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1354A -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1354A
CN117391354A CN202311350455.1A CN202311350455A CN117391354A CN 117391354 A CN117391354 A CN 117391354A CN 202311350455 A CN202311350455 A CN 202311350455A CN 117391354 A CN117391354 A CN 117391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preset
dimensional image
fun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04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耀华
程磊
谢明
吴伟华
姚汴武
李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hu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hu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hu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hu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504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1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1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G06F16/4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60Type of objects
    • G06V20/64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eth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摄制模块,用于对预设的密钥目标物进行识别拍摄以获得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唯一性验证模块,用于对与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相匹配的预设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进行唯一性验证并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获得调用密钥信息;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用于分布且动态地储存殡葬信息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读取殡葬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摄制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以及所述读取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殡葬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等内容的记录和保留一直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方式之一。然而,传统的记录方法通常依赖于人为操作,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完整。与此同时,如果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信息保留,虽然便捷,但却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上述的信息保存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数据丢失风险,传统记录方式通常依赖于人为操作,例如手写文档、照片相册或个人日记。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数据的丢失或不完整,因为记录者可能会遗失物品、忘记记录特定事件,或者记录不完全详细。这可能导致文化和历史信息的不准确或不完整。
信息泄露风险,当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被存储在第三方平台上时,存在隐私和安全风险。这些平台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或滥用用户信息的风险。特别是祭扫信息通常包含敏感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因此泄露可能对家庭造成伤害。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传统纪念方式和第三方平台存储都可能暴露个人信息,如生日、住址和家庭成员的信息。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恶意用途,如身份盗窃或社会工程攻击。
文化传承问题,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通常包含家庭、社区或文化的重要元素。传统方式的不稳定性和第三方平台的隐私风险可能妨碍了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有效性,导致宝贵的历史信息丢失。
访问和维护问题,传统纪念方式可能使信息难以访问和维护。当信息存储在纸张、老照片或物理纪念品上时,它们可能会受到自然磨损、损坏或遗失的威胁,从而使信息难以保留和传递。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殡仪信息系统,以更可靠和安全的方式保留逝者的个人生平和祭扫信息等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较安全地储存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本申请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
摄制模块,所述摄制模块用于对预设的密钥目标物进行识别拍摄以获得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唯一性验证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用于对与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相匹配的预设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进行唯一性验证并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获得调用密钥信息;
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用于分布且动态地储存殡葬信息数据;
读取模块,所述读取模块用于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读取殡葬信息数据;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摄制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以及所述读取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摄制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以及所述读取模块分别被可通讯地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安全地储存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密钥目标物对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进行获取,并通过外部设备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现,以使相关人员可以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扫。
可选的,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殡葬信息复现策略,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摄制模组获取预设的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A2,根据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预设的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进行匹配以获得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A3,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通过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以预设的特征唯一性验证算法计算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
A4,根据唯一性信息于预设的密钥数据库中匹配获得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A5,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于预设的动态地址数据库中获得调用地址数据;
A6,根据调用地址数据通过所述读取模块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中获取加密数据分组;
A7,根据加密数据分组以预设的解密算法生成殡葬数据信息;
A8,根据殡葬数据信息通过预设的复现设备生成视听内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逝者的亲朋好友可以根据各自持有的密钥目标物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扫,并根据密钥目标物的不同的权限信息而复现不同的视听内容,以符合悼念者与逝者的生前关系。
可选的,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进一步包括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所述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B1,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B2,根据内置加密模型数据以预设的模型解析算法计算动态地址密钥;
B3,根据动态地址密钥以预设的动态地址算法确定调用地址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标准三维模型数据快速地获取调用地址数据,进而加快对殡葬数据信息的获取,尤其是在数据库访问较繁忙时,可提升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访问效率,并降低运算开销。
可选的,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进一步包括场景复现子策略,所述场景复现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权限信息于殡葬信息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图像内容信息以及与图像内容信息对应的图像方位信息;
C2,于图像内容信息中获取预设的主体图像数据和背景图像数据;
C3,根据主体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预设的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主体图像;
C4,根据背景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背景图像;
C5,根据主体图像和背景图像以预设的图像合成算法生成即时场景图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生动地复现逝者以及其曾到访过的场景内容,使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逝者曾经的生活轨迹,以更好地悼念或祭扫逝者。
可选的,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预输入策略,所述信息信息预输入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D1,以预设的管理员密钥通过预设的加密算法对预设的待输入信息进行加密以获得待输入加密信息;
D2,根据待输入加密信息以预设的数据分块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
D3,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通过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以预设的地址分配算法获取储存地址分块信息;
D4,根据储存地址分块信息将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储存至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逝者本人或其亲密家属于逝者往生前预先输入关于逝者的相关内容,使逝者在往生后可向悼念者转递信息。
可选的,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所述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E1,获取预设的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2,根据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匹配并判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获取与预设的旧密钥目标物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并定义为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4,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E5,添加内置加密模型数据至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并获得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6,添加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标准模型数据库;
E7,于密钥数据库中删除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对应的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E8,于标准模型数据库的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删除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E9,输出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预设的重建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人员可以在密钥目标物遗失后,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同时避免其他人员在获取遗失的密钥目标物后获取逝者的信息,也可以避免在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时避免错误激活遗失的密钥目标物,避免逝者的信息因错误激活而导致泄露。。
可选的,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补充策略,所述信息补充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F1,判断殡葬信息数据是否为空值;
F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以预设的交互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生成交互信息储存区域;
F3,添加预设的交互信息至交互信息储存区域并获得对应的交互信息地址数据;
F4,添加交互信息地址数据至殡葬信息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逝者相关的亲朋好友可以于悼念或祭扫时进行留言或信息补充,进而完善逝者的生平信息。。
可选的,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数据动态储存策略,所述数据加密动态储存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G1,根据预设的待储存数据以预设的完整性校验算法获得对应的完整性识别数据;
G2,根据待储存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块数量通过预设的数据分块加密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其中,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包括多个加密数据块,加密数据块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G3,分别添加完整性识别数据至各加密数据块;
G4,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和分块数量以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生成多个分块储存区域,其中,分块储存区域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G5,分别储存各加密数据块至各分块储存区域,并获得与各分块储存区域对应的分块地址数据;
G6,合并各分块地址数据并生成调用地址数据;
G7,添加调用地址数据至动态地址数据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好地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保存信息数据,从而避免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逝者的亲朋好友可以根据各自持有的密钥目标物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扫,并根据密钥目标物的不同的权限信息而复现不同的视听内容,以符合悼念者与逝者的生前关系;
2.可以较生动地复现逝者以及其曾到访过的场景内容,使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逝者曾经的生活轨迹,以更好地悼念或祭扫逝者;
3.相关人员可以在密钥目标物遗失后,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同时避免其他人员在获取遗失的密钥目标物后获取逝者的信息,也可以避免在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时避免错误激活遗失的密钥目标物,避免逝者的信息因错误激活而导致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殡葬信息复现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用于安全可靠地保存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以供祭扫人员进行悼念和祭扫。
如图1所示,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包括:
摄制模块10,所述摄制模块10用于对预设的密钥目标物进行识别拍摄以获得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唯一性验证模块20,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用于对与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相匹配的预设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进行唯一性验证并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获得调用密钥信息;
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用于分布且动态地储存殡葬信息数据;
读取模块40,所述读取模块40用于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读取殡葬信息数据;
处理模块50,所述处理模块50用于对所述摄制模块10、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20、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以及所述读取模块40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摄制模块10、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20、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以及所述读取模块40分别被可通讯地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50。
所述摄制模块10主要用于对密钥目标物进行拍摄来获取密钥目标物的三维图像数据,进而可以根据密钥目标物的三维图像数据作为钥匙获取相关的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
密钥目标物可以被看作实体化的一种的数字密钥,可以预先制作不同的密钥目标物并采集三维模型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同时设定不同的权限或密钥,然后分发至逝者的家属亲朋等相关人员手中,相关人员可以凭自己手中的密钥目标物进行对逝者的祭奠和怀念。
将密钥目标物放置于对应的区域,通过所述摄制模块10可以获取密钥目标物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进行建模生成三维图像信息,即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然后可以根据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与数据库中找到匹配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并将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作为获取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和祭扫信息的数字密钥。
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20主要用于对与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相匹配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进行唯一性校验,避免出现匹配到多个或错误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导致获取错误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进而泄露其他不相关的殡葬信息。
唯一性校验可以通过现在的一些手段来进行,如使用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将数据映射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如果两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哈希值,那么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常见的哈希算法包括MD5、SHA-1、SHA-256等。
通过唯一性校验,可以避免数据库中出现重复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使得每个密钥目标物只能对应一个逝者,进而避免单个密钥目标物读取多个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的可能性,避免数据错误泄露或被窃取。
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主要用于分布式地储存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可以存在多个信息数据的备份,避免信息数据被恶意篡改,并且,分布式地储存也能较好地保护信息数据,使其不易丢失。
进一步,动态地储存逝者的信息数据,可根据预设的算法或规律动态地改变数据的储存地址,以避免逝者的信息数据被恶意窃取或泄露。如可以将数据静态地储存于物理性的磁盘或储存介质,同时将对应的数据于磁盘上的储存地址进行动态化,从而可以避免频繁地在物理磁盘上移动数据,而又可以通过动态变化的储存地址,防止数据被轻易地读取,除非读取数据的操作人员拥有对应的密钥,才能即时获取数据当前的储存地址,进而读取到正确的数据。
所述读取模块40主要用于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以及相关的算法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读取到对应的殡葬信息数据,并将殡葬信息数据传递至外部的播放设备进行播放或展示。
所述处理模块50主要用于对所述摄制模块10、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20、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以及所述读取模块40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一些需要加密、解密以及图像处理的操作,需要用到较多的算力,需要通过所述处理模块50进行处理。
通过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可以较安全地储存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密钥目标物对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进行获取,并通过外部设备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现,以使相关人员可以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扫。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殡葬信息复现策略,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摄制模组10获取预设的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密钥目标物为预先制作的分发至相关人员的物件;
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为密钥目标物通过所述摄制模组10拍摄获取的三维图像模型。
A2,根据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预设的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进行匹配以获得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标准模型数据为工作人员预先设定的数据库,用于储存各密钥目标物所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为根据各密钥目标物预先获取的用作匹配基准的三维图像模型。
A3,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通过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20以预设的特征唯一性验证算法计算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
唯一性验证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计算标准三维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
唯一性信息是经过唯一性验证算法得出的值,例如采用哈希算法对标准三维模型数据进行求值,获得的哈希值即为唯一性信息;
一方面,可以根据唯一性信息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判断是否存在唯一性信息相同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以防止标准模型重复而导致的数据泄露;
另一方面,唯一性信息也可以作为密钥进行数据读取。
A4,根据唯一性信息于预设的密钥数据库中匹配获得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密钥数据库为工作人员设定的数据库,用于储存与标准三维模型数据相关联的密钥;
调用密钥信息为预先储存于密钥数据库中与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对应的密钥数据,用于用户身份的验证和合法地获取数据;
权限信息为预先储存于密钥数据库中与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对应的信息,用于确定用户能够读取哪些信息数据,即根据权限信息可以对不同的密钥目标物的持有者设定不同的权限,以确定他们能够获得的数据内容,以便于保护逝者的隐私,避免与逝者不够亲密的普通朋友获取过多的逝者信息。
A5,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于预设的动态地址数据库中获得调用地址数据;
动态地址数据库为工作人员设定的数据库,用于储存调用地址数据;
调用地址数据为殡葬信息数据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中数据储存位置的数据;
在动态地址数据库中的调用地址数据可以根据预设的动态地址算法不断变换,以防止因调用地址数据泄露而导致殡葬信息数据被不相关人员轻易地读取;
不同的权限信息可以获取不同的调用地址数据,以确定对应能获取的关于逝者的信息量。
A6,根据调用地址数据通过所述读取模块40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中获取加密数据分组;
加密数据分组为被分别储存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中的多个加密数据块的合集;
通过将数据分块储存,可进一步避免数据泄露或被单方面篡改;
例如,采用带有数据冗余的分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块储存,当某一加密数据块中的某段数据出现异常,可用其他带有相同冗余数据的加密数据块进行校验和更正,避免数据出现错误或被篡改。
A7,根据加密数据分组以预设的解密算法生成殡葬数据信息;
解密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对加密数据分组进行解密以获得明文的殡葬数据信息;
殡葬数据信息为与密钥目标物对应的逝者的个人生平信息或祭扫信息等内容的数据。
A8,根据殡葬数据信息通过预设的复现设备生成视听内容;
复现设备为工作人员或逝者的亲朋好友等相关人员预先设置的播放设备;
视听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或视频等,供亲人或朋友悼念。
通过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逝者的亲朋好友可以根据各自持有的密钥目标物对逝者进行悼念或祭扫,并根据密钥目标物的不同的权限信息而复现不同的视听内容,以符合悼念者与逝者的生前关系。
而由于基于密钥目标物配置的独立权限,本发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智能办公交互子系统,例如缴费信息、管理信息、公示信息的更新,可以通过验证后权限配置进行交互,具体通过智能化办公系统可以将园区内发生的事项,同步到对应的相关人员的验证后的终端,也可以直接与对应的终端进行交互。另一方面,园区可以设置基于电子信息的智能导航系统,具体是在园区设置多个图像采集装置,通过扫描对应的标识物,然后系统验证后获取目标导航路线信息,通过蓝牙或者显示装置显示同步对应的信息,便于用户在园区内找到对应的祭扫位置,同时如果通过蓝牙同步,还可以通过AR技术访问手机摄像头进行指引,而如果用户是线上祭扫,也可以选择观看园区的实时路线,这个实时路线是园区的巡检机器人预先拍摄结合图像拼接构成的,使用户更加身临其境。
进一步地,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还包括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所述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B1,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内置加密模型数据为预先设置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内部的三维模型数据;
因所述摄制模块10在获取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时,获得是密钥目标物的外形和表面图像,进而在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匹配时,也是通过外形和表面图像进行匹配,故可以将一些关键数据内置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而不影响模型的匹配,使这些关键数据被隐蔽地储存并较难被解析到。
B2,根据内置加密模型数据以预设的模型解析算法计算动态地址密钥;
模型解析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将内置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内部的三维模型的数据解析为动态地址密钥;
动态地址密钥为用于计算加密数据分组的当前储存地址的密钥。
B3,根据动态地址密钥以预设的动态地址算法确定调用地址数据;
动态地址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根据动态地址密钥计算对应的数据的调用地址数据;
工作人员可于事先通过动态地址算法匹配动态地址密钥和调用地址数据。
通过所述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可以根据标准三维模型数据快速地获取调用地址数据,进而加快对殡葬数据信息的获取,尤其是在数据库访问较繁忙时,可提升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的访问效率,并降低运算开销。
进一步地,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还包括场景复现子策略,所述场景复现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权限信息于殡葬信息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图像内容信息以及与图像内容信息对应的图像方位信息;
图像内容信息为相关人员预先设置于殡葬信息数据中的图像内容;
图像方位信息为相关人员在设置图像内容信息时相对应的原始的图像的方位信息,如拍摄角度等信息;
因在图像内容信息被设置于殡葬信息数据时,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图像处理,尤其是对二维图像进行三维化处理,以使图像能够更好地展示逝者的生前信息,故需要保存图像方位信息,供对图像内容信息进行还原,以还原出原始图像。
C2,于图像内容信息中获取预设的主体图像数据和背景图像数据;
主体图像数据为图像内容信息中预设的关于逝者本人的形体的图像内容,可于大量的图像中以图像处理算法生成与逝者本人形体相符合的图像数据,如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对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学习,可生成逝者的形体图像;
背景图像数据为图像内容信息中预设的逝者本人曾于生前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出现过的关于背景场景的内容,可根据图像处理算法单独获取这些背景或场景的图像。
C3,根据主体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预设的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主体图像;
图像角度处理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根据主体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对主体图像数据处理以生成与图像方位信息相匹配的主体图像;
主体图像为根据图像方位信息展示的逝者本人的形体图像,例如图像方位信息中的内容为逝者的右侧面,则生成的主体图像也为相对应的右侧面,以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拍摄实景。
C4,根据背景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背景图像;
背景图像信息根据据图像方位信息展示的周围的场景图像,可被设置于主体图像的后部,以还原拍摄时的背景图像内容。
C5,根据主体图像和背景图像以预设的图像合成算法生成即时场景图像;
图像合成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合成主体图像和背景图像,使两者合并成为即时场景图像;
即时场景图像为模拟还原的拍摄图像时整个场景的图像,供具有临场感地复现拍摄图像时的逝者和拍摄场景。
通过所述场景复现子策略,可以较生动地复现逝者以及其曾到访过的场景内容,使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逝者曾经的生活轨迹,以更好地悼念或祭扫逝者。
进一步地,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还包括信息预输入策略,所述信息信息预输入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D1,以预设的管理员密钥通过预设的加密算法对预设的待输入信息进行加密以获得待输入加密信息;
管理员密钥为逝者生前拥有的密钥,或者是逝者亲密人员拥有的密钥,可于逝者生前将内容预先输入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并于逝者往生后,供亲朋好友悼念或祭扫时展现内容;
加密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供对数据内容进行加密;
待输入信息为逝者生前想要输入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的内容信息;
待输入加密信息为待输入信息经过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后续可被输入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
D2,根据待输入加密信息以预设的数据分块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
数据分块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根据需求对待输入加密信息进行分块,以使数据能够被分布式储存至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
加密信息分组数据为待输入加密信息经过数据分块算法处理后的数据。
D3,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通过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以预设的地址分配算法获取储存地址分块信息;
地址分配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根据加密信息分组计算储存地址分块信息;
储存地址分块信息为确定加密信息分组数据于存储器上对应储存地址的信息,例如包括用于储存的磁盘空间的个数,各储存空间于磁盘上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等内容,以及加密信息分组数据中的数据与各储存空间的对应关系。
D4,根据储存地址分块信息将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储存至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
通过储存地址分块信息可以将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对应且准确地储存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30,而不易发生错误。
通过所述信息信息预输入策略,可以让逝者本人或其亲密家属于逝者往生前预先输入关于逝者的相关内容,使逝者在往生后可向悼念者转递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还包括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所述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E1,获取预设的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新密钥目标物三维模型数据为相关人员预定用作新的密钥目标物的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可以通过各自途径获得,如用相关的三维模型软件建模获得。
E2,根据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匹配并判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通过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匹配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以判断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是否已经被使用过。
E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获取与预设的旧密钥目标物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并定义为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没用被使用过,可用于新建新的密钥目标物;
旧密钥目标物为相关人员曾经使用的密钥目标物,因遗失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使用;
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为旧密钥目标物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4,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通过获得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的内置加密模型数据,可将内置加密模型数据添加至其他三维模型数据中。
E5,添加内置加密模型数据至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并获得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为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添加内置加密模型数据后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6,添加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标准模型数据库;
通过将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添加至标准模型数据库,使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匹配。
E7,于密钥数据库中删除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对应的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通过删除与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对应的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可以避免遗失的旧密钥目标物被他人拾取后使用,从而避免逝者的信息被无关人员获取。
E8,于标准模型数据库的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删除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通过在标准模型数据库的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删除内置加密模型数据,可以避免遗失的旧密钥目标物被他人拾取后使用,从而避免逝者的信息被无关人员获取;
同时保留不具有内置加密模型数据的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可于唯一性验证时避免后续新建的密钥目标物与旧密钥目标物重复,而导致遗失的旧密钥目标物被重新激活。
E9,输出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预设的重建设备;
重建设备为工作人员或与逝者相关人员设定的物品成形设备,可用于生成具有实体的新的密钥目标物,例如3D打印机,通过获取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即可3D打印生成新的密钥目标物,以供相关人员使用。
通过所述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相关人员可以在密钥目标物遗失后,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同时避免其他人员在获取遗失的密钥目标物后获取逝者的信息,也可以避免在重建新的密钥目标物时避免错误激活遗失的密钥目标物,避免逝者的信息因错误激活而导致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进一步包括信息补充策略,所述信息补充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F1,判断殡葬信息数据是否为空值;
通过判断殡葬信息数据是否为空值确定当前是否存在殡葬信息数据。
F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以预设的交互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生成交互信息储存区域;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当前存在殡葬信息数据,可用于添加交互数据;
交互地址请求算法为工作人员预先设定的算法,用于向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请求可用的储存空间;
交互信息储存区域为用于储存相关人员的交互信息的储存区域。
F3,添加预设的交互信息至交互信息储存区域并获得对应的交互信息地址数据;
交互信息可以是祭扫人员的文字留言内容、语音留言内容或视频内容,也可以是对逝者的个人生平的补充内容;
交互信息地址数据为交互信息储存于交互信息储存区域中的地址数据,如磁盘地址等数据。
F4,添加交互信息地址数据至殡葬信息数据;
通过添加交互信息地址数据至殡葬信息数据,可以使该殡葬信息数据在被其他人获取时,也能访问到交互信息,进而可以了解其他的追悼人员或祭扫人员的留言或补充信息,可对逝者的生平进一步了解,从而通过亲朋好友完善逝者的生平。
通过所述信息补充策略,与逝者相关的亲朋好友可以于悼念或祭扫时进行留言或信息补充,进而完善逝者的生平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进一步包括数据动态储存策略,所述数据加密动态储存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G1,根据预设的待储存数据以预设的完整性校验算法获得对应的完整性识别数据;
待储存数据为需要储存至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的数据;
完整性校验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根据待储存数据计算用于识别待储存数据的完整性识别数据;
完整性识别数据为用于识别待储存数据是否完整或被篡改的数值;
例如,可用哈希算法作为完整性校验算法,获得的待储存数据的哈希值即为完整性识别数据,如果后续读取的数据与待储存数据比较存在不完整或被篡改的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哈希值确定。
G2,根据待储存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块数量通过预设的数据分块加密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其中,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包括多个加密数据块,加密数据块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分块数量为工作人员设定的数值,用于确定需要将待储存数据分成多少个数据块;
数据分块加密算法为工作人员设定的算法,用于对待储存数据同时进行加密和分块处理,以获得加密信息分组数据;
加密信息分组数据为多个加密数据块组成的数据。
G3,分别添加完整性识别数据至各加密数据块;
通过向每个加密数据块添加完整性识别数据,可以较好地避免完整性识别数据被他人恶意篡改;
比如可在读取所有加密数据块后比对每个加密数据块的完整性识别数据,避免完整性识别数据遭到他人篡改,进而根据完整性识别数据判断待储存数据是否完整或遭到篡改。
G4,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和分块数量以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生成多个分块储存区域,其中,分块储存区域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分块储存区域为储存加密信息分组数据的各加密数据块的储存器区域。
G5,分别储存各加密数据块至各分块储存区域,并获得与各分块储存区域对应的分块地址数据;
分块地址数据为各加密数据块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30上的储存地址的数据。
G6,合并各分块地址数据并生成调用地址数据;
通过合并各分块地址数据生成调用地址数据,可用于相关人员根据调用地址数据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
G7,添加调用地址数据至动态地址数据库。
通过添加调用地址数据至动态地址数据库,使调用地址数据以一定的算法或规律动态化,进而保护与调用地址数据的信息数据。
通过所述数据加密动态储存策略,可以较好地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1保存信息数据,从而避免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8)

1.一种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
摄制模块,所述摄制模块用于对预设的密钥目标物进行识别拍摄以获得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唯一性验证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用于对与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相匹配的预设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进行唯一性验证并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获得调用密钥信息;
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用于分布且动态地储存殡葬信息数据;
读取模块,所述读取模块用于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读取殡葬信息数据;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摄制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以及所述读取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摄制模块、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以及所述读取模块分别被可通讯地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殡葬信息复现策略,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摄制模组获取预设的密钥目标物的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A2,根据当前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预设的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进行匹配以获得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A3,根据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通过所述唯一性验证模块以预设的特征唯一性验证算法计算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
A4,根据唯一性信息于预设的密钥数据库中匹配获得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A5,根据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于预设的动态地址数据库中获得调用地址数据;
A6,根据调用地址数据通过所述读取模块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中获取加密数据分组;
A7,根据加密数据分组以预设的解密算法生成殡葬数据信息;
A8,根据殡葬数据信息通过预设的复现设备生成视听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进一步包括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所述调用地址快速获取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B1,于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B2,根据内置加密模型数据以预设的模型解析算法计算动态地址密钥;
B3,根据动态地址密钥以预设的动态地址算法确定调用地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殡葬信息复现策略进一步包括场景复现子策略,所述场景复现子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权限信息于殡葬信息数据中获取预设的图像内容信息以及与图像内容信息对应的图像方位信息;
C2,于图像内容信息中获取预设的主体图像数据和背景图像数据;
C3,根据主体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预设的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主体图像;
C4,根据背景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方位信息以图像角度处理算法生成背景图像;
C5,根据主体图像和背景图像以预设的图像合成算法生成即时场景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预输入策略,所述信息信息预输入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D1,以预设的管理员密钥通过预设的加密算法对预设的待输入信息进行加密以获得待输入加密信息;
D2,根据待输入加密信息以预设的数据分块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
D3,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通过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以预设的地址分配算法获取储存地址分块信息;
D4,根据储存地址分块信息将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储存至所述分布式动态储存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所述密钥目标物重建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E1,获取预设的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2,根据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匹配并判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于标准模型数据库中获取与预设的旧密钥目标物对应的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并定义为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4,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获取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E5,添加内置加密模型数据至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并获得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
E6,添加新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标准模型数据库;
E7,于密钥数据库中删除与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的唯一性信息对应的调用密钥信息与权限信息;
E8,于标准模型数据库的旧标准三维图像模型数据中删除内置加密模型数据;
E9,输出新密钥目标物三维图像模型数据至预设的重建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补充策略,所述信息补充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F1,判断殡葬信息数据是否为空值;
F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以预设的交互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生成交互信息储存区域;
F3,添加预设的交互信息至交互信息储存区域并获得对应的交互信息地址数据;
F4,添加交互信息地址数据至殡葬信息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数据动态储存策略,所述数据加密动态储存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G1,根据预设的待储存数据以预设的完整性校验算法获得对应的完整性识别数据;
G2,根据待储存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块数量通过预设的数据分块加密算法生成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其中,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包括多个加密数据块,加密数据块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G3,分别添加完整性识别数据至各加密数据块;
G4,根据加密信息分组数据和分块数量以地址请求算法于所述分布式动态存储模块生成多个分块储存区域,其中,分块储存区域的个数与分块数量的值相同;
G5,分别储存各加密数据块至各分块储存区域,并获得与各分块储存区域对应的分块地址数据;
G6,合并各分块地址数据并生成调用地址数据;
G7,添加调用地址数据至动态地址数据库。
CN202311350455.1A 2023-10-17 2023-10-17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7391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0455.1A CN117391354A (zh) 2023-10-17 2023-10-17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0455.1A CN117391354A (zh) 2023-10-17 2023-10-17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1354A true CN117391354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0455.1A Pending CN117391354A (zh) 2023-10-17 2023-10-17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13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97773B2 (ja) デジタル画像編集システム
US5499294A (en) Digital camera with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of images produced from an image file
EP3481005B1 (en) Data masking system
JP2020517034A (ja) 電子文書を締結して配送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8187408A1 (en) System for recording ownership of digital works and providing backup copies
US2006017890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cumenting assets with certified digital imager
US2013003963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US200400399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digital content
CN11129142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影像平台
US20190294762A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racking of certified documents lifecycle and computer programs thereof
CN101170632A (zh) Gps水印生成方法与装置
CN109583229A (zh) 一种隐私信息溯源取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65358B1 (en) Image chain of title management
CN11579541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数字水印的数字文物存证与侵权追溯方法及系统
JP6047258B1 (ja) 金融機関サーバに用いられる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201101316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on ofuser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s applicable in electoral processes
CN117391354A (zh) 智慧殡仪信息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
CN111914024A (zh) 证书存储和查询区块链构建方法、装置、系统、查询方法
WO2010007479A2 (fr) Appareil et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un titre sécurisé à partir d'un titre officiel
EP3958156A1 (en) Controlled data access
US2021015236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9042986A (ja) 金融商品勧誘販売経歴管理システム、金融商品勧誘販売経歴管理方法及び金融商品勧誘販売経歴管理プログラム
KR102636732B1 (ko) 소멸된 원본을 대체하는 nft의 거래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시스템
JP7427310B1 (ja) 情報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95200B2 (en) Data mask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