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4886A -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4886A
CN117394886A CN202210752754.7A CN202210752754A CN117394886A CN 117394886 A CN117394886 A CN 117394886A CN 202210752754 A CN202210752754 A CN 202210752754A CN 117394886 A CN117394886 A CN 117394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information
channel
target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27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晨光
魏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527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48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2022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9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48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所有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获取联合信道信息;根据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得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满足预设指标值;将各个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发射机,使得各个所述发射机根据对应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配置。通过获得MTRP架构下的最优码本组合并基于最优码本组合进行波束赋形,提升传输速率与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对传输速率及覆盖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小区边缘的用户,接收信号的功率、噪声或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都限制了其数据传输速率,如何提高类似场景下的传输速率对现有的通信方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多点联合发送与接收(Multi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s,MTRP)技术是利用多个小区的发射天线协作传输来实现小区边缘处无线链路的较高容量和可靠传输,可以有效解决小区边缘干扰问题,其中波束赋形是关键环节之一。以参与MTRP传输的小区以2个为例,相关技术的基于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的波束赋形方案中,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两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分别独立计算两次得到对应的码本信息并反馈给对应的小区,两个小区再分别根据各自得到的PMI选择波束,完成波束赋形处理过程。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只保证了单个信道容量的最优,不能保证全局信道容量的最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得MTRP架构下的最优码本组合并基于最优码本组合进行发射机的波束赋形,提升传输速率与传输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包括: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所有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获取联合信道信息;根据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得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满足预设指标值;将各个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发射机,使得各个所述发射机根据对应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所述程序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使终端在接收到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后,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估计矩阵,再将多个估计矩阵联合起来,根据联合信道计算信道容量,在所有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对应的联合信道能够满足预设指标值,最后将这些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到对应的发射机,使其完成预编码配置。能够在保证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升波束赋形的效果,进而提高传输速率与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MTRP技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组合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示例性地”或者“可选地”等词用于表示作为例子、例证或说明,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有优势。使用“进一步地”、“示例性地”或者“可选地”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MTRP技术是利用多个小区的发射天线协作传输来实现小区边缘处无线链路的较高容量和可靠传输,从而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感受。图1是MTRP技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小区200的边缘用户设备UE 220同时被小区100、小区200以及小区300服务,从而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信号质量。MTRP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是增大高速传输速率的覆盖范围,第二是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传输速率,第三是提高系统整体的传输速率。
基于PMI的波束赋形技术是MTRP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的流程为小区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给用户设备UE,用户设备UE接收CSIRS信号后对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SI,用户设备UE根据配置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结果给小区,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等,小区接收到用户设备UE上报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RI等,生成码本并计算权值矩阵,最后基于权值矩阵进行波束赋形。
不同于普通链接模式下的一个用户设备UE连接到一个小区,MTRP模式下涉及到多个传输点的联合发送与接收。假设参与MTRP传输的小区为2个:cell0与cell1,UE为1个:UE0,其中cell0与UE0之间的信道表示为H0,同理cell1与UE0之间的信道可表示为H1。在MTRP模式下,现有的一种基于PMI进行的下行发端波束赋形方案处理过程如下:两小区配置不同的CSIRS信号,分别为CSIRS0与CSIRS1,UE0根据接收到的两个CSIRS参考信号分别独立计算两次得到对应的码本信息并反馈给对应的小区,而后两个小区分别根据各自得到的PMI选择波束,完成波束赋形处理过程。
上述方案中UE0根据从两个小区接收到的CSIRS0和CSIRS1分别计算两次得到对应于PMI0的码本W0,以及对应于PMI1的码本W1。假设码本计算时的信道指标值为使得信道容量最大化,则根据经过信道H0的参考信号CSIRS0进行信道估计,在信道估计结果为H0’时所有码本集合中W0使得信道H0’容量最大化;同理,根据经过信道H1的参考信号CSIRS1进行信道估计,在信道估计结果为H1’时所有码本集合中W1使得信道H1’容量最大化。然而,MTRP模式下两小区都向UE0发送数据,因此可以将信道H0与H1看作一个联合信道{H0,H1}。由于信道H0与H1之间存在联系,所以在选择码本时如果只考虑单个信道H0或H1的信道容量最大化,并不能保证联合信道{H0,H1}的信道容量最大化。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使终端在接收到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后,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估计矩阵,再将多个估计矩阵联合起来综合利用,根据联合信道计算信道容量,在所有的预编码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对应的联合信道能够满足预设指标值,最后将这些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到对应的发射机,使其完成预编码配置。能够在保证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升波束赋形的效果,进而提高传输速率与传输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IE-A(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5G、超5代(Beyond FifthGeneration,B5G)、第6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终端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设备UE,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的流程图,预编码配置方法至少包括但不限于步骤步骤S1000至步骤S4000。
步骤S1000: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UE获取两个及以上的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这些发射机可以来自不同小区,也可以来自同一小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一般用于对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机在对应的资源位置上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进行信息映射而得到时域参考信号,用户设备UE将时域参考信号转换成频域参考信号,按照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对频域参考信号进行信息提取,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步骤S2000:根据所有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获取联合信道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各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再根据所有信道信息得到联合信道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与发射机数量对应的信道估计值,实际应用中,估计值一般以估计矩阵的形式参与计算,因此,通过将多个估计矩阵联合起来,得到联合信道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与发射机数量对应的信道估计值,再将各个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或平推中的任一种处理,得到各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对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或平推是为了获取整个资源位置上连续的信道估计值,是本领域常见推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是根据得到的估计矩阵,分别计算每个估计矩阵对应的目标预编码信息,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将估计矩阵先进行联合得到联合信道信息,再根据联合信道信息计算目标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信道估计的时候可以采用时域方法,也可以采用频域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由于是在UE侧进行两次信道估计,所以可将两个CSIRS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都完整的保存起来,在计算联合信道时直接读取,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计算联合信道时只要可以得到两个信道估计结果,至于实际处理过程如何,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3000:根据联合信道信息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其中,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得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满足预设指标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联合信道信息计算其用于衡量信道性能的信道指标值,选取使信道指标值达到最优的预编码信息作为目标预编码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联合信道信息计算其用于衡量信道性能的信道指标值,选取使信道指标值满足预设指标值的预编码信息作为目标预编码信息,选取的目标预编码信息无需使联合信道的信道指标值达到最优,只需满足预设指标值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指标值可以从信道容量、时延、时延抖动、传输带宽等多维度中选定,选定的维度可以是单一维度或者多维度,并能够对信道性能进行衡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MTRP的架构可能对应于不同的目标预编码信息表示形式,在后文示例中将具体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预编码信息是以目标预编码组合的形式出现,即,目标预编码组合中包括部分或全部发射机对应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当UE将目标预编码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发射机时,这些目标预编码信息可以独立地发出;当UE将目标目标预编码信息统一发送部分发射机,再经由这个发射机处理后将目标预编码信息转发时,则UE可以选取目标预编码组合的形式进行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组成目标预编码组合。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组合确定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至少包括步骤S3100、步骤S3200以及步骤S3300。
步骤S3100:在预设的预编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预编码组合,得到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其中,候选预编码组合包括各个发射机对应的候选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预编码集合可以是用户设备UE预先从其他网络设备处获得的预编码集合,也可以是用户设备UE自行生成的预编码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预设的预编码集合中遍历所有的预编码组合,那么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就与预设的预编码集合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预设的预编码集合中先初步筛选一次,去除那些明显不满足条件的预编码组合,则剩余的预编码组合形成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这种先筛选再计算的方式能够提升目标预编码组合的搜索速度,从而提升目标预编码的配置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构成了目标预编码组合,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组合形成了目标预编码组合集合。UE在选择目标预编码信息时,首先是从目标预编码组合集合中选取合适的目标预编码组合,再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发射目标预编码组合或分别发射目标预编码信息。
步骤S3200:根据联合信道信息和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中所有候选预编码组合计算得到多个候选信道指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道性能可以通过信道容量、时延、时延抖动、传输带宽等多维度衡量,因此,在计算候选信道指标值时,可以基于预设的指标类型,对一个候选预编码组合对应的一种或多种信道指标进行计算。
在一实施例中,选取一种指标值进行计算,例如将信道容量作为预设指标类型,用户设备UE遍历预编码集合中每种候选预编码组合,并根据联合信道信息分别计算每种候选预编码组合下的信道容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选取两种指标值进行计算,例如将信道容量和时延作为预设指标类型,用户设备UE遍历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中每种候选预编码组合,并根据联合信道信息分别计算每种候选预编码组合下的信道容量和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当预设指标类型有多种时,可以为每种信道指标类型赋予权重,在实际计算中,计算候选信道的综合指标值。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允许权重的调整,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指标计算方案。
步骤S3300:将满足预设指标值的所述候选信道指标值中的一个所对应的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确定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当选取的预设指标类型为信道容量时,用户设备UE选取使信道容量最大的候选预编码组合作为目标预编码组合,并将目标预编码组合分别发送至各个发射机。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选取的预设指标类型为信道容量和时延时,用户设备UE根据信道容量和时延分别对应的权重值,计算每个候选信道的综合指标值,并将综合指标值最大的候选预编码组合作为目标预编码组合,并将目标预编码组合分别发送至各个发射机。
可以理解的是,当某一指标类型对应的权重为1而其他指标类型对应的权重为0时,则表示仅将权重为1对应的指标类型作为信道选择的考量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设置了预设指标,即,只要能够使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满足该预设指标的预编码组合,均可作为目标预编码组合。因此,如果多个候选预编码组合均能使其对应的候选信道指标值达到预设指标,则可以从这些候选预编码组合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预编码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从满足预设指标的多个候选预编码组合中选择目标预编码组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选择一个最优的目标预编码组合,或者,随机选择一个,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步骤S4000:将各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发射机,使得各个发射机根据对应的目标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UE发送各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将各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发射机,也可以将全部或部分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其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再由首先接收到目标预编码信息的发射机进行转发。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户终端UE在确定了两个小区基站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后,将包含PMI 0信息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传输点(小区基站)TRP 0,将包含PMI 1信息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传输点(小区基站)TRP 1,两个小区基站分别根据接收到的目标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小区可以一个是主小区,另一个是辅小区。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户终端UE在确定了两个小区基站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后,将包含PMI 0与PMI 1信息的两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均发送给传输点(主小区基站)TRP 0,主小区收到UE上报的PMI组合信息后,提取本小区对应的目标预编码信息,然后将目标预编码信息中对应于辅小区的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辅小区,使得辅小区可以完成其预编码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MTRP传输的各个小区根据UE上报或者其他小区发送过来的码本信息进行下行波束赋形过程。各小区根据码本进行波束赋形的具体处理过程利用相关技术即可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述。
下述示例能够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为了便于表述,下述示例对来自两个小区的两个发射机进行预编码配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两个以上的发射机也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进行预编码配置。
示例1:
两小区分别配置不同的CSIRS资源,在各自的资源位置上进行CSIRS映射然后变换到时域进行数据发送,分别对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0、CSIRS1。UE在接收端分别将接收到的时域数据变换到频域,按照对应的资源位置提取频域数据,然后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两个小区与UE之间的信道估计结果。利用CSIRS计算PMI时,对于单个小区发送的CSIRS信号,UE接收到的信道H维度为N*P,码本W维度为P*L,其中N表示UE的接收天线数,P表示CSIRS配置的端口port数,L表示层数。在码本集合中选择使得信道容量最大的一个即为目标码本,其中第k流对应的信道容量Ck与信噪比SINRk的关系如下公式:
Ck=log2(1+SINRk)
以使用MMSE准则进行信道均衡为例,第k流的信噪比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
H为信道估计得到的矩阵,W为码本,Rn,n为信道估计得到的噪声自相关矩阵,I为单位阵。
在本示例中,MTRP架构为两个小区在相同的层上发送数据,即两个小区联合为一个天线数翻倍的超级小区。
基于此种架构,两个小区与UE之间的信道为H0和H1,联合信道可表示为:
天线数翻倍但流数不变,所以联合码本可表示为:
联合等效信道为:
根据联合等效信道计算对应的Q矩阵,其中为两个信道的自相关矩阵的联合扩展,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生成,本示例对此计算过程不做限制。
计算第k流数据的信噪比:
根据香农公式计算第k流对应的信道容量:
Cco,k=log2(1+SINRco,k)
选择使得联合信道总容量最大的码本组合{W0,W1},即目标预编码信息。
本示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考虑了信道间存在的干扰,引入联合信道的概念,选择使得联合信道容量最大化的码本组合,避免了每个信道单独计算码本时对另一信道干扰不可控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示例2:
两小区分别配置不同的CSIRS资源,在各自的资源位置上进行CSIRS映射然后变换到时域进行数据发送,分别对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0、CSIRS1。UE在接收端分别将接收到的时域数据变换到频域,按照对应的资源位置提取频域数据,然后进行信道估计。利用CSIRS计算PMI时,对于单个小区发送的CSIRS信号,UE接收到的信道H维度为N*P,码本W维度为P*L,其中N表示UE的接收天线数,P表示CSIRS配置的端口port数,L表示层数。在码本集合中选择使得信道容量最大的一个即为目标码本,其中第k流对应的信道容量Ck与信噪比SINRk的关系如下公式:
Ck=log2(1+SINRk)
以使用MMSE准则进行信道均衡为例,第k流的信噪比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
H为信道估计得到的矩阵,W为码本,Rn,n为信道估计得到的噪声自相关矩阵,I为单位阵。
在本示例中,MTRP架构为两个小区在不同的层上发送数据,即组成一个天线数和流数翻倍的超级小区。
基于此种架构,两个小区与UE之间的信道为H0和H1,联合信道可表示为:
天线数与流数都翻倍,所以联合码本可表示为:
联合等效信道为:
根据联合等效信道计算对应的Q矩阵,其中为两个信道的自相关矩阵的联合扩展,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生成,本示例对此计算过程不做限制。
计算第k流数据的信噪比:
根据香农公式计算第k流对应的信道容量:
Cco,k=log2(1+SINRco,k)
选择使得联合信道总容量最大的码本组合{W0,W1},即目标预编码信息。
本示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考虑了信道间存在的干扰,引入联合信道的概念,选择使得联合信道容量最大化的码本组合,避免了每个信道单独计算码本时对另一信道干扰不可控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编码配置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2;至少一个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预编码配置方法。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模块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于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所有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获取联合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得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的信道指标值满足预设指标值;
将各个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发射机,使得各个所述发射机根据对应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组成目标预编码组合;所述根据所述联合信道信息确定多个目标预编码信息,包括:
在预设的预编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预编码组合,得到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其中,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包括各个所述发射机对应的候选预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联合信道信息和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集合中所有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计算得到多个候选信道指标值;
将满足所述预设指标值的所述候选信道指标值中的一个所对应的所述候选预编码组合确定为所述目标预编码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获取联合信道信息,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有所述信道信息得到联合信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值;
将各个所述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或平推中的任一种处理,得到各个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发射机,包括:
向各个所述发射机发送对应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包括主发射机和多个辅发射机;
所述将各个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所述发射机,包括:
向所述主发射机发送所有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使得所述主发射机在所有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中获取对应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之后,将剩余的所述目标预编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各个所述辅发射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包括:
获取不同发射机发送的时域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时域参考信号由所述发射机在对应的资源位置上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进行信息映射而得到;
根据所述时域参考信号获取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域参考信号获取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包括:
将所述时域参考信号转换成频域参考信号;
按照所述资源位置对所述频域参考信号进行信息提取,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9.一种预编码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至少一个所述程序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预编码配置方法。
CN202210752754.7A 2022-06-29 2022-06-29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948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2754.7A CN117394886A (zh) 2022-06-29 2022-06-29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02022 WO2024001927A1 (zh) 2022-06-29 2023-06-25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2754.7A CN117394886A (zh) 2022-06-29 2022-06-29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4886A true CN117394886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383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2754.7A Pending CN117394886A (zh) 2022-06-29 2022-06-29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4886A (zh)
WO (1) WO20240019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39381A1 (en) * 2017-06-16 2020-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80682B2 (en) * 2018-05-11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transmission in new radio
WO2020154832A1 (en) * 2019-01-28 2020-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N116095741A (zh) * 2020-05-30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2123365A1 (en) * 2020-12-07 2022-06-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927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2597B2 (en) Beam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31847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22302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035450B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432479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566913B2 (ja) キャリア対生起干渉(causedinterference)に基づく分散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742292B2 (en) CSI feedback method,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U2015406856B2 (en) Precoding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87542B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327732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2470419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64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253419A1 (zh) 一种实现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US10992352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sel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7114513A1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94380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94394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94381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394886A (zh)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6472886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情報取得方法、及び装置
KR102524774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63853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16112047A (zh)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KR20160055066A (ko) 다중사용자 mimo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