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5619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5619A
CN117395619A CN202210788490.0A CN202210788490A CN117395619A CN 117395619 A CN117395619 A CN 117395619A CN 202210788490 A CN202210788490 A CN 202210788490A CN 117395619 A CN117395619 A CN 117395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dia data
information
hand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84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扬
施钰莹
李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84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56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451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9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5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无需预先绑定,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实现“一键转场”或“碰一碰转场”,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用户可能拥有多个终端设备,比如有便于携带的智能手机、有超大屏幕的智能电视、更有小巧轻便但屏幕很小的智能手表等,这些设备通常都支持通话业务,但用户体验不尽相同。从通话连续性、用户体验最大化等角度出发,用户经常需要将通话业务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转移。比如,在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与朋友进行视频通话过程中,如果用户从户外回到家中,可能需要将视频通话从智能手机转移到智能电视上进行,以便通过屏幕更大、清晰度更高的智能电视继续与朋友进行视频通话。
如何实现通话业务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转移,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通话业务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转移。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以将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交接给第三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如此,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无需预先绑定,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实现“一键转场”(比如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上触发一下转场按键,便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或者“碰一碰转场”(比如用户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碰一碰,便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且,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进行通信,转场的实现较为简便,且能够有效降低转场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如此,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第三终端设备自身无需去请求凭证信息,从而使得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第三终端设备无需具有请求凭证信息的能力),转场方案的适用性更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交接凭证请求信息,所述交接凭证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生成所述交接凭证信息;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消息,所述近距离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确定交接对象,并通过交接对象信息向第三终端设备指示交接对象,使得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明确获知交接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如此,由于交接对象信息是根据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确定的,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限制而导致转场失败,便于保证成功转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也就是说,在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发送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三终端设备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如此,当第三终端设备为操作不便的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为操作简便的设备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上执行操作,来控制第三终端设备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便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第三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第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在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交接凭证信息后,向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交接凭证请求信息,所述交接凭证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生成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消息,所述近距离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后,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请求保护的方法与第一方面请求保护的方法相对应,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中的描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步骤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交接凭证请求信息,所述交接凭证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生成所述交接凭证信息;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消息,所述近距离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步骤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五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MS网络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注册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会话建立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会话修改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S907和S908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S907和S908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和控制功能实体,多个终端设备比如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控制功能实体用于提供多个终端设备的用户(比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通话业务比如可以包括音频通话业务、视频通话业务。
其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例,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对应第一终端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或虚拟SIM卡,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用户对应SIM卡为例进行说明。SIM卡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接入移动网络的钥匙,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SIM卡以及其演进都统称为SIM卡。比如SIM卡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身份识别卡,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识别码和密钥;又比如,SIM卡也可以是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也可以称为升级SIM卡。
针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控制功能实体传输通话业务对应的信令。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功能实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通话业务的通话请求消息,若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请求,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功能实体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话响应消息,进而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通话响应消息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的传输。其中,通话请求消息和通话响应消息均为信令,通话请求消息比如可以为下文中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通话响应消息比如可以为下文中的会话建立响应消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功能实体(图1中暂未示意)来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通话业务转移(transfer)到第三终端设备,在转移过程中,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与控制功能实体进行信令交互,在转移完成后,第三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业务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转移,也被称为“转场”(site shift),转场前的设备(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称为发起转场的设备或转场发起设备(site shift originating device),转场后的设备(比如第三终端设备)可以称为接受转场的设备或转场终止设备(site shiftterminating device)。
下面分别对终端设备和控制功能实体进行详细介绍。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终端、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其中,可穿戴设备比如可以是智能手表或头戴式显示设备(比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头显),智能家居设备比如可以是智能电视。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含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规范定义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功能。
(2)控制功能实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控制功能实体可以包括注册功能实体和通话功能实体,注册功能实体用于负责终端设备的注册,通话功能实体用于实现多个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其中,注册功能实体可以与通话功能实体进行通信,比如注册功能实体可以通知通话功能实体注册成功的终端设备,进而针对注册成功的终端设备,通话功能实体可以为该终端设备的用户提供通话业务,而针对未注册的终端设备,通话功能实体可以不提供通话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体也可以称为功能实体或网元。其中,实体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可选的,上述实体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上述图1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中,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可以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网络提供的通话业务,或者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的网络提供的通话业务。其中,IMS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用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IMS网络采用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作为主要的信令协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通话业务,比如音频通话业务、视频通话业务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IMS网络提供的通话业务为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2,为IMS网络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可以包括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实体、服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ervicecentralization and continuity application server,SCC AS),可选地,IMS网络中还可以包括DC服务器。
(1)HSS:是IMS网络中与用户和服务相关的数据的主要存储器。存储在HSS中的数据可以包括签约信息、接入参数和服务触发信息、用户安全上下文、用户网络接入认证的密钥信息、漫游限制信息等。
(2)CSCF实体:是IMS网络的呼叫控制中心,用于实现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示例性地,CSCF实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erving-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CSCF)实体、代理-CSCF(ProxyCSCF,P-CSCF)实体、查询-CSCF(interrogating-CSCF,I-CSCF)实体。
其中,P-CSCF实体为接入到IMS网络的最先连接点,所有发起于支持IMS的终端设备和终止于支持IMS的终端设备的会话消息都要通过P-CSCF实体转发。S-CSCF实体为IMS网络的控制核心,为终端设备提供会话控制和注册等功能。I-CSCF实体可以连接S-CSCF实体和P-CSCF实体,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到归属网络的入口。
(3)SCC AS:是IMS网络的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数据传输通道(比如音频通道、视频通道)的建立等。
(4)DC服务器:用于实现DC应用功能,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正在进行视频通话时,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触发了DC应用,则DC服务器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与DC服务器之间建立DC引导通道1,以及在第二终端设备与DC服务器之间建立DC引导通道2;进一步地,DC服务器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DC应用通道,以传输DC应用数据,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互动数据,如互相点赞、发表情包等,这些互动数据可作为用户之间除通过麦克风和摄像头提供的互动数据的补充。DC应用数据还可以是其他数据,如用于远程协作、桌面共享的媒体数据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IMS网络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功能实体或服务器,具体不做限定。
基于图2的描述,当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IMS网络提供的通话业务时,图1中的控制功能实体的功能可以由IMS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实体和/或服务器来实现。比如,控制功能实体的功能可以由IMS网络中的HSS、CSCF实体和SCC AS(或者HSS、CSCF实体、SCC AS和DC服务器)来实现;进一步地,当控制功能实体包括注册功能实体和通话功能实体时,注册功能实体的功能可以由HSS和CSCF实体来实现,通话功能实体的功能可以由CSCF实体、SCC AS和DC服务器来实现。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如前文所述,通话业务可以包括音频通话业务、视频通话业务。为实现通话业务,相关设备(如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每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
其中,音频通话业务也可以称为语音通话业务,音频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因此,音频通话业务的相关设备可以执行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即音频数据传输业务;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音频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因此,视频通话业务的相关设备可以执行两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即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和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其中,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视频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音频数据也可以包含在视频数据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视频数据不包含音频数据为例进行描述的。
通话业务可以是指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或者也可以是指两个以上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例进行描述。比如,针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为通话业务的相关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传输和/或呈现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
(1)第一终端设备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推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接收第二终端设备推送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推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媒体数据(比如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上的麦克风采集音频数据)、对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并发送编码后的媒体数据。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推送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编码后的媒体数据,并解码得到媒体数据。
(2)第一终端设备呈现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终端设备推送的媒体数据呈现出来(比如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则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终端设备推送的音频数据播放为声音,将第二终端设备推送的视频数据显示为动画等),和/或,将推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媒体数据呈现出来(比如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采集到的视频数据显示为动画)。
二、通话轻应用
为了满足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进一步的需求(比如屏幕共享、远程协作等),目前引入了通话轻应用,通话轻应用为通话(比如音频通话或视频通话)过程中支持运行的通话类应用,通话轻应用也可以称为轻应用或数据通道(data channel,DC)应用。DC应用比如可以为屏幕共享、远程协作或者其它可能的应用,具体不做限定。
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正在进行音频通话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触发DC应用。参见图3中的(a)所示,第一终端设备的音频通话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触发DC应用的控件,图3中的(a)通过“DC应用”来标识该控件,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针对“DC应用”执行操作(比如点击“DC应用”),从而在音频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也就是说,可以在音频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
又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正在进行视频通话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触发DC应用。参见图3中的(b)所示,第一终端设备的视频通话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触发DC应用的控件,图3中的(b)通过“DC应用”来标识该控件。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针对“DC应用”执行操作(比如点击“DC应用”),从而在视频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也就是说,可以在视频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
如此,通过在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以叠加屏幕共享功能为例,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在共享的屏幕上绘制图案,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在共享的屏幕上实时看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绘制的图案,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方式来触发DC应用,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是以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为例进行描述。
DC应用对应的媒体数据可以称为DC应用数据(也可以简称为DC数据),比如屏幕共享或远程协作等DC应用对应的DC数据可以包括绘制或标注等操作数据。当在音频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后,音频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和DC数据;此种情形下,音频通话业务可以包括两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即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其中,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音频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DC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音频通话业务关联的DC数据。当在视频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后,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DC数据;此种情形下,视频通话业务可以包括三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即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其中,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视频数据,DC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视频通话业务关联的DC数据。
为便于区分不同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比如,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为“audio”,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为“video”,DC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为“application”;也可以理解为:音频数据的标识为“audio”,视频数据的标识可以为“video”,DC数据的标识为“application”。
三、会话和数据传输通道
会话可以用于提供不同终端设备(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性服务,或者说,会话可以用于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媒体数据的传输。在一个示例中,会话可以是指应用层会话,比如可以为SIP会话或者说媒体会话。
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可以与通话业务相对应。以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需要进行视频通话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视频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
考虑到通话业务的相关设备可能需要执行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且不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传输需求不同,因此,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可以包括多个数据传输通道,不同数据传输通道用于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比如,视频通话业务的相关设备需要执行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则视频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可以包括数据传输通道1、数据传输通道2和数据传输通道3,数据传输通道1用于音频数据传输业务传输音频数据,数据传输通道2用于视频数据传输业务传输视频数据,数据传输通道3用于DC数据传输业务传输DC数据。为便于描述,数据传输通道1可以称为音频通道,数据传输通道2可以称为视频通道,数据传输通道3可以称为DC应用通道。
四、注册流程、会话建立流程和会话修改流程
在图1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进行注册,在注册成功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会话建立流程建立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进一步地,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过程中,若触发了DC应用,则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会话修改流程建立DC应用通道,以传输DC数据。
下面分别对注册流程、会话建立流程、会话修改流程进行描述。
(1)注册流程
图4示意出了终端设备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的一种可能的注册流程,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注册流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向注册功能实体请求凭证信息,进而根据凭证信息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401,终端设备向注册功能实体发送请求消息1。
示例性地,请求消息1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设备标识,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时间信息,时间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1的时间。其中,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比如可以为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或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具体不做限定。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比如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序列号。
示例性地,当注册功能实体的功能由HSS和CSCF实体来实现时,终端设备向注册功能实体发送请求消息1,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CSCF发现流程,获取P-CSCF实体的地址信息,进而向P-CSCF实体发送请求消息1,P-CSCF发现流程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S402,注册功能实体接收到请求消息1后,根据请求消息1生成凭证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1,响应消息1包括凭证信息。
此处,注册功能实体根据请求消息1生成凭证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以请求消息1包括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设备标识和时间信息为例,注册功能实体可以采用公钥对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设备标识和时间信息加密处理,得到凭证信息。其中,“凭证”也可以替换为“认证”或者其它类似的名词,具体不做限定。
S403,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消息1后,向注册功能实体发送请求消息2,请求消息2包括凭证信息、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其中,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也可以称为源标签(from-tag)),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可以为终端设备生成的随机字符串。
示例性地,请求消息2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终端设备的IP地址,具体不做限定。
S404,注册功能实体接收到请求消息2后,采用公钥对应的私钥对凭证信息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2,响应消息2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注册成功。进而,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消息2后,可以确定注册成功。
示例性地,如果请求消息中还包括时间信息,则注册功能实体对凭证信息解密成功后,还可以判断请求消息2的接收时间与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之间的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时间阈值,若是,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2,否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注册失败。其中,时间阈值可以是预先配置给注册功能实体的。
S405,注册功能实体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
示例性地,注册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比如本端标签)、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比如IP地址)。
其中,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用于指示通话功能实体终端设备具有发起呼叫的能力,比如通话功能实体后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或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或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确定终端设备为已注册成功的终端设备,进而可以对终端设备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或会话修改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具体参见会话建立流程和会话修改流程。
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用于通话功能实体向终端设备转发来自其它终端设备的消息,比如通话功能实体后续若接收到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向终端设备转发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2)会话建立流程
当不同用户(比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IMS网络提供的通话业务时,由于IMS网络采用SIP作为主要的信令协议,因此,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SIP消息来建立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和/或修改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SIP消息中可以包括SIP头和SIP正文,SIP头中可以包括用户标识等信息,SIP正文中可以使用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进行媒体参数的描述,比如媒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编码方式、采样率、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
图5示意出了一种可能的会话建立流程,图5中是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主叫方,第二终端设备为被叫方为例。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501,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触发通话业务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相应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
示例性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可以为SIP消息,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的SIP头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呼叫标识(记为Call-ID1)、本端标签(记为from-tag1)、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其中,呼叫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字符串,第一终端设备的不同会话对应的呼叫标识可以不同。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中的SIP正文(即SDP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SDP版本号、会话名称等。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请求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在第一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比如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等。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1所示,为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的格式示例。
表1: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表1所示意出的参数仅是一个示例,SIP消息的SIP头和SIP正文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参数,具体不做限定。
S502,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后,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已注册成功,则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后,根据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中的本端标签,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已注册的终端设备,进而可以对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进行处理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比如,通话功能实体可以根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的Call-ID1生成一个新的Call-ID(记为Call-ID2),以及根据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的from-tag1生成一个新的tag(记为from-tag2),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可以包括Call-ID2和from-tag2,以便于提高通话的安全性。
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2所示,为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的格式示例。
表2:会话建立请求消息2示例
/>
S503,当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接听呼叫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比如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为200OK消息;相应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
示例性地,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的SIP头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Call-ID2、from-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远端标签(to-tag1);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的SIP正文(即SDP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媒体参数,比如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在第二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比如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等。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3所示,为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的格式示例。
表3: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第一终端设备请求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比如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在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携带上对应的端口号;若第二终端设备不接受第一终端设备请求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在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不携带对应的端口号(比如可以用0表示端口号)。
S504,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对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进行处理,比如根据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的Call-ID2,确定出Call-ID2对应的Call-ID1,根据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的from-tag2,确定出from-tag2对应的from-tag1,以及根据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的to-tag1,生成to-tag2,进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中包括Call-ID1、from-tag1和to-tag2。
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4所示,为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的格式示例。
表4: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示例
通过上述S501至S504,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了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该会话中包括音频通道和视频通道,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以及通过视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视频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流程仅为一种示例,具体实施中,会话建立流程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步骤,比如在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接听呼叫之前,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振铃响应,振铃响应用于指示正在等待应答。
(3)会话修改流程
触发会话修改流程的情形可以有多种,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已建立的会话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时,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的操作,则可以发起会话修改流程,并通过会话修改流程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DC应用通道。
图6示意出了一种可能的会话修改流程,如图6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601,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
S602,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的操作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
此处,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触发DC应用的操作后,可以确定需要在通话业务中叠加DC应用功能,进而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用于请求在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中增加DC应用通道,以传输DC数据。
比如,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可以包括会话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SDP信息;其中,会话的标识可以包括from-tag1、to-tag2和Call-ID1;第一终端设备的SDP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相比于会话建立请求消息1来说,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中携带的媒体参数,可以进一步包括DC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即application)、DC应用通道在第一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
参见表5所示,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的格式示例。
表5: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示例
S603,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对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进行处理,进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中包括Call-ID2、from-tag2和to-tag1。
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6所示,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的格式示例。
表6:会话修改请求消息2示例
/>
S604,若第二终端设备接受会话修改,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相应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
示例性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的SIP头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Call-ID2、from-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远端标签(to-tag1);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中的SIP正文(即SDP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媒体参数。相比于会话建立响应消息1来说,会话修改请求消息1中携带的媒体参数,可以进一步包括DC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即application)、DC应用通道在第二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7所示,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的格式示例。
表7: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示例
S605,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2;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会话修改响应消息2。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对会话修改响应消息1进行处理,进而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会话建立响应消息2中包括Call-ID1、from-tag1和to-tag2,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
以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为例,参见表8所示,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2的格式示例。
表8:会话修改响应消息2示例
通过上述S601至S605,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在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中建立了DC应用通道,此时,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中包括音频通道、视频通道和DC应用通道,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通过视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视频数据,以及通过DC应用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DC数据。
五、近距离通信连接
近距离通信连接可以是指多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所建立的连接,该连接可以为点到点的连接,或者也可以为点到多点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点到点的连接为例。其中,“近距离通信”可以是指“近距离无线通信”。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是指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通信技术,比如预设距离阈值可以为10米(m)、5m、1m、30厘米(cm)、10cm或5cm等。
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都支持并开启近距离通信功能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发送广播消息1,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发送广播消息2。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广播消息2,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广播消息1,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自接收的广播消息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其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例,第一终端设备的广播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广播标识(ID),第一终端设备的广播标识可以为用于其它设备识别第一终端设备。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的广播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本申请实施例对广播标识的具体生成方式不做限定。
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对应不同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比如,近距离通信技术为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则对应的近距离通信连接为NFC连接,NFC技术对应的预设距离阈值比如可以为10cm;也就是说,当两个支持NFC功能的终端设备碰一碰时,这两个终端设备之间便可以建立NFC连接。又比如,近距离通信技术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技术,则对应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连接,Wi-Fi技术对应的预设距离阈值比如可以为10m。下面分别对这两种近距离通信连接进行介绍。
(1)NFC连接
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NFC连接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FC数据交换格式(NFC data exchangeformat,NDEF)协议来传输近距离消息,近距离消息可以称为NDEF消息。
NDEF消息由一个或者多个NEDF记录(Record)组成,NEDF Record是NDEF消息中的最小单元,一个NEDF Record可以包括头部(Header)和负载(Payload)。
(2)Wi-Fi连接
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当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Wi-Fi连接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UPNP协议发送近距离消息,近距离消息可以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消息。
HTTP消息可以包括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其中,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字段等,请求头部包括关键字/值对等,空行为最后一个请求头之后的一个空行,用于指示以下不再有请求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是以近距离通信技术为NFC技术或Wi-Fi通信技术为例进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近距离通信技术还可以为其它可能的技术,比如蓝牙通信技术,蓝牙通信技术对应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
在图1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通话业务(即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如前文所述,为实现通话业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将一个或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部分或全部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交接给第三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将对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进行研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也可以称为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交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将以通信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也就是说,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所描述的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包括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注册功能实体、通话功能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为: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通话功能实体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从而使得通话业务由第一终端设备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其中,交接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转场指示信息或者其它描述,具体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对该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701,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进行绑定。
此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进行绑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终端设备中可以安装有用于实现转场的应用程序(为便于描述,称为转场应用),并在转场应用上注册一个账号,称为账号1;第三终端设备中可以安装有转场应用,并在转场应用上注册一个账号,称为账号2。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三终端设备上执行相应的操作,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账号1和第三终端设备的账号2绑定。
示例性地,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进行绑定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通过前文所描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
S702,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图7中未示出)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此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用于传输和/或呈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会话建立流程建立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会话修改流程对会话进行修改。比如,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则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
示例性地,在S702之前,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
S703,第一终端设备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转场请求消息,第一转场请求消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交接指示信息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N可以小于M,或者也可以等于M。
此处,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账号1和第三终端设备的账号2绑定,因此,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的转场操作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预先绑定的账号,可以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并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转场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交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即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可选地,交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交接对象信息,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交接对象;其中,交接对象可以是默认的,比如交接对象为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此外,第一转场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第三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
此处对N、P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说明:P可以小于N,或者也可以等于N,又或者也可以大于N。也就是说,在转场之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将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合并为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合并后的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合并前的多个媒体数据业务;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也可以将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某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拆分为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拆分后的多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拆分前的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在一个示例中,若P等于N,则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与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一一对应,比如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p1对应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n1,则表示媒体数据传输业务p1用于取代媒体数据传输业务n1。
S704,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转场请求消息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转场请求消息,第二转场请求消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
此处,通话功能实体可以根据第一转场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第三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转场请求消息。
S705,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转场请求消息后,根据交接指示信息,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从而完成通话业务的转场。
S706,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此处,若N小于M,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若N等于M,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三终端设备可以在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消息,交接完成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准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者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示例性地,根据前文的描述可知,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与数据传输通道一一对应,因此,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对应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N个数据传输通道。第一终端设备暂停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暂停通过N个数据传输通道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媒体数据,但并不释放或删除N个数据传输通道。第一终端设备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释放或删除N个数据传输通道,以终止通过N个数据传输通道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媒体数据。
采用该种方法,第一终端设备是基于预先建立的绑定关系,对通话业务进行转场,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只能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一终端设备预先绑定的终端设备,比如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绑定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想要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以外的其它终端设备(比如第四终端设备),则需要先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解绑,以及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四终端设备绑定,进而方可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四终端设备。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需要通过通话功能实体进行通信,从而会导致通话业务转场的时延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为: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从而使得通话业务由第一终端设备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
下面结合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对该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801,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图8中未示出)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此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示例性地,在S801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
S802,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转场请求消息,转场请求消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交接指示信息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转场请求消息,转场请求消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可选地,转场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一、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的情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的情形可以有多种。
比如,在第一终端设备执行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了近距离通信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具体来说,在第一终端设备执行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开启了第一终端设备的近距离通信功能,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扫描附近的设备,当扫描到第三终端设备后,可以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并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举个例子,近距离通信连接为NFC连接,则当用户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碰一碰后,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进而通过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方法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碰一碰转场”。
又比如,在第一终端设备执行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了近距离通信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若用户确认需要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进而通过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方法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
又比如,在第一终端设备执行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的转场操作(比如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界面上可以显示转场操作对应的控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用户是否触发了该控件),则可以启动近距离通信技术扫描附近的设备,若扫描到第三终端设备,则可以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转场操作前,已经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近场通信连接),并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进而通过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方法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一键转场”。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到多个候选终端设备(包括第三终端设备),则用户可以从多个候选终端设备中选择第三终端设备。
二、交接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交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即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交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交接对象信息,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交接对象为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比如交接对象信息可以包括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交接对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确定交接对象。举个例子,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若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不包括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交接对象为音频数据传输业务。
又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并根据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确定初始交接对象;以及,向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询问是否将初始交接对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比如,初始交接对象包括N1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户可以从N1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选择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为N1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部分或全部媒体数据传输业务,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选择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确定为交接对象。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后,第三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
(2)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交接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此种情形下,交接对象可以为协议预先定义或者默认的。
三、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转场请求消息的实现方式
比如,近距离通信连接为NFC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转场请求消息可以为NDEF消息,NDEF消息的Payload中包括JSON格式的信息,JSON格式的信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参见表9所示,为转场请求消息的一个示例。
表9:转场请求消息示例1
又比如,近距离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转场请求消息可以为HTTP消息,HTTP消息的请求数据可以包括JSON格式的信息,JSON格式的信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参见表10所示,为转场请求消息的又一个示例。
表10:转场请求消息示例2
S803,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转场请求消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示例性地,在S803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在注册成功后,第三终端设备方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S804,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将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如此,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无需预先绑定,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实现“一键转场”(比如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上触发一下转场按键,便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或者“碰一碰转场”(比如用户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碰一碰,便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且,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相比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通过通话功能实体进行通信的方式来说,转场的实现较为简便,且能够有效降低转场时延。
实施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S901,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图9中未示出)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此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示例性地,在S801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通过前文所述的注册流程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
S902,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
此处,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交接凭证信息和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注册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其中,注册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比如可以是指P-CSCF实体的地址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可以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若第三终端设备处于未注册状态,则可以获取交接凭证信息,并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若第三终端设备处于注册状态,则可以执行S906。
(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交接凭证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终端设备的广播消息中的广播标识确定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向注册功能实体发起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时间信息,时间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的时间。相应地,注册功能实体接收到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所携带的信息生成交接凭证信息,并将交接凭证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其中,注册功能实体根据交接凭证信息请求消息生成交接凭证信息的实现可以参照前文中“注册功能实体生成凭证信息”的描述。
(2)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后,第三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确定需要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便获取交接凭证信息,并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而无需判断第三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此种情形下,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交接凭证信息后,若确定自身处于注册状态,则可以无需对交接凭证信息进行处理;若确定自身处于未注册状态,则可以根据交接凭证信息向注册功能实体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具体参见后文的描述。
(3)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近距离通信连接为NFC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可以为NDEF消息,NDEF消息的Payload中包括JSON格式的信息,JSON格式的信息包括交接凭证信息,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注册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参见表11所示,为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的一个示例。
表11: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示例1
/>
又比如,近距离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可以为HTTP消息,HTTP消息的请求数据可以包括JSON格式的信息,JSON格式的信息包括交接凭证信息,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注册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参见表12所示,为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的又一个示例。
表12: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示例2
S903,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后,向注册功能实体发送第二注册请求消息,第二注册请求消息包括交接凭证信息和第三终端设备的注册标识(比如本端标签);相应地,注册功能实体可以接收第二注册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第三终端设备的IP地址,具体不做限定。
S904,注册功能实体根据交接凭证信息,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注册成功后,向第三终端设备返回第一注册响应消息,第一注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注册成功。
示例性地,注册功能实体根据交接凭证信息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注册成功的实现,可以参照前文有关注册流程的描述。
示例性地,注册功能实体还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第三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第三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包括第三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第三终端设备的IP地址。
S905,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注册响应消息,第二注册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已注册成功。
S906,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转场请求消息,转场请求消息包括交接指示信息,交接指示信息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示例性地,交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的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交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交接对象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交接对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确定交接对象。其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注册响应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
S907,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转场请求消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此处,由于在S907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进而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交接凭证信息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进而在注册成功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转场请求消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S908,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三中,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和转场请求消息可以为同一消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转场操作后,可以通过一条消息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和交接指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三中的方法相比于实施例二来说:实施例二中,第三终端设备需要自身去请求凭证信息,也就是说,第三终端设备需要使用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而实施例三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第三终端设备自身无需去请求凭证信息,也就是说,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向注册功能实体进行注册。比如,实施例三中,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无需安装SIM卡(比如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为不支持SIM卡的终端设备,不支持SIM卡的终端设备不具有请求凭证信息的能力),因此,采用实施例三中的方法,接受转场的设备可以更加多样化,转场方案的适用性更强。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即示例1和示例2),对上述实施例三中S907和S908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
示例1
在示例1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均为智能手机,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比如智能手表支持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而不支持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此外,示例1中是以“P=N”为例进行描述的,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称为音频数据传输业务1)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称为音频数据传输业务2),音频数据传输业务2用于取代音频数据传输业务1。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S907和S908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其中,S907可以包括S9071至S9075,S908可以包括S9081和S9082。
S9071,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转场请求消息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呼叫标识(Call-ID3)、第三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from-tag3)、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即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比如Call-ID1、from-tag1和to-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其中,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可以指示交接对象,比如交接对象为音频数据传输业务;示例性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还可以指示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第三终端设备针对于媒体数据的编码方式、采样率等,具体不做限定。参见表13所示,为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示例。
表13: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示例
S9072,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此处,通话功能实体根据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会话的标识,可以获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用于对通话业务进行转场,进而通话功能实体根据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比如,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二终端设备将音频通道的地址信息由地址信息1(即第一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修改为地址信息2(即第三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话功能实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并不感知第三终端设备,或者说第二终端设备并不感知通话业务由第一终端设备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可以根据需要转场的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的标识,生成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Call-ID1、from-tag1和to-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参见表14所示,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表14: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
S9073,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修改请求消息,若确定接受会话修改,则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将音频通道的地址信息由地址信息1(即第一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修改为地址信息2(即第三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并根据修改的音频通道的地址信息来传输音频数据。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三终端设备针对音频数据的编码方式、采样率等,确定是否修改第二终端设备针对音频数据的编码方式、采样率,若确定修改,则会话修改响应消息中可以携带修改的编码方式、采样率,若不需要修改,则会话修改响应消息中可以携带之前的编码方式、采样率。
参见表15所示,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表15: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S9074,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可以根据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生成会话建立响应消息,并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参见表16所示,为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示例。
表16: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示例
如此,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可以获取到音频通道在第二终端设备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而第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
S9075,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S908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此处,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交接完成信息,进而根据交接完成信息,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又比如,第一终端设备检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对应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若第一终端设备在设定时长内通过其中的N个数据传输通道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媒体数据,则可以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经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示例性地,设定时长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可以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取代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在示例1中,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
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终止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止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此种情形下,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不携带音频数据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通话功能实体可以根据会话修改请求消息释放或删除音频通道在第一终端设备侧的地址信息等。参见表17所示,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暂停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暂停通过音频通道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而无需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表17: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S9082,通话功能实体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
此处,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后,根据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会话的标识,可以确定该会话为已经转场的会话;进一步地,通话功能实体根据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的内容,可以确定会话修改请求消息是用于请求释放或删除已转场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因此,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而无需再将会话修改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二终端设备。
参见表18所示,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表18: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示例2
在示例2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均为智能手机,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电视,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比如智能电视支持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全部数据传输业务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此外,示例2中是以“P=N”为例进行描述的,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1、视频数据传输业务1、DC数据传输业务1转场到第三终端设备后,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2、视频数据传输业务2、DC数据传输业务2。其中,音频数据传输业务2用于取代音频数据传输业务1,视频数据传输业务2用于取代视频数据传输业务1,DC数据传输业务2用于取代DC数据传输业务1。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S907和S908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其中,S907可以包括S9071至S9075,S908可以包括S9081和S9082。
S9071,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转场请求消息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呼叫标识(Call-ID3)、第三终端设备的本端标签(from-tag3)、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即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比如Call-ID1、from-tag1和to-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其中,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可以指示交接对象,比如交接对象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示例性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还可以指示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第三终端设备针对于媒体数据的编码方式、采样率等,具体不做限定。参见表19所示,为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示例。
表19: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示例
S9072,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此处,通话功能实体根据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会话的标识,可以获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用于对通话业务进行转场,进而通话功能实体根据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可以根据需要转场的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的标识,生成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Call-ID1、from-tag1和to-tag2、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参数。参见表20所示,为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表20: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示例
S9073,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修改请求消息,若确定接受会话修改,则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响应消息。
参见表21所示,为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表21: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示例
/>
S9074,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可以根据会话修改响应消息,生成会话建立响应消息,并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参见表22所示,为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示例。
表22: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示例
如此,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修改响应消息后,可以获取到音频通道、视频通道和DC应用通道在第二终端设备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而第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音频数据,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视频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视频数据,以及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DC应用通道传输通话业务关联的DC数据。
S9075,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S908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结束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可以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取代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在示例2中,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
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终止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结束请求消息。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结束通话业务对应的会话。
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暂停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业务、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和DC数据传输业务,则可以暂停通过音频通道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DC数据,而无需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结束请求消息。
S9082,通话功能实体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结束响应消息。
此处,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会话结束请求消息后,根据会话结束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会话的标识,可以确定该会话为已经转场的会话,因此,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会话结束响应消息,而无需再将会话结束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二终端设备。
上述示例1和示例2,均是以“P=N”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P也可以大于或小于N。举个例子,P=1,N=2,其中,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和视频数据传输业务,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为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2用于取代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和视频数据传输业务;此种情形下,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相应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后,根据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可以确定需要对音频数据传输业务1和视频数据传输业务1进行转场,且转场后合并为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即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进而,通话功能实体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终端设备建立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具体实现可以参照示例1和示例2。
上述示例1和示例2,是以实施例三为例进行描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转场请求消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与实施例三中“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转场请求消息,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进行注册,进而第三终端设备也可以使用第三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发起会话建立请求消息,而实施例三中,第三终端设备是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发起会话建立请求消息;除此区别之外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可以参照实施例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终端设备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三中“第一终端设备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描述。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可以理解的是:
(1)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当第三终端设备开始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示例性地,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控制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传输和/或呈现。
比如,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音频数据传输业务和视频数据传输业务,则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控制第三终端设备将音频数据播放为声音的音量大小、将视频数据显示为动画的窗口大小和/或窗口位置。举个例子,以控制音量大小为例,参见图12,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上可以包括“音量+”控件、“音量-”控件,进而: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上点击“音量+”控件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1,相应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控制信息1提高音量;当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上点击“音量-”控件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2,相应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控制信息2降低音量。
(2)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是以第二终端设备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此种情形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维持通话业务(即转场失败)。比如在上述示例1或示例2中,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通话功能实体的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后,确定不接受会话修改,并向通话功能实体发送会话修改失败消息;相应地,通话功能实体接收到会话修改失败消息后,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会话建立失败消息,以及,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建立失败消息后,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失败信息;进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维持通话业务。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终端设备针对媒体数据的编码方式和/或采样率,判断是否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具体来说,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针对媒体数据的编码方式和/或采样率一致,则可以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否则(比如第二终端设备针对视频数据的编码方式为方式1,而第三终端设备针对视频数据的编码方式为方式2,但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方式2),可以不允许第三终端设备执行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3)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针对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通话业务的主叫方,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为通话业务的被叫方。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场方案可以适用于通话业务的主叫方,或者也可以适用于通话业务的被叫方。
(4)上述侧重描述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之处,除差异之处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此外,同一实施例中,不同实现方式或不同示例之间也可以相互参照。
上述主要从装置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或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3所示,装置13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302和通信模块1303。处理模块1302用于对装置13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1303用于支持装置13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模块1303也称为收发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或发送模块,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301,用于存储装置13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1)该装置13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处理模块1302可以支持装置13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模块1302主要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的动作或者除收发之外的操作,通信模块1303可以支持装置1300与其它实体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举例来说,以图9为例,处理模块1302可用于执行图9中的S901、S908,通信模块1303可用于执行图9中的S902、S905、S906。类似地,处理模块1302还可以用于其它流程图(如图4至图8、图10、图11)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的操作,通信模块1303还可以用于其它流程图(如图4至图8、图10、图11)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02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通信模块1303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处理模块13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2)该装置13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终端设备。处理模块1302可以支持装置13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三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模块1302主要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第三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的动作或者除收发之外的操作,通信模块1303可以支持装置1300与其它实体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三终端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举例来说,以图9为例,处理模块1302可用于执行图9中的S907,通信模块1303可用于执行图9中的S902、S903、S904、S905、S906。类似地,处理模块1302还可以用于其它流程图(如图8、图10、图11)中第三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的操作,通信模块1303还可以用于其它流程图(如图8、图10、图11)中第三终端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303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处理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以上装置中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模块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模块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模块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模块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见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4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1410、射频部分1420、信号处理部分1430。天线1410与射频部分14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420通过天线1410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将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4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4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420,射频部分14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410发送给接入网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4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4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432和接口电路1433。存储元件14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4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4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3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3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4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4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交接凭证请求信息,所述交接凭证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生成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消息,所述近距离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
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或者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
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其中,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2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以及,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指示信息,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取代所述M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中的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交接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后,暂停执行或终止执行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其中,每一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用于传输和/或呈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关联的媒体数据;N小于或等于M,P大于或等于或小于N。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凭证信息;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交接凭证信息后,向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所述交接凭证信息指示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允许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发送交接凭证请求信息,所述交接凭证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信息和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生成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消息,所述近距离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近距离广播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通话业务的控制功能实体发送所述交接凭证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交接对象信息,所述交接对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对象信息包括所述N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的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支持的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力信息后,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交接对象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标识和/或所述通话业务关联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的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交接完成信息,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交接完成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已开始执行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P个媒体数据传输业务。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32或34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权利要求33或35所述的通信装置。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88490.0A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7395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490.0A CN117395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3/103451 WO2024007923A1 (zh) 2022-07-04 2023-06-28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490.0A CN117395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5619A true CN117395619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8490.0A Pending CN117395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5619A (zh)
WO (1) WO20240079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373A (zh) * 2015-12-11 2016-03-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音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WO2021234213A1 (en) * 2020-05-20 2021-11-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Exchange of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 related information during hand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923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6087A1 (en) 5G SA Network-Based Cal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US95447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udio str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034149A1 (en)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JP5443392B2 (ja) パーソナル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249174B (zh)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和终端
US9197680B2 (en) Establishing and controlling audio and voice back channels of a Wi-Fi display connection
US9246924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service identity among multiple client devices in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60149836A1 (en) Communication and Messaging Architecture for Affiliated Real-Time Rich Communications Client Devices
US8351393B2 (en) Switching of multimedia sessions from a mobile terminal
US8543060B2 (en) Close-proxim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fer
US938043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ket network, supplementary ser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lementary services
US10477030B2 (en) LTE cellular mobile network access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500226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multimedia content using a television receiver during a voice call
CN112492580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6933A (zh) 一种播放多媒体彩振、彩铃的方法、应用服务器
KR20090085152A (ko) 패킷 교환 도메인의 상태를 변경하기 위한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15190468B (zh) 重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647764A (zh) 长期演进系统语音业务实现方法和单芯片终端
EP3288230A1 (en) Framework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fusion equipment and ue
CN117395619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170415B (zh) 呼叫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695B (zh) 一种ims呼叫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6138645A1 (zh) 语音业务共享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10185170A1 (en) Media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4503708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