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4741A -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4741A
CN117374741A CN202311275628.8A CN202311275628A CN117374741A CN 117374741 A CN117374741 A CN 117374741A CN 202311275628 A CN202311275628 A CN 202311275628A CN 117374741 A CN117374741 A CN 117374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ower distribution
low
output end
voltag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56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红斌
潘玉雄
刘浩宇
王能
柯林
赵保军
严天成
蔡玉琦
罗勇
黄善锋
柳本林
管亚友
陈远政
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Energy Storage Co ltd Western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Energy Storage Co ltd Western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Energy Storage Co ltd Western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Energy Storage Co ltd Western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112756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4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4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8Mounting of device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istribution gear, e.g. bus-bar systems; for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和移动式插座箱。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移动式插座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可变式插座和导线组件,第一可变式插座安装于第一箱体的外壳,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导线组件容置于第一箱体的腔室内,且导线组件的输入端用于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出端连接,导线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入端连接,以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电能分配至用电设备。采用该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能够实现远距离用电设备的方便接入。

Description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发展,配电箱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输电配电中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能从配电箱中直接引线连接用电设备,接线效率不高,安全性也不足,而在如需要远距离接入用电设备的应用场景下,存在接线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方便远距离用电设备接入的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实现远距离接入用电设备的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该装置包括: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
移动式插座箱,移动式插座箱包括:
第一箱体;
第一可变式插座,第一可变式插座安装于第一箱体的外壳,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导线组件,容置于第一箱体的腔室内,且导线组件的输入端用于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出端连接,导线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入端连接,以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电能分配至用电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线组件包括:
线缆,线缆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入端;
圆头自锁紧式插头,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入端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出端连接,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出端与线缆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线组件还包括:
第一断路器,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与线缆的输出端连接,断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式插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包括:
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第一工业插座,第一工业插座安装于第二腔室的外壁;
第二工业插座,第二工业插座安装于第二腔室的外壁;
计量控制模块,计量控制模块安装于第一腔室的内壁;
其中,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出电压,第一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和第二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均用于接入电源,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端和第二工作插座的输出端均用于连接导线组件的输入端,计量控制模块的采集端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和第二工业插座的供电端连接,计量控制模块用于采集与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端或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出端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控制电源与第一工业插座和第二工业插座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还包括:
线束排槽,线束排槽设置于第二箱体内部,线束排槽用于容置计量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和第二工业插座之间的连接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腔壁为多层折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量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的供电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入端和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入端连接;
配电控制模块,配电控制模块的采集端与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配电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断路器的受控端连接,配电控制模块用于采集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控制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控制模块包括:
无功控制器,无功控制器的采集端与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无功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第二断路器的受控端连接,无功控制器用于采集用电数据;
配电智能网关,配电智能网关的通信端与无功控制器的通信端连接,配电智能网关用于接收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功控制器,以使无功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还包括:
第二可变式插座,第二可变式插座安装于第二腔室的外壁,第二可变式插座的供电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二可变式插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式插座箱还包括:
带刹车的滑轮,设置于第一箱体的底部。
上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可移动的移动式插座箱,使得用电设备的接入更加灵活、方便,而第一可变式插座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不同需求进行适配,以满足不同设备的电源接入需求。而导线组件可以容置于第一箱体的腔室内,避免导线裸露在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其次,该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可以扩展和升级,例如,可以在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中添加更多的电源接口,或者在移动式插座箱中添加更多的第一可变式插座等,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式插座箱的正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式插座箱的侧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正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可以理解,“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的至少部分”是指元件的部分或全部。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和移动式插座箱4。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3;移动式插座箱4包括第一箱体42、第一可变式插座44和导线组件46;第一可变式插座44安装于第一箱体42的外壳,第一可变式插座44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5;导线组件46容置于第一箱体42的腔室内,且导线组件46的输入端用于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导线组件46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式插座44的输入端连接,以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电能分配至用电设备5。
其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可以是一种用于配电的设备,用于将电源3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用电设备5中,其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可以监测和控制电能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移动式插座箱4可以是指一个由箱体构成的可移动装置,其中箱体包括第一可变式插座44和导线组件46,用于提供电能接口和插座。第一可变式插座44为移动式插座箱4中的一个插座,其具有多插口设计、可旋转、可隐藏、可防尘等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不同的插口,以适配不同用电设备5的不同插头规格。导线组件46可以是指移动式插座箱4中的一个组件,如包括导线、连接器等,用于传输电能并连接各个组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可变式插座44安装于第一箱体42的第一可变式插座44安装位422。
示例性地,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入端与电源3连接,为整个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提供电能。将移动式插座箱4的导线组件46的输入端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以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电能分配到移动式插座箱4。将用电设备5的电源3线连接到移动式插座箱4的第一可变式插座44的输出端,实现用电设备5的接入。通过移动式插座箱4的导线组件46将电能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传输到第一可变式插座44,再通过第一可变式插座44将电能分配到用电设备5上,从而实现远距离的用电设备5接入。例如,在一家大型制造工厂中,需要为各个生产线提供电力支持。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该工厂采用了上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进行电力分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工厂的电源3入口处,安装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该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入端接入工厂总电源3,为整个配电系统提供电能。在各个生产线附近,设置了移动式插座箱4。每个移动式插座箱4都包括一个第一箱体42和第一可变式插座44。第一可变式插座44安装于第一箱体42的外壳上,其输出端用于连接该生产线上的用电设备5。每个生产线都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灵活地接入相应的用电设备5。导线组件46容置于每个移动式插座箱4的腔室内。这些导线组件46的输入端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而输出端则与第一可变式插座44的输入端连接。使得电能可以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经过导线组件46,再传输到第一可变式插座44,为用电设备5提供电力支持。通过以上组件的配合,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电能可以通过移动式插座箱4中的导线组件46和第一可变式插座44,远距离地分配和接入到用电设备5中。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可移动的移动式插座箱4,使得用电设备5的接入更加灵活、方便,而第一可变式插座44可以根据用电设备5的不同需求进行适配,以满足不同设备的电源3接入需求。而导线组件46可以容置于第一箱体42的腔室内,避免导线裸露在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其次,该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可以扩展和升级,例如,可以在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中添加更多的电源3接口,或者在移动式插座箱4中添加更多的第一可变式插座44等,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线组件46包括线缆和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线缆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可变式插座44的输入端;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入端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出端与线缆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线缆是指连接第一可变式插座44和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导线,用于传输电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线缆由移动滑轮式辅助线缆延长卷盘收纳,方便使用和节省收纳空间。圆头自锁紧式插头是一种特殊的插头,其输入端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线缆的输入端连接。该插头具有自锁紧功能,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因振动等原因而松动,从而保证了用电安全。同时,圆头自锁紧式插头还具有防尘、防水等功能,可以保护内部电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时,线缆和圆头自锁紧式插头可从线缆出线口424取出,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线组件46还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与线缆的输出端连接,断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式插座44连接。
其中,第一断路器可以是指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用于在电路中提供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断路器安装于第一箱体42中的第一断路器安装位426。
示例性地,在上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中,第一断路器作为导线组件46的一部分,当电路中出现过载或短路等异常情况时,第一断路器会迅速切断电路,以保护电路中的设备不受损坏,同时避免事故扩大。通过第一断路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整个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例如,在上述工厂中,如果某条生产线上的用电设备5出现故障,导致电路过载或短路,第一断路器会迅速动作,切断该电路的电源3,从而保护该生产线和配电系统不受损坏。同时,由于第一断路器的动作速度非常快,可以避免故障对整个工厂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从而保障工厂的生产效率。此外,第一断路器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工厂的用电管理效率。由于第一断路器可以对电路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工厂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各条生产线的用电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用电异常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整个配电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断路器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配置。在上述工厂中,需要根据不同生产线的用电需求和设备特性来选择不同的第一断路器,以满足其对电路保护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断路器,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工厂的用电管理效率,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包括第二箱体22、第一工业插座24、第二工业插座26和计量控制模块28。第二箱体22形成有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第一工业插座24安装于第二腔室B的外壁;第二工业插座26安装于第二腔室B的外壁;计量控制模块28安装于第一腔室A的内壁;其中,第一工业插座24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工业插座26的输出电压,第一工业插座24的供电端和第二工业插座26的供电端均用于接入电源3,第一工业插座24的输出端和第二工作插座的输出端均用于连接导线组件46的输入端,计量控制模块28的采集端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24的供电端和第二工业插座26的供电端连接,计量控制模块28用于采集与第一工业插座24的输出端或第二工业插座26的输出端连接的用电设备5的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控制电源3与第一工业插座24和第二工业插座26的通断。
其中,第二箱体22为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主体,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保护内部组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以改善元器件(如硬母线、电线缆和绝缘件)的运行环境,防止环境湿气较重和腐蚀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导致元器件故障频繁发生,从而提高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防护等级为IP55,为了达到上述防护等级,如图5和6所示,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主体可以采用如304无磁加不锈钢材料来构建整体框架,利用其材料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提升箱体承重力度及耐腐蚀强度;如,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顶棚和外壳,可有效抵抗水、汽油、电触盐、醋酸、钠钾化合物等各种酸碱土壤及酸雨的腐蚀后,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使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适用于强污染的户外使用场所。如图5所示,第一腔室A可以是指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计量室,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A还可以是指配电智能网关2844室和电容室二合一的多功能室,其中的配电智能网关2844室可用于容置配电智能网关2844,以使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实现智能化工作。第二腔室B可以是指由进线室和出线室整体构成的腔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可以构成多室互通的结构,以实现箱体整体结构的小型化。第一工业插座24和第二工业插座26为两种不同的插座类型,其主要用于连接电焊机、试验仪器等大型工业设备,为其提供电源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业插座24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工业插座26的输出电压,如第一工业插座24可以为额定电流为125A,极数为5P的工业插座,而第二工业插座26可以为额定电流为16A,极数为3P的工业插座,以适用于不同功率需求的工业设备的接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工业插座24安装于第二腔室B中的第一工业插座24安装位222,第二工业插座26安装于第二工业插座26安装位224。计量控制模块28可以是指用于计量和控制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内部的用电情况,用于采集和监测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用电量,从而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示例性地,通过在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中配置工业插座,结合上述移动式插座箱4,将导线组件46与工业插座对应连接,配合第一可变式插座44即可实现远距离用电设备5的接入。相较于传统配电箱常采用的直接接入断路器出线端的方式,提高了接线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避免了多次接线使用和长时间氧化等因素,导致接触面粗糙和连接易发热的问题。再者,结合计量控制模块28的控制,可实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用电量的监测和调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还包括线束排槽。线束排槽设置于第二箱体22内部,线束排槽用于容置计量控制模块28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24和第二工业插座26之间的连接导线。
其中,线束排槽是指安装在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内的一个部件,其主要功能为容纳计量控制模块28与第一工业插座24和第二工业插座26之间的连接导线。换句话说,线束排槽为这些连接导线提供了一个整齐、有序的排列和固定的位置,使得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内部更加整洁,也方便了安装和维护工作。例如,在基于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形成多室互通结构时,可将计量控制模块28与第一工业插座24和第二工业插座26之间的连接导线固定于线束排槽,衔接各间室的二次线,统一规范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二次走线。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的腔壁为多层折边结构。
其中,多层折边结构形成互为闭锁的结构,提高了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的腔壁的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进而提高了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防水性,同时保证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的通风散热性能。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箱体包括门板和三点式扣合无源电子门锁。三点式扣合无源电子门锁安装于门板上。
其中,三点式扣合可有效扣压锁紧门板,而门锁为无源电子锁可保证安装时无需布线,方便快捷,且无需电源3,解决了传统电子锁体积大、结构复杂、产品故障率高的问题。其次,无源电子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用户对人员、设备、锁具、钥匙的管理问题。不仅实现了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多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还能记录开关锁人员与具体的时间信息,还可以实现远程开关锁管理及未关锁管理。相对普通的电子锁安全性更强、管理性更强。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计量控制模块28包括第二断路器282和配电控制模块284。第二断路器282,第二断路器282的供电端用于接入电源3,第二断路器28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工业插座24的输入端和第二工业插座26的输入端连接;配电控制模块284,配电控制模块284的采集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输入端连接,配电控制模块284的控制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受控端连接,配电控制模块284用于采集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
其中,第二断路器282的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断路器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断路器用于控制电源3的流向,确保电能的安全分配和防止电流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配电控制模块284是一个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其采集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受控端连接。通过采集用电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并根据上述用电数据来决定是否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二断路器282,已实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电源3的使用,确保电能的有效利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断路器282安装于第二箱体22的第二断路器282安装位226,配电控制模块284安装于第二箱体22的配电控制模块284安装位228。
示例性地,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用电设备5可以为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臂。为了确保机械手臂的安全运转和防止电流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配电控制模块28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当机械手臂需要电力时,它会向配电控制模块284发送一个电力请求信号。这个信号可能包括机械手臂的类型、所需电力等数据,以便于配电控制模块284了解当前机械手臂的电力需求。配电控制模块284会根据机械手臂的电力请求信号来决定是否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二断路器282。如果机械手臂需要电力并且电源3流向正常,配电控制模块284会通过其控制端向第二断路器282发送一个接通指令。第二断路器282接收到这个指令后,会立即接通电源3的流向,从而确保机械手臂得到所需的电力。此外,配电控制模块284还可以监测机械手臂的用电情况并根据数据来调整电力分配。例如,如果机械手臂的用电量过高,配电控制模块284会通过其采集端采集相关数据并在其控制端向第二断路器282发送一个断开指令。第二断路器282接收到这个指令后,会立即断开电源3的流向,从而防止电流过大对机械手臂造成损坏。另外,配电控制模块284还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例如,当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机械手臂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配电控制模块284手动断开第二断路器282,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为了防止因误操作而导致的电源3事故,还可以在配电控控制模块设置一个自动断电程序,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断开第二断路器282。
上述实施例中,配电控制模块284通过监测用电设备5的用电情况并根据数据来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从而实现了对电源3流向、电能管理和分配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了用电设备5的安全运转和电力系统的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配电控制模块284包括无功控制器2842和配电智能网关2844。无功控制器2842的采集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输入端连接,无功控制器2842的控制端与第二断路器282的受控端连接,无功控制器2842用于采集用电数据;配电智能网关2844的通信端与无功控制器2842的通信端连接,配电智能网关2844用于接收用电数据,并根据用电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功控制器2842,以使无功控制器2842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
其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无功控制器2842安装于第二箱体22的无功控制器2842安装位2282,配电智能网关2844安装于第二箱体22的配电智能网关2844安装位2284。
示例性地,无功控制器2842通过采集端采集各个区域的用电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以便了解当前各个用电设备5的电力使用情况,并将用电数据传输给配电智能网关2844,配电智能网关2844根据用电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功控制器2842,以使无功控制器2842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例如,如果某个用电设备5的用电量过高,无功控制器2842会向第二断路器282的受控端发送一个断开指令,断开电源3的流向,以防止电流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
上述实施例中,无功控制器2842和配电智能网关2844共同组成了配电控制模块284,通过采集用电数据并根据数据来控制第二断路器282的通断,实现了对电源3流向、电能管理和分配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还包括第二可变式插座210。第二可变式插座210安装于第二腔室B的外壁,第二可变式插座210的供电端用于接入电源3,第二可变式插座210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5。
其中,第二可变式插座2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变式插座44类似,具体作用可参照上述实施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在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设置第二可变式插座210,以实现无需移动式插座箱4即可直接将低压用电设备5与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2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可变式插座210安装于第二箱体22中的第二可变式插座210安装位2210。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移动式插座箱4还包括带刹车的滑轮。滑轮设置于第一箱体42的底部。
其中,带刹车的滑轮使得插座箱可以在地面较为平滑的场所移动,提高了插座箱的便捷性。如果需要在不同位置使用插座箱,就可以轻松地移动它,不需要费力拖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
移动式插座箱,所述移动式插座箱包括:
第一箱体;
第一可变式插座,所述第一可变式插座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外壳,所述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导线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腔室内,且所述导线组件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线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入端连接,以将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电能分配至所述用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可变式插座的输入端;
圆头自锁紧式插头,所述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圆头自锁紧式插头的输出端与所述线缆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还包括:
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线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断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变式插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包括: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第一工业插座,所述第一工业插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外壁;
第二工业插座,所述第二工业插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外壁;
计量控制模块,所述计量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
其中,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和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均用于接入电源,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工作插座的输出端均用于连接所述导线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计量控制模块的采集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供电端和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供电端连接,所述计量控制模块用于采集与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出端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并根据所述用电数据,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工业插座和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还包括:
线束排槽,所述线束排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线束排槽用于容置所述计量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业插座和所述第二工业插座之间的连接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为多层折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的供电端用于接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业插座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工业插座的输入端连接;
配电控制模块,所述配电控制模块的采集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配电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配电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电数据,并根据所述用电数据,控制所述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控制模块包括:
无功控制器,所述无功控制器的采集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功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无功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用电数据;
配电智能网关,所述配电智能网关的通信端与所述无功控制器的通信端连接,所述配电智能网关用于接收所述用电数据,并根据所述用电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无功控制器,以使所述无功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断路器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智能动力配电箱,还包括:
第二可变式插座,所述第二可变式插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外壁,所述第二可变式插座的供电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第二可变式插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插座箱还包括:
带刹车的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
CN202311275628.8A 2023-09-28 2023-09-28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Pending CN117374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5628.8A CN1173747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5628.8A CN1173747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741A true CN117374741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5628.8A Pending CN117374741A (zh) 2023-09-28 2023-09-28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47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0006B2 (en) Integrated electrical panel
EP2871730B1 (en) Distribution board system
RU2427952C2 (ru) Ячейка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средне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сн) или высо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н) с встроенной цифровой связью и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такой ячейки
US11862945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standby generator
JP4593923B2 (ja) 中圧統合開閉装置
EP3419040B1 (en) Add-on module for a din rail-mounted electrical device
CN214542939U (zh) 一种叠加安装式配电保护屏柜
US20230344232A1 (en) Storage system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210867288U (zh) 一种电费控制系统
CN112290667A (zh) 一种差异化备电设备
WO2001037535A1 (en) Home network using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s
CN117374741A (zh) 低压智能动力配电装置
CN113615030A (zh) 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电源系统
CN211377569U (zh) 一种户外安装全电压等级一体化变压器保护装置
CN214849595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219811248U (zh) 一种智能交通设备箱
CN214625745U (zh) 智能配电箱
CN111162466A (zh) 一种组合式便捷检修配电箱
CN220896075U (zh) 一种环网柜二次接线结构
CN216981243U (zh) 一种多出线回路智能插接箱
CN217282375U (zh) 基于智能网关的配电监测系统
CN214849596U (zh) 一种配电盒及配电系统
CN213906377U (zh) 一种差异化备电装置
CN216773804U (zh) 一种集成环网柜
CN211956172U (zh) 一种智能电气综合监测装置及低压电气开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