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2272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2272A
CN117412272A CN202210794816.0A CN202210794816A CN117412272A CN 117412272 A CN117412272 A CN 117412272A CN 202210794816 A CN202210794816 A CN 202210794816A CN 117412272 A CN117412272 A CN 117412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bluetooth device
data packet
time slot
clas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48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炜
马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48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2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2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2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以有效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方法包括:在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根据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若确定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则在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蓝牙4.0及其之后的协议中,包含了经典(Classic)蓝牙协议以及低功耗(LowEnergy,LE)蓝牙协议两部分。低功耗蓝牙协议在蓝牙4.0协议中引入,在蓝牙4.0协议中利用低功耗蓝牙协议传输的数据包中的数据长度最大为39字节,在蓝牙4.2及以后的协议中利用低功耗蓝牙协议传输的数据包中的数据长度最大为257字节。利用低功耗蓝牙协议传输的时最大传输速度为2Mbps(兆比特每秒)。利用经典蓝牙协议传输的数据包中的数据长度最大为1023字节,传输速率可以为1Mbps、2Mbps以及3Mbps。
在具有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的蓝牙设备同时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和低功耗通信链路传输数据时,出于硬件成本考虑,一般共用一个射频硬件装置,当在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时可能会存在需要利用低功耗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从而会导致射频时隙存在冲突,数据传输性能下降。在音频播放场景,当传输距离较远时容易出现音频数据不足造成播放卡顿。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若确定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以使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所述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主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从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同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
根据同步的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以及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其中,所述目标事件周期为所述目标时隙所在的事件周期;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确定在所述目标事件周期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
根据所述剩余时隙数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
若所述剩余时隙数量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数值,则确定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包括:
获取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
若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时隙,监控该时隙内的数据传输状态,并在所述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完成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将该时隙确定为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预设完成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成功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若确定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在所述当前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并且,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所述第三蓝牙设备相连;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用于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进行第一数据包的传输;
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为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从设备,用于在每一事件周期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接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直到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或所述事件周期结束为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并在根据该剩余时间段确定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在该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如此,仅在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发送数据包,一方面,可以避免对经典蓝牙通信链路的影响,可以确保经典蓝牙通信链路的正常通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时是以iso interval(同步等间隔)进行周期性传输。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事件周期,每一事件周期可以用于重复传输一个数据包。示例地,在图1中假设该数据包的最大重传次数为4次。针对主设备而言,在第一个事件周期内重传的数据包的标识分别为SE0 TX1、SE1 TX1、SE2 TX1和SE3 TX1,在第二个事件周期内重传的数据包的标识分别为SE0 TX2、SE1 TX2、SE2 TX2和SE3 TX2。其中,在同一个事件周期内传输的数据包相同,在不同的事件周期内传输的数据包不同。例如,SE1 TX1表征第二次传输数据包TX1,SE2 TX2表征第三次传输数据包TX2。
首先应当理解的是,考虑到电磁波传输速度比较快,可以忽略数据包在空中的传输过程,因此,如图1所示,从设备可以在主设备发送数据包的同时接收到数据包。其中,从设备在第一个事件周期内接收到的数据包可以标识为SE0 RX1、SE1 RX1、SE2 RX1和SE3RX1,在第二个事件周期内接收到的数据包可以标识为SE0 RX2、SE1 RX2、SE2 RX2和SE3RX2。
接着应当理解的是,从设备在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或者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数据包时,可以向主设备发送应答信息。例如,从设备在接收到正确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向主设备发送应答信息,进而主设备在接收到表征从设备已接收到正确数据包的应答信息时可以停止重复发送该数据包。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示意图。图2中的矩形框表征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其中。如图2所示,无论是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在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时是不具有固定的传输周期的,并且在每一次传输时数据包均是在时隙的起始时刻开始传输,即,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与利用低功耗蓝牙链路传输数据包不同。此外,数据包的长度不同数据的传输时长也不同。例如,在图2中,主设备传输的第一个数据包所用的传输时长小于一个时隙,传输的第三个数据包所用的传输时长大于4个时隙。应当理解的是,在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时,根据不同的数据包类型传输时长通常位于1~5个时隙之间。其中,k表征数据包传输的起始时隙,在图2中示出了14个时隙。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时不以固定周期进行传输,即,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当一个蓝牙设备同时连接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时,由于无法提前预知利用经典蓝牙传输数据包的时刻,因此,极易导致这两种通信模式的数据传输时隙发生冲突,造成传输速度下降,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当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音频数据时,可能会导致因传输有效数据不足而造成蓝牙音频卡顿,影响音频播放的流畅性。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以有效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详细描述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之前,首先,对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场景中,该数据传输系统300可以包括第一蓝牙设备301、第二蓝牙设备302和第三蓝牙设备303。其中,第一蓝牙设备301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蓝牙设备301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是指第一蓝牙设备301可以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与其他蓝牙设备通信,也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与另一其他蓝牙设备通信。其中,低功耗蓝牙可以为低功耗蓝牙音频LE Audio,即,第一蓝牙设备301与另一其他蓝牙设备通过低功耗蓝牙传输音频数据。
示例地,如图3所示,第一蓝牙设备301可以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302相连,即,第一蓝牙设备301和第二蓝牙设备302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比如,传输第一数据包)。第二蓝牙设备302还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303相连,即,第一蓝牙设备301和第三蓝牙设备303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比如,传输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三蓝牙设备303为低功耗蓝牙的从设备,用于在每一事件周期内通过低功耗蓝牙接收第一蓝牙设备301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直到正确接收到第二数据包或事件周期结束为止。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第一数据包是指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其可以包括第一蓝牙设备301向第二蓝牙设备302发送的数据包和第二蓝牙设备302向第一蓝牙设备301发送的数据包等。第二数据包是指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即,第一蓝牙设备301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向第三蓝牙设备303发送的数据包。
在另一种实施场景中,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以下记为目标蓝牙设备),在该实施场景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目标蓝牙设备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目标蓝牙设备可以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其中,为了便于区分,将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称为第一数据包,将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称为第二数据包。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场景中的第一蓝牙设备,且该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01中,在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示例地,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针对每一时隙,监控该时隙内的数据传输状态,其中,数据传输状态可以包括接收数据包的状态和发送数据包的状态。在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完成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将该时隙确定为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其中,预设完成条件包括接收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未接收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向第二蓝牙设备成功发送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时认为未接收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也即是说,针对每一时隙,当第一蓝牙设备在该时隙内接收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或者未接收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或者第一蓝牙设备成功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就该时隙确定为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
在本公开中,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无论是第一蓝牙设备还是第二蓝牙设备均是在每一时隙的起始时刻开始传输数据包的。通常情况下,不包含有效数据的数据包(例如,poll包、null包等数据包)的实际传输时长小于100us,而蓝牙设备的一个时隙(以下简称时隙)的时长通常为625us,因此,在一个时隙中完成poll包或null包的数据包传输之后,还会存在一些空闲的时间段(以下简称剩余时间段)。此外,若传输的是具有有效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大小可以通过与蓝牙设备(在经典蓝牙通信中仅具备经典蓝牙功能的蓝牙设备,比如,图3中的第二蓝牙设备)协商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的大小来控制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如此,在已知第一数据包传输时长和每一时隙的时长后,可以确定出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在步骤S402中,根据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本公开中,根据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是否能够将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第三蓝牙设备,即,确定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因此,步骤S4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获取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若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确定在目标时隙内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三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连接时,通过低功耗蓝牙进行传输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已协商确定,相应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也是确定的。
在步骤403中,若确定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则在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如上所述,在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均是在每一时隙的起始时刻开始传输的,因此,为了避免对经典蓝牙通信链路的影响,在本公开中,根据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并在确定能够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在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发送第二数据包。如此,第一蓝牙设备在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第二数据包时不占用下一时隙的起始时刻,从而不影响经典蓝牙通信链路正常传输数据。
示例地,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蓝牙设备同时作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主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作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第三蓝牙设备作为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此外,TX1和RX1表征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进行传输的第一数据包,其中,TX1表征发送的第一数据包,RX1表征接收的第一数据包。TX2和RX2表征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进行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其中,TX2表征发送的第二数据包,RX2表征接收的第二数据包。图5中sei表征第i+1个子事件周期,即,第i+1个时隙,i取值范围为0~7。
应当理解的是,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必须是1.25ms的倍数,即,利用低功耗蓝牙传输第二数据包的周期为1.25ms的整数倍。而一个子事件周期记为一个时隙,即为625us,为了确保能够在一个时隙内完成发送一次数据包的操作或者完成接收一次数据包的操作,则需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应小于625us。
如图5所示,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为时隙se2,之后,确定该目时隙se2的剩余时间段,即,将在时隙se2中接收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距离时隙se3起始时刻的距离记为时隙se2的剩余时间段。由于时隙se2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大于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第一蓝牙设备在时隙se2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TX2。同时,第三蓝牙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若未接收到正确的第二数据包,则第一蓝牙设备会在后续的时隙中重新发送第二数据包。类似地,在时隙se3中,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成功发送第一数据包TX1,则将时隙se3确定为目标时隙,并确定时隙se3的剩余时间段。在时隙se3的剩余时间段大于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第一蓝牙设备在时隙se3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再次发送第二数据包TX2。直到第三蓝牙设备接收到正确的第二数据包或者该事件周期结束为止。其中,在图5中,第一蓝牙设备在该事件周期中,目标时隙分别为时隙se2、时隙se3、时隙se6和时隙se7,且在每一目标时隙中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因此,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时隙se2、时隙se3、时隙se6和时隙se7中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本公开中,第一蓝牙设备是根据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是否在该目标时隙向第三蓝牙设备传输第二数据包的,由于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是不固定的,因此,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的时刻也是不固定的,为了避免第三蓝牙设备漏监听到第二数据包,则第三蓝牙设备可以在这个事件周期内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即,一直处于接收第二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直到接收到正确的第二数据包或者该事件周期结束为止。
应当理解的是,图5仅示出了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主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蓝牙设备还可以是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主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又示例地,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在图6中,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在图6中记为目标蓝牙设备)。在图6中,第一蓝牙设备同时作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主设备,目标蓝牙设备作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以及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应当理解的是,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数据传输方式与图5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并在根据该剩余时间段确定能够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时,在该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如此,仅在与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低功耗蓝牙向发送数据包,一方面,可以避免对经典蓝牙通信链路的影响,可以确保经典蓝牙通信链路的正常通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第一蓝牙设备在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第一数据包时是非周期性传输的,而在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传输第二数据包时是周期性传输的,因此,为了进一步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在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调整数据传输的事件偏移,以使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以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的本地时钟为时钟依据对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进行调整。其中,对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进行调整是指对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的事件偏移进行调整。
因此,在本公开中,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以使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示例地,如图5所示,若第一蓝牙设备已经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当第一蓝牙设备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时,或者,第一蓝牙设备已经通过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当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时,根据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以使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假设第一蓝牙设备首先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再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若第一蓝牙设备作为经典蓝牙的主设备。在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在建立经典蓝牙连接时,第一蓝牙设备已经满足了经典蓝牙的时隙与本地时钟对齐的要求。其中,第一蓝牙设备在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低功耗蓝牙连接时,就选取了本地时钟slot(时隙)对齐的位置作为事件偏移。若第一蓝牙设备作为经典蓝牙的从设备,需要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使得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示例地,低功耗蓝牙的主设备可以通过发送Link Layer命令LL_CONNECTION_UPDATE_IND来调整低功耗蓝牙的连接参数,以使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其中,调整低功耗蓝牙的连接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中,在第一蓝牙设备是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和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中主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从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是将第一蓝牙设备的本地时钟作为时钟依据的,因此,第一蓝牙设备可以在与第三蓝牙设备建立连接过程中,通过初始设置参数确保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在按照上述方式,对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进行调整之后,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例如,如图5所示,利用低功耗蓝牙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隙起始时刻与利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通过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使得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进一步避免蓝牙设备的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数据传输时隙冲突。
在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始终是利用主设备的时钟进行通信的,为了避免因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漂移偏差而引起的时隙冲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主设备、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从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同步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
根据同步的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
在本公开中,由于利用经典蓝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总是在时隙对齐时刻点发送,所以通过比对实际收到第一数据包头的时刻点和本地时间,就可以得到本地时钟和经典蓝牙主设备时隙的时钟偏差。根据这个时钟偏差来调整下一次低功耗蓝牙的事件起始时刻,使得利用低功耗蓝牙发送第二数据包的时刻点就可以和利用经典蓝牙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时隙保持对齐。
通常规定在蓝牙非睡眠状态下蓝牙时钟精度要求在20ppm以下,在睡眠状态下蓝牙时钟精度要求为250ppm。由于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都比较短,所以在两次事件间时钟偏差变化不大。只要低功耗蓝牙的从设备都在事件开始时间前提前一段时间开启接收,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的起始时间再来微调下一次接收时刻点,就可以和低功耗蓝牙主设备的时钟保持同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主设备,因此,第一蓝牙设备需要周期性地同步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来微调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如此,能够确保第一蓝牙设备在长期同时运行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时不存在时隙冲突。
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主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从设备时,由于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均是利用第一蓝牙设备的本地时钟进行通信的,因此,不需要再动态调整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来保证时钟一致。
应当理解的是,若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始终是对齐的,即,在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的情况下,无需调整数据传输的事件偏移,以及无需考虑因经典蓝牙通信链路中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漂移偏差而引起的时隙冲突。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低功耗蓝牙通信的抗干扰性,提高音频播放的流畅性,需要在事件周期内尽可能地满足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的需求。因此,在本公开中,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第二数据包的当前已重传次数、以及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其中,目标事件周期为目标时隙所在的事件周期;
根据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和第二数据包的当前已重传次数,确定在目标事件周期内、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
根据剩余时隙数量和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具体地,若剩余时隙数量与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数值,则确定中断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示例地,假设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为5,预设数值为1,若当前已重传次数为2,则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为3。若剩余时隙数量为3,则为了满足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的需求,在目标事件周期的剩余时隙内优先利用低功耗通信链路传输第二数据包,即,第一蓝牙设备中断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与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数值时,中断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优先利用低功耗通信链路传输第二数据包,以提高低功耗蓝牙通信的抗干扰性,提高音频播放的流畅性。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如图7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第二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603,用于若确定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在所述当前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还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以使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所述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主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从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同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同步的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以及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其中,所述目标事件周期为所述目标时隙所在的事件周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确定在所述目标事件周期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时隙数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剩余时隙数量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数值,则确定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602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时隙,监控该时隙内的数据传输状态,并在所述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完成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将该时隙确定为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预设完成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成功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对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示例地,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蓝牙设备的框图。如图8所示,该蓝牙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该蓝牙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703,输入/输出(I/O)接口704,以及通信组件7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701用于控制该蓝牙设备7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蓝牙设备7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蓝牙设备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7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7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2或通过通信组件7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704为处理器7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705用于该蓝牙设备7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7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蓝牙设备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7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蓝牙设备700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代码部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若确定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初始时,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以使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与所述经典蓝牙的事件周期中的各时隙起始时刻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主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所述经典蓝牙的从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同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
根据同步的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时钟信息,调整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事件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以及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其中,所述目标事件周期为所述目标时隙所在的事件周期;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最小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已重传次数,确定在所述目标事件周期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
根据所述剩余时隙数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事件周期内的剩余时隙数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确定是否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
若所述剩余时隙数量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待重传次数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数值,则确定中断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包括:
获取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
若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时隙,监控该时隙内的数据传输状态,并在所述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完成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将该时隙确定为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
其中,所述预设完成条件包括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成功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为同一蓝牙设备。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且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第三蓝牙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完成时刻所在的目标时隙以及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隙的剩余时间段,确定在所述目标时隙内是否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若确定能够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则在所述当前时隙的剩余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向所述第三蓝牙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1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三蓝牙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具备经典蓝牙功能和低功耗蓝牙功能,并且,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相连,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与所述第三蓝牙设备相连;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经典蓝牙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进行第一数据包的传输;
所述第三蓝牙设备为所述低功耗蓝牙的从设备,用于在每一事件周期内通过所述低功耗蓝牙接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直到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或所述事件周期结束为止。
CN202210794816.0A 2022-07-05 2022-07-0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7412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816.0A CN117412272A (zh) 2022-07-05 2022-07-0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816.0A CN117412272A (zh) 2022-07-05 2022-07-0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2272A true CN117412272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4816.0A Pending CN117412272A (zh) 2022-07-05 2022-07-0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22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8670B1 (ko) 2 스테이지 역할 전환
TWI477166B (zh) 於通信網路中用於節制協定引發後移之裝置與方法
CN111885553B (zh) 蓝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20170311328A1 (en) Control method of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10119716A1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KR100678147B1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rq 관련 타이머의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시스템
US2017016423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1510899B (zh) 一种蓝牙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85554B (zh) 基于双无线蓝牙通信的链路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944311B (zh) 一种分配无线耳机的时隙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耳机
CN111818496B (zh) 基于载波监听的tws耳机通信方法及系统、tws耳机
WO2011036701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A30736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frequency hopp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11528764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745705A (zh) 通信芯片、蓝牙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EP2157810A1 (en) Reception cycle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US988640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741227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蓝牙设备及系统
CN109274402B (zh) 跳频通信复原方法、电子装置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
US11917543B2 (en) Bluetooth-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2166723B1 (en) Reception cycle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14830699A (zh) 建立iso链路的方法和ble设备
KR20210015101A (ko) 듀얼 커넥티비티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746217A (zh) 基于趋势判断的无线设备匹配通讯方法及系统与电子设备
CN107534496B (zh) 体内通信设备、体内通信方法和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