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1670A -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1670A
CN117391670A CN202311324791.9A CN202311324791A CN117391670A CN 117391670 A CN117391670 A CN 117391670A CN 202311324791 A CN202311324791 A CN 202311324791A CN 117391670 A CN117391670 A CN 117391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bile terminal
digital
data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4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健
罗思敏
童锐
代晓丰
林翔
尹旷
杨帆
田妍
张敏
卢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47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1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1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1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45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21Dynamic linking or loading; Link editing at or after load time, e.g. Java class loading
    • G06F9/44526Plug-ins; Add-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带电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设备检修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状态检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带电检测作为状态检测的重要分支,通常采用便携式检测仪器对在运行状态下的电网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具有灵活、准确、及时等特点。带电检测试验数据作为重要的设备状态表征参量,是开展电网设备状态评价的数据来源之一。
然而,目前带电检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例如需要人工收录检测数据、图谱数据等,影响带电检测操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带电检测效率的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包括:
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客户端采用Flutter和Android原生部分的软件架构;Flutter包括:
SDK层,用于提供Flutter与Dart的基础功能;
工具层,用于提供封装工具,封装工具包括接口;
业务层,用于通过工具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与批量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全局状态管理,以及所有UI与页面路由实现;
其中,全局状态管理采用业务逻辑组件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使用protoc及相关插件生成多种语言的消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代码,并利用Protobuf提供二进制或JSON格式的序列化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采用golang作为开发语言;服务端的数据存储层面采用RABC的权限设计模式进行表结构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服务端的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采用VUE3.0作为开发框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经物联安全进行通信连接;
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采用请求-应答机制进行数据通信,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的通信报文采用大端字节序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装置包括:
一致性测试模块,用于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任务获取模块,用于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上述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通过通信一致性测试,令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建立通信连接能力,为检测数据的采集与上传提供统一规范的通信路径,同时依赖于服务端和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令检测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均可以高效进行,从而方便数据整理,提高带电检测工作效率,提升带电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带电检测数据数字化、无纸化流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移动终端和数据通信一致性测试装备的接线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Bloc层设计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mapEventToState简易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的报文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上传的业务数据内容定义说明表;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的应用环境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202至步骤206。其中:
步骤202,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通信一致性测试是指验证网络协议实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测试过程。网络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约定,它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交换。通过通信一致性测试确保实现该协议的软件或设备在遵循协议规范方面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采用数据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进行通信一致性检测。如图3所示,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通过蓝牙/WLAN/RS232/USB方式连接。数据通信一致性测试装备下发任务,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上送检测数据,以实现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的通信一致性测试。在完成通信一致性测试后,可将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连接,连接方式同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的连接方式。
利用数据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进行交互,覆盖所有报文类型,检查报文类型与标准要求是否一致。
步骤204,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在现场检测前,服务端通过微服务技术根据带电检测类型和设备类型,自动创建被测设备的检测点台账信息。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补充增加检测点信息,并调整检测点列表顺序。检测人员可根据现场检测习惯,针对普测或精测,分别生成包含检测点信息的检测任务。
现场检测时,检测人员利用移动终端扫描被测设备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或二维码获取被测设备ID,或手动输入被测设备ID,从服务器关联获取被测设备ID对应的检测任务。检测任务包括检测点台账信息。
步骤206,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移动终端将检测任务下发至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在获取检测任务后,检测人员使用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在每个检测点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应自动生成对应的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既包括数值形式数据,还包括图谱数据文件。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将检测数据自动上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逐一或批量打包将检测数据自动上送至服务器。
作为优选方案,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可以具备展示检测任务和需检测的检测点信息等功能。此外,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应支持单一或批量检测点的检测数据上传移动终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通信一致性测试,令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建立通信连接能力,为检测数据的采集与上传提供统一规范的通信路径,同时依赖于服务端和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令检测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均可以高效进行,从而方便数据整理,提高带电检测工作效率,提升带电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带电检测数据数字化、无纸化流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客户端采用Flutter和Android原生部分的软件架构;Flutter包括:SDK层,用于提供Flutter与Dart的基础功能;工具层,用于提供封装工具,封装工具包括接口;业务层,用于通过工具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与批量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局状态管理,以及所有UI与页面路由实现。其中,全局状态管理采用业务逻辑组件实现。
客户端模块包含管理配网设备的基础功能,例如,设备接入、数据采集和展示、数据存储和上送、数据分析、指令定值下发和调试等。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较大的可拓展性,以满足日后不断增加的需求。如图4所示,为客户端的软件基本架构,软件从结构上可以分为Flutter部分和Android原生部分。其中,Android原生部分实现了提供平台专有特性的封装,比如接入特定厂家提供的外设。
Flutter部分包括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层、工具层以及业务层。其中:SDK层提供Flutter与Dart的基础功能,包括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组件、渲染、IO、数据转换、异步操作、原生交互等。工具层能为业务层所用,为业务层提供接口。业务层通过工具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与批量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全局状态管理,以及所有UI与页面路由。
Flutter提供了组件级的状态管理(EphemeralState)和基于Provider的ChangeNotifier的跨组件状态管理。前者实现全局状态管理需要大量的、重复的回调函数,后者不方便业务逻辑封装。针对这些问题,本实施例选用了Bloc作为全局状态管理工具。Bloc(Business Logic Component,业务逻辑组件),旨在将UI与业务解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遵循Bloc模式还有利于增强可测试性与可重用性,提高可拓展性与代码可读性。
如图5所示,为Bloc层的设计示意图。客户端的业务逻辑包括设备接入、数据采集和展示、数据存储和上送、数据分析、指令定值下发和调试等,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Bloc。Bloc包括身份验证Bloc(Authentication Bloc)、批处理管理Bloc(BatchManage Bloc)、批量控制Bloc(BatchControl Bloc)和批处理历史Bloc(BatchHistory Bloc)等。以设备接入模块为例,设备接入验证对应身份验证Bloc,包含一个用于映射事件到状态的流生成器(mapEventToState)与一个用于存储身份验证信息的验证信息存储(AuthenticationRepository)。Bloc通过BlocProvider或MultiBlocProvider将Bloc注入BuildContext,向子组件提供Bloc。在子组件中使用BlocBuilder、BlocListener、MultiBlocListener或BlocConsumer获取或监听状态(State)变化,从而对组件进行更新。
其中,流生成器mapEventToState的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进行Bloc初始化和删除上一次验证,得到验证初始值的状态。进行验证启动事件后,状态变更为验证进行中,并进行远程验证,若验证成功则状态变更为验证成功,否则状态变更为验证失败。若验证超出阈值,则状态也变更为验证失败。
客户端模块外设接入与原生开发配网智能系统通常需要各类配网设备的支持,比如局放探测仪、蓝牙加密模块、红外成像仪等。接入这些配网智能设备则需要使用特定平台的SDK或使用广播的方式接收数据。Flutter与Android之间约定一个通道,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调用(invoke)方法并回调返回数据,从而实现两者之间数据交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扫码获取被测设备ID。此时,客户端模块提供了系统级的应用程序来为配网设备接入提供便利。系统的应用程序负责控制外设硬件,当接收到扫码数据时,通过系统广播通知所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接收到广播后,经由MethodChannel,将二维码数据发送到QrcodeBloc中。QrcodeBloc负责解析二维码,若解析失败,则直接通知用户扫码失败;若解析成功,则向某一业务模块发送Event(事件)。该业务将根据Event刷新数据或界面,通知用户扫码结果。为了保证软件兼容性,依然保留了传统摄像头扫码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使用protoc及相关插件生成多种语言的消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代码,并利用Protobuf提供二进制或JSON格式的序列化方案。
Protoc是一种编译器,使用proto编译器,开发者可以定义数据结构、消息格式和相关的协议规范,然后根据.proto文件生成相应编程语言的代码文件。这些生成的代码文件提供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功能,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在应用程序中进行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proto编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Java、C++、Python、Go等,并且可以生成与具体编程语言相关的特定代码库。这样,开发者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来使用Protocol Buffers进行数据交换和存储,而无需关注底层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细节。
Protobuf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序列化格式,Protobuf定义了数据结构和消息的规范,而protoc作为编译器,将这些规范转化为具体编程语言的可用代码,提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能力。两者合作使用,完成了跨语言和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存储。
本实施例使用二进制会大幅提升传输效率与解析效率,除了方便调试、增加可读性,还实现了数据传输的跨平台操作,从而提升了整体客户端数据操作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采用golang作为开发语言;服务端的数据存储层面采用RABC的权限设计模式进行表结构设计。
golang编译生成的是一个静态可执行文件,除了glibc外没有其他外部依赖。golang语言,最终编译为机器码进行执行,不依赖中间虚拟机,并且可以采用混合编译技术实现一次开发,多个平台运行,开发效率和执行性能高,内存占用也非常省。
RAB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安全领域的访问控制策略,用于管理系统中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在RABC模型中,用户被分配到不同的角色上,而每个角色具有特定的权限。对于每个资源,定义了哪些角色允许访问以及可以执行的操作。用户通过被授予特定的角色来获得相应的权限。RABC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权限的控制从用户直接授予转移到对角色的授予上,简化了权限管理和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通过角色和权限的组合,可以灵活地管理和控制不同用户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服务端的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采用VUE3.0作为开发框架。
VUE3.0可以实现按需编译,减少最终的目标代码。VUE3.0的特点是更优秀的diff算法的优化,保证了系统的流畅性;更好地Typescript支持,代码更规范,方便后续扩展等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经物联安全进行通信连接;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采用请求-应答机制进行数据通信,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的通信报文采用大端字节序方式。
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经物联安全进行通信连接可大大提高电力数据的安全性,降低数据泄露隐患。
如图7所示,为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利用请求-应答机制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在请求-应答机制中,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包含了客户端需要的操作或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内容进行处理,并生成对应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大端字节序(Big-endian)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表示多字节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等)的字节顺序。在大端字节序中,数据的高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低地址,而低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高地址。大端字节序按照人类的阅读习惯,高位字节先于低位字节,在内存中的地址也是从高到低的顺序,使得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更容易理解和解析。大端字节序可以确保在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的兼容性,避免字节序引起的混乱和错误。在某些体系结构中,使用大端字节序可以简化指针和地址的运算。例如,在大端字节序中,指针的加减操作可以直接对应到内存地址的增加和减少,不需要额外的处理和转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检测数据分析得到测试结果,并可以将测试结果在测试报告上反映,即可结束整个检测流程。
其中,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测试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测试地点与环境描述;
d)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接收日期,测试日期;
g)测试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h)测试项目、结论及说明;
i)测试报告的编审批人员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j)测试结果仅对被测试对象有效的声明;
k)移动终端应具备检测数据文件自动上送至微服务的功能,宜具备从微服务获取智能诊断信息的功能,辅助现场运维检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或数据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向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下发业务数据时,业务数据内容定义如下:
<IDescription>
<version>1.0</version>
<main_task id="检测主任务ID"type="检测主任务类型"name=检测主任务名称〉
<sub_task id="子任务id"name="子任务名称">
<clearance id="间隔id"name="间隔名称"sn="间隔序号">
<test_point id="测点id"name="设备名称"part="检测部位"sn="测点序号
"></test_point>
</clearance>
</sub_task>
</main_task>
</IDescription>。
步骤S5中,得到测试结果的数据内容定义如下:
<IDescription>
<version>1.0</version>
<main_task id="检测主任务ID"type="检测主任务类型"name=检测主任务名称〉
<file_count>2</file_count>
<file_type>1</file_type>
<sub_task id="子任务id"name="子任务名称">
<clearance id="间隔id"name="间隔名称">
<test_point id="测点ID"name="设备名称"part="检测部位"
filename=原始数据文件名称bgfilename=背景噪声文件名〉
</clearance>
</sub_task>
</main_task>
</IDescription>。
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向移动终端或数据通信一致性检测装备向上传业务数据时,业务数据内容定义如下:
<IDescription>
<version>1.0</version>
<main_task id="检测主任务ID"type="检测主任务类型"name=检测主任务名称〉
<file_count>2</file_count>
<file_type>1</file_type>
<sub_task id="子任务id"name="子任务名称">
<clearance id="间隔id"name="间隔名称">
<test_point id="测点ID"name="设备名称"part="检测部位"
filename=原始数据文件名称bgfilename=背景噪声文件名〉
</clearance>
</sub_task>
</main_task>
</IDescription>。
上述业务数据中各对象名的定义如图8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利用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对被测设备进行带电检测前,需要先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进行通用测试,通用测试内容具体如下:
a)查看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外观,检查有无缺陷;
b)查看标志、铭牌等,检查信息是否齐全,与申报测试的仪器型号是否一致;
c)检查仪器主机、传感器、接线等主部件和配件是否齐全;
d)打开仪器,进行检测、存储等操作,检查电源模块是否满足操作要求;
e)利用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展示操作,检查仪器这些功能是否完备;
f)检查仪器是否具有蓝牙、WLAN、RS232和USB等接口中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规范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的通信技术要求、通信报文格式、一致性测试要求,使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具备与移动终端等建立通信连接的能力,为带电检测数据采集与上传提供统一规范的通信路径,方便数据整理,提高带电检测工作效率,提升带电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带电检测数据数字化、无纸化流转。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也可为带电检测仪器厂家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提供指导和参考,进而提升了整体系统操作的多功能性,为后续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的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包括:一致性测试模块902、任务获取模块904和检测模块906,其中:
一致性测试模块902,用于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任务获取模块904,用于利用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被测设备ID获取由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检测模块906,用于根据检测任务通过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检测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端。
其中,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客户端采用Flutter和Android原生部分的软件架构;Flutter包括:SDK层,用于提供Flutter与Dart的基础功能;工具层,用于提供封装工具,封装工具包括接口;业务层,用于通过工具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与批量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局状态管理,以及所有UI与页面路由实现。其中,全局状态管理采用业务逻辑组件实现。
客户端使用protoc及相关插件生成多种语言的消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代码,并利用Protobuf提供二进制或JSON格式的序列化方案。
服务端采用golang作为开发语言;服务端的数据存储层面采用RABC的权限设计模式进行表结构设计。
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服务端的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采用VUE3.0作为开发框架。
移动终端和服务端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经物联安全进行通信连接;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采用请求-应答机制进行数据通信,移动终端与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的通信报文采用大端字节序方式。
上述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有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有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有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所述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利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所述被测设备ID获取由所述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所述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根据所述检测任务通过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客户端,所述客户端采用Flutter和Android原生部分的软件架构;所述Flutter包括:
SDK层,用于提供Flutter与Dart的基础功能;
工具层,用于提供封装工具,所述封装工具包括接口;
业务层,用于通过所述工具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与批量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全局状态管理,以及所有UI与页面路由实现;
其中,所述全局状态管理采用业务逻辑组件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使用protoc及相关插件生成多种语言的消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代码,并利用Protobuf提供二进制或JSON格式的序列化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采用golang作为开发语言;所述服务端的数据存储层面采用RABC的权限设计模式进行表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检测系统包括对应于所述服务端的后台管理模块,所述后台管理模块采用VUE3.0作为开发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服务端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经物联安全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采用请求-应答机制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之间的通信报文采用大端字节序方式。
7.一种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致性测试模块,用于对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带电检测系统进行通信一致性测试;所述带电检测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服务端和移动终端,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任务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的被测设备ID,根据所述被测设备ID获取由所述服务端创建的对应于所述被测设备ID的检测任务;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任务通过所述数字化带电检测仪器获取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324791.9A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391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791.9A CN117391670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791.9A CN117391670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1670A true CN117391670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4791.9A Pending CN117391670A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16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321B (zh) 在api注册器中将后端服务端点绑定到api函数
CN109656538B (zh) 应用程序的生成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08830720A (zh) 智能合约运行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84725A1 (zh) 用户界面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10291704B2 (en) Networked solutions integration using a cloud business object broker
US20210165668A1 (en) Third party integration of plugins and widgets
US8005878B2 (en) Providing processing instructions for updating schema
CN108427550B (zh) 一种Web服务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56321A (zh) 静态库打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9700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component based development models with auto-wiring
ES2960508T3 (es) Integración de aplicaciones en la nube en una plataforma de intermediación de servicios en la nube por medio de un paquete de conector universal automatizado
US11537367B1 (en) Source code conversion from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to policy document
CN111917579A (zh) 分布式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13854A (zh) 接口文档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38739A (zh) 一种插件开发和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78897A (zh) 接口的自动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131980A1 (en)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figuration
US10846061B2 (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US20200274856A1 (en) Isolated data processing modules
US9830204B2 (e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software components that use middleware
CN117391670A (zh) 基于数字化测试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667202B (zh) Mda与bpmn相结合的软件设计方法和装置
Huang et al. Universal workflow-based high performance geo-computation service chain platform
CN115185841A (zh) 系统重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7626B (zh) 虚拟服务器创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