailure Type、third previous PCell Id、second rlf-Cause等等。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均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相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并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第三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是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以减少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概率,减少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概率,以及减少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恢复失败的概率。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是该终端设备保存的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相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并基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即基于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情况2: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时,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或者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信息中,将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中,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相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并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即优化终端设备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如果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此处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也是该终端设备保存的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相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并根据接收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论终端设备对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如何记录,均可采用first、second、third分别对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中的信息进行标识。
终端设备将多个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即可将多个失败信息关联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的多个失败信息,联合分析终端设备出现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比如分析终端设备连续几次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是否均是由于终端设备的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目前终端设备在当前无线链路失败后,记录当前的失败信息时,清空之前记录的失败信息或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的方式,会使得第一网络设备无法获得终端设备发生多次无线链路失败时每一次记录的失败信息或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无线链路失败时的多个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可保证终端设备发生多次无线链路失败时每次的失败信息,即可保证无线链路失败时失败信息的完整性,进而可提高第一网络设备分析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可靠性。
S201或S202之后,终端设备进行小区选择,当终端设备选择的小区不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时,或者,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
以下以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的源MN,第二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的SN,第三网络设备是和第四网络设备均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分别是MN-A1、MN-A2,详细介绍通信方法200中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过程。图9是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流程图。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源MN、SN、MN-A1、MN-A1之间的交互包括以下步骤:
S21:源MN与SN交互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流程。
S22:源MN向终端设备配置fast recovery流程。
S23:源MN分别与MN-A1、MN-A2交互切换流程(handover procedure),即源MN分别向MN-A1、MN-A2发送切换请求,以请求终端设备可向MN-A1和MN-A1做条件切换,源MN收到MN-A1、MN-A2分别发送的确认信息后,表明终端设备后续可向MN-A1和MN-A1做条件切换。
S24:源MN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信息,以通过RRC重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S25:终端设备检测到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即与MCG发生无线链路失败(MCG RLF)。
S21至S25可参见上述S11至S15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26: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
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可指:终端设备在T316超期前未收到第一响应消息。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fast recovery)失败最表面的原因是T316超期。进一步的,T316超期的原因可以细化为以下一种或多种:SCG去激活,SCG无线链路失败,空口和站间交互时延太大。
站间交互时延包括上述通信方法100中的第一时延、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站间交互时延可以由源MN(即第一网络设备)统计,也可以由SN(即第二网络设备)统计。
可选的,SN还可统计从发送第一失败消息到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的时间段,或者是SN与MN之间交互流程中如SN发送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消息到从MN收到辅站添加/修改/释放/变更请求确认消息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源MN还可统计从发送给SN的控制面消息到从SN接收到确认消息的时间段。例如,源MN统计源MN向SN发送添加/修改请求消息到从SN收到添加/修改确认消息的时间段。
如上述所述,SN可统计与终端设备交互的空口时延(即第三时延),该空口时延可分为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可选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可以直接采纳用户面数据包的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即按照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数据无线承载的粒度来进行时延统计。可选的,也可以参考用户面数据包的统计方式,按照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信令无线承载的粒度进行控制面信令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的统计。
对于用户面数据包的下行时延而言,下行时延包括PDCP层时延(比如CU-UP的时延)、F1-U时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传输或重传时延、RLC侧时延(比如处理时延)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CU-UP的时延可以为:CU-UP通过NG-U收到数据包到把该数据包发送给CU-DU的时间段。对于用户面数据包的上行时延而言,上行时延包括上行终端侧时延D1和上行接入网侧时延D2两个过程,上行终端侧时延为终端设备侧的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缓冲时延。该PDCP缓冲时延对应的时间段为终端设备从PDCP的上层收到数据包到得到了发送该数据包的上行授权,该时延也包括从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或随机接入到得到上行授权的时延,即上行终端侧时延D1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至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长,终端侧时延由终端设备进行测量并上报给接入网设备。上行接入网侧时延D2包括HARQ传输或重传时延D2.1,RLC侧时延D2.2,F1口时延D2.3,以及PDCP重排序时延D2.4等。其中,D2.1可以定义为从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到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该数据包的时段,D2.2可以定义为从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的第一部分被正确接收到把该RLC SDU发送给PDCP层或CU的时段;D2.3可以定义为CU把一个数据包发送给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到CU从DU收到该包的传输状态,再减去该包在DU侧的反馈时延,再除以2;D2.4可以定义为收到一个PDCP SDU到把该PDCP SDU发送给上层的时段。
源MN可通过上述统计的站间交互时延(比如,第一时延、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测量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执行fast recovery失败的原因。如果源MN确定终端设备执行fastrecovery失败的原因是空口和站间交互时延过大,源MN可以获取到站间交互时延和空口交互时延测量信息,并根据时延测量信息合理配置T316门限,减少终端设备执行fastrecovery失败的概率。
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S261中终端设备未成功向源MN发送MCG failure information,或者也可能是S262中源MN未成功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计时期间,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则将与源MN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第一失败信息和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一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则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分别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指示信息、第三定时器的超时原因、辅小区组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辅小区组去激活。
可理解的,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执行过fastrecovery,T316 expiry cause(fast recovery failure cause),SCG rlf,SCGdeactivated。其中,如果fast recovery failure cause是SCG RLF,则第三失败信息记录了SCG RLF失败信息。
S271: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
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进行小区选择,选择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时,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从而第三小区是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选择的小区,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终端设备在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第二定时器,在第二定时器计时期间,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则将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第四失败信息,和上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或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后,终端设备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则将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第四失败信息,与上述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分开记录,即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S272: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
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如果选择的小区不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或者,终端设备与源MN之间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如果选择的小区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则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但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终端设备也进行RRC连接重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即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联合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进而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概率,以及减少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概率。
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超时,表明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和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关联性较弱,可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分别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失败信息或第三失败信息,分析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以及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原因。
另外,与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如果分别记录在不同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里,最终只留下最新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即记录第三失败信息的无线链路报告会覆盖掉包含第一失败信息的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终端设备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同一个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可保证失败信息的记录完整性,从而有利于第一网络设备获得完整的无线链路失败信息。
针对前文描述的技术方案,下文进一步描述相应的装置实现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000。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也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1000也可以是其他通信单元,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单元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所述通信装置1000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1000包括发送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发送端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装置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2用于:如果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所述第二小区是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记录第二失败信息,并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失败报告;所述失败报告包括所述第二失败信息,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成功且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所述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失败报告,所述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失败报告关联;
其中,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所述第二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失败时,所述失败报告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失败报告是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成功且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所述失败报告携带的候选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中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且所述失败报告是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所述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统计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信息;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统计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交互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统计第三时延;所述第三时延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交互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所述空口交互平均时延分为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处理单元1002,用于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处理单元1002,用于如果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定时器是所述装置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指示信息、第三定时器的超时原因、辅小区组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辅小区组去激活;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在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第三小区进行所述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小区是所述装置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通过小区选择获得的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所述第二定时器是所述装置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的。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处理单元1002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具体用于: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处理单元1002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具体用于: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进行所述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或者,包括第一失败信息、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
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1;
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接收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第四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100,图11为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第一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第二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所述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1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1102可包括但不限于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5、天线1106。所述收发器11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1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100中的S101、S104,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200中的S201、S202。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第一网络设备: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100中的S102、S103。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第二网络设备: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100中的S101、S102、S103、S104。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以存有指令1103,指令1103在处理器11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1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11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11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circuit,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11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ulator);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芯片还可执行上述通信装置1000所述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通信方法100、通信方法200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通信方法100、通信方法200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与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
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如果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立;
所述第二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记录第二失败信息,并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失败报告;所述失败报告包括所述第二失败信息;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成功且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所述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网络设备的失败报告,所述失败报告包括第二失败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失败报告关联;
其中,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失败,或者,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成功且在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所述第二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消息指示类型指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失败时,
所述失败报告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携带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失败报告是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接入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成功且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
所述失败报告携带的候选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中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且所述失败报告是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的记录时间最接近的失败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的小区为所述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统计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统计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交互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站间交互平均时延;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统计第三时延;所述第三时延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交互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或者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空口交互平均时延,所述空口交互平均时延分为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所述终端设备如果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定时器是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指示信息、第三定时器的超时原因、辅小区组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辅小区组去激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四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利用第三小区进行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时,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
所述第四失败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第三小区进行所述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的信息;
所述第三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后通过小区选择获得的且是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所述第二定时器是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时开启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和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所述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
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二定时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所述第二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所述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和第四失败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
如果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如果第二定时器超时,将第四失败信息记录在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8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或者发送所述第四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所述基于条件切换的恢复失败后重新接入成功的网络设备。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
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装置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装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失败信息,所述第一失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和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是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辅小区组所属的装置;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响应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选择接入的小区;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切换小区且是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小区。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如果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第一定时器未超时,将第一失败信息和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以及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快速链路恢复失败且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将所述第一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以及将所述第三失败信息记录在第三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中;
其中,所述第一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信息,所述第三失败信息是所述装置执行快速链路恢复失败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装置接入的主小区组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定时器是所述装置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时开启的。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7.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0852364.7A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479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364.7A CN117479239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01866 WO2024016938A1 (zh) 2022-07-20 2023-06-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364.7A CN117479239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239A true CN11747923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1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2364.7A Pending CN117479239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9239A (zh)
WO (1) WO20240169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273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6250278A (zh) * 2020-09-24 2023-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326173A (zh) * 2020-10-08 2023-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管理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EP4272487A1 (en) * 2020-12-31 2023-11-08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938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115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ereof
KR102645505B1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TWI540928B (zh) 處理無線鏈路失敗的方法
JP7403615B2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US8630642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proximit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7813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WO20212322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aster cell group
KR20180080269A (ko)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WO2021088270A1 (zh) 移动性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1025103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20150055535A (ko) 단말이 복수의 기지국에 이중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6134891A (zh) 管理配置
CN11747923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43884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345904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무선모듈 간 핸드오버 방법
CN116114311A (zh) 用于处理主小区组mcg故障和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汇报的方法、产品和设备
WO202409393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11612A1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JP7426383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4065543A1 (zh) 失败检测及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14451063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283803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01521A1 (zh) 失败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2301107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8258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 scg de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a scg activation mechanism in a mr-dc scenar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