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1383A -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61383A CN117461383A CN202180099120.XA CN202180099120A CN117461383A CN 117461383 A CN117461383 A CN 117461383A CN 202180099120 A CN202180099120 A CN 202180099120A CN 117461383 A CN117461383 A CN 117461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link
- links
- channel
- monitoring res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45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5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z)-7-[(1r,3s,4s,5r)-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TODYLRWSA-N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6688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t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该方法可以同时进行PPDU的发送。
Description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be中,定义了可以支持多链路(Multiple Links)的功能。按照IEEE 802.11中对通信两端的定义,站点(Station,STA)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和接入点(Access Point,AP)MLD之间建立了多条链路,STA MLD和AP MLD可以利用多链路的优势,在多个链路上进行数据收发,以达到高吞吐、低时延等优势。
在支持多链路功能(Multiple Links Operation,MLO)的互连的两个设备,定义了一种支持IEEE 802.11be的NSTR(Non-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不可同时收发)MLD设备,如果NSTR MLD设备想要同时使用多个链路,需要在多个链路上同时发送或是同时接收。
由于多个链路各自独立进行EDCA(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强型分布式信道访问)backoff(退避),不同链路上的时间基准也相互独立,在多个链路满足同时发送条件后,多个链路开始传输PPDU(PHY Protocol Data Unit,物理层协议包单元)的时间差不得超过4μs(微秒),则先开始传输的链路会影响后开始传输的链路的信道状态,进而影响PPDU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可以实现在多个链路上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
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
监测模块,用于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链路设备,所述多链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在多个链路满足同时传输PPDU条件后,在后开始传输PPDU的第二链路,通过忽略在先开始传输PPDU的第一链路对信道状态的影响,进而确定是否开始传输PPDU。通过该方法,减少了多个链路同时传输的相互影响,可以使STA MLD和/或AP MLD实现在多个链路上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以达到高吞吐、低时延等优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局域网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站点MLD和接入点MLD之间建立多链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2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局域网的框图,该无线局域网可以包括:站点(STA)MLD10和接入点(AP)MLD 20。
在一些场景中,AP可以或称AP STA,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AP也是一种STA。在一些场景中,STA或称非AP STA(non-AP STA)。
在一些实施例中,STA可以包括AP STA和non-AP STA。
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可以是AP与non-AP STA之间通信,也可以是non-AP STA与non-AP STA之前通信,或者STA和peer STA之间通信,其中,peer STA可以指与STA对端通信的设备,例如,peer STA可能为AP,也可能为non-AP STA。
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AP设备可以是带有无线保真(wreless-fidelity,WiFi)芯片的终端设备(如手机)或者网 络设备(如路由器)。
应理解,STA在通信系统中的角色不是绝对的,例如,在一些场景中,手机连接路由的时候,手机是non-AP STA,手机作为其他手机的热点的情况下,手机充当了AP的角色。
AP和non-AP STA可以是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的物联网节点、传感器等,智慧家居中的智能摄像头,智能遥控器,智能水表电表等,以及智慧城市中的传感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non-AP STA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non-AP STA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种当前以及未来的802.11家族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制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AP可以为支持802.11be制式的设备。AP也可以为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种当前以及未来的802.11家族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制式的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TA可以是支持WLAN/WiFi技术的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设备、机顶盒、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设备、车载通信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芯片/ASIC/SOC/等。
WLAN技术可支持频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低频段(2.4GHz、5GHz、6GHz)、高频段(60GHz)。
其中,站点MLD 10和接入点MLD 20之间存在多链路。
无线设备支持多频段通信,例如,同时在2.4GHz,5GHz,6GHz以及60GHz频段上进行通信,或者同时在同一频段(或不同频段)的不同信道上通信,提高设备之间的通信吞吐量和/或可靠性。这种设备通常称为多频段设备,或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有时也称为多链路实体或多频段实体。多链路设备可以是接入点设备,也可以是站点设备。如果多链路设备是接入点设备,则多链路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AP;如果多链路设备是站点设备,则多链路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non-AP STA。
包括一个或多个AP的多链路设备或称AP MLD,包括一个或多个non-AP STA的多链路设备或称Non-AP MLD,在申请实施例中,Non-AP MLD可以称为STA ML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P MLD可以包括多个AP,Non-AP MLD包括多个STA,AP MLD中的AP和Non-AP MLD中的STA之间可以形成多条链路,AP MLD中的AP和Non-AP MLD中的对应STA之间可以通过对应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2所示,AP MLD可以包括AP1和AP2等,Non-AP MLD包括STA1和STA2等,其中,AP1和STA1之间形成链路1,AP2和STA2之间形成链路2,等等。AP1和STA1可以通过链路1进行数据通信,AP2和STA2之间可以通过链路2进行数据通信。
MLD还可以是一种逻辑实体,其具有多个附属站点(affiliated STA)、并具有一个到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的单一MAC SAP(Service Access Point,服务接入点),其中,该MAC SAP包括一个MAC数据服务。
接入点MLD 20是一种部署在无线局域网中用以为站点MLD 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站点MLD 10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可选地,站点MLD 10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1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站点MLD 10和接入点MLD 20均支持IEEE 802.11标准。
在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的一些技术知识进行介绍说明。
在IEEE 802.11be中,定义了可以支持IEEE 802.11多链路的功能。按IEEE 802.11中对于通信两端的定义,一个是站点MLD,一个是接入点MLD。相互建立了多链路的站点MLD和接入点MLD可以利用多链路的优势,在多个链路上进行数据收发,以达到高吞吐/低时延等优势。
在支持多链路功能(Multiple Links Operation,MLO)互连的两个设备,定义了一种支持802.11be的NSTR(Non-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不可同时收发)STA MLD,在这种支持多链路(Multiple Links)的NSTR STA MLD里,由于射频等的限制,当一个链路在做发送(transmission)时,会产生设备内干扰(in-device interference),导致另一个链路无法做正常接收(reception),导致无法在多个链路上独立同时进行数据收发,即如果这种NSTR STA MLD想要同时使用多个链路,需要在多个链路上同时发送 或是同时接收。
如图2所示,是一个UL(Up Link,上行)过程,在理想情况下,NSTR STA MLD在两个链路上的发送是对齐(Align)在一起的,接收也是对齐(align)在一起。例如,NSTR STA MLD同时在link2/STA2和link1/STA1上发送UL PPDU,以及同时接收AP MLD在link2/AP1和link1/AP2发送的BA(Block Acknowledgement,块确认)。
因为在当前IEEE 802.11be中,即使在NSTR Links(链路)上,每个link(链路)上的信道接入(channel access)方式是相互独立的,即每个link都要使用基准IEEE 802.11的EDCA机制来接入信道。IEEE 802.11中的EDCA是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机制,根据所需要发送的帧(frame)的类型和/或接入码(Access Code,AC),先选择一个帧间间隔时间(Inter Frame Space,IFS),以及一个初始随机的退避时隙值(backoff slot count);如果在这个IFS内信道都是空闲(idle)的,则开始在每个backoff slot(退避时隙)中继续侦测信道,如果在某个backoff slot中信道是idle的,则减少backoff slot count,继续在下一个backoff中侦测信道,直到backoff slot count减少到0。
在目前IEEE 802.11中,NSTR STA MLD在NSTR links上同时发送时,要求在UL PPDU的Start Time(启始时间)要对齐,又因为NSTR links中的每一个link是独立进行信道接入EDCA的,这意味着NSTR STA MLD在NSTR links上必须所有的NSTR Links的EDCA backoff slot count都减少到0,才允许在任一link上接入信道。
如图3所示,在NSTR STA MLD中,在link1/STA1上backoff slot count首先减为0,完成了EDCA backoff(退避)过程;但此时link2/STA2上仍然在进行EDCA backoff过程,此时为了满足NSTR links上的PPDU的Start Time需要对齐,STA2不允许接入信道/发送帧,导致STA1上也无法发送数据包。
在当前802.11be中,有一种机制解决上述问题,以满足NSTR links上的PPDU的Start Time需要对齐在一起的要求。在NSTR STA MLD中,任一link上完成EDCA backoff后,检查另一link上是否完成了EDCA backoff过程,如果另外一link上没有完成EDCA backoff,则当前link继续保持(hold)它的backoff slot count为0,直到另一link上完成了EDCA backoff过程,即backoff slot count也为0,这时,NSTR STA MLD在两个link上同时发送PPDU。
如图4所示,STA2已经完成了EDCA backoff过程,但STA1上还在进行EDCA backoff过程,所以STA2保持backoff slot count为0,直到STA1的backoff slot count为0,NSTR STA MLD在两个link上同时发送PPDU。
在该机制中,因为NSTR MLD在两个link上都是独立进行EDCA backoff(包括了一开始随机选择了一个初始backoff slot count),并且NSTR MLD在两个link上使用的时间基准也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中这就使得两个link上虽然都在做退避,但每个退避backoff slot并不是完全对齐的,如图5所示,在任一link上每个backoff slot的长度都是相同的,在802.11中这个backoff slot为9μs。但在link2/STA2和link1/STA1上的每个backoff slot boundary边界是彼此间不对齐的。
由于在基准802.11中,要求在最后一个backoff slot boundary(退避时隙边界)上才能启动传输PPDU。但在多链路下,多链路上的backoff slot boundary边界无法对齐,所以在802.11be中,对于采用了上述机制以在至少两个链路上同时传输PPDU时,做了如下规定:Link1(链路1/第一链路)上首先退避时隙值到0(backoff slot count为0),但由于Link2(链路2/第二链路)上还在退避状态,所以链路1需要保持backoff slot count为0。当链路2上的backoff slot count减为0时,链路2开始启动传输PPDU2。如图6所示,为了尽量将两个链路上的PPDU发送的开始时间(Start Time)对齐到一致,此时尽管链路2(link2/STA2)上的Backoff slot还没有到时隙boundary(边界)时间点,802.11be中仍然要求链路2在链路1(link1/STA1)的backoff slot 0 boundary之后的最迟不超过4μs的时间内,需要link2/STA2上开始传输PPDU2。
由于基准802.11中规定只在一个slot boundary时去查看这个slot内信道是否为空闲,特别地,在针对backoff slot 0时,如果在这个Backoff slot 0 boundary时查看到在这个slot(9μs)内有信道为繁忙的情况,则在这个slot 0 boundary上是不能启动传输的。
在上述NSTR机制中,会出现在一个链路上backoff slot还未到boundary时,就需要启动传输PPDU。这时未有明确规定,在启动传输PPDU时间点之前,如果有监测到信道为繁忙,是否能启动传输。例如,如图7所示,在链路2(link2/STA2)上,在预期启动传输PPDU2的时间点(第二时刻)前,有监测到信道为繁忙的情况,这时需要确定是否要发送PPDU2。
上述机制中,由于允许两个PPDU的Start Time可以有小于4μs的偏差,会出现如下情况:
如图8所示,link2/STA2预期启动传输PPDU2的时间点是在link2/STA2的slot boundary之前。因为在NSTR MLD中,link1/STA1上已经提前开始了PPDU1传输,由于在link2/STA2和link1/STA1间存在设备间干扰,会出现已经开始的PPDU1的传输,使得link2/STA2上的信道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但此时在 link2/STA2上实际是没有其他干扰存在的。
如图9所示,在link1/STA1开始传输时,在距离link1/STA1的backoff slot 0 boundary不超过4μs的时间点上,link2/STA2也已经到达了backoff slot boundary。因为在NSTR MLD中,link1/STA1上已经提前开始了PPDU1传输,由于在link2/STA2和link1/STA1间存在设备间干扰,会出现已经开始的PPDU1的传输,使得link2/STA2上的信道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但这时在link2/STA2上其实是没有其他干扰存在的。如果按照基准802.11的要求,在其slot boundary时作信道监测,但这时会导致STA2认为信道繁忙而不启动传输PPDU2。
由于上述机制中,在后开始传输的链路,受在先开始传输的链路影响,无法确定是否开始传输PPDU,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解决该问题。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在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
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即,多链路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至少两个链路,该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NSTR link)。
可选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本次数据传输中作为数据的发送端,当然,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其他数据传输场景中也可以作为数据的接收端。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本次数据传输中作为数据的接收端,当然,第二多链路设备在其他数据传输场景中也可以作为数据的发送端。
示例性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是站点MLD或接入点MLD;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是站点MLD或接入点MLD。
示例性的,至少两个链路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全部链路或部分链路。
示例性的,同时开始PPDU传输条件可以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每个链路的退避时隙都到退避时隙0。退避时隙0是退避时隙值为0对应的退避时隙。
示例性的,该至少两个链路中各个链路到退避时隙0的时刻不同(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第一链路可以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最后一个到退避时隙0的链路。
第一链路也可以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第x个到退避时隙0的链路。
当该至少两个链路的总数为n时,x可以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x也可以为大于1不大于n的整数,即第一链路不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到退避时隙0的链路。
以第一链路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最后一个到退避时隙0的链路为例,满足同时开始PPDU传输条件的时刻为:第一链路的退避时隙0的时隙边界(退避时隙0的结束时刻)。
即,步骤510还可以描述为:在第一链路的退避时隙0的时隙边界(结束的时隙边界),在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1,其中,第一链路是至少两个链路中最后一个到达退避时隙0的链路,第一时刻即为第一链路的退避时隙0的时隙边界。
示例性的,在第一链路传输第一PPDU(PPDU1),在第二链路传输第二PPDU(PPDU2),第一PPDU与第二PPDU中所包含的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220: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其中,第二链路为该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第二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
示例性的,第一链路可以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的任意一个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该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第一链路的任意一个链路。
每个链路对应有一个信道,通过各个链路监测链路所对应的信道,得到监测结果,第一链路监测一信道,第二链路监测第二信道,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两个不同的信道。监测结果包括信道空闲和信道繁忙。
在第二时刻等于第一时刻的情况下,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同时开始传输PPDU。
在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的情况下,第一链路先开始传输PPDU,第二链路后开始传输PPDU。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对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时刻是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的时刻,第二时刻是根据第三时刻确定的,第三时刻是第三链路开始传输PPDU的时刻,第三链路是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示例性的,上述的第三链路可以是第一链路,也即,第三时刻可以等于第一时刻。
以第一链路是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为例,第二时刻是第一时刻后与第一时刻相距小于时间阈值的一个时刻。即,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相差小于时间阈值。该时间阈值可以是4μs。
示例性的,由于在第一时刻确定在第一链路传输PPDU,此时,开始触发第二链路上的PPDU发送,则,第二链路发送PPDU的时刻会与第一时刻存在一定时间延迟,该时间延迟需要控制在时间阈值(例如,4μs)以内。基于此第二时刻可以是:从第一时刻后4μs的时间内的一个时刻。第二时刻还可以是:确定第一时刻后4μs的时间内是否包含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的时隙边界,若包含时隙边界,则第二时刻为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的时隙边界,若不包含时隙边界,则第二时刻为第一时刻后4μs的时间内的一个时刻。
如图5所示,由于该至少两个链路独立进行EDCA backoff,各个链路的时间基准不同,则在各个链路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中,时隙并不完全对齐,因此,同一个时刻在不同链路的时域资源中,可能属于不同的时隙。
基于此,以第一时刻在第二链路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为例,如图9所示,在第一时刻距离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时隙结束的时隙边界)小于4μs的情况下,第二时刻可以是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如图8所示,在第一时刻距离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大于4μs的情况下,第二时刻可以是第一时隙中在第一时刻后的4μs中的一个时刻。当然,如图11所示,在第一时刻距离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时隙结束的时隙边界)小于4μs的情况下,第二时刻也可以是从第一时刻到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中的一个时刻。
可选的,“忽略”还可以称为“不考虑”、“不检测”或“不参照”。
示例性的,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二是检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但不参照该信道状态。
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即为,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不会影响第二链路是否开始传输PPDU。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多个链路满足同时传输PPDU条件后,在后开始传输PPDU的第二链路,通过忽略在先开始传输PPDU的第一链路对信道状态的影响,进而确定是否开始传输PPDU。避免由于第一链路开始传输,使第二链路监测到信道繁忙,导致第二链路错误地判断信道状态,无法正常传输PPDU。通过该方法,减少了多个链路同时传输的相互影响,可以使STA MLD和/或AP MLD实现在多个链路上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以达到高吞吐、低时延等优势。
示例性的,以第一链路为该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为例,且第一时刻在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属于第一时隙。第二时刻可以是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第二时刻也可以是第一时隙内的一个时刻。
则对于“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给出以下几种示例性实时例:
1、忽略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1.1不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1.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但不采用。
2、采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2.1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
2.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且不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2.3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且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不采用。
其中,上述的“采用”是指采用监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在第二链路传输PPDU,“不采用”是指不采用监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在第二链路传输PPDU。
下面以上述五个实施例为例对本申请的方法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不局限于以上五种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设计思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得到其他实施例。
1、忽略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0包括步骤221。
步骤221: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示例性的,在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同时,忽略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 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即,忽略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在NSTR links上,当多条链路上满足了同时启动传输PPDU的条件时,如果某个链路上启动传输PPDU的时间点要晚于其他链路时,这个链路在启动传输的时间点不去检测信道状态,即这个链路在这个时间点直接启动传输PPDU。
其中,忽略可以通过“不监测”和“监测了不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1不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1包括步骤221-1。
步骤221-1:停止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在不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即,在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MLD不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直接在第二时刻在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1.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但不采用。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1包括步骤221-2。
步骤221-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一监测结果;不论第一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或信道繁忙,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即,在第一时隙中第二时刻之前,MLD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但不论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还是信道繁忙,都在第二时刻在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如图15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之前就要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link2/STA2会忽略第二时刻之前的信道状态,即link2/STA2在第二时刻直接启动传输PPDU。
再如,如图16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时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link2/STA2会忽略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信道状态,即link2/STA2在这个时间点直接启动传输PPDU。
2、采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在NSTR links上,当多条链路上满足了同时启动传输PPDU的条件时,如果某个链路上启动传输PPDU的时间点要晚于其他链路时,这个链路在启动传输的时间点上需要按如下规则查看信道状态:
1)这个链路在启动传输的时间点之前,需要将需要检测信道状态的时间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他链路没有启动传输的时间,后一部分是其他链路中有链路已经启动传输的时间;
2)如果前一部分中有检测到信道为繁忙,则这个链路上的PPDU传输不能被启动;
3)如果前一部分中检测到信道为空闲,则无论后一部分的信道检测是否为空闲,这个链路上都可以直接启动传输PPDU。
基于上述规则,给出以下三种示例性的实施例。
2.1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
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0包括步骤222。
步骤22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忽略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根据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即,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MLD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不考虑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只基于第一时刻前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示例性的,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PPDU。
例如,如图8所示,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link2/STA2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在link2/STA2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link2/STA2传输PPDU。
2.2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且不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 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0包括步骤222。
步骤223: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停止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之间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根据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即,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MLD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不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之间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只基于第一时刻前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示例性的,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PPDU。
例如,如图8所示,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link2/STA2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第二时刻在link2/STA2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link2/STA2传输PPDU。
2.3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采用;且监测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不采用。
请参考图1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一MLD中,该MLD为站点MLD或接入点MLD。基于图1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220包括步骤222。
步骤224: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之间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三监测结果;不论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即,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MLD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在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之间监测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基于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示例性的,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不论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在第二时刻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论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不在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PPDU。
例如,如图8所示,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之前link2/STA2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监测第一时隙中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之间link2/STA2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三监测结果;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不论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在第二时刻在link2/STA2开始传输PPDU;在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论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不在link2/STA2传输PPDU。
如图20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之前就要预期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预期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之前的时间里,link2/STA2就检测到link2上的信道繁忙,则link2/STA2不会在预期的时间点上启动传输PPDU2。
如图21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之前就要预期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预期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之前的时间里,link2/STA2检测到link2上的信道为空闲;则link2/STA2即使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第一时刻)到预期启动传输时间(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内检测到信道繁忙,link2/STA2仍然会在预期的时间点上启动传输PPDU2。
如图22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这个时间点上要预期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预期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之前的时间里,link2/STA2就检测到link2上的信道繁忙,则link2/STA2不会在预期的时间点上启动传输PPDU2。
如图23所示,link2/STA2需要在slot boundary这个时间点上要预期启动传输PPDU,在这个预期启动传输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上,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之前的时间里,link2/STA2检测到link2上的信道为空闲;则link2/STA2即使在link1/STA1开始传输PPDU1(第一时刻)到预期启动传输时间(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内检测到信道繁忙,link2/STA2仍然会在预期的时间点上启动传输PPDU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NSTR links上,当多条链路上满足了同时启动传输PPDU的条件时,如果某个链路上启动传输PPDU的时间点要晚于其他链路时,这个链路在启动传输的时间点不去检测信道状态;或,在NSTR links上,当多条链路上满足了同时启动传输PPDU的条件时,如果某个链路上启动传输PPDU的时间点要晚于其他链路时,这个链路在启动传输的时间点上只需要查看其他链路启动传输之前的时间内的信道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完善了当前802.11be协议中,在NSTR links上同时启动PPDU传输时,对于信道状态的检测机制;可以使NSTR links上的NSTR MLD能解决“由于链路间的设备间干扰的存在,使得先进行PPDU传输的链路将其他链路的信道状态置为繁忙”的情况。并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可以防止出现某个链路被这种设备间的干扰错误设置信道状态,而导致不能发包的情况,提高了空口利用率。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2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第一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是站点MLD或接入点MLD。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
监测模块302,用于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不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一监测结果;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不论所述第一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或信道繁忙,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三监测结果;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
所述监测模块302,用于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内的时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相差小于时间阈值。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请参考图2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多链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接收器1102、发射器1103、存储器1104和总线1105。
处理器1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多链路通信。
接收器1102和发射器1103可以实现为一个收发器1106,该收发器1106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04通过总线1105与处理器1101相连。
存储器1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以执行上述图10、图12-14、图17-19任一所示的方法中,由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多链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或光盘等。其中,随机存取记忆体可以包括电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多链路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多链路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多链路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 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包括: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包括: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不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一监测结果;不论所述第一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或信道繁忙,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包括: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 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三监测结果;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包括: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包括: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内的时刻。
- 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
-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相差小于时间阈值。
- 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链路,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为不可同时收发链路;所述装置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满足同时开始物理层协议包单元PPDU传输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开始传输PPDU;监测模块,用于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传输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其中,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任意链路,所述第二时刻不早于所 述第一时刻。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忽略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不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二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一监测结果;所述传输模块,用于不论所述第一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或信道繁忙,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忽略所述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内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结果;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三监测结果;所述传输模块,用于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论所述第三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或信道空闲,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第一个开始传输PPDU的链路;所述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时域资源中属于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刻属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时隙中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得到第二监测 结果;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停止监测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之间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状态;所述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开始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结果为信道繁忙的情况下,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路中的所述第二链路传输PPDU。
-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内的时刻。
-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隙的时隙边界。
-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相差小于时间阈值。
- 一种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链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通信方法。
-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1/118363 WO2023039734A1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61383A true CN117461383A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560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99120.XA Pending CN117461383A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61383A (zh) |
WO (1) | WO202303973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38406A (zh) * | 2024-06-12 | 2024-07-12 | 南京云程半导体有限公司 | 多链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8373B (zh) * | 2019-01-15 | 2021-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2188640B (zh) * | 2019-07-05 | 2024-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保护方法及装置 |
US11889435B2 (en) * | 2019-07-12 | 2024-01-30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synchronous and constrained multi-link transmissions in WLAN |
US11357066B2 (en) * | 2019-08-28 | 2022-06-07 | Nxp Usa,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link use capabilities of multi-link devices |
CN112584543A (zh) * | 2019-09-27 | 202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链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576208B2 (en) * | 2019-10-30 | 2023-02-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B PPDU alignment for multi-link triggered uplink acces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877321B2 (en) * | 2020-01-02 | 2024-01-16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Constrained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80099120.XA patent/CN11746138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9-14 WO PCT/CN2021/118363 patent/WO202303973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38406A (zh) * | 2024-06-12 | 2024-07-12 | 南京云程半导体有限公司 | 多链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39734A1 (zh) | 2023-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77321B2 (en) | Constrained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16193632B (zh) | 多链路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2218363B (zh) |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10098160B2 (en) | Symmetric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truncation | |
EP303003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hannel | |
US10201015B2 (en) |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8601090B (zh) |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188640B (zh) | 通信保护方法及装置 | |
US9942857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terference control signals based on power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12188641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4042434A1 (ko) | 무선랜에서 스캐닝 방법 및 장치 | |
US12114358B2 (en) | Heterogeneous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base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
JP7532648B2 (ja) | チャネル競合方法及び関連機器 | |
US20240215066A1 (en) |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7461383A (zh) |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4916085A (zh)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226249A (zh) |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 | |
US1120226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 |
WO2023024123A1 (zh) |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240080910A1 (en) | Symmetric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truncation | |
CN117337589A (zh)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240139999A (ko) | Emlsr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017743A (zh) | 多链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200097219A (ko) | 무선랜에서의 상호 공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540013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