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6358A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76358A CN117376358A CN202311320244.3A CN202311320244A CN117376358A CN 117376358 A CN117376358 A CN 117376358A CN 202311320244 A CN202311320244 A CN 202311320244A CN 117376358 A CN117376358 A CN 1173763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request
- request
- load balancing
- layer
-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062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7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87 long-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403 short-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 reque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方法在响应各访问请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识别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从而根据各请求类型将各访问请求直接发送至对应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进行处理,使得云平台在对接收到多个访问请求均衡处理时,降低了均衡处理的复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访问量越来越大,单个服务器已不能满足大量访问请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负载均衡技术。
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在云平台上对网络模型的传输层和应用层部署负载均衡模块,通过传输层负载均衡模块和应用层负载均衡模块对客户端发送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以并行响应访问请求。
然而,相关技术中,云平台在对接收到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存在均衡处理复杂性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能够使得云平台在对接收到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降低均衡处理的复杂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应用于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上述方法在响应各访问请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识别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从而根据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将各访问请求直接发送至对应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进行处理,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能够通过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识别各访问请求达到不同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独立处理不同访问请求的效果,即不同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解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得云平台在对接收到多个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降低均衡处理的复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包括访问信息,协议层包括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层标识包括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包括:
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若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
若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若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若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上述方法可以通过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来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该过程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处理就能实现,处理过程比较简单,并且还可以提高匹配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同时转发至下一节点,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下一节点基于获取到的各访问请求请求类型,能够快速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通过不同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联合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的问题,降低了多个访问请求均衡处理的复杂性;同时,该方法通过可以自动化流程实现,不需要人工参与处理,从而能在极大程度提高访问请求转发的速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在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之前,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之前,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可以先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以为自动将访问请求从流表模块转发给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做准备,进一步提高访问请求转发的速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传输层成员和应用层虚拟成员;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若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传输层成员将各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
若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应用层虚拟成员均衡地将各访问请求分别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各访问请求的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然后分别将各访问请求直接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使得进一步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能够直接处理各访问请求,不需要通过额外的其他处理才能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过程,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多个访问请求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根据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之前进行地址修改操作,进一步将各访问请求从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自动转发给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从而提高了各访问请求的转发速度和效率,同时,根据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能够提高各访问请求从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转发至下一节点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还包括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在根据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若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则将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时,可以将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进一步可以将跨三层访问请求自动从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转发至下一节点,提高了跨三层访问请求转发的成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从访问请求的对应寄存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
根据报文类型、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不同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然后根据报文类型确定各回向报文对应的地址恢复流程,通过各访问请求入向时存储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和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按照地址恢复流程对各回向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地址恢复,以将各回向报文按照访问请求入向的路径原路返回至客户端,提高了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返回至客户端的成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转发模块,用于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对于高访问量的场景下,通过负载均衡模块可以分担单点响应访问的工作压力,实现高并发,提高访问效率。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在云平台上对网络模型的传输层和应用层部署负载均衡模块,通过传输层负载均衡模块和应用层负载均衡模块对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以并行响应各访问请求。然而,相关技术中,特定云平台(如Neutron-LBaaS或Octavia)上网络模型中传输层和应用层的负载均衡模块在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的过程中,传输层和应用层的负载均衡模块处于强耦合强关联的状态,从而会导致云平台在对接收到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均衡处理的复杂性较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能够使得云平台在对接收到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降低均衡处理的复杂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图。该应用环境包括部署云平台的计算机设备、客户端和多个后端设备。可选地,分布式存储系统包括多个节点,其中,计算机设备分别与客户端以及各后端设备之间可以为通信连接,该通信方式可以为Wi-Fi,移动网络或蓝牙连接等等。可选地,计算机设备、客户端和各后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客户端和各后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其中,图1以计算机设备和客户端均是个人计算机,应用环境中包括3个后端设备(分别为后端设备1、后端设备2和后端设备3),各后端设备均是服务器为例进行示意。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上部署的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对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00、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按照一定频率,通过自动或手动触发方式向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发送访问请求,还可以通过手动触发方式向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发送访问请求。
可选地,上述手动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用户向客户端输入访问请求时,客户端将用户输入的访问请求发送给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的方式。其中,用户向客户端输入访问请求的方式可以为按键、手势、语音、键盘等方式。
这里的访问请求可以为订单查询请求、故障监测请求、目标识别请求、购物请求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模型可以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OSI)模型。上述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可以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上述网络模型的各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协议层的协议层标识。可选地,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可以为入向虚拟交换机(OpenVSwitch,OVS)流表。
例如,网络模型的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标识;网络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标识。
可选地,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包括不同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标识,该协议层标识可以通过协议层的编号或名称等表示。
具体地,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可以接收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并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各访问请求,对于任一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对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可选地,上述访问请求中可以包括访问信息,访问信息可以包括访问的协议层标识。一实施例中,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对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将访问请求中的协议层标识分别与各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成功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其中,若匹配成功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为网络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网络层访问请求;若匹配成功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为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若匹配成功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又一实施例中,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对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的方式,还可以是预先训练一种请求识别模型,将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和访问请求均输入至请求识别模型中,该请求识别模型输出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可选地,上述请求识别模型可以是由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循环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等中的至少一种组合而成。
S200、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基于前文步骤确定的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对于任一访问请求,流表模块可以将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其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可以理解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并将访问请求分发给与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连接的多个对应协议层处理模块进行响应处理,还可以理解为将访问请求发送给与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连接的对应协议层处理模块,指示对应协议层处理模块将访问请求分发给与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连接的多个后端设备进行响应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访问请求的请求模型为跨节点访问请求时,前一节点向下一节点转发访问请求时,前一节点可以将访问请求发送到通信隧道的虚拟隧道端口后转发至下一节点。其中,访问请求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节点可以为客户端、流表模块、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应用层中的各成员和各后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上述方法在响应各访问请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识别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从而根据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将各访问请求直接发送至对应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进行处理,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能够通过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识别各访问请求达到不同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独立处理不同访问请求的效果,即不同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解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得云平台在对接收到多个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时,降低均衡处理的复杂性。
下面对上述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的过程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包括访问信息,协议层包括传输层和应用层;如图3所示,上述S100中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的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10、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具体地,流表模块可以从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然后从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传输层请求信息,以及从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应用层请求信息。
其中,从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传输层请求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采用信息抽取算法,从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传输层请求信息。可选地,上述信息抽取算法可以为基于统计特征的关键词抽取算法、基于词图模型的关键词抽取算法、基于主题模型的关键词抽取算法等。
同时,从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应用层请求信息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信息抽取算法,从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提取应用层请求信息。
可选地,上述传输层请求信息可以包括传输层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可能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客户端的源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不同传输层访问请求的源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负载均衡监听器端口、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Virtual Internet Protocol,VIP)地址以及对应传输层的通信协议等;上述应用层请求信息可以包括应用层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可能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客户端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不同应用层访问请求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负载均衡监听器端口、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对应应用层的通信协议等。
S120、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基于前文步骤获取到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可以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可选地,访问信息可以包括源节点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标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在访问请求入向的过程中,源节点为客户端,目标节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访问信息可以包括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和负载均衡的监听器端口。
对应地,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可以理解为将访问信息中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与传输层请求信息中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对比,以及将访问信息中的监听器端口与传输层请求信息中的目的端口进行对比的过程;其中,若两者均一致时,确定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否则,确定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不匹配。
同时,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可以理解为将访问信息中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与应用层请求信息中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对比,以及将访问信息中的监听器端口与应用层请求信息中的目的端口进行对比的过程;其中,若两者均一致时,确定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否则,确定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不匹配。
S130、若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
其中,在确定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时,可以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
S140、若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其中,在确定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时,可以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若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若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上述方法可以通过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来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该过程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处理就能实现,处理过程比较简单,并且还可以提高匹配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S200中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步骤,可以包括: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请求类型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可以是将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与映射关系表中的请求类型进行匹配,并获取映射关系表中与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匹配的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标识,并根据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标识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可选地,映射关系表中可以包括不同请求类型、不同协议层标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请求类型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还可以是预先训练一种算法模型,然后将请求类型输入至算法模型中,该算法模型输出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执行上述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在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可以将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1)存储至寄存器中的存储域(ct_zone1)内,并对ct_zone1配置地址标识1(即ct_mark1),以在后续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反馈至客户端时进行地址恢复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址恢复可以采用连接追踪(Connection Tracking,CT)技术实现。同时,ct_zone1中还可以存储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负载均衡监听器端口。
可选地,上述存储域1可以表示地址1在寄存器中存储的位置;地址标识1可以表示对地址1进行修改的操作,即源地址转换(Sourc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SNAT)操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访问请求对应的寄存器可以为相同,也可以为不同,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不同访问请求对应的寄存器相同时,不同访问请求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和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存储的存储域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在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之前,可以先将各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以为自动将各访问请求从流表模块转发给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做准备,进一步提高访问请求转发的速度和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同时转发至下一节点,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下一节点基于获取到的各访问请求请求类型,能够快速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通过不同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联合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的问题,降低了多个访问请求均衡处理的复杂性;同时,该方法通过可以自动化流程实现,不需要人工参与处理,从而能在极大程度提高访问请求转发的速度和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传输层成员和应用层虚拟成员;上述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过程,可以包括:
若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传输层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均衡处理,以将各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若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应用层虚拟成员均衡地将各访问请求分别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各访问请求的处理。
其中,传输层中可以包括多个成员(即L4 member1、L4 member2、L4member3、...、L4 memberN)。具体地,对于任一访问请求,若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时,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可以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按照预设的传输层成员选择策略从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中确定该访问请求对应的传输层成员,之后将访问请求转发至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传输层成员将各自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地,传输层成员选择策略可以为按照任意选取方式从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中选取任一个成员确定为访问请求的传输层成员,还可以为按照成员的创建时间,从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中选取最先创建的成员确定为访问请求的传输层成员,当然,还可以为按照各成员的请求响应速度,从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中选取响应速度最快的成员确定为访问请求的传输层成员。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可以为一个,该情况下,应用层中可以包括多个成员(即L7 member1、L7 member2、L7 member3、...、L7memberM),上述应用层成员可以为应用层中的至少一个成员。
其中,对于任一访问请求,若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时,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可以确定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访问请求直接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应用层虚拟成员内部署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如Agent、Nginx或HAProxy),将访问请求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访问请求的处理。
可选地,上述应用层虚拟成员可以为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Virtualization,NFV)的虚拟机,也可以为应用容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应用层虚拟成员可以为L7 Virtual Member,即L7层虚拟成员。
另外,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可以为多个(L7 virtual member1、L7virtualmember2、L7 virtual member3、...、L7 virtual memberX),该情况下,应用层中也可以包括多个成员(即L7 member1、L7 member2、L7 member3、...、L7 memberM),其中,X与M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一些场景中,若多个应用层虚拟成员中的主节点发生故障时,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可以将访问请求直接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其他非故障的应用层虚拟成员,以保证高可用性。
同时,在应用层访问请求量较大时,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可以将每个访问请求分别发送至非故障的对应应用层虚拟成员,以指示对应应用层虚拟成员内部署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访问请求的处理。例如,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将访问请求1可以分发到L7virtual member1,L7 virtual member1再将访问请求1分发至对应的后端应用层成员),同时,负载均衡分发群组将访问请求2可以分发到L7 virtual member2,L7 virtual member2再将访问请求2分发至对应后端应用层成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负载均衡的并发处理能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一访问请求,流表模块可以通过应用层虚拟成员将应用层访问请求成功引流至对应的应用层成员,以让对应的应用层成员对访问请求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应用层虚拟成员成功实现了传输层访问请求和应用层访问请求的无缝衔接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S100中的步骤之前,先在云平台上创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和应用层虚拟成员,以及在应用层虚拟成员中创建应用层中的多个成员。
具体地,云平台可以获取负载均衡实例,然后在负载均衡实例中创建传输层负载均衡实例(包括基于网络模型中的传输层协议创建传输层的监听器以及创建资源池1),并将预先创建好的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如L4 member1、L4member2、L4 member3、...、L4memberN)复制至资源池1,以完成创建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其中,在创建资源池1时,云平台中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可以在虚拟交换机负载均衡模块中创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进一步,云平台中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传输层中各成员的创建信息,向流表模块下发传输层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和回向负载均衡流表。
同时,云平台可以获取负载均衡实例,然后在负载均衡实例中创建应用层负载均衡实例(包括基于网络模型中的应用层协议创建应用层的监听器以及创建资源池2),并将预先创建好的应用层中的多个成员(如L7 member1、L7 member2、L7 member3、...、L7memberM)复制至资源池2,以完成创建应用层中的多个成员。进一步,云平台中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应用层中各成员的创建信息,向流表模块下发应用层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和回向负载均衡流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创建传输层中的多个成员和应用层中各成员的创建信息时,云平台获取到的负载均衡实例可以为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另外,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可以在云平台上创建应用层虚拟成员,并向负载均衡代理服务发送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相关配置信息,进一步,负载均衡代理服务可以将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相关配置信息下发至云平台上的应用层虚拟成员内,以完成应用层虚拟成员的创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然后分别将各访问请求直接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使得进一步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能够直接处理各访问请求,不需要通过额外的其他处理才能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过程,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多个访问请求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如图4所示,上述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210、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之前,可以将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2)存储至寄存器中的存储域2(ct_zone2)内,并对ct_zone2配置地址标识2(即ct_mark2),以在后续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反馈至客户端时进行地址恢复使用。同时,ct_zone2中还可以存储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负载均衡监听器端口。
可选地,上述存储域2可以表示地址2在寄存器中存储的位置;地址标识2可以表示对地址2进行修改的操作,即目的地址转换(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DNAT)操作。
S220、根据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还包括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在执行上述S220中的步骤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若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则将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时,可以将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进一步可以将跨三层访问请求自动从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转发至下一节点,提高了跨三层访问请求转发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之前进行地址修改操作,进一步将各访问请求从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自动转发给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从而提高了各访问请求的转发速度和效率,同时,根据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能够提高各访问请求从负载均衡分发群组转发至下一节点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后,需要将处理结果反馈至来向节点,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下面对如何将各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反馈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的过程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S200中的步骤之后,如图5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0、获取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其中,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中可以包括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同时,回向报文中还可以包括源节点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标节点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其中,在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回向的过程中,源节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目标节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一访问请求,若访问请求是与传输层成员连接的后端设备处理的,则后端设备可以将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反馈给传输层成员,进一步,传输层成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生成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另外,若访问请求是应用层成员处理的,则应用层成员可以获取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反馈给应用层虚拟成员,并根据访问请求的处理结果生成访问请求对应的回向报文。
进一步,传输层成员或应用层成员可以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发送给流表模块。对应地,流表模块可以获取到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S400、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网络模型的各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协议层的协议层标识。例如,网络模型的应用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标识;网络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可以包括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标识。
可选地,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中包括不同回向报文对应的协议层标识,该协议层标识可以通过协议层的编号或名称等表示。
具体地,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可以对于任一回向报文,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一实施例中,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将回向报文中的协议层标识分别与各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成功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确定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其中,若匹配成功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为网络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为网络层回向报文;若匹配成功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为传输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为传输层回向报文;若匹配成功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应用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时,可以确定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为应用层回向报文。
又一实施例中,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的方式还可以是预先训练一种报文识别模型,将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和回向报文均输入至报文识别模型中,该报文识别模型输出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可选地,上述报文识别模型可以是由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循环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对抗神经网络模型、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等中的至少一种组合而成。
S500、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从访问请求的对应寄存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
具体地,对于任一访问请求,流表模块可以从云平台上该访问请求对应的寄存器的不同存储域中获取访问请求入向时,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地址标识1)和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地址标识2),然后,并将地址1作为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的目的地址,以及将地址2作为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的源地址。
S600、根据报文类型、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不同协议层对应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在实际应用中,报文类型可以为传输层回向报文和应用层回向报文。其中,若报文类型为传输层回向报文时,流表模块可以根据地址标识1从存储域1中获取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1),以及根据地址标识2从存储域2中获取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2),并根据地址1和地址2,对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中的地址进行地址恢复,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传输层对应的传输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另外,若报文类型为应用层回向报文时,流表模块可以先控制应用层成员将回向报文转发给应用层对应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然后根据地址标识1从存储域1中获取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1),以及根据地址标识2从存储域2中获取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2),并根据地址1和地址2,对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中的地址进行地址恢复,再控制将回向报文从应用层虚拟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具体地,对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中的地址进行地址恢复可以理解为先执行追踪DNAT操作,将回向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地址2,进一步再执行追踪SNAT操作,将回向报文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地址1。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地址标识1和地址标识2确定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是否为跨节点(即云平台计算节点)回向报文,若确定回向报文是跨节点回向报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按照访问请求入向的路径从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原路返回至来向节点,以使得来向节点回向报文返回至源节点;若确定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是跨三层回向报文,即跨三层回向报文的情况下,此时,可以先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所在的网关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然后再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按照访问请求入向的路径从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原路返回至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然后根据报文类型确定各回向报文对应的地址恢复流程,通过各访问请求入向时存储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和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按照地址恢复流程对各回向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地址恢复,以将各回向报文按照访问请求入向的路径原路返回至客户端,提高了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返回至客户端的成功率。
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应用于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2)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3)若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或者,若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4)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5)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其中,上述步骤(5)中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51)若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将各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各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并根据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传输层成员将各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
(52)若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各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协议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各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根据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应用层虚拟成员均衡地将各访问请求分别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各访问请求的处理。其中,若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则将各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之后根据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为传输层成员或应用层虚拟成员。
(6)获取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7)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8)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从访问请求的对应寄存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
(9)根据报文类型、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不同协议层对应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以上(1)至(9)的执行过程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应用于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识别模块11和转发模块12,其中:
识别模块11,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转发模块12,用于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包括访问信息,协议层包括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层标识包括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识别模块11包括:信息获取单元、匹配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访问信息与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时,确定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访问信息与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时,确定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发模块12包括:转发单元,其中:
转发单元,用于将请求类型和各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地址;转发模块12还包括:修改单元,其中:
修改单元,用于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传输层成员和应用层虚拟成员;转发单元包括:第一转发子单元和第二转发子单元,其中:
第一转发子单元,用于在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时,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传输层成员将各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
第二转发子单元,用于在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时,确定各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各访问请求转发至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应用层虚拟成员均衡地将各访问请求分别分发给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各访问请求的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第一转发子单元具体用于: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传输层的传输层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根据对应传输层的传输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传输层的对应传输层成员;
以及,第二转发子单元具体用于:
第二转发子单元具体用于: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根据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应用层的应用层虚拟成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还包括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转发单元还包括:修改子单元,其中:
修改子单元,用于在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时,将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访问请求处理装置还包括:
回向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从访问请求的对应寄存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
根据报文类型、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控制将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不同协议层对应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访问请求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访问请求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处理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各访问请求以及各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点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访问请求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中的流表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所述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所述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所述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所述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请求中包括访问信息,所述协议层包括传输层和应用层,所述协议层标识包括传输层请求信息和应用层请求信息;所述根据所述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所述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传输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传输层请求信息和所述应用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应用层请求信息;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分别与所述传输层请求信息和所述应用层请求信息进行匹配;
若所述访问信息与所述传输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
若所述访问信息与所述应用层请求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将所述请求类型和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中的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指示所述负载均衡分发群组根据所述请求类型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源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所述将所述请求类型和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负载均衡分发群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中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传输层成员和应用层虚拟成员;所述根据所述请求类型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并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若所述请求类型为传输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传输层,并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传输层中的对应传输层成员,指示各所述传输层成员将各所述访问请求分发给对应后端设备进行处理;
若所述请求类型为应用层访问请求,则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协议层为应用层,并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应用层中的应用层虚拟成员,指示所述应用层虚拟成员均衡地将各所述访问请求分别分发给所述应用层中的对应应用层成员,以进行各所述访问请求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包括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所述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包括: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中的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修改为所述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及将所述访问请求中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所述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根据所述对应协议层的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协议层的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请求中的访问信息还包括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在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对应负载均衡后端成员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请求类型为跨三层访问请求,则将所述访问请求中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后端成员网关所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
根据所述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回向负载均衡流表对各所述回向报文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所述回向报文的报文类型;
对于任一访问请求,从所述访问请求的对应寄存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
根据所述报文类型、所述目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以及所述源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控制将所述访问请求的回向报文从不同协议层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转发至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指示所述负载均衡的虚互联网协议地址将所述回向报文转发至客户端。
9.一种访问请求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多个访问请求,根据云平台中网络模型的不同协议层对应的入向负载均衡流表中的协议层标识,对各所述访问请求进行识别处理,确定各所述访问请求的请求类型;
转发模块,用于将各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请求类型对应的协议层中的不同负载均衡后端成员,指示各所述负载均衡后端成员对各所述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20244.3A CN117376358B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20244.3A CN117376358B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76358A true CN117376358A (zh) | 2024-01-09 |
CN117376358B CN117376358B (zh) | 2024-07-23 |
Family
ID=8940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20244.3A Active CN117376358B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7635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95919A1 (en) * | 2002-03-26 | 2003-10-16 | Tatsuya Watanuki | Packet distrib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ccess packets to a plurality of server apparatuses |
CN102075445A (zh) * | 2011-02-28 | 2011-05-2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CN108370280A (zh) * | 2015-09-21 | 2018-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和可扩展的数据库集群通信路径 |
CN109479214A (zh) * | 2016-08-19 | 2019-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0839046A (zh) * | 2019-12-03 | 2020-02-25 |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协议的互通方法和系统 |
CN111866064A (zh) * | 2016-12-29 | 2020-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2839081A (zh) * | 2020-12-31 | 2021-05-25 | 深圳市赛宇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云集群的负载均衡方法 |
-
2023
- 2023-10-12 CN CN202311320244.3A patent/CN1173763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95919A1 (en) * | 2002-03-26 | 2003-10-16 | Tatsuya Watanuki | Packet distrib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ccess packets to a plurality of server apparatuses |
CN102075445A (zh) * | 2011-02-28 | 2011-05-2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CN108370280A (zh) * | 2015-09-21 | 2018-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和可扩展的数据库集群通信路径 |
CN109479214A (zh) * | 2016-08-19 | 2019-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1866064A (zh) * | 2016-12-29 | 2020-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839046A (zh) * | 2019-12-03 | 2020-02-25 |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协议的互通方法和系统 |
CN112839081A (zh) * | 2020-12-31 | 2021-05-25 | 深圳市赛宇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云集群的负载均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76358B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9282B (zh)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 | |
WO2021051880A1 (zh) | 资源数据获取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193773B (zh) |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715449B2 (en) | Layer 2 load balancing system | |
CN106878194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2571947A (zh) | 一种代理处理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4501593B (zh) | 网络切片接入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06797384B (zh) | 以不同的协议将请求路由到集群中的相同端点 | |
CN11239884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1698346A (zh) | 一种专线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专线网关及存储介质 | |
CN112968965A (zh) | Nfv网络节点的元数据服务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9474713A (zh)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CN114172853B (zh) | 流量转发及裸机服务器的配置方法、装置 | |
US10341292B2 (en) | Increased port address space | |
CN107454132B (zh) | 支持多租户的网络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7376358B (zh)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3595749B (zh) | 基于irc平台实现多方网络节点互通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6233481A (zh) | 一种媒体流传输方法、媒体服务器以及通信系统 | |
RU2679340C1 (ru) |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и сообщений без сохран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 |
CN114615315A (zh) | 线上会话的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844856B (zh) | 网络穿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16852A (zh) | 在多个负载均衡器之间进行会话同步的方法和负载均衡器 | |
CN113422921B (zh) | 基于K8s集群的音/视频通信系统、方法、介质及计算设备 | |
WO2023185297A1 (zh) | 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3014426B (zh) | 在云服务器与客户端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100089 5th floor, building 36, yard 8, Dongbeiwa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huguang Cloud Compu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5th floor, building 36, yard 8, Dongbeiwa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huguang Cloud Comput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