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6839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6839A
CN117456839A CN202311630842.0A CN202311630842A CN117456839A CN 117456839 A CN117456839 A CN 117456839A CN 202311630842 A CN202311630842 A CN 202311630842A CN 117456839 A CN117456839 A CN 117456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piec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08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凌
梁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308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68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6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6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能够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一承载面;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驱动所述显示器切换至不同的结构形态;其中,在不同的结构形态下,所述显示器的曲率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的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显示器均只有一种形态,如均为直屏的,或均为曲面屏,无法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而进行调整,使用状态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能够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一承载面;
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驱动所述显示器切换至不同的结构形态;
其中,在不同的结构形态下,所述显示器的曲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互盖合的背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背板和背壳之间的板体结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上并通过至少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板连接;
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上的转轴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转轴结构活动连接;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述转轴结构能够触发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板体结构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显示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的两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所述背板的相对两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两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或,
所述背板对应所述两第二板体设置有相对的两第二固定部,所述两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一结构形态下,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
在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二结构形态下,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转轴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或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显示器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向所述驱动组件产生作用力,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背板拉向所述第一板体或将所述背板恢复至初始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作用力下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方向移动;
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牵拉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能够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加使所述背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作用力;
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牵拉组件的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移动时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牵拉组件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转轴,所述连接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牵拉组件;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杆能够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朝向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牵拉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杆能够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牵拉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杆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至少一牵拉件,所述牵拉件能够向所述第二连接件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在所述连接杆的驱动下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加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施加拉力时通过所述第三固定部向所述背板施加拉力;
且/或,
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活动路径的导引件;
且/或,
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结构和第二转轴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线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能够使得所述显示器锁定在第二结构形态下;
且/或,
所述背壳能够随所述背板的形态改变发生对应变化,以使所述显示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且/或,
所述背壳背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还设置有纤维层;
且/或,
所述显示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参数的背光控制板和/或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参数的触控控制板,所述背光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的背壳或背板的主体部分,且/或,所述触控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一结构形态;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二结构形态;
所述显示器在所述第一结构形态下的曲率大于在所述第二结构形态下的曲率;
且/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从第一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从第一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二结构形态;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从第二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从第二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一结构形态。
本申请的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器改变结构形变的过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2-背壳;3-背板;4-纤维层;5-第一连接件;6-支撑结构;7-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9-第一转轴;10-转轴座;11-第一转动件;12-第二转动件;13-第二转轴;14-连接杆;15-第二连接件;16-牵拉件;17-第三固定部;18-导引件;19-锁结构;20-背光控制板;21-触控控制板;22-显示器;23-板体结构;24-边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22,能够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支撑结构6,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一承载面;
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结构6和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驱动所述显示器切换至不同的结构形态;
其中,在不同的结构形态下,所述显示器的曲率不同。
上述的显示器22具有的结构形态,例如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弯曲状态涉及的曲率不定,可以为一个范围,即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而改变曲率/弯曲状态。支撑结构6,如支撑柱、支撑座等,其与显示器相连,用于支撑显示器,使电子设备能够放置于桌面、台面等平面或倾斜面上,还可以是挂于墙面上、板面上,承载面的形式具体不唯一,如支撑结构6可以是Vesa支架。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与支撑结构6之间能够相对运动,以调整二者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角度,例如调整显示器相对于支撑结构6的仰角、俯角,也就是显示器与支撑结构6间能够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角度的使用需求。驱动组件与支撑结构6及显示器相连,其用于在显示器与支撑结构6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时,而同步或异步驱动显示器22展现不同的结构形态,以使得在当前的相对位置关系下,显示器22的形态与该相对位置匹配,也就是显示器当前的曲率与该相对位置匹配,更方便于用户观看显示器22的内容。如在用户游戏时、办公时、观看视频时、绘画/书写时、视频会议时等等,显示器22被调整角度,使其相对支撑结构6具有不同相对位置,相当于相对于用户,显示器22具有不同位置时,显示器22的曲率也会相应调整,确保用户更加舒适、更加方便的观看显示器的显示内容,提升使用效果、使用感受。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22与所述支撑结构6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例如处于大于或等于160°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22处于第一结构形态也就是处于弯曲状态;在所述显示器22与支撑结构6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例如小于160°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22处于第二结构形态,也就是处于平直状态/展平状态。其中,在所述显示器22在第一结构形态下的曲率大于在第二结构形态下的曲率,在所述显示器22与支撑结构6之间的夹角从第一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22从第一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二结构形态;或在所述显示器22与支撑结构6之间的夹角从第二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22从第二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一结构形态。也就是在显示器22相对于支撑结构6转动至不同角度范围内时,显示器22的结构形态会产生对应形变,或呈弯曲状态,或呈平直状态。
例如,如图2所示,以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来限定电子设备的使用形态时,电子设备则具有多种使用形态,包括:
形态1:调整显示器22相对于支撑结构6的角度从-5°到5°,此时显示器22呈曲面屏模式,该模式更适合于游戏,娱乐等使用场景
形态2:调整显示器22相对于支撑结构6的角度从5°到30°:此时显示器22由曲面屏变成直屏模式,该模式更适合于办公和轻娱乐、视频剪辑等使用场景。
形态3:调整显示器22相对于支撑结构6的角度到0°,同时向下压显示器22以使支撑结构6与承载面之间夹角到45°:曲面屏变成直屏模式,该模式更适合于办公和轻娱乐、视频剪辑等使用场景。
形态4:将显示器22调整到相对于支撑结构6的角度为140°,且支撑结构6被下压至与承载面间夹角为-75°时的平躺状态,此时显示器22为直屏模式,该模式更适合于用户在显示器22屏幕上绘画和多用户对显示器22显示内容进行交互的使用场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显示器22包括显示面板1、与所述显示面板1相互盖合的背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的背面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的背板3。所述显示面板1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LED屏、OLED屏、miniled屏或LCD屏等,而且该显示面板1可以是硬质结构,如硬质屏,包括整块屏幕面板形式的显示面板1,也可以是三折屏等,或者显示面板1也可以是柔性屏/曲面屏。所述背壳2具体结构不限,只要能够保护显示面板1,且材质支持一定范围内的弯曲形变的结构均可。本实施例中的背壳2包括满足上述条件的边框组件24,还包括其它位于显示面板1前侧或背侧,并与显示面板1贴靠以保护显示面板1的板体,如位于显示面板1前侧可以设置玻璃板,或在显示面板1背侧设置加固板、支撑板等,具体不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当显示器22发生形变而弯曲时,背壳2中的例如边框组件也会于对应显示器22弯曲的区域而同步发生弯曲,边框组件中用于弯曲的部分的材质可以与其他区域的材质不同,或者边框组件整体均由可支持弯曲的材料制备形成。背板3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背侧,其与显示面板1的背光板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面相对设置,显示器22外还可以装设装饰层,如贴布等,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器22的最外侧还设有纤维层4。该背板3同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弯曲能力,以能够与显示面板1一同变化具有不同曲率的形态,其具体材质不唯一。所述背壳2能够随背板3的形态改变发生对应变化,以使显示器22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背板3和背壳2之间的板体结构23,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23上并通过至少一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背板3连接;
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23上的转轴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支撑结构6通过所述转轴结构活动连接;
在所述显示器22与所述支撑结构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述转轴结构能够触发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5带动所述背板3的至少部分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板体结构23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显示器22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上述板体结构23位于背壳2和背板3所围区域内,板体结构23的设置是为了承载驱动组件,同时为显示面板1及背壳2整体提供支撑,使其能够稳定的调整形态,调整曲率。板体结构23与背板3间具有间隔,该间隔用于为背板3、显示面板1提供形变空间。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板体结构23上,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5与背板3连接,第一连接件5的数量不定,可根据驱动组件的驱动力度、显示面板1的面积综合确定。板体结构23上还连有转轴结构,驱动组件和支撑结构6通过转轴结构相连,并能够产生相对运动,例如支撑结构6通过与转轴结构间产生相对运动,也就是支撑结构6通过转轴结构而相对显示器22运动,进而驱动驱动组件运动。再如显示器22可以基于转轴结构而与支撑结构6产生相对转动,以调整其与支撑结构6间的相对位置。而当显示器22与支撑结构6产生相对运动时,又会带动驱动组件运动,而由于驱动组件与背板3间通过第一连接件5相连,故驱动组件的运动就会将驱动力通过第一连接件5传递至背板3上,以使其能够驱动显示器22调整形态,包括通过背板3带动显示面板1,使显示器22的至少部分区域向靠近或远离板体结构23的方向产生形变,例如使显示器22的局部或整体向背离显示侧的方向拱起,拱起的程度越大,显示器22的曲率越大,进而实现显示器22具有不同曲率、不同结构形态。显示器22具体弯曲位置可以由第一连接件5与背板3的连接位置而定,如与第一连接件5的连接位置一致、由多个第一连接件5所围区域等。或者,显示器22的弯曲位置与板体结构23相对于背板3的连接位置而定,因为板体结构23具有支撑显示器22的效果,也就是为显示器22整个平面提供支撑点,以使其能够稳定变化形态,故板体结构23若与显示器22两端相连,则说明支撑点位于显示器22的两端,那么弯曲部分即为整个显示器22,如果板体结构23与显示器22中部区域相连,即板体结构23覆盖显示器22的面积位于显示器22的中部区域,那么此时支撑点位于中部区域的边缘,显示器22的弯曲位置则位于板体结构23覆盖显示器22的区域,而位于支撑点和显示器22端部的区域则会随背板3的形变和惯性张力发生形态变化。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一可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结构23包括第一板体7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7的相对两侧的两第二板体8,所述第一板体7与所述第二板体8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具体角度值不定,与显示器22的长度以及第二板体8与背板3之间的连接位置而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7与两个第二板体8配合形成梯形。
所述背板3的相对两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两第二板体8远离所述第一板体7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例如,背板3的相对的两侧(以显示面板1、背板3为长方形为例,该相对的两侧即为背板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边缘处,或邻近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固定部,当为多个第一固定部时,多个第一固定部可沿背板3边缘的长度方向布设,例如均匀布设,间隔可以但不限于为6.5cm等。两个第二板体8未与第一板体7相连的一端分别与位于背板3两侧边缘的第一固定部对应连接。应用时,可以将板体结构23设置为在垂直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背板3的投影与板体结构23的投影对应重合的形式,或至少在显示器22的长度方向上,板体结构23的投影与背板3的投影匹配,宽度方向上,板体结构23的投影可以小于背板3的投影。第一固定部的结构可以是装配孔,也可以是卡合结构,还可以是焊接点、黏贴点等等,第二板体8为了方便和第一固定部连接,在其边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以基于该延伸部与第一固定部相连,例如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匹配的结构,或与第一固定部配合焊接在一起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3对应两第二板体8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不定,结构不定,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固定部。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部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在背板3相对两侧的边缘处,而是在背板3的中部,即两侧之间的位置,且并不邻近背板3的边缘,也就是两组第二固定部的设置位置分别与背板3的对应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且该距离并不属于邻近边缘的范畴内。另外,两组第二固定部的设置位置对称,如相对背板3的中线位置对称等。两个第二板体8未与第一板体7相连的一侧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同样地,为了方便连接,第二板体8的边缘也可延伸形成延伸部,以基于延伸部与第二固定部匹配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同延伸部与第一固定部的连接。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板体的结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以便在背板不对称的两处位置设置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板体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显示器具有不对称的曲率变化。
其中,驱动组件设于第一板体7上,其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对应第一板体7的背板3相连,以用于驱动显示器22弯曲,形成第一结构形态。在所述显示器22处于第一结构形态时,也就是处于弯曲状态,曲率不为0的状态时,所述背板3对应第一板体7的部分拱起,呈弯曲状,此时该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体7之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也就是背板3弯曲部分的顶点与第一板体7间的距离最小,为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具体数值不定,例如可以但不限于0.3cm,0.2cm等等。而在所述显示器22由拱起状态恢复至平展状态时,即处于第二结构形态下,所述背板3对应所述第一板体7的部分与第一板体7之间具有最大间距,该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的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其数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3cm,2cm等等。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9;
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7上的转轴座10,用于装配所述第一转轴9;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9的第一转动件11,与所述第一板体7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6相对所述显示器22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11能够向所述驱动组件产生作用力,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5将所述背板3拉向所述第一板体7或将所述背板3恢复至初始形态。
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转轴座10装设在第一板体7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转轴9穿设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上,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能够在显示器22相对支撑结构6转动时而相对第一转轴9转动,即第一转轴9位置固定,转轴座10能够随着显示器22的转动相对第一转轴9转动,也就是相对支撑结构6转动。第一转轴9的一端同时与支撑结构6连接,如可以在支撑结构6上设置一装配孔以连接第一轴体等等。位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第一轴体上套设有第一转动件11,该第一转动件11与第一板体7固定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轴9转动。驱动组件与第一转动件11活动连接,在显示器22相对支撑结构6发生转动时,第一板体7带动第一转动件11同步转动,转动中的第一转动件11会与驱动组件间产生作用力,基于该作用力,驱动组件便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5将所述背板3拉向第一板体7或将背板3恢复至初始形态,即展平状态(第二结构形态)。或者,第一转轴9与支撑结构6相连,同时通过转轴座与第一板体7相连,第一转动件11与支撑结构6固定连接,当支撑结构6被驱动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动件11相对第一轴体9转动,进而使第一转动件11与驱动组件间产生上述作用力。
继续结合图4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9的第二转动件12,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1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1的作用力下在所述第一转轴9的轴体方向移动;
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7上的牵拉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第一端连接,能够向所述第一连接件5施加使所述背板3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板体7的作用力;
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12和所述牵拉组件的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件12移动时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牵拉组件活动。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转动件12套设于第一转轴9上,并与远离第一转动件11的座体弹性连接,如第一转轴9上套设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座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12相连,以将第二转动件12限位在第一轴体上,并允许第二转动件12在第一轴体上轴向移动。该第二转动件12与第一转动件11间具有用于相互作用,以产生用于推动第二转动件12移动的作用力的结构,例如第一转动件11与第二转动件12间具有凹凸配合结构,当显示器22呈展平状态时,凹凸配合结构呈类似“啮合”的状态,而当第一转动件11转动时,第一转动件11上的凸部会顶推第二转动件12向压缩弹簧的方向移动,以使该凸部与凹部分离,为第一转动件11的转动提供转动空间,解除阻碍。而当第一转动件11转动复位时,第一转动件11的凸部则与凹部对应,此时第二转动件12则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伸展弹簧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凹部与凸部重新呈“啮合”状态,该过程即完成了第二转动件12沿第一转轴9往复运动的过程,而对应显示器22,则完成了第一结构形态与第二结构形态的相互转变。实际应用时,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一转动件11与第二转动件12设置为凸轮与凹轮的结构,或类似于凹轮与凸轮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两个转动件上的凸部与凹部能够相互配合限位,又能够相对转动分离即可。其中,所述的凸部与凹部的高度/深度决定了第二转动件12在第一轴体上的移动距离,而该移动距离与驱动显示器22形变产生的最大曲率相关,因此制备时可以根据对显示器22的曲率范围的需求而相应调整凸部与凹部的尺寸。
牵拉组件设置在第一板体7上,并能够相对第一板体7运动。第一连接件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牵拉组件相连,第二端与背板3相连。传动组件分别与第二转动件12和牵拉组件相连,以用于在第二转动件12沿第一轴体移动时,将产生的作用力传递至牵拉组件上,使牵拉组件相对第一板体7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件5而牵拉背板3、显示面板1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板体7的方向形变,改变显示器22的曲率。
在一可实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14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7上的第二转轴13,所述连接杆14能够通过第二转轴13发生转动。例如连接杆14邻近其朝向第二转动件12的一端的部分与第二转轴13相连,或连接杆14的中部与第二转轴13相连等,在连接杆14长度固定的情况下,连接杆14与第二转轴13的连接位置决定了连接杆14端部的移动行程。所述连接杆1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转动件12和牵拉组件,在第二转动件12沿第一轴体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其带动连接杆14的一端一同向第一方向移动,此时连接杆14相对第二转轴13转动,使连接杆14的另一端带动牵拉组件向第二方向移动;而在第二转动件12向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杆14能够向牵拉组件传递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牵拉组件向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因此使得牵拉组件能够在牵拉背板3的方向上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实现牵拉背板3、显示面板1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板体7的方向形变。
牵拉组件包括与传动组件的连接杆14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5以及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的至少一牵拉件16,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一个牵拉件16相连,所述牵拉件16能够向第二连接件15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也即牵拉件16能够向第二连接件15提供增加牵拉背板3的力,也即提供辅助牵拉背板3的力。第二连接件15在连接杆14的驱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15在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同时受牵拉件16的拉动,也即第二连接件15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受连接杆14以及牵拉件16的共同作用力。而第二连接件15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移动时,又会向第一连接件5施加作用力,以此实现背板3、显示面板1的结构形态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例如第一连接件5可以是钢带,第一板体7上设有通孔,第一连接件5的第二端穿过该通孔与背板3相连。第二连接件15为一活动板,具有多个连接部,位于活动板第一侧的连接部与第一连接件5相连,位于活动板第二侧的连接部与牵拉件16相连,连接部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5、牵拉件16的数量匹配,具体不限。牵拉件16为恒力弹簧,例如可以为一卷簧,其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7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5上对应的连接部相连。当第二连接件15带动牵拉件16向第二方向移动时,显示器22呈第二结构形态,即展平状态,此时牵拉件16呈拉伸状态,具有较大弹性应力。当第二连接件15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即使显示器22呈第一结构形态,也就是弯曲状态时,牵拉件16基于弹性应力辅助带动第二连接件15向第一方向移动,如此可快速实现显示器22的稳定弯曲形变。
结合图5所示,所述背板3对应第一板体7的部分设置有第三固定部17,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固定部17位于背板3的中线处,且为沿该中线布设的条状结构体,如为U型板金件。当然,第三固定部17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焊接部、黏贴部、锚固点等等。而且第三固定部17的设置数量不定,可以根据显示器22的面积、需要弯曲的区域的数量和面积等而定,若面积较大,或需要弯曲的区域数量多,则可设置多个,若面积小,或需要弯曲的区域数量少,则可设置少量个。所述第三固定部17和第一连接件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对背板3整体的受力点分析确定出的最佳着力点而定,最佳着力点随着第一连接件5的设置数量的不同而不同。第一连接件5通过向第三固定部17施加拉力而实现对背板3、背壳2以及显示面板1施加拉力,迫使其形变弯曲。
为了方便第一连接件5牵拉第三固定部17,减少摩擦力,同时增加牵拉方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板体7上还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一连接件5的活动路径的导引件18。例如该导引件18可以为一导向轴或以滑轮,该导向轴设于通孔边缘,钢带通过导向轴穿过通孔与第三固定部17相连。
进一步地,响应于大屏幕需求,显示器22的尺寸被制备的较大时,其重量也会随之增加,为了确保稳定驱动显示器22形变,改变结构形态,本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包括第一转轴9结构和第二转轴13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9结构和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板体7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转轴13结构和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板体7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7的中心线两侧。也就是本实施例在驱动同一背板3、背壳2、显示面板1时,使用了两套转轴结构和驱动组件,两套转轴结构和驱动组件结构及连接关系均相同,但是设置方位相反,属于镜像对称的两个模组。在实际应用时,两个模组可以配合设置多对,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两对上述模组,以使背板3、背壳2、显示面板1是基于四个牵拉点实现牵拉的,也即是基于四根第一连接件5实现对背板3等的牵拉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两个模组也可以设计成不对称形式,例如两个模组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包括将第一板体7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同时将第一转轴及第一驱动组件形成的模组设置在左区域内,且在第一板体7上的设置高度为第一高度,接着将第二转轴及第二驱动组件形成的模组设置在右区域内,且在第一板体7上的设置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不同,具体高度差、高度设置值不定,可以根据实际设备尺寸而定。
为了确保显示器22在转动至对应第二结构形态的角度范围时,显示面板1能够保持展平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锁结构19,以基于所述锁结构19使得显示器22锁定在第二结构形态下。以第一驱动组件为例,锁结构19包括基于第三轴体转动连接于第一板体7上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一端同时与第二转动件12相连,以能够在第二转动件12的移动下而驱动其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锁止杆具有弯折部,且另一端具有第一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的连接杆14上设有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能够配合连接,同时能够相互分离。当显示器22由弯曲状态切换为展平状态时,锁止杆与相对的连接杆14转动靠近,直至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配合卡接,此时显示器22便锁定在展平状态。当要显示器22呈弯曲状时,只需转动显示器22,使转轴转动,以带动锁止杆和对应的连接杆14转动远离,进而使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滑脱分离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均为卡钩。
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器22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参数的背光控制板20和/或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的触控参数的触控控制板21,所述背光控制板20设置于支撑结构6在显示器11的背壳2或背板3的主体部分,且/或,所述触控控制板21设置在支撑结构6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在显示器22呈弯曲状态时,显示器22的形变不会对背光控制板20和触控控制板21有影响,确保其不会因背板3等发生较大弯曲而造成损坏或误触等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能够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一承载面;
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驱动所述显示器切换至不同的结构形态;
其中,在不同的结构形态下,所述显示器的曲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互盖合的背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背板和背壳之间的板体结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上并通过至少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板连接;
设置在所述板体结构上的转轴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转轴结构活动连接;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述转轴结构能够触发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板体结构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显示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板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的两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所述背板的相对两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两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或,
所述背板对应所述两第二板体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两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一结构形态下,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
在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二结构形态下,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转轴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支撑结构相对所述显示器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向所述驱动组件产生作用力,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背板拉向所述第一板体或将所述背板恢复至初始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活动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作用力下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方向移动;
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牵拉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能够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加使所述背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作用力;
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牵拉组件的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移动时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牵拉组件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转轴,所述连接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牵拉组件;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杆能够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朝向第二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牵拉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杆能够向所述牵拉组件传递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所述牵拉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牵拉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杆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至少一牵拉件,所述牵拉件能够向所述第二连接件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在所述连接杆的驱动下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加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拉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施加拉力时通过所述第三固定部向所述背板施加拉力;
且/或,
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活动路径的导引件;
且/或,
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结构和第二转轴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线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能够使得所述显示器锁定在第二结构形态下;
且/或,
所述背壳能够随所述背板的形态改变发生对应变化,以使所述显示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且/或,
所述背壳背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还设置有纤维层;
且/或,
所述显示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参数的背光控制板和/或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参数的触控控制板,所述背光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器的背壳或背板的主体部分,且/或,所述触控控制板设置在在所述支撑结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一结构形态;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处于第二结构形态;
所述显示器在所述第一结构形态下的曲率大于在所述第二结构形态下的曲率;
且/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从第一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二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从第一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二结构形态;或,
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夹角从第二角度范围变化至第一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显示器从第二结构形态切换至第一结构形态。
CN202311630842.0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568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842.0A CN11745683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842.0A CN11745683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6839A true CN117456839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0842.0A Pending CN11745683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68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7066B1 (en) Display device shel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62135B2 (en) Configur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216039B2 (en) Flexible display
CN111182102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显示终端
US10342121B2 (en) Flexible display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5857027B2 (ja) 曲面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曲率制御方法
CN108885846B (zh)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US10704659B2 (en) Curvature-adjustable backboard assembly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9888587B2 (en) Curvature remotely adjustable curved-surface display device
CN112074892A (zh) 弯折机构与柔性显示装置
US20210030123A1 (en) Flexible device
CN107181838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1676592B (zh) 旋转结构
CN111316344A (zh)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WO2019223183A1 (zh) 可弯曲显示终端
CN11072891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700841A (zh) 一种柔性电子设备
WO2021248519A1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设备
TWM497794U (zh) 曲面顯示器
CN114446171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37589B2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625296U (zh) 可變曲率顯示器
CN106646976A (zh) 显示面板的曲率调节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74568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273674A (zh) 支撑背板及滑卷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