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7527B -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7527B
CN117427527B CN202311754825.8A CN202311754825A CN117427527B CN 117427527 B CN117427527 B CN 117427527B CN 202311754825 A CN202311754825 A CN 202311754825A CN 117427527 B CN117427527 B CN 117427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regul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548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27527A (zh
Inventor
吴松贵
卞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qian Xinkailo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qian Xinkailo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qian Xinkailo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qian Xinkailo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548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27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7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27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7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9Stirrers with two or more mixing elements mounted in sequence on the same axis
    • B01F27/191Stirrers with two or more mixing elements mounted in sequence on the same axis with simila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2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21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e.g. level of material in the mixer,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B01F35/2215Temper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混合领域的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包括有设备衍架、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前端的混合桶、固定安装在混合桶外端的热循环套筒、设置在混合桶内的混合装置和多段感温器以及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上端的混合控制器,采用多段感温器、温差滞留调控组、多段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差调控单元的配合,对混合设备生产过程的温度进行智能化和适应化的调控作用,在有效提高混合设备混合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混合桶内温度反馈的实际状况,产生多段热滞或者节流的控温作用,有效降低混合桶内温差起伏度,进一步保证了混合质量,有效起到合理利用热源的作用,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促进了混合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混合设备,特别是涉及应用于混合领域的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表面处理剂生产需要使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不活性的物质与活性物质混合,以达到所需的混合效果。混合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确保混合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并具有可靠的搅拌能力,确保混合均匀度。此外,还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原料特性选择适当的设备结构和材料,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合设备一般由混合桶、搅拌装置、控温系统、进料口、出料口以及控制系统组成,在表面处理剂生产的过程中,为保证表面处理剂生产时的混合质量,一般会通过控温系统对混合桶进行混合温度的调控,通过蒸汽、导热油、电加热、循环水等方式,实现对混合过程中的温度调控作用,并且配合控制系统作用,有效促进了混合设备自动化和混合效率。
现有的混合设备在利用控制系统对混合桶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调节时,为保证混合温度的一致性以及降低混合时的桶内温差,需要利用大量的热源进行循环加热,这种方式会不仅会加大混合设备工作时的能耗,造成资源的损耗,还不利于表面处理剂的环保性生产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保证混合温度的一致性以及降低混合时的桶内温差,需要利用大量的热源进行循环加热,这种方式会不仅会加大混合设备工作时的能耗,造成资源的损耗,还不利于表面处理剂的环保性生产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包括有设备衍架、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前端的混合桶、固定安装在混合桶外端的热循环套筒、设置在混合桶内的混合装置和多段感温器以及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上端的混合控制器;
热循环套筒外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热源入口,且热源入口与热循环套筒相接通,热循环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其相接通的热源出口,热循环套筒远离混合桶一侧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热源入口相配合的温差滞留调控组;
混合控制器内搭载有混合控温调控系统,混合控温调控系统包括有控温处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多段温度采集单元、液位采集单元和混合指令采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温差调控单元和混合控温单元;
多段温度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多段感温器信号连接,液位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混合桶内的液位感应器信号连接,混合指令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混合控制器的指令输入端信号连接;
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温差滞留调控组信号连接,混合控温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设备衍架下端且与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相接通的热循环结构信号连接。
在上述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中,通过多段热滞或者节流的控温作用,有效起到合理利用热源的效果,降低了混合设备工作时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促进了混合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作为本申请的补充,温差滞留调控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热循环套筒远离混合桶一侧内壁的引导环,引导环远离热循环套筒一端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靠近热循环套筒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隔温环,伸缩隔温环内设置有多个伸缩调控结构,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伸缩调控结构信号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补充,多段感温器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混合桶内的延伸杆,延伸杆外端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感温探头,且感温探头通过内嵌在延伸杆内的线束与多段感温器信号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温差调控单元包括有温差调控处理模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控温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温差滞留调控组信号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再进一步改进,热循环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溢气口,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溢气保护单元,溢气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溢气口上的电控阀信号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温控反馈单元,温控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混合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且与混合装置相配合。
综上,通过多段感温器、温差滞留调控组、多段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差调控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实现在混合设备生产表面处理剂的过程中,对其的温度进行智能化和适应化的调控作用,在有效提高混合设备混合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混合桶内温度反馈的实际状况,产生多段热滞或者节流的控温作用,有效降低混合桶内温差起伏度,进一步保证了混合质量,有效起到合理利用热源的作用,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促进了混合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设备轴测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控温调控系统控制逻辑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桶和热循环套筒配合轴测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桶和热循环套筒配合轴测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全通式热循环时混合桶和热循环套筒配合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节流控温时混合桶和热循环套筒配合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多段热滞留控温时混合桶和热循环套筒配合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温差滞留调控组作用过程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设备主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设备衍架、2混合控制器、3混合桶、4热循环套筒、41热源入口、42热源出口、43溢气口、5混合装置、6多段感温器、61感温探头、62延伸杆、7温差滞留调控组、71引导环、72伸缩隔温环、73电磁贴片、74磁性涂层、75弹性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两种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1-图9示出包括有设备衍架1、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1前端的混合桶3、固定安装在混合桶3外端的热循环套筒4、设置在混合桶3内的混合装置5和多段感温器6以及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1上端的混合控制器2;
热循环套筒4外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热源入口41,且热源入口41与热循环套筒4相接通,热循环套筒4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其相接通的热源出口42,热循环套筒4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热源入口41相配合的温差滞留调控组7,沿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相互靠近的热源入口41之间设置有一个温差滞留调控组7,有效实现温差滞留调控组7对热源入口41和热循环套筒4内热循环空间的配合作用;
混合控制器2内搭载有混合控温调控系统,混合控温调控系统包括有控温处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多段温度采集单元、液位采集单元和混合指令采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温差调控单元和混合控温单元;
多段温度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多段感温器6信号连接,液位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混合桶3内的液位感应器信号连接,混合指令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混合控制器2的指令输入端信号连接;
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温差滞留调控组7信号连接,混合控温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设备衍架1下端且与热源入口41和热源出口42相接通的热循环结构信号连接,通过多段感温器6、温差滞留调控组7、多段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差调控单元的配合,能够有效实现在混合设备生产表面处理剂的过程中,对其的温度进行智能化和适应化的调控作用,在有效提高混合设备混合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混合桶3内温度反馈的实际状况,产生多段热滞或者节流的控温作用,有效降低混合桶3内温差起伏度,进一步保证了混合质量,有效起到合理利用热源的作用,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促进了混合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图1-图9示出温差滞留调控组7包括有固定连接在热循环套筒4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的引导环71,引导环71远离热循环套筒4一端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靠近热循环套筒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隔温环72,伸缩隔温环72内设置有多个伸缩调控结构,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伸缩调控结构信号连接,伸缩隔温环72能够在伸缩调控结构的作用下产生伸长或者收缩的形变,进而实现了对热循环套筒4内热循环空间的分割和阻隔作用,进而有效配合不同高度位置的热源入口41进行温控作用,在有效促进混合设备的混合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充分降低能源的损耗,提高热源热能的利用率。
图8示出伸缩隔温环72内开设有伸缩调控腔,伸缩调控结构包括有固定在伸缩调控腔靠近热循环套筒4一侧内壁的电磁贴片73,且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磁贴片73信号连接,伸缩调控腔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电磁贴片73相配合的磁性涂层74,伸缩调控腔内填充有弹性填料75,弹性填料75的形变方向为水平方向,能够对伸缩隔温环72的形变进行引导,提高阻隔的有效性,且弹性填料75与伸缩调控结构成间隔设置,即保证了弹性填料75能够带动弹性填料75的伸缩作用,也不会对电磁贴片73产生向磁性涂层74的磁性作用的阻挡性,保证了伸缩隔温环72能够产生伸缩性质,进而有效起到热源滞留的作用;
即在电磁贴片73通电产生磁性时,其能够对磁性涂层74进行磁性相斥的作用,且其的相斥磁力的作用大于弹性填料75的弹性收缩作用,进而使得磁性涂层74产生不断远离电磁贴片73的作用,并且在引导环71的限制和弹性填料75形变方向的引导下,使得伸缩隔温环72产生不断的伸长作用,并且通过伸缩隔温环72端面与混合桶3端面的抵接,实现对热循环套筒4热循环空间的分割和阻隔作用,然后在电磁贴片73断电不具有磁性时,磁性涂层74失去磁斥力的作用,在弹性填料75的弹性恢复作用下,使得伸缩隔温环72产生收缩复位,保持了热循环套筒4内热循环空间的接通性。
图1-图9示出多段感温器6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混合桶3内的延伸杆62,延伸杆62外端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感温探头61,且感温探头61通过内嵌在延伸杆62内的线束与多段感温器6信号连接,多个且呈不同高度的感温探头61的设置,能够有效实现对混合桶3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检测作用,进而能够向多段温度采集单元输送温差数据,便于混合控温调控系统能够对混合桶3内的混合温度进行精确调控,促进混合设备的混合质量,保证混合均匀度,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混合桶3内混合材料造成损伤的问题。
图1-图7示出温差调控单元包括有温差调控处理模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控温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温差滞留调控组7信号连接,通过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配合,能够有效根据混合设备的不同工作过程进行相对应的温控作用和调控,在降低系统运算难度和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调控的精度和灵敏性,进而促进混合设备的混合效率,提高其的生产表面处理剂的经济效益。
图1-图9示出热循环套筒4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溢气口43,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溢气保护单元,溢气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溢气口43上的电控阀信号连接,溢气保护单元的设置能够在出现混合桶3内温度过高时对热循环套筒4内的热量进行促进释放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混合桶3内混合原料的损伤,提高混合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原料的损耗,提高混合质量。
图1-图9示出在混合设备工作过程中,混合控制器2的指令输入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同步将指令数据传输至混合指令采集单元,混合指令采集单元将混合设备的相关运行指令传输至控温处理单元,使得控温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指令判断此时混合设备的工作进程以及相关的混合数据;
在混合初期时,需要对混合桶3进行整体升温,进而控温处理单元分别将混合控温指令传输至混合控温单元,将温差调控指令传输至温差调控单元内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首先通过温差调控处理单元向全通式热循环模块传输全通式指令,使得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向伸缩调节结构传输调控指令,使得其产生收缩作用,进而保持了伸缩隔温环72的收缩状态,使得热循环套筒4内的热循环空间为全部接通状态,然后混合控温单元向热循环结构发出控制指令,使得其控制热源通过热源入口41进入热循环套筒4内,然后经过换热后从热源出口42排出,在热循环套筒4内形成热循环路径,通过热循环路径对混合桶3进行整体升温的作用,控制混合桶3内的温度首先上升至一定数值;
在混合中期时,需要对混合桶3进行保温作用,此时,位于混合桶3内的液位感应器将此时混合液的液位数据传输至液位采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液位数据后,将温差调控指令传输至温差调控单元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使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向节流控温模块传输节流控温指令,节流控温模块向液位高度对应位置的伸缩调控结构传输控制指令,使得对应位置的伸缩调控结构控制相对应液位位置的伸缩隔温环72产生伸长,并且与混合桶3端面抵接,形成对热循环套筒4热循环空间的分割和阻隔作用,同时,控温处理单元向混合控温单元传输调控指令,使得热循环结构在控温过程中仅向位于液位高度范围内的热源入口41内输入热源,在热循环套筒4内产生对应液位高度的热循环路径,对混合桶3内混合液进行持续的温度保持,进而有效实现根据液位状态进行节流控温的作用,根据液位数据对混合桶3内的温度保持进行适应液位的高精度保持,在降低能源损耗的同时,促进混合效率和质量;
并且在节流控温模块作用的过程中,感温探头61对混合桶3内混合液的温度数据进行持续检测,然后将数据传输至多段感温器6内,多段感温器6内感应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后传输至多段温度采集单元,多段温度采集单元将温度和温差的相关数据均传输至控温处理单元,在控温处理单元判断混合桶3内混合液的温差较大时,则继续向温差调控单元内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传输温差调控指令,使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向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传输控制指令,使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对位于液位高度范围内的且温度较低位置段的伸缩调控结构发出控制作用,使得此时的伸缩调控结构带动伸缩隔温环72产生伸长作用,进一步对热循环套筒4内的热循环空间进行分割和阻隔,然后在热循环结构不断向对应高度的热源入口41内输入热源的过程中,再通过伸缩隔温环72的分割和阻隔作用后,热源会在分割和阻隔的区域进行停留和扩充,形成热滞留路径,不断对此处的混合桶3内的混合液进行温度增加的作用,以实现快速减小混合液温差的作用,控温处理单元在接收到多段温度采集单元的数据后,判断温差消除后,然后再重新向温差调控单元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传输温差调控指令,使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向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发出指令,将对应的伸缩调控结构控制收缩复位,解除上述对热循环套筒4热循环空间的分割和阻隔,然后继续通过热源入口41和热源出口42的配合形成热循环路径,继续对混合桶3进行保温作用,进而有效降低混合桶3内温差起伏度,进一步促进了混合质量,有效起到合理利用热源的作用,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损耗;
在不断控温调节的过程中,若控温处理单元接收到多段感温器6向多段温度采集单元传输的温度数据后,分析到产生温度超出上限值时,温控处理单元首先向温差调控单元内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发出指令,使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向节流控温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使得节流控温模块将伸长状态下的伸缩隔温环72通过伸缩调控结构的控制恢复收缩状态,然后控温处理单元控制溢气保护单元产生作用,使得溢气保护单元控制溢气口43上的电控阀打开,然后控制溢气口43和热循环套筒4内部热循环空间的接通作用,对其内的热量进行释放作用,并且向混合控温单元发出同步的控制指令,使得其降低热循环结构向热循环套筒4内进行热循环的频率,以此达到快速降温的作用,避免温度持续过高对混合液内的原料造成的损伤的问题;
在混合后期,控温处理单元向混合控温单元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混合控温单元关闭热循环结构的热源输出作用,同时向温差调控单元内的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温差调控处理模块向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发出控制指令,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向伸缩调控结构产生作用,使得其控制伸缩隔温环72产生收缩恢复,不再对混合桶3进行温度保持作用,使得混合桶3内的表面处理剂进行最后的混合和冷却,并在后续冷却过程中,控温处理单元溢气保护单元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溢气保护单元控制溢气口43上的电控阀开启,促进热循环套筒4的散热作用,进而促进混合桶3内表面处理剂的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提高混合设备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混合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图9示出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温控反馈单元,温控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混合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且与混合装置5相配合,温控反馈单元和混合装置5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混合均匀性,并且通过温度变化和混合装置5混合速度的配合,实现了混合设备的智能化作用,进一步促进其的环保性,在促进混合质量的同时,降低混合设备的各能源损耗,促进混合控制的合理化和最优化作用。
图1-图9示出在控温处理单元接收到多段温度采集单元传输的温度数据,向温差调控单元、混合控温单元以及溢气保护单元传输控制指令的同时,还会向控温反馈单元传输此时混合桶3内混合液混合的环境数据,然后温控反馈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混合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使得其向混合装置5传输控制指令,对混合装置5的混合速度进行补偿和调节,在正常温度时,保持混合装置5的设定混合转速,在温度较低时,减缓混合装置5的混合转速,使得混合液能够充分吸热反应,保证混合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由于转速过快造成控温调控的持续不均作用,在温度较高时,则加快混合装置5的混合转速,促进混合液对温度的采集混合作用,并且降低混合液的停留造成原料的热损伤作用,进而有效实现在促进混合质量的同时,降低混合设备的各能源损耗,促进混合控制的合理化和最优化作用。
结合当前实际需求,本申请采用的上述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不脱离本申请构思作出的各种变化,仍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备衍架(1)、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1)前端的混合桶(3)、固定安装在混合桶(3)外端的热循环套筒(4)、设置在混合桶(3)内的混合装置(5)和多段感温器(6)以及固定安装在设备衍架(1)上端的混合控制器(2);
所述热循环套筒(4)外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热源入口(41),且热源入口(41)与热循环套筒(4)相接通,所述热循环套筒(4)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其相接通的热源出口(42),所述热循环套筒(4)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热源入口(41)相配合的温差滞留调控组(7);
所述混合控制器(2)内搭载有混合控温调控系统,所述混合控温调控系统包括有控温处理单元,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多段温度采集单元、液位采集单元和混合指令采集单元,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温差调控单元和混合控温单元;
所述多段温度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多段感温器(6)信号连接,所述液位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混合桶(3)内的液位感应器信号连接,所述混合指令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混合控制器(2)的指令输入端信号连接;
所述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温差滞留调控组(7)信号连接,所述混合控温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设备衍架(1)下端且与热源入口(41)和热源出口(42)相接通的热循环结构信号连接;
所述温差滞留调控组(7)包括有固定连接在热循环套筒(4)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的引导环(71),所述引导环(71)远离热循环套筒(4)一端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靠近热循环套筒(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隔温环(72),所述伸缩隔温环(72)内设置有多个伸缩调控结构,所述温差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伸缩调控结构信号连接;伸缩隔温环(72)内开设有伸缩调控腔,伸缩调控结构包括有固定在伸缩调控腔靠近热循环套筒(4)一侧内壁的电磁贴片(73),且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磁贴片(73)信号连接,伸缩调控腔远离混合桶(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电磁贴片(73)相配合的磁性涂层(74),伸缩调控腔内填充有弹性填料(75),弹性填料(75)的形变方向为水平方向,弹性填料(75)与伸缩调控结构成间隔设置;
所述多段感温器(6)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混合桶(3)内的延伸杆(62),所述延伸杆(62)外端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感温探头(61),且感温探头(61)通过内嵌在延伸杆(62)内的线束与多段感温器(6)信号连接;
所述温差调控单元包括有温差调控处理模块,所述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控温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温差调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所述全通式热循环模块、多段热滞留控温模块和节流控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温差滞留调控组(7)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套筒(4)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溢气口(43),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溢气保护单元,所述溢气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溢气口(43)上的电控阀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温控反馈单元,所述温控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混合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且与混合装置(5)相配合。
CN202311754825.8A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Active CN117427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4825.8A CN117427527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4825.8A CN117427527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7527A CN117427527A (zh) 2024-01-23
CN117427527B true CN117427527B (zh) 2024-03-05

Family

ID=8955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54825.8A Active CN117427527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752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2289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广州立之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釜
CN112516828A (zh) * 2020-11-28 2021-03-19 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静脉曲张袜及其生产设备
CN114642984A (zh) * 2022-03-04 2022-06-21 江西万工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水性涂料的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2289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广州立之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釜
CN112516828A (zh) * 2020-11-28 2021-03-19 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静脉曲张袜及其生产设备
CN114642984A (zh) * 2022-03-04 2022-06-21 江西万工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水性涂料的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7527A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4397B (zh) 变频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控制方法
CN21079143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管桩隧道式养护窑
CN107725122B (zh) 9mw混温进汽控制排汽温度背压式汽轮机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CN101614203A (zh) 一种电动给水泵自动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024363A1 (en) Vacuum dehydrating system and dehydrating method for gypsum slurry
CN117427527B (zh) 一种环保型表面处理剂生产用混合设备
CN104932566A (zh) 一种提高单元发电机组锅炉快速调整能力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646558A (zh) 一种火电机组节能型滑压实时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483319A (zh) 一种火电机组凝结水泵变频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113364U (zh) 一种混合调温供水装置
CN104807277A (zh) 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04663594U (zh) 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
CN109013039B (zh) 一种立式磨机矿渣生产线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方法
CN201383097Y (zh) 一种气流染色机控制装置
CN103644090B (zh) 一种液汽喷射式抽负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6983A (zh) 一种柴油机试车冷却系统及其多个热水泵联动控制装置
CN109322714A (zh) Shrt机组变频升转速过程中汽轮机的负荷控制方法
CN211008781U (zh) 一种工业大型循环水站水泵节能系统
CN207178168U (zh) 水泵高效节能控制系统
CN211503824U (zh) 一种驱动冷却塔风机的水轮机运行工况调节装置
CN104990419B (zh) 一种利用余热的消化系统及其温控方法
CN211112667U (zh) 一种用于气流染色机的风机功率恒定的电气控制系统
CN105804810A (zh)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运行调控方法
CN110004266A (zh) 一种供水压力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50472B (zh) 一种分布式泵控相邻偏差耦合神经网络pid液压爬模顶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