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88904A -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88904A
CN117388904A CN202311550232.XA CN202311550232A CN117388904A CN 117388904 A CN117388904 A CN 117388904A CN 202311550232 A CN202311550232 A CN 202311550232A CN 117388904 A CN117388904 A CN 117388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radioactive
radiation
rare earth
or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02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刘啸晨
刘啸尘
初旭阳
胡鹏华
干雨航
杨明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 of CN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 of CN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 of CN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 of CNNC
Priority to CN2023115502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889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8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8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7Measuring radioactive content of objects, e.g. contamin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本发明的监测方法,监测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所述放射性源项包括气载放射、外照射和放射性表面污染。本发明采用α探测器监测放射性表面污染,不受其他射线干扰,监测结果更准确。采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监测外照射,避免位点遗漏,提高监测准确度。同时,针对不同的监测参数,划定了不同的监测大致部位,提高了监测准确度,进而有利于放射性源项的精准定位,最终实现高效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 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背景技术
当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辐射防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个人内照射剂量所用的监测方法只能监测222Rn(氡),无法对220Rn(钍射气)所导致的内照射进行估计,然而稀土相关产业内照射的主要来源却是220Rn及其放射性子体。第二、在场域放射性监测方面,主要采用周期性巡测,所用探测器为RAD7,然而RAD7不能适应稀土加工产业高湿度的现场环境,而巡测也无法了解放射场长期变化与空间分布的规律,无助于改进工艺与定位源项。第三、当前对车间外照射剂量缺少准确详尽的监测数据,导致了对外照射源项的定位不符合实际,对外照射源项进行屏蔽防护的点位不够清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本发明提供的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分析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中的气载放射、外照射剂量和放射性表面污染,进而有利于放射性源项的精准定位,最终实现高效防护。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
所述放射性源项包括气载放射、外照射和放射性表面污染;
所述气载放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生产流程中容器与机械的开口部位;
所述外照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所有含放射性元素物料累积的部位;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使用料液车间的器壁与地面;
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使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
所述外照射的监测使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3秒;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使用α探测器。
优选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
优选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有效数值为开始采样1~2小时的测量值。
优选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的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
优选地,所述外照射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5米。
优选地,所述外照射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优选地,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3~0.5米。
优选地,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防护方法,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防护;
所述防护包括:辐射分区、污染清洁、车间改造、个人防护、辐射监测、工艺改进和管理制度改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所述放射性源项包括气载放射、外照射和放射性表面污染;所述气载放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生产流程中容器与机械的开口部位;所述外照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所有含放射性元素物料累积的部位;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使用料液车间的器壁与地面;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使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所述外照射的监测使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3秒;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使用α探测器。本发明采用α探测器监测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放射性表面析出率,不受其他射线干扰,监测结果更准确。采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监测外照射的外照射剂量,避免位点遗漏,提高监测准确度。同时,针对不同的监测参数,划定了不同的监测大致部位,提高了监测准确度,进而有利于放射性源项的精准定位,最终实现高效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的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考虑到钍射气在放出后由于其半衰期较短,浓度随高度变化衰减较快,为了准确反映从业者所受内照射情况,须在其工作过程中呼吸系统所在高度处采样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有效数值选择开始采样1~2小时的测量值。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中气体的放射性浓度会随着采样时间逐渐从零上升至采样点的放射性浓度,上升过程中的测量值无法反映采样点真实的放射性状况,根据连续监测装置的特征,当总采样体积达到气路总体积的6倍以上后,可以近似认为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内气体的放射性浓度与采样点达到一致,这一时间通常为1~2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的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采样过程中进入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的钍射气由于其半衰期较短会在装置内部发生衰变,产物为重金属核素会遗留在装置内继续衰变,若在一个采样点完成测量后,立即进行下一次测量,则测量值会受到上次测量所产生的遗留物影响,因此必须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遗留物全部衰变。
进一步地,所述外照射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5米。对于放射性物质高度浓缩的源项可以近似为点源,点源所产生的放射场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即意味着空间中一点的外照射的强度与该点对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类放射源所产生的放射场在空间中变化幅度较大,当监测点位足够密集时,可以保证不会遗漏某些点状放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稀土厂房一层的γ剂量热点图;
图2为稀土厂房一层辐射分区图;
图3为稀土厂房二层的γ剂量热点图;
图4为稀土厂房二层辐射分区图;
图5为稀土厂房三层的γ剂量热点图;
图6为稀土厂房三层辐射分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
所述放射性源项包括气载放射、外照射和放射性表面污染;
所述气载放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生产流程中容器与机械的开口部位;
所述外照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所有含放射性元素物料累积的部位;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使用料液车间的器壁与地面;
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使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
所述外照射的监测使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3秒;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使用α探测器。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载放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生产流程中容器与机械的开口部位。在本发明中,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使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在本发明中,所述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能够获得气载放射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采样点优选为高于地面1.5米处。原因为:考虑到钍射气在放出后由于其半衰期较短,浓度随高度变化衰减较快,为了准确反映从业者所受内照射情况,须在其工作过程中呼吸系统所在高度处采样测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有效数值优选为开始采样1~2小时的测量值。原因在于,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中气体的放射性浓度会随着采样时间逐渐从零上升至采样点的放射性浓度,上升过程中的测量值无法反映采样点真实的放射性状况,根据连续监测装置的特征,当总采样体积达到气路总体积的6倍以上后,可以近似认为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内气体的放射性浓度与采样点达到一致,这一时间通常为1~2小时。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的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优选为5倍监测时间。原因在于,采样过程中进入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的钍射气由于其半衰期较短会在装置内部发生衰变,产物为重金属核素会遗留在装置内继续衰变,若在一个采样点完成测量后,立即进行下一次测量,则测量值会受到上次测量所产生的遗留物影响,因此必须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遗留物全部衰变。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照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所有含放射性元素物料累积的部位。在本发明中,所述外照射的监测使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在本发明中,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能够获得外照射的剂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3秒。在本发明中,所述外照射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优选≤5米。原因在于,对于放射性物质高度浓缩的源项可以近似为点源,点源所产生的放射场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即意味着空间中一点的外照射强度与该点对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类放射源所产生的放射场在空间中变化幅度较大,当监测点位足够密集时,可以保证不会遗漏某些点状放射源。
所述外照射监测完毕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在本发明中,所述外照射的剂量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能够准确了解γ射线场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而推断源项的分布。
在本发明中,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使用料液车间的器壁与地面。在本发明中,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使用α探测器。在本发明中,所述α探测器能够获得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放射性表面析出率。原因在于,γ射线穿透力强,飞行距离长,任意点位所测得的γ射线可能来自空间中的各个源项;而α射线穿透力弱,飞行距离短,使用探测器贴近表面进行测量可以确保所测得的α射线均来自于表面污染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优选为0.3~0.5米。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完毕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监测结果放射性表面析出率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在本发明中,放射性表面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料液槽溅出与空气中的酸雾沉降,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分布能够反映放射性酸雾与料液在车间中的分布情况。
所述放射性源项检测完毕后,本发明优选还包括对所得监测结果分析放射性源项的分布与特征,主要依据放射性的以下基本特征:
1.内照射即气载放射的主要来源为α射线,来源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具有能量高、粒子质量大、飞行距离短、穿透力弱的特征,此类射线无法穿透皮肤;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为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与体表伤口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发生放射性衰变释放α粒子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环境中内照射的分布与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高度绑定,具体到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内照射主要受到钍射气及其长寿命子体特性的影响,具体而言,钍射气半衰期较短,从源头扩散而出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快速的衰变其浓度随离源项距离的增长衰减较快。此类射线存在于环境中需要以下两个必要条件:1.放射性核素的堆积2.放射性核素所处容器存在开口。因此对此类放射进行防护的主要手段在于避免放射性核素从生产设备进入空气中,将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通风导出室外,以及阻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2.外照射的主要来源为γ射线,γ射线为核素衰变过程的副产物,因此所有α射线较强的场合,其γ射线强度必定较高。此外由于γ射线具有穿透力高、射程长的特征,某些放射性核素完全密封的厂房,内照射剂量较低,空气中α衰变核素少,但依然存在较强的γ射线,此类射线穿透力较强,因此甚至可能出现某些车间中的γ射线透射进入其他车间、楼层甚至建筑物的情况发生。对此类射线的防护方案仅有距离、屏蔽、时间控制三种基本方法,即远程操作拉开操作者与放射源的距离、在从业者与放射源之间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隔开、以及控制从业者工作时长。以上三种方法均对放射源的精准定位有较高要求。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析的原则和判断方法优选为:
(1)根据外照射监测结果得到热点图,已知所有外照射监测点均位于测量者所能够站立的位置;主要为过道与操作台,因此外照射监测点多环绕于源项周围,只能用于推测源项的位置与强度,测量者无法位于源项内部进行直接测量。因此,对外照射源项的定位主要通过观察有无特定生产设备周围测得的外照射的剂量显著高于车间整体水平。考虑到外照射防护的对于精准定位放射源的要求较高,需要注意之处在于,唯有闭合边界的区域各方向所测得的外照射的剂量均高于车间水平才可以断定此区域内存在放射源,如某区域特定方向的剂量并未显著高于车间平均水平,则意味着区域在此方向的边界可以进一步收缩,如此不断测量、判断、压缩区域边界,即可精准寻找源项并定位其范围,确保屏蔽防护所需成本较低、从业者应当避开的范围较小、防护方案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小。
(2)由于对内照射的测量,使用主动采样仪器,并且每个采样点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监测,因此无法获得如外照射监测一样较多的监测点位,需要利用有限的监测点位对放射性气体的来源进行判断。考虑到内照射来自于气载放射核素,因此内照射源项需要同时具备物料堆积与容器开口两个条件。对内照射源项的定位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在外照射监测的过程中记录下所有外照射源项(意味着存在物料堆积),进而在其中寻找出存在开口的容器以及生产设备(意味着气载放射核素存在流出渠道),在满足上述条件的设备周遭根据门窗与风机的位置判断主要的气流方向,在此设备周围选择有气流经过的点位进行内照射监测,既能了解源项周围放射性气体的浓度,又能了解放射性气体的流出方向以及通风对放射性的影响。
(3)对于放射性表面污染源项的定位较为简便,因为污渍本身即为放射源。污渍则主要有两种来源:生产过程料液溅出,与蒸汽沉降。料液溅出的必要条件在于生产设备机械运动的幅度较大并且生产流程所需料液较多,对此类情况的主要调控方法在于为生产设备加装挡板与收集回流部件,避免料液溅出与浪费。蒸汽沉降的必要条件在于生产车间温度较高、料液与环境空气接触面积较大、车间通风状况不佳,对此情况的改进方案为强化整体通风将蒸汽流出车间以及减少料液挥发面积并增加蒸汽回流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防护方法,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防护。
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护包括:辐射分区、污染清洁、车间改造、个人防护、辐射监测、工艺改进和管理制度改进。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分区优选包括辐射分级、人员限制与控制措施、标识和警示、辐射防护设施、培训和意识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分级优选包括:对于放射性工作场所,厂房内一般分为非限制区、监督区和控制区。监督区和控制区为职业照射的指定区域,而非限制区的工作人员则无需被视作受到职业照射。在工程设计中通常将非限制区的上限剂量取成这样的水平,使得该区工作人员实际受照低于公众的受照限值,并可不对他们进行个人监测。对于监督区的建立可以认为是最优化概念的一种体现。该区在很多情况下起到非限制区与控制区之间的过渡区的作用,其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评价其职业受照,评估必须根据所在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或个人监测的结果进行。该区的上界剂量取成这样的水平,使得该区工作人员的平均受照远低于职业照射的限值(例如达限值的1/10左右)。控制区是放射性工作场所的重点。由于这类场所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差别很大,通常要根据辐射水平、表面污染水平和气载污染浓度把控制区细分为若干子区并相应地规定工作时间和必须的个人防护条件以及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
在本发明中,所述人员限制与控制措施优选包括:根据辐射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员限制和控制措施。高辐射区域应该是严格限制人员进入的区域,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持有相应许可证的人员才能进入。中等辐射区和低辐射区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人员防护要求。
在本发明中,所述标识和警示优选包括:在辐射分区的各个区域内进行标识和警示。通过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警示标志,提醒人员进入辐射区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防护设施优选包括:在高辐射区域内应建立相应的辐射防护设施,例如铅墙、辐射屏蔽门等。这些设施可以有效降低辐射水平,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在本发明中,所述培训和意识提高优选包括:对从事稀土伴生矿加工工作的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辐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确保他们了解辐射分区的相关规定和防护措施,并且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防护设备。
在本发明中,所述污染清洁优选包括第一清洁和第二清洁;所述第一清洁优选包括及时对表面污染进行清洁;所述第二清洁优选包括对于渣库加快转运频率,避免物料堆积过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车间改造优选包括第一改造和第二改造;所述第一改造优选包括对外照射的主要源项进行屏蔽;所述第二改造优选包括对气载放射核素的浓度较高的场所加强通风。
在本发明中,所述个人防护优选包括防护服和防护装备、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健康检查、健康和安全培训、洗手和个人卫生、控制辐射暴露时间、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护服和防护装备优选包括:提供适合的防护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这些装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能有效阻挡放射性尘埃、化学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佩戴个人剂量计优选包括: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可以监测工人在工作期间的辐射暴露水平,以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期健康检查优选包括:定期进行工人的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辐射相关的疾病进行筛查。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可能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在本发明中,所述健康和安全培训优选包括: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健康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辐射的危害性、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以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培训还应包括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紧急撤离程序。
在本发明中,所述洗手和个人卫生优选包括:提供洗手设施,并鼓励工人在工作结束、用餐前后、使用卫生间后等时候彻底清洁双手。此外,工人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污染物带回家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辐射暴露时间优选包括:尽量减少工人在高辐射区域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轮班制度,以减少个人辐射暴露时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装备优选包括: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并保持有效性。如有损坏或过期的装备应及时更换。
在本发明中,所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优选包括:工人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违规行为和操作,以及及时报告任何安全问题或异常情况。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监测优选包括安装辐射监测设备、辐射监测点选取、定期监测和记录、辐射防护区划、员工辐射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辐射监测设备优选包括:在工作场所内部和周围的关键位置,安装合适的辐射监测设备,例如氡钍射气探测器、外照射监测器等。这些设备可以用于实时监测辐射水平、氡气浓度和放射性气溶胶含量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监测点选取优选包括: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辐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通常应选择可能辐射暴露最高的区域和工作台位进行监测。同时,在周围环境和远离辐射源的位置也应设置监测点,以评估辐射扩散情况。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期监测和记录优选包括:对辐射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包括实时监测和定期取样分析。记录监测结果,包括辐射水平、氡与钍射气浓度、放射性尘埃含量等数据,并建立相应的监测档案。
在本发明中,所述辐射防护区划优选包括:根据监测结果,将工作场所划分为辐射防护区和非防护区。辐射防护区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确保工作人员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和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员工辐射监测优选包括:对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辐射个人剂量监测。通过佩戴个人剂量计或监测仪器,记录工人在工作期间的辐射暴露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工人的辐射暴露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他们的健康。
在本发明中,所述数据分析和评估优选包括: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以了解辐射水平的变化趋势和高风险区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防护措施、调整工作流程或进行设备维护和修复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工艺改进优选包括第一改进和第二改进,所述第一改进优选为改进生产方式,具体优选为远程化操作或采用将操作者与放射性物质的距离增大的操作方式;所述第二改进优选包括对于特定存储物料的车间,加快清理频率,避免大量堆积的物料产生高额辐射。
在本发明中,所述管理制度改进优选包括第一管理改进和第二管理改进;所述第一管理改进优选包括特定区域限制人员驻留时间;所述第二管理改进优选包括:对于放射性难以降低的岗位,设置多个班次,加快轮替频率,降低人均照射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稀土厂房一层
采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监测气载放射的放射性活度浓度,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开始采样后读取有效数值作为监测值;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采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响应时间<3秒)监测外照射的剂量、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1米;外照射的剂量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为稀土厂房一层的γ剂量热点图,其中,蓝色代表2.5μGy/h以下,绿色代表2.5μGy/h-10μGy/h之间,黄色代表10μGy/h-50μGy/h,红色代表50μGy/h以上;从图1可以看出:本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整体上较为严重。
使用α探测器监测放射性表面污染,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3米;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图2为稀土厂房一层的辐射分区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本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整体上较为严重,其中尤其以除放车间为甚。
基于上述检测结果,经分析可以发现:外照射剂量较高,放射性表面污染较为严重,定位主要源项为磷酸三钠除杂车间的制浆槽、除放车间的除放罐、综合泵槽房的板框渣回收槽、碱浆制浆房的碱浆制浆槽与优溶制浆房的优溶制浆槽。
防护方案:将该楼层的楼梯间与走廊设定为监督区、各车间设定为控制区,对车间设置门禁控制人员工作时长,在除放车间与磷酸三钠除杂车间之间砌墙隔开屏蔽外照射,在回收槽所在的泵房改进通风降低气载放射核素的浓度,对于泵房、除杂车间设置更多工作班组用以轮替,除放罐中的储料加快转移频率避免物料堆积,及时清洁表面污染,工作人员严格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吸入体内、严格佩戴个人剂量计以监督个人剂量与防范措施的效果。
稀土厂房一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如表1所示。
表1稀土厂房一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
改进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稀土厂房一层整改后辐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气载放射浓度在通风后下降明显,表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外照射的剂量显著下降,区域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降低至15mSv的年度限值以内。
实施例2稀土厂房二层
采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监测气载放射,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开始采样1后读取有效数值作为监测值;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采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响应时间<3秒)监测外照射剂量、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1米;外照射剂量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为稀土厂房二层的γ剂量热点图,其中,蓝色代表2.5μGy/h以下,绿色代表2.5μGy/h-10μGy/h之间,黄色代表10μGy/h-50μGy/h,红色代表50μGy/h以上;从图3可以看出:本区域的γ射线有除放罐与高磷水泵房两大来源。
使用α探测器监测放射性表面污染,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3米;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图4为稀土厂房二层的辐射分区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本区域放射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除放罐四周。
基于上述检测结果,经分析可以发现:外照射剂量较高,放射性表面污染较为严重,定位主要源项为高磷水槽房的洗水槽、除放罐房的除放罐、与优溶滤液房的优溶罐。
稀土厂房二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如表3所示。
表3稀土厂房二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
从表3可以看出:本区域的楼梯间与走廊表面污染也较为严重。
防护方案:将该楼层的电梯间与岗位间设定为监督区,走廊、楼梯间与各车间设定为控制区,对车间设置门禁控制人员工作时长,将除放罐所在房间中的操作方式改进为远程遥控,在优溶滤液房改进通风降低气载放射核素的浓度,对于板框泵房设置更多工作班组用以轮替,除放罐中的储料加快转移频率避免物料堆积,及时清洁表面污染,工作人员严格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吸入体内、严格佩戴个人剂量计以监督个人剂量与防范措施的效果。
整改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稀土厂房二层整改后辐射情况
改进结果:气载放射浓度在通风后下降明显,表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外照射剂量显著下降,区域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降低至15mSv的年度限值以内。
实施例3稀土厂房三层
采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监测气载放射,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开始采样1后读取有效数值作为监测值;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采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响应时间<3秒)监测外照射剂量、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1米;外照射剂量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为稀土厂房三层整改前γ剂量热点图,从图5可以看出:本区域γ射线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为除放板框四周。
使用α探测器监测放射性表面污染,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3米;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图6为稀土厂房三层辐射分区情况,从图6可以看出:本区域气载放射最浓度最高的区域为全溶板框附近。
基于上述检测结果,经分析可以发现:经过逐点监测,外照射剂量较高,放射性表面污染较为严重,定位主要源项为除防板框车间的物料、磷酸三钠搅拌槽、楼下的除放罐、与浓密机房的洗水浓密机。
防护方案:将该楼层的电梯间、东侧楼梯间、走廊、厕所、岗位间设定为监督区,西侧楼梯间、浓密机房与各车间设定为控制区,对车间设置门禁控制人员工作时长,在优溶板框所在位置进行局部通风降低气载放射核素的浓度,对于除放、全溶、磷酸三钠板框、浓密机房间设置更多工作班组用以轮替,除放罐中的储料加快转移频率避免物料堆积,及时清洁表面污染,工作人员严格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放射性气溶胶吸入体内、严格佩戴个人剂量计以监督个人剂量与防范措施的效果。
稀土厂房三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如表5所示。
表5稀土厂房三层整改前辐射情况及防护措施
整改后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稀土厂房三层整改后辐射情况
改进结果:气载放射浓度在通风后下降明显,表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外照射剂量显著下降,区域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降低至15mSv的年度限值以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
所述放射性源项包括气载放射、外照射和放射性表面污染;
所述气载放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生产流程中容器与机械的开口部位;
所述外照射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所有含放射性元素物料累积的部位;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存在于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中使用料液车间的器壁与地面;
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使用氡钍射气连续监测装置;
所述外照射的监测使用便携式热电探测器,所述便携式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3秒;
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使用α探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采样点为高于地面1.5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有效数值为开始采样1~2小时的测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载放射的监测的任意两个采样点的监测间隔时间为5倍监测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照射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照射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的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为0.3~0.5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完毕后,将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以热点图的形式展现。
9.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防护;
所述防护包括:辐射分区、污染清洁、车间改造、个人防护、辐射监测、工艺改进和管理制度改进。
CN202311550232.XA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Pending CN1173889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232.XA CN117388904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232.XA CN117388904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8904A true CN117388904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0232.XA Pending CN117388904A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889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88904A (zh) 一种稀土伴生矿加工企业放射场的放射性源项的监测方法及防护
Chae et al. An external dose assessment of worker during RadWaste treatment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Alvarez et al. Design of an airborne plutonium survey program for personnel protection
Patel et al. Health physics aspects of tritium operation at JET
CN216848169U (zh) 一种核药生产车间辐射及安防一体化监测系统
Scot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ersonnel protection in uranium processing
Fraser Health physic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experimental reactor fuels containing PuO2
Brodsky Determining industrial hygiene requirements for installations us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Blommaert et al. From measurement to dos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Saxby et al. Practical aspects of surface contamination control at AWRE
King et a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Radiation Safety Office
Kodama et al. Radiological survey of a uranium pilot plant for rebuilding purpose
Hoffman Radiation safety at the West Valley Demonstration Project
Prince et al. Oper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Courtney et al. Radiation safety aspects of a hot-cell decontamination
Malchow Jr Radioactive Plume Avoidance and Aircraft Decontamination–Best Practices
Berger The effectiveness of a whole body counter during and after an accident situation at nuclear facilities
Hughes Air Sample Data at Area IV SSFL in Support of SEC-00235
Branch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Occupational Radiation Safety at Department of Energy Sites
Fitzgerald et al. Subject: Contract No. 200-2004-03805, Task Order 1: Transmittal of Attachment 6 of the Draft Review of the NIOSH Site Profile for the Y-12 National Security Complex Dear Mr. Staudt: Enclosed is Attachment 6, Site Expert Review Summary, of the Draft Review of the NIOSH Site Profile for the Y-12 National Security Complex. This document was delivered to you on
Blommaert et al. Problems concerning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for possible contamination in a complex waste processing facility
Estevez et al. Exposure assessment to ionizing radi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Unruh PROBLEM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SPECIALISTS IN SAFETY EVALUATIONS.
Swindon THE CODE OF PRACTICE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THE MILLING AND MINING OF RADIOAC11VE ORES
Frase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When handling plutonium in a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l fu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