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6214B -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6214B
CN117376214B CN202311680162.XA CN202311680162A CN117376214B CN 117376214 B CN117376214 B CN 117376214B CN 202311680162 A CN202311680162 A CN 202311680162A CN 117376214 B CN117376214 B CN 117376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redibility
tuple
connectivit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01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76214A (zh
Inventor
郑皓桦
刘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oukeg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ouke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oukeg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ouke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01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6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6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76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6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可信度矩阵,然后根据可信度矩阵元素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接着根据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在收到第一心跳包后,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最后在收到第二心跳包后,判断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目标数组中,并根据判断结果转发第二心跳包。本申请可准确地获取物联网节点的网络环境和确定不同转发路径的拥挤度;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确保不同场景下的物联网节点持续有效转发数据,使物联网数据转发算法适配更多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转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应软硬件成本的降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一般来说,物联网技术仍属于计算机技术的范畴,但由于其深度融合了各种异构的智能硬件与社会生产、经济活动,因此其面临着比传统互联网更为棘手的技术问题。如何让物联网的异构节点能够有效转发全网数据、确保通信链路的正常运转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数据转发算法,比较常见的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节点不同时刻的流量预测,从而确定数据转发的路径选择。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当训练集足够大和准确时,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每个节点各自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整体的有效数据转发。但在物联网一般场景下,往往很难获得足够大的数据集,而且即使有足够大的数据集,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标注。另外一个问题是,当网络拓扑发生较大变化时,原来的模型往往需要重新进行训练,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
S200: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
S300:根据步骤S200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小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S400: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S500: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可信度矩阵的方式较为准确地获取物联网节点的网络环境,在不需要进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不同转发路径的拥挤度,特别适用于网络拓扑不稳定的物联网动态组网场景;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确保不同场景下的物联网节点持续有效转发数据,使物联网数据转发算法能够适配更多领域。
在执行步骤100之前,包括:
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一可信度生成第一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二可信度。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二可信度和第一可信度元组生成第二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二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以计算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一延迟度。
根据所述第一延迟度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并生成第一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可以后续可信度矩阵建立提供基础;而且,通过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二可信度,可以使节点之间相互确认彼此的可靠性,通过生成第二可信度元组计算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一延迟度,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该方法在执行过程中采用广播方式能让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能收到所发送的数据包,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由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组成;所述S100具体包括:
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判断当前的第一节点是否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
若未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则将所述第一可信度设置为0。
若未接收到第一延迟度,则将所述第一延迟度设置为-∞;字符∞表示无穷大。
将对角元设置为(-∞,0)。
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可信度、第一延迟度和设置结果建立可信度矩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的判断和设置,能够建立准确的可信度矩阵,这样,在后续步骤中,能够基于这个可信度矩阵进行节点的选择和数据转发,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对可信度矩阵的建立,可以针对不同的节点选择最优的可信度对应的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因此,这个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的需求。
在所述步骤S400中的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三节点的第三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三可信度生成第三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其中,每隔一预设时间给所述初始数组的每个第三节点发送第一心跳包。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四可信度。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四可信度和第三可信度元组生成第四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四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三节点,以计算第三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二延迟度。
根据所述第二延迟度生成第二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二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响应心跳包接收信号并计算节点的可信度,可以进一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在计算第二延迟度之前,通过生成第三和第四可信度元组,并进行广播,可以增强节点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所述步骤S400中的获取目标数组,具体包括:
计算初始数组中所有第三节点的加权连通性,以获取最小加权连通性,并将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与所有第一连通性和第二连通性的均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小于所述均值,则将该最小加权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出所述初始数组,并根据可信度矩阵获取最大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以将最大连通性及其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入所述初始数组,进而获取目标数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加权连通性并将其与均值进行比较,能够动态筛选出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节点;将连通性较差的节点移出初始数组,同时将具有最大连通性的节点纳入目标数组,有助于优化数据转发的路径选择,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所述步骤S500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第二节点。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不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查找目标数组中每个第一节点的第一延迟度,以获取最小第一延迟度,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所述最小第一延迟度对应的第一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目标接收节点所在的位置进行不同的转发策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如果目标接收节点已经在目标数组中,那么可以直接将数据转发给第二节点,减少了转发的步骤;但如果目标接收节点不在目标数组中,那么通过查找最小的第一延迟度进行转发,能够选择一个具有更好延迟度的节点,以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小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建立可信度矩阵和计算连通性,能够选择具有较高可信度和较优连通性的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根据目标节点的位置判断,选择最优的转发策略,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所述系统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系统采用了广播方式传递第一延迟度元组,能够以较低的消息功耗将广播范围扩散到物联网环境中的各个角落,加快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过程。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先建立可信度矩阵,然后根据可信度矩阵元素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接着根据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在收到第一心跳包后,会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最后,在收到第二心跳包后,判断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目标数组中,并根据判断结果转发第二心跳包。
本申请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可信度矩阵的方式较为准确地获取物联网节点的网络环境,在不需要进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不同转发路径的拥挤度,特别适用于网络拓扑不稳定的物联网动态组网场景;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确保不同场景下的物联网节点持续有效转发数据,使物联网数据转发算法能够适配更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的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申请的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
在执行步骤100之前,包括:
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一可信度/>生成第一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参数包括第一节点i的计算资源、通信资源、存储资源。
所述第一可信度,第一可信度元组为/>,且所述第一节点可以认为是节点i;其中,/>表示第k种资源的可信度权重,/>表示第i个节点的第k种资源的可信度值,/>表示第i个节点进行广播的时刻,/>,/>,N为系统节点总数,M为资源种类总数。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二可信度/>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可以认为是节点j。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二可信度/>和第一可信度元组/>生成第二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二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以计算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一延迟度,即节点i到节点j的第一延迟度/>
其中,、/>分别表示/>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根据所述第一延迟度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并生成第一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可以后续可信度矩阵建立提供基础;而且,通过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二可信度,可以使节点之间相互确认彼此的可靠性,通过生成第二可信度元组计算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一延迟度,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该方法在执行过程中采用广播方式能让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能收到所发送的数据包,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由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组成;所述S100具体包括:
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判断当前的第一节点是否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
若未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则将所述第一可信度设置为0。
若未接收到第一延迟度,则将所述第一延迟度设置为-∞;字符∞表示无穷大。
将对角元设置为(-∞,0)。
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可信度、第一延迟度和设置结果建立可信度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可信度矩阵G是一个N行N列的矩阵,第u行第v列的元素为元组,/>表示节点u的可信度,/>表示节点u到节点v的延迟度,/>。若没有收到/>则将/>置为0,若没有收到/>则将/>置为-∞。另外,矩阵的对角元表示节点到其自身的延迟特性,因此均置为(-∞,0)。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同节点的可信度矩阵的元素不一定完全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的判断和设置,能够建立准确的可信度矩阵,这样,在后续步骤中,能够基于这个可信度矩阵进行节点的选择和数据转发,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对可信度矩阵的建立,可以针对不同的节点选择最优的可信度对应的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因此,这个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的需求。
S200: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节点i对其可信度矩阵的所有元素进行排序,找出前L个最优可信度及所属节点,其中,这里的L表示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个数,L为小于N的数值即可。
S300:根据步骤S200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小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在本实施例中,令第一连通性为经验值,取所有/>中最小的L个数据,并将L个元组/>放入初始数组Y。
S400: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在所述步骤S400中的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三节点的第三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三可信度生成第三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其中,每隔一预设时间给所述初始数组的每个第三节点发送第一心跳包。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四可信度。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四可信度和第三可信度元组生成第四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四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三节点,以计算第三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二延迟度。
根据所述第二延迟度生成第二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二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程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过程相同,只是将第一节点变换成了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可以认为是节点u。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响应心跳包接收信号并计算节点的可信度,可以进一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在计算第二延迟度之前,通过生成第三和第四可信度元组,并进行广播,可以增强节点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所述步骤S400中的获取目标数组,具体包括:
计算初始数组中所有第三节点的加权连通性,以获取最小加权连通性,并将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与所有第一连通性和第二连通性的均值进行比较。
在本实施例中,节点i每隔一段时间给初始数组Y中的每个节点u发送第一心跳包,节点i计算初始数组Y中所有节点u的加权连通性(即第二连通性),其中,/>,/>为经验值。
若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小于所述均值,则将该最小加权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出所述初始数组,并根据可信度矩阵获取最大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以将最大连通性及其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入所述初始数组,进而获取目标数组。
若最小的那个小于数组L中的所有连通性的均值的/>,/>为经验值,则将该节点移出初始数组Y,并从矩阵G中选出剩余节点中连通性最大的节点h,并将元组/>放入初始数组Y,进而将最新的初始数组Y设定为目标数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加权连通性并将其与均值进行比较,能够动态筛选出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节点;将连通性较差的节点移出初始数组,同时将具有最大连通性的节点纳入目标数组,有助于优化数据转发的路径选择,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S500: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所述步骤S500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第二节点。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不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查找目标数组中每个第一节点的第一延迟度,以获取最小第一延迟度,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所述最小第一延迟度对应的第一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当节点i收到其他节点发来的第二心跳包时,若该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v位于目标数组中,则直接将该第二心跳包转发给v,否则查找目标数组中每个节点u的值,并将第二心跳包转发给/>最小的节点u。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目标接收节点所在的位置进行不同的转发策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如果目标接收节点已经在目标数组中,那么可以直接将数据转发给第二节点,减少了转发的步骤;但如果目标接收节点不在目标数组中,那么通过查找最小的第一延迟度进行转发,能够选择一个具有更好延迟度的节点,以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小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建立可信度矩阵和计算连通性,能够选择具有较高可信度和较优连通性的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根据目标节点的位置判断,选择最优的转发策略,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所述系统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系统采用了广播方式传递第一延迟度元组,能够以较低的消息功耗将广播范围扩散到物联网环境中的各个角落,加快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过程。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实施例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先建立可信度矩阵,然后根据可信度矩阵元素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接着根据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在收到第一心跳包后,会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最后,在收到第二心跳包后,判断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目标数组中,并根据判断结果转发第二心跳包。本申请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可信度矩阵的方式较为准确地获取物联网节点的网络环境,在不需要进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不同转发路径的拥挤度,特别适用于网络拓扑不稳定的物联网动态组网场景;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确保不同场景下的物联网节点持续有效转发数据,使物联网数据转发算法能够适配更多领域。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对本申请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其中,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包括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和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第一延迟度,所述可信度矩阵包括所述第一可信度、第一延迟度和预设的对角元;
S200: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组成预设元组;
S300:根据步骤S200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大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性,/>为所述预设元组中的节点的可信度,/>为所述预设元组中任意两个节点的延迟度,/>为第一预设数值;
S400: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初始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其中,第二连通性,/>,/>为第二预设数值;
S500: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100之前,包括:
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一可信度生成第一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二可信度;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二可信度和第一可信度元组生成第二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二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以计算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一延迟度;
根据所述第一延迟度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由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组成;所述S100具体包括:
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判断当前的第一节点是否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和第一延迟度;
若未接收到第一可信度,则将所述第一可信度设置为0;
若未接收到第一延迟度,则将所述第一延迟度设置为-∞;
将对角元设置为(-∞,0);
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可信度、第一延迟度和设置结果建立可信度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00中的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根据系统参数计算第三节点的第三可信度,以根据所述第三可信度生成第三可信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进行广播;其中,每隔一预设时间给所述初始数组的每个第三节点发送第一心跳包;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可信度元组时,记录本地时间,并计算第四可信度;
根据所述本地时间、第四可信度和第三可信度元组生成第四可信度元组,并将所述第四可信度元组发送给所述第三节点,以计算第三节点至第二节点的第二延迟度;
根据所述第二延迟度生成第二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二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中的获取目标数组,具体包括:
计算初始数组中所有第三节点的加权连通性,以获取最小加权连通性,并将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与所有第一连通性和第二连通性的均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最小加权连通性小于所述均值,则将该最小加权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出所述初始数组,并根据可信度矩阵获取最大连通性对应的第三节点,以将最大连通性及其对应的第三节点移入所述初始数组,进而获取目标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第二节点;
当所述目标接收节点不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时,查找目标数组中每个第一节点的第一延迟度,以获取最小第一延迟度,并将所述第二心跳包转发至所述最小第一延迟度对应的第一节点。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延迟度元组广播信号,建立可信度矩阵;其中,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包括第一节点的第一可信度和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第一延迟度,所述可信度矩阵包括所述第一可信度、第一延迟度和预设的对角元;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可信度矩阵的元素进行排序,以获取预设个最优可信度对应的节点组成预设元组;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获取的节点计算预设元组各节点之间的第一连通性,以获取所有连通性中最大的预设个第一连通性,并生成预设个连通性元组放入初始数组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性,/>为所述预设元组中的节点的可信度,/>为所述预设元组中任意两个节点的延迟度,/>为第一预设数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心跳包接收信号,以计算数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连通性,并根据所述第二连通性获取目标数组;
其中,第二连通性,/>,/>为第二预设数值;
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心跳包接收信号,判断第二心跳包的目标接收节点是否位于所述目标数组中,以根据判断结果转发所述第二心跳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生成第一延迟度元组,并对所述第一延迟度元组进行广播。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10.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CN202311680162.XA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7376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0162.XA CN117376214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0162.XA CN117376214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6214A CN117376214A (zh) 2024-01-09
CN117376214B true CN117376214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39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0162.XA Active CN117376214B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621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815A (zh) * 2018-12-12 2019-04-09 东软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程序产品
WO2019169874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保障的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算法
WO2021006869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achability matrix for network verification system
CN115883444A (zh) * 2022-12-23 2023-03-31 北京云端智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最优路径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817B (zh) * 2018-02-13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9874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保障的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算法
CN109600815A (zh) * 2018-12-12 2019-04-09 东软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程序产品
WO2021006869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achability matrix for network verification system
CN115883444A (zh) * 2022-12-23 2023-03-31 北京云端智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最优路径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节点连通性排序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刘少楠;李玲;苑迎;蒋国佳;王聪;吕艳霞;;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1215(12);全文 *
智能配电网通信实时性与可靠性QoS路由机制研究;王建平;王梦彪;王金玲;孙伟;朱程辉;钱自拓;;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0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6214A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1666A (zh) 一种基于边缘智能的设备评估和联邦学习重要性聚合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60469B (zh) 一种目标检测系统的主动学习方法
CN111612125B (zh) 一种面向在线学习的新型htm时间池方法及其系统
CN110969198A (zh) 深度学习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i et al. A tree based data aggreg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ing GA
CN109117856A (zh) 基于智能边缘云的人及物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30960A (zh) 盗号行为的判断系统、负载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8833548A (zh) Sd-wan网络系统以及用于网络流量加速优化方法
CN111585915B (zh) 长、短流量均衡传输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云服务器
CN111866187A (zh) 分布式深度学习推理云平台任务调度方法
CN111626497B (zh) 人流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5652B (zh) 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大数据平台未知威胁检测方法
CN117376214B (zh) 一种物联网异构设备数据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732718B (zh) 面向云边端的智能结构化数据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4154685A (zh) 智能电网中电能数据调度方法
CN116528320A (zh) 可控簇规模的无人机自组网簇首推举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6888237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4610758A (zh)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4139688A (zh) 基于马尔可夫链共识的工业物联网分布式联邦学习方法
CN114531665A (zh) 一种基于莱维飞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簇方法及系统
CN109413217B (zh) 一种农业物联网数据通讯方法
Zhu et al. Community mining in complex network based on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CN110674143A (zh) 一种免耕机作业信息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549392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色差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1046321A (zh) 光伏电站运维策略优化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