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140A -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140A
CN117479140A CN202210860908.4A CN202210860908A CN117479140A CN 117479140 A CN117479140 A CN 117479140A CN 202210860908 A CN202210860908 A CN 202210860908A CN 117479140 A CN117479140 A CN 117479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f
roaming
user terminal
upf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0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婉珺
王光全
马泽芳
任驰
马瑞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09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91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328 priority patent/WO20240171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04W8/065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involving selection of the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用于对漫游地的网络进行分流。方法包括:漫游地SMF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漫游地SMF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本申请用于用户终端业务分流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用户终端的业务流分流的过程中,需要用户终端的业务流分流回归归属地,或者用户会话一直保持未中断。
然而,目前用户终端在跨省漫游或者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 lenetwork,PLMN)漫游时,通常会造成用户会话的中断;运营商通过本地分流(localbreakout,LBO)的方式实现用户的漫游。这样,用户终端业务流无法回到归属地,也无法实现对业务流进行分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对漫游地的网络进行分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包括:应用于漫游地SMF,漫游地SMF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漫游地SMF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根据DNAI list,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第二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归属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第三UPF为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PLMN信息确定的。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漫游地SMF根据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会话,其中,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归属地SMF和归属地SMF;第一信息还包括归属地SMF的ID;漫游地SMF通过第二接口,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漫游地SMF根据当前运营商的本地分流LBO配置,确定归属地PCF;漫游地SMF向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根据DNAI list,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第二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归属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第三UPF为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PLMN信息确定的。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会话,其中,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归属地SMF和归属地SMF;第一信息还包括归属地SMF的ID;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接口,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当前运营商的LBO配置,确定归属地PCF;发送单元,还用于向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实现如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指令当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到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到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分配给第一UPF处理。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配给目标UPF处理。这样一来,用户终端中的公网业务和专网业务都在漫游地被处理,从而实现了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网络进行分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用户终端的业务流可以直接在漫游地分流,不需要将业务流返回归属地处理,缩短了业务流的路由;另外,用户终端在从归属地移动至漫游地的过程中,其终端的会话不需要一直保持未中断,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分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点对点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地接入时用户面及信令面路由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SMF插入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LCL分流架构图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I-SMF插入的ULCL分流架构图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SMF控制的ULCL分流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网络架构及业务路由示意图;
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网络架构及业务路由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示意图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关技术中,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业务分流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I-SMF控制的ULCL实现的,该过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用户终端在漫游地发起新的会话时,需要用户终端回归属接入。情况二、用户终端提前在归属地建立PDU会话,并选择PDU会话的锚点。在用户终端从归属地移动至漫游地的过程中保持会话不中断的情况下,漫游地的网络设备也就没有机会与用户终端建立新的会话,也就无法为用户终端分配新的PDU会话锚点,从未可以保证PDU会话锚点保持不变。在用户终端进入到漫游地后,原始的PDU会话锚点可以继续为用户终端的网络分流。但是,该过程中需要用户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长时间保持会话不中断,会增加电能的消耗,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又可以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移动通信系统、NR系统、新空口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NR V2X)系统,还可以应用于LTE和5G混合组网的系统中,或者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非3GPP通信系统,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SA、D2D、V2X、和IoT等通信场景。
其中,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和通信场景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和通信场景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通信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IoT、V2X、D2D、M2M、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无线终端或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无人机、IoT设备(例如,传感器,电表,水表等)、V2X设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能力的车辆、智能网联车、具有无人机对无人机(UAV toUAV,U2U)通信能力的无人机等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线路1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4,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3。其中,处理器101,存储器103以及通信接口104三者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02连接。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通信线路102可以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WLAN等。
存储器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包括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103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1存在,即存储器103可以为处理器101外部的存储器,此时,存储器103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02与处理器101相连接,用于存储执行指令或者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103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即存储器103可以为处理器101的内部存储器,例如,该存储器103为高速缓存,可以用于暂存一些数据和指令信息等。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中的CPU0和CPU1。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中的处理器101和处理器107。作为再一种可实现方式,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05和输入设备106。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
1、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
如图2提供了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能够部署使用诸如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技术。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还可以根据服务的要求,在控制面功能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交互指令。5G服务化接口系统架构的服务接口包括: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Exposure Function,NEF)、网络存储库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 tamanagement,UDM)、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实体、核心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服务通信代理(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xy,SCP)、用户终端、(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
2、5G点对点接口系统架构
如图3提供了5G点对点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5G点对点接口系统架构包括:AUSF实体、AMF实体、DN、UDM实体、PCF实体、RAN设备、UPF实体、用户终端、AF实体、SMF实体、NSSF实体以及空口接口N1、N2和N3。其中,AUSF实体用于对用户进行用户鉴权认证;UDM实体用于存储用户签约数据;DN包括运营商服务、互联网接入或第三方服务。
3、PLMN内网络漫游架构
在5G网络中,用户终端在PLMN发生漫游时,需要采用LBO的方式接入网络。
若用户终端在漫游地发起网络注册,并建立会话,则PLMN内网络漫游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漫游地AMF和漫游地SMF向归属的UDM发送请求消息,以获取用户终端签约的信息;同时,漫游地AMF和漫游地SMF向归属的PCF发送请求消息,以获取用户终端的策略信息,这样,用户终端便可以通过漫游地UPF接入漫游地的DN。
若用户终端已经在归属地建立会话,用户终端在PLMN发生漫游时,用户终端又切换到漫游地,则PLMN内网络漫游架构流程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在漫游时,由于用于分流网络的锚点归属地UPF及对应的归属地SMF不变,因此,需要在漫游地再插入I-SMF及I-SMF对应的漫游地UPF,这样可以疏导用户流量。
4、分流架构
3GPP定义了分流架构,该分架构的分流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上行分类器UPF(Uplink Classifier,ULCL)分流和BP分流。
ULCL分流是根据流过滤规则,确定数据包的路由路径,流过滤规则例如,根据检测到的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IP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或前缀,确定数据包路由的路由路径。在ULCL分流的过程中用户终端不感知ULCL的分流,不参与ULCL的插入和删除。用户终端将网络分配的单一IPv4地址或者单一IP前缀或者两者关联到该分组会话单元(packet dataunit,PDU)会话。
BP分流是将不同的业务锚点分配给用户终端不同的IPv6地址前缀,分支点是通过用户终端地址前缀来进行分流的。
目前网络中大部分采用ULCL分流方式对漫游数据进行分流。结合如图6所示ULCL分流的网络架构,ULCL分流的过程如下:
SMF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UPF覆盖的位置信息。在用户终端激活时,SMF根据请求信息,选择UPF PSA1作为主锚点,该主锚点用于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SMF根据用户终端在PCF中的签约信息,触发ULCL流程;或,SMF根据用户终端在SMF本地配置的分流策略,触发ULCL流程。SMF根据用户终端当前所在位置(TAI),选择ULCL UPF。SMF根据配置的DNAI下发的DNAI,确定ULCL分流的目的锚点PSA;或,SMF根据PCF下发的DNAI,确定ULCL分流的目的PSA;其中PSA为辅锚点。
结合图3,目的PSA为图3中的PSA2。
在专网的场景中,用户终端会在公网中建立PDU会话过程中,会选择一个公网的UPF作为主锚点PSA1(PDU Session Anchor 1),PSA1用于连接公网业务。当用户终端移动到专网覆盖区,用户终端会使用专网业务,这时SMF会根据分流策略,确定专网园区下沉的UPF作为辅锚点PSA2。PSA2用于连接专网园区的业务。并且在根据用户位置选择分流点,一般此时选择的分流点会与PSA2重合。
5、PLMN内漫游场景下,I-SMF控制分流架构及流程
I-SMF控制分流架构用于处理漫游地的分流,图7是的I-SMF插入的ULCL分流架构图。如图8所示的I-SMF控制的ULCL分流流程如下:
S801、UE与PSA1建立一个I-SMF参与的PDU会话;S802、I-SMF发现PSA2;S803、I-SMF确定使用BP分流或者UL-CL分流;S804、更新PDU会话;S805、SMF更新PSA1下行流量;S806、发起建立PDU会话的要求;S807、I-SMF更新PSA2;S808、I-SMF更新BP分流或者UL-CL分流;S809、接收建立PDU会话的响应;S810、归属地SMF将分流规则对应的N4(转发行为规则(forwarding action rule,FAR)、报文检测规则(packet detection rule,PDR)等信息)信息通过N16a接口传递给I-SMF,从而实现漫游地的分流;S811、I-SMF释放I-UPF。也就说,漫游地I-SMF向归属地SMF发送I-SMF支持的第一DNAI list;归属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分流业务,从第一DNAI list中选择PDU会话感兴趣的第二DNAI list,其中,每一个DNAI对应于一个专网所拥有的的UPF。I-SMF根据第二DNAI list选择PSA2;I-SMF根据用户终端所在的位置TA,选择分支点替换I-UPF;归属地SMF将分流规则对应的N4信息通过N16a接口传递给I-SMF,从而实现漫游地的分流。
然而,I-SMF控制的ULCL分流的条件是:用户终端在漫游地发起新的会话时采用回归属接入方式。或者,用户终端已经在归属地建立了PDU会话,并选定了会话锚点(PSA1);用户终端在会话不中断的过程中发生从归属地切换至插入I-SMF及I-SMF对应的UPF的漫游地,该主锚点(PSA1)不发生变化。
相关技术中,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业务分流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I-SMF控制的ULCL实现的,该过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用户终端在漫游地发起新的会话时,需要用户终端回归属接入。情况二、用户终端提前在归属地建立PDU会话,并选择PDU会话的锚点。在用户终端从归属地移动至漫游地的过程中保持会话不中断的情况下,漫游地的网络设备也就没有机会与用户终端建立新的会话,也就无法为用户终端分配新的PDU会话锚点,从未可以保证PDU会话锚点保持不变。在用户终端进入到漫游地后,原始的PDU会话锚点可以继续为用户终端的网络分流。但是,该过程中需要用户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长时间保持会话不中断,会增加电能的消耗,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分配给第一UPF处理。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配给目标UPF处理。这样一来,用户终端中的公网业务和专网业务都在漫游地被处理,从而实现了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网络进行分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用户终端的业务流可以直接在漫游地分流,不需要将业务流返回归属地处理,缩短了业务流的路由;另外,用户终端在从归属地移动至漫游地的过程中,其终端的会话不需要一直保持未中断,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分流的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9所示,该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包括:
S901、漫游地SMF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创建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上下文。
其中,网络切片标识可以是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etwork slice select ionassistance information,NSSAI)。NSSAI是S-NSSAI的集合,每个NSSAI包含多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 nce information,S-NSSAI)。
S902、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
其中,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公网业务包括互联网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为主锚点建立N4会话,主锚点用于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当主锚点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时,用户终端的IP地址与用户终端实际所在地(漫游地)相符,这样可以满足监管和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
S903、漫游地SMF接收归属地PCF发送的第二信息。
其中,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数据网络接入标识(data network accessidentifier,DNAI)list,DNAI list包括至少一个DNAI,至少一个DNAI中的每个DNAI对应有一个UPF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向归属地PCF发送携带有用户终端用户永久识别符号(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用于用户终端的SM策略;归属地PCF根据请求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SM策略,并向漫游地SMF发送第二信息。相应的,漫游地SMF接收归属地PCF发送的第二信息。
S904、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
其中,目标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根据DNAI list中DNAI的数量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至少一个DNAI对应UPF索引。漫游地SMF根据DNAI对应UPF索引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
其中,对应关系为DNAI的数量与每个UPF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目标UPF可以是漫游地UPF,目标UPF可以是归属地UPF。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分配给第一UPF处理。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配给目标UPF处理。这样一来,用户终端中的公网业务和专网业务都在漫游地被处理,从而实现了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网络进行分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用户终端的业务流可以直接在漫游地分流,不需要将业务流返回归属地处理,缩短了业务流的路由;另外,用户终端在从归属地移动至漫游地的过程中,其终端的会话不需要一直保持未中断,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分流的实用性。
另外,漫游地SMF为主锚点建立N4会话,主锚点用于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这样,用户终端被分配的IP地址是主锚点所在的漫游地的IP地址,从而可以满足监管和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
以下,对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的过程进行介绍。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9,如图10所示,上述S904还可以通过以下S1001-S1002实现。
S1001、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根据DNAI list,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
其中,第二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查询其控制的漫游地UPF,在中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至少有一个DNAI对应UPF索引的情况下,漫游地SMF根据DNAI对应UPF索引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
S1002、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
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归属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第三UPF为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PLMN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第一接口包括Ny接口。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漫游地SMF在对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进行分流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一般部署在归属地,因此,本申请中实施例中,漫游地SMF从归属地PCF获取第二信息。然后,漫游地SMF根据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的过程中如下: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根据DNAI list,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这样一来,归属地的SMF可以选择归属的UPF来处理专网业务,缩短业务流路由。因此,漫游地SMF可以实现对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进行分流。
以下,对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过程进行介绍。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10,如图11所示,上述S1002还可以通过以下S1101-S1102实现。
S1101、漫游地SMF根据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会话。
可选的,会话包括PDU会话。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归属地SMF的ID;漫游地SMF根据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PDU会话,其中,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归属地SMF和归属地SMF。
其中,第一信息还包括归属地SMF的ID,第二接口包括Nx接口。
S1102、漫游地SMF通过第二接口,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地SMF接收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由于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这样一来,归属地SMF根据DNAI list中DNAI的数量、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至少一个DNAI对应UPF索引。归属地SMF根据DNAI对应UPF索引,从归属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归属地SMF与第二辅锚点之间建立N4会话。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漫游地SMF将处理专网分流通过第一指令分配给SMF,同时向归属地SMF发送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这样一来,接收到第二信息的后的归属地SNF可以从归属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第二辅锚点用于为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流。
在S1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立用户终端与锚点的通信通道的方法。以下,对建立用户终端与锚点的通信通道的过程进行介绍。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11,如图12a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201-S1208实现。
S1201、漫游地SMF接收归属地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该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二辅锚点支持的DNAI list信息。
S1202、漫游地SMF选择ULCL分支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四UPF作为ULCL分支点。
示例性的,如图12b所示,漫游地SMF选择S-UPF作为ULCL分支点,S-UPF分别与主锚点、第一辅锚点以及第二辅锚点连接,其中S-UPF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二辅锚点连接。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选择第一UPF作为ULCL分支点。
可选的,漫游地SMF为ULCL分支点建立N4会话。
S1203、漫游地SMF与用户终端建立AN侧的会话流程。
S1204、漫游地SMF向主锚点发送第三指示消息。
其中,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四UPF作为ULCL分支点,则漫游地SMF向主锚点更新分支点CN隧道信息和第三指示消息,主锚点根据更新后的分支点CN隧道信息和第三指示消息,建立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UPF作为ULCL分支点,则漫游地SMF向主锚点发送第三指示消息,主锚点根据第三指示消息,建立下行数据传输通道。
S1204、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五信息。
其中,第五信息包括:分支点CN隧道信息、DNAI list对应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DNAI list对应的路由信息包括DNAI list的流描述和转发目的信息。
S1205、归属地SMF向第二辅锚点发送流路由信息以及CN隧道信息。
其中,流路由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FAR信息和用户终端PDR信息。
S1206、归属地SMF接收第二辅锚点发送的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
S1207、归属地SMF向漫游地SMF发送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地SMF通过PDU会话更新响应消息,向漫游地SMF发送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归属地SMF向漫游地SMF发送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时,第二辅锚点的下行数据传输通道建立。
S1208、漫游地SMF向分支点UPF发送锚点CN隧道信息更新消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将主锚点的CN隧道信息和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发送给第四UPF,这样用户终端到主锚点、第二辅锚点的上行通路也已经建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SMF将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发送给第一UPF,这样用户终端到主锚点、第二辅锚点的上行通路也已经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list的UPF,用户终端与锚点的通信通道的流程与非漫游场景相同,结合图6,如图12c所示,主锚点、第一辅锚点及ULCL分支点在同一位置。PDU会话建立时,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以及网络切片信息选定主锚点,根据DNAI对应的流生成路生成本地分流规则(拜访地的FAR、PDR)。漫游地SMF与第一辅锚点建立通信后,建立与ULCL分支点的连接,此处不再详述其流程。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归属地SMF完成选择第二辅锚点后,向漫游地发送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漫游地SMF选择分支点UPF,并为第二辅锚点建立下行数据传输通道,从而保证用户终端与锚点的通道。
以下,在S904之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还包括漫游地SMF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以下,对漫游地SMF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的过程进行介绍。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9,如图13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301-S1302实现。
S1301、漫游地SMF根据当前运营商的LBO配置,确定归属地PCF。
S1302、漫游地SMF向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归属地PCF对SM策略进行鉴权,在SM策略合法的情况下,向漫游地SMF发送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专网的业务一般存储在归属地PCF。漫游地SMF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后,可以实现对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流。
以下,在S901之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还包括漫游地AMF获取第一信息。以下,对漫游地AMF获取第一信息的过程进行介绍。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9,如图14所示,上述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1401-S1403实现。
S1401、用户终端在漫游地发起PDU会话到漫游地AMF。
其中,会话携带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PDU session ID、用户终端位置信息。
S1402、漫游地AMF选择漫游地SMF。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用户终端的位置,选择漫游地SMF。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地AMF向NRF发送第三信息,NRF根据第三信息选择漫游地SMF,NRF向漫游地AMF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漫游地AMF接收NRF的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包括漫游地SMF的ID。
其中,第三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以及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NRF选择漫游地SMF。
S1403、漫游地AMF选择归属地SMF。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LMN内漫游场景下,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或者通用公共签约标识(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GPSI)信息,获得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包括省份号段信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以及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选择归属地SMF。
在跨PLMN漫游场景下,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以及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中的PLMN信息,确定用户终端所属的目标PLMN。漫游地AMF根据目标PLMN,选择归属地SMF。
其中,GPSI信息是用户终端在注册流程中从UDM获取的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LMN内漫游场景下,漫游地AMF向NRF发送第四信息,NRF根据第四信息选择归属地SMF,NRF向漫游地AMF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漫游地AMF接收NRF的第二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包括归属地SMF的ID。
其中,第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S-NSSAI信息、GPSI信息以及第二指示消息,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包括省份号段信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NRF选择归属地SMF。
在跨PLMN漫游场景下,漫游地AMF向漫游地NRF发送查询请求信息,漫游地NRF根据查询请求信息,确定用户终端所属的目标PLMN。漫游地NRF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目标PLMN,确定归属地NRF。归属地NRF根据DNN、S-NSSAI以及用户SUPI中的省份号段信息,选择归属地SMF,并向NRF向漫游地AMF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漫游地AMF接收NRF的第三响应消息,第三响应消息包括归属地SMF的ID。其中,查询请求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用户终端的SUPI信息中的PLMN信息、S-NSSAI信息,查询请求信息用于获取归属地SMF。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漫游地AMF选择漫游地SMF、归属地SMF,从而保证了漫游地SMF与归属地SMF建立通信,实现了对专网业务的分流。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该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流程包括:
S1501、用户终端向漫游地AMF发送建立PDU会话的请求信息。
S1502、漫游地AMF选择漫游地SMF和归属地SMF。
S1503、漫游地AMF向漫游地SMF发送的第一信息。
S1504、漫游地SMF根据当前运营商的本地分流LBO配置,确定归属地PCF。
S1505、漫游地SMF向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
S1506、归属地PCF根据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
S1507、归属地PCF向漫游地SMF发送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
S1508、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
S1509、漫游地SMF为主锚点建立N4会话。
S1510、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漫游地SMF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PDU会话。
S1511、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DNAI list。
S1512、归属地SMF根据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
其中,第三UPF为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
S1513、归属地SMF与第二辅锚点建立N4会话。
S1514、归属地SMF向漫游地SMF发送的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此处与S1202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15、漫游地SMF为ULCL分支点建立N4会话,此处与S1203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16、漫游地SMF与用户终端建立AN侧的会话流程,此处与S1204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17、漫游地SMF向主锚点发送第三指示消息,此处与S1205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18、漫游地SMF向归属地SMF发送第六信息,此处与S1201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19、归属地SMF接收第二辅锚点发送的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此处与S1207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20、归属地SMF向漫游地SMF发送第二辅锚点的CN隧道信息,此处与S1208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S1521、漫游地SMF向ULCL发送更新信息。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分配给第一UPF处理。漫游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这样,漫游地SMF可以将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分配给目标UPF处理。这样一来,用户终端中的公网业务和专网业务都在漫游地被处理,从而实现了在漫游地对用户终端的网络进行分流。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160的结构示意图。该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160包括:接收单元1601、处理单元1602和发送单元1603。
接收单元1601,用于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处理单元1602,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接收单元1601,还用于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处理单元1602,还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目标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可选的,处理单元1602还用于,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根据DNAI list,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第二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可选的,处理单元1602还用于,若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归属地SMF根据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第三UPF为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归属地SMF是漫游地AMF根据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用户终端的归属PLMN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处理单元1602,还用于根据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归属地SMF建立会话,其中,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归属地SMF和归属地SMF;第一信息还包括归属地SMF的ID;发送单元1603,用于通过第二接口,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
可选的,处理单元1602,还用于根据当前运营商的LBO配置,确定归属地PCF;发送单元1603,还用于向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SM策略。
其中,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单元1602为处理器,接收单元1601、发送单元16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可以为图1所示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网络节点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网络节点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漫游地会话管理功能SMF,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漫游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数据网络名称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用户面功能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所述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
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数据网络接入标识DNAI list;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所述目标UPF用于分流所述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所述目标UPF作为辅锚点,包括:
若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根据所述DNAI list,从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所述第二UPF用于分流所述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所述目标UPF作为辅锚点,包括:
若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归属地S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所述第三UPF为所述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所述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所述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所述归属地SMF是所述漫游地A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多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所述归属地SMF是所述漫游地A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归属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信息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归属地SMF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归属地SMF的ID;
根据所述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归属地SMF建立会话,其中,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归属地SMF和所述归属地SMF;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归属地SMF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归属地PCF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当前运营商的本地分流LBO配置,确定所述归属地PCF;
向所述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SM策略。
6.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漫游地AMF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和网络切片标识,从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一UPF作为主锚点,所述第一UPF用于分流用户终端的公网业务;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归属地策略控制功能PCF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目标UPF作为辅锚点,所述目标UPF用于分流所述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存在支持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根据所述DNAI list,从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至少一个UPF中选择第二UPF作为第一辅锚点,所述第二UPF用于分流所述用户终端的专网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漫游地SMF控制的漫游地UPF中不存在支持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的UPF,则向归属地SMF发送第二信息和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归属地S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签约的DNAI list确定第三UPF作为第二辅锚点,所述第三UPF为所述归属地SMF控制的归属地UPF,所述第三UPF用于分流终端的专网业务,所述第三UPF通过第一接口与ULCL分支点连接;其中,所述归属地SMF是所述漫游地A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归属省信息确定的;或,所述归属地SMF是所述漫游地AMF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DNN信息、S-NSSAI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归属PLMN信息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归属地SMF的ID,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归属地SMF建立会话;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归属地SMF的ID,其中,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归属地SMF和所述归属地SMF;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归属地SMF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当前运营商的LBO配置,确定所述归属地PCF;
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归属地PC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SM策略。
11.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漫游场景下的分流装置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
CN202210860908.4A 2022-07-21 2022-07-21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79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908.4A CN117479140A (zh) 2022-07-21 2022-07-21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07328 WO2024017143A1 (zh) 2022-07-21 2023-07-13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908.4A CN117479140A (zh) 2022-07-21 2022-07-21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140A true CN117479140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1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0908.4A Pending CN117479140A (zh) 2022-07-21 2022-07-21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9140A (zh)
WO (1) WO20240171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5406A1 (en) * 2017-08-15 2019-02-21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ND APPLYING POLICIES FOR POST-UPF MOBILE TRAFFIC ORIENTA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5G) 3GPP ARCHITECTURE
CN109429272B (zh) * 2017-08-31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993118B (zh) * 2021-10-15 2023-07-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功能实体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7143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88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E context and PDU session context management
CN109922472B (zh) 用户策略的获取
JP2022119961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アクセス及び移動性管理機能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77277A1 (zh) 网络系统中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819486B (zh) 承载标识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024204B (zh) 本地网络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84327B (zh) 一种更新用户面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71697A (zh) 终端接入公私网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811025A (zh) 一种释放中继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46022B (zh) D2d业务的授权方法及装置、归属近距离通信服务器
US10051456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iscover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5154426A1 (zh) ProSe临时标识的通知与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9076444B (zh) 一种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463295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17479140A (zh)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15817A (zh) 近距离业务的通信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18247A (zh) 一种业务发现及鉴权的方法、设备、终端和系统
CN105516959A (zh) 终端卸载处理、终端注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05962B (zh) 无线通信网络注册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7692969A (zh) 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74188A (zh) 漫游场景下策略协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7414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01498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968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478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