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6998A -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76998A CN117376998A CN202210767476.2A CN202210767476A CN117376998A CN 117376998 A CN117376998 A CN 117376998A CN 202210767476 A CN202210767476 A CN 202210767476A CN 117376998 A CN117376998 A CN 1173769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et
- access point
- received signal
- user equipment
- packet l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3405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th-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 ...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73216 Homo sapiens Period circadian protein homolog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5787 Period circadian protein homolog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87 respiratory r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而在接收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可见,本申请切换信道即考虑接收信号强度,又考虑重传率或丢包率,而且接收信号强度高于和低于第一强度阈值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此,提高了切换信道的准确性,降低了切换信道误触发的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组网方便、灵活,且成本也不高,尤其是公用的ISM频段无线产品使用非常广泛,该频段已经十分拥挤,因为每个国家的频段都是有限且宝贵的,所以导致设备之间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无线稳定性。对于医疗设备,对稳定性要求更高,那么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如何实现更多产品的共存及保证无线系统的稳定性将是一大挑战。影响无线共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干扰,包括非本系统的外部干扰及本系统的干扰,如:
LED等对附近的400MHz系统的外部干扰;
蓝牙、微波炉对2.4G WLAN系统的外部干扰;
2.4G WLAN紧密部署下的同频干扰等。
以往无线通讯技术(如窄带通信技术,2.4G WIFI技术等)对干扰处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硬件抑制干扰有限,且不能随着外部干扰联动、空间部署隔离无法保证后续新引入的干扰等,导致数据传输不连续、波形卡顿、甚至通信中断等问题,影响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判断,甚至危及到病人的安全。
目前信道切换或者跳频的主要方法有2种:
随机跳频:以固定周期,随机跳频,如图1所示,当遇到固有的大信号干扰时,某些时段就会出现信道冲突,引起信号质量差,会出现延迟,波形丢失,甚至掉线,频谱利用率低。
自动跳频:先扫描切换信道的信号强度,如图2所示,遇到大的信号干扰时,进行避让,减少干扰的影响,但是此方法要求跳频的信道数多,且频谱资源又非常宝贵,对于大容量系统组网,制约比较多。
但如何准确识别是否需要切换信道仍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识别需要切换信道的准确性。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还包括:
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判断所述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在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且所述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时,将当前信道切换到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扫描多个信道的噪声功率,在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时,将当前信道切换到所述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多个信道中噪声功率最小的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比较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数量;
判断所述第一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切换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统计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切换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统计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包括:
比较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计算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比较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按接收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排序,或者按重传率或丢包率大小进行排序,统计出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
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若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则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发出的切换信道请求,响应于所述请求,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包括:
计算与接入点设备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出切换信道请求。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系统,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点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计算与接入点设备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判断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
在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出切换信道请求。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进而在接收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切换信道即考虑接收信号强度,又考虑重传率或丢包率,而且接收信号强度高于和低于第一强度阈值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此,提高了是否需要切换信道的准确性,降低了误触发切换信道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随机跳频的信道切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自动跳频的信道切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中,接入点设备与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中,步骤2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护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针对当前现有技术中,跳频采用单一参数检测,并作为跳频触发条件的缺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多参数检测来实现信道切换的方法,避免了空间信号波动大、不同位置下的条件不同、频谱资源的浪费等制约,可以极大提高检测干扰信道的精度,信道切换准确性高,保证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信道切换或者跳频的主要方法有2种:随机跳频及自动跳频。目前跳频识别干扰信道主要有: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PER(PacketError Rate,误包率):
基于RSSI检测的跳频:主要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信道,但是空间衰落下RSSI变化很大,精确的阈值大小比较难确定;还有就是不同位置下的终端感受的干扰程度也不一样,容易出现误触发跳频,需要更多的信道来支撑跳频。
基于PER检测的跳频:主要是基于丢包率PER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信道,PER需要统计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信息,可能导致延时卡顿;还有就是不同接收信号强度下的终端的丢包率也不一样,比较难识别自身还是外部干扰引起的,也容易误触发跳频。
因此,是否需要切换信道还有待提高。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终端设备)20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i=1,…,K),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AP,WirelessAccessPoint)10的设备。其中,多个为两个或两个以上,K为接入点设备10接入的用户设备20的数量。即统计接入的各个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接入点设备为无线访问接入点,在无线网络中,接入点设备10就相当于有线网络的集线器,它能够把各个无线的用户设备20连接起来。用户设备2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其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医疗设备。
(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接收信号强度RSSIi可以有多种方式得到。例如,在当前信道下,接入点设备10与用户设备20无线通信,接收用户设备20发出的信号,根据接收的信号来确定接收信号强度(RSSI),接入点设备10通过与每个连接的用户设备20通信,就能得到每个用户设备20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又例如,在当前信道下,各个用户设备20与接入点设备10无线通信,接收接入点设备10发出的信号,根据接收的信号来确定接收信号强度,并将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接入点设备10,从而接入点设备10得到各个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后者。其中,同一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可以是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也可以是预设数量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等。
(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获取接收信号强度这一步骤可以由重传率或丢包率、和/或接收信号强度等来触发。
例如,接入点设备10获取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判断重传率或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获取接入该接入点设备10的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即开始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步骤。其中,接入点设备10获取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可以是接入点设备10计算与用户设备20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20计算与接入点设备10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由用户设备20将计算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发送给接入点设备10。
又例如,任一个用户设备20计算与接入点设备10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该用户设备20判断重传率或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切换信道请求。当然,切换信道请求还可以考虑接收信号强度。具体的,该用户设备20计算与接入点设备10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判断重传率或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在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切换信道请求。接入点设备10接收用户设备20发出的切换信道请求,响应于该请求,获取用户设备20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即开始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步骤。第三阈值、第三强度阈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接收信号强度较高,但重传率或丢包率也高,说明很可能存在干扰,在用户设备发送了切换请求的情况,接入点设备可以开启执行是否需要切换信道流程,进而也可以提高切换信道的准确性。
步骤2、获取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根据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20的数量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切换信道即考虑接收信号强度,又考虑重传率或丢包率,还考虑用户设备20的数量,如此,提高了切换信道的准确性,降低了切换信道误触发的概率。
具体的,如图5所示,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判断接收信号强度RSSIi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若是则进入步骤22,否则进入步骤23;当然等于的情况也可以。本实施例中,判断所有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1、RSSI2、……、RSSIK)是否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若是则进入步骤22,否则进入步骤23。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70。
步骤22、在接收信号强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即所有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均高于(也可以是≥)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所有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均大于RSSIth1,说明各个用户设备20离接入点设备10比较近,接收信号较强,因此采用预设的第一条件进行判断。第一条件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第一条件可以是: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用户设备20的数量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数量阈值。本实施例以第一条件包含重传率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如图6所示,步骤2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1、在预设的第二时间段内,获取接入点设备10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Retry1、Retry2、……、RetryK)或丢包率(PER1、PER2、……、PERK)。例如,接入点设备10计算接入的所有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又例如,每个用户设备20计算自身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后发送给接入点设备10,即接入点设备10从每个用户设备20中获取其重传率或丢包率。具体计算重传率或丢包率的过程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可以是第二时间段内统计的该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然后根据所有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具体见步骤222和223。
步骤222、分别比较所有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一阈值Retryth1的大小,得到重传率Retryi(i=1,…,K)或丢包率PERi(i=1,…,K)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Retryth1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数量n1,n1≤K。第一阈值Retryth1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5%。
步骤223、判断第一数量n1是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Nth1,若是则确定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接入点设备10不需要切换信道。各个用户设备20的RSSIi大,且部分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也大,说明干扰大,需要切换信道。第一数量阈值Nth1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个用户设备20损坏,可将大于或等于2的数作为第一数量阈值Nth1,而第一数量阈值Nth1的上限不超过接入点设备10连接的用户设备20的总数。即第一数量阈值Nth1可以在2至K之间选取。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各个客户端设备20的RSSIi大,但部分客户端设备20的重传率/丢包率小,说明干扰小,则不需要切换信道。
步骤23、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时,即至少有一个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二条件也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第二条件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20的第二数量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本实施例以第二条件包含重传率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如图6所示,步骤2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31、在预设的第三时间段内,统计接收信号强度RSSIi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且重传率Retryi(i=1,…,K)或丢包率PERi(i=1,…,K)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Retryth2的用户设备20的第二数量n2,n2≤K。其中,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小于第一强度阈值RSSIth1;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80。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以相同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阈值Retryth2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10%。步骤23的情况中,从接收信号强度RSSIi来看其用户设备20与接入点设备10的距离较步骤22的情况远,因此,第二阈值Retryth2可以大于第一阈值Retryth1。
统计第二数量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例举三种进行说明。
方式一:比较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即第一目标用户设备就是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的用户设备20。在预设的第三时间段内,计算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所有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Retryth2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etryth2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n2。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i可以是第三时间段内统计的该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方式二:在预设的第三时间段内,计算所有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Retryth2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etryth2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即第二目标用户设备就是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Retryth2的用户设备20。比较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RSSIth2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
方式三:在预设的第三时间段内,计算所有用户设备20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按接收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排序,或者按重传率或丢包率大小进行排序,从而统计出接收信号强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
步骤232、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接入点设备10不需要切换信道。
从上述步骤可知,步骤23聚焦于RSSIth1与RSSIth2之间的用户设备20,这些用户设备20与接入点设备10距离适中(没有步骤22中的那么近),这些用户设备20的RSSIi较小,但重传率大,说明信号覆盖不好或者干扰大,因此需要切换信道。本步骤中,若确定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则可输出提示信息,例如输出提示信息给中央站、监护仪或网络管理终端,以提示护士或者网络管理人员信号覆盖不好或者干扰大。输出提示信息可以是在对应的显示器上显示提示信息,也可以是发出语音或灯光的提示信息。
同样的,第二数量阈值Nth2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个用户设备20损坏,可将大于或等于2的数作为第二数量阈值Nth2,而第二数量阈值Nth2的上限不超过接入点设备10连接的用户设备20的总数。即第二数量阈值Nth2可以在2至K之间选取。
对于RSSIi小于RSSIth2的用户设备20,说明信号弱得不可靠,切换信道可能于事无补,故可不用做跳频的判断依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第二强度阈值的用户设备20,若是则说明有用户设备20的信号特别弱,可输出报警信息,例如输出报警信息给中央站、监护仪或网络管理终端,以提示护士或者网络管理人员有用户设备20的信号特别弱。输出报警信息可以是在对应的显示器上显示报警信息,也可以是发出语音或灯光的报警信息。
步骤22或23确定需要切换信道后,可以直接切换到目标信道。当然,还可以综合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来确定是否切换信道,本实施例以后者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方法中还包括:
步骤0、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扫描一个或多个信道的噪声功率。
可选的,有哪些信道可以扫描,可以从接入点控制设备(AC)中获取。例如,接入点设备10扫描当前信道以外的所有信道的噪声功率;比较各个信道的噪声功率,将噪声功率最小的信道确定为目标信道;还可以判断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当然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功率阈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功率阈值可以是当前信道的噪声功率。又例如,目标信道是预设的,例如是下一个信道,信道的切换顺序可以预先设置好。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判断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
本步骤可以在步骤1之前,也可以在步骤2之后,还可以与步骤1或2等同时进行,即步骤0在步骤3之前即可。本实施例以在步骤1之前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若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或等于功率阈值,则进入步骤1,否则重复步骤0。如此,在目标信道噪声小的情况下才进行图4所示的流程,能节省运算量。可选的,如果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不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等待下一个周期T,相当于在下一个第一时间段内,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
第一时间段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与第二时间段、第三时间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这三个时间段相同,也就是以第一时间段为周期,重复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
步骤2之后还包括:
步骤3、在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且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时,将接入点设备10的当前信道切换到目标信道(跳频)。也就是要确保目标信道的噪声比较低才切换,不然切换信道可能效果不大。有的实施例中,若目标信道是噪声功率最小的信道,则可不用判断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可以在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时将接入点设备10的当前信道切换到目标信道。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分成两种情况分别考虑,均统计重传率或丢包率,进而根据重传率或丢包率超过阈值的用户设备的数量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如此,避免了空间信号波动大、不同位置下的条件不同、频谱资源的浪费等制约,可以极大提高检测干扰信道的精度,保证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切换的系统,包括: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10和处理模块120。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即,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1由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10来完成,具体过程同方法实施例,故不做赘述。
处理模块120用于在接收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即,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2由处理模块120来完成,具体过程同方法实施例,故不做赘述。
当然,处理模块120还用于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判断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当然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功率阈值。即,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0由处理模块120来完成,具体过程同方法实施例,故不做赘述。
处理模块120还用于在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且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时,将接入点设备10的当前信道切换到目标信道。即,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由处理模块120来完成,具体过程同方法实施例,故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在医疗领域,故用户设备20可以是各类型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即可。图8所示为一种监护系统,包括多个医疗设备210、无线通信设备和中央监护系统。其中,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接入点设备10和接入点控制设备(AC)30两种。医疗设备210、接入点设备10、接入点控制设备30和中央监护系统通过网络连接。
接入点控制设备30用于控制接入点设备10的接入,以及与中央监护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中央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站50和/或监护仪40等。
医疗设备如监护仪采集病人的心电波形(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和呼吸频率(Resp)等生理参数,把这些生理参数通过AP10和AC30等无线网络设备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进而通过中央监护系统来显示和监护这些生理参数。
上述的信道切换的方法,可以由监护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设备来完成。
例如,上述信道切换的方法由医疗设备210完成,如图9所示,医疗设备21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和第一处理器2102。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用于与接入点设备10无线通信。
第一处理器2102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获取接入点设备10接入的医疗设备210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从接入点设备10中获取各个医疗设备210的接收信号强度,具体的,第一处理器210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获取接收信号强度的请求,接入点设备10接收到该请求后,计算各个医疗设备210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反馈给医疗设备210。
第一处理器2102还用于在接收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若确定接入点设备10需要切换信道,则控制接入点设备10切换到预设的目标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换而言之,上述的信道切换的方法由第一处理器2102完成,或者说第一处理器2102包括系统实施例中的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10和处理模块120。具体的,第一处理器210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从接入点设备10中获取接入到接入点设备10的各个医疗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当然,医疗设备210自身的接收信号强度也可以由第一处理器2102计算得到。
第一处理器2102获取各个医疗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例如,第一处理器210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请求,从而得到接入点设备10反馈的各个医疗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当然,医疗设备210自身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也可以由第一处理器2102计算得到。
进而第一处理器2102根据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医疗设备的数量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第一处理器2102还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从接入点设备中获取一个或多个信道的噪声功率。例如,第一处理器2102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向接入点设备发出噪声功率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可以是获取预设的目标信道(如下一个信道)的噪声功率的请求,接入点设备10接收该请求进而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将扫描到的噪声功率反馈给医疗设备。从而使得医疗设备得到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获取请求也可以是获取当前信道以外的所有信道的噪声功率的请求,接入点设备10接收该请求进而扫描当前信道以外的所有信道的噪声功率;将扫描的信道的噪声功率反馈给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第一处理器2102比较各个信道的噪声功率,将噪声功率最小的信道确定为目标信道。第一处理器2102还可以判断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第一处理器2102在确定需要切换信道,且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时,控制接入点设备10进行信道切换,例如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切换到目标信道的指令。
第一处理器2102通过与接入点设备10的交互进而进行信道切换的过程同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有的实施例中,上述信道切换的方法也可以由中央站50或监护仪40来完成,即中央站50或监护仪40包括上述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和第一处理器2102,具体实现信道切换的功能跟医疗设备210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又例如,上述信道切换的方法由接入点设备10完成,如图10所示,接入点设备10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第二处理器102。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1用于与用户设备20(例如医疗设备)无线通信。
第二处理器102用于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1获取接入点设备10接入的用户设备20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与各个用户设备20通信进而得到各个用户设备20的接收信号强度。
第二处理器102还用于在接收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10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接收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换而言之,上述的信道切换的方法由第二处理器102完成,或者说第二处理器102包括系统实施例中的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10和处理模块120。第二处理器102控制接入点设备10进行信道切换的过程同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有的实施例中,上述信道切换的方法也可以由接入点控制设备30来完成,即接入点控制设备30包括上述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第二处理器102,具体实现信道切换的功能跟接入点设备10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设备或者说用户设备还可以用来触发信道切换,其过程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第一处理器2102计算与接入点设备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判断重传率或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步骤6、第一处理器2102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
步骤7、第一处理器2102在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101向接入点设备10发出切换信道请求,从而触发接入点设备10执行如图4所示的信道切换方法。当然,第一处理器2102在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也可以执行如图4所示的信道切换方法。
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被删除、修改或结合到其他步骤中)。
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文的原理可以反映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可读存储介质预装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任何有形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皆可被使用,包括磁存储设备(硬盘、软盘等)、光学存储设备(CD-ROM、DVD、Blu Ray盘等)、闪存和/或诸如此类。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形成机器,使得这些在计算机上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的指令可以生成实现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的方式运行,这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就可以形成一件制造品,包括实现指定功能的实现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一个计算机实现的进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可以提供用于实现指定功能的步骤。
虽然在各种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本文的原理,但是许多特别适用于特定环境和操作要求的结构、布置、比例、元件、材料和部件的修改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原则和范围内使用。以上修改和其他改变或修正将被包含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所述。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和其任何其他变体,皆属于非排他性包含,这样包括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文章或设备不仅包括这些要素,还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不属于该过程、方法、系统、文章或设备的其他要素。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耦合”和其任何其他变体都是指物理连接、电连接、磁连接、光连接、通信连接、功能连接和/或任何其他连接。
Claims (14)
1.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扫描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在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且所述目标信道的噪声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时,将当前信道切换到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扫描多个信道的噪声功率,在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时,将当前信道切换到所述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多个信道中噪声功率最小的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比较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数量;
判断所述第一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切换信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包括:
统计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需要切换信道,否则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切换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包括:
比较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计算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一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比较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大小,得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比较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大小,得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第二目标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按接收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排序,或者按重传率或丢包率大小进行排序,统计出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用户设备的第二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若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则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发出的切换信道请求,响应于所述请求,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8.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9.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计算与接入点设备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出切换信道请求。
10.一种信道切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用户设备为接入到接入点设备的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1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时,根据预设的第二条件,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不同,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包含重传率或丢包率。
12.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获取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根据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接收信号强度、用户设备的数量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是否需要切换信道。
13.一种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接入点设备无线通信;
处理器,用于:
计算与接入点设备通信的重传率或丢包率;
计算当前信道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重传率或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且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强度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出切换信道请求。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7476.2A CN11737699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7476.2A CN11737699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76998A true CN117376998A (zh) | 2024-01-09 |
Family
ID=8940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7476.2A Pending CN117376998A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76998A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67476.2A patent/CN11737699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50197B2 (ja) | 無線通信用の時間に基づく共存 | |
US11178561B2 (en) | Method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and corresponding user equipment | |
RU2583250C2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высоконадеж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жизненно важных тревож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по совмест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ым беспроводным каналам | |
KR101949802B1 (ko) | 초 저전력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264488B2 (en) |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medical body area network (MBAN) to meet duty cycle regulation | |
EP2143293B1 (en) | Detecting interfering technologies | |
US10306407B2 (en) | Automatic frequency band selection using infrastructure-enabled beaconing | |
JP6450466B2 (ja) | キャリア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160234696A1 (en) | Detection of coexistence in devices us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
US20170228508A1 (en) | Proximity-based medical data retrieval | |
CN109155918B (zh) |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 |
EP3226643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tation | |
CN117376998A (zh) | 信道切换的方法、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2267864A1 (zh) | Phr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939333B1 (en) | Recommending whether a subject monitoring system use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e | |
US11523389B2 (en)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n synchronized wireless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JP2012015782A (ja) | 無線装置、無線システム | |
EP4271110A1 (en) |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lbt failure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 |
US2022010425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170294927A1 (en) | Interference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JP2019153884A (ja)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