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4606A -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4606A
CN117374606A CN202210763095.7A CN202210763095A CN117374606A CN 117374606 A CN117374606 A CN 117374606A CN 202210763095 A CN202210763095 A CN 202210763095A CN 117374606 A CN117374606 A CN 117374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lens
artificial
transmit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30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修业
吴建军
徐志宇
崔亦军
尹卫爽
钟坤静
沈楠
毛胤电
李名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630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46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789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9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4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该电磁超表面透镜包括基板和金属功能层,金属功能层设置在基板上,在金属功能层上设置有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单层金属功能层交替设置的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实现电磁波的聚焦,并在非透波区填充有具有频率选择作用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在透镜聚焦频段,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反射电磁波的作用;在非聚焦频段,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透射电磁波的作用;该电磁超表面透镜具有层数少、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特点,且在非透波区域具有频率选择作用,可减弱对非聚焦频段信号的透射强度影响。

Description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超表面是超材料的二维形式,相比超材料,超表面可以实现更薄的厚度,其通常由二维周期排列的亚波长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组成。超表面通过在界面处引入相位梯度来调控波前,给电磁波调控带来新的自由度。在透射超表面实现电磁波聚焦功能时,亦可称为电磁超表面透镜,可以起到电磁信号聚焦增强的效果。其中实现电磁波的聚焦,有多条技术路径,可以利用透射阵列或者菲涅尔波带片。而传统的透射阵列或电磁超表面透镜通常需要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金属功能层,通过不同尺寸或旋向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来实现不同透射相位,将不同相位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按照特定方式排列可实现聚焦的效果。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超透镜通常层数较多、厚度较厚、加工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电磁超表面透镜的层数少、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包括:
基板;
金属功能层,所述金属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在所述金属功能层上设置有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所述非透波区域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功能层设置有三个以上条带状区域,基于三个以上所述条带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线段。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功能层由多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划分为一个圆区域和多个圆环状区域,将所述圆区域和与所述圆区域最靠近的两个所述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一个所述圆区域和多个所述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落在所述非透波区域内。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0.2波长至0.4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以不重叠的方式铺设在所述非透波区。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尺寸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缝隙的尺寸为0.01波长至0.03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形状为矩形环状,或者为正六边形环状,或者为平行四边形环状,或者为正三角形环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该电磁超表面透镜包括基板和金属功能层,所述金属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在所述金属功能层上设置有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所述非透波区域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单层金属功能层实现电磁波的聚焦,金属功能层的非透波区域和透波区域交替排布,在非透波区填充有具有频率选择作用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那么入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在透镜聚焦频段范围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反射电磁波的作用;而入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在非聚焦频段范围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透射电磁波的作用;从而实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具有层数少、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特点,且在非透波区域具有频率选择作用,可最大化减弱对非聚焦频段信号的透射强度影响。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布阵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在非透波区排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局部排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在工作频段内不同扫描角度下的透射幅度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在低频非聚焦频段的透射幅度的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局部排布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结构和偏焦聚焦功能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的偏焦聚焦布阵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布阵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部在非透波区排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若干个”表示一个或一个以上,“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近年来,随着电磁基础理论的突破,一种新的电磁调控工具——超材料进入人们的视野,将给通信领域带来新的性能突破。超材料是由亚波长超结构构成的具有自然界材料所不具有的电磁属性的人工材料,其可以等效出任意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从而带来奇异的电磁现象和应用,如负折射、超透镜等。
超表面是超材料的二维形式,相比超材料,超表面可以实现更薄的厚度,其通常由二维周期排列的亚波长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组成。超表面通过在界面处引入相位梯度来调控波前,给电磁波调控带来新的自由度。基于广义的斯涅尔定律,超表面可以实现奇异的反射和透射效应,相应的有透射超表面和反射超表面。在透射超表面实现电磁波聚焦功能时,亦可称为电磁超表面透镜,可以起到电磁信号聚焦增强的效果。
实现电磁波的聚焦,有多条技术路径,可以利用透射阵列或者菲涅尔波带片。传统的透射阵列或电磁超表面透镜通常需要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金属功能层,通过不同尺寸或旋向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来实现不同透射相位,将不同相位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按照特定方式排列可实现聚焦的效果。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超透镜通常层数较多、厚度较厚、加工复杂、成本较高,特别是针对一些除印刷电路板之外的特殊材料工艺,如透明材料。菲涅尔波带片可以利用单层金属实现电磁波的聚焦效果,然而传统的菲涅尔波带片其具有的非透波区域为全金属填充,会对其它频段的电磁波产生遮挡,从而降低非聚焦频段信号的透过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其中,该电磁超表面透镜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金属功能层,在金属功能层上设置有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单层金属功能层实现电磁波的聚焦,金属功能层的非透波区域和透波区域交替排布,在非透波区填充有具有频率选择作用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那么在透镜聚焦频段,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反射电磁波的作用;在非聚焦频段,人工电磁结构单元起到透射电磁波的作用;从而实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具有层数少、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特点,且在非透波区域具有频率选择作用,可最大化减弱对非聚焦频段信号的透射强度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侧面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的分区域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的示意图。电磁超表面透镜100包括基板120和设置在基板上的金属功能层110,在金属功能层110上设置有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非透波区域112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单层金属功能层110实现电磁波的聚焦,金属功能层110的非透波区域112和透波区域111交替排布,在非透波区域112填充有具有频率选择作用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那么入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在透镜聚焦频段范围内的情况下,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起到反射电磁波的作用;在入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在非聚焦频段范围内的情况下,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起到透射电磁波的作用;从而实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100具有层数少、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特点,且在非透波区域112具有频率选择作用,可最大化减弱对非聚焦频段信号的透射强度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板为介质基板,组成该基板的材料可以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OP(环烯烃聚合物)、玻璃、聚四氟乙烯、PMMA(亚克力)、PC(聚碳酸酯)、碳氢化合物等透明或非透明、柔性或非柔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功能层可以通过刻蚀,或者可以通过光刻,或者可以通过化镀,又或者可以通过电镀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功能层可以通过金属线路等不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通过氧化铟锡、石墨烯、金属网格等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3所示,金属功能层由多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划分为一个圆区域和多个圆环状区域,基于多个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在一实施例中,亚波长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以环形交替布阵的方式形成二维聚焦排布的金属功能层,二维聚焦是指平面电磁波照射超表面透镜,可以在两个维度聚焦电磁波,从而将电磁波聚焦到一点,形成焦点。环形交替布阵的方式,其含义如下:以所需焦点F在金属功能层110上的投影为圆心,画出一系列的虚拟圆,圆的半径为rk(k为正整数),rk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f为电磁超表面透镜100的焦距,λ为电磁超表面透镜100的中心工作波长。由此形成一系列同心圆,相邻的两个圆可交叠出一个圆环,最中心圆为中心的透波区域111,其中不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与中心圆相邻的第一圆环为非透波区域112填充有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第一圆环外的第二圆环为透波区域111,透波区域111中不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以此类推,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交替布置。当平面电磁波入射到电磁超表面透镜100上,所有透波区域111透过的电磁波到焦点F的路径差大约为工作波长的整数倍,从而实现电磁波聚焦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功能层由多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划分为一个圆区域和多个圆环状区域,将圆区域和与圆区域最靠近的两个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使得入射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即除了以最中心的圆区域和与圆区域最靠近的两个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之外的其他的圆环区域,可以随机设置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也可以是全部设置为透波区域111或者全部设置非透波区域112,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非透波区域112中铺设的任意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之间是不重叠的,但是可以按同样的方式铺设多层,使得横截面的布置是一样的,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不对金属功能层的最中心圆设置的区域进行限定,最中心圆可以为非透波区域,那么此时最中心圆需要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与中心圆相邻的第一圆环则为透波区域,透波区域不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第一圆环外的第二圆环则为非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需要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以此类推,对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进行循环交替布置。当平面电磁波入射到该电磁超表面透镜上,所有透波区域透过的电磁波到焦点的路径差大约为工作波长的整数倍,从而实现电磁波聚焦的效果,而且对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进行循环交替布置的方式能够提高输出电磁波的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的交替布置的方式也可以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透波区域的形式进行交替布置,或者可以是,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非透波区域、透波区域,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圆与圆环均为虚拟的辅助圆,用于辅助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布阵,非透波区边界布置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可以是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几何中心落在该非透波区圆环内,也可以是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均落在该非透波区圆环内,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在金属功能层110上布阵完成后,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的整体轮廓并非圆滑的圆形,而呈锯齿状。电磁超表面透镜100的整体外轮廓根据需要或者安装场景可以设置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电磁超表面透镜100的整体外轮廓会使得金属功能层110的若干个透波区域111或非透波区域112的圆环为不完整的部分圆环,但不影响电磁超表面透镜100功能的实现。
如图4、5所示,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设置为亚波长的尺寸,该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可以提高电磁性能的角度稳定性。在非透波区域112,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排列间距设置为中心工作频率的0.2波长到0.4波长,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几何中心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值,第一距离值为0.2波长至0.4波长,波长为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需要说明的是的,此处的第一距离值等同于上述排列间距。当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为正方形金属方环结构,正方形金属方环结构本身具有较小的谐振尺寸;相邻的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之间的缝隙210的尺寸设置为中心工作频率的0.01波长到0.03波长,可以理解的是,缝隙210的尺寸为0.01波长至0.03波长,波长为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缝隙210的尺寸能够使得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之间形成强耦合,有利于实现较宽的反射带宽,降低对加工误差和安装基板的敏感度。同时多个正方形金属方环结构之间强耦合的引入,也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210,缝隙210的尺寸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的,本实施例对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工艺或者产品需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环状(正方形环状,长方形环状),或者可以为正六边形环状,或者可以为平行四边形环状,又或者可以为正三角形环状,本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6,为图4、5实施例中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在毫米波工作频段从0°扫描到60°时(例如每间隔10°)的电磁透射幅度响应的曲线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实现很宽的-10dB透射带宽,以及对应的较宽的-1dB反射带宽,并且在60°的扫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参照图7,为图4、5实施例中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在低频通信频段的电磁透射幅度响应的曲线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在0.5GHz-6GHz频段的单元插损值小于3dB,即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对非聚焦的低频通信频段有较高的电磁波透过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所形成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结构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包括:
1)上述实施例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利用单层金属功能层实现,剖面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特别适合需要利用透明材料来实现超表面透镜的场景;
2)上述实施例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非透波区域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采用亚波长的结构,单元之间引入强耦合可以实现较宽的反射带宽,对加工误差和安装基板的敏感度较低;
3)上述实施例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非透波区域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采用亚波长的单元,同时单元间设计缝隙,缝隙引入的强耦合进一步缩小单元尺寸,使得透镜角度稳定性更好,即对不同角度入射的电磁波保持稳定的反射性能,有利于提高口径效率;
4)上述实施例的电磁超表面透镜的非透波区域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具有频率选择特性,对非聚焦频段电磁波的透射强度影响小。
参照图8和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300及其局部排布方式,人工电磁结构单元300为正六边形金属环结构,以均匀不重叠的方式铺设在非透波区,相邻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300的排列间距设置为中心工作频率的0.2波长到0.4波长,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几何中心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值,第一距离值为0.2波长至0.4波长,波长为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需要说明的是的,此处的第一距离值等同于上述排列间距。两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300之间的缝隙310设置为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的0.01波长到0.03波长,可以理解为,缝隙310的尺寸为0.01波长至0.03波长,波长为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对应部分相同,具体内容请详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二维聚焦形式的超表面透镜的偏焦聚焦的示意图,该情况下超表面透镜400与图1中的超表面透镜100具有相同的叠层和工作原理,其主体包含一层金属功能层410和一层介质基板420。两者主要的不同点在于,超表面透镜400的焦点处于偏焦情况,即焦点在超表面透镜400的投影偏离其几何中心。
参照图11,图11为超表面透镜的金属功能层410的布阵示意图,除焦点偏离金属功能层410几何中心外,其它所有部件和实施方式均与图2中的对应部分相同,具体内容请详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12和图13,金属功能层110设置有三个以上条带状区域,基于三个以上条带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透波区域111和非透波区域112,使得入射到电磁超表面透镜500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线段。在一实施例中,在该电磁超表面透镜500中,亚波长的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以条带交替布阵的方式形成一维聚焦排布的金属功能层510,其中一维聚焦是指平面波照射超表面透镜,可以在一个维度聚焦电磁波,将电磁波聚焦到一个线段上,形成焦线。该条带交替布阵的方式,其含义如下:以所需焦线的中心在金属功能层510上的投影为圆心,画出一系列的虚拟圆,圆的半径为rk(k为正整数),rk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f为电磁超表面透镜500的焦距,λ为电磁超表面透镜500的中心工作波长。由此形成一系列同心圆,对每个同心圆画出两条平行的切线,切线构成多个条带。最中心的条带为透波区511,透波区511不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最中心条带两侧的两条条带为第一非透波区512,其中第一非透波区512以二维周期的方式均匀填充有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第一非透波区512两侧的两条条带为第二透波区513,其中第二透波区513不填充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以此类推,透波区和非透波区交替布置。当平面电磁波入射到电磁超表面透镜500上,所有透波区透过的电磁波到焦线的路径差大约为工作波长的整数倍,从而实现电磁波一维聚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圆、圆环、平行线均为虚拟线,用于辅助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布阵。非透波区边界布置人工电磁结构单元200的依据为人工电磁结构单元几何中心落在该非透波区条带内。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对应部分相同,具体内容请详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超表面透镜,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各个实施例,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此处不作具体赘述,详见上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各个实施例。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金属功能层,所述金属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在所述金属功能层上设置有透波区域和非透波区域,所述非透波区域填充有多个人工电磁结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功能层设置有三个以上条带状区域,基于三个以上所述条带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功能层由多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划分为一个圆区域和多个圆环状区域,将所述圆区域和与所述圆区域最靠近的两个所述圆环状区域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有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基于一个所述圆区域和多个所述圆环状区域以循环交替的方式设置所述透波区域和所述非透波区域,使得入射到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电磁波聚焦为一个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落在所述非透波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0.2波长至0.4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以不重叠的方式铺设在所述非透波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尺寸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尺寸为0.01波长至0.03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电磁超表面透镜的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电磁结构单元的形状为矩形环状,或者为正六边形环状,或者为平行四边形环状,或者为正三角形环状。
1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超表面透镜。
CN202210763095.7A 2022-06-30 2022-06-30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7374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095.7A CN11737460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PCT/CN2023/101789 WO2024001910A1 (zh) 2022-06-30 2023-06-21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095.7A CN11737460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606A true CN11737460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3095.7A Pending CN11737460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4606A (zh)
WO (1) WO20240019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4179B2 (en) * 2017-04-04 2021-03-09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Sun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d demodulat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signals
CN108983337B (zh) * 2018-07-23 2021-08-27 南方科技大学 超构表面主镜、辅镜及主镜、辅镜制备方法和光学系统
CN109802242B (zh) * 2019-03-05 2020-12-11 南京理工大学 超表面透镜
CN110099201B (zh) * 2019-04-24 2020-07-0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透镜的屏下摄像头装置及其集成方法
CN111525271B (zh) * 2020-01-16 2021-09-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型极化转换轨道角动量汇聚超表面的结构设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910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3669B2 (en) Focusing and sensing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US7872812B2 (en) Emitting and focusing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9459805B (zh) 一种周期介质光栅和太赫兹波聚焦透镜
CN106410418B (zh) 一种应用于微波段的双功能各向异性电磁编码超材料及基本单元结构和设计方法
EP3676642A1 (en) Optical device capable of provid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optical functions
WO2007033089A1 (en) Fresnel lens
US9160077B2 (en) Antenna based on a metamaterial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operating wavelength of a metamaterial panel
JP6899468B2 (ja) アンテナアレイ及び無線デバイス
WO2012159425A1 (zh) 基于超材料的天线及超材料面板
US20090218523A1 (en) Electromagnetic cloaking and translation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8075238B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金属网格传输单元和阵列天线
CN111987473B (zh) 一种极化可重构的涡旋多波束超表面卡塞格伦天线
US20120075830A1 (en) Wire grid polarizer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11740227B (zh) 一种用于调控电磁波传输的多功能编码超表面
EP2722929A1 (en) Impedance matching element, metamaterial panel, convergence element and antenna
CN111092300A (zh) 一种基于铟锡氧化物的调幅编码反射式基本单元及超材料
CN117374606A (zh) 电磁超表面透镜及通信设备
US8729511B2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beam splitter
CN114024144B (zh) 多功能双频编码超表面
CN113285236B (zh) 一种龙伯透镜天线
CN1266205A (zh) 导光棒及使用该导光棒的线状光源
EP2728669B1 (en) Metamaterial and metamaterial antenna
JP2014134790A (ja) 集光装置及び集光モジュール
CN117406467B (zh) 实现全方位角可观测的光学成像器件及装置
CN114815413B (zh) 天线模块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