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7788A -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7788A
CN117357788A CN202311338664.4A CN202311338664A CN117357788A CN 117357788 A CN117357788 A CN 117357788A CN 202311338664 A CN202311338664 A CN 202311338664A CN 117357788 A CN117357788 A CN 117357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electrode
vagus nerve
conductive
contac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86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千理
盛多铮
章佳梁
李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uier Wei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uier We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uier Wei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uier We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86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7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7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7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1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ment of p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5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ing a mental or cerebral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53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vagal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64Epileps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71P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78Inducing or controlling sleep or relax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82Cognitive or psychiatric applications, e.g. dementia or Alzheimer's disease
    • A61N1/36096Mood disorders, e.g. depression, anxiety or panic disord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其中,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包括:耳机壳,包括壳本体、设置于壳本体上的第一电极接触点以及与第一电极接触点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第一电极接触点处;耳机套,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上,耳机套包括套本体、设置于套本体外表面上的接触电极以及与接触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套本体包括能够包裹部分耳机壳的容纳腔,第二导电件位于容纳腔的腔壁上,第二导电件与第一电极接触点接触。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适应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迷走神经刺激(tVNS)主要作用于迷走神经的耳廓分支(ABVN),是一种简单、无创且费用较低的疗法。随着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的广泛应用,非侵入式迷走神经刺激设备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2010年,刺激大脑耳支的无创经耳迷走神经刺激器(taVNS)在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癫痫和抑郁症,随后又批准治疗慢性疼痛、焦虑症。经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刺激迷走神经的耳支(ABVN),ABVN是迷走神经分布到皮肤的唯一外周分支,支配耳甲腔和耳甲艇。
国内外目前已有众多公司获得了注册证并销售tVNS产品,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耳廓形状大小是不同的,现有产品可能与部分人群耳廓不能匹配,这就导致了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适应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包括:耳机壳,包括壳本体、设置于壳本体上的第一电极接触点以及与第一电极接触点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第一电极接触点处;耳机套,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上,耳机套包括套本体、设置于套本体外表面上的接触电极以及与接触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套本体包括能够包裹部分耳机壳的容纳腔,第二导电件位于容纳腔的腔壁上,第二导电件与第一电极接触点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套本体包括包裹套以及设置于包裹套上的第一延伸耳,容纳腔位于包裹套上,接触电极设置于第一延伸耳的外表面上,第一延伸耳内设置有使第二导电件与接触电极电连接的导线;或者,接触电极为第二延伸耳,套本体内设置有使第二导电件与第二延伸耳电连接的导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套本体包括第一延伸耳的情况下,接触电极包括沿第一延伸耳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耳甲艇电极以及第二耳甲艇电极,第二导电件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第二电极接触点和第三电极接触点,第一耳甲艇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耳甲艇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点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电极接触点为两个,并分别与第二电极接触点和第三电极接触点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耳甲艇电极和/或第二耳甲艇电极为电极套,电极套套设于第一延伸耳上,电极套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橄榄球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本体包括入耳凸起,耳机壳还包括设置于入耳凸起上的第四电极接触点以及与第四电极接触点电连接的第三导电件,第三导电件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第四电极接触点处,套本体上设置有避让入耳凸起的避让孔,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入耳帽,由导电材料制成,入耳帽套设于入耳凸起上并与第四电极接触点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喇叭,设置于壳本体内,入耳凸起上设置有与壳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喇叭与入耳凸起相对布置;第四导电件,与喇叭电连接,第四导电件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喇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本体还包括定位凸起,套本体上还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喇叭的情况下,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与壳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多个减压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入耳帽包括帽体以及设置于帽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帽体由导电橡胶制成,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触电极包括导电电极本体以及设置于导电电极本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导电电极本体由导电橡胶制成,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电极模块,电极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为上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还包括:主控模块,与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电控连接;电源模块,为电极模块以及主控模块供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挂绳;电源盒,设置于挂绳的一端,电源盒包括与挂绳的一端连接的电源盒本体以及设置于电源盒本体内的电源,电源盒形成电源模块;控制盒,设置于挂绳的另一端,控制盒包括控制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控制盒本体内的控制板,控制盒形成主控模块,电源通过电源线缆与控制板电连接,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通过第一导电件与控制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最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挂绳;电源盒,设置于挂绳的一端,电源盒包括与挂绳的一端连接的电源盒本体以及设置于电源盒本体内的电源;控制盒,设置于挂绳的另一端,控制盒包括控制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控制盒本体内的控制板,电源通过电源线缆与控制板电连接;两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为上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通过第一导电件、第三导电件以及第四导电件与控制板电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治疗时,外部开始向第一导电件供电,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一电极接触点和第二导电件将外部所供的电导入至接触电极上,从而使得接触电极刺激患者的耳甲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耳机套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上,接触电极位于耳机套上,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耳机套,然后将选择好的耳机套套装在耳机壳上,即可保证接触电极能够可靠地贴设在患者的耳甲部位,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人群,适应性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三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各零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立体剖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容纳腔;10、耳机壳;11、壳本体;111、入耳凸起;112、定位凸起;113、壳主体;114、壳盖;12、第一电极接触点;13、第一导电件;14、第四电极接触点;15、第三导电件;16、第四导电件;20、耳机套;21、套本体;211、包裹套;212、第一延伸耳;213、避让孔;214、定位孔;22、接触电极;221、第一耳甲艇电极;222、第二耳甲艇电极;23、第二导电件;231、座体;232、第二电极接触点;233、第三电极接触点;30、入耳帽;40、喇叭;50、电极模块;60、主控模块;61、控制盒本体;62、控制板;63、控制面板;70、电源模块;71、电源盒本体;72、电源;73、电源线缆;80、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一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包括:耳机壳10以及耳机套20。其中,耳机壳10包括壳本体11、设置于壳本体11上的第一电极接触点12以及与第一电极接触点1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13,第一导电件13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第一电极接触点12处。耳机套20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10上,耳机套20包括套本体21、设置于套本体21外表面上的接触电极22以及与接触电极2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23,套本体21包括能够包裹部分耳机壳10的容纳腔1,第二导电件23位于容纳腔1的腔壁上,第二导电件23与第一电极接触点12接触。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治疗时,外部开始向第一导电件13供电,第一导电件13通过第一电极接触点12和第二导电件23将外部所供的电导入至接触电极22上,从而使得接触电极22刺激患者的耳甲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耳机套20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10上,接触电极22位于耳机套20上,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耳机套20,然后将选择好的耳机套20套装在耳机壳10上,即可保证接触电极22能够可靠地贴设在患者的耳甲部位,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人群,适应性好。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套本体21包括包裹套211以及设置于包裹套211上的第一延伸耳212,容纳腔1位于包裹套211上,接触电极22设置于第一延伸耳212的外表面上,第一延伸耳212内设置有使第二导电件23与接触电极22电连接的导线。具体地,第一延伸耳212朝向患者的耳甲部位延伸,接触电极22设置在第一延伸耳212上使得接触电极22更容易与耳甲部位的预设位置贴合,保证治疗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接触电极22包括沿第一延伸耳21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以及第二耳甲艇电极222,第二导电件23包括座体231以及设置于座体231上的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第三电极接触点233,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与第二电极接触点232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与第三电极接触点233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电极接触点12为两个,并分别与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第三电极接触点233接触。具体地,不同型号的耳机套20上的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与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耳机套型号,从而保证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与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与患者的耳甲艇两点同时贴合,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电件13包括两根导线,其中一根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接触点12电连接,另一根与另一个第一电极接触点12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第三电极接触点233弹性地设置在座体231上,以保证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第三电极接触点233能够可靠地抵接在两个第一电极接触点12上,进而提高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为电极套,电极套套设于第一延伸耳212上,电极套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橄榄球形。上述结构使得电极套与患者的耳甲部位的贴合面积更大,保证第一耳甲艇电极221能够贴在用户的耳甲部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为电极套,电极套套设于第一延伸耳212上,电极套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橄榄球形。上述结构使得电极套与患者的耳甲部位的贴合面积更大,保证第二耳甲艇电极222能够贴在用户的耳甲部位。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耳甲艇电极221和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中可以仅有一个为电极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套20在制作时,先将第一耳甲艇电极221、第二耳甲艇电极222、连接耳甲艇电极的两根导线以及第二导电件23放在模具中,然后灌注套本体21一体成型。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本体11包括入耳凸起111,耳机壳10还包括设置于入耳凸起111上的第四电极接触点14以及与第四电极接触点14电连接的第三导电件15,第三导电件15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第四电极接触点14处,套本体21上设置有避让入耳凸起111的避让孔213,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入耳帽30,由导电材料制成,入耳帽30套设于入耳凸起111上并与第四电极接触点14接触。当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时,外部开始向第三导电件15供电,第三导电件15通过第四电极接触点14将外部所供的电导入至入耳帽30上,从而使得入耳帽30刺激患者的耳道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刺激耳甲部位时,外部可以向第一导电件13供电;当需要刺激耳甲部位及耳道部位时,外部可以向第一导电件13和第三导电件15供电。因此,本实施例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能够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治疗,达到一机多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刺激耳甲部位及耳道部位时,外部可以对入耳帽30以及第一耳甲艇电极221和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中的一个供电,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只需刺激耳甲部位时,可以将入耳帽30替换为不导电的硅胶制成的入耳帽,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入耳帽30以及第一延伸耳212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再加上入耳帽30以及第一延伸耳212的柔性设计,大大提高了穿戴牢固度。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耳212呈牛角形。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喇叭40以及第四导电件16。其中,喇叭40设置于壳本体11内,入耳凸起111上设置有与壳本体11的内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喇叭40与入耳凸起111相对布置。第四导电件16与喇叭40电连接,第四导电件16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喇叭40。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需要听音乐或其他声音文件时,外部可以通过第四导电件16对喇叭40供电,以达到播放声音的目的,增加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功能,改善患者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本体11还包括定位凸起112,套本体21上还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12配合的定位孔214。通过定位凸起112和入耳凸起111使得耳机壳10以及耳机套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保证第一电极接触点12和第二导电件23始终接触。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定位凸起112上设置有与壳本体11的内腔连通的多个减压孔。上述结构使得定位凸起112既起到了定位作用,又起到了减压作用,保证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在播放声音文件时的音质。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本体11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主体113以及盖设于开口处的壳盖114,入耳凸起111以及定位凸起112设置于壳盖114的外侧,喇叭40设置于壳盖114的内侧,第一导电件13、第三导电件15以及第四导电件16在壳本体11内汇集后由壳主体113的底部引出。
现有技术中,电极一般为刚性材料或导电橡胶。对于电极是刚性材料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来说,会影响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性;对于电极是导电橡胶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来说,虽然能够保证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性,但是存在以下两个缺点:第一、导电橡胶的导电性是橡胶在硫化工艺中参杂一定比例的导电碳粉得到的,导电橡胶表面存在容易剥落的碳粉,与人体皮肤短期接触后会存在皮肤排异反应,长期接触会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刺激皮肤;第二、每次佩戴后,电极表面的碳粉因摩擦作用而剥落,所以导电阻抗会有一定增加,导电性能衰减,从而影响到电极刺激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实施例一中,入耳帽30包括帽体以及设置于帽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帽体由导电橡胶制成,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上述结构使得入耳帽30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还不容易刺激皮肤,且长期佩戴后导电性能不衰减。
在实施例一中,接触电极22包括导电电极本体以及设置于导电电极本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导电电极本体由导电橡胶制成,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上述结构使得接触电极22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还不容易刺激皮肤,且长期佩戴后导电性能不衰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聚合物”可以为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对苯二甲酸囔吩(PTT)等。
实施例二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接触电极22的结构,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接触电极22为第二延伸耳,套本体21内设置有使第二导电件23与第二延伸耳电连接的导线。上述结构使得接触电极22与耳甲部位的贴合面积更大,使得接触电极22更容易刺激到耳甲艇。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实施例二的耳机套时,先制作导电的第二延伸耳,然后将第二延伸耳、第二导电件23以及导线放在模具中,然后灌注套本体21一体成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耳机套20可拆卸地设置于耳机壳10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实施例一中的耳机套20与实施例二中的耳机套20进行替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所需要刺激的耳朵的穴位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结构的耳机套20,患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替换。
如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根据本申请的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实施包括:电极模块50,电极模块50包括至少一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为上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由于上述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具有适应性好的,因此具有其的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还包括:主控模块60以及电源模块70。其中,主控模块60与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电控连接。电源模块70为电极模块50以及主控模块60供电。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挂绳80、电源盒以及控制盒。电源盒设置于挂绳80的一端,电源盒包括与挂绳80的一端连接的电源盒本体71以及设置于电源盒本体71内的电源72,电源盒形成电源模块;控制盒设置于挂绳80的另一端,控制盒包括控制盒本体61以及设置于控制盒本体61内的控制板62,控制盒形成主控模块60,电源72通过电源线缆73与控制板62电连接,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通过第一导电件13与控制板62电连接。在使用时,用户将挂绳80挂在脖子上,然后将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放置在耳朵处即可。上述结构简单,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较轻,便于携带。此外,由于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为挂脖设置,因此与患者的耳朵距离较近,从而减少了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导线的长度,从而使得耳机线不易缠绕,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三导电件15以及第四导电件16均与控制板62电连接。控制板62为PCBA板。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为两个,其中一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一导电件13通过电源盒本体71以及挂绳80伸入至控制盒本体61内,电源线缆73通过挂绳80内部伸入至控制盒本体61内,另一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的第一导电件13穿入控制盒本体61。上述结构使得多根导线能够隐藏在挂绳80内部,从而使得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简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盒本体61上还可以设置控制面板63、控制面板63上设置有电源开关、音量、暂停/开启、指示灯、充电口等结构以满足使用要求。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壳(10),包括壳本体(11)、设置于所述壳本体(11)上的第一电极接触点(12)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点(1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13),所述第一导电件(13)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点(12)处;
耳机套(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机壳(10)上,所述耳机套(20)包括套本体(21)、设置于所述套本体(21)外表面上的接触电极(22)以及与所述接触电极(2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23),所述套本体(21)包括能够包裹部分所述耳机壳(10)的容纳腔(1),所述第二导电件(23)位于所述容纳腔(1)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导电件(23)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点(1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本体(21)包括包裹套(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包裹套(211)上的第一延伸耳(212),所述容纳腔(1)位于所述包裹套(211)上,所述接触电极(22)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耳(21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延伸耳(212)内设置有使所述第二导电件(23)与所述接触电极(22)电连接的导线;或者,
所述接触电极(22)为第二延伸耳,所述套本体(21)内设置有使所述第二导电件(23)与所述第二延伸耳电连接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本体(21)包括所述第一延伸耳(212)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电极(22)包括沿所述第一延伸耳(21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以及第二耳甲艇电极(222),所述第二导电件(23)包括座体(231)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体(231)上的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第三电极接触点(233),所述第一耳甲艇电极(221)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点(232)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点(233)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点(12)为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点(232)和所述第三电极接触点(23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甲艇电极(221)和/或所述第二耳甲艇电极(222)为电极套,所述电极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耳(212)上,所述电极套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橄榄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1)包括入耳凸起(111),所述耳机壳(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耳凸起(111)上的第四电极接触点(14)以及与所述第四电极接触点(14)电连接的第三导电件(15),所述第三导电件(15)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所述第四电极接触点(14)处,所述套本体(21)上设置有避让所述入耳凸起(111)的避让孔(213),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
入耳帽(30),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入耳帽(30)套设于所述入耳凸起(111)上并与所述第四电极接触点(14)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还包括:
喇叭(40),设置于所述壳本体(11)内,所述入耳凸起(111)上设置有与所述壳本体(11)的内腔连通的多个通孔,所述喇叭(40)与所述入耳凸起(111)相对布置;
第四导电件(16),与所述喇叭(40)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件(16)能够将外部的电导至所述喇叭(4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1)还包括定位凸起(112),所述套本体(2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112)配合的定位孔(2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帽(30)包括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帽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所述帽体由导电橡胶制成,所述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22)包括导电电极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电极本体的外表面的导电涂层,所述导电电极本体由导电橡胶制成,所述导电涂层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
10.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电极模块(50),所述电极模块(50)包括至少一个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
CN202311338664.4A 2023-10-16 2023-10-16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Pending CN117357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8664.4A CN117357788A (zh) 2023-10-16 2023-10-16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8664.4A CN117357788A (zh) 2023-10-16 2023-10-16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7788A true CN117357788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8664.4A Pending CN117357788A (zh) 2023-10-16 2023-10-16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77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9644B (zh) 具有集成天线的助听器装置
JP3159127U (ja) 顔面刺激装置
US6748094B1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BTE hearing devices
EP3741426A1 (en) Nerve stimulator
CN103908747B (zh)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US20210069490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ar tips
CN105056394B (zh) 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KR102364050B1 (ko) 피부미용 패치 시스템
CN112022668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117357788A (zh)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US10086199B2 (en) Symptom-treatment system
KR200388405Y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를 이용한 저주파 음향 귀 경혈자극기
CN105056384B (zh) 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一体式硅橡胶耳部电极
CN117357790A (zh) 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CN205017524U (zh) 穿戴式蓝牙耳机
CN117357789A (zh) 耳迷走神经刺激入耳装置及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CN211724390U (zh) 一种双头理疗电极片
CN210904655U (zh) 电疗按摩器
CN209253947U (zh) 一种头痛治疗装置
KR101192108B1 (ko) 저주파 치료기
CN207443074U (zh) 一种配有电疗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05913646U (zh) 一种便携式偏头痛治疗仪
CN214105129U (zh) 按摩设备
CN205994873U (zh) 一种头戴式偏头痛治疗仪
WO2006115780A3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a feedthrough/electrod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