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8185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8185A
CN117378185A CN202280037245.4A CN202280037245A CN117378185A CN 117378185 A CN117378185 A CN 117378185A CN 202280037245 A CN202280037245 A CN 202280037245A CN 117378185 A CN117378185 A CN 117378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link
delay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72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R·雷迪
S·巴斯卡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iostar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tiostar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iostar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Altiostar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37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8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1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of other parameters, e.g. DC offset, delay or propagation ti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7Triggering entity
    • H04W28/0835Access entity, e.g. eN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前传链路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被确定。该链路延迟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该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使用所确定的链路延迟,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被确定。优先的通信链路的列表被生成。优先的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被选择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分组的传输。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该数据分组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被发送。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8月16日为Reddy等人提交的、标题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403,419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其公开的内容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涉及电信系统,并且特别地,涉及前传链路的选择,该前传链路的选择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作为示例,诸如5G新无线电(“NR”))中的无线电信道延迟敏感意识和所测量的前传链路延迟。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蜂窝网络为个人和商业实体提供按需通信能力。通常,蜂窝网络是可被分布在陆地区域上的无线网络,这些区域被称为小区。每个这种小区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的收发器服务,该收发器被称为小区站点或基站。每个小区可以使用不同于其相邻小区的频率集,以避免干扰,并在每个小区内提供改进的服务。当小区被联合在一起时,它们可在广阔的地理区域上提供无线电覆盖,从而使大量移动电话、和/或其他无线设备或便携式收发器能够相互通信,并与网络中任何位置的固定收发器和电话通信。这种通信通过基站来执行,并且即使移动收发器在传输期间移动穿过多于一个小区,通信也可被完成。主要的无线通信供应方已在全世界部署了这样的小区站点,从而允许通信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设备被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和公共互联网。
移动电话是便携式电话,其能够通过使用无线电波而向移动电话传送信号并从移动电话传送信号,通过小区站点或发射塔来接收和/或拨打电话和/或数据呼叫。鉴于大量的移动电话用户,当前移动电话网络提供有限且共享的资源。在这方面,小区站点和手持机可以改变频率并使用低功率发送器,以允许许多呼叫者在较少干扰的情况下同时使用网络。小区站点的覆盖范围可以取决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或可能潜在使用网络的用户的数量。例如,在城市中,小区站点可具有达到约1/2英里的范围;在农村地区,该范围可达5英里;并且在一些地区,用户可以从25英里以外的小区站点接收信号。
以下是通信供应方正在使用的一些数字蜂窝技术的示例: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cdmaOne、CDMA2000、演进数据优化(“EV-DO”)、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数字增强无绳电信(“DECT”)、数字AMPS(“IS-136/TDMA”)、以及集成数字增强网络(“iDEN”)。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组织开发的长期演进(或4G LTE)是用于移动电话和数据终端的高速数据的无线通信的标准。5G标准当前正在开发和部署中。3GPP蜂窝技术(诸如LTE和5G NR)是前几代3GPP技术(诸如GSM/EDGE和UMTS/HSPA数字蜂窝技术)的演进,并且允许通过使用不同的无线电接口连同核心网络改进,以提升容量和速度。
蜂窝网络可被划分为无线电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可以包括网络功能,该网络功能可以处理无线电层通信处理。核心网络可以包括网络功能,该网络功能可以处理较高层通信,例如互联网协议(IP)、传输层和应用层。在一些情况下,RAN功能可被分为基带单元功能和无线电单元功能,其中经由前传网络被连接到基带单元的无线电单元例如可以负责无线电物理层的较低层处理,而基带单元可以负责较高层无线电协议,例如MAC、RLC等。
前传网络可以对延迟和抖动敏感。前传网络中存在的由交换机引入的任何延迟或抖动都可能对通信系统的运行产生不期望的影响。在冗余前传网络中,取决于数据分组如何被发送,每个通信链路可以具有不同的延迟和/或抖动,这可使通信进一步复杂化。
发明内容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的选择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链路延迟可以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该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来确定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以及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列表。该方法还可以包括:选择优先的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数据分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选择、以及发送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由基站执行。基站可以包括以下通信组件中的至少一项:无线电接口单元和分布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可被配置为与无线电接口单元对接,以发送数据分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并且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单元。链路延迟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从分布式单元到无线电接口单元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链路延迟、与从无线电接口单元到分布式单元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链路延迟、以及其任何组合。每个可用链路的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可由分布式单元测量。每个可用链路的上行链路路径延迟可由无线电接口单元测量。与上行链路路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戳可以被提供给分布式单元,以将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确定为所测量的上行链路路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与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延迟敏感度。该延迟敏感度可以基于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不超过至少一个预定的延迟阈值而被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可以使用下行链路路径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延迟敏感度而被确定。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可以包括:向下行链路路径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延迟敏感度指派一个或多个权重因子。列表的生成可以包括:使用所指派的权重因子来生成优先的通信链路的加权列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用户平面消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另一个通信链路切换到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以用于从第二通信设备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多个通信链路中的每个链路可以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太网端口相关联,并且由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符标识。
还描述了非瞬态计算机程序产品(即,物理体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非瞬态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指令,该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计算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执行时,使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执行本文的操作。类似地,还描述了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以及与存储器,该存储器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存储器可暂时或永久地存储指令,该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此外,方法可以由在单个计算系统中、或被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实现。经由一个或多个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例如互联网、无线广域网、局域网、广域网、有线网络等)的连接,经由多个计算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系统之间的直接连接等,这些计算系统可被连接并且可以交换数据和/或命令或其他指令等。
本文所述主题的一个或多个变体的细节在下文的附图和描述中被阐述。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根据权利要求书,本文所述主题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某些方面,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有助于解释与所公开的实现方式相关联的一些原理。在附图中,
图1a图示示例性常规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
图1b图示图1a中所示的示例性LTE系统的其他细节;
图1c图示图1a中所示的示例性LTE系统的演进型分组核心的附加细节;
图1d图示图1a中所示的示例性LTE系统的示例性演进型NodeB;
图2图示图1a至图1d中所示的演进型NodeB的其他细节;
图3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示例性虚拟无线电接入网络;
图4图示用于向其用户提供更高频带的使用的示例性3GPP分割架构;
图5a图示示例性5G无线通信系统;
图5b图示分割gNB的示例性层架构;
图5c图示图5a至图5b中所示的gNB架构中的示例性功能分割;
图6a图示示出前传网络的细节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6b图示包括冗余前传网络的替代无线通信系统;
图6c图示示出可在前传通信链路(DU与RU之间)沿传输的方向被发送的消息的类型的表格;
图7图示示例性冗余前传链路网络;
图8图示示例性单向延迟测量呼叫流程图;
图9a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用于确定RU能力以支持eAxC ID到一个或多个以太网端口的动态关联的示例性系统;
图9b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可由图9a中所示的系统执行的用于确定RU能力的示例性过程;
图10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由DU传送被选择用于与特定eAxC ID相对应的控制/用户(C/U)平面业务的以太网链路的示例性过程;
图11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示例性系统;以及
图12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示例性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主题可以提供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较低层分离架构中被实现的系统和方法。这样的系统可以包括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5G新无线电通信系统、长期演进通信系统等。
当前主题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被并入这样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gNodeB、eNodeB等)的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组件中。以下是对长期演进通信系统和5G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般性讨论。
I.长期演进通信系统
图1a至图1c以及图2图示示例性常规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100连同其各种组件。LTE系统或商业上所称的4G LTE由移动电话和数据终端的高速数据的无线通信标准的管控。该标准基于GSM/EDG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以及UMTS/HSP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高速分组接入”)网络技术。该标准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开发。
如图1a中所示,系统100可以包括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102、演进型分组核心(“EPC”)108、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101,其中EUTRAN 102和EPC108在用户设备104与PDN 101之间提供通信。EUTRAN 102可以包括多个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ODEB”或“enodeb”或“eNB”)或基站106(a、b、c)(如图1b中所示),它们向多个用户设备104(a、b、c)提供通信能力。用户设备104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服务器、数据终端、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用户设备、和/或其任何组合。用户设备104可以经由任何eNodeB 106连接到EPC 108,并最终连接到PDN 101。通常,用户设备104可连接到在距离上最近的eNodeB 106。在LTE系统100中,EUTRAN 102和EPC 108一起工作以向用户设备104提供连接性、移动性和服务。
图1b图示图1a中所示的网络100的其他细节。如上所述,EUTRAN 102包括多个eNodeB 106,也被称为小区站点。eNodeB 106提供无线电功能并执行关键控制功能,包括空中链路资源的调度或无线电资源管理、活动模式移动性或切换、以及服务的准入控制。eNodeB106负责选择将为用户设备104提供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如图1c中所示),并负责协议特征(如报头压缩和加密)。组成EUTRAN 102的eNodeB 106相互协作以进行无线电资源管理和切换。
用户设备104与eNodeB 106之间的通信经由空中接口122(也被称为“LTE-Uu”接口)发生。如图1b中所示,空中接口122在用户设备104b与eNodeB 106a之间提供通信。空中接口122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分别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其为OFDMA的变体)。OFDMA允许多种已知的天线技术(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使用。
空中接口122使用各种协议,其包括用于用户设备104与eNodeB106之间的信令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以及用于用户设备104与MME之间的信令的非接入层(“NAS”)(如图1c中所示)。除信令之外,用户业务也在用户设备104与eNodeB 106之间被传送。系统100中的信令和业务两者都由物理层(“PHY”)信道携带。
多个eNodeB 106可以使用X2接口130(a、b、c)彼此互连。如图1a中所示,X2接口130a提供eNodeB 106a与eNodeB 106b之间的互连;X2接口130b提供eNodeB 106a与eNodeB106c之间的互连;以及X2接口130c提供eNodeB 106b与eNodeB 106c之间的互连。X2接口可被建立在两个eNodeB之间,以便提供信号的交换,其可以包括负载或干扰相关信息以及切换相关信息。eNodeB 106经由S1接口124(a、b、c)与演进型分组核心108通信。S1接口124可被分为两个接口:一个接口用于控制平面(图1c中示为控制平面接口(S1-MME接口)128),并且另一个接口用于用户平面(图1c中示为用户平面接口(S1-U接口)125)。
EPC 108建立并执行用户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并且允许用户设备104在移动时保持一致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应当注意,网络100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其自己的IP地址。EPC 108被设计用于与传统无线网络相互作用。EPC 108还被设计为在核心网络架构中分离控制平面(即信令)和用户平面(即业务),这允许实现方式的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控制和用户数据功能的独立的可扩展性。
EPC 108架构专用于分组数据,并且在图1c中被更详细地示出。EPC 108包括服务网关(S-GW)110、PDN网关(P-GW)112、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4、家庭订户服务器(“HSS”)116(EPC 108的订户数据库)、以及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118。这些中的一些(诸如S-GW、P-GW、MME、以及HSS)通常根据制造商的实现方式而被组合到节点中。
S-GW 110用作IP分组数据路由器,且是用户设备在EPC 108中的承载路径锚。因此,当用户设备在移动性操作期间从一个eNodeB106移动到另一个时,S-GW 110保持不变,并且朝向EUTRAN 102的承载路径被切换到与为用户设备104服务的新eNodeB 106对话。如果用户设备104移动到另一个S-GW 110的领域,MME 114将向新的S-GW传送所有的用户设备的承载路径。S-GW 110建立用户设备到一个或多个P-GW 112的承载路径。如果下游数据被接收用于空闲用户设备,则S-GW 110缓存下游分组,并请求MME 114定位并重新建立到EUTRAN 102并通过EUTRAN 102的承载路径。
P-GW 112是EPC 108(以及用户设备104和EUTRAN 102)与PDN 101之间的网关(如图1a中所示)。P-GW 112用作用户业务的路由器,以及以用户设备的名义执行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针对用户设备的IP地址分配、下游用户业务的分组过滤以确保其位于适当的承载路径上、下游QoS(包括数据速率)的执行。取决于订户正在使用的服务,在用户设备104与P-GW112之间可以存在多个用户数据承载路径。订户可以使用由不同P-GW提供的PDN上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具有建立到每个P-GW 112的至少一个承载路径。在用户设备从一个eNodeB到另一个eNodeB的切换期间,如果S-GW 110也在改变,则承载路径从P-GW 112被切换到新的S-GW。
MME 114管理EPC 108内的用户设备104,包括管理订户认证、维护已认证用户设备104的上下文、在网络中为用户业务建立数据承载路径、以及跟踪未脱离网络的空闲移动设备的位置。对于需要被重连到接入网络以接收下游数据的空闲用户设备104,MME 114发起寻呼以定位用户设备,并重建到EUTRAN 102并通过EUTRAN 102的承载路径。特定用户设备104的MME 114由eNodeB 106选择,用户设备104从eNodeB 106发起系统接入。出于负载共享和冗余的目的,该MME通常是EPC 108中MME的集合的一部分。在用户的数据承载路径的建立中,MME 114负责选择P-GW 112和S-GW 110,它们将构成通过EPC 108的数据路径的端点。
PCRF 118负责策略控制决策制定以及控制策略控制执行功能(“PCEF”)中基于流的计费功能,该功能位于P-GW 110中。PCRF 118提供QoS授权(QoS类别标识符(“QCI”)和比特率),QoS授权决定特定数据流在PCEF中如何被处理,并确保其符合用户的订阅简档。
如上所述,IP服务119由PDN 101提供(如图1a中所示)。
图1d图示eNodeB 106的示例性结构。eNodeB 10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132(通常,可以有三个RRH 132)和基带单元(“BBU”)134。RRH 132可被连接到天线136。RRH 132和BBU 134可以使用符合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142标准规范的光接口来连接。eNodeB 106的操作可以使用以下标准参数(和规格)来表征:无线电频带(Band4、Band9、Bandl7等)、带宽(5MHz、10MHz、15MHz、20MHz)、接入方案(下行链路:OFDMA;上行链路:SC-OFDMA)、天线技术(下行链路:2x2 MIMO;上行链路:1x2单输入多输出(“SIMO”))、扇区数(最多6个)、最大传输功率(60W)、最大传输速率(下行链路:150Mb/s;上行链路:50Mb/s)、S1/X2接口(1000Base-SX、1000Base-T)、以及移动环境(达350km/h)。BBU 134可以负责数字基带信号处理、S1线路的终止、X2线路的终止、呼叫处理和监视控制处理。从EPC 108接收到的IP分组(图1d中未示出)可被调制为数字基带信号并被发送到RRH 132。反之,从RRH13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可被解调为IP分组并被发送到EPC 108。
RRH 132可以使用天线136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RRH 132可以(使用转换器(“CONV”)140)将来自BBU 134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RF”)信号,并(使用放大器(“AMP”)138)对其功率放大,以传输到用户设备104(图1d中未示出)。反之,从用户设备104接收到的RF信号被放大(使用AMP 138),并被转换(使用CONV 140)为数字基带信号,以传输到BBU 134。
图2图示示例性eNodeB 106的附加细节。eNodeB 106包括多个层:LTE层1 202、LTE层2 204、以及LTE层3 206。LTE层1包括物理层(“PHY”)。LTE层2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LTE层3包括各种功能和协议,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动态资源分配、eNodeB测量配置和提供、无线电准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以及无线电资源管理(“RRM”)。RLC协议是通过蜂窝空中接口使用的自动重复请求(“ARQ”)分段协议。RRC协议处理用户设备与EUTRAN之间的LTE层3的控制平面信令。RRC包括连接建立和释放、系统信息的广播、无线电承载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RRC连接移动性过程、寻呼通知和释放、以及外环功率控制的功能。PDCP执行IP报头压缩和解压缩、用户数据的传输和无线电承载的序列号的维护。如图1d中所示,BBU 134可以包括LTE层L1至L3。
eNodeB 106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无线电资源管理,其包括用户设备104的上行链路空中接口资源和下行链路空中接口资源两者的调度、承载资源的控制、以及准入控制。作为EPC 108的代理,eNodeB 106负责寻呼消息的传输,这些寻呼消息被用于在移动设备空闲时定位移动设备。eNodeB 106还通过空中传送通用控制信道信息,对通过空中发送的用户数据进行报头压缩、加密和解密,并建立切换报告和触发标准。如上所述,出于切换和干扰管理的目的,eNodeB 106可以通过X2接口与其他eNodeB 106协作。eNodeB 106经由S1-MME接口与EPC的MME通信,并利用Sl-U接口与S-GW通信。此外,eNodeB 106通过S1-U接口与S-GW交换用户数据。eNodeB 106和EPC 108具有多对多关系,以支持MME与S-GW之间的负载分享和冗余。eNodeB106从一组MME中选择一个MME,从而负载可由多个MME共享,以避免拥塞。
II.5G NR无线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涉及5G新无线电(“NR”)通信系统。5G NR是在4G/IMT-高级标准之上的下一个电信标准。5G网络提供比当前4G更高的容量,允许每区域单元内更高数量的移动宽带用户,并允许每月和每用户的更高和/或无限量的千兆字节数据量的使用。即使在没有Wi-Fi网络的情况下,这也可以允许用户每天使用移动设备数小时流式传输高清媒体。5G网络具有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改进的支持、更低的成本、与4G设备相比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电池消耗等。相比现有系统,这种网络具有用于大量用户的每秒数十兆比特的数据速率、用于城市区域的100Mb/s的数据速率、同时用于限制区域(例如办公室楼层)内的用户的1Gb/s、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量同时连接、增强的频谱效率、改进的覆盖、增强的信令效率、1到10ms延迟、降低的延迟。
图3图示示例性虚拟无线电接入网络络300。网络300可在各种组件(包括基站(例如,eNodeB、gNodeB)301、无线电设备307、集中式单元302、数字单元304、以及无线电设备306)之间提供通信。系统300中的组件可以使用回传链路305而被通信地耦合到核心。集中式单元(“CU”)302可以使用中传连接308通信地耦合到分布式单元(“DU”)304。射频(“RU”)组件306可以使用前传连接310通信地耦合到DU 304。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CU 302可以向一个或多个DU单元308提供智能通信能力。单元302、3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宏基站、微基站、远程无线电头端等、和/或其任何组合。
在较低层分割架构环境中,NR的CPRI带宽要求可以是数百个Gb/s。CPRI压缩可在DU和RU中实现(如图3中所示)。在5G通信系统中,以太网帧上的压缩的CPRI被称为eCPRI,并且是推荐的前传网络。该架构可以允许前传/中传的标准化,其可以包括更高层的分割(例如,选项2或选项3-1(较高层/较低层RLC分割架构))和具有Ll分割架构(选项7)的前传。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较低层分割架构(例如选项7)可以包括上行链路中的接收器、针对DL/UL两者的跨多个传输点(TP)的联合处理、以及便于部署的传输带宽和延迟要求。此外,当前主题的较低层分割架构可以包括小区级处理与用户级处理之间的分割,其可以包括远程单元(“RU”)中的小区级处理和DU中的用户级处理。此外,使用当前主题的较低层分割架构,频域采样可以经由以太网前传来传输,其中频域采样可被压缩,以减少前传带宽。
图4图示可以实现5G技术,并可以为其用户提供更高频带(例如,大于10GHz)的使用的示例性通信系统400。系统400可以包括宏小区402以及小型小区404和406。
移动设备408可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小型小区404、406通信。系统400可以允许宏小区402与小型小区404、406之间的控制平面(C平面)和用户平面(U平面)的分割,其中C平面和U平面利用不同的频带。特别地,当与移动设备408通信时,小型小区402、404可被配置为利用较高的频带。宏小区402可以利用现有蜂窝频带进行C平面通信。移动设备408可以经由U平面412被通信地耦合,其中小型小区(例如,小型小区406)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灵活/成本节约/节能的操作。宏小区402可以经由C平面410来保持良好的连接性和移动性。此外,在一些情况下,LTE PUCCH和NR PUCCH可以在相同频率上被发送。
图5a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示例性5G无线通信系统500。系统500可被配置为具有根据选项7-2的较低层分割架构。系统500可以包括核心网络502(例如,5G核心)和一个或多个gNodeB(或gNB),其中gNB可以具有集中式单元gNB-CU。gNB-CU在逻辑上可被分为控制平面部分gNB-CU-CP 504和一个或多个用户平面部分gNB-CU-UP 506。控制平面部分504和用户平面部分506可被配置为使用El通信接口514(如3GPP标准中规定的)而被通信地耦合。控制平面部分504可被配置为负责无线电堆栈的RRC和PDCP协议的执行。
gNB的集中式单元的控制平面部分504和用户平面部分506可被配置为根据较低层分割架构而被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DU)508、510。分布式单元508、510可被配置为执行无线电堆栈的RLC、MAC、以及PHY层协议的较高部分。控制平面部分504可被配置为使用F1-C通信接口516而被通信地耦合到分布式单元508、510,用户平面部分506可被配置为使用F1-U通信接口518而被通信地耦合到分布式单元508、510。分布式单元508、510可以经由前传网络520(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交换机、链路等)而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单元(RU)512,其继而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图5a中未示出)通信。远程无线电单元512可被配置为执行PHY层协议的较低部分,以及向远程单元提供天线能力,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类似于上文结合图1a至图2的讨论)。
图5b图示分割gNB的示例性层架构530。该架构530可以在图5a中所示的通信系统500中被实现,该架构可被配置作为虚拟化分解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架构,由此,层L1、L2、L3和无线电处理可在(多个)集中式单元、(多个)分布式单元和(多个)无线电单元中被虚拟化和分解。如图5b中所示,gNB-DU 508可被通信地耦合到gNB-CU-CP控制平面部分504(也如图5a中所示)和gNB-CU-UP用户平面部分506。组件504、506、508中的每个组件可被配置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层。
gNB-DU 508可以包括RLC、MAC和PHY层、以及各种通信子层。这些可以包括F1应用协议(F1-AP)子层、GPRS隧道协议(GTPU)子层、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子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子层和互联网协议(IP)子层。如上所述,分布式单元508可被通信地耦合到集中式单元的控制平面部分504,其还可以包括F1-AP、SCTP和IP子层以及无线电资源控制和PDCP-控制(PDCP-C)子层。此外,分布式单元508还可被通信地耦合到gNB的集中式单元的用户平面部分506。用户平面部分506可以包括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PDCP-用户(PDCP-U)、GTPU、UDP和IP子层。
图5c图示图5a至图5b中所示的gNB架构中的示例性功能分割。如图5c中所示,gNB-DU 508可以使用F1-C通信接口而被通信地耦合到gNB-CU-CP 504和GNB-CU-UP 506。gNB-CU-CP 504和GNB-CU-UP 506可以使用El通信接口被通信地耦合。PHY层(或层1)的较高部分可由gNB-DU 508执行,而PHY层的较低部分可由RU执行(图5c中未示出)。如图5c中所示,RRC和PDCP-C部分可由控制平面部分504执行,并且SDAP和PDCP-U部分可由用户平面部分506执行。
5G通信网络中的PHY层的一些功能可以包括传输信道上的错误检测和对较高层的指示、传输信道的FEC编码/解码、混合ARQ软合并、编码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速率匹配、编码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上的映射、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物理信道的调制和解调、频率和时间同步、无线电特性测量和对较高层的指示、MIMO天线处理、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RF处理、以及其他功能。
层2的MAC子层可以执行波束管理、随机接入过程、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将属于一个逻辑信道的多个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级联到传输块(TB)中、将属于逻辑信道的SDU复用/解复用到被传送到/来自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TB或将属于逻辑信道的SDU从被传送到/来自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TB复用/解复用、调度信息报告、通过HARQ的纠错、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通过动态调度方式的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传输格式选择、以及其他功能。RLC子层的功能可以包括较高层分组数据单元(PDU)的传送、通过ARQ的纠错、数据PDU的重排、重复和协议错误检测、重建等。PDCP子层可以负责用户数据的传送、重建过程期间的各种功能、SDU的重传、上行链路中的SDU丢弃、控制平面数据的传送等。
层3的RRC子层可以执行向NAS和AS的系统信息的广播、RRC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点对点无线电承载的安全、建立、配置、维护和释放、移动性功能、报告、以及其他功能。
图6a图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600。系统600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DU)602,分布式单元602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路由器608,使用一个或多个以太网链路606而被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单元(RU)604。系统6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同步主站,该一个或多个同步主站可以被选择用于系统中的每个网络段,其中根定时基准被称为总主站(grandmaster),例如,定时总主站610。总主站可以向驻留在其网络段上的时钟发送同步信息,由此,一旦选择了总主站,所有其他时钟可直接与之同步。精确时间协议(PTP)(最初在IEEE 1588-2002标准中被定义)可被用于遍及系统600来同步时钟。PTP可被用于实现亚微秒级的时钟精度。在一些情况下,出于时钟同步目的,DU 602和RU 604两者可被配置为使用PTP协议。
NETCONF/YANG协议(或通信的应用层模式)可被用于网络功能的操作和/或管理。NETCONF/YANG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RFC 4741和RFC 6241标准下开发并标准化的网络管理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安装、操作、以及删除网络设备的配置的机制。
图6b图示替代的无线通信系统620。在系统620中,无线电单元622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交换机626(例如,交换机1)和628(例如,交换机2)被通信地耦合到分布式单元624。定时总主站630可以与分布式单元624一起被放置。
图6c图示,示出了可在前传通信链路(在DU与RU之间)上发送的消息类型连同传输方向的表640。该消息可以在控制平面(C平面)、用户平面(U平面)、同步平面(S平面)、以及管理平面(M平面)中被发送。控制平面可以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消息(两者均为DU到RU)。用户平面还可以包括上行链路(RU到DU)和下行链路(DU到RU)消息,其中IQ样本可被发送到用户设备/从用户设备被发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方向不适用于同步平面和管理平面中的消息的传输。如上所述,同步平面包括消息携带与定时总主站相关的定时信息。管理平面携带与配置(DU到RU)和通知/测量(RU到DU)相关的消息。
当冗余链路被用于前传上的弹性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地,前传网络对延迟和抖动极为敏感。无线电单元通常期望在精确的时间窗口(逐个时隙)的C平面和U平面消息。对于特定时隙和/或符号,在RU和DU处的第一和最后消息的到达时间具体取决于各自的接收窗口参数/设计。因此,由交换机(如图6a至6b中所示的交换机608、626、628)在前传链路中引入的任何延迟和/或抖动可能对RU和/或DU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冗余前传网络(例如,图6a至6b中所示的具有多个前传链路的网络)中,每个前传链路可能经历不同的延迟和/或抖动,这取决于每个链路在前传链路网络中选取的路径。如果在DU与RU之间部署多个链路(如图6a至6b中所示),则可以不使用同一组交换机,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图7图示示例性冗余前传链路网络700。网络700可以包括RU 702、DU 704、网关706、定时总主站708、交换机710(交换机1)、712(交换机2)。RU 702和DU 704可以经由网关706,使用链路714和716而被通信地耦合。链路714和716可以是以太网前传链路。链路714可能会经历与链路716不同的延迟和/或抖动。
基于在特定前传链路上经历的延迟,为了调整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的定时,可以确定每个链路上DU与RU之间的单向延迟。图8图示示例性单向延迟测量呼叫流程图800。图8中所示的过程可以在两个节点(即节点1 802和节点2 804)之间被执行。节点802、804可以分别是基站的一部分,例如DU和RU。
具体地,可以测量从DU到RU的单向延迟(图8中示为阶段“I”)以及从RU到DU的单向延迟(图8中示为阶段“II”)。RU到DU的延迟可由DU使用一个或多个eCPRI消息来测量。如图8中所示,DU到RU的延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单向延迟测量来测量。从DU到RU的延迟测量可以包括ID(例如,扩展的天线载波ID)、请求数据、开始时间t1、以及开始时间与发出测量请求之间的差值tcv1。来自DU的请求可以由RU接收,且RU可以在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即在时间t2)向DU发送响应,这可以是在接收请求之后的一些时间,即tcv2。RU的响应可以包括ID、响应数据、时间t2和tcv2。总延迟时间td被计算为上述时间之间的差值,即,使用td=(t2-tcv2)-(t1+tcv1)。
RU到DU的延迟(阶段II)可以以类似方式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延迟测量可由于单向延迟测量请求而被发起,该单向延迟测量请求可以从DU被发送,并可以包括来自DU的ID和远程请求数据。一旦来自DU的请求被接收,RU就可以向DU发送单向延迟测量请求,单向延迟测量请求可以包括ID、请求数据、开始时间t1、以及开始时间与发送测量请求之间的差值tcv1。然后,DU可以利用该ID、响应数据、以及时间t2和tcv2来响应RU。然后,总延迟时间td可再次被计算为上述时间之间的差值,即使用td=(t2-tcv2)-(t1+tcv1),其中第一时间(即,t2和tcv2)对应于与RU相关联的时间,并且第二时间(即t1和tcv1)对应于与DU相关联的时间。
在无线电接口级,扩展的天线载波ID(eAxC ID)可被用于标识RU中的不同天线载波和信道端口。例如,天线端口(例如,4个端口)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不同信道的唯一eAxCID。该eAxC ID可以是被分为4个字段的16比特值,例如DU端口ID、频带扇区ID、载波ID、RU端口ID。每个字段的比特宽是可配置的。表1图示示例性eAxC ID示意图。表1还标识每个信道的格式是否为对延迟敏感。
表1:信道格式延迟敏感度参数。
如表1中所示,信道格式包括PRACH(上行链路随机接入)、PDxCH(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UxCH(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探测参考信号(SRS)。应当注意,例如,对于32端口的大规模MIMO,SRS可在所有32个天线端口上被发送,其中,为便于说明和简化,表1示出了4端口系统。PRACH和SRS两者都不对延迟敏感,并且因此,发送和/或接收窗口的严格界限不适用于这些信道格式。然而,对于对延迟敏感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发送窗口通常为1至2个符号持续时间(其中,对于15KHz SCS,1符号=71μsec,并且对于30KHz SCS,1符号=36μsec)。
各种常规系统提供了将每个eAxC ID与特定RU以太网端口(例如MAC地址)相关联的机制,从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道可以使用不同的前传链路并穿越不同的路径。然而,目前不存在根据在链路上确定/测量的单向延迟而将eAxC ID与DU或RU处的特定以太网端口动态关联的机制。例如,如果DU指令RU将特定以太网端口用于上行链路信道eAxC ID,则常规系统不为DU提供用于与RU通信的路径的切换。
III.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解决常规系统的上述缺陷,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确定特定RU是否支持eAxC ID到以太网端口的动态关联,以取代在初始化时的静态关联。当前主题还可以被配置为允许RU(假定支持这种能力)将特定eAxC ID的业务切换到特定以太网链路(例如,使用特定以太网端口)。
例如,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使用以太网链路上的单向延迟/延时测量(如图8所示),以根据所测量的延迟来调整控制和/或用户平面消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窗口。RU中物理信道与以太网端口的链接可被事先配置。例如,RU和DU可以被配置和/或指令为:针对对延迟敏感的信道格式(如PDxCH和PUxCH),选择具有最小量的所确定/所测量的延迟的以太网链路。特别地,针对这些信道格式,这样的链路的选择可以具有最高优先级。此外,由于PRACH信道格式对延迟不敏感,因此只要所测量的延迟低于PRACH信道处理可接受的预定阈值,上行链路PRACH IQ样本传送可以采用任何可用路径。
此外,基于可行的特定策略(例如,运营商策略),RU和DU可被指令以选择特定以太网链路。例如,该策略可以基于链路使用情况和/或任何其他因素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特定配置为每个以太网链路指派不同的优先级,其中在这种链路上测量的实时延迟可能不具有相同的优先级顺序(例如,最高优先级链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具有最小的延迟)。这种基于策略的优先级指派可能是由于例如服务级别协议(SLA)原因,例如,如果前传传输网络是从传输网络运营商处租用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基于以下因素(例如,在DU处确定的)中的至少一个,以算法方式确定多个链路中每个链路(每个eAxC ID)的优先级:运营商在初始配置期间指派的优先级、在每个链路上测量的延迟、和/或其任何组合。
此外,在一些无线通信网络(诸如多运营商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网络(MORAN))中,每个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可以包括单独的DU实例。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这样的DU实例可以充当PTP总主站,并且充当电信时间从属时钟(T-TSC)的每个RU可以确定其可以用于同步目的的PTP总主站。如果PLMN实例中的一个实例在DU中被终止(例如,被停止),则RU可能需要被配置为不将与终止的PLMN的DU实例绑定的链路用于S平面业务,因为终止DU(RU与之同步)上的PLMN实例不需要停止来自该DU主机的S平面业务/时钟分配。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标识可支持eAxC ID到以太网端口的动态关联的RU,以取代在初始化时对其静态关联。此外,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通知RU(RU支持该能力)将特定eAxC ID业务切换到特定以太网链路。此外,根据eAxC ID到可向RU/DU提供给链路的映射,RU和DU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前传链路。
图9a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用于确定RU能力以支持eAxC ID到一个或多个以太网端口的动态关联的示例性系统900。图9b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可由系统900执行的用于确定RU能力的示例性过程910。
如图9a中所示,系统900可以包括DU 902和RU 904。如图9b中所示,在912处,DU902可被配置为向RU 904发送请求以确定RU的能力。特别地,该请求可在RU的初始化期间被发送,由此,RU 904可以与管理平面控制器(例如,DU 902或EMS)交换其能力。该交换可以经由NETCONF能力交换过程进行。如图9b中所示,在914处,RU 904可以通过生成能力响应消息并向DU 902发送该能力响应消息来响应DU 902。RU 904可以以Boolean类型格式和/或任何其他所需的格式来生成其消息。例如,以下过程可被用于确定RU的能力:
图10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用于由DU传送针对与特定eAxC ID相对应的控制/用户(C/U)平面业务而被选择的以太网链路的示例性过程1000。过程1000可以由图9中所示的系统900执行。在1002处,对于与每个eAxC ID(例如,不同的eAxC ID)相关联的每个以太网链路,DU 902可被配置为接收和/或以其他方式获取从RU到DU的单向延迟测量信息(如上文关于图8所讨论的)。
在1004处,DU 902可以测量从DU到RU的单向延迟(如上文关于图8所讨论的)。在1006处,DU还可被提供、或可以以其他方式接收指示(与对应的eAxC ID一起),该指示说明对延迟敏感的特定信道以太网链路。在1008处,DU可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方向,针对每个eAxC ID来确定链路的优先级(和/或等级)。链路可以使用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优先级:特定无线电信道的延迟敏感性要求(例如,使用eAxC ID)、单向测量的DU到RU的延迟(例如,在下行链路上)、单向确定的RU到DU的延迟(例如,在上行链路上)、可由移动运营商配置的链路优先级排序策略(例如,其是可选的)、及其任何组合。表2图示以太网链路的示例性分级(使用eAxC ID):
表2:以太网链路的分级
如表2所示,16天线eAxC ID可在PRACH(例如eAxC ID1-4)、PDxCH(例如eAxC ID5-8)、PUxCH(例如eAxC ID9-12)、以及SRS(例如eAxC ID13-16)之间被分割。每一个可以使用以太网端口0或1(例如,Eth0和Eth1)。可以理解,可以存在任何数量的端口、天线等,并且此处表2仅被提供用于说明性、非限制性、示例性目的。如表2中所示,可为每个链路指派延迟权重因子(例如,0.1、0.8、0.3等)和对应的延迟链路优先级(例如,1、2等)。测得最小延迟的以太网端口可被指派最高优先级。系统可以使用1到N的标度,其中N可以是可用以太网端口的最大数量(表2仅示出2个,仅出于说明性目的)。此外,如果该策略被实现,则还可为每个链路指派策略权重因子(例如,0.9、0.2、0.7)和对应的策略优先级(例如,1、2)。权重因子的总和(即,等级随后使用上述延迟和策略权重因子,使用加权的优先级方程来确定)可以等于1。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个链路的权重和/或优先级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网络策略和/或配置来指派。这些也可以是特定于部署的。基于特定部署,网络运营商可获知哪个链路可以具有较高的权重。例如,假定两条链路,其中一条是可以为带宽提供一致保证的暗光纤链路,另一条链路是轻光纤链路,运营商可以使用特定配置,为暗光纤链路指派较大的权重,因为该链路以其更大的带宽和/或确定的延迟而著称。
如表2中所示,特定链路的优先级值越高,可以意味着在通信期间,该链路将以最高优先级被对待。使用表2,对于每组eAXc ID,对于每个以太网端口,DU 902可以确定加权优先级,并使用计算的加权优先级对以太网端口进行分级。DU 902可以向具有较高值的加权优先级的链路指派较高的等级(即,等级列中的较低数值表示较高等级),并且可以针对特定eAxC ID选择将要使用的以太网链路(被连接到以太网端口)。
如图10所示,一旦DU 902标识每个eAxC ID的优先级链路和数据传输方向(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1010处,DU 902可以针对相应的eAxC ID,将该链路用于传输控制平面和/或用户平面消息。针对任何链路和/或端口上的每个eAxC ID,RU 904可以从DU 902接收控制平面和/或用户平面消息。当RU 904在特定以太网端口上接收到针对特定eAxC ID的控制平面消息业务时,它还可以预期在同一以太网端口上接收到针对该eAxC ID的下行链路用户平面业务。类似地,RU 904可以将针对该eAxC ID的上行链路用户平面业务切换到所确定的以太网端口(即,DU在其上发送控制平面消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可被配置为在系统1100中实现,如图11中所示。系统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存储设备1130、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1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1110、1120、1130和114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使用系统总线1150而被互连。处理器1110可被配置为处理用于在系统600中执行的指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10可以是单线程处理器。在替代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10可以是多线程处理器。处理器1110还可以被配置为处理存储在存储器1120中或存储设备1130上的指令,包括通过输入/输出设备1140接收或发送信息。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系统1100中的信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替代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单元。在又一些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存储设备1130能够为系统1100提供大容量存储。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存储设备1130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替代实现方式中,存储设备1130可以是软盘设备、硬盘设备、光盘设备、磁带设备、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1140可被配置为为系统1100提供输入/输出操作。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输入/输出设备1140可以包括键盘和/或指向设备。在替代实现方式中,输入/输出设备1140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单元。
图12图示根据当前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的示例性方法1200。过程1200可以由图9中所示的系统900执行。
在1202处,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可以被确定。该链路延迟可以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该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例如,分布式单元(DU))和第二通信设备(如无线电接口单元(RU))。在1204处,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目的,使用所确定的链路延迟,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可以被确定。优先的通信链路的列表可以被生成(如上文表2所示)。
在1206处,优先的通信链路列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可以被选择以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在1208处,数据分组可以使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而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被发送。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前主题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选择、以及发送中的至少一项可由基站执行。基站可以包括以下通信组件中的至少一项:无线电接口单元和分布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可被配置为与无线电接口单元对接,以用于数据分组的发送。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并且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单元。链路延迟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从分布式单元到无线电接口单元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链路延迟、与从无线电接口单元到分布式单元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链路延迟、以及其任何组合。每个可用链路的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可由分布式单元测量。每个可用链路的上行链路路径延迟可由无线电接口单元测量。与上行链路路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戳可以被提供给分布式单元,以确定该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为所测量的上行链路路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与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延迟敏感度。该延迟敏感度可以基于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不超过至少一个预定的延迟阈值而被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可以使用下行链路路径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延迟敏感度而被确定。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确定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可以包括:向下行链路路径和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确定的延迟敏感度指派一个或多个权重因子(例如,如表2中所示)。列表的生成可以包括使用所指派的权重因子来生成优先的通信链路的加权列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用户平面消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由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另一个通信链路切换到所选择的通信链路,以用于从第二通信设备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多个通信链路中的每个链路可以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太网端口相关联,并且由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符标识。
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以各种形式被体现,例如,包括数据处理器(诸如还包括数据库的计算机)、数字电子电路系统、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此外,本公开的实现方式的上述特征及其他方面和原理可以在各种环境中被实现。这些环境和相关应用可以被专门构建用于执行根据所公开的实现方式的各种过程和操作,或其可以包括通过代码有选择地激活或重新配置以提供必要功能的通用计算机或计算平台。本文所公开的过程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网络、架构、环境、或其他装置并无内在联系,并且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和/或固件的适当组合来实现。例如,各种通用机器可以与根据公开的实现方式的教导编写的程序一起使用,或者其可以更方便地构建专用装置或系统,以执行所需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即,有形地体现在信息载体中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在机器可读存储设备中或在传播的信号中,供数据处理装置(例如,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或多台计算机)执行或控制其操作。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形式的编程语言编写,包括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并且可以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作为独立的程序或作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计算机程序可被部署为在一台计算机上被执行,或在一个站点的多台计算机上被执行,或被分布在多个站点中并通过通信网络互联。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户”可以指代包括任何实体(人或计算机)。
在一些情况下,尽管序数(诸如第一、第二等)与顺序相关,但该文档中使用的序数不必意味着顺序。例如,序数可以仅被用于区分一个项目和另一个项目。例如,将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区分开,但不必暗示任何时间顺序或固定的参考系统(从而描述的一个段落中的第一事件可以不同于描述的另一个段落中的第一事件)。
上述描述旨在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其他实现方式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这些计算机程序(也可被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应用、组件、或代码)包括用于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用高级程序语言和/或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现。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指代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装置和/或设备,作为示例,诸如磁盘、光盘、存储器、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用于向可编程处理器提供机器指令和/或数据,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代用于向可编程处理器提供机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信号。机器可读介质可以非瞬态地存储这些机器指令,作为示例,诸如非暂态固态存储器或磁性硬盘驱动器或任何等效的存储介质。替代地或附加地,机器可读介质可以以瞬时方式存储这样的机器指令,作为示例,诸如与一个或多个物理处理器内核相关联的处理器高速缓存或其他随机存取存储器。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本文描述的主题可以在具有显示设备的计算机上被实现,作为示例,诸如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以及键盘和指向设备,作为示例,诸如用户可以通过其向计算机提供输入的鼠标或轨迹球。其他类型的设备也可被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向用户提供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感官反馈,作为示例,诸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触觉反馈;并且来自用户的输入可以以任何形式被接收,包括但不限于声音、语音、或触觉输入。
本文所述主题可以在计算系统中被实现,该计算系统包括后端组件,作为示例,诸如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器;或包括中间件组件,作为示例,诸如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或包括前端组件,作为示例,诸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Web浏览器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用户界面或Web浏览器与本文所述主题的实现方式交互;或这样的后端、中间件或前端组件的任何组合。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通过数字数据通信(作为示例,诸如通信网络)的任何形式或介质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以及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通常但非排他地彼此相距遥远,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交互。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借助在各自计算机上运行且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彼此之间关系的计算机程序而产生。
上述描述中阐述的实现方式并不表示与本文所述主题一致的所有实现方式。相反,它们仅仅是与所述主题相关的方面一致的一些示例。尽管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一些变化,但其他修改或添加也是可能的。特别地,除了本文所述的功能和/或变化之外,还可以提供其他的功能和/或变化。例如,上述实现方式可以针对所公开特征的各种组合和子组合,和/或上述公开的若干其他特征的组合和子组合。此外,附图中描绘的和/或本文描述的逻辑流并不必需要所示的特定顺序或先后顺序来实现所需的结果。其他实现方式可以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9)

1.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
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使用所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确定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并且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列表;
选择所述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所述选择、以及所述发送中的至少一项由基站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包括以下通信组件中的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对接,以用于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分布式单元,并且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接口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从所述分布式单元到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链路延迟、与从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到所述分布式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链路延迟、以及其任何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每个可用链路的下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分布式单元测量;并且
每个可用链路的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测量,其中与上行链路路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戳被提供给所述分布式单元,以将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确定为所测量的所述上行链路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延迟敏感度,其中所述延迟敏感度基于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不超过至少一个预定的延迟阈值而被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使用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而被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还包括:向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每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指派一个或多个权重因子,其中所述生成包括:使用所指派的所述权重因子来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加权列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用户平面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另一个通信链路切换到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每个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太网端口相关联,并且由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符标识。
14.一种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以及
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使用所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确定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并且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列表;
选择所述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所述选择、以及所述发送中的至少一项由基站执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包括以下通信组件中的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对接,以用于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分布式单元,并且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接口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从所述分布式单元到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链路延迟、与从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到所述分布式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链路延迟、以及其任何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
每个可用链路的下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分布式单元测量;并且
每个可用链路的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测量,其中与上行链路路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戳被提供给所述分布式单元,以将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确定为所测量的所述上行链路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延迟敏感度,其中所述延迟敏感度基于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不超过至少一个预定的延迟阈值而被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使用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而被确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还包括:向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每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指派一个或多个权重因子,其中所述生成包括:使用所指派的所述权重因子来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加权列表。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用户平面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另一个通信链路切换到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每个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太网端口相关联,并且由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符标识。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与多个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联,所述多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使用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确定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并且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列表;
选择所述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所述选择、以及所述发送中的至少一项由基站执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基站包括以下通信组件中的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口单元对接,以用于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分布式单元,并且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接口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延迟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从所述分布式单元到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链路延迟、与从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到所述分布式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链路延迟、以及其任何组合。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
每个可用链路的下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分布式单元测量;并且
每个可用链路的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由所述无线电接口单元测量,其中与上行链路路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戳被提供给所述分布式单元,以将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确定为所测量的所述上行链路路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相关联的延迟敏感度,其中所述延迟敏感度基于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不超过至少一个预定的延迟阈值而被确定。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使用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而被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优先级还包括:向所述下行链路路径延迟和所述上行链路路径延迟中的每一个、以及所确定的所述延迟敏感度指派一个或多个权重因子,其中所述生成包括:使用所指派的所述权重因子来生成优先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的加权列表。
37.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用户平面消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上,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控制平面消息;以及
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至少另一个通信链路切换到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链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平面消息的传输。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多个通信链路中的每个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太网端口相关联,并且由扩展的天线载波标识符标识。
CN202280037245.4A 2021-08-16 2022-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Pending CN117378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03,419 2021-08-16
US17/403,419 US11917447B2 (en) 2021-08-16 2021-08-16 Fronthaul link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CT/US2022/036813 WO2023022815A1 (en) 2021-08-16 2022-07-12 Fronthaul link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8185A true CN117378185A (zh) 2024-01-09

Family

ID=85228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7245.4A Pending CN117378185A (zh) 2021-08-16 2022-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链路选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917447B2 (zh)
EP (1) EP4388720A1 (zh)
JP (1) JP2024517955A (zh)
KR (1) KR20230173147A (zh)
CN (1) CN117378185A (zh)
WO (1) WO20230228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9600A1 (ja) * 2005-06-02 2006-12-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9480101B2 (en) 2013-02-21 2016-10-25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of data packets based on application detection in a base station
US10887037B2 (en) * 2018-05-17 2021-0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Symmetric path/link over LAG interface using LLDP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nodes using PTP
US10820214B2 (en) * 2018-12-02 2020-10-27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CBSD antennas to support macro base station MIMO communications with user equipment devices
US11546124B2 (en) * 2019-10-11 2023-01-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fronthaul interface
US11343846B2 (en) * 2020-02-04 2022-05-24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tatus messaging protoc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2815A1 (en) 2023-02-23
KR20230173147A (ko) 2023-12-26
JP2024517955A (ja) 2024-04-23
EP4388720A1 (en) 2024-06-26
US20230059736A1 (en) 2023-02-23
US11917447B2 (en) 2024-02-27
US20240155411A1 (en) 2024-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30264A1 (en) End to end sli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1343846B2 (en) Status messaging protocol
US11743737B2 (en)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1700594B2 (en) Resource iso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1917447B2 (en) Fronthaul link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240224208A1 (en) Advertising synchronization status and valid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40224205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over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20240251329A1 (en)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units on a single distributed unit
US20240243793A1 (en)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240224365A1 (en) Handling core network connection failure
US20240237122A1 (en) Handling core network connection failure
US20240163723A1 (en) Scaling subscriber handling capacity and throughput in a cloud native radio access network
US20240224202A1 (en) Clock selection in a fronthaul network
US20240195543A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20240251338A1 (en) Cloud native scalab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20240224123A1 (en) Providing service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specific to user equipments
US20240224136A1 (en) Prioritiz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less layer 1/layer 2 triggered mobility
US20240251308A1 (en) Target cell prioritization for layer 1/layer 2 triggered mobility
US20240163727A1 (en) Scaling of cloud native radio access network workloads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O2024005788A1 (en) Beam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