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6795A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66795A CN117366795A CN202311291438.5A CN202311291438A CN117366795A CN 117366795 A CN117366795 A CN 117366795A CN 202311291438 A CN202311291438 A CN 202311291438A CN 117366795 A CN117366795 A CN 1173667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temperature
- inlet
- condense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内部散热效果差导致的泵体磨损或电机效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散热管和调节部,其中,散热管绕设于压缩机的外周,通过调节部使得冷媒在从冷凝器流出后首先进入散热管对压缩机进行散热,再流入节流装置,从而合理控制空调器室外机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使得泵体或电机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均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因高温对泵体内部产生损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来说,空调器分为室外机与室内机,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室外机壳体内部的压缩机开始等熵压缩冷媒,冷媒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后排入冷凝器内,由于压缩机放置于密闭的外机壳体里面,壳体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
随着压缩机的持续运行,室外机壳体内部温度在不断升高,其内部的泵体与电机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泵体温度升高会导致泵体内部的润滑油粘度变低,其形成的油膜变薄,泵体磨损严重,泵的容积效率也随之下降,此外,电机的工作效率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内部散热效果差导致的泵体磨损或电机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装置;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绕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且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的下游;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被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连通,或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部可以选择性地开启散热管,从而使得空调器可以在压缩机温度过高时对压缩机进行散热,以此合理控制空调器室外机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使得泵体或电机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均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因高温对泵体内部产生损害。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部包括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散热管的入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三通控制阀可以改变冷媒的流路,在对压缩机进行散热时,冷媒从冷凝器流出后先进入散热管内,冷媒在散热管中流动会带走压缩机上的热量,而后冷媒从散热管中流出至节流装置内,完成对压缩机的散热。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并且/或者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并将其数据传输至空调器内置的控制器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装置;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绕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且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的下游;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被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连通,或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壳体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
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正确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并根据判断结果来选择性地连通散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在压缩机需要散热时,通过调节部可以使冷媒流经散热管带走压缩机的热量,以此合理控制空调器室外机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使得泵体或电机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均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对泵体内部产生损害。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壳体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
在上述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比较所述壳体温度与所述排气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判定所述压缩机需要散热。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压缩机正常运行后是否需要散热。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若是,则判定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否则,判定所述压缩机未正常运行。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可以在压缩机未正常运行时针对处理,并在压缩机正常运行后选择性对压缩机进行散热,以此避免无效散热或过度散热。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拟合公式,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拟合公式为:
Tgarget=a×f+b×Tao+c
其中,Tgarget为所述压缩机的目标排气温度,a为频率系数,f为所述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b为环境温度系数,Tao为室外环境温度,c为目标排气修正值。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对目标排气温度的确定可以进一步准确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压缩机未正常运行时,调节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空调器后续的正常运行,为散热控制提供前提。
在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部包括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散热管的入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压缩机需要散热,则控制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阻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基于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的步骤图;
图4为本申请的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的步骤图;
图5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逻辑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空调器;11、压缩机;111、第一温度传感器;112、第二温度传感器;12、冷凝器;13、节流装置;14、蒸发器;15、气液分离器;16、三通控制阀;161、第一接口;162、第二接口;163、第三接口;17、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调节部设置为三通控制阀,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换其他的结构来控制冷媒的流向。例如,在散热管或节流装置的入口处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同样可以选择性地连通冷凝器与散热管或节流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背景技术所述,空调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来说,空调器分为室外机与室内机,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室外机壳体内部的压缩机开始等熵压缩冷媒,冷媒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后排入冷凝器内,由于压缩机放置于密闭的外机壳体里面,壳体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
随着压缩机的持续运行,室外机壳体内部温度在不断升高,其内部的泵体与电机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泵体温度升高会导致泵体内部的润滑油粘度变低,其形成的油膜变薄,泵体磨损严重,泵的容积效率也随之下降,此外,电机的工作效率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内部散热效果差导致的泵体磨损或电机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散热管,散热管绕设于压缩机的外周,散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散热管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且散热管的出口位于散热管的入口的下游;调节部,调节部被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冷凝器的出口与散热管的入口连通,或将冷凝器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部可以选择性地开启散热管,从而使得空调器可以在压缩机温度过高时对压缩机进行散热,以此合理控制空调器室外机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使得泵体或电机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均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因高温对泵体内部产生损害。
下面参照图1对本申请的空调器进行描述,图1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节流装置13、蒸发器14、气液分离器15、三通控制阀16和散热管17。在空调器10运行中,压缩机11将低温低压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压缩机11的出口连接到冷凝器12的入口,冷凝器12将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却成高压液体,冷凝器12的出口连接到节流装置13,节流装置13可以调节冷媒的流量,经过节流装置后的冷媒转为低温低压的液态,且节流装置13的出口连接到蒸发器14的入口,蒸发器14可将低温低压的冷媒蒸发成气体,蒸发器14的出口连接到气液分离器15的入口,气液分离器15可将冷媒中的水分和杂质分离出来,以避免对蒸发器14和冷凝器12的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管17绕设于压缩机11的外周,散热管17的入口与冷凝器12的出口连通,散热管17的出口与节流装置13的入口连通,且散热管17的出口位于散热管17的入口的下游。三通控制阀16上的第一接口161、第二接口162、第三接口163分别与冷凝器12的出口、散热管17的入口和节流装置13的入口连通。
压缩机1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第一温度传感器111设置在压缩机11的壳体上,能够检测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12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能够检测压缩机11的排气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来分别检测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可以及时判断压缩机11是否需要散热。在压缩机11需要散热时,冷媒首先从压缩机11流入冷凝器12,此时,第一接口161与第二接口162连通,第一接口161与第三接口163阻断,即冷凝器12的出口与散热管17的入口连通,第一接口161与第三接口163阻断,即冷凝器12的出口与节流装置13的入口阻断,冷媒从冷凝器12流出至散热管17时带走压缩机11壳体的热量,而后流经节流装置13、蒸发器14、气液分离器15再回到压缩机11,以此循环往复。在压缩机不需要散热时,冷凝器12的出口与节流装置13的入口连通,即第一接口161与第三接口163连通,第一接口161与第二接口162阻断,冷媒从冷凝器12流出后直接流入节流装置13。当然,三通控制阀16的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散热管17的入口处与节流装置13的入口处分别设置一个电磁阀,通过对不同的电磁阀的控制来选择性地使冷媒流经散热管17。另外,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的设置也并非必须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仅获取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中的任意一种,并通过比较其与设定阈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压缩机11进行散热,或者省略不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判断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如通过在室外机电器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来判断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在冷凝器12的入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来判断压缩机11的排气温度。但在考虑到压缩机11的壳体温度较低时对其进行散热会影响压缩机11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下面参照图2来对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图2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与上述空调器的结构相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例如,在压缩机壳体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在压缩机排气口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以此分别实时检测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
S202,基于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例如,设定相应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的阈值,在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超出阈值后则判定压缩机需要散热。
S203,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连通散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例如,在判定出压缩机需要散热后,连通散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使得冷媒流经散热管并带走压缩机的壳体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部包括三通控制阀,三通控制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冷凝器的出口、散热管的入口和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在判断结果为压缩机需要散热时,则控制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阻断,即冷媒从冷凝器流出后,首先流入散热管并带走压缩机壳体热量再流入节流装置中。在判断结果为压缩机不需要散热时,冷媒从冷凝器流出后直接流入节流装置中。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正确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并根据判断结果来选择性地连通散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在压缩机需要散热时,通过调节部可以使冷媒流经散热管带走压缩机的热量,以此合理控制空调器室外机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使得泵体或电机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均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对泵体内部产生损害。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调节部的具体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散热管的入口处与节流装置的入口处分别设置一个电磁阀,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电磁阀的控制来选择性地使冷媒流经散热管。
下面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的基于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的步骤图。
如图3所示,基于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S301,基于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例如,设定排气温度所对应的温度阈值区间,在排气温度未处于该温度阈值区间时则判定压缩机未正常运行。
S302,在上述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比较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例如,在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每隔15s对比一次压缩机的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
S303,如果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则判定压缩机需要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预设差值阈值设置为5℃,在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等于5℃时,说明压缩机壳体存储热量过多,需要对压缩机进行散热,如果差值小于5℃时,则说明压缩机运行良好且散热情况正常,无需对压缩机进一步散热。
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可以更好地反映压缩机内部存储的热量,通过比较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压缩机正常运行后是否需要散热,也避免了单一比对压缩机的壳体温度或排气温度与阈值大小所造成的判断结果不统一的问题。
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基于排气温度,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进一步包括:确定第一温度区间;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若是,则判定压缩机正常运行;否则,判定压缩机未正常运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可以在实验室测定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排气温度的区间,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实时或间断获取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再通过空调内置的控制器来判断此时的排气温度是否处于实验室测定的温度区间内,以此来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当然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的判断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通过监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同样可以判断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
下面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的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的步骤图。
参照图4,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S401,获取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例如,由控制器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根据对应的工作模式,确定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室外环境温度则可以是从空调器内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的,也可以是通过与空调器交互的电子设备获取的,还可以是用户直接输入的或由用户通过与空调器交互的终端设备输入的。
S402,基于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拟合公式,确定目标排气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拟合公式为:
Tgarget=a×f+b×Tao+c
其中,Tgarget为压缩机的目标排气温度,a为频率系数,f为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b为环境温度系数,Tao为室外环境温度,c为目标排气修正值。该拟合公式可以基于实验得出,也可以基于经验公式得到。
S403,基于目标排气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目标排气温度的基础上通过增减系数的方式得到第一温度区间,例如第一温度区间设置为[Tgarget-1,Tgarget+1]。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一温度区间时,压缩机无需进行散热,此时需将压缩机快速升温至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且同时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冷媒才在循环中开始流经散热管并带走压缩机热量。另外,目标排气温度或第一温度区间的确定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目标排气温度与所执行的空调模式相对应,可根据查表获得。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区间也可以不设置,此时仅设定排气温度对应的阈值即可,在设置第一温度区间的情况下,其具体范围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压缩机未正常运行时,调节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若是在压缩机刚开启时排气温度小于第一温度区间,此时压缩机仅需以当前频率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直至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若是在压缩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排气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区间,此时则可以通过调节压缩机的频率来降低排气温度,保证空调器后续的正常运行。
下面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逻辑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控制过程中:
S501,获取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
S502,基于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拟合公式,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S503,基于目标排气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504,获取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
S505,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若是,则执行S507,否则,执行S506;
S506,调节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
S507,判断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执行S508,否则,结束程序;
S508,控制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阻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在开启后实时检测排气温度和壳体温度,并且每隔15s计算一次两者的差值,同时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内,其中第一温度区间的确定方式在此处不再赘述。在排气温度处于目标排气温度上下1℃内,并且壳体温度高于排气温度5℃后,冷媒从冷凝器流出后首先进入散热管对压缩机进行散热,再流经节流装置、蒸发器、分离器、压缩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上述步骤的顺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可以首先获取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排气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直至排气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后,再获取压缩机的壳体温度,而后对壳体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值大小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并在压缩机需要散热时通过三通控制阀连通冷凝器与散热管。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时获取目标工作频率、排气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壳体温度,然后进行计算和判断。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先获取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计算二者的差值,然后再二者差值大于5℃时,再确定目标排气温度和第一温度区间并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装置;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绕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且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的下游;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被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连通,或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散热管的入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并且/或者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4.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装置;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绕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且所述散热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的下游;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被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连通,或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壳体温度和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壳体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
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壳体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需要散热”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
在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比较所述壳体温度与所述排气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大小;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判定所述压缩机需要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若是,则判定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否则,判定所述压缩机未正常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与室外环境温度;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频率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拟合公式,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公式为:
Tgarget=a×f+b×Tao+c
其中,Tgarget为所述压缩机的目标排气温度,a为频率系数,f为所述压缩机的目标工作频率,b为环境温度系数,Tao为室外环境温度,c为目标排气修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压缩机未正常运行时,调节所述排气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散热管的入口和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
“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压缩机需要散热,则控制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阻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91438.5A CN117366795A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91438.5A CN117366795A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66795A true CN117366795A (zh) | 2024-01-09 |
Family
ID=8939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91438.5A Pending CN117366795A (zh) | 2023-10-08 | 2023-10-08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66795A (zh) |
-
2023
- 2023-10-08 CN CN202311291438.5A patent/CN11736679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60841B2 (en) | Variable fan speed control in HVAC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890481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in a compressor | |
US9353980B2 (en) |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multiple compressors | |
US9625197B2 (en) | Constant-temperature liquid circula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US20130274948A1 (en) | Heat sour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operated devices in heat source system | |
CN103851847A (zh) | 空调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室外机 | |
CN113063216A (zh) | 空调外风机的转速控制方法 | |
EP2261578A1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 |
US7380407B2 (en) | Mult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07036245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
EP2095037B1 (en) | Suction modulation valve for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adjustable opening f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ontrol | |
EP3064847A1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US12018867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WO2018164253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5758036A (zh)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303827B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EP3674621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US11959676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at a reduced suction pressure | |
CN11736679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90006716A (ko) | 흡입공기 온도조절기능을 포함하는 공기 압축기 | |
JP200820286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824928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450554B1 (ko)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05910321A (zh)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928233A (zh)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