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3328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3328A
CN117453328A CN202311432989.9A CN202311432989A CN117453328A CN 117453328 A CN117453328 A CN 117453328A CN 202311432989 A CN202311432989 A CN 202311432989A CN 117453328 A CN117453328 A CN 117453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opened
data
offlin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29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苑韬
罗文兴
关宇健
林启南
吴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29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3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3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正因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内容(例如文档内容、视频内容等)记录内容数据,以及后续基于打开内容来查看具体的内容数据的方式,成为了一种辅助人们工作、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会对内容数据进行存储,以便于在用户需要查看时,可以通过调用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内容进行显示,便于用户查看。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采用内容显示方式,存在显示速度慢的问题,导致用户在查看内容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如此,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拉取单元、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拉取单元,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可以认为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由于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故内容数据需要从服务器获取。为了在打开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显示,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可以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其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具体可以是指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需要显示的内容。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可见,正因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以及,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相较于从服务器拉取内容数据,读取速度更快且更稳定,不受网络波动的影响,故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成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线数据库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不落后的打开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落后的打开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的预拉取优先级策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线数据库的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编辑数据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的应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启动容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资源的全自动化离线发布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资源的获取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网络包的解压缩与拦截功能的启用示意图;
图14为一种编辑器的加载逻辑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辑器的预加载逻辑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父节点切换逻辑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容器化架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内容(例如文档内容、视频内容等)记录内容数据,以及后续基于打开内容来查看具体的内容数据的方式,成为了一种辅助人们工作、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创建内容、查看内容等,其中,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电脑等)中。为了便于用户查看,需对内容数据进行存储,打开内容时通过调用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内容进行显示以便用户查看。
相关技术中,采用数据纯在线的方式将内容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在用户打开内容时,才通过终端从服务器获取内容数据,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显示。即,相关技术中对内容进行显示的方式是一种在线获取以及显示的方式,这就使得用户须在终端联网的情况下才能打开内容,以及,从用户开始打开内容到终端拉取到内容数据再进行显示,依赖于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若因网络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数据传输性能较差时,需要较长时间获取到内容数据,甚至获取失败,从而导致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查看内容或者打开失败而无法查看内容。即,相关技术中采用的数据纯在线的方式存在显示速度慢的问题,且须依赖于联网才能打开内容等,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可以认为用户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此时即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将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可见,正因执行了预拉取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缩短从开始打开内容到对内容进行显示所需时长,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以及,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相较于从服务器拉取内容数据,读取速度更快且更稳定,不受网络波动的影响,故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此外,正因在未打开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与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使得响应于打开操作进行显示的执行可以不再依赖于联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未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响应于打开操作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既保障了显示速度,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须依赖联网次才能打开内容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实施,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电脑、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智能家电、车载终端等。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音视频、辅助驾驶等。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在线形式的内容的打开场景,例如,在线文档内容的打开场景、在线视频内容的打开场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到用户信息等相关的数据,当本申请以上实施例运用到具体产品或技术中时,需要获得用户单独同意或者单独许可,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涉及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操作/交互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几大方向。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本申请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自动化执行,有利于提高效率。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以终端100作为前述计算机设备的示例,终端100可以为前述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100与服务器200可以基于网络连接,以此示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终端100中,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打开内容等。首先,当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时,可以认为用户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而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在线形式的内容可以是指内容数据存储在服务器200中的内容,在终端100中打开在线形式的内容时需要从服务器200获取内容数据,即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是需要从服务器200中获取的。
为了在打开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显示,终端100可以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200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终端100可以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其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具体可以是指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需要显示的内容。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提供了一种预拉取与离线存储的方式,使得在可能打开还未打开时,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不再是纯在线,而是离线存储到离线数据库。
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打开操作(例如图1示出的点击操作),相应的,终端100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例如,图1中示出了一种在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展示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完成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方式。
在本申请中,正因在可能打开但还未打开时就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时,终端100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缩短从开始打开内容到对内容进行显示所需时长,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以及,终端100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相较于从服务器200拉取内容数据,读取速度更快且更稳定,不受网络波动的影响,故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此外,正因在未打开之前终端100就执行了预拉取与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使得终端100响应于打开操作进行显示的执行可以不再依赖于终端100与服务器200之间的网络连接,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终端100未联网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打开待打开内容,终端100也可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既保障了显示速度,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须依赖联网次用户才能打开内容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以终端作为前述计算机设备的示例进行说明,所述方法包括S201-S203:
S201: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
S202: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其中,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终端中,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打开内容等,例如,应用程序可以是客户端类型的应用程序、网页类型的应用程序。当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时,表明用户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而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在线形式的内容可以是指内容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内容,即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是需要从服务器中获取的。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的具体设置,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当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遇到内容卡片、预创建内容以及timeline消息时,都可以认为用户可能会需要打开某一内容,故可以确定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在不同情况下,所包括的待打开内容具体是什么可能会存在差异。
为了在打开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显示,终端可以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首先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可以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其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具体可以是指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需要显示的内容。离线数据库是一种可以在未联网的情况下使用的数据库,例如可以是终端在未联网的情况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
基于此,在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还未打开时即执行从服务器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将内容数据存储到离线数据库的步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内容数据纯在线的方式,本申请通过预拉取以及存储到离线数据库的方式实现内容数据的本地化,如此,即使在终端未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响应于用户打开待打开内容的打开操作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须依赖联网次用户才能打开内容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离线数据库的设置,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式作为示例: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不同,适配的离线数据库可能有所差异,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基于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设计离线数据库的架构,具体的,可以包含客户端数据库和网页版数据库,其中,若应用程序为前述的客户端类型的应用程序,则与客户端数据库进行内容数据的读写,若应用程序为前述的网页类型的应用程序,则与网页版数据库进行内容数据的读写。
为了便于理解,以终端基于应用程序调用于超文本5.0(HTML5.0,H5)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为例,其中,H5可以是指基于HTML5.0技术开发的移动端网页应用,具体的可以认为终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H5这两个进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以此为例,提供了一种离线数据库的架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3所示:客户端数据库可以是H5基于Native基于SQLite封装的ClientDatabase,网页版数据库可以是H5基于Indexeddb封装的IndexedDatabase,基于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H5的代码具有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选择对应的离线数据库,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在H5使用过程中,底层存储对用户是透明的,即所有的操作都可以是通过离线数据库(Tdatabase)统一执行init、set、update、get和delete等指令实现的,以及Tdatabase会根据运行环境来决定将内容数据存储到到哪个数据库。采用这种离线数据库架构的好处是,调用方无须考虑应该使用哪个数据库,也不需要了解对应的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是什么,调用方可以直接使用统一的API操作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的维护方无须理解调用流程,只需要提供足够全面、安全、高性能的数据库操作能力即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离线数据库的设置还可以基于离线数据库与终端的连接关系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的,离线数据库可以是基于终端的本地内存设置的本地数据库,离线数据库可以是外接数据库(如优盘等),通过和终端建立连接(如有线连接、蓝牙连接等),终端可以将内容数据存储在外接数据库中,同理也可以从外接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等。基于此,可以根据终端的本地内存的容量大小灵活选择离线数据库的设置。
还需说明的是,针对如何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的方式,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式作为示例: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某一内容,若离线数据库中已经存储有该内容的内容数据,那么在用户打开内容时,即便还未完成预拉取的步骤,也可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保障显示速度。反之,若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有该内容的内容数据,那么在用户打开时,若还未完成预拉取的步骤,则难以保障显示速度。故可以在用户打开之前,尽可能使得每个待打开内容都在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内容数据,以保障显示速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优先拉取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有内容数据的那些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使得每个待打开内容都在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内容数据。
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首先根据待打开内容查询离线数据库,通过查询离线数据库,来判断离线数据库中是否已经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相应的,通过查询可以将待打开内容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内容,即待打开内容可以包括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第一内容可以是指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离线数据的内容,第二内容可以是指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离线数据的内容。基于此,通过先查询离线数据库的方式,可以先过滤过出离线数据库中还没有存储内容数据的第一内容。接着,终端可以响应于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且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首先从服务器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通过优先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使得在用户打开之前,尽可能使得每个待打开内容都在离线数据库中有内容数据,有利于保障显示速度,同时,在预拉取时优先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有利于避免终端的后台服务峰值压力过高,提高稳定性。
针对第二内容,在用户打开时,可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以保障显示速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会对第二内容进行更新等,这会使得离线数据库中已经存储的内容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故为了使得用户在打开第二内容时也能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针对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拉取策略,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先获取基于第二内容在服务器中的第一内容更新信息与在离线数据库中的第二内容更新信息确定的内容差异。其中,第一内容更新信息可以表示第二内容在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的更新情况,第二内容更新信息可以表示第二内容在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的更新情况,基于二者确定的内容差异可以反映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与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之间的差异情况,即内容差异可以反映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相较于最新的内容数据之间的差异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内容更新信息、第二内容更新信息以及内容差异的形式,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例如,第一内容更新信息可以表示第二内容在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的版本,第二内容更新信息可以表示第二内容在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的版本,相应的,内容差异可以是版本差。
接着,为了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设置拉取阈值以判断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是否需要及时更新,如此,需要及时更新时及时更新,反之暂不更新,有利于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其中,针对拉取阈值的设置,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内容差异的形式对拉取阈值进行设置,例如,以内容差异为前述的版本差为例,则可以设置拉取阈值为50这种数值形式。
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响应于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即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相较于最新的内容数据相差较多,需要及时更新,此时,终端优先从服务器先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并在获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后,从服务器拉取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增量内容数据可以是根据内容差异确定的,增量内容数据可以是指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与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之间相差的内容数据。最后,终端可以基于增量内容数据对离线数据库中的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使得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二内容最新的内容数据。基于此,在优先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的基础上,当离线数据库中的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相较于最新的内容数据相差较多时,也能对其进行及时更新,如此,以保障用户打开第二内容时可以查看最新的内容数据。同时,拉取的是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有利于节省数据传输资源。
针对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的情况,由于会即时执行预拉取,故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可以及时更新,不会落后于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针对内容数据不落后的场景提供了图4所示的示例,具体的:用户打开了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的待打开内容1,待打开内容1的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故可以认为待打开内容1的内容数据不落后。在打开时,可以启动并在启动后进入内容打开过渡动画阶段,在此阶段中,已经将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待打开内容1的内容数据加载并显示出来了,由于内容数据不落后,故在后续阶段显示出来的内容数据不会有渐变。
相应的,当内容差异不满足拉取阈值时,即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相较于最新的内容数据相差不多,可以暂时不需要对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基于此,节省计算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内容差异不满足拉取阈值的第二内容也是有可能被用户打开的,而在用户打开时,仍然需要保障用户能够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量显示的方式,以保障用户可以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具体实施时,响应于前述的待打开内容为第二内容,以及内容差异不满足拉取阈值,即,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并非最新的,则在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第二内容进行显示之后,终端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增量内容数据,以及可以基于增量内容数据对第二内容进行增量显示。如此,基于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以保障显示速度,以及拉取增量内容数据进行增量显示,以保障显示最新的内容数据,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针对内容差异不满足拉取阈值的情况,由于不会即时执行预拉取,故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相较于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会存在一定落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针对内容数据落后的场景提供了图5所示的示例,具体的:用户打开了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的待打开内容2,待打开内容2的内容差异不满足拉取阈值,故在打开时,可以启动并在启动后进入内容打开过渡动画阶段,在此阶段中,已经将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待打开内容2的内容数据加载并显示出来了,且在打开时,从服务器拉取了待打开内容2的增量内容数据,故还需增量显示待打开内容2的增量内容数据,故在这个阶段,显示出来的内容数据会存在渐变。这个阶段中是增量更新的方式,传输的是增量内容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显示时先显示已有的内容数据,以保障显示速度,再增量显示增量内容数据,以保障用户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仍以前述的终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H5这两个进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的预拉取优先级策略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6所示:
首先,当终端确定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时,终端可以基于应用程序调用H5(参见S601),基于H5采集内容集合(S602),基于S602可以确定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有哪些,以及对存在重复的待打开内容进行去重,实现去重合批的目的。接着,可以查询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603),以及返回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604),实现前述的查询离线数据来判断离线数据库中是否已经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
接着,针对无离线数据的第一内容(即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有内容数据的待打开内容),可以优先拉取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具体可以包括:从服务器查询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参见S605)、返回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参见S606)以及存储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到离线数据库(参见S607)。
针对有离线数据的第二内容(即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内容数据的待打开内容),可以从服务器查询第二内容的内容差异(参见S608)、返回第二内容的内容差异(参见S609),若确定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则可以从服务器拉取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参见S6010)、返回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参见S6011),更新增量内容数据到离线数据库(参见S60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顺序上,S6010可以是在S604执行完后再执行的,实现预拉取优先级策略。对于例如S608的执行顺序,可以灵活设置,如可以设置在S604执行完后再执行,也可以和S604并行执行等,对此,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
S203: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当用户想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打开操作,相应的,终端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基于此,正因在可能打开但还未打开时就执行了预拉取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缩短从开始打开内容到对内容进行显示所需时长,从而提高显示速度。同时,打开时是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由于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可以不依赖于网络,故在将内容数据存储到离线数据库之后,即使终端断开了网络连接或者网络波动大导致网络不稳定,都不影响S203的执行,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如何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方式,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式作为示例:
为了进一步保障显示速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实施了打开操作之后,终端可以基于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获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具体可以是指同时从离线数据库获取内容数据以及从服务器获取内容数据,以便利用最先获取到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保障显示速度。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对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并行获取,其中,并行获取可以包括从离线数据库获取和从服务器获取,接着,终端可以根据并行获取中先获取到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基于此,当用户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基于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并行执行从离线数据库中查询内容数据的步骤以及从服务器获取内容数据的步骤,如此,可以利用最先返回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以保障显示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会对内容进行内容编辑,基于内容编辑,内容的内容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对应的,还需要基于用户编辑的内容对服务器以及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以确保后续可以显示最新的内容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若在对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之前,用户编辑的内容有所丢失,则会影响后续更新,带给用户不好的体验。对此,为了确保用户编辑的内容不会丢失,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离线数据库中设计有离线数据表,利用离线数据表存储用户编辑的内容,以确保用户编辑的内容不会丢失。
在具体实施时,用户需要进行内容编辑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内容编辑操作,相应的,终端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内容编辑操作,确定内容编辑操作对应的内容编辑数据,内容编辑数据可以是指用户编辑的内容,例如可以是用户删除了的内容、新增的内容等。以及,在内容编辑数据被同步存储在服务器中之前,表明还未基于内容编辑数据对服务器以及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此时,可以将内容编辑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表中。基于此,针对用户进行内容编辑的场景,在内容编辑数据被同步存储在服务器中之前,可以利用离线数据表存储,以确保用户编辑的内容不会丢失,提高用户体验。以及,即使是在终端未联网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对内容进行内容编辑,且保障了用户编辑的内容不会丢失,即,提供了离线编辑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基于内容编辑数据对服务器中以及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以确保下一次可以拉取到最新的内容数据。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响应于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内容编辑数据,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内容编辑数据的数据接收请求,其中,数据接收请求可以用于指示服务器基于内容编辑数据对服务器中的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接着,终端可以响应于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数据接收请求的更新完成响应,即在确定服务器已经接收了内容编辑数据以及完成了更新时,终端可以利用内容编辑数据对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以及删除离线数据表中存储的内容编辑数据。基于此,可以将用户编辑的内容同步更新到服务器以及离线数据库,以确保下一次可以拉取到最新的内容数据。以及,针对待打开内容是多人协作的内容的场景,这种更新方式,有利于保障其他用户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到最新的内容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还可以对离线数据库中的表结构进行设计,具体的,除了前述的离线数据表以外,还可以在离线数据库中设计有数据存储表和内容信息表,其中,数据存储表可以用于存储内容数据,内容数据是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时所依据的正文数据,容信息表可以用于存储待打开内容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可以是指与内容数据这种正文数据无关的其他信息,如待打开内容的版本号、创建人信息以及来源等。具体可以参见图7所示,内容信息表可以是图7中所示的PadInfo,数据存储表可以是图7所示的DocumentData,离线数据表可以是图7中所示的OfflineData,各个表中的字段可以参见图7所示。其中,DocumentData可以包含关键帧(type=init)类型的数据和变更(type=change)类型的数据,关键帧类型的数据可以是指前述的预拉取到的内容数据,变更类型的数据可以是指前述的增量内容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每种类型数据都有唯一的taskId,能够与globalPadId-uid-secretId共同组合成唯一索引,以确定哪些内容数据和增量内容数据对应于同一待打开内容。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由三个表中共有的globalPadId、uid以及secretId这三个字段组成的联合字段globalPadId-uid-secretId将PadInfo、DocumentData以及OfflineData这三张表关联在一起,以确定这三个表中所存储的哪些内容信息、内容数据以及内容编辑数据同属于同一待打开内容。基于此,利用不同的表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保障用户编辑的内容不会丢失,以及在基于内容编辑数据对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时,也只需对DocumentData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更新即可,即,更新范围可以是DocumentData,有利于节省计算资源,避免对PadInfo中的内容信息造成影响。相应的,前述的S203中的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步骤,在具体执行时,可以是基于DocumentData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容编辑数据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参见图8所示,仍以前述的终端基于H5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为例,在图8所示场景中,当用户进行编辑时,终端可以基于H5这个进程执行对内容编辑数据的处理流程,具体的:可以基于H5确定内容编辑数据,并标记为未accept的数据(参见S801),相应的,可以将内容编辑数据存储到离线数据表中(参见S802)。同时,可以基于H5通过Websocket将内容编辑数据提交至服务器(参见S803),即完成前述的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内容编辑数据的数据接收请求。对应的,当接收到服务器返回accept成功的信息时(参见S804),即确定接收到前述的更新完成响应,此时,可以基于H5将内容编辑数据标记为accepted(参见S805),同时,可以将内容编辑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表中(参见S806),实现对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的更新,以及可以从离线数据表中移除内容编辑数据(参见S807),表示该内容编辑数据已经被接收。
由于编辑数据表中存储的内容编辑数据在未被接收之前,还未存储到数据存储表中,使得在根据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时,无法显示内容编辑数据,也就使得用户难以查看最新的内容数据。对此,为了确保用户在打开待打开内容后,能够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前述的S203之后,还可以对离线数据表进行查询以确定是否有还未被接收的内容编辑数据,一旦确定有内容编辑数据,则可以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更新显示,以便于用户能够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具体实施时,首先,终端可以根据待打开内容查询离线数据表,基于此确定是否有还未被接收的内容编辑数据。接着,终端可以响应于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编辑数据,根据内容编辑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更新显示。基于此,保障用户可以查看到最新的内容数据,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仍以前述的终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H5这两个进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以及对内容编辑数据的处理策略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9所示:
当终端基于应用程序启动H5时(参见S901),终端可以基于应用程序执行Native预查询(参见S902),S902具体可以包括:应用程序预查询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21)、离线数据库返回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22)以及应用程序向H5传递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23)。在H5启动后,会执行前述的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参见S903),S903具体可以包括:H5查询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31)、离线数据库返回数据存储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32)、H5请求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参见S9033)以及服务器返回服务器中的内容数据(S9034),其中,基于S9031和S9032实现从离线数据库获取内容数据的目的,基于S9033和S9034实现从服务器获取内容数据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标号是为了加以区分各个步骤,并不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进行限定,在实际执行时,S9031和S9033是并行执行的,从而实现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可见,通过两个进程执行前述的Native预查询与网络本地双发拉取策略实现了三种查询,这三种查询会相互竞争,针对三种查询返回的内容数据,H5可以应用最先收到的内容数据(参见S904),以保障打开时的显示速度。
在S904之后,H5还可以主动查询离线数据表(参见S905),以检查离线数据表中是否存储有还未被接收的内容编辑数据,相应的,离线数据库返回内容编辑数据(参见S906),在确定存在还未被接收的内容编辑数据时,H5可以通过Websocket提交内容编辑数据(参见S907),以及服务器可以返回accept成功的信息(参见S908),同时,H5可以应用内容编辑数据(参见S909),以实现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更新显示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标号是为了加以区分各个步骤,并不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进行限定,在实际执行时,S907和S909可以是并行执行的,也可以是没有先后执行的(如未联网情况下可以先执行S909,在重新联网后再执行S907)。以及,当H5接收到accept成功的信息时,即在S908之后,H5可以更新离线数据表和数据存储表(参见S9010),S9010在具体执行时可以包括前述的S806和S807。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可以认为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由于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故内容数据需要从服务器获取。为了在打开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显示,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可以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其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具体可以是指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需要显示的内容。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可见,正因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以及,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相较于从服务器拉取内容数据,读取速度更快且更稳定,不受网络波动的影响,故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
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中对于内容数据的预拉取、离线存储以及对内容进行内容编辑、内容编辑数据的处理等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本申请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速度,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预启动容器的加速方案,具体可以是指在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时,可以基于网页视图容器加载,其中,网页视图容器可以是指WebView容器,是一种可以承载网页的容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直接用于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为开启状态(Ready状态),故为了基于容器化实现显示速度的加速,可以预启动网页视图容器以使其处于开启状态,便于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利用,从而提高显示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响应于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查询应用程序的容器池,容器池可以是指WebViewPool,具体可以用于管理网页视图容器,基于此,以判断容器池中是否已经有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接着,终端可以响应于容器池中未包括状态为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创建待定网页视图容器,并对待定网页视图容器进行预启动,以及将完成预启动的待定网页视图容器确定为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其中,待定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不是开启状态,目标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为开启状态。基于此,在确定还没有可以直接利用的网页视图容器时,通过创建待定网页视图容器以及预启动的方式,确定出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对应的,前述的S203中的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在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利用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加载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从而实现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基于此,在可能打开待打开内容但还未打开之前,通过预启动网页视图容器的方式,使得在打开时能够直接利用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实现显示,有利于提高显示速度。
对应的,若确定容器池中包括状态为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则可以直接将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确定为前述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基于此,通过对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的复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节省终端的维护资源,当用户关闭已经打开的待打开内容时,可以对目标网页视图容器进行回收,具体可以是将目标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从开启状态修改为关闭状态(Close状态),然后容器池回收状态为关闭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基于此,在关闭后,终端可以不再需要对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进行维护,有利于节省维护资源。同时,考虑到用户在关闭后可能还会需要打开其他内容,故也可以将关闭内容作为执行前述的查询容器池以及预启动步骤的执行时机之一,以便为用户打开其他内容做好预启动容器的准备,保障显示速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仍以前述的终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H5这两个进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启动容器的方案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10所示:
如前述可知,当确定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或关闭内容时,都可以触发预启动容器,在确定触发时可以开始执行预启动容器,具体可以包括:判断容器池中是否存在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参见S1001),若容器池中不存在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则可以创建新的网页视图容器(参见S1002),即前述的待定网页视图容器。由于图10示出的场景中,待打开内容可以是基于H5进行显示的,故前述的对待定网页视图容器进行预启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利用新的网页视图容器加载H5代码(参见S1003)实现的,相应的,在完成加载H5代码后,可以通知新的网页视图容器已准备好(参见S1004)以及可以对新的网页视图容器修改状态为开启状态(参见S1005),即得到前述的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反之,若容器池中存在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则可以直接返回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参见S1006)。最后,在打开内容时,可以传递被打开内容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 Locator,URL)(参见S1007),以便可以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具体可以是将前面确定出来的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推到前台(即推到H5),以利用目标网页视图容器进行显示实现加速。最后,当用户查看完需要关闭时可以关闭被打开内容,此时可以确定关闭内容(参见S1008),对应可以修改状态为关闭状态(参见S1009),最后,可以回收状态为关闭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参见S1010)。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内容进行显示,以便用户查看,在内容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内容资源对内容进行显示,其中,内容资源可以用于指示内容的内容显示形式(例如分页显示、大纲显示等各种显示形式),即内容资源可以是指内容的非数据部分,基于此,可以根据内容数据以及内容资源这两部分对内容进行显示,以获得不同的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等。例如,以前述的基于H5对内容进行显示为例,内容资源可以包含HTML、JavaScript等构建产物文件,在用户查看内容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美观的浏览效果,且这些内容资源具有跨平台通用的特性,可以在多种平台下运行(如Windows、Mac、Android、iOS等)。基于此,有利于提高本申请的通用性。相关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渐进式网络应用(Progressive Web App,PWA)实现内容显示的方式,但无法在不同的平台中得到完整的技术实现支持,如不支持在iOS中的完整应用、不支持Service Worker等,存在兼容性差的问题,且无法集成在第三方的应用程序中,存在可移植性差的问题。相较于这种相关技术,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基于应用程序的方式显示,可以兼容不同平台以及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移植,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通常,内容资源也可以存储在前述的服务器中,在需要调用时再基于资源获取请求从服务器中获取。而在本申请中,为了保障显示速度,可以对内容资源进行离线,具体可以是对内容资源离线存储到离线资源目录中,其中,离线资源目录可以用于离线存储内容资源,与前述的离线数据库类似,离线资源目录可以是基于终端的本地内存设置的,即为终端的本地内存的一部分。基于此,通过对内容资源的离线,以便在打开时可以直接利用,从而保障显示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内容资源指示的是内容的内容显示形式,通常是与显示内容时所依赖的工具的代码有关的,例如,显示内容时所依赖的工具可以是前述的H5。故本申请中,可以当代码变更时,可以触发内容资源的离线发布,以便于更新内容资源。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容资源的全自动化离线发布流程,可以参见图11所示,图11示出的离线发布流程是基于Oracle云基础设施(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的持续集成能力实现的,具体的:
当H5的代码变更时,可以触发离线发布进行持续集成,自动化地构建出资源网络包和资源离线包两种产物,在构建产物时,资源离线包的文件几乎等同于资源网络包,最大区别在于资源离线包额外提供了manifest.json文件,基于manifest.json文件可以帮助终端在后续匹配确定是否存储有被打开内容的资源离线包。在实际应用中,持续集成后可以进行资源网络包和资源离线包的上传,以便后续可以基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 Network,CDN)进行资源下发,其中,CDN可以包括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用于进行资源下发。在资源下发时,边缘节点可以将资源离线包下发至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内容资源的离线。在实际使用阶段,当用户打开内容时,优先使用资源下发后即基于提前下载好的离线资源包确定的内容资源。相应的,在使用时若确定不存在资源离线包,可以基于网页视图缓存(WebView缓存)、以及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与CDN进行交互,从源站中获取网络资源包,以实现内容资源的获取,同时,WebView缓存可以支持客户端类型的应用程序、网页类型的应用程序调用内容资源,兼容更多场景。
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针对内容资源的离线发布流程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内容资源,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将以前述的打开待打开内容为例进行更进一步地说明:
首先,终端可以响应于打开操作,拦截向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其中,资源获取请求可以包括获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的资源获取路径,资源获取请求可以用于指示服务器查询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在实际应用中,资源获取请求可以是基于前述的H5发送的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的https/http请求,资源获取路径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URL,用于指示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的获取路径。接着,终端可以基于资源获取路径在离线资源目录中进行匹配,基于此,可以在拦截后判断离线资源目录中是否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
相应的,终端可以响应于匹配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表明离线资源目录中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故可以从离线资源目录中获取内容资源,内容资源可以用于指示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形式。对应的,终端可以响应于未匹配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即离线资源目录中未存储有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可以基于资源获取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内容资源。基于此,在离线资源目录中匹配时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内容资源,无需从服务器中获取,当未匹配到时才从服务器中获取,有利于节省数据传输资源。
对应的,在获取到内容资源后,前述的S203中的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内容资源和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基于此,在显示时综合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即正文数据)以及内容资源(即内容显示形式),有利于获得不同的显示效果,便于用户查看,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于拦截以及基于匹配获取内容资源的过程,仍以前述的终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H5这两个进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例,对内容资源的获取流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12所示:
首先,针对拦截功能,可以是基于视图控制器(ViewController)初始化网页视图容器(WKWebView容器)(参见S1201),其中,视图控制器遵守代理协议(WKNavigationDelegate协议)(参见S1202),在初始化时具体可以包括:设置navigationDelegate属性为self(参见S1203)以及实现decidePolicyForNavigationAction方法(参见S1204)。进一步,可以调用decidePolicyForNavigationAction方法(参见S1205),以及判断是否为https请求(参见S1206),从而拦截了H5的所有https/http请求。基于此,实现拦截功能。
接着,针对拦截的https请求,可以判断是否基于manifest.json匹配到内容资源(参见S1207),即提供了一种基于manifest.json匹配来判断离线资源目录中是否存储有内容资源的方式。相应的,若匹配到,则从离线资源目录中读取内容资源(参见S1208),以及返回匹配结果(参见S1209和S1210)。反之,若未匹配到,则可以基于拦截的https请求构造URLSessionTask,即实例化构造URLSessionTask(参见S1211),交易终端的系统(如iOS系统)调度,以发起资源获取请求到服务器(参见S1212),并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资源网络包后,返回资源网络包(参见S1213)。基于此,在未匹配到时,通过构造URLSessionTask的方式模拟了WKWebView的网络请求过程。
基于以上实施例,可以实现拦截功能,以及基于manifest.json匹配确定是直接从离线资源目录中获取内容资源还是从服务器中获取内容资源,最终获取到内容资源,以便后续显示时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如何基于资源获取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内容资源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式作为示例:
通常,从服务器中获取的内容资源是资源网络包的形式,需要进行解压缩才能得到对应的内容资源。在实际应用中,拦截资源获取请求的拦截功能和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是不同的进程执行的,且解压缩过程是对用户不可见的,这就使得在终端进行解压缩过程中,用户可能会打开新的内容,从而触发拦截功能,可能会存在进程冲突等问题。故为了保障进程安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解压缩过程中关闭拦截功能,完成解压缩后再开启拦截功能,从而避免进程冲突以保障进程安全。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基于资源获取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待打开内容的资源网络包,接着,终端可以对资源网络包进行解压缩得到内容资源,以及在解压缩过程中,关闭应用程序的拦截功能,该拦截功能可以用于拦截向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最后,终端可以响应于基于解压缩将内容资源更新到离线资源目录,即表明解压缩完成,可以开启拦截功能。基于此,避免进程冲突以保障进程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障内容资源的正确性,终端还可以对解压缩得到的内容资源进行完整性校验,例如,基于消息摘要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MD5)校验内容资源的消息摘要是否正确,以确保内容资源未被篡改等。若完整性校验后确定内容资源不正确,则可以删除获取到的资源网络包以及解压缩得到的内容资源等相关文件,等待下一次获取内容资源的流程触发。基于此,避免使用不正确的内容资源影响后续的显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对前述的离线资源包进行解压缩以确定内容资源的方式为例,对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介绍的解压缩与拦截功能的启用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13所示:
首先,可以调用配置接口(参见S1301),以拉取资源离线包的配置文件,配置接口例如可以是七彩石配置接口,相应的,可以返回配置文件(参见S1302)。当拉取到配置文件后,可以基于配置文件确定本地是否有离线资源包。若确定没有,可以尝试下载,否则不重复下载。
针对本地有离线资源包的情况,可以直接关闭拦截功能(参见S1303),并解压缩本地的离线资源包(参见S1304),以得到对应的内容资源,在解压缩完成后,可以开启拦截功能(参见S1305)。
针对本地没有离线资源包的情况,则可以尝试下载资源离线包(参见S1306)以及返回资源离线包下载结果(参见S1307)。下载成功之后,可以先关闭拦截功能(参见S1308),并解压缩下载得到的离线资源包(参见S1309),以得到对应的内容资源,在解压缩完成后,可以开启拦截功能(参见S1310)。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是以对离线资源包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实际应用中,若未能下载到离线资源包,则可以通过前述的基于网络获取请求从服务器中获取资源网络包的方式确定内容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可以执行图13示出的解压缩时关闭拦截功能以及解压缩完成后开启拦截功能的方式,对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查看内容时可能会对内容进行内容编辑,通常,可以基于编辑器实现内容编辑,其中,编辑器例如可以是基于应用程序的编辑内核构建的,如H5编辑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编辑器的加载逻辑,可以参见图14所示,外层框架和编辑器之间为导入加载(import load),其中,外层框架可以用于指示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布局(如文字的显示行高、行间距等),具体加载时,须先加载外层框架,等待外层框架加载完毕才可以加载编辑器。由于外层框架是与待打开内容相关的,通常,外层框架是在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加载的,这就使得相关技术这种须等待外层框架加载完毕的方式无法在用户还未打开内容之前对编辑器进行预启动。同时,相关技术的方式,存在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时的首屏代码体积较大的问题,不利于保障显示速度,其中,首屏代码可以是指从打开待打开内容到显示完成的过程中的实现代码。此外,针对其他加载可以是异步导入(async import)实现懒加载特性。
对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辑器的加载逻辑,可以将编辑器的加载前置,即无须等待外层框架的加载完毕,从而使得对于加载编辑器这部分的代码可以从首屏代码中分离,以降低首屏代码体积,保障显示速度。在实际实施时,为了不改变编辑器的加载需要依赖外层框架加载完毕的底层逻辑,在本申请中,配置了用于编辑器预加载的初始父节点,该初始父节点可以是指外层框架的虚拟父节点,故可以依赖初始父节点预加载编辑器,基于此,利用初始父节点代替外层框架实现编辑器的加载,即可以实现降低首屏代码的目的,还可以不改变底层逻辑,改造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时,终端可以基于编辑器的初始父节点加载编辑器,其中,编辑器可以用于对显示的待打开内容进行内容编辑,初始父节点可以是指外层框架的虚拟父节点,其作用在于作为编辑器加载时的依托,以实现在不改变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完成编辑器的加载。基于此,不再需要等待外层框架加载完毕,即采用本申请后,可以在用户还未打开之前就对编辑器进行加载,可见,本申请可以实现编辑器的预加载,有利于保障显示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打开待打开内容后,会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此过程中会加载外层框架,以便于按照对应的内容显示布局显示。故,在基于初始父节点加载编辑器后,还可以在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响应于待打开内容对应的外层框架的加载完成,将初始父节点切换为外层框架。基于此,在外层框架加载完成后,依旧可以切换到外层框架,即利用加载完成的外层框架接管编辑器,如此,可以不再需要维护初始父节点,有利于节省终端的维护资源。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辑器的预加载逻辑,基于初始父节点实现编辑器的预加载,在外层框架加载完成后,基于初始父节点转换到外层框架的方式,依旧利用外层框架接管编辑器,节省终端的维护资源。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编辑器的预加载逻辑可以参见图15所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图14所示的加载逻辑,图15的区别在于编辑器与外层框架的加载可以是异步导入(async import),二者的加载不再存在图14所示的强顺序关系,以及存在初始父节点切换的逻辑。在实际应用中,以首屏代码为H5的JavaScript代码为例,采用相关技术即图14所示的加载逻辑,首屏代码体积为8.7兆字节,采用本申请即图15所示的加载逻辑,首屏代码体积为5.7兆字节,降低了首屏代码体积,且从无法实现编辑器预加载到实现了编辑器预加载,都有利于保障显示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编辑器可以包括基于内容编辑操作弹出的内容编辑页面,内容编辑操作可以是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用于对显示的待打开内容进行内容编辑的操作,内容编辑页面可以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以实现用户想要进行的内容编辑,例如,内容编辑页面可以是虚拟键盘。在用户实施内容编辑操作后,内容编辑页面被弹出,展示给用户以便进行内容编辑。
通常,用户想要进行的内容编辑不同时,会在显示页面中的不同位置实施内容编辑操作,相应会以实施内容编辑操作的位置作为参照来弹出内容编辑页面。然而,这种方式中,在弹出内容编辑页面的情况下,进行前述的初始父节点切换为外层框架时,会因为打断惯性滚动特性而导致体验卡顿,以及切换过程中,还会因为参照的位置的丢失而导致虚拟键盘可能会失焦又聚焦的闪烁问题,例如,在iOS平台中存在体验卡顿以及闪烁的问题。
对此,本申请中配置了全局输入节点,内容编辑页面弹出显示所参照的位置为全局输入节点,即,用户在实施内容编辑操作后,将以全局输入节点作为参照的位置来弹出内容编辑页面。且,全局输入节点在将初始父节点切换为外层框架的切换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如此一来,内容编辑页面不再受父节点切换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体验卡顿以及闪烁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基于此,尽管内容编辑操作可以对应不同位置,但都对应于全局输入节点,即全局输入节点保持全局固定,作为内容编辑页面弹出显示所参照的位置,以保障内容编辑页面不受父节点切换的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以内容编辑页面为虚拟键盘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可以参见图16所示:其中,白色框所表示的初始父节点可以用于编辑器的预加载,以便后续使用。在图16中,示出了用户在不同位置实施的内容编辑操作1和内容编辑操作2,但不管内容编辑操作的是在什么位置实施的,虚拟键盘弹出显示所参照的位置都是全局输入节点。接着,在虚拟键盘已经弹出的状态下将初始父节点切换为外层框架的切换过程中,全局输入节点的位置保持不变,保障虚拟键盘的显示不受父节点切换的影响,从而避免体验卡顿以及闪烁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内容数据的离线、内容资源的离线、网页视图容器的预启动、编辑器的预加载等各部分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综合上述部分,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架构示意图,具体的:
当应用程序在终端的前台开始运行时,可以启动后台的网页视图容器,进行网页视图容器的预启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加载离线资源库中的内容资源,即可以将内容资源作为网页视图容器的一部分预先加载好。接着,当确定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时,可以执行预拉取,具体可以是应用程序将预拉取的事件转发给网页视图容器,再由网页视图容器将预拉取的事件转发给H5,基于H5进行执行预拉取,并将预拉取到的内容数据持久化到离线数据库中,实现对离线数据库的更新。最后,当用户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后台完成预启动的网页视图容器(即前述的开启状态的目标网页视图容器)会被推到前台,且在此之前,H5已经完成了编辑器的预加载,再结合应用程序基于预查询从离线数据库中获取内容数据,就可以实现对待打开内容的快速打开。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器化的加速方案,其中,容器化可以是指内容在特定的网页视图容器中离线打开、以及编辑器的预加载、内容数据的预拉取等,都有利于加速打开时的渲染,从而保障显示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基于图2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1800,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800包括拉取单元1801、存储单元1802和显示单元1803:
所述拉取单元1801,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所述存储单元1802,用于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所述显示单元1803,用于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查询单元:
所述查询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所述待打开内容,根据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离线数据库;所述待打开内容包括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
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且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第二内容在所述服务器中的第一内容更新信息与在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第二内容更新信息确定的内容差异;
响应于所述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服务器先拉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并在获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后,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所述增量内容数据是根据所述内容差异确定的;
基于所述增量内容数据对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所述待打开内容为所述第二内容,以及所述内容差异不满足所述拉取阈值,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增量内容数据;
基于所述增量内容数据对所述第二内容进行增量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对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并行获取;所述并行获取包括从所述离线数据库获取和从所述服务器获取;
根据所述并行获取中先获取到的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包括离线数据表,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内容编辑操作,确定所述内容编辑操作对应的内容编辑数据;
在所述内容编辑数据被同步存储在所述服务器中之前,将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存储在所述离线数据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离线数据表;
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编辑数据,根据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更新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和更新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内容编辑数据的数据接收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服务器中的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更新完成响应,利用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以及删除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的所述内容编辑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创建单元和启动单元:
所述查询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显示页面中包括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应用程序的容器池;
所述创建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容器池中未包括状态为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创建待定网页视图容器;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对所述待定网页视图容器进行预启动,以及将完成预启动的待定网页视图容器确定为目标网页视图容器;所述目标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为所述开启状态;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加载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实现对所述待打开内容的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拦截单元和匹配单元:
所述拦截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打开操作,拦截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所述资源获取请求包括获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的资源获取路径;
所述匹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路径在离线资源目录中进行匹配;
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匹配到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从所述离线资源目录中获取所述内容资源;所述内容资源用于指示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形式;
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未匹配到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内容资源;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内容资源和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拉取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资源网络包;
对所述资源网络包进行解压缩得到所述内容资源,以及在解压缩过程中,关闭所述应用程序的拦截功能;所述拦截功能用于拦截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
响应于基于所述解压缩将所述内容资源更新到所述离线资源目录,开启所述拦截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加载单元和切换单元:
所述加载单元,用于基于编辑器的初始父节点加载所述编辑器;所述编辑器用于对显示的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内容编辑;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响应于所述待打开内容对应的外层框架的加载完成,将所述初始父节点切换为所述外层框架;所述外层框架用于指示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布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辑器包括基于内容编辑操作弹出的内容编辑页面,所述内容编辑页面弹出显示所参照的位置为全局输入节点,所述全局输入节点在所述将所述初始父节点切换为所述外层框架的切换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可以认为后续可能会打开待打开内容,由于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故内容数据需要从服务器获取。为了在打开时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显示,可以从服务器拉取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以及可以将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其中,内容数据可以是指待打开内容的内容,具体可以是指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需要显示的内容。基于此,在还未打开待打开内容之前,即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如此,当需要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响应于通过应用程序对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对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可见,正因执行了预拉取内容数据以及存储在离线数据库的步骤,故在打开待打开内容时,可以直接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减少了打开待打开内容时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对待打开内容的显示速度。以及,从离线数据库中读取内容数据相较于从服务器拉取内容数据,读取速度更快且更稳定,不受网络波动的影响,故基于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显示,同样可以保障显示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以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
图19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9,智能手机包括:射频(英文全称:Radio Frequency,英文缩写:RF)电路1910、存储器1920、输入单元1930、显示单元1940、传感器1950、音频电路1960、无线保真(英文缩写:WiFi)模块1970、处理器1980、以及电源1990等部件。输入单元1930可包括触控面板19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932,显示单元1940可包括显示面板1941,音频电路1960可以包括扬声器1961和传声器19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9中示出的智能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器1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9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智能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980是智能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920内的数据,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9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9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9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中的处理器1980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请参见图20所示,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2000的结构图,服务器20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简称CPU)2022,以及存储器20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2042或数据2044的存储介质20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2032和存储介质20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20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20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2030通信,在服务器2000上执行存储介质20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2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20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20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20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20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服务器2000中的中央处理器2022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图20所示的结构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上述各个附图对应的流程或结构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流程或结构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流程或结构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成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所述待打开内容,根据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离线数据库;所述待打开内容包括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
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库中未存储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且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包括:
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第二内容在所述服务器中的第一内容更新信息与在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第二内容更新信息确定的内容差异;
响应于所述内容差异满足拉取阈值,所述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包括:
从所述服务器先拉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并在获取所述第一内容的内容数据后,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第二内容的增量内容数据;所述增量内容数据是根据所述内容差异确定的;
基于所述增量内容数据对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二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待打开内容为所述第二内容,以及所述内容差异不满足所述拉取阈值,在所述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服务器拉取所述增量内容数据;
基于所述增量内容数据对所述第二内容进行增量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包括: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对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并行获取;所述并行获取包括从所述离线数据库获取和从所述服务器获取;
根据所述并行获取中先获取到的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包括离线数据表,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内容编辑操作,确定所述内容编辑操作对应的内容编辑数据;
在所述内容编辑数据被同步存储在所述服务器中之前,将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存储在所述离线数据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离线数据表;
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编辑数据,根据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更新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有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内容编辑数据的数据接收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服务器中的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
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更新完成响应,利用所述内容编辑数据对所述离线数据库中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以及删除所述离线数据表中存储的所述内容编辑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显示页面中包括所述待打开内容,查询所述应用程序的容器池;
响应于所述容器池中未包括状态为开启状态的网页视图容器,创建待定网页视图容器;
对所述待定网页视图容器进行预启动,以及将完成预启动的待定网页视图容器确定为目标网页视图容器;所述目标网页视图容器的状态为所述开启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网页视图容器加载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实现对所述待打开内容的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打开操作,拦截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所述资源获取请求包括获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的资源获取路径;
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路径在离线资源目录中进行匹配;
响应于匹配到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从所述离线资源目录中获取所述内容资源;所述内容资源用于指示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形式;
响应于未匹配到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资源,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内容资源;
所述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内容资源和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内容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资源网络包;
对所述资源网络包进行解压缩得到所述内容资源,以及在解压缩过程中,关闭所述应用程序的拦截功能;所述拦截功能用于拦截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获取请求;
响应于基于所述解压缩将所述内容资源更新到所述离线资源目录,开启所述拦截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编辑器的初始父节点加载所述编辑器;所述编辑器用于对显示的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内容编辑;
在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响应于所述待打开内容对应的外层框架的加载完成,将所述初始父节点切换为所述外层框架;所述外层框架用于指示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显示布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器包括基于内容编辑操作弹出的内容编辑页面,所述内容编辑页面弹出显示所参照的位置为全局输入节点,所述全局输入节点在所述将所述初始父节点切换为所述外层框架的切换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14.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拉取单元、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拉取单元,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显示页面中包括待打开内容,从服务器拉取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所述待打开内容为在线形式的内容;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打开内容的内容数据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通过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待打开内容实施的打开操作,根据所述离线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内容数据,对所述待打开内容进行显示。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432989.9A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453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2989.9A CN117453328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2989.9A CN117453328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3328A true CN117453328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8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2989.9A Pending CN117453328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33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3034B2 (en) Updating web resources
US9332063B2 (en) Versatile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for deployabl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US110167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rror image packag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peration
CN104885055B (zh) 一种应用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US11836112B2 (en) Path resolver for client access to 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JP2019517043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自動更新
CN112256286B (zh) 一种应用运行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733919B2 (en) Updating web resources
CN111796823A (zh) 页面更新、页面展示的方法、装置及页面维护系统
JPH1124980A (ja) 複数媒体タイプにアクセスする媒体管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10362338B (zh) 一种在移动平台下的游戏资源打包和资源快速访问方法
CN113419710B (zh) 小程序的开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026491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15035774A1 (zh) 一种基于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移动终端定制化方法及系统
WO2023169252A1 (zh) 多媒体内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US20240303413A1 (en) Document edi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13656005B (zh) 应用组件库构建方法、应用组件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235132B (zh) 动态配置服务的方法、装置、介质以及服务器
US9614932B2 (en) Managing and implementing web application data snapshots
CN11745332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4138343A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启动方法
CN116932126A (zh) 一种应用嵌入方法、装置、终端、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28735A (zh) 页面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6009997A (zh) 云桌面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09287A (zh) 快照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