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1592A -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1592A
CN117411592A CN202310769684.0A CN202310769684A CN117411592A CN 117411592 A CN117411592 A CN 117411592A CN 202310769684 A CN202310769684 A CN 202310769684A CN 117411592 A CN117411592 A CN 117411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candidate
pdcch
user equipment
result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9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大仙
任珠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11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1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07Adaptive decoding and hybrid decoding, e.g. 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providing more than one decoding algorithm for one code
    • H03M13/3715Adaptation to the number of estimated errors or to the channel stat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08Hard decision decoding, e.g. bit flipping, modified or weighted bit flipp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23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means or methods for the initialisation of the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38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with judging correct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 H04L1/0053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s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以下操作来执行与基站的基于极化码的数据通信:从用于数据通信的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搜索区域获得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对所述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以及基于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确定结果选择性地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22年7月1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2-008709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基于任意网络的通信中执行盲解码的用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支持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和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传输。用户设备可从基站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对PDCCH执行解码,并且基于解码结果接收DCI。
PDCCH可包括各种格式,并且用户设备可以不预先确定由基站选择的格式。另外,在PDCCH中,由于被定义为搜索空间的时间/频率资源可通过集合中的任意资源来发送,因此用户设备不预先确定发送PDCCH的确切时间/频率资源。在一些情况下,PDCCH基于盲解码被解码。
盲解码是指由用户设备利用多个搜索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元素(CCE)对多个PDCCH候选执行的解码。当在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的任何一个PDCCH候选进行解码的处理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时,用户设备可确定包括在相应的PDCCH候选中的DCI有效。因此,用户设备对包括在相应DCI中的调度分配、调度授权等进行处理。
PDCCH候选的数量可由于下一代通信中搜索空间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用户设备中进行盲解码所需的时间和功率相应地增加,这限制了用户设备的性能。因此,本领域需要对PDCCH候选进行解码的改进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改善盲解码所需的功耗和时间的用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用户设备可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对所述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与基站执行基于极化码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包括:从用于数据通信的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搜索区域获得PDCCH候选,对所述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以及基于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确定结果选择性地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基于极化码的数据的收发器以及处理器。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对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并且基于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确定结果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极化解码,以从所述数据获得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用户设备与基站执行基于极化码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包括:针对用于获得用于数据通信的DCI的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中的每一个执行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以及对所述有效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多个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执行冻结比特差错检测以获得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此外,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FBER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选择有效PDCCH候选,并对所述有效PDCCH候选进行解码。
在一些方面,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执行重新生成的冻结比特差错检测以获得重新生成的冻结比特差错率(RFBER),其中,所述有效PDCCH候选基于所述RFBER被选择。在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多个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的质量,其中,所述有效PDCCH候选基于所述LLR质量被选择。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3A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为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时频域的结构的示图;
图3B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隙结构的示图;
图3C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集(coreset)的示例的示图;
图3D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集的结构的示图;
图3E是示出单个小区中的基于子载波间隔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的表格;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的操作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生成器矩阵的针对极化编码的配置的示图;
图7A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当将删余(puncturing)技术应用于极化码时生成FBER的方法的示图;
图7B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当将缩短(shortening)技术应用于极化码时生成FBER的方法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针对用户设备的冻结比特(frozen bit)的差错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的操作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应用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IoT网络系统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包括用于改善盲解码所需的功耗和时间的用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用户设备可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
常规用户设备对多个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以从基站接收DCI。最近的基于NR网络的通信包括高速通信,与基于LTE网络的通信相比,高速通信导致在特定时间段内将被处理的数据量显著增加。因此,就功率和负载而言,对所有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可能是用户设备的负担。
相比之下,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对有效PDCCH候选进行选择性盲解码的系统和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执行冻结比特差错检测以获得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此外,用户设备基于FBER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选择有效PDCCH候选,并对有效PDCCH候选进行解码。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从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用户设备。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用户设备确定有效PDCCH候选的不同方法。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生成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以基于FBER来确定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户设备生成重新生成的FBER(RFBER)以减少FBER中的差错传播并提高准确度。用户设备基于RFBER确定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另外,用户设备可基于PDCCH候选的LLR的质量来确定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因此,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显著降低了用户设备上的功率和负载,从而实现高速数据处理。
本公开可按多种替代形式进行修改,因此将在附图中举例说明并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当组件(或区域、层、部分等)被称为“在”另一组件“上”、“连接到”另一组件或“结合到”另一组件时,意味着该组件可直接布置在另一组件上/连接到另一组件/结合到另一组件,或者第三组件可布置在其间。
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可指代相同的组件。应当注意的是,虽然附图旨在示出本说明书的特定实施例的实际相对尺寸,但本公开不一定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配置可定义的一个或更多个的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本文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一定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类似地,第二组件可被称为第一组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包括复数形式。
另外,诸如“在……下方”、“在……下”、“在……上”和“在……上方”之类的术语可用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组件之间的关系。这些术语用作相对概念,并且参照附图中指示的方向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含”、“包括”或“具有”旨在指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者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部分的组合在本公开中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者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部分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基于新无线电(NR)网络的运营商业务。例如,运营商服务可以是批发运营商业务(WCS),特别是3GPP版本。本公开不限于NR网络,并且可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或信道配置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无线宽带(WiBro)、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系统(诸如,下一代通信(诸如6G))、或短距离通信系统(诸如,蓝牙和近场通信(NFC))等。
另外,下面描述的各种功能可由人工智能技术或一个或更多个计算机程序实现或支持,每一个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组成并且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和“程序”是指适合于实现合适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一个或更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程序、函数、对象、类、实例、相关联的数据或者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程序、函数、对象、类、实例、相关联的数据的部分。术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包含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的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有形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盘(DVD)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发送暂时性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有线、无线、光学或其他通信链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以及可存储数据并稍后重写数据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移动存储器装置)。
在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硬件方法被描述为示例。然而,因为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包括使用硬件和软件两者的技术,所以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不排除基于软件的方法。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用户设备从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WCS)的框图。
参照图1,WCS可包括基站12和用户设备14。基站12可指与用户设备14和/或其他基站(未示出)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通过与用户设备14和/或其他小区(未示出)通信来交换控制信息和数据。例如,基站12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下一代节点B(gNB)、扇区、站点、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AP)、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无线电单元(RU)、小型小区、无线装置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网络可包括多个基站和其他网络实体。基站(BS)可以是与UE通信的站。每一个基站可针对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在3GPP中,术语“小区”可指基站的覆盖区域和/或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的覆盖区域。在NR系统中,术语“小区”和NB、下一代NB(gNB)、5GNB、接入点(AP)、BS、NR BS或发送接收点(TRP)可以是可互换的。在一些示例中,小区可以不必静止,并且小区的地理区域可根据移动基站的位置而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回传接口(诸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的类似物)来彼此互连和/或互连到无线网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基站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用户设备14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指能够与基站12通信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任何装置。例如,用户设备14可被称为终端、终端设备、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用户站(SS)、无线装置、手持装置等。
基站12可向其覆盖范围10内的用户设备14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基站12可向用户设备14发送包括DCI的PDCCH,以向用户设备14提供DCI。基站12可在用于与用户设备14通信的频带中设置第一核心集CORESET#1和第二核心集CORESET#2。
作为图1所示出的示例,频带可与单个小区(或单个服务小区)相应。核心集CORESET#1和核心集CORESET#2指在时频中设置的资源,使得用户设备14可对多个搜索空间中的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例如,多个搜索区域可存在于第一核心集CORESET#1和第二核心集CORESET#2中的每一个中,并且至少一个PDCCH候选可存在于一个搜索区域中。然而,在图1中,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两个核心集CORESET#1和CORESET#2,但这仅是示例实施例,并且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可在频带中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核心集。在与更多小区相应的频带中可存在更多的核心集(未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核心集CORESET#1和核心集CORESET#2的多个搜索区域中的一些搜索区域可被设置为被选择性地盲解码。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在第一核心集CORESET#1和第二核心集CORESET#2中存在的多个PDCCH候选之中基于可靠性来确定有效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可靠性是指针对每一个PDCCH候选预期包括在PDCCH候选中的DCI有效的程度。例如,可使用以下方法来生成可靠性:依据基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的编码方案的方法、或依据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的质量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包括被配置为执行基于极化码的数据通信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另外,本公开可应用于基于其它编码方案的数据通信。在一些示例中,PDCCH候选可以是由至少一个CCE组成的数据集,并且可以是由基站12编码的极化码。另外,PDCCH候选的LLR指具有LLR形式的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可通过将预定的对数似然函数应用于PDCCH候选来生成PDCCH候选的LLR。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针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的每一个执行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可基于差错检测结果从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且可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在一些情况下,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可包括对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的差错的数量进行计数以生成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的操作。用户设备14可通过使用FBER从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下面参照图4和图5描述关于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基于FBR的操作的方法的进一步细节。
根据实施例,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还可包括生成PDCCH候选的重新生成的冻结比特差错率(RFBER)的操作。另外,用户设备可使用RFBER从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下面参照图9和图10描述关于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基于RFBER的操作的方法的进一步细节。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测量多个PDCCH候选的LLR质量,并且基于测量结果从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14可通过优先考虑PDCCH候选的LLR质量来将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的一些PDCCH候选确定为有效PDCCH候选。另外,用户设备根据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从剩余的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基于功率状态来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且可开启/关闭对有效PDCCH候选选择性地执行盲解码的功能。例如,当功率状态小于阈值时,用户设备14可开启选择性盲解码功能。当功率状态等于或大于阈值时,用户设备14可关闭选择性盲解码功能,并且对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14可向基站12提供性能信息,其中,性能信息包括指示能够选择性盲解码的信息。基站12可参照性能信息来识别用户设备14能够选择性盲解码。在一些情况下,基站以适合于选择性盲解码的调度方法将DCI分配给资源。
用户设备14可基于遵循应用于与基站12通信的编码方案的方法,针对多个候选生成可靠性。另外,用户设备可基于可靠性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之中有效地确定有效PDCCH候选。用户设备可通过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来有效地减少盲解码所消耗的时间和功率,从而提高其整体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可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PDCCH候选,对所述多个PDCCH候选执行冻结比特差错检测以获得FBER,基于FBER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中选择有效PDCCH候选,并且基于所述选择对有效PDCCH候选进行解码。
图2是示出用户设备100的实施方式的框图。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用户设备100的实施方式示例可应用于参照图1描述的用户设备14。
参照图2,用户设备100可包括多个天线101_1至101_k、收发器110、处理器120和存储器130。
天线101_1至101_k是指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于一个天线的无线装置。例如,天线可以能够并发地发送或接收多个无线传输。在一些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天线阵列。
收发器可经由天线、有线链路或无线链路进行双向通信。例如,收发器可表示无线收发器并且可与另一无线收发器进行双向通信。收发器还可包括调制解调器或连接到调制解调器,其中,调制解调器用于对分组进行调制并提供调制的分组以用于传输,以及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解调。在一些示例中,收发器可被调谐为以指定频率操作。例如,调制解调器可基于调制解调器使用的通信协议将收发器配置为以指定的频率和功率电平操作。
收发器110可通过天线101_1至101_k接收由基站发送的RF信号。收发器可对接收的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中频或基带信号。处理器120可通过对中频或基带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数字化来生成数据信号。处理器可基于数据信号执行预定操作。
处理器是智能硬件装置(例如,通用处理组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组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通用处理组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组件、分立硬件组件的任何组合)。在一些情况下,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存储器控制器来操作存储器阵列。在其他情况下,存储器控制器被集成到处理器中。在一些情况下,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各种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包括用于调制解调器处理、基带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或传输处理的专用组件。
另外,处理器可对通过预定操作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复用和模拟。收发器可对从处理器输出的中频或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并通过多个天线将它们作为RF信号发送。
然而,这仅是示例性实施例,并且用户设备的组件不限于此。因此,用户设备还可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处理器的操作的一部分的附加集成电路(未示出)。
处理器包括解码电路122。在一些情况下,解码电路可执行盲解码。解码电路的操作可被解释为处理器120的操作。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解码电路可在硬件中实现,或者作为由处理器120执行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130中,以执行根据实施例的盲解码。
存储器130是指存储器装置。存储器装置的示例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硬盘。存储器装置的示例包括固态存储器和硬盘驱动器。在一些示例中,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计算机可执行软件,其中,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促使处理器执行本文描述的各种功能。在一些情况下,存储器尤其包含控制基本硬件或软件操作(诸如,与外围组件或装置的交互)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在一些情况下,存储器控制器操作存储器单元。例如,存储器控制器可包括行解码器、列解码器或行解码器和列解码器两者。在一些情况下,存储器内的存储器单元以逻辑状态的形式存储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码电路可通过从自收发器110接收的信号监测至少一个搜索区域来获得PDCCH候选。另外,解码电路122可测量PDCCH候选中的每一个的可靠性,并且可基于可靠性从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根据实施例,解码电路可生成针对每一个PDCCH候选的用于指示可靠性的FBER,或者可另外生成针对每一个PDCCH候选的RFBER。另外,解码电路可生成针对每一个PDCCH候选的LLR的质量作为可靠性的指示。解码电路可考虑用户设备100的功率状态、与基站的通信状态等来选择指示可靠性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解码电路生成选择的至少一个参数并且使用所生成的参数来确定有效PDCCH候选。根据一些实施例,可通过机器学习来学习解码电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当前功率状态和与基站的通信状态来选择指示环境中的PDCCH候选的可靠性的最适当的参数。
图3A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为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时频域的结构的示图。图3B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隙结构的示图。图3C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集的示例的示图。图3D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集的结构的示图。图3E是示出单个小区中的基于子载波间隔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的表图。
参照图3A,水平轴可指示时域,并且垂直轴可指示频域。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位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另外,可收集Nsymb个OFDM符号(202)以配置一个时隙206。可收集两个时隙以配置一个子帧205。例如,时隙206的长度可以是0.5ms,并且子帧205的长度可以是1.0ms。然而,这是示例实施例,并且时隙206的长度可根据时隙的配置而变化。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可根据时隙的长度而变化。时频域可基于NR网络中的时隙来定义。另外,无线电帧214可以是由10个子帧205组成的时域单位。
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位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带宽的带宽可由总共NBW个子载波(204)组成。时频域中的资源的基本单位是资源元素(RE)212,并且可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表示。资源块(RB)208可被定义为时域中的连续Nsymb个OFDM符号(202)和频域中的连续NRB个子载波(210)。因此,一个RB 208可包括(Nsymb*NRB)个RE 212。RB对指在时间轴上连接的两个RB,并且可由(Nsymb*2NRB)个RE 212组成。
作为图3A中所示出的示例,搜索区域可存在于时频域的资源中,并且用户设备可通过监测搜索区域来获得PDCCH候选。用户设备可顺序地确定PDCCH候选是否与有效PDCCH候选相应。
进一步参照图3B,一个无线电帧300可被定义为10ms,子帧301可被定义为1ms,并且无线电帧300可包括总共10个子帧301。每一个时隙302和时隙303可被定义为14个OFDM符号(即,每个时隙的符号数量=14)。一个子帧301可由一个或更多个时隙组成,并且每一个子帧301的时隙数量可依据针对子载波间隔的设定值μ304和μ305以及包括在时隙302和时隙303中的符号数量而变化。如在图3B中所示出的,示出μ=0的情况(304)和μ=1的情况(305)作为子载波间隔设定值。当μ=0(304)被用作子载波间隔设定值时,一个子帧301可包括一个时隙302。类似地,当μ=1(305)被用作子载波间隔设定值时,一个子帧301可包括两个时隙303。
因此,每一个子帧的时隙数量可依据针对子载波间隔的设定值μ而变化,并且每个帧的时隙数量可变化。可在表格1中定义依据针对每一个子载波间隔的设定值μ的每一个子帧的时隙数量和每一个帧的时隙数量
[表格1]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一个子帧的时隙的数量可依据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而变化。例如,设定值μ可以是0、1、2、3和4中的任何一个,并且0、1、2、3和4可分别指示频率15kHz、30kHz、60kHz、120kHz和240kHz。
PDCCH候选的数量可依据针对子载波间隔的设定值μ而变化。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对针对子载波间隔的设定值μ执行选择性盲解码。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可按照针对子载波间隔的一些设定值μ来执行选择性盲解码。参照图3E描述关于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进一步细节。
参照图3C,可设置频率轴上的与单个小区相应的频带中的带宽410以及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隙420中的两个核心集CORESET#1和CORESET#2。可在频率轴上的带宽410内的特定频率资源403中设置核心集CORESET#1。可在时间轴上利用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设置核心集CORESET#1,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可被定义为核心集CORESET#1的持续时间404。例如,第一核心集CORESET#1可被设置为具有两个符号的长度,并且第二核心集CORESET#2可被设置为具有一个符号的长度。
进一步参照图3D,核心集可包括频率轴上的“x”个物理资源块(PRB)和时间轴上的两个OFDM符号。在一些情况下,核心集CORESET可包括多个资源元素组(REG),并且两个REG可构成一个REG集束(bundle)。例如,REG可包括频率轴上的12个资源元素,并且包括时间轴上的一个OFDM符号。CCE可包括6个REG。在一些示例中,包括在CCE#1至CCE#16中的REG可被称为非交织的(Non-Interleaved)CCE到REG映射。根据一些实施例,包括在CCE#1至CCE#16中的REG可被称为交织的(interleaved)CCE到REG映射。
结点等级(junction level)聚合等级(AL)可指示针对PDCCH分配的CCE的数量。另外,PDCCH候选的数量可依据结点等级AL而变化。例如,当结点等级AL是1时,第一CCE#1、第五CCE#5、第九CCE#9和第十三CCE#13可与第一PDCCH候选C#1、第二PDCCH候选C#2、第三PDCCH候选C#3和第四PDCCH候选C#4分别相应。当结点等级AL是2时,第一CCE#1和第二CCE#2可与第五PDCCH候选C#5相应,并且第九CCE#9和第十CCE#10可与第六PDCCH候选C#6相应。当结点等级AL是4时,第一CCE#1、第二CCE#2、第三CCE#3和第四CCE#4可与第七PDCCH候选C#7相应。
因此,当在核心集中设置三个结点等级AL(AL=1、AL=2和AL=3)时,由于一个搜索区域相应于一个结点等级AL,因此在该核心集中可存在三个搜索区域。
如图3D中所示出的示例,用户设备可通过监测核心集中存在的三个搜索区域来获得7个PDCCH候选C#1至C#7,并且可生成七个PDCCH候选C#1至C#7的可靠性以基于可靠性来确定有效PDCCH候选。用户设备可对确定的有效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结果是,可提高用户设备的盲解码的效率。
在一些情况下,可设置其他核心集,并且用户设备可对存在于不同核心集中的多个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
参照图3E,由基站配置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依据针对子载波间隔(SCS)的设定值和时隙类型而变化。例如,假设时隙类型与时隙相应,当针对SCS的设定值是15kHz并且时隙持续时间是1000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44。类似地,当针对SCS的设定值是30kHz并且时隙持续时间是500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36。当针对SCS的设定值是60kHz并且时隙持续时间是250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22,并且当针对子载波间隔SCS的设定值是120kHz并且时隙持续时间是125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20。在一些示例中,假设时隙类型与非时隙相应,当针对SCS的设定值是15kHz并且最小跨度持续时间是142.86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14。类似地,当对于非时隙时隙类型,针对SCS的设定值是30kHz并且最小跨度持续时间是71.43μs时,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12。
如在图3E中所示出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用于单个小区。当基站操作多个小区以与用户设备通信时,PDCCH候选的总的最大数量可依据小区的数量而增加。因此,基站可通过依据SCS设定值、时隙类型、时隙持续时间和最小跨度持续时间,考虑PDCCH候选的最大数量,来设置由用户设备盲解码的PDCCH候选的数量。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基于PDCCH候选的可靠性来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且可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可基于以下方法来生成可靠性:依据基于基站12与用户设备14之间的数据通信的编码方案的方法、或者依据PDCCH候选的LLR的质量的方法。
用户设备可基于SCS的设定值、时隙类型、时隙持续时间和最小跨度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是执行选择性盲解码还是对所有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用户设备可仅在PDCCH候选的数量超过阈值数量时执行选择性盲解码。另外,在需要时延小于阈值时间的通信环境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执行选择性盲解码。在下文中,PDCCH候选可被称为候选,并且有效PDCCH候选可被称为有效候选。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4示出操作用户设备以生成FBER并使用FBER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方法。
参照图4,在操作S100,用户设备可将t设置为1。在操作S110,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的LLR执行硬决策。在操作S120,用户设备可将硬决策结果与第一矩阵相乘。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矩阵是用于基站中的极化编码的生成器矩阵,并且可具有置换矩阵的特性。在操作S130,用户设备可根据S120中的相乘结果生成第t候选的FBER。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通过对相乘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中的非0的比特的数量进行计数,来生成冻结比特差错(FBE)的数量。用户设备可生成FBE与相乘结果中的冻结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作为FBER。在操作S140,用户设备可将FBER与第一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FBER是否小于第一参考值。当操作S14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有效候选并且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操作S150)。当操作S14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不是有效候选,并且跳过针对第t候选的极化解码(操作S160)。在操作S170,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否是最后一个候选。当操作S170为“是”时,终止盲解码,并且当操作S17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增加计数t(t=t+1),并且接着进行操作S110。
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将所述多个候选之中具有小于第一参考值的FBER的候选确定为有效候选,并对有效候选执行盲解码。
图5是示出基站510和用户设备520的操作的框图。在图5中,为了更好地理解,示出配置有用于执行一系列操作的块的基站510和用户设备520,但应当理解的是,基站和用户设备不限于图5的配置示例。基站和用户设备可各自包括比图5所示出的块更多的块。基站510的极化编码器511和速率匹配器512的每一个操作可由包括在基站510中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执行。类似地,用户设备520的速率解匹配器(rate de-matcher)521、硬决策电路522、矩阵相乘器523、极化差错检测器524、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和极化解码器526中的每一个的操作可由包括在用户设备520中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执行。
参照图5,基站510可包括极化编码器511和速率匹配器512。可将与一个PDCCH候选相应的二进制输入序列输入到极化编码器511。极化编码器可对进行极化编码以生成其中,是极化码字。在一些情况下,ui可属于作为信息集的A或者作为冻结比特集的Ac,。因此,ui可与相应。可如等式1定义极化编码。
[等式1]
G2是定义为的基础核矩阵,并且GN可以是G2的第n次克罗内克(kronecker)幂。参照图6具体描述当n为1、2和3时的极化编码处理。
可将从极化编码器511生成的输入到速率匹配器512。速率匹配器512可通过对执行速率匹配来生成可使用附加调制处理经由信道将从基站510发送到用户设备520。在基于NR网络的PDCCH的情况下,可通过删余(puncturing)、缩短(shortening)和重复(repetition)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块交织(block interleaving)来调整数据的长度(例如,)。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在假设数据是连续的情况下描述数据的被执行删余(puncturing)或缩短(shortening)的一部分,并且参照图7A和7B描述其具体细节。
当基站端的速率匹配之后的块大小为M并且速率匹配矩阵为R时,R的大小可以为(N,M)。可如等式2定义
[等式2]
可在信道上发送并且如等式3定义由用户设备520接收的数据
[等式3]
这里,H可以是信道矩阵,并且n可以是噪声向量。当信道是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时,H可以是单位矩阵。
用户设备520可包括速率解匹配器521、硬决策电路522、矩阵相乘器523、极化差错检测器524、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和极化解码器526。可将来自信道的输入到速率解匹配器521。速率解匹配器521可通过对执行速率解匹配来生成可将输入到硬决策电路522。硬决策电路522可通过
对具有LLR形式的执行硬决策来生成硬决策序列可如等式4定义包括在中的
[等式4]
另外,可如等式5定义
[等式5]
这里,可以是由信道的噪声生成的差错序列。可将输入到矩阵相乘器523。矩阵相乘器523可通过将生成器矩阵GN相乘来生成可以是通过按照比极化解码算法(例如,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CA-SCL))相对简单的方法估计而获得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的操作可被称为极化快速解码。可如等式6定义
[等式6]
这里,GnGN=IN并且可被定义为可由普通比特和冻结比特组成,并且的冻结比特可在先前被保留为具有值“0”。可将输入到极化差错检测器524。的冻结比特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而可以是‘1’(而不是‘0’)。可如等式7定义FBE。
[等式7]
其中ui∈Ac
这里,d(·)可以是汉明(hamming)距离,并且Ac可以是冻结比特集。根据实施例,将FBE输入到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并且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基于FBE来确定与相应的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
在一些情况下,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可基于FBE与的冻结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来生成FBER。将FBER输入到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并且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基于FBER来确定与相应的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
可如等式8调整用于生成FBER的的冻结比特的数量。
[等式8]
可指示当不包括DCI的多个PDCCH候选被定义为随机信号时的多个PDCCH候选的FBE收敛的值。可具有通过将块长度减去信息长度和CRC长度后除以2而获得的值,其可以是通过将作为中的冻结比特的数量的|Ac|除以2而获得的值。因此,可通过将FBE除以来生成FBER。
可如等式9定义基于等式8的FBER。
[等式9]
其中ui∈Ac
将FBER输入到有效候选确定器525。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基于FBER来确定相应的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并且生成确定结果(DR)。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将FBER与第一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在FBER小于第一参考值时将相应的PDCCH候选确定为有效PDCCH候选。
将确定结果DR输入到极化解码器526,并且极化解码器526可基于确定结果DR对相应的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当确定结果DR指示相应的PDCCH候选是有效PDCCH候选时,极化解码器526可对相应的PDCCH候选上的执行极化解码。当确定结果DR指示相应的PDCCH候选不是有效PDCCH候选时,极化解码器526可跳过针对相应的PDCCH候选的极化解码。
图6是示出用于描述生成器矩阵的针对极化编码的配置的示图。图6示出包括三个生成器矩阵G2、G4和G8的针对极化编码的配置,但这仅是示例性实施例,并且针对极化编码的配置可包括更多的生成器矩阵。
参照图6,数据可包括信息比特u4至信息比特u8以及冻结比特u1至冻结比特u3。例如,冻结比特u1至冻结比特u3的值和位置可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预先商定。数据可依据生成器矩阵G2、G4和G8而被极化编码,以被转换为极化码(或极化码字)。极化码可包括8个比特,即,x1至x8。在下文中,极化码可被称为极化编码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如参照图5所述通过估计数据来生成估计数据并且可通过对估计数据的冻结比特至冻结比特之中的非零比特进行计数来生成FBE或FBER。
图7A是用于解释当将删余技术应用于极化码时生成FBER的方法的示图。图7B是用于解释当将缩短技术应用于极化码时生成FBER的方法的示图。
参照图7A,可通过移除包括在极化编码数据中的一些前面的比特PB(即,比特x1至x8中的x1和x2)来调整极化编码数据的数量,这可被定义为删余方案。可如等式10定义基于参照图5给出的描述的删余矩阵Rp
[等式10]
当应用删余技术时,可如等式11定义从图5中的基站510发送的
[等式11]
在由图5中的用户设备520接收的被速率解匹配器521进行速率解匹配之后,可如等式12定义输入到硬决策电路522的
[等式12]
可以是删余矩阵Rp的转置矩阵。此后,可由图5中的硬决策电路522硬确定可如等式13定义作为硬决策序列的
[等式13]
这里,在1≤i≤N-M下,与差错相应的ei可以是0,并且可被定义为
可通过图5中的矩阵相乘器523将与生成器矩阵GN相乘,并且可如等式14定义与相乘结果相应的
[等式14]
是受噪声和影响的删余部分,并且在生成FBE的处理中可以不被考虑。
可如等式15定义针对应用了删余技术的PDCCH候选的FBE。
[等式15]
其中ui∈Ac
这里,P是指示删余比特的位置的集合。因此,可从FBE中排除冻结比特中的与删余比特相应的差错的数量。
参照图7B,可通过移除包括在极化编码数据中的比特x1至x8中的一些最后的比特SBx7和x8来调整极化编码数据的比特的数量,这可被定义为缩短技术。可如等式16定义基于参照图5给出的描述的缩短矩阵Rs
[等式16]
当应用缩短技术时,可如等式17定义从图5中的基站510发送的
[等式17]
在由图5的用户设备520接收的被速率解匹配器521进行速率解匹配之后,可如等式18定义输入到硬决策电路522的
[等式18]
RsT可以是缩短矩阵Rs的转置矩阵。此后,可通过图5中的硬决策电路522硬确定可如等式19定义作为硬决策序列的
[等式19]
这里,在N-M+1≤i≤N下,与差错相应的ei可以是0,并且可如等式7定义针对应用了缩短技术的PDCCH候选的FBE。
因此,当删余技术被应用于PDCCH候选时,用户设备可生成FBE。用户设备可在不对PDCCH候选中的冻结比特的与删余部分相应的差错进行计数的情况下生成FBE。另外,当缩短技术被应用于PDCCH候选时,用户设备可如参照图5所述生成FBE。
图8是示出针对用户设备的冻结比特的差错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在操作S200,用户设备可确定删余技术是否被应用于从基站接收的数据。当操作S20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按照不对相应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的与删余部分相应的差错进行计数的方式针对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操作S210)。在一些情况下,操作S210描述基于参照图7A描述的等式15的方法。当操作S20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按照一般方式对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操作S220)。在一些情况下,操作S220描述基于参照图5描述的等式7的方法。
因此,当删余技术被应用于接收到的数据时,用户设备可考虑删余技术是否被应用来对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示出用户设备的另外生成RFBER并使用RFBER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操作方法。
根据一些实施例,另外生成RFBER并将其用于选择性盲解码,以补偿这样的情况:因为FBER由于在任意情形下发生的差错传播而显著变大,可能难以利用FBER确定有效候选。因此,即使当FBER等于或大于第一参考值时,用户设备也可另外生成相应候选的RFBER,而不直接跳过针对相应候选的极化解码。另外,用户设备可基于RFBER来确定相应的候选是否与有效候选相应。
参照图9,在操作S200,用户设备可将t设置为1。在操作S210,用户设备可将第t候选的FBER与第一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FBER是否小于第一参考值。当操作S21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有效候选并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操作S220)。当操作S21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执行冻结比特掩码(操作S230)。在操作S240,用户设备可将掩码结果与第二矩阵相乘。根据实施例,第二矩阵是用于基站中的极化编码的生成器矩阵,并且可具有置换矩阵的特性。在操作S250,用户设备可使用操作S240的相乘结果来生成第t候选的RFBER。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可对相乘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与硬决策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间具有不同值的比特的数量进行计数,其中,硬决策结果在操作S210的生成FBER的处理中生成。另外,用户设备可生成计数的数量与第t候选的FBE之间的比率作为RFBER。在操作S260,用户设备可将第t候选的RFBER与第二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RFBER是否小于第二参考值。当操作S26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不是有效候选并且跳过针对第t候选的极化解码(操作S270)。当操作S210为“是”或操作S260为“是”时,在随后的操作S220,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有效候选并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在操作S280,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否是最后一个候选。当操作S280为“是”时,终止盲解码,并且当操作S28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增加计数t(即,t=t+1),然后可进行操作S210。
图10是示出基站510和用户设备520’的操作的框图。对于图10的描述,为了简洁起见,省略了已参照图5提供的描述。
与图5中的用户设备520相比,图10中的用户设备520’还可包括序列生成器527。序列生成器527的操作可由包括在用户设备520’中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来执行。在下文中,当FBER等于或大于第一参考值时,描述生成RFBER的用户设备520’。
参照图10,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在FBER等于或大于第一参考值时生成第一确定结果DR1,并且将第一确定结果DR1提供给序列生成器527。序列生成器527响应于第一确定结果DR1将从矩阵相乘器523输入的的冻结比特共同转换为0,以生成掩码序列该操作可被称为冻结比特掩码操作。可如等式20中定义包括在中的mi
[等式20]
序列生成器可通过将与作为生成器矩阵的GN相乘来生成作为重新生成序列的可如等式21定义
[等式21]
这里,可以是通过基于等式20的冻结比特掩码操作从冻结比特生成的差错序列。
可将输入到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并且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将与作为硬决策序列的进行比较。另外,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可对具有不同值的比特的数量进行计数以生成RFBE。可如等式22定义RFBE。
[等式22]
其中
当输入到硬决策电路522或极化解码器526的中的少量差错通过由矩阵相乘器523生成的差错传播而增加时,可具有规律的模式。另外,作为通过重新生成而生成的差错的数量的RFBE可小于FBE。在一些情况下,当包括多个差错时,作为通过重新生成而生成的差错的数量的RFBE和FBE可彼此相同或相似。
因此,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可生成RFBER,可如等式23定义RFBER。
[等式23]
其中
极化差错检测器524可通过将RFBE除以FBE来生成RFBER,并且有效候选确定器525可通过基于RFBER是否小于第二参考值确定相应的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来生成第二确定结果DR2。因此,当RFBE和FBE彼此不同时,即,当RFBE显著小于FBE时,有效候选确定器可将相应的PDCCH候选确定为有效PDCCH候选。在一些情况下,尽管相应的PDCCH候选的高FBER认为已在中发生差错传播,相应的PDCCH候选也可以是有效的。
将第二确定结果DR2输入到极化解码器526,并且极化解码器526可基于第二确定结果DR2对相应的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
图11是示出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1示出操作用户设备以通过进一步考虑第t候选的LLR的质量来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方法。
参照图11,在操作S300,用户设备可将t设置为1。在操作S310,用户设备可测量第t候选的LLR的质量。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通过测量第t候选的LLR的大小来确定质量。在操作S320,可将第t候选的LLR的质量与第三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超过第三参考值。LLR质量越高,用户设备可识别出第t候选具有越高的可靠性。如在图11中所示出的,包括在虚线框中的操作S310和操作S320首先被执行,但这仅是示例,并且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在操作S330至操作S350之间或之后被执行。当操作S32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操作S360)。当操作S32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执行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操作S330),并且可确定第t候选的FBER是否小于第一参考值(操作S340)。当操作S34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操作S360)。当操作S34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的RFBER是否小于第二参考值(操作S350)。当操作S350为“是”时,用户设备可对第t候选执行极化解码(操作S360),并且当操作S35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跳过针对第t候选的极化解码(操作S370)。在操作S380,用户设备可确定第t候选是否是最后一个候选。当操作S380为“是”时,终止盲解码,并且当操作S380为“否”时,用户设备可增加计数t(即,t=t+1),并且可执行操作S310。
图12是示出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2,在操作S400,用户设备可检查功率状态。根据实施例,用户设备可通过检查用户设备电池中剩余的电量来确定功率状态。在操作S410,用户设备可基于功率状态选择有效候选确定方法。在一些情况下,用户设备可选择基于FBER的有效候选确定方法、基于RFBER的有效候选确定方法和基于LLR质量的有效候选确定方法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用户设备可在功率状态不佳时选择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可在功率状态良好时选择三种方法中的至少两种。在操作S420,用户设备可基于选择的有效候选确定方法从多个候选中确定有效候选。在操作S430,用户设备可对有效候选执行盲解码。
图13是示出电子装置1000的框图。电子装置可以是用户设备。
参照图13,电子装置1000可包括存储器1010、处理器单元1020、输入/输出控制器1040、显示单元1050、输入装置1060和通信处理器1090。这里,可以提供多个存储器1010。
存储器可包括程序存储单元1011和数据存储单元1012,其中,程序存储单元1011用于存储控制电子装置的操作的程序,数据存储单元1012用于存储在程序执行期间生成的数据。数据存储单元1012可存储应用程序1013和盲解码程序1014的操作所需的数据。在一些情况下,数据存储单元1012可存储从应用程序和盲解码程序的操作生成的数据。
程序存储单元1011可包括应用程序1013和盲解码程序1014。包括在程序存储单元1011中的程序是一组指令,并且可表示为指令集。应用程序1013可包括用于执行在电子装置中操作的各种应用的程序代码。应用程序1013可包括与由处理器1022驱动的各种应用相关的代码(或命令)。
盲解码程序1014可基于多个PDCCH候选的可靠性从该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盲解码程序1014可包括用于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的程序代码。处理器1022可通过执行盲解码程序1014来选择可靠性相关参数并基于选择参数执行选择性盲解码。
电子装置1000可包括通信处理器1090,其中,通信处理器1090执行用于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通信功能。外围装置接口1023可控制输入/输出控制器1040、通信处理器1090、处理器1022和存储器接口1021之间的连接。处理器1022使用至少一个软件程序来控制多个基站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一些情况下,处理器1022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程序以提供与程序相应的服务。
输入/输出控制器1040可提供输入/输出装置(例如,显示单元1050和输入装置1060)与外围装置接口1023之间的接口。显示单元1050显示状态信息、输入字符、运动图像和静止图像。例如,显示单元1050可显示由处理器1022驱动的应用程序信息。
输入装置1060可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040向处理器单元1020提供通过电子装置的选择而生成的输入数据。在一些情况下,输入装置1060可包括键盘,其中,键盘包括至少一个硬件按钮和用于感测触摸信息的触摸板。例如,输入装置1060可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040向处理器1022提供触摸信息,诸如,通过触摸板感测到的触摸、触摸移动和触摸释放。
图14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IoT网络系统2000的概念图。
参照图14,IoT网络系统2000可包括多个IoT装置2100、2120、2140、2160、接入点2200、网关2250、无线网络2300、以及服务器2400。物联网(IoT)可以指代使用有线/无线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网络。
IoT装置2100、2120、2140和2160中的每一个可基于每一个IoT装置的特性来形成组。例如,IoT装置可被分组到家庭小工具组2100、家用电器/家具组2120、娱乐组2140、或车辆组2160中。多个IoT装置2100、2120和2140可通过接入点2200连接到通信网络或者连接到其它IoT装置。接入点可嵌入在一个IoT装置中。网关2250可改变协议以将接入点连接到外部无线网络。IoT装置2100、2120和2140可通过网关连接到外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2300可包括互联网和/或公共网络。多个IoT装置2100、2120、2140和2160可通过无线网络2300连接到提供预定服务的服务器2400。用户可通过多个IoT装置2100、2120、2140和2160中的至少一个IoT装置来使用服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IoT装置2100、2120、2140和2160可考虑PDCCH候选的可靠性从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并且可通过对有效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盲解码来获得通信所需的控制信息。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上面讨论的处理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省略、修改、组合和/或重新布置本文讨论的处理的步骤,并且可执行任何附加步骤。更通常地,上述公开旨在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仅所附权利要求书意在设定关于本发明所包括的内容的界限。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和限制可应用于本文的任何其他实施例,并且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流程图或示例可按照合适的方式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组合,以不同的顺序完成,或者并行完成。另外,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可实时执行。还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和/或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系统和/或方法,或者根据其他系统和/或方法使用。

Claims (20)

1.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于数据通信的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搜索区域获得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
对所述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
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来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以及
基于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确定结果来选择性地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差错检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执行硬决策;
将所述硬决策的结果与用于极化编码的生成器矩阵进行第一相乘;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生成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FBER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中的非零比特的第一数量进行计数;以及
生成计数的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作为所述FBE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冻结比特的数量依据DCI的比特大小而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的步骤包括:将所述FBER与第一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当所述FBER小于所述第一参考值时,将所述PDCCH候选确定为所述有效PDCCH候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FBER等于或大于第一参考值时,
执行所述差错检测的步骤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执行冻结比特掩码;
将所述冻结比特掩码的结果与所述生成器矩阵进行第二相乘;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相乘的结果生成重新生成的冻结比特差错率RFBER。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RFBER的步骤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与所述硬决策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间具有不同值的比特的第二数量进行计数;以及
生成计数的第二数量与所述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差错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作为所述RFBER。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的步骤包括:将所述RFBER与第二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当所述RFBER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时,将所述PDCCH候选确定为所述有效PDCCH候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PDCCH候选不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时,在对所述PDCCH候选选择性地执行极化解码时,省略针对所述PDCCH候选的极化解码,并且
当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时,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极化解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差错检测的步骤包括:
检查删余技术是否被应用于所述PDCCH候选;以及
基于所述检查的结果从检测所述差错的步骤选择性地排除所述冻结比特中的一些冻结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述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的质量;以及
基于所述LLR的所述质量来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LLR的所述质量与第三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当所述LLR的所述质量超过所述第三参考值时,将所述PDCCH候选确定为所述有效PDCCH候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LLR的所述质量超过所述第三参考值时,
省略执行所述差错检测的步骤和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PDCCH候选的步骤。
14.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基于极化码的数据;以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执行差错检测,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有效PDCCH候选,以及基于所述有效PDCCH候选的确定结果对所述PDCCH候选执行选择性极化解码,以从所述数据获得DCI。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所述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执行硬决策,将所述硬决策的结果与用于极化编码的生成器矩阵进行第一相乘,根据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生成冻结比特差错率FBER,以及基于所述FBER来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FBER是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中的非零比特的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相乘的结果执行冻结比特掩码,将所述冻结比特掩码的结果与所述生成器矩阵进行第二相乘,根据所述第二相乘的结果生成重新生成的冻结比特差错率RFBER,以及通过另外考虑所述RFBER来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RFBER是以下数量与所述PDCCH候选的冻结比特差错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在所述第二相乘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与所述硬决策的结果中的冻结比特之间具有不同值的比特的第二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测量所述PDCCH候选的对数似然比LLR的质量,并且通过考虑所述LLR的所述质量来确定所述PDCCH候选是否是所述有效PDCCH候选。
20.一种用户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用于获得用于数据通信的DCI的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候选中的每一个PDCCH候选执行基于极化码的差错检测;
基于所述差错检测的结果从所述多个PDCCH候选之中确定有效PDCCH候选;以及
对所述有效PDCCH候选执行盲解码。
CN202310769684.0A 2022-07-14 2023-06-27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7411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87090A KR20240009772A (ko) 2022-07-14 2022-07-14 블라인드 디코딩을 수행하는 사용자 기기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2022-0087090 2022-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1592A true CN117411592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9684.0A Pending CN117411592A (zh) 2022-07-14 2023-06-27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3134A1 (zh)
KR (1) KR20240009772A (zh)
CN (1) CN11741159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3134A1 (en) 2024-01-18
KR20240009772A (ko)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65532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链路级性能预测
EP3243284B1 (en) Adaptive channel coding using polarization
KR102418673B1 (ko) 폴라 코드들을 사용한 제어 정보의 공동 디코딩 및 검증을 위한 crc 비트들
EP3552314B1 (e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ing polar codes
US10396934B2 (e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
US11283536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791936B2 (en) Equivalent puncture sets for polar coded re-transmissions
CN111713024A (zh) 被打孔极化码的基于互信息的构造
US11777526B2 (e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ing polar codes
US20180054281A1 (en) Method to transmi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large mimo systems
US10291356B2 (en) Decoding procedures in systems with codeblock segmentation
CN117480763A (zh) 针对无线通信中的概率星座整形的可变到固定分布匹配
US20220182177A1 (en) Ue performing blind decod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ue and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052022A1 (en) Size-based neural network selection for autoencoder-based communication
CN117411592A (zh) 数据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US12095558B2 (en) Techniques for interleaving a transport block
WO2024197494A1 (en) A hybrid construction of a polarization-adjusted convolutional c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2104493A1 (en) Signaling design for component-wise neural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