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0090A -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0090A
CN117460090A CN202311576099.5A CN202311576099A CN117460090A CN 117460090 A CN117460090 A CN 117460090A CN 202311576099 A CN202311576099 A CN 202311576099A CN 117460090 A CN117460090 A CN 117460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service
service request
user equipment
ma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60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磊
俞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Ai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A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Ai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A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60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0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0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0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业务请求,可判断已建立的承载是否存在能够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若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业务请求,触发创建与业务请求匹配的专用承载,从而通过专用承载进行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本方案将承载的建立与业务需求进行关联,由业务需求作为建立承载的触发条件,而没有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无需建立或激活除默认承载之外的其他承载,相比于传统的方案中,针对一个业务需求需要激活所有已建立的承载,无疑是可以节省网元的资源,尤其是空口资源,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核心网中,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业务交互时,通常会为各种业务创建对应服务质量的承载,当用户设备完成业务交互以后,会进入空闲态,基站和网络侧回收承载资源;当用户设备再次需要进行业务或者网络侧需要进行业务时,EPC现有技术(服务请求流程)会激活用户设备相关的所有承载,即当用户设备发起任意一个业务请求流程时,会将之前所创建好的所有承载进行激活,而实际上执行业务请求流程可能只需要激活其中的一个承载即可完成。
那么,其他当前没有业务需求的承载的激活,将会对空口资源造成浪费,影响核心网的业务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便于降低传统承载激活方式中,承载对于资源的占用,从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三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且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不为所述第一承载时,则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承载,所述第四承载为已完成业务交互且未被删除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以及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执行所述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带宽、延时、丢包率、抖动及吞吐量;
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触发激活所述目标承载。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包括:
若所述第一承载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将所述第一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所述由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包括:
由业务主导方向业务被动方发送业务结束标识,并由所述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所述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第一业务请求或第二业务请求;所述业务主导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一个,所述业务被动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另一个。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立模块、确定模块;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所述建立模块,还用于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三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还包括:删除模块;
所述删除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且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不为所述第一承载时,则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承载,所述第四承载为已完成业务交互且未被删除的承载。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以及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执行所述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带宽、延时、丢包率、抖动及吞吐量;
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触发激活所述目标承载。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承载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将所述第一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所述删除模块,具体用于由业务主导方向业务被动方发送业务结束标识,并由所述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所述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第一业务请求或第二业务请求;所述业务主导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一个,所述业务被动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另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业务请求,可判断已建立的承载是否存在能够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若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业务请求,触发创建与业务请求匹配的专用承载,从而通过专用承载进行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本方案将承载的建立与业务需求进行关联,由业务需求作为建立承载的触发条件,而没有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无需建立或激活除默认承载之外的其他承载,相比于传统的方案中,针对一个业务需求需要激活所有已建立的承载,无疑是可以节省网元的资源,尤其是空口资源,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请求流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在UE(用户设备)和网络进行业务交互时,使用的承载是指一种用于信令和数据流量的端到端转换载体。它建立在EPS(演进的分组系统)架构之上,支持电路域和分组域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各类业务。承载是在EPS系统中实现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关键部分,支持EPS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
可以将承载理解为一种通信通道、通信路径,那么,承载可以指UE-eNodeB(基站)-Serving GW(服务网关)-PDN GW(分组数据网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通过建立承载,使得UE可以通过核心网与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现有技术方案中,假设UE有3个承载完成了承载建立流程,然后进入了空闲态;当其中一个承载有上行业务时,UE会发起服务请求流程,该流程会将之前建立的三个承载都激活,而实际上只有一个承载需要做业务,其它两个承载在建立的过程中,消耗了各个网元的资源,尤其是空口的资源非常宝贵,却没有实际的用处。
基于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基于业务需求触发建立与业务需求匹配的承载,而在业务完成后,则及时删除承载,使得承载的建立只与业务相关,无需激活与业务无关的承载,降低了对网元资源的消耗,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而通过及时删除承载,可释放空口资源。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设备UE或者网络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101、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第一承载用于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可选地,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进行业务交互之前,用户设备需要先接入网络,用户设备可通过接入流程接入到网络,而在接入网络时,需要触发建立第一承载,第一承载也可以称为默认承载,无论是否有业务需求,第一承载均不能释放。第一承载就是用于向用户设备提供接入网络的通道,一旦第一承载被释放,则用户设备就会退出网络,无法进行业务交互。
S102、用户设备向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当用户设备完成接入流程后,若有业务需求,则可以向网络侧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由于业务请求是由用户设备发起的,可由用户设备根据第一业务请求,判断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其中,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也可以理解为能够满足第一业务请求的承载。
本实施例中,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可包括第一承载,可以确定第一承载是否能够满足第一业务请求。
S103、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用户设备或服务根据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可以由第一业务请求的发起方触发建立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这是由于用户设备有数据要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作为数据发起方,可以主动触发建立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可选地,可以通过触发承载建立流程实现承载的建立,而具体的承载建立流程可以参考现有的建立流程进行理解。
而基于所创建好的第二承载,则用户设备可基于第二承载与网络侧的服务器进行业务交互,可以是由用户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是由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包括用户设备、核心网以及网络服务器;用户设备的一端与核心网中的基站连接,核心网中可包括:eNodeB基站、Serving GW服务网关以及PDN GW分组数据网网关,而在PDN GW的另一侧还可连接有网络服务器。
在进行业务交互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可通过核心网的网元,在核心网中进行转发,转发到达PDN GW,最终由PDN GW转发至网络服务器,而网络服务器的数据也可发送至PDN GW,由PDN GW在核心网网元之间进行转发,最后由eNodeB转发至用户设备。具体的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参考现有知识进行理解。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基于业务请求,可判断已建立的承载是否存在能够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若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业务请求,触发创建与业务请求匹配的专用承载,从而通过专用承载进行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本方案将承载的建立与业务需求进行关联,由业务需求作为建立承载的触发条件,而没有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无需建立或激活除默认承载之外的其他承载,相比于传统的方案中,针对一个业务需求需要激活所有已建立的承载,无疑是可以节省网元的资源,尤其是空口资源,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本方法还可包括:
S301、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并根据第二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上述实施例中是由用户设备向网络服务器发起业务请求,而同样的,也可以是由网络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可选地,根据第二业务请求,同样可先判断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
S302、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服务器根据第二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并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三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时,则可由服务器触发建立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这是由于业务请求是由服务器发起的,则可以由服务器触发建立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网络侧有下行数据的场景时,可以通过寻呼方式触发发起业务请求。
可选地,本方法还包括:若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且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不为第一承载时,则由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之后,如果用于执行业务交互的承载为上述的第一承载,由于其属于接入流程所匹配的承载,需要保持激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则不对第一承载进行删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之后,如果用于执行业务交互的承载为除了第一承载之外的其他承载,则可以由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其中,业务主导方可以根据业务本身进行确定,例如:请求的业务是由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那么,业务主导方可以为服务器,当数据发送结束后,则可由服务器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又例如:请求的业务为由用户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数据,那么,业务主导方可以为用户设备,当数据发送完后,没有数据可以发送时,则业务完成,则可由用户设备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可选地,可以通过触发承载删除流程将完成业务的承载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删除承载与去承载不是一个概念,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删除承载是指删除用户的数据传输通道,也就是终止用户的数据连接。而去承载仅仅是将承载由激活状态切换至类似于休眠的状态,数据传输通道本身还是在的,在下次使用时候直接将其激活即可,无需建立,所以,去承载的情况下,即使承载未被激活,其依然占据着空口资源。而删除承载直接,相当于数据传输通道不复存在,承载从有到无,下次再建立承载,又是承载从无到有的过程。删除承载后,则会释放对应的空口资源,以便于其他承载的建立。
可选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承载,第四承载为已完成业务交互且未被删除的承载。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有些业务在完成后,可能业务本身的特性,并未触发对业务所匹配的承载进行删除,可以将未被删除的承载称为第四承载;那么,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则会包括除了第一承载之外的至少一个第四承载。
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102或步骤S301中,当判断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时,则可以将业务请求与第一承载以及各第四承载进行匹配,若第一承载或第四承载中存在有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可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存在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可将所匹配到的承载进行激活,从而基于该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而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为第四承载,则在此次业务交互完成之后,同样可以触发删除该第四承载。也即,除了第一承载之外的任意承载,在业务完成之后,均可以被触发删除。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步骤S102中,根据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可以包括:
S401、根据第一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以及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执行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服务质量参数包括:带宽、延时、丢包率、抖动及吞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承载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时,可以根据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QOS参数)进行判断,若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与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匹配,也即承载与业务需求匹配,则可确定承载是与业务请求匹配的。
其中,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带宽:指网络两个节点之间特定应用业务流的平均速率,一般来说,带宽越高,能允许更多的数据传输。
延时:主要指数据从发送方发出到接收方接收到之间的时间差。它包括发送延时(例如,敲下回车的一刻到数据从网卡发出的时间)、传输延时(数据在线路里边所传输的时间)、排队延时(到达设备接口,等待处理的延时,数据包得排队)和处理延时(排完队了,匹配相应接口转发的延时)。
丢包率: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报文的比例。
抖动:指时延与时延的差值,一般要求抖动越低越好。
吞吐量:指实际发送和接受的流量。
可选地,可根据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请求的承载。
S402、若存在,则将目标承载确定为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触发激活目标承载。
可选地,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存在能够执行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也就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目标承载,则可以触发承载激活流程以将目标承载进行激活。
可选地,步骤S102中,根据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可以包括:若第一承载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将第一承载确定为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仅包含第一承载,且第一承载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可以将第一承载作为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并触发承载激活流程已将第一承载激活,从而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可基于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上述步骤中,由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可以包括:由业务主导方向业务被动方发送业务结束标识,并由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业务请求包括:第一业务请求或第二业务请求;业务主导方为用户设备或服务器中的一个,业务被动方为用户设备或服务器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执行完成后,还可触发将执行业务交互的承载进行删除,以释放空口资源。
可选地,在业务交互完成后,可以由业务主导方向另一方发送业务结束的标识,以告知对方当前的业务执行结束,同时,可由业务主导方触发承载删除流程以将完成该业务的承载进行删除。
可选地,业务主导方可以根据业务本身决定,示例性的,假设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为用户设备请求从服务器中下载数据,那么,服务器作为数据发送方,当数据发送完成后,没有数据要发送时,则可向用户设备发送业务结束的标识,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当前的业务执行完成,并由服务器触发承载删除流程以将该承载删除。
假设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为用户设备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上行数据,那么,用户设备作为数据发送方,在数据发送完后,由于没有数据需要发送了,则可向服务器发送业务结束的标识,通知服务器当前的业务执行完成,并由用户设备触发承载删除流程以将该承载删除。
通过在业务结束后及时触发将执行业务的承载进行删除,能够及时的释放空口资源,降低资源的占用。
可选地,当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侧都没有业务需要执行时,则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而在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态时,用户设备有上行数据发送给网络侧,或者网络侧有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时,均可按照上述方式激活已有承载或者触发建立新的承载,以进行业务交互。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请求流程的示意图;在服务请求流程中包含了承载激活的流程,以对本方案进行辅助性理解。其中,UE指用户设备、eNodeB指基站、MME指移动管理实体、Serving GW(服务网关)、PDN 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CR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HSS(归属用户服务器)。
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1、当UE处于空闲态时,需要向网络侧发送上行数据时,UE向eNodeB发送ServiceRequest(服务请求)消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4.301;
2、eNodeB将接收到的Service Request消息转发给MME;
3、MME根据是否需要对UE进行鉴权以及协商安全算法,发起相关的鉴权和安全流程,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4.301;
4、MME向eNodeB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网络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携带需要激活的有上行数据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36.413;
5、eNodeB与UE进行空口重配置协商,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36.331;
6、UE发送上行数据给eNodeB,eNodeB转发上行数据给Serving GW,Serving GW转发上行数据给PDN GW;
7、eNodeB向MME回复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网络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携带建立成功和失败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36.413;
8、MME向Serving GW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修改承载请求),携带eNodeB回复的建立成功和失败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9.274;
9、Serving GW向PDN GW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携带eNodeB回复的建立成功和失败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9.274;
10、PDN GW与PCRF交互策略控制与计费相关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9.212;
11、PDN GW向Serving GW回复Modify Bearer Response(修改承载响应消息),携带建立成功和失败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9.274;
12、Serving GW向MME回复Modify Bearer Response,携带建立成功和失败的承载信息,消息格式参考3gpp TS29.274。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基于业务请求,可判断已建立的承载是否存在能够与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若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业务请求,触发创建与业务请求匹配的专用承载,从而通过专用承载进行用户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交互。本方案将承载的建立与业务需求进行关联,由业务需求作为建立承载的触发条件,而没有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无需建立或激活除默认承载之外的其他承载,相比于传统的方案中,针对一个业务需求需要激活所有已建立的承载,无疑是可以节省网元的资源,尤其是空口资源,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
下述对用以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的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示意图,该业务处理装置实现的功能对应上述方法执行的步骤。业务处理装置可以为用户设备,也可以为网络侧服务器。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包括:建立模块610、确定模块620;
建立模块610,用于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第一承载用于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确定模块620,用于用户设备向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建立模块610,用于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用户设备根据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确定模块620,还用于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并根据第二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建立模块610,还用于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服务器根据第二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并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三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还包括:删除模块;
删除模块,用于若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且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不为第一承载时,则由用户设备和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可选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承载,第四承载为已完成业务交互且未被删除的承载。
可选地,确定模块6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以及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执行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服务质量参数包括:带宽、延时、丢包率、抖动及吞吐量;
若存在,则将目标承载确定为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触发激活目标承载。
可选地,确定模块620,具体用于若第一承载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将第一承载确定为与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用户设备与服务器基于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可选地,删除模块,具体用于由业务主导方向业务被动方发送业务结束标识,并由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业务请求包括:第一业务请求或第二业务请求;业务主导方为用户设备或服务器中的一个,业务被动方为用户设备或服务器中的另一个。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上述模块可以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彼此连接或通信。有线连接可以包括金属线缆、光缆、混合线缆等,或其任意组合。无线连接可以包括通过LAN、WAN、蓝牙、ZigBee、或NFC等形式的连接,或其任意组合。两个或更多个模块可以组合为单个模块,并且任何一个模块可以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单元。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是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计算设备。
该装置包括:处理器801、存储介质802。
存储介质8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801调用存储介质80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介质802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8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801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业务处理方法中的各种步骤。
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介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介质、随机访问存储介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介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介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介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8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介质(英文:
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介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三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三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完成当前的业务交互,且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不为所述第一承载时,则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中的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承载,所述第四承载为已完成业务交互且未被删除的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内容以及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执行所述业务内容的目标承载;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带宽、延时、丢包率、抖动及吞吐量;
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触发激活所述目标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包括:
若所述第一承载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则将所述第一承载确定为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包括:
由业务主导方向业务被动方发送业务结束标识,并由所述业务主导方触发删除所述业务请求所匹配的承载;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第一业务请求或第二业务请求;所述业务主导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一个,所述业务被动方为所述用户设备或所述服务器中的另一个。
8.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模块、确定模块;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用户设备根据网络接入需求,触发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所述当前已建立的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若当前已建立的承载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承载,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请求,触发建立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匹配的第二承载,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承载进行业务交互。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
CN202311576099.5A 2023-11-23 2023-11-23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60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6099.5A CN117460090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6099.5A CN117460090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0090A true CN11746009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6099.5A Pending CN117460090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00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8951B2 (en) Session hand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62945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2846600B1 (en) M2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KR102253226B1 (ko) 페이징 방법 및 페이징 디바이스
CN112788744B (zh) 连接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TW201947980A (zh) 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區域資料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WO2019192445A1 (zh) 一种组播组创建、组播组加入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152A1 (zh) 短消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951557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WO2019096306A1 (zh) 一种处理请求的方法以及相应实体
WO2012048656A1 (zh) Eps系统的会话管理过程的重发起方法和设备
WO2017197563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53627A1 (zh) 局域网隧道建立、释放的方法及设备
CN110859012A (zh) 一种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70707A1 (zh) 控制面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38585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72376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control on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2155808A1 (zh) 设备触发方法及网元设备
CN112368976B (zh) 用于执行组通信的终端和方法
WO2017054102A1 (zh) 管理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14071790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60090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69188A1 (zh) 专用承载修改方法、系统、网关、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30994B (zh) 会话迁移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1577965A (zh) 一种网络侧与空闲状态终端分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