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6455A -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6455A
CN117406455A CN202311431075.0A CN202311431075A CN117406455A CN 117406455 A CN117406455 A CN 117406455A CN 202311431075 A CN202311431075 A CN 202311431075A CN 117406455 A CN117406455 A CN 117406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polarized light
light
display system
ey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10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晨曦
王平平
张庆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10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6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6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6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7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a device modifying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splayed im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近眼显示系统包括镜筒、第一屏幕、第二屏幕、反射式偏振片及分光元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均设置于镜筒的侧壁,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在镜筒内呈平行且错位设置;反射式偏振片设置于镜筒的侧壁,反射式偏振片与第二屏幕位于同侧且呈并列设置,反射式偏振片与第一屏幕为相对且平行设置;分光元件倾斜设置于镜筒内,并位于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之间;第一屏幕能够发出第一偏振光,第二屏幕能够发出第二偏振光,且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不同,第一偏振光形成的第一图像显示区与第二偏振光形成的第二图像显示区拼接融合后存在重合区域。本申请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可实现VR设备的超高分辨率成像。

Description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虚拟现实头显类产品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各种新式的光学方案和光学器件层出不穷。但是,受限于VR设备屏幕制造工艺和高分辨率屏幕的使用成本,目前VR设备中使用的屏幕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4K,这导致现有的VR设备的成像分辨率较低,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
镜筒;
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均设置于镜筒的侧壁,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在所述镜筒内呈平行且错位设置;
反射式偏振片,设置于所述镜筒的侧壁,所述反射式偏振片与所述第二屏幕位于同侧且呈并列设置,所述反射式偏振片与所述第一屏幕为相对且平行设置;
分光元件,倾斜设置于所述镜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屏幕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屏幕能够发出第一偏振光,所述第二屏幕能够发出第二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偏振光不同,所述第一偏振光形成的第一图像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偏振光形成的第二图像显示区拼接融合后存在重合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二屏幕的一侧边缘与同侧的所述反射式偏振片的边缘形成叠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重合区域的面积S1小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的面积的10%。
可选地,所述重合区域的面积S1为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的面积的5%~10%。
可选地,所述镜筒的侧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且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为直壁结构;
所述第一屏幕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并与所述第一壁部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屏幕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并与所述第二壁部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光元件为半反半透镜,所述分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屏幕及所述第二屏幕形成目标夹角,且目标夹角为45°±0.1°。
可选地,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镜片,且所述至少一个镜片设置在所述镜筒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屏幕及所述第二屏幕嵌设于所述镜筒的侧壁内,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的侧壁外表面,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的侧壁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反射式偏振片能够反射第一偏振光且能够透射第二偏振光;
所述第一偏振光及所述第二偏振光均为线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为P光和S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为P光和S光中的另一者;
或,
所述第一偏振光及所述第二偏振光均为圆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另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一屏幕发出的第一偏振光射向所述分光元件,透过所述分光元件的第一偏振光投射至所述反射式偏振片,所述反射式偏振片将投射来所述第一偏振光反射回所述分光元件,所述分光元件将所述第一偏振光反射至所述镜片后出射至人眼;
所述第二屏幕发出的第二偏振光射向所述分光元件,所述分光元件将所述第二屏幕发出的第二偏振光反射至所述镜片后出射至人眼。
可选地,所述镜筒的侧壁还包括相对的第三壁部及第四壁部;
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中的一个靠近鼻翼侧,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为弧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
壳体;以及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近眼显示系统,提出了双屏幕图像拼接融合的光路,通过对两块屏幕进行特定位置的摆放及搭配分光元件和反射式偏振片反射光线的设计,能实现虚拟现实设备超高分辨率成像的目的,起到提升虚拟现实类产品成像质量和成像清晰度的作用,还能保证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体积较小,使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佩戴体验与观感体验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的图像拼接显示效果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的镜筒的外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001、人眼;1、第一屏幕;2、第二屏幕;3、镜筒;301、第一壁部;302、第二壁部;303、第三壁部;304、第四壁部;4、镜片;5、分光元件;6、反射式偏振片;11、第一图像显示区;21、第二图像显示区;A、重合区域;01、第一偏振光;02、第二偏振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进行详细地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适用于虚拟现实显示设备,例如VR头戴显示设备。具体地,所述VR头戴显示设备的形式包括VR智能眼镜或者VR智能头盔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头戴显示设备的具体形式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近眼显示系统,参见图1及图2,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镜筒3、第一屏幕1和第二屏幕2,以及反射式偏振片6和分光元件5。其中,所述第一屏幕1和第二屏幕2均设置于镜筒3的侧壁,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在所述镜筒3内呈平行且错位设置。反射式偏振片6,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与所述第二屏幕2位于同侧且呈并列设置,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与所述第一屏幕1为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分光元件5倾斜设置于所述镜筒3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屏幕1能够发出第一偏振光01,所述第二屏幕2能够发出第二偏振光02,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与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不同,所述第一偏振光01形成的第一图像显示区11与所述第二偏振光02形成的第二图像显示区21拼接融合后存在重合区域A。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在应用中对应使用者的单眼,即为一种单眼搭配双屏幕的光学成像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方案,通过使用两块屏幕图像合成的方式来成倍的提升单眼分辨率,参见图3,当然也可以提升双目分辨率。在此基础上,自然可以提升双目成像的分辨率。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方案,采用了多屏幕图像拼接技术来提升近眼显示系统的分辨率。例如,目前VR设备中单块屏幕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4K。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方案却能够实现单眼8K以上的分辨率,可以使单眼分辨率及双目分辨率均实现了成倍的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分辨率又称解析度、解像度。在通常情况下,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其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图像就越清晰。分辨率可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像素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方案,通过对图像显示源即第一屏幕1和第二屏幕2的放置位置,及与反射式偏振片6组合搭配进行光学架构的设计优化,再借助镜筒3内的反射透射结构(即分光元件5),实现了双屏幕图像的拼接融合,参见图3,这种多屏幕图像拼接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成像分辨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近眼显示系统,提出了双屏幕图像拼接融合的光路设计,通过对两块屏幕即第一屏幕1及第二屏幕2进行特定位置的摆放及搭配分光元件5反射透射光线的光路设计,还结合了位于所述第二屏幕2同一侧的反射式偏振片6,能够实现虚拟现实设备超高分辨率成像的目的,起到提升虚拟现实类产品成像质量和成像清晰度的作用。而且,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架构设计,还能够保证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体积较小,使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佩戴体验与观感体验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应用于虚拟现实头显类设备中,能够大幅提升虚拟现实头显类设备其单眼分辨率及双目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和清晰度。
参见图1,所述镜筒3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壁厚,所述镜筒3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上述的各种光学元件。
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参见图2,其光路传播路径为: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投射至所述分光元件5,透过所述分光元件5的第一偏振光01被射向反射式偏振片6,经过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后原路反射,再次射向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将此时的带有图像的光(依然是第一偏振光01)反射后,最终进入人眼001成像(如图3中右侧的第一图像显示区11)。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投射至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直接将此时的带有图像的光反射后,最终也进入人眼001成像(如图3中左侧的第二图像显示区21)。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展示的光线是参与成像的光线,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图2中用实线表示)例如50%透过分光元件5,则还有50%会被反射至所述镜筒3内壁之后被消光(该部分光线在图2中未示出)。同样地原理,投射至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的第一偏振光01在反射至分光元件5后,例如一半的光线被反射后参与成像,而另一部分光线被透射后射向所述镜筒3的内壁后被消光(该部分光线在图2中也未示出)。对于所述第二屏幕2所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图2中用虚线表示),图2中也仅示出了参与成像的光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中,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各自所发出的光线的偏振态应当是不同的,也即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与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的偏振态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为特殊定制的屏幕,二者均能发出线偏振光,其中,所述第一屏幕1设定为能够发出P线偏振光,所述第二屏幕2设定为能够发出S线偏振光。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的发光面上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线转换元件,实现所述第一屏幕1能够发出P线偏振光,所述第二屏幕能够发出S线偏振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第一偏振光01为S线偏振光,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为P线偏振光,本申请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制,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各自发出的光线还可以是圆偏振光,只要二者发出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不同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屏幕2的一侧边缘与同侧的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的边缘形成叠合设置。
根据上述示例中,所述第二屏幕2与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之间存在重叠区域的设计,参见图3,可以使所述第一屏幕1的第一图像显示区11与所述第二屏幕2的第二图像显示区21在拼接融合后存在部分重合区域A,可以避免形成的图像有部分缺失。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可以设计为小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11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21的面积值的10%。
根据上述示例,从避免图像缺失及提高分辨率综合来看,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应当小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11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21的面积的10%为宜。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过大,可能会导致分辨率的提升有限。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为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11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12的面积的5%~10%。
根据上述示例,参见图3,通过约束重合区域A的面积S1,可以更好的实现双屏幕图像的拼接融合,且能够保证最终的成像画面完整无缺失,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单眼分辨率及双目分辨率,使得形成的图像更加清晰。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及图2,所述镜筒3的侧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壁部301及第二壁部302,且所述第一壁部301及所述第二壁部302为直壁结构。所述第一屏幕1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301并与所述第一壁部30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屏幕2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302并与所述第二壁部302平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两块屏幕分别固定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具体位于两个相对的壁部上,由于两块屏幕在摆放位置上要相互平行且错位,为了降低屏幕在所述镜筒3上的安装难度,且保证两块屏幕是平行的,可以将所述镜筒3固定屏幕的壁部直接设置为直壁结构,如此可以形成支撑平面,可以避免屏幕安装歪斜,导致两块屏幕无法保证平行设置,这对于图像拼接融合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分光元件5为半反半透镜,所述分光元件5与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形成的目标夹角为45°±0.1°,参见图2。
其中,所述分光元件5例如可以透射一部分光线,同时反射一部分光线。所述分光元件5的透射率例如为50%左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图像光也即第一偏振光形成的第一图像显示区11与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图像光也即第二偏振光形成的第二图像显示区21在单眼中拼接融合后会存在一部分重合区域A,该重合区域A的大小取决于两块屏幕的具体摆放位置及第二屏幕2与反射式偏振片6的位置。
为了保证图像拼接融合的效果,对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二者平行度存在较高的要求,建议二者相差角度小于0.1°,并且,所述分光元件5与所述第一屏幕1、所述第二屏幕2的夹角为45°±0.1°。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镜片4,且所述至少一个镜片4设置在所述镜筒3的一端。
其中,所述镜片4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所述镜片4例如可以设置在所述镜筒3靠近人眼001的一端,用以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嵌设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内,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外表面,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内表面。
本申请中,两个屏幕均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而并非沿镜筒3的轴向设置,这样可以缩小镜筒3的轴向尺寸。
其中,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为反射式偏振膜,其可以通过镀膜或粘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上的设定位置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能够反射第一偏振光01且能够透射第二偏振光02。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及所述第二偏振光02均为线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为P光和S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为P光和S光中的另一者;
或,
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及所述第二偏振光02均为圆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另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射向所述分光元件5,透过所述分光元件5的第一偏振光01投射至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将投射来所述第一偏振光反射回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将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反射至所述镜片4后出射至人眼001。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射向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将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反射至所述镜片4后出射至人眼001。
具体地,以所述分光元件5的透过率及反射率均为50%为例,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投射在所述分光元件5(半反半透镜)上,以50%光能量透射过所述分光元件5,透过所述分光元件的第一偏振光01经过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原路反射第一偏振光01,并再次投射至所述分光元件5上,所述分光元件5再将此时的带有图像的光继续以50%的光能量反射至所述镜片4,经所述镜片4作用后射入人眼001成像。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投射在所述分光元件5上,所述分光元件5直接将此时的带有图像的光以50%的能量反射至镜片4,经镜片4作用后射入人眼001成像;最终,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的图像显示区在单眼中进行图像拼接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所述镜筒3的侧壁还包括相对的第三壁部303及第四壁部304;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中的一个靠近鼻翼侧,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为弧形。
具体地,参见图4,所述所述镜筒3的侧壁例如设计由第一壁部301、第二壁部302、第三壁部303及第四壁部304围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壁部301与所述第二壁部302呈相对设置,二者例如为图4中的下侧和上侧;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呈相对设置,二者例如为图4中示出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中的一个靠近鼻翼侧,将所述镜筒3靠近鼻翼侧的壁部设计为弧形,该设计在鼻梁侧可以起到避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与鼻翼部相对的另一壁部也设计为弧形,起到对称的效果。
参见图4,所述镜筒3的纵截面类似跑道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提出了双屏幕图像拼接融合的光路设计,可以大幅提升虚拟现实头显类设备其单眼分辨率、双目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和清晰度,而且基于整个光学架构的设计,使虚拟现实类产品可以做到轻薄化。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设置可以设置为两个,分别对应使用者的左眼和右眼,能够成倍的提升单眼分辨率及双目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和清晰度。
其中,所述头戴显示设备的形式可以为VR眼镜或者VR头盔,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近眼显示系统各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3);
第一屏幕(1)和第二屏幕(2),均设置于镜筒(3)的侧壁,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在所述镜筒(3)内呈平行且错位设置;
反射式偏振片(6),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与所述第二屏幕(2)位于同侧且呈并列设置,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与所述第一屏幕(1)为相对且平行设置;
分光元件(5),倾斜设置于所述镜筒(3)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屏幕(1)与所述第二屏幕(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屏幕(1)能够发出第一偏振光(01),所述第二屏幕(2)能够发出第二偏振光(02),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与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不同,所述第一偏振光(01)形成的第一图像显示区(11)与所述第二偏振光(02)形成的第二图像显示区(21)拼接融合后存在重合区域(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幕(2)的一侧边缘与同侧的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的边缘形成叠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小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11)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21)的面积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区域(A)的面积S1为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区(11)或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区(12)的面积的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壁部(301)及第二壁部(302),且所述第一壁部(301)及所述第二壁部(302)为直壁结构;
所述第一屏幕(1)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301)并与所述第一壁部(301)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屏幕(2)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302)并与所述第二壁部(302)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元件(5)为半反半透镜,所述分光元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形成目标夹角,且目标夹角为45°±0.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镜片(4),且所述至少一个镜片(4)设置在所述镜筒(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1)及所述第二屏幕(2)嵌设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内,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外表面,或固定设置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能够反射第一偏振光(01)且能够透射第二偏振光(02);
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及所述第二偏振光(02)均为线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为P光和S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为P光和S光中的另一者;
或,
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及所述第二偏振光(02)均为圆偏振光,且所述第一偏振光(01)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偏振光(02)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中的另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1)发出的第一偏振光(01)射向所述分光元件(5),透过所述分光元件(5)的第一偏振光(01)投射至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所述反射式偏振片(6)将投射来所述第一偏振光反射回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将所述第一偏振光(01)反射至所述镜片(4)后出射至人眼(001);
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射向所述分光元件(5),所述分光元件(5)将所述第二屏幕(2)发出的第二偏振光(02)反射至所述镜片(4)后出射至人眼(001)。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的侧壁还包括相对的第三壁部(303)及第四壁部(304);
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中的一个靠近鼻翼侧,所述第三壁部(303)与所述第四壁部(304)为弧形。
12.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
CN202311431075.0A 2023-10-30 2023-10-30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7406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075.0A CN117406455A (zh) 2023-10-30 2023-10-30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1075.0A CN117406455A (zh) 2023-10-30 2023-10-30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6455A true CN117406455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6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1075.0A Pending CN117406455A (zh) 2023-10-30 2023-10-30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64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9389B2 (en) Substrate-guide optical device
US9740013B2 (en) Collimating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JP2013114022A (ja) 偏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230023570A1 (en) Near-eye optical system implementing a waveguide with an output viewer element having a refractive beam-splitting convex lens
US20210278668A1 (en) Near eye display device
CN117406455A (zh)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12433514U (zh) 一种几何光波导光学显示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CN112083576A (zh) 一种几何光波导光学显示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CN117331227A (zh) 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IL182705A (en) Compact optical component in conductive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