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7116A -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7116A
CN117397116A CN202280039315.XA CN202280039315A CN117397116A CN 117397116 A CN117397116 A CN 117397116A CN 202280039315 A CN202280039315 A CN 202280039315A CN 117397116 A CN117397116 A CN 117397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ttery pack
battery
battery cells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93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侊根
杨镇浯
郑仁赫
崔海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1011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5221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1470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3633A1/ko
Publication of CN11739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7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芯;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组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侧,并且所述汇流条组件电连接至所述电池电芯;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并且沿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电池电芯之间;以及侧结构单元,所述侧结构单元配置为容纳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电池电芯,其中,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条组件的中设置的子汇流条的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

Description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本申请要求2021年10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21-0135356和2022年8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22-0101130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非常适用于各种产品并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例如,高能量密度等),不仅广泛用于便携式设备,而且广泛用于由电源驱动的电动车辆(EV)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在能量消耗过程中大大减少并且不产生副产物,因此二次电池作为用于提高环保性和能量效率的新能源而正在引起关注。
目前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等。单元二次电池电芯(即,单元电池电芯)的工作电压为约2.5V至4.5V。因此,如果需要较高的输出电压,则可以串联连接多个电池电芯以配置电池组。此外,根据电池组所需的充电/放电容量,多个电池电芯可以并联连接以配置电池组。因此,可以根据所需的输出电压或所需的充电/放电容量来不同地设置电池组中包括的电池电芯的数量。
另外,当多个电池电芯串联或并联连接以配置电池组时,通常首先配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的电池模块,然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并添加其它组件来配置电池组或电池架。
通常,传统的电池组配置为包括多个电池电芯和用于容纳多个电池电芯的电芯框架。传统的电芯框架通常配置为诸如前板、后板、侧板、下板和上板之类的多个板的组件,以容纳多个电池电芯并确保刚性。
然而,由于因被配置为多个板的组件的电芯框架结构的特性而导致的制造成本增加并且组装过程复杂,因此传统的电池组在成本竞争力和制造效率方面不具备优势。
此外,由于整个电池组的尺寸根据被配置为多个板的组件的电芯框架结构而增加,因此传统的电池组在能量密度方面不具备优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能够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刚性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此外,本公开还涉及提供能够提高成本竞争力和制造效率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此外,本公开涉及提供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电芯;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设置到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第一侧并且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所述汇流条组件包括具有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的单层子汇流条;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并沿所述电池组的纵向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之间;以及侧结构单元,所述侧结构单元配置为容纳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可以分别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单层子汇流条的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组件可以包括:主汇流条,所述主汇流条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最外侧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以及连接汇流条,所述连接汇流条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主汇流条之间,并且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汇流条可以包括:汇流条盖,所述汇流条盖配置为覆盖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单层子汇流条,所述单层子汇流条插入所述汇流条盖中并且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盖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盖可以由聚酰亚胺膜制成。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盖可以设置为一对汇流条盖,并且所述一对汇流条盖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组的高度方向上具有彼此对应的形状和尺寸并彼此联接。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盖可以包括:正极汇流条孔,所述正极汇流条孔配置为具有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负极汇流条孔,所述负极汇流条孔设置成面对所述正极汇流条孔,并配置为具有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以及紧固孔,所述紧固孔配置为将所述侧结构单元与所述汇流条盖联接。
优选地,所述侧结构单元可以包括与所述紧固孔对准并联接的短柱。
优选地,所述单层子汇流条可以包括:汇流条桥,所述汇流条桥插入所述汇流条盖中并沿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方向以预定长度形成;所述正极连接部,所述正极连接部配置为从所述汇流条桥一体延伸并突出,并且设置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孔中;以及所述负极连接部,所述负极连接部配置为从所述汇流条桥一体延伸并沿与所述正极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孔中。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桥可以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以Z字形形状布置。
优选地,所述汇流条桥可以设置为多个汇流条桥,并且所述多个汇流条桥可以设置成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可以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孔的所述开放空间中连接。
优选地,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负极可以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孔的所述开放空间中连接。
优选地,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可以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并对准。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的电池组壳体结构。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电池组壳体结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的纵向方向可以被布置为近似垂直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使得所述侧结构单元在所述车辆的前碰撞或后碰撞期间为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提供保护。
优选地,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可以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中的每一者的圆柱形罐的高度方向上被压缩。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电芯,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布置在所述电池组中;侧结构单元,所述侧结构单元形成将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布置在所述电池组中的支撑结构,所述侧结构单元包括从相反两侧支撑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在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的中间点处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之间;以及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组件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汇流条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汇流条,所述多个连接汇流条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直接接触,并在所述电池组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主汇流条,所述多个主汇流条电连接相邻的连接汇流条,并在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连接汇流条和所述多个主汇流条可以仅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一侧。
优选地,连接端子可以与所述汇流条组件电连接,并形成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一侧,并且所述冷却单元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二侧的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侧。
优选地,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侧结构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汇流条组件可以形成为模块化单元。
优选地,每个模块化单元均可以包括: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侧结构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汇流条组件;以及包封所述多个模块化单元的填充构件。
优选地,所述模块化单元可以为多个模块化单元,并且所述多个模块化单元沿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宽度方向布置,以保护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免受冲击力。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刚性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此外,根据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提高成本竞争力和制造效率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此外,根据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并且与前述公开内容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电池电芯的图。
图4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上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下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仰视图。
图8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汇流条组件的图。
图9是用于示出图8的汇流条组件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用于示出图9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冷却单元的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冷却单元的截面图。
图15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侧结构单元的图。
图16是用于示出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主板的图。
图17和图18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之间借助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联接结构的图。
图19和图20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借助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布置关系的图。
图21至图23是用于示出图20的电池电芯与冷却单元的接触结构的图。
图24是示出当图15的侧结构单元联接到电池电芯时的侧结构单元的仰视图。
图25是示出图24的侧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图26是示出图24的侧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7至图29是用于示出通过将填充构件注入到图2的电池组中来形成电池组壳体结构的图。
图30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图。
图31是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用于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汇流条组件的图。
图33是用于示出图32的汇流条组件的高压汇流条单元的图。
图34是用于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侧结构单元的图。
图35是用于示出图33的侧结构单元的主板的图。
图36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借助图34的侧结构单元的布置关系的图。
图37至图40是用于示出图34的侧结构单元和高压汇流条单元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41和图42是用于示出将填充构件注入到图30的电池组中的图。
图4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并且本公开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附图不是按真实比例绘制的,但是一些组件的尺寸可能被夸大了。
图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图,以及图2是示出图1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和图2,电池组1可以作为能量源提供给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在下文中,稍后将参照相关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提供给电动车辆等的电池组1。
电池组1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电芯100、汇流条组件200、冷却单元300、侧结构单元400和填充构件500。
多个电池电芯100可以作为诸如圆柱形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或矩形二次电池之类的二次电池来提供。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池电芯100将被描述为圆柱形二次电池。
在下文中,将参照相关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每个电池电芯100。
图3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电池电芯的图,图4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上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下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并且图7是示出图3的电池电芯的仰视图。
参照图3至图7,电池电芯100包括电极组件10、电池罐20、盖板30和第一电极端子40。除了上述组件之外,电池电芯100还可以包括绝缘垫圈50和/或上集流板60和/或绝缘板70和/或下集流板80和/或密封垫圈90。
电极组件10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电极板、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电极板以及插设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膜。第一电极板为正极板或负极板,并且第二电极板对应于极性与第一电极板的极性相反的电极板。
电极组件10可以具有例如卷芯形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相对于卷绕中心C将第一电极板、隔膜和第二电极板依次堆叠至少一次而形成的堆叠进行卷绕来制造电极组件10。在这种情况下,隔膜可以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外周表面上,用于与电池罐20绝缘。
第一电极板包括第一电极集流器和施加在第一电极集流器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在第一电极集流器的沿着宽度方向(平行于Z轴)的一端,存在未施加有第一电极活性材料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用作第一电极接头。第一电极接头11沿着高度方向(平行于Z轴)设置在容纳在电池罐20中的电极组件10的上部。
第二电极板包括第二电极集流器和施加在第二电极集流器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在第二电极集流器的沿着宽度方向(平行于Z轴)的另一端,存在未施加有第二电极活性材料的未涂覆区。未涂覆区用作第二电极接头12。第二电极接头12沿着高度方向(平行于Z轴)设置在容纳在电池罐20中的电极组件10的下部。
电池罐20是在底部处具有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并且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电池罐20的侧面和上表面一体形成。电池罐20的上表面具有近似平坦的形状。电池罐20通过在底部处形成的开口容纳电极组件10,并且还一起容纳电解质。
电池罐20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接头12。因此,电池罐20具有与第二电极接头12相同的极性。
电池罐20可以包括卷边部21和形成在卷边部21的下端的压接部22。卷边部21形成在电极组件10的下部。卷边部21通过压配合电池罐20的外周表面而形成。卷边部21防止具有与电池罐20的宽度相对应的尺寸的电极组件10通过形成在电池罐20的底部的开口脱出,并且可以用作供放置盖板30的支撑件。
压接部22形成在卷边部21下方。压接部22具有延伸且弯折的形状,以便围绕设置在卷边部21下方的盖板30的外周表面和盖板30的下表面的部分。
盖板30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并且覆盖在电池罐20的底部形成的开口。也就是说,盖板30形成电池电芯100的下表面。盖板30放置在电池罐20处形成的卷边部21上,并且通过压接部22来固定。气密垫圈90可以插设在盖板30与电池罐20的压接部22之间,以确保电池罐20的气密性。
盖板30还可以包括排气部31,其被形成为防止由于在电池罐20内部产生的气体而导致的内部压力增加。排气部31对应于具有与盖板30的周围区域相比更薄的厚度的区域。排气部31与周围区域相比在结构上较弱。因此,当在电池电芯100中发生内部压力增加到一定水平以上的异常时,排气部31破裂,使得在电池罐20内部产生的气体被排放。
在电池罐20的上表面上的孔可以在放置第一电极端子40和绝缘垫圈50之前被预先形成,但这不是必需的。例如,可以在插入第一电极端子40时形成孔,或者可以预先形成具有不同直径的孔,或者可以对上表面进行切口或预先切口,并且第一电极端子40的插入可以将孔扩大到期望的尺寸,或者刺穿切口以形成小孔,然后将小孔扩大到期望的尺寸。可以使用形成孔的其它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电芯100具有在其上部存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两者的结构,并且因此上部结构比下部结构更复杂。因此,排气部31可以形成在形成电池电芯100的下表面的盖板30处,以便顺畅地排放在电池罐20中产生的气体。
排气部31可以在盖板30上连续地形成为圆形。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排气部31也可以不连续地在盖板30上形成为圆形,或者可以形成为直线形状或其它形状。
第一电极端子4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穿过电池罐20的上表面以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因此,第一电极端子40具有第一极性。第一电极端子40与具有第二极性的电池罐20电绝缘。
第一电极端子40包括暴露端子部41和插入端子部42。暴露端子部41暴露于电池罐20的外部。暴露端子部41位于电池罐20的上表面的中心。插入端子部42穿过电池罐20的上表面的中心部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接头11。插入端子部42可以铆接在电池罐20的内表面上。
电池罐20的上表面和第一电极端子40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面向相同的方向。此外,可以在第一电极端子40与电池罐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具体地,当电池罐20的整个上表面具有平坦形状或电池罐20的上表面具有从其中心向上突出的形状时,第一电极端子40的暴露端子部41可以进一步向上突出到电池罐20的上表面。相反,当电池罐20的上表面具有从中心向下即朝向电极组件10凹入地凹陷形状时,电池罐20的上表面可以进一步向上突出到第一电极端子40的暴露端子部41。
绝缘垫圈50插设在电池罐20和第一电极端子40之间,以防止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池罐20和第一电极端子40彼此接触。因此,具有近似平坦形状的电池罐20的上表面可以用作电池电芯100的第二电极端子。
绝缘垫圈50包括暴露部51和插入部52。暴露部51插设在第一电极端子40的暴露端子部41与电池罐20之间。插入部52插设在第一电极端子40的插入端子部42与电池罐20之间。绝缘垫圈50可以由例如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
在绝缘垫圈50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绝缘垫圈50可以通过例如热熔融而与电池罐20和第一电极端子40联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强绝缘垫圈50与第一电极端子40之间的联接界面处以及绝缘垫圈50与电池罐20之间的联接界面处的气密性。
在电池罐20的上表面中,除了由第一电极端子40和绝缘垫圈50占据的区域之外的整个区域对应于极性与第一电极端子40的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端子20a。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电芯100包括共同位于其沿着纵向方向(平行于Z轴)的一侧处的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电极端子40和与第一电极端子40电绝缘并且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电极端子20a。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电芯100中,由于一对电极端子40、20a沿着相同方向定位,因此在电连接多个电池电芯100的情况下,诸如汇流条组件200之类的电连接部(稍后说明)可以仅设置在电池电芯100的一侧。这可以带来电池组1的结构简化和能量密度的提高。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用于与多个电池电芯100电连接的汇流条组件200。
再次参照图2,汇流条组件200可以设置在电池电芯100的一侧,具体地,设置在电池电芯100的上侧(+Z轴方向),并且可以电连接到多个电池电芯100。汇流条组件200的电连接可以是并联和/或串联连接。
汇流条组件200电连接到多个电池电芯100的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电极端子40(参见图3)和电池罐20(参见图3)的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电极端子20a(参见图3),并且可以通过连接器端子290等电连接到外部充电/放电线等。这里,第一极性可以是正极性,并且第二极性可以是负极性。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汇流条组件200的配置。
图8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汇流条组件的图,图9是用于示出图8的汇流条组件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图,图10是示出图9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1是用于示出图9的连接汇流条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8至图11以及图2,汇流条组件200可以包括主汇流条单元210、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互连板260和连接器端子290。
主汇流条单元210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最外侧处的电池电芯100。主汇流条单元210可以电连接到连接器端子290(稍后说明)。
连接汇流条单元230可以在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设置在主汇流条单元210之间,可以电连接到多个电池电芯100,并且可以覆盖多个电池电芯100。
连接汇流条单元230可以设置为具有能够覆盖多个电池电芯100中的所有电池电芯的尺寸的单个数量,或者可以设置为多个以覆盖多个电池电芯100。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描述连接汇流条单元230被设置为多个。
多个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汇流条盖240和子汇流条250。
汇流条盖240覆盖多个电池电芯100的上侧,并且可以被设置为近似平坦的板形状。汇流条盖24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电池组1中所需的电池电芯100的数量或容量而变化。
汇流条盖24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汇流条盖240可以由聚酰亚胺膜制成。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汇流条盖240设置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它绝缘构件。
汇流条盖240可以设置成一对,以在电池组1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具有彼此对应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该对汇流条盖240可以彼此联接。这里,子汇流条250(稍后说明)可以插入在该对汇流条盖240之间。
汇流条盖240可以包括正极汇流条孔242、负极汇流条孔244和引导孔246。
正极汇流条孔242具有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并且可以被设置为多个。正极连接部254(稍后说明)可以暴露在正极汇流条孔242中。这里,正极汇流条孔242可以形成为具有比正极连接部254(稍后说明)的尺寸大的开放空间,以便提高工艺可操作性并提高注入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的效率。
正极汇流条孔242可以更有效地引导正极连接部254(稍后说明)与作为电池电芯100的正极的第一电极端子40(参见图3)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通过正极汇流条孔242的开放空间,当注入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时,可以显著地提高填充构件500的注入效率。具体地,穿过正极汇流条孔242的开放空间,设置为灌封树脂500的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可以沿着竖直方向(Z轴方向)从电池组1的上侧向其下侧更直接地注入,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电池电芯100之间的注入效率。
负极汇流条孔244被设置为面对正极汇流条孔242,具有与正极汇流条孔242类似的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并且可以被设置为多个。这里,负极汇流条孔244可以形成为具有比负极连接部256(稍后说明)的尺寸大的开放空间,以便提高工艺可操作性并提高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的注入效率。
负极汇流条孔244可以更有效地引导负极连接部256(稍后说明)与电池罐20(参见图3)(具体是用作电池电芯100的负极的第二电极端子20a)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通过负极汇流条孔244的开放空间,当注入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时,可以显著地增加填充构件500的注入效率。具体地,由于设置为灌封树脂500的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可以沿着竖直方向(Z轴方向)从电池组1的上侧向其下侧通过负极汇流条孔244的开放空间更直接地注入,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电池电芯100之间的注入效率。
引导孔246可以引导汇流条组件200的组装位置。具体地,引导孔246可以将连接汇流条单元230固定到侧结构单元400,以引导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正确布置。
引导孔246可以设置为多个。侧结构单元400(稍后说明)的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可以插入到多个引导孔246中。
子汇流条250用于与用作多个电池电芯100的正极的第一电极端子40和用作负极的第二电极端子20a电连接,并且被设置在汇流条盖240的上侧或插入到一对汇流条盖240中。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描述子汇流条250插入或联接到汇流条盖240中。
子汇流条250可以包括汇流条桥252、正极连接部254和负极连接部256。
汇流条桥252可以插入到汇流条盖240中并且形成为沿着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汇流条桥252可以设置为沿着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具有与电池电芯100的排列结构相对应的形状,以提高与电池电芯100的电连接的效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桥252可以沿着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以Z字形布置。
汇流条桥25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汇流条桥252可以插入到汇流条盖240中,并且设置为在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汇流条桥252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汇流条桥252可以由作为金属材料的铝或铜制成。本公开不限于此,当然汇流条桥252可以由用于电连接的其它材料制成。
正极连接部254从汇流条桥252一体地延伸并突出,并且可以设置在正极汇流条孔242中。正极连接部254可以电连接到用作电池电芯100的正极的第一电极端子40(参见图3)。电连接可以通过用于电连接的焊接工艺(例如,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来执行。
由于正极连接部254和电池电芯100的正极(第一电极端子)40在正极汇流条孔242的开放空间中连接,因此可以在连接过程中直接地在开放空间中执行用于连接的焊接工艺,而无需任何其它工艺。
负极连接部256可以从汇流条桥252一体地延伸,以沿着与正极连接部254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可以设置在负极汇流条孔244中。负极连接部256可以电连接到用作电池电芯100的负极的第二电极端子20a(参见图3)。电连接可以通过用于电连接的焊接工艺(例如,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来执行。
由于负极连接部256和电池电芯100的负极(第二电极端子)20a在负极汇流条孔244的开放空间中连接,因此可以直接地在开放空间中执行用于连接的焊接工艺,而无需任何其它工艺。
互连板260与外部感测线连接,并且可以设置在电池组1的一端(-Y轴方向)。互连板260的布置位置可以根据设计等而变化,并且互连板260可以设置在能够与外部感测线连接的其它位置。此外,可以根据电池组1的电池电芯100的数量或容量而将互连板260设置为多个。
互连板260可以设置为暴露在电池组1的外部以与外部感测线连接。外部感测线可以连接互连板260和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基于并联连接的电池电芯的电压来确定并联连接的电池电芯的充电状态。
互连板260可以包括用于检查电池电芯100的温度状态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可以包括在互连板260中,或者可以单独地安装在互连板260的外部。连接器端子290可以成对设置。一对连接器端子290用于与外部充电/放电线连接,并且可以被设置为高电压连接器端子。
再次参照图2,冷却单元300用于冷却电池电芯100,并且设置在汇流条组件200的下侧(-Z轴方向),并且可以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多个电池电芯100之间。
冷却单元300可以设置为多个。
多个冷却单元300可以设置为在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面对多个电池电芯100。这里,多个冷却单元300可以设置为接触彼此面对的电池电芯100以提高冷却性能。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冷却单元300。
图12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冷却单元的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4是示出图12的冷却单元的截面图。
参照图12至图14以及图2,冷却单元300可以包括冷却管310、冷却通道350和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
冷却管310形成为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设置在多个电池电芯100之间,并且可以具有用于冷却流体的循环的冷却通道350(稍后说明)。在实施方式中,冷却流体可以是水,并且对冷却流体的参照不限于水,还包括一种或多种也能够与周围环境交换热量的流体。
冷却管310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在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多个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形状。
冷却管310具有在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是凸形的和凹形的多个凸部312和凹部316,以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交替地布置。
冷却管310可以设置为与多个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接触,以进一步增加电池电芯100的冷却性能。冷却管310可以通过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或单独的粘合构件粘合地固定到多个电池电芯100。
在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可以设置用于将冷却流体引导到冷却通道350中的冷却流体引导部318(稍后说明)。冷却流体引导部318沿着纵向方向(Y轴方向)形成在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并且可以成对设置。一对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与冷却通道350的上通道352(稍后说明)连通,并且该对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中的另一个可以与冷却通道350的下通道354(稍后说明)连通。具体地,一对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沿着高度方向(Z轴方向)设置在冷却管310的上侧(+Z轴方向),以与上通道352(稍后说明)连通,该对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中的另一个可以沿着高度方向(Z轴方向)设置在冷却管310的下侧(-Z轴方向),以与下通道354(稍后说明)连通。
冷却通道350使得用于对电池电芯100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循环,设置在冷却管310中,并且可以与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稍后说明)连通地连接。
冷却通道350可以包括上通道352、下通道354和连接通道356。
上通道352设置在冷却管310的上侧以靠近汇流条组件200设置,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沿着冷却管31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预定长度。上通道352可以与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的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连通地连接。
可以设置一个上通道352或多个上通道352。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冷却性能,将描述上通道352设置为多个。
下通道354设置在冷却管310的下侧(-Z轴方向),以与至少一个上通道352间隔开,并且可以形成为沿着冷却管31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下通道354可以与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的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连通地连接。
可以设置一个下通道354或多个下通道354。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冷却性能,将描述下通道354设置为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道356可以连接至少一个上通道或多个上通道35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道356可以连接至少一个下通道或多个下通道354。
连接通道356可以设置在冷却管310的与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相反的另一端(+Y轴方向),以便尽可能地固定冷却通道3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冷却通道350的冷却流体循环时,从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供应的冷却流体被优先地供应到靠近汇流条组件200设置的上通道352,然后可以经由连接通道356和下通道354流向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冷的冷却流体被优先地供应到汇流条组件200附近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分布的区域,因此在电池组1内,将显著地提高电池电芯100的冷却性能。
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可以连接到冷却管310以与冷却管310的冷却通道350连通。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可以暴露在侧结构单元400(稍后说明)的外部,并且与外部冷却管线连通地连接。
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可以沿着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电池组1的侧表面的一侧(-Y轴方向)。连接到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的冷却管310可以形成为具有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从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朝向电池组1的侧表面的另一侧(+Y轴方向)的预定长度。
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可以包括入口/出口部主体370a、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和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
入口/出口部主体370a可以连接到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入口/出口部主体370a可以包括供应端口主体371和排放端口主体372。
供应端口主体371覆盖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并且可以与排放端口主体372(稍后说明)联接。在供应端口主体371中,可以形成供应端口过孔371a,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稍后说明)穿过该供应端口过孔371a。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稍后说明)可以穿过供应端口过孔371a并且通过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与上通道352(稍后说明)连通。具体地,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稍后说明)可以通过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与位于冷却管310的冷却流体引导部318的上侧(+Z轴方向)的上通道352(稍后说明)连通。
排放端口主体372可以在与供应端口主体371相对的一侧处与供应端口主体371联接,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插设在排放端口主体372和供应端口主体371之间以覆盖冷却管310的一端(-Y轴方向)。这里,排放端口主体372和供应端口主体371可以通过冲压对接(press hemming)彼此组装。
在排放端口主体372中,可以形成排放端口过孔372a,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稍后说明)穿过排放端口过孔372a。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稍后说明)可以穿过排放端口过孔372a并且通过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与下通道354(稍后说明)连通。具体地,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稍后说明)可以通过冷却流体引导部318与位于冷却管310的冷却流体引导部318的下侧(-Z轴方向)的下通道354(稍后说明)连通。
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被设置到入口/出口部主体370a的供应端口主体371,并且可以与上通道352连通地连接。这里,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可以通过嵌缝(caulking)与供应端口主体371联接。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可以与外部冷却管线连通地连接。
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被设置到入口/出口部主体370a的排放端口主体372,并且可以与下通道374连通地连接。这里,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可以通过嵌缝与排放端口主体372联接。冷却流体排放端口376被设置为与冷却流体供应端口374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可以与外部冷却管线连通地连接。
再次参照图2,侧结构单元400可以由塑料树脂材料制成,支撑电池电芯100,确保电池电芯100的刚性,并且形成电池组1的侧面外观。
在下文中,将参照相关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侧结构单元400。
图15是用于示出图2的电池组的侧结构单元的图,并且图16是用于示出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主板的图。
参照图15和图16,侧结构单元400可以支撑电池电芯100,确保电池电芯100的刚性,并且形成电池组1(参见图2)的侧表面的外部,以用作形成电池组1(参见图2)的外观的电池组壳体。
侧结构单元400形成为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可以容纳和支撑电池电芯100。
侧结构单元400可以包括主板410和端板450。
主板410形成为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可以容纳电池电芯100以在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成两行。主板410被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主板410可以布置为在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多个主板410可以确保电池电芯100和冷却单元300的刚性,并且占据电池组1(参见图2)中的预定空间以减少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的注入量。由硅树脂制成的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具有相对高的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个主板410减少硅树脂的注入量来进一步保证制造电池组1的成本竞争力。
多个主板4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电芯容纳部411、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间翼413、底部肋415、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冷却单元插入槽417和引导突起418。
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可以沿着主板41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主板410的前侧(+X轴方向)。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可以容纳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的多个电池电芯100。为此,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可以在主板410的前侧(+X轴方向)处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一电芯容纳部411中的每一个被设置为具有与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凹入形状,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
第二电芯容纳部412可以沿着主板41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主板410的后侧(-X轴方向)。第二电芯容纳部412可以容纳沿着电池组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设置的多个电池电芯100。为此,第二电芯容纳部412可以在主板410的后侧(-X轴方向)处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的每一个被设置为具有与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相对应的凹入形状,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
多个第二电芯容纳部412可以与多个第一容纳部411在主板410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以尽可能容纳设置为圆柱形二次电池的电池电芯100。
中间翼413被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中间翼413可以形成为沿着主板41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突出,以将多个第一容纳部411和第二容纳部412彼此分隔。具体地,多个中间翼413可以沿着宽度方向(X轴方向)形成在主板410的前侧(+X轴方向)和后侧(-X轴方向)两者处。更具体地,在多个中间翼413当中,在主板410的前侧(+X轴方向)处突出的中间翼413可以分隔多个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并且在多个中间翼413当中,在主板410的后侧(-X轴方向)处突出的中间翼413可以分隔多个第二电芯容纳部412。
底部肋415设置在主板410的底部,并且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主板410中时,底部肋415可以支撑电池电芯100的底部。
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主板410中时,底部肋415可以形成为沿向下方向(-Z轴方向)进一步突出到电池电芯100的底部。
汇流条引导突起416用于在组装汇流条组件200时固定连接汇流条单元230并且被设置到主板410的上表面,并且可以设置一个汇流条引导突起416或多个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在下文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描述汇流条引导突起416被设置为多个。
当组装汇流条组件200时,多个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可以插入到汇流条盖240的引导孔246中以引导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正确定位。由于连接汇流条单元230插入并固定或联接到多个汇流条引导突起416中,因此可以更稳定地执行用于汇流条组件200的电连接的焊接工艺等,并且在焊接工艺期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冷却单元插入槽417用于容纳冷却单元300的端部,并且可以设置在主板410的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端部。由于当联接主板410时,冷却单元300的端板设置在冷却单元插入槽417中,因此可以更稳定地被固定。
引导突起418可以设置为在沿着主板410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两个上端处突出到预定高度。当通过对主板410和端板450(稍后说明)进行联接来完全组装侧结构单元400时,引导突起418可以与端板450(稍后说明)的端部引导突起458一起形成侧结构单元400的边缘。
端板450成对设置,并且该对端板450可以设置在侧结构单元4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个最外侧。设置在相反两侧的一对端板450可以和主板410一起容纳并支撑电池电芯100。
一对端板450可以具有端子孔456和端部引导突起458。
端子孔456用于容纳连接器端子290,并且可以设置在端板450的一端。
端部引导突起458沿着端板450的上边缘形成,并且可以设置为以与引导突起418相同的高度突出。当完全组装侧结构单元400时,端部引导突起458可以与主板410的引导突起418一起形成侧结构单元400的边缘。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电池电芯100和冷却单元300通过侧结构单元400的联接结构。
图17和图18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之间借助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联接结构的图。
参照图17和图18,首先,冷却单元300的冷却管310可以插入在电池电芯100当中的沿着电池组1(参见图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以前后两行排列的电池电芯100之间。侧结构单元400可以容纳夹着冷却管310在电池电芯100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电池电芯100。
具体地,在电池组1(参见图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布置设置在最外侧的端板450、电池电芯100、冷却管310、电池电芯100和主板410,然后可以按顺序布置和联接电池电芯100、冷却管310、电池电芯100和主板410。此后,在电池组1(参见图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设置在相反的最外侧的端板450可以最终设置和联接以完成侧结构单元400的联接,使得电池电芯100和冷却单元300可以容纳在侧结构单元400中。
这里,冷却单元300的两端可以在主板410被联接以及主板410和端板450被联接时插入到冷却单元插入槽417中,从而防止干涉冷却单元300,同时更稳定地固定冷却单元300。
此外,设置在冷却单元300的一端的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可以设置为突出到侧结构单元400之外,以与外部冷却管线等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侧结构单元400可以通过在容纳电池电芯100和冷却单元300的同时将主板410和端板450彼此联接来形成电池组1(参见图2)的侧外部结构。也就是说,侧结构单元400可以用作形成电池组1的外观的电池组壳体。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参见图1)可以借助于侧结构单元400而省略单独的附加电池组壳体或电池组外壳结构,从而在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小电池组1的整体尺寸。
图19和图20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借助图15的侧结构单元的布置关系的图。
参照图19和图20,设置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之间的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A是为了与主板410紧密接触而设置的距离,并且该距离A可以根据主板410的厚度而变化。
此外,与冷却管310的一个表面接触的相邻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B是为了使得电池电芯100和冷却管310的接触角为预定角(例如,60度)而设置的距离,并且可以结合距离C(稍后说明)而变化。设置为夹着冷却管310彼此面对的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C是反映冷却管310的厚度的距离,并且可以结合与冷却管310的一侧接触的相邻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B来确定。
距离A至C可以被设置为用于电池电芯100、冷却管310和侧结构单元400之间的更紧密粘合的最佳距离。具体地,可以考虑电池电芯100的直径、冷却管310的厚度以及电池电芯100与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角(θ)等来确定最佳距离。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46mm,并且冷却管31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2.5mm。
此外,最佳距离可以表示当电池电芯100与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角(θ)是60°或大约60°时的距离。这里,冷却管310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P1)可以与电池电芯100的间隔相关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间距(P1)可以设置为49mm。
可以结合电池电芯100和冷却管310之间的组装特性、冷却管310的厚度、用于电池电芯100之间的粘附的涂覆剂或胶的厚度等来确定在对角线方向上夹着冷却管310彼此面对放置的电池电芯100之间的距离(d1)。例如,可以考虑冷却管310的厚度和涂覆在冷却管310的两侧上的涂覆剂或胶的厚度两者来制备距离(d1)。具体地,当冷却管310的厚度为2.5mm时,涂覆剂(例如,环氧树脂涂覆剂)的厚度最大为0.25mm,并且胶的厚度为0.1mm,可以考虑冷却管310的厚度(2.5mm)以及施加到冷却管310的两侧的涂覆剂的厚度(2*0.25mm)和胶的厚度(2*0.1mm)中的所有厚度来制备距离(d1)。
此外,设置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容纳部412之间的中间翼413的端部可以形成为比电池电芯100的与冷却管310接触的一个表面短,以便防止干涉面对主板410的冷却管310。
例如,考虑到电池电芯100的直径、冷却管310的厚度等,主板410的中间翼413的端部与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P2)可以被制备为能够避免与冷却管310的干涉的距离。例如,中间翼413的端部与电池电芯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P2)可以被设置为15mm。
此外,可以考虑电池电芯100的组装特性来制备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厚度。
具体地,可以考虑电池电芯100之间的距离(d2)来制备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厚度,并且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最小厚度(t)可以是电池电芯100之间的距离(d2)的大约一半。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之间的距离(d2)可以设置为1.5mm,并且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最小厚度(t)可以设置为约0.75mm,具体为0.7mm。
因此,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时,可以在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处形成预定间隙空间g。
当电池电芯100分别容纳在电芯容纳部411、412中时,间隙空间g可以形成在除了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凹入形状的最内局部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中。这里,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凹入形状的最内局部区域可以指在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凹入形状的内表面上与中间翼413的突出部相对设置的区域。
因此,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时,电池电芯100仅在凹入形状的最内局部区域中与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可以在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的除了凹入形状的最内局部区域之外的内表面中以间隙空间g间隔开。此外,与电池电芯100接触的凹入形状的最内局部区域可以涂覆有结合到电池电芯100的粘合剂。
此外,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时,中间翼413也可以设置为以间隙空间g与电池电芯100间隔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的间隙空间g,当组装电池电芯100和主板410时,具体地当电池电芯100容纳在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时,可以通过防止电池电芯100干涉或碰撞第一电芯容纳部411、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间翼413等,来显著地提高组装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隙空间g,部件的组装公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吸收,因此也可以显著地减少诸如由组装公差等引起的错误组装或组装缺陷之类的问题。
此外,间隙空间g可以填充有填充构件500(稍后说明)。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构件500填充在如上所述的间隙空间g中,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填充构件500在电池电芯100之间的填充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填充构件500填充在间隙空间g中,电池电芯100可以更稳定地支撑在主板410的第一电芯容纳部411和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
此外,通过将填充构件500填充在间隙空间g中,当在电池电芯100处发生诸如热失控之类的事件时,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到相邻电池电芯100的电连接或热失控。
图21至图23是用于示出图20的电池电芯与冷却单元的接触结构的图。
参照图21至图23,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可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与冷却单元300的冷却管310接触。这里,考虑到组装特性、最佳冷却性能等,可以根据电池电芯100与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角(θ)、冷却管310的高度(h2)等来确定电池电芯100与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面积(A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的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面积(A2)可以在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的总面积(A1)的约14%至15%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的半径(R)可以是23mm,高度(h1)可以是80mm,冷却管310的高度(h2)可以是70mm,并且电池电芯100与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角(θ)可以是60°。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的总面积(A1)可以被确定为周向长度(2πR)(即,基部长度(2πR))与电池电芯100的外侧高度(h1)的乘积。因此,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的总面积(A1)可以是0.368πm2,并且当π被3.14替换时,总面积(A1)可以是大约1.16m2。此外,电池电芯100的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面积(A2)可以确定为取决于接触角(θ)的弧长(l)与冷却管310的高度(h2)的乘积。这里,弧长(l)可以使用以下等式导出。
[等式1]
因此,弧长(l)可以是大约0.077πm,并且如果被3.14替换,则其可以是大约0.242m。因此,通过将弧长(l)乘以作为冷却管310的高度(h2)的70mm,电池电芯100的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面积(A2)可以是大约0.169m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的冷却管310之间的接触面积(A2)可以设置在电池电芯100的外表面的总面积(A1)的约14.5%的范围内,以确保最佳冷却性能以及与冷却管310的组装特性。
在实施方式中,电池电芯100的高度(h1)大于冷却管310的高度(h2),以避免冷却管310与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之间的接触,从而防止在冷却管310与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图24是示出当图15的侧结构单元联接到电池电芯时的侧结构单元的仰视图,图25是示出图24的侧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仰视图,并且图26是示出图24的侧结构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参照图24至图26,侧结构单元400的底部肋415可以设置为进一步向下(-Z轴方向)突出到电池电芯100的底部,而不干涉电池电芯100的排气部31。因此,当气体由于电池电芯100过热而通过排气部31排放时,气体可以在没有底部肋415的干涉的情况下更快速地排放。
此外,底部肋415可以设置为覆盖电池电芯100的底部的一侧,使得当电池电芯100在容纳在侧结构单元400中时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侧结构单元400中。
因此,侧结构单元400的高度(h3)可以被设置为大于电池电芯100的高度,以便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覆盖电池电芯100的上侧和下侧两者。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池电芯100的高度是80mm,因此侧结构单元400的高度(h3)可以在电池电芯100的上侧和下侧两者处长于电池电芯100的高度(h3)。
此外,侧结构单元400的高度(h3)可以设置为能够覆盖放置在电池电芯100上的汇流条组件200和填充构件500的厚度的高度。具体地,侧结构单元400的高度(h3)可以考虑到上述所有厚度而设置在约85mm和95mm的范围内。更具体地,侧结构单元400的高度(h3)可以设置为90.3mm,近似90mm。
再次参照图2,填充构件500可以在电池组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填充在冷却单元300与多个电池电芯100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填充构件500由呈六面体形状的虚线指示,并且填充构件500可以填充在冷却单元300与多个电池电芯100之间的整个空间中。
填充构件500可以覆盖电池组1(参见图2)的上侧和下侧,以与侧结构单元400一起形成电池组1的电池组壳体结构。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更稳定地固定多个电池电芯100并且提高多个电池电芯100的散热效率,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电芯100的冷却性能。
填充构件500可以由灌封树脂制成。可以通过将稀释的树脂材料注入到多个电池电芯100中并使其固化来形成灌封树脂。这里,树脂材料的注入可以在约15℃至25℃的室温下执行,以防止对多个电池电芯100的热损坏。
具体地,填充构件500可以由硅树脂制成。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填充构件500可以由除了硅树脂之外的其它能够提高电池电芯100的固定和散热效率的树脂材料制成。
更具体地,由于填充构件500覆盖电池电芯100的不与冷却管310接触的部分,因此填充构件500可以引导电池电芯100的热平衡并且防止电池电芯100的冷却偏差,从而防止电池电芯100的局部劣化。此外,还可以通过防止电池电芯100的局部劣化来显著地改进电池电芯100的安全性。
此外,当由于多个电池电芯100当中的异常情况而损坏至少一个特定电池电芯100时,填充构件500可以起到防止到相邻电池电芯100的电连接的绝缘作用。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包括具有高比热性能(specific heat performance)的材料。因此,即使在诸如电池电芯100的快速充电和放电之类的情况下,填充构件500也能够提高热质量以延迟电池电芯100的温升,从而防止电池电芯100的快速温升。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包括玻璃泡。玻璃泡能够降低填充构件500的比重以相对于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包括具有高耐热性的材料。因此,当在多个电池电芯100当中的至少一个特定电池电芯100中发生由过热引起的热事件时,填充构件500可以有效地防止朝向相邻电池电芯的热失控。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包括具有高阻燃性能的材料。因此,当在多个电池电芯100当中的至少一个特定电池电芯100中发生由过热引起的热事件时,填充构件500可以最小化火灾发生的风险。
除了电池电芯100之外,填充构件500还可以填充在汇流条组件200中。具体地,填充构件500可以填充在汇流条组件200中以覆盖汇流条组件200的上侧。
这里,填充构件500可以在电池电芯100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连续地填充在汇流条组件200与电池电芯100之间,而在汇流条组件200与电池电芯100之间没有隔离空间或分离空间。
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填充构件500在电池电芯100与汇流条组件200中没有中断地连续地填充,因此可以甚至实现散热,而不会导致电池电芯100与汇流条组件200之间的区域中的散热偏差,从而显著地改进电池组1的冷却性能。
此外,填充构件500可以填充在除了侧结构单元400的侧表面的外侧之外的部分中。这里,填充构件500可以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连续地填充在电池电芯100、汇流条组件200和侧结构单元400中。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组1的冷却性能。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通过注入填充构件500来形成电池组壳体结构。
图27至图29是用于示出通过将填充构件注入到图2的电池组中来形成电池组壳体结构的图。
参照图27至图29,制造商等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注入设备I来注入和施加作为硅树脂提供的填充构件500,以借助于作为树脂材料提供的填充构件500形成电池组1(参见图2)的上侧和下侧的电池组壳体结构。具体地,填充构件500可以填充到底部肋415的突起高度h4,同时在电池组1的向上方向(+Z轴方向)上覆盖汇流条组件200的上侧并且在电池组1的向下方向(-Z轴方向)上覆盖电池电芯100的下侧。这里,考虑到填充构件500的注入量,底部肋415的突起高度h4可以被设计为预定高度。
在使用树脂注入设备I注入和涂覆填充构件500的工艺中,可以将注入引导器S提供到侧结构单元400的底部,以便在注入填充构件500时防止树脂在向下方向(-Z轴方向)上泄漏。注入引导器S可以由Teflon材料等制成,以便在填充构件500被固化之后容易分离。
在填充构件500的注入和涂覆工艺中,侧结构单元400可以用作用于在支撑电池电芯100和冷却单元300以及注入引导器S的同时防止树脂泄漏的模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于侧结构单元400,在填充构件500的注入和涂覆工艺中,不需要在侧方向上的附加注入引导夹具结构,从而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侧结构单元400借助于插入到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中的汇流条引导突起416来引导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准确布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注入填充构件500时连接汇流条单元230被扭转或未对准。
此外,借助于在侧结构单元400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形成的引导突起418和端部引导突起458,在注入填充构件500时,填充构件500的注入精度提高,使得能够容易地注入填充构件500以更牢固地覆盖汇流条组件200,并且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填充构件500溢出。
这里,侧结构单元400使得连接到外部设备的部件(例如,互连板260、连接器端子290和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370)暴露,因此在注入或施加填充构件500的同时可能不会发生诸如与这些部件的干涉之类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池组1(参见图1)的电池组壳体结构借助于侧结构单元400和填充构件500形成,因此与其中电池组壳体结构被形成为多个板的复杂组件的现有技术相比,电池组1的组装过程能够被简化,从而显著地降低制造成本以确保成本竞争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于使用侧结构单元400和填充构件500而制备的电池组壳体结构,与其中将电池组壳体结构设置为由多个板的组件构成的电芯框架结构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电池组1的整个尺寸,从而显著地提高能量密度。
图30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图,并且图31是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类似于前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与前述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并且将详细描述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
参照图30和图31,电池组2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电芯100、汇流条组件205、冷却单元300、侧结构单元405和填充构件500。
多个电池电芯100、冷却单元300和填充构件500与前述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或相似,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
将参照以下相关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汇流条组件205。
图32是用于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汇流条组件的图,并且图33是用于示出图32的汇流条组件的高压汇流条单元的图。
参照图32和图33以及图31,汇流条组件205可以包括主汇流条单元210、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互连板260、高压汇流条单元270、280和连接器端子290。
主汇流条单元210、连接汇流条单元230和互连板260与前述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或相似,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
高压汇流条单元270、280用于确保汇流条组件200的电气安全,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大于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厚度。作为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4mm,并且高压汇流条单元270、28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4mm,其大于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厚度。
高压汇流条单元270、280可以包括高压线路构件270和连接器安装构件280。
高压线路构件270设置在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底部,并且可以设置有用于稳定电流流动的预定长度。高压线路构件270可以沿着电池组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安装到侧结构单元405(稍后说明)的主板410的两端。高压线路构件270可以根据电池组2的电池电芯100的数量或容量而被设置为多个。也就是说,高压线路构件270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电芯100的数量或容量而变化。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高压线路构件270。
高压线路构件270可以包括第一高压线路部271、第二高压线路部273和连接线路部275。
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可以放置在主板410上以设置在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底部。这里,考虑到电流容量,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可以形成为具有比主汇流条单元210更大的厚度。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可以放置在主板410(稍后说明)的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上。
第二高压线路部273可以在电池组2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间隔开,并且可以放置在主板410的底部上。第二高压线路部271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相同的厚度,并且可以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一起形成电流路径。
连接线路部275连接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和第二高压线路部273,并且可以在主板41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设置在主板410的两侧。连接线路部275可以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和第二高压线路部273一体地形成,可以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和第二高压线路部273一起形成电流路径。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和第二高压线路部273中的一个可以包括断开部分,以确保电流通过连接线路部275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流向第二高压线路部273或反之亦然。
连接线路部275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线路部275可以设置为在电池组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此外,连接线路部275可以设置在冷却单元300之间,以防止在电池组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与冷却单元300干涉。
连接器安装构件280可以被设置为一对。该对连接器安装构件280设置在高压线路构件270之间,并且可以安装到侧结构单元405的一对端板450(参见图34)(稍后说明)。
该对连接器安装构件280可以包括高压线路部281和连接器连接部285。
高压线路部281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可以放置在端板450上以设置在主汇流条单元210的底部。高压线路部281可以放置在端板450(稍后说明)的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上。高压线路部281的上侧可以在电池组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连接器连接部285可以从高压线路部281延伸,并且可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设置在端板450的侧表面上。连接器端子290(稍后说明)可以安装到连接器连接部285。
连接器端子290被设置为一对并且可以连接到连接器安装构件280。具体地,该对连接器端子290可以分别安装到每个连接器安装构件280的连接器连接部285。该对连接器端子290可以在连接到连接器安装构件280的状态下安装在一对端板450(稍后说明)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引导电池组2中的稳定电流流经高压汇流条单元270、280来增强电池组2的电气安全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充电和放电期间的效率。
图34是用于示出图30的电池组的侧结构单元的图,图35是用于示出图33的侧结构单元的主板的图,图36是用于示出电池电芯和冷却单元借助图34的侧结构单元的布置关系的图,并且图37至图40是用于示出图34的侧结构单元和高压汇流条单元的安装结构的图。
参照图34至图40以及图31,侧结构单元405可以包括多个主板410和一对端板450。
多个主板4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电芯容纳部411、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间翼413、底部肋415、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冷却单元插入槽417和高压线路构件容纳部419a、419b。
第一电芯容纳部411、第二电芯容纳部412、中间翼413、底部肋415、汇流条引导突起416和冷却单元插入槽417与前述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或相似,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
高压线路构件容纳部419a、419b可以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形成在主板410的两端。高压线路构件270的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和第二高压线路部273可以放置在高压线路构件容纳部419a、419b上。
高压线路构件容纳部419a、419b可以包括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和第二线路容纳部419b。
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可以容纳第一高压线路部271,并且可以形成在主板41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端(+Z轴方向)的边缘处。当容纳第一高压线路部271时,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可以步进到预定深度以防止电池组2朝向上侧(+Z轴方向)向上突出。这里,预定深度可以至少等于第一高压线路部271的厚度。
第二线路容纳部419b可以容纳第二高压线路部273,并且可以形成在主板41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端的下端(-Z轴方向)的边缘处。当容纳第二高压线路部273时,第二线路容纳部419b可以步进到预定深度以防止电池组2向下(-Z轴方向)突出。这里,预定深度可以至少等于第二高压线路部273的厚度。
一对端板450可以包括端子孔456、端部引导突起458和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
端子孔456和端部引导突起458类似于前述实施方式,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
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可以容纳高压线路部281,并且可以形成在端板450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端的上端(+Z轴方向)的边缘处。当容纳高压线路部281时,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可以步进到预定深度以防止电池组2朝向上侧(+Z轴方向)突出。这里,预定深度可以至少等于高压线路部281的厚度。
此外,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可以容纳第一高压线路部271的在与连接器端子290相反的一侧处与端板450相邻地放置在主板410的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上的部分。为此,连接器安装构件容纳部459可以在电池组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线路容纳部419a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图41和图42是用于示出将填充构件注入到图30的电池组中的图。
参照图41和图42,制造商等可以通过借助于树脂注入设备I和注入引导器S来注入和施加以硅树脂提供的填充构件500来形成电池组2(参见图30)的上部和下部的电池组壳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构件500可以填充在电池组2的上侧(+Z轴方向),以覆盖汇流条组件200的主汇流条单元210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一部分。
这里,填充构件500可以被填充到放置在侧结构单元400的上侧(+Z轴方向)上的主汇流条单元210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上侧(+Z轴方向)以仅覆盖电池电芯100的电连接到主汇流条单元210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电极连接部。也就是说,填充构件500可以在主汇流条单元210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中填充到能够仅覆盖用于电连接的向下(-Z轴方向)弯折的电极连接部的高度。
具体地,填充构件500可以被填充到仅覆盖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正极汇流条孔242和负极汇流条孔244。更具体地,填充构件500可以被填充,直到其与主汇流条单元210的水平部分和汇流条盖240的水平部分齐平。因此,在填充构件500被完全填充之后,在电池组2的上表面(+Z轴方向)上,主汇流条单元210的水平部分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汇流条盖240的水平部分可以部分地暴露。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填充构件500在电池组1的上侧(+Z轴方向)处仅覆盖电池电芯100的电连接到汇流条组件200的主汇流条单元210和连接汇流条单元230的电极连接部,因此可以优化由硅树脂制成的填充构件500的施加量,同时有效地确保电连接的安全性。
图4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图。
参照图43,车辆V可以被设置为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并且可以包括前述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电池组1、2作为能量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电池组1、2被设置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紧凑结构,因此当电池组1被安装到车辆V时,容易实现多个电池组1、2的模块化结构,并且甚至对于车辆V的各种内部空间形状,也可以确保相对高的安装自由度。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池组1、2可以被设置为一种易于以模块化结构实现并且具有高安装自由度的电池组壳体结构。
此外,至少一个电池组1、2的纵向方向可以被布置为大致垂直于车辆V的长度方向,使得侧结构单元400在车辆V的前碰撞或后碰撞期间为多个电池电芯100提供保护。
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刚性的电池组1、2以及包括电池组1的车辆V。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提高成本竞争力和制造效率的电池组1、2以及包括电池组1的车辆V。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电池组1、2以及包括电池组1、2的车辆V。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虽然指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但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变型根据本详细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2)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电芯;
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设置到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第一侧并且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所述汇流条组件包括具有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的单层子汇流条;
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第二侧,并沿所述电池组的纵向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之间;以及
侧结构单元,所述侧结构单元配置为容纳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多个电池电芯,
其中,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条组件的所述单层子汇流条的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组件包括:
主汇流条,所述主汇流条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最外侧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以及
连接汇流条,所述连接汇流条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主汇流条之间,并且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连接汇流条包括:
汇流条盖,所述汇流条盖配置为覆盖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所述第一侧;以及
所述单层子汇流条,所述单层子汇流条插入所述汇流条盖中并且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盖由绝缘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盖由聚酰亚胺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盖设置为一对汇流条盖,并且所述一对汇流条盖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组的高度方向上具有彼此对应的形状和尺寸并彼此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盖包括:
正极汇流条孔,所述正极汇流条孔配置为具有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
负极汇流条孔,所述负极汇流条孔设置成面对所述正极汇流条孔,并配置为具有预定尺寸的开放空间;以及
紧固孔,所述紧固孔配置为将所述侧结构单元与所述汇流条盖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侧结构单元包括与所述紧固孔对准并联接的短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单层子汇流条包括:
汇流条桥,所述汇流条桥插入所述汇流条盖中并沿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方向以预定长度形成;
所述正极连接部,所述正极连接部配置为从所述汇流条桥一体延伸并突出,并且设置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孔中;以及
所述负极连接部,所述负极连接部配置为从所述汇流条桥一体延伸并沿与所述正极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桥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以Z字形形状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汇流条桥设置为多个汇流条桥,并且
所述多个汇流条桥设置成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正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正极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孔的所述开放空间中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负极连接部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负极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孔的所述开放空间中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正极连接部和所述负极连接部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并对准。
15.一种电池组壳体结构,所述电池组壳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所述电池组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
16.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壳体结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的纵向方向被布置为垂直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使得所述侧结构单元在所述车辆的前碰撞或后碰撞期间为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提供保护。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中的每一者的圆柱形罐的高度方向上被压缩。
18.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电芯,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布置在所述电池组中;
侧结构单元,所述侧结构单元形成将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布置在所述电池组中的支撑结构,所述侧结构单元包括从相反两侧支撑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
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在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的中间点处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池电芯之间;以及
汇流条组件,所述汇流条组件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电池电芯,
其中,所述汇流条组件包括:
多个连接汇流条,所述多个连接汇流条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直接接触,并在所述电池组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
多个主汇流条,所述多个主汇流条电连接相邻的连接汇流条,并在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连接汇流条和所述多个主汇流条仅位于所述多个电池电芯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汇流条组件电连接,并且形成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一侧,
其中,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二侧的冷却流体入口/出口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侧结构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汇流条组件形成为模块化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多个模块化单元,每个模块化单元均包括所述多个电池电芯、所述侧结构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汇流条组件;以及
包封所述多个模块化单元的填充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模块化单元为多个模块化单元,并且
所述多个模块化单元沿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宽度方向布置,以保护所述多个电池电芯免受冲击力。
CN202280039315.XA 2021-10-12 2022-09-29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Pending CN1173971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35356 2021-10-12
KR1020220101130A KR20230052213A (ko) 2021-10-12 2022-08-12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10-2022-0101130 2022-08-12
PCT/KR2022/014701 WO2023063633A1 (ko) 2021-10-12 2022-09-29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7116A true CN117397116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7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9315.XA Pending CN117397116A (zh) 2021-10-12 2022-09-29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71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81306A1 (en) Bus bar assembly,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us bar assembly, and vehicle comprising battery pack
CN117397116A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EP4369507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EP4358253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EP4358254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EP4372881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117397097A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CN117397095A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EP4366057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US20230113374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7413419A (zh) 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CN117397096A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CN217522193U (zh) 母线组件、包括其的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汽车
EP4322312A1 (en) Bus bar assembly,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and automobile
US20230261278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117546344A (zh) 电池组及包含该电池组的车辆
KR20230052212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30052213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30052209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30052210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30092751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30052211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EP4184686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EP4354644A1 (en) Cell module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4181276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