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6066A - 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 - Google Patents

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6066A
CN117356066A CN202280036039.1A CN202280036039A CN117356066A CN 117356066 A CN117356066 A CN 117356066A CN 202280036039 A CN202280036039 A CN 202280036039A CN 117356066 A CN117356066 A CN 117356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uncturing
puncturing pattern
subchannels
unpunct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60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延军
B·田
A·阿斯特加迪
G·切瑞安
Y·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35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6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4L1/0069Punctur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可用于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无线站(STA)可以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其中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并且该STA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该STA可以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该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该STA可以使用该第二穿孔模式来在该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Description

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21年5月24日提交的题为“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INDICATIONS(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的美国专利申请No.17/328,464的优先权,该申请被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所有在先申请的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本专利申请的一部分并且通过援引被纳入到本专利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信道穿孔相关联的无线通信。
相关技术描述
无线局域网(WLAN)可由提供共享无线通信介质以供数个客户端设备(也被称为站(STA))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形成。遵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族的WLAN的基本构建块是由AP管理的基本服务集(BSS)。每个BSS由AP所宣告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来标识。AP周期性地广播信标帧以使AP的无线射程内的任何STA能够建立或维持与WLAN的通信链路。
信道穿孔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诸如AP或STA)能够在无线信道的不包括特定子信道(被称为“经穿孔子信道”)的一部分上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例如,如果无线通信设备检测到160MHz无线信道的20MHz子信道被占用,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信道穿孔来避免在经占用的子信道上进行通信,同时仍然利用剩余的140MHz带宽。相应地,信道穿孔允许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利用更多可用频谱来改进或最大化其吞吐量。
新WLAN通信协议正被开发成实现增强的通信特征,诸如举例而言,通信带宽的增加。新的信道穿孔模式还可以被定义成增加灵活性,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利用该灵活性来避免在无线信道的被占用子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同时增加或最大化该无线信道的未被占用子信道上的吞吐量。
概述
本公开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各自具有若干创新性方面,其中并不由任何单个方面全权负责本文中所公开的期望属性。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一个创新性方面可以被实现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无线站(STA)执行,并且可以包括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第一穿孔模式可以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STA可以被配置成根据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不同的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该方法可以包括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例中,STA可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能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接入点(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不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不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一些实现中,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是否被第一穿孔模式穿孔。在一些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被接收。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还包括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其他实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另一创新性方面可被实现在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在一些实现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可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成根据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不同的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配置成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配置成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能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不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不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一些实现中,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第一穿孔模式是否对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穿孔。在一些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被接收。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还包括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还可被配置成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其他实例中,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还可被配置成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另一创新性方面可被实现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AP执行,并且可包括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该方法可包括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该方法可包括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该方法可包括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例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与第一穿孔模式相对应的第一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在一些实例中,STA可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能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在一些实现中,该方法还可包括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对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在一些实例中,该指示可以是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的比特。
在一些实现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不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不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还包括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另一创新性方面可被实现在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在一些实现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可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配置成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配置成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例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与第一穿孔模式相对应的第一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在一些实例中,STA可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能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在一些实现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进一步配置成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对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在一些实例中,该指示可以是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的比特。
在一些实现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和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不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不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一些实现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还包括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还可被配置成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其他实例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对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还可被配置成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
附图简述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一种或多种实现的详情在附图及以下描述中阐述。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该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变得明了。应注意,以下附图的相对尺寸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可用于接入点(AP)与一个或多个站(STA)之间的通信的示例协议数据单元(PDU)。
图2B示出了图2A的PDU中的示例字段。
图3A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通信的示例PDU。
图3B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通信的另一示例PDU。
图4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通信的示例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
图5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6A示出了示例AP的框图。
图6B示出了示例STA的框图。
图7示出了能用于80MHz带宽上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的示例频调规划。
图8A示出了指示能用于20MHz带宽、40MHz带宽和8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
图8B示出了指示能用于16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
图8C示出了指示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80MHz频率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0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16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0B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16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1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1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2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2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3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3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320MHz带宽上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穿孔模式集合。
图13C示出了指示根据一些实现的图11A、图12A和图13A的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配置。
图13D示出了指示根据一些实现的图11B、图12B和图13B的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
图14A示出了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序列图。
图14B示出了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序列图。
图15A示出了能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信标帧。
图15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能用于无线通信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
图15C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能用于指示信道穿孔模式的示例比特映射。
图16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17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1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2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4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2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各个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和命名指示相似要素。
详细描述
以下描述针对某些实现以旨在描述本公开的创新性方面。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本文中的教导可按众多不同方式来应用。所描述的实现可在能够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IEEE 802.15标准、如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定义的标准、或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发布的长期演进(LTE)、3G、4G或5G(新无线电(NR))标准等中的一者或多者来传送和接收射频(RF)信号的任何设备、系统或网络中实现。所描述的实现可以在能够根据以下技术或技艺中的一种或多种来传送和接收RF信号的任何设备、系统或网络中实现: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单用户(SU)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多用户(MU)MIMO。所描述的实现还可以使用适合于在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WWAN)、或物联网(IOT)网络中的一者或多者中使用的其他无线通信协议或RF信号来实现。
各种实现一般涉及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穿孔。一些实现更具体地涉及支持基于由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不同穿孔模式集合进行信道穿孔的经穿孔信道指示。信道穿孔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允许无线通信设备(诸如AP或STA)在无线信道的某些子信道(称为“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无线通信,同时避开无线信道的其他子信道(称为“经穿孔的子信道”)。例如,如果无线通信设备确定160MHz无线信道的20MHz子信道被占用,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信道穿孔来避免在被占用的20MHz子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同时仍然利用该无线信道的其他未经占用的140MHz带宽。相应地,信道穿孔允许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利用更多可用信道带宽来改进或最大化其吞吐量。
随着无线信道带宽增加,该无线信道的一个或多个子信道上的干扰可能性也增加。由此,由于新的WLAN通信协议实现接入更大范围的带宽,因此可能需要新的或附加的信道穿孔模式以高效利用可用的更宽的信道带宽。还可以通过定义具有比现有穿孔模式更小的穿孔粒度的新穿孔模式来高效利用更宽的信道带宽。例如,尽管现有的穿孔模式可以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某些40MHz或80MHz子信道,但是可以定义新的穿孔模式,其还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某些20MHz子信道。
这些新的或附加的穿孔模式可以增加用于指示穿孔模式集合中的哪个穿孔模式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比特映射的数目和大小。被配置成根据定义相对小的穿孔模式集合的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可能无法解码与定义相对大的穿孔模式集合的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相关联的比特映射。另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不知道由其他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新的或附加的穿孔模式。
本公开的各方面认识到,为了确保被配置成根据定义不同数目或配置的穿孔模式的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根据一种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应当能够确定或导出由另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诸如STA)可以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其中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并且STA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并且可能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诸如因为该STA没有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STA可以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STA可以使用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一些其他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诸如AP)可以选择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第一穿孔模式以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AP可以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响应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AP可以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AP可以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而非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可实现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内容的特定实现以达成以下潜在优点中的一者或多者。通过提供一种机制,被配置成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能通过该机制基于对由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的指示来确定或导出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穿孔模式,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确保被配置成根据定义不同数目或配置的穿孔模式的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网络100的框图。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Wi-Fi网络)的示例(并且在下文中将被称为WLAN 100)。例如,WLAN100可以是实现IEEE 802.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族中的至少一者(诸如由IEEE 802.11-2016规范或其修订版所定义的标准,除了未来的修订版之外,还包括但不限于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802.11be和802.11bf)的网络。WLAN100可包括众多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接入点(AP)102和多个站(STA)104。虽然仅示出了一个AP 102,但WLAN网络100还可包括多个AP 102。
每个STA 104还可被称为移动站(MS)、移动设备、移动手持机、无线手持机、接入终端(AT)、用户装备(UE)、订户站(SS)、或订户单元、等等。STA 104可表示各种设备,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其他手持设备、上网本、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设备、显示设备(例如,TV、计算机监视器、导航系统等)、音乐或者其他音频或立体声设备、遥控设备(“遥控器”)、打印机、厨房或其他家用电器、遥控钥匙(key fob)(例如,用于被动式无钥匙进入与启动(PKES)系统)、等等。
单个AP 102及相关联的STA集合104可被称为基本服务集(BSS),该BSS由相应的AP102管理。图1附加地示出了AP 102的示例覆盖区域106,该示例覆盖区域106可表示WLAN100的基本服务区域(BSA)。BSS可通过服务集标识符(SSID)来向用户进行标识,还可通过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来向其他设备进行标识,BSSID可以是AP 102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AP 102周期性地广播包括BSSID的信标帧(“信标”),以使得AP 102的无线射程内的任何STA 104能够与AP 102“关联”或重关联以建立与AP 102的相应通信链路108(在下文中还被称为“Wi-Fi链路”)或维持与AP 102的通信链路108。例如,信标可以包括相应AP102所使用的主信道的标识以及用于建立或维持与AP 102的定时同步的定时同步功能。AP102可经由相应的通信链路108向WLAN中的各个STA 104提供对外部网络的接入。
为了与AP 102建立通信链路108,每个STA 104被配置成在一个或多个频带(例如,2.4GHz、5GHz、6GHz或60GHz频带)中的频率信道上执行被动或主动扫描操作(“扫描”)。为了执行被动扫描,STA 104监听由相应AP 102按周期性时间区间(被称为目标信标传输时间(TBTT)(以时间单位(TU)测量,其中一个TU可以等于1024微秒(μs))来传送的信标。为了执行主动扫描,STA 104生成探通请求并在待扫描的每个信道上按序传送这些探通请求,并且监听来自AP 102的探通响应。每个STA 104可被配置成基于通过被动或主动扫描获得的扫描信息来标识或选择要与其关联的AP 102,并执行认证和关联操作以建立与所选AP 102的通信链路108。AP 102在关联操作结束时向STA 104指派关联标识符(AID),AP 102使用该AID来跟踪STA 104。
由于无线网络越来越普遍,STA 104可以有机会选择在该STA的射程内的许多BSS之一或者在一起形成扩展服务集(ESS)(包括多个连通BSS)的多个AP 102之中进行选择。与WLAN 100相关联的扩展网络站可以连接到有线或无线分布式系统,该分布式系统可以允许在此类ESS中连接多个AP 102。如此,STA 104可被不止一个AP 102覆盖,并且可在不同时间与不同AP 102相关联以用于不同传输。附加地,在与AP 102关联之后,STA 104还可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扫描其周围环境以寻找要与其关联的更合适的AP 102。例如,相对于其相关联AP 102正在移动的STA 104可执行“漫游”扫描以寻找具有更合宜的网络特性(诸如更大的收到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或减小的话务负载)的另一AP 102。
在一些情形中,STA 104可形成不具有AP 102或不具有除STA 104自身以外的其他装备的网络。此类网络的一个示例是自组织(ad hoc)网络(或无线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网络可替换地被称为网状网络或对等(P2P)网络。在一些情形中,自组织网络可在较大无线网络(诸如WLAN 100)内实现。在此类实现中,虽然STA 104可以能够使用通信链路108通过AP102彼此通信,但STA 104还可经由直接无线链路110彼此直接通信。附加地,两个STA 104可经由直接通信链路110进行通信,而不论这两个STA 104是否与相同AP 102相关联并由该相同AP 102服务。在此类自组织系统中,一个或多个STA 104可承担由AP 102在BSS中充当的角色。这种STA 104可被称为群所有者(GO)并且可协调自组织网络内的传输。直接无线链路110的示例包括Wi-Fi直连连接、通过使用Wi-Fi隧穿直接链路设立(TDLS)链路来建立的连接、以及其他P2P群连接。
AP 102和STA 104可根据IEEE 802.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族(诸如由IEEE 802.11-2016规范或其修订版所定义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802.11be和802.11bf)来发挥作用和通信(经由相应的通信链路108)。这些标准定义用于PHY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WLAN无线电和基带协议。AP102和STA 104以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形式传送和接收往来于彼此的无线通信(在下文中也被称为“Wi-Fi通信”)。WLAN 100中的AP 102和STA 104可在无执照频谱上传送PPDU,该无执照频谱可以是包括传统上由Wi-Fi技术使用的频带(诸如2.4GHz频带、5GHz频带、60GHz频带、3.6GHz频带和900MHz频带)的频谱的一部分。本文中所描述的AP 102和STA 104的一些实现还可在可支持有执照和无执照通信两者的其他频带(诸如6GHz频带)中进行通信。AP 102和STA 104还可被配置成在其他频带(诸如共享有执照频带)上进行通信,其中多个运营商可具有在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交叠频带中操作的执照。
每个频带可包括多个信道(其可用作本文所描述的更大带宽信道的子信道)。例如,遵循IEEE 802.11n、802.11ac和802.11ax标准修订版的PPDU可在2.4GHz和5GHz频带上被传送,其中每个频带被划分成多个20MHz信道。如此,这些PPDU在具有20MHz的最小带宽的物理信道上被传送,但可通过信道绑定来形成较大信道。例如,PPDU可在通过将多个20MHz信道(其可被称为子信道)绑定在一起而具有40MHz、80MHz、160MHz或320MHz带宽的物理信道上被传送。
每个PPDU是包括PHY前置码和呈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形式的有效载荷的复合结构。前置码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由接收方设备用于解码PSDU中的后续数据。在其中PPDU在经绑定信道上被传送的实例中,前置码字段可在多个分量信道中的每一者中被复制和传送。PHY前置码可包括第一部分(或“旧式前置码”)和第二部分(或“非旧式前置码”)两者。第一部分可被用于分组检测、自动增益控制和信道估计、以及其他用途。第一部分通常还可用于维持与旧式设备以及非旧式设备的兼容性。前置码的第二部分的格式、译码以及其中所提供的信息基于要用于传送有效载荷的特定IEEE 802.11协议。
图2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示例协议数据单元(PDU)200。例如,PDU 200可被配置为PPDU。如所示的,PDU 200包括PHY前置码201和PHY有效载荷204。例如,前置码201可包括第一部分202,该第一部分202自身包括可由两个BPSK码元组成的旧式短训练字段(L-STF)206、可由两个BPSK码元组成的旧式长训练字段(L-LTF)208、以及可由一个BPSK码元组成的旧式信号字段(L-SIG)210。前置码201的第一部分202可根据IEEE802.11a无线通信协议标准来配置。前置码201还可包括第二部分203,第二部分203包括例如遵循IEEE无线通信协议(诸如IEEE 802.11ac、802.11ax、802.11be或以后的无线通信协议标准)的一个或多个非旧式信号字段212。
L-STF 206一般使得接收方设备能够执行自动增益控制(AGC)和粗略定时以及频率估计。L-LTF 208一般使得接收方设备能够执行精细定时和频率估计,并且还能够执行对无线信道的初始估计。L-SIG 210一般使得接收方设备能够确定PDU的历时并使用所确定的历时来避免在PDU之上进行传送。例如,L-STF 206、L-LTF 208和L-SIG 210可根据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方案来调制。有效载荷204可根据BPSK调制方案、正交BPSK(Q-BPSK)调制方案、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方案、或另一恰适调制方案来调制。有效载荷204可包括包含数据字段(DATA)214的PSDU,数据字段214进而可携带例如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或聚集MPDU(A-MPDU)形式的较高层数据。
图2还示出了PDU 200中的示例L-SIG 210。L-SIG 210包括数据率字段222、保留比特224、长度字段226、奇偶校验比特228和尾部字段230。数据率字段222指示数据率(注意,数据率字段212中所指示的数据率可能不是有效载荷204中所携带的数据的实际数据率)。长度字段226指示例如以码元或字节为单位的分组长度。奇偶校验比特228可被用于检测比特差错。尾部字段230包括尾部比特,尾部比特可由接收方设备用于终止解码器(例如,Viterbi解码器)的操作。接收方设备可利用数据率字段222和长度字段226中所指示的数据率和长度来确定例如以微秒(μs)或其他时间单位为单位的分组历时。
图3A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PDU 300。PDU 300包括PHY前置码,该PHY前置码包括第一部分302和第二部分304。PDU 300可进一步在前置码之后包括PHY有效载荷306(例如,以包括数据字段322的PSDU的形式)。前置码的第一部分302包括L-STF 308、L-LTF 310和L-SIG 312。根据对IEEE 802.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的IEEE802.11ac修订版,前置码的第二部分304和数据字段322可分别被格式化为甚高吞吐量(VHT)前置码和帧。第二部分304包括第一VHT信号字段(VHT-SIG-A)314、VHT短训练字段(VHT-STF)316、数个VHT长训练字段(VHT-LTF)318以及与VHT-SIG-A 314分开编码的第二VHT信号字段(VHT-SIG-B)320。与L-STF 308、L-LTF 310和L-SIG 312一样,在涉及使用经绑定信道的实例中,VHT-SIG-A 314中的信息可被复制并在每个分量20MHz子信道中传送。
VHT-STF 316可被用于改进MIMO传输中的自动增益控制估计。VHT-LTF 318可被用于MIMO信道估计和导频副载波跟踪。前置码可针对传送前置码的每个空间流包括一个VHT-LTF 318。VHT-SIG-A 314可向VHT兼容AP 102和STA 104指示该PPDU是VHT PPDU。VHT-SIG-A314包括可由STA 104用于解码VHT-SIG-B 320的信令信息和其他信息。VHT-SIG-A 314可以指示分组的带宽(BW)、空时块编码(STBC)的存在、每用户空时流的数目NSTS、指示指派给STA的群和用户位置的群ID、可组合AID和BSSID的部分关联标识符、短保护区间(GI)指示、指示是使用卷积编码还是LDPC编码的单用户/多用户(SU/MU)编码、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关于波束成形矩阵是否已应用于传输的指示、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尾部。VHT-SIG-B 320可被用于MU传输并且可包含用于多个STA 104中的每一者的实际数据率和MPDU或A-MPDU长度值、以及可由STA 104用于对数据字段322中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信令信息(包括例如MCS和波束成形信息)。
图3B示出了可用于AP与数个STA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PDU 350。PDU 350可被用于MU-OFDMA或MU-MIMO传输。PDU 350包括PHY前置码,该PHY前置码包括第一部分352和第二部分354。PDU 350可进一步在前置码之后包括PHY有效载荷356(例如,以包括数据字段374的PSDU的形式)。第一部分352包括L-STF 358、L-LTF 360和L-SIG 362。根据对IEEE802.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的IEEE 802.11ax修订版,前置码的第二部分354和数据字段374可分别被格式化为高效率(HE)WLAN前置码和帧。第二部分354包括重复旧式信号字段(RL-SIG)364、第一HE信号字段(HE-SIG-A)366、与HE-SIG-A 366分开编码的第二HE信号字段(HE-SIG-B)368、HE短训练字段(HE-STF)370和数个HE长训练字段(HE-LTF)372。与L-STF358、L-LTF 360和L-SIG 362一样,在涉及使用经绑定信道的实例中,RL-SIG 364和HE-SIG-A 366中的信息可被复制并在每个分量20MHz子信道中传送。相比之下,HE-SIG-B 368对于每个20MHz子信道而言可以是唯一的,并且可针对特定的STA 104。
RL-SIG 364可向HE兼容STA 104指示该PPDU是HE PPDU。AP 102可使用HE-SIG-A366来标识多个STA 104并向该多个STA 104通知该AP已为它们调度UL或DL资源。HE-SIG-A366可由AP 102所服务的每个HE兼容STA 104解码。HE-SIG-A 366包括可由每个所标识STA104用于解码相关联HE-SIG-B 368的信息。例如,HE-SIG-A 366可指示帧格式(包括HE-SIG-B 368的位置和长度)、可用信道带宽和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等等。HE-SIG-A 366还可包括可由除了数个所标识STA 104以外的STA 104使用的HE WLAN信令信息。
HE-SIG-B 368可携带因STA而异的调度信息,诸如举例而言每用户MCS值以及每用户RU分配信息。在DL MU-OFDMA的上下文中,此类信息使得相应STA 104能够标识并解码相关联数据字段中的对应RU。每个HE-SIG-B 368包括共用字段以及至少一个因STA而异(“因用户而异”)的字段。共用字段可以指示对多个STA 104的RU分布,指示频域中的RU指派,指示哪些RU被分配用于MU-MIMO传输和哪些RU对应于MU-OFDMA传输、以及分配中的用户数量、等等。共用字段可被编码有共用比特、CRC比特和尾部比特。因用户而异的字段被指派给特定的STA 104并且可被用于调度特定的RU以及向其他WLAN设备指示该调度。每个因用户而异的字段可包括多个用户块字段(其后可继以填充)。每个用户块字段可包括两个用户字段,这两个用户字段包含供两个相应STA对数据字段374中的其相应RU有效载荷进行解码的信息。
图4示出了可用于AP 102与数个STA 104之间的通信的示例PPDU 400。如本文所描述的,每个PPDU 400包括PHY前置码402和PSDU 404。每个PSDU 404可携带一个或多个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例如,每个PSDU 404可携带聚集MPDU(A-MPDU)408,A-MPDU 406包括多个A-MPDU子帧406的聚集。每个A-MPDU子帧406可包括在伴随的MPDU 414(其包括A-MPDU子帧406的数据部分(“有效载荷”或“帧主体”))之前的MAC定界符410和MAC报头412。MPDU 414可携带一个或多个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子帧416。例如,MPDU 414可携带聚集MSDU(A-MSDU)418,A-MSDU 418包括多个MSDU子帧416。每个MSDU子帧416包含子帧报头422之后的对应MSDU 420。
参照回A-MPDU子帧406,MAC报头412可包括:包含定义或指示被封装在帧主体414内的数据的特性或属性的信息的数个字段。MAC报头412还包括对被封装在帧主体414内的数据的地址进行指示的数个字段。例如,MAC报头412可包括源地址、传送方地址、接收方地址或目的地地址的组合。MAC报头412可包括:包含控制信息的帧控制字段。帧控制字段指定帧类型,例如,数据帧、控制帧或管理帧。MAC报头412可进一步包括历时字段,其指示从PPDU结束直到对无线通信设备要传送的最后PPDU的确收(ACK)(例如,在A-MPDU的情形中是块ACK(BA))结束的历时。使用历时字段是用于保留无线介质达所指示的历时,由此建立NAV。每个A-MPDU子帧406还可包括用于检错的帧校验序列(FCS)字段424。例如,FCS字段424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
如本文所描述的,AP 102和STA 104可以支持多用户(MU)通信;即,从一个设备到多个设备中的每一者的并发传输(例如,从AP 102到诸对应STA 104的多个同时下行链路(DL)通信),或从多个设备到单个设备的并发传输(例如,从诸对应STA 104到AP 102的多个同时上行链路(UL)传输)。为了支持MU传输,AP 102和STA 104可利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和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技术。
在MU-OFDMA方案中,无线信道的可用频谱可被划分为各自包括数个不同的频率副载波(“频调”)的多个资源单元(RU)。不同的RU可由AP 102在特定时间分配或指派给不同的STA 104。RU的大小和分布可被称为RU分配。在一些实现中,可按2MHz区间来分配RU,并且由此,最小RU可包括包含24个数据频调和2个导频频调的26个频调。因此,在20MHz信道中,可分配至多达9个RU(诸如2MHz、26频调的RU)(因为一些频调被保留用于其他目的)。类似地,在160MHz信道中,可分配至多达74个RU。还可分配更大的52频调、106频调、242频调、484频调和996频调RU。毗邻RU可由空副载波(诸如DC副载波)分隔开,例如以减小毗邻RU之间的干扰、减小接收机DC偏移、并且避免发射中心频率漏泄。
对于UL MU传输,AP 102可传送触发帧以发起并同步从多个STA 104到AP 102的ULMU-OFDMA或UL MU-MIMO传输。此类触发帧由此可使得多个STA 104能够在时间上并发地向AP 102发送UL话务。触发帧可通过相应的关联标识符(AID)来寻址一个或多个STA 104,并且可向每个AID(以及由此向每个STA 104)指派一个或多个RU,该一个或多个RU可被用于向AP102发送UL话务。AP还可指定未被调度的STA 104可争用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RA)RU。
包括多个天线的AP和STA可支持各种分集方案。例如,可由传送方设备或接收方设备中的一者或两者使用空间分集以提高传输的稳健性。例如,为了实现发射分集方案,传送方设备可以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冗余地传送相同数据。包括多个天线的AP和STA也可支持空时块译码(STBC)。使用STBC,传送方设备还跨数个天线传送数据流的多个副本以利用数据的各个所接收版本来增大对正确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可能性。更具体地,要被传送的数据流被编码在块中,这些块在间隔开的天线之间并跨时间分布。一般而言,当发射天线的数目NTx超过空间流的数目NSS(本文所描述的)时,可以使用STBC。该NSS个空间流可被映射到数个(NSTS个)空时流,这些空时流被映射到NTx个发射链。
包括多个天线的AP和STA也可支持空间复用,其可用于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的所得吞吐量。为了实现空间复用,传送设备将数据流分为数个(NSS个)分离、独立的空间流。这些空间流被分开地编码,并经由多个NTx个发射天线并行地被发射。如果传送设备包括NTx个发射天线,并且接收设备包括NRx个接收天线,则传送设备可以向接收设备同时传送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NSS受到NTx与NRx中较小者的限制。在一些实现中,AP 102和STA 104可以能够实现发射分集与空间复用两者。例如,在其中空间流的数目NSS小于发射天线的数目NTx的实例中,可将空间流乘以空间扩展矩阵以实现发射分集。
包括多个天线的AP和STA还可支持波束成形。波束成形指将传输的能量聚焦于目标接收方的方向上。波束成形既可以在单用户环境中使用(例如,以提高信噪比(SNR)),也可以在多用户(MU)环境中使用(例如,以实现MU多输入多输出(MIMO)(MU-MIMO)传输(也称为空分多址(SDMA)))。为了执行波束成形,传送方设备(被称为波束成形发起方)从多个天线中的每一者传送信号。波束成形发起方配置从不同天线传送的信号之间的振幅和相移,以使得这些信号沿朝向预期接收方(被称为波束成形接收方)的特定方向相长地相加。波束成形发起方配置幅度和相移的方式取决于与该波束成形发起方在其上旨在与波束成形接收方进行通信的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为了获得波束成形所需的CSI,波束成形发起方可以与波束成形接收方执行信道探通规程。例如,波束成形发起方可向波束成形接收方传送一个或多个探通信号(例如,以空数据分组(NDP)的形式)。波束成形接收方可基于探通信号来执行针对与所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对相对应的NTx×NRx个子信道的每一者的测量。波束成形接收方基于信道测量生成反馈矩阵,并且通常压缩该反馈矩阵,然后将反馈传送到波束成形发起方。波束成形发起方可基于该反馈来生成针对波束成形接收方的预编码(或“引导”)矩阵,并使用该引导矩阵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以为至波束成形接收方的后续传输配置幅度和相移。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传送方设备可支持分集方案的使用。当执行波束成形时,传送波束成形阵列增益与NTx和NSS的比值成对数比例。如此,在其他约束下,通常期望在执行波束成形时增加发射天线的数量NTx,以增大增益。也可能通过增加发射天线的数目来更准确地引导传输。这在减少用户间干扰尤其重要的MU传输环境中特别有利。
图5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设备500的框图。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以是用于STA(诸如以上参照图1所描述的各STA 104中的一者)中的设备的示例。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以是用于AP(诸如以上参照图1所描述的AP 102)中的设备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500能够传送(或输出以供传输)和接收无线通信(例如,以无线分组的形式)。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被配置成传送和接收遵循IEEE 802.11标准(诸如由IEEE 802.11-2016规范或其修订版所定义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ah、802.11ad、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和802.11be)的PPDU和MPDU形式的分组。
无线通信设备500可以是或可以包括包含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502(例如,Wi-Fi(兼容IEEE 802.11)调制解调器)的芯片、片上系统(SoC)、芯片组、封装或设备。在一些实现中,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502(被统称为“调制解调器502”)附加地包括WWAN调制解调器(例如,3GPP 4G LTE或5G兼容调制解调器)。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504(被统称为“无线电504”)。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6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块或处理元件506(统称为“处理器506”)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块或元件508(统称为“存储器508”)。
调制解调器502可包括智能硬件块或设备(举例而言,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调制解调器502一般被配置成实现PHY层。例如,调制解调器502被配置成调制分组并将经调制分组输出给无线电504以供通过无线介质传输。类似地,调制解调器502被配置成获得由无线电504接收的经调制分组并对这些分组进行解调以提供经解调分组。除了调制器和解调器之外,调制解调器502还可进一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系统、自动增益控制(AGC)、编码器、解码器、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例如,当处于传输模式中之时,将从处理器506获得的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该编码器对数据进行编码以提供经编码比特。经编码比特随后被映射到调制星座中的点(使用所选MCS)以提供经调制的码元。随后,经调制的码元可被映射到数目NSS个空间流或数目NSTS个空时流。随后,相应空间流或空时流中的经调制码元可被复用,经由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进行变换,并随后被提供给DSP电路系统以供Tx加窗和滤波。数字信号可随后被提供给数模转换器(DAC)。结果所得的模拟信号随后可被提供给上变频器,并最终提供给无线电504。在涉及波束成形的实现中,在相应的空间流中的经调制码元在被提供给IFFT块之前,经由引导矩阵进行预编码。
当处于接收模式中时,从无线电504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被提供给DSP电路系统,该DSP电路系统被配置成获取所接收的信号,例如,通过检测信号的存在以及估计初始定时和频率偏移。DSP电路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数字地调理数字信号,例如,使用信道(窄带)滤波、模拟损伤调理(诸如校正I/Q不平衡),以及应用数字增益以最终获得窄带信号。随后,DSP电路系统的输出可被馈送到AGC,其被配置成使用从数字信号中(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收到训练字段中)提取的信息,以确定适当增益。DSP电路系统的输出还与解调器耦合,该解调器被配置成从信号提取经调制码元,并且例如计算每个空间流中每个副载波的每个比特位置的对数似然比(LLR)。解调器与解码器耦合,该解码器可被配置成处理LLR以提供经解码比特。随后,经解码的来自所有空间流的比特被馈送到解复用器以进行解复用。经解复用的比特随后可被解扰并被提供给MAC层(处理器506)以供处理、评估或解读。
无线电504一般包括至少一个射频(RF)发射机(或“发射机链”)和至少一个RF接收机(或“接收机链”),它们可以组合成一个或多个收发机。例如,RF发射机和接收机可包括各种DSP电路系统,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和至少一个低噪声放大器(LNA)。RF发射机和接收机可进而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500可包括或耦合到多个发射天线(每一者具有对应的发射链)和多个接收天线(每一者具有对应的接收链)。从调制解调器502输出的码元被提供给无线电504,该无线电随后经由所耦合的天线来传送这些码元。类似地,经由天线接收到的码元由无线电504获得,该无线电随后将这些码元提供给调制解调器502。
处理器506可包括被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智能硬件块或设备,诸如举例而言处理核、处理块、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处理器506处理通过无线电504和调制解调器502接收到的信息,并处理要通过调制解调器502和无线电504输出以通过无线介质传输的信息。例如,处理器506可实现控制面和MAC层,其被配置成执行与MPDU、帧或分组的生成和传输有关的各种操作。MAC层被配置成执行或促成帧的编码和解码、空间复用、空时块译码(STBC)、波束成形和OFDMA资源分配及其他操作或技术。在一些实现中,处理器506一般可以控制调制解调器502以使该调制解调器执行上述各种操作。
存储器508可包括有形存储介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或其组合。存储器508还可以存储包含指令的非瞬态处理器或计算机可执行软件(SW)代码,这些指令在被处理器506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操作,包括MPDU、帧或分组的生成、传输、接收和解读。例如,本文所公开的各组件的各个功能或者本文所公开的方法、操作、过程或算法的各个框或步骤可以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图6A示出了示例AP 602的框图。例如,AP 602可以是参照图1所描述的AP 102的示例实现。AP 602包括无线通信设备(WCD)610。例如,无线通信设备610可以是参照图5所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500的示例实现。AP 602还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610耦合的多个天线620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在一些实现中,AP 602附加地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610耦合的应用处理器630、以及与应用处理器630耦合的存储器640。AP 60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外部网络接口650,外部网络接口650使得AP 602能够与核心网或回程网络进行通信以获得对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外部网络的接入。例如,外部网络接口650可包括有线(例如,以太网)网络接口和无线网络接口(诸如,WWAN接口)中的一者或两者。前述组件中的组件可以在至少一条总线上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组件中的其他组件进行通信。AP 602进一步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封无线通信设备610、应用处理器630、存储器640并且包封天线620和外部网络接口650的至少各部分。
图6B示出了示例STA 604的框图。例如,STA 604可以是参照图1所描述的STA 104的示例实现。STA 604包括无线通信设备615。例如,无线通信设备615可以是参照图5所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500的示例实现。STA 604还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615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天线625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STA 604附加地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615耦合的应用处理器635、以及与应用处理器635耦合的存储器645。在一些实现中,STA 604进一步包括用户接口(UI)655(诸如触摸屏或键盘)和显示器665,显示器665可与UI 655集成以形成触摸屏显示器。在一些实现中,STA 604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75(诸如举例而言一个或多个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前述组件中的组件可以在至少一条总线上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组件中的其他组件进行通信。STA 604进一步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封无线通信设备615、应用处理器635、存储器645并且包封天线625、UI 655和显示器665的至少部分。
图7示出了可用于在80MHz带宽上的OFDMA传输的示例频调映射700。在一些实例中,频调映射700可以由IEEE 802.11无线通信标准的IEEE 802.11ax修订版来定义。80MHz带宽可基于RU的大小而被划分成不同数目的RU。如所示出的,频调映射700包括六个频调规划:第一频调规划721包括各自跨越26个频调的36个RU(“RU26”),第二频调规划722包括各自跨越52个频调的18个RU(“RU52”),第三频调规划723包括各自跨越106个频调的9个RU(“RU106”),第四频调规划724包括各自跨越242个频调的4个RU(“RU242”),第五频调规划725包括跨越484个频调的2个RU(“RU484”),并且第六频调规划726包括跨越996个频调的RU(“RU996”)。每个RU26包括24个数据副载波和2个导频副载波,每个RU52包括48个数据副载波和4个导频副载波,每个RU106包括102个数据副载波和4个导频副载波,每个RU242包括234个数据副载波和8个导频副载波,每个RU484包括468个数据副载波和16个导频副载波,并且RU996包括980个数据副载波和16个导频副载波。
频调规划721-726中的每一者可被划分成下40MHz部分701和上40MHz部分702。频调规划721-725中的每一者的下40MHz部分701和上40MHz部分702可被23个DC频调分隔开,并且频调规划726的下40MHz部分701和上40MHz部分702可被5个DC频调分隔开。附加地,频调规划721-725中的每一者的下40MHz部分701可被划分成由5个空副载波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20MHz部分,并且频调规划721-725中的每一者的上40MHz部分702可被划分成由5个空副载波分隔开的第三和第四20MHz部分。
如上所述,信道穿孔允许无线通信设备在无线信道的一些部分上传送或接收无线通信,同时将无线信道的其他部分排除在无线通信的传送或接收之外。无线通信设备(诸如AP或STA)可以对无线信道的一个或多个子信道进行穿孔以避免与占用该一个或多个子信道的现任系统的干扰。例如,如果AP确定160MHz无线信道的20MHz子信道被现任系统占用,则AP可以穿孔该20MHz子信道以避免与现任系统相关联的干扰,同时仍然利用无线信道的其他未经穿孔的140MHz带宽。穿孔模式可以用于指定或指示160MHz无线信道的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和未经穿孔的14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现中,可以使用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表示穿孔模式,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无线信道的多个子信道的对应子信道被是否被穿孔(或未被穿孔)。尽管此类比特映射在本文中被描述为指示无线信道的哪些子信道被穿孔,但是在一些其他实现中,本文中描述的比特映射可以指示频率带宽的对应RU或RU群是否被穿孔(或未被穿孔)。
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了可用于对无线信道的80MHz带宽、160MHz带宽、320MHz带宽以及无线信道的20MHz、40MHz、80MHz、160MHz或320MHz的连续带宽进行穿孔的具有44种穿孔模式的集合。该穿孔模式集合可以包括指示80MHz带宽的不同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4种穿孔模式,可以包括指示160MHz带宽的不同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8种穿孔模式,可以包括指示160MHz带宽的不同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4种穿孔模式,可以包括指示320MHz带宽的不同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8种穿孔模式,可以包括指示320MHz带宽的不同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4种穿孔模式,并且可以包括指示320MHz带宽的不同80+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的12种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无线通信标准的IEEE 802.11be修订版(或更早修订版)的第一版本(版本1)。
在一些实现中,4比特或8比特的比特映射可以用于指示由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如果有的话)要用于信道穿孔。例如,图8A描绘了4比特的比特映射800的不同配置,其可用于指示20MHz带宽、40MHz带宽和80MHz带宽的各种穿孔模式。如本文所使用的,比特值“x”指示对应子信道被穿孔,并且比特值“1”指示对应子信道未被穿孔。例如,具有示为[1111]的索引0的比特映射800指示连续的20MHz或40MHz带宽。具有示为[1111]的索引1的比特映射800指示80MHz频率带宽未被穿孔。具有示为[x111]的索引2的比特映射800指示80MHz带宽的第一2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x11]的索引3的比特映射800指示80MHz带宽的第二2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1x1]的索引4的比特映射800指示80MHz带宽的第三20MHz子信道被穿孔,并且具有示为[111x]的索引5的比特映射800指示80MHz带宽的第四20MHz子信道被穿孔。
图8B描绘了8比特的比特映射810的不同配置,其可用于指示160MHz带宽的各种穿孔模式。具有示为[11111111]的索引0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子信道都没有被穿孔。比特映射810可以具有八个附加索引值1-8,其指示对160MHz带宽的不同20MHz子信道进行穿孔的对应穿孔模式。例如,具有示为[x1111111]的索引1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第一2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x111111]的索引2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第二2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1x11111]的索引3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第三20MHz子信道被穿孔等等。
比特映射810可以具有四个附加索引值9-12,其指示对160MHz带宽的不同40MHz子信道进行穿孔的对应穿孔模式,其中比特映射810的相应配置中毗邻“x”比特的存在指示160MHz带宽的毗邻20MHz子信道被穿孔(从而导致连续的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例如,具有示为[xx111111]的索引9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第一和第二2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1xx1111]的索引10的比特映射810指示160MHz带宽的第三和第四20MHz子信道被穿孔等等。
图8C描绘了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的不同配置,其可用于指示320MHz带宽的各种穿孔模式。具有示为[11111111]的索引0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子信道都没有被穿孔。比特映射820可以具有八个附加索引值1-8,其指示对320MHz带宽的不同40MHz子信道进行穿孔的对应穿孔模式。例如,具有示为[x1111111]的索引1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一4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x111111]的索引2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二4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1x11111]的索引3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三40MHz子信道被穿孔等等。
比特映射820可以具有四个附加索引值9-12,其指示对320MHz带宽的不同80MHz子信道进行穿孔的对应穿孔模式。例如,具有示为[xx111111]的索引9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一和第二40MHz子信道被穿孔(从而导致连续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具有示为[11xx1111]的索引10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三和第四40MHz子信道被穿孔(从而导致连续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等等。
比特映射820可以具有十二个附加索引值13-24,其指示对320MHz带宽的不同80+40MHz子信道进行穿孔的对应穿孔模式,其中比特映射820的相应配置中非毗邻“x”比特的存在指示320MHz带宽的非连续40MHz子信道被穿孔。例如,具有示为[xxx11111]的索引13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40MHz子信道被穿孔(从而导致连续1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具有示为[xx1x1111]的索引14的比特映射820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四4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x11111xx]的索引19的比特映射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一、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被穿孔,具有示为[1x1111xx]的索引20的比特映射指示320MHz带宽的第二、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被穿孔等等。
如所讨论的,由于新的WLAN通信协议实现接入更大范围的带宽,因此可能需要新的或附加的信道穿孔模式以高效利用更宽的信道带宽。还可以通过定义具有比现有穿孔模式更小的穿孔粒度的新穿孔模式来高效利用更宽的信道带宽。例如,尽管现有的穿孔模式可以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某些40MHz或80MHz子信道,但是可以定义新的穿孔模式,其还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某些20MHz子信道。
这些新的或附加的穿孔模式可以增加可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不同穿孔模式的数目,这进而可以增加用于指示穿孔模式集合中的哪个穿孔模式要用于信道穿孔的比特映射的数目和大小两者。被配置成根据定义相对小的穿孔模式集合的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可能无法解码与定义相对大的穿孔模式集合的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相关联的较大的比特映射。另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不知道由其他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新的或附加的穿孔模式。
为了确保被配置成根据定义不同数目或配置的穿孔模式的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制,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能通过该机制来确定或导出由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80MHz频率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900。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900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900包括4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A的比特映射1-4的比特映射索引1-4。4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8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2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第一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第二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3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第三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并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4的第四穿孔模式指示第四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图10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16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000A。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000A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000A包括8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B的比特映射1-8的比特映射索引1-8。8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16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2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第一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第二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3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第三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等等,其中具有比特映射索引8的第八穿孔模式指示第八2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图10B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16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000B集合。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000B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000B包括4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B的比特映射9-12的比特映射索引9-12。4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16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4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9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第一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0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第二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1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第三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并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2的第四穿孔模式指示第四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图11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100A。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100A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100A包括8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C的比特映射1-8的比特映射索引1-8。8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4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第一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第二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3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第三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等等,其中具有比特映射索引8的第八穿孔模式指示第八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图11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100B。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100B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第二版本(版本2)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100B包括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8的8种穿孔模式,其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40MHz子信道。具有比特映射索引3-8的6种穿孔模式与图11A的具有相应比特映射索引3-8的6种对应穿孔模式相同。
然而,图11B的具有相应比特映射索引1和2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分别与图11A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不同。例如,图11B的第一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1A的第一穿孔模式中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101,并且图11B的第二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1A的第二穿孔模式中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102。如此,与图11A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相比,图11B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可以提供附加的2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在图11B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中包括这些附加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还提供了更小的穿孔粒度。即,尽管图11A的穿孔模式仅指定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但图11B的第一和第二穿孔模式指定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和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
在一些实现中,16比特的比特映射可用于表示图11B的穿孔模式1100B。在一些实例中,16比特的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可以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20MHz子信道。相反,图11A的穿孔模式1100A可以由图8C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表示,其中8比特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40MHz子信道。以此方式,使用16比特的比特映射来表示穿孔模式集合1100B可以提供比图8C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更小的穿孔粒度。
图12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200A。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200A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200A包括4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C的比特映射9-12的比特映射索引9-12。4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8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9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第一8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0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第二8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1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第三8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并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2的第四穿孔模式指示第四8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图12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穿孔模式1200B的示例集合。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200B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2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200B包括具有比特映射索引9-12的4种穿孔模式,其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80MHz子信道。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0-12的3种穿孔模式与图12A的具有相应比特映射索引10-12的3种对应穿孔模式相同。
然而,图12B的具有比特映射索引9的第一穿孔模式与图12A的对应第一穿孔模式不同。例如,图12B的第一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2A的第一穿孔模式中的2个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201和1202。如此,与图12A的第一穿孔模式相比,图12B的第一穿孔模式可以提供附加的4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在图12B的第一穿孔模式中包括这些附加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还提供了更小的穿孔粒度。即,尽管图12A的穿孔模式仅指定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但图12B的第一穿孔模式指定两个毗邻的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
在一些实现中,16比特的比特映射可用于表示图12B的穿孔模式1200B。在一些实例中,16比特的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可以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20MHz子信道。相反,图12A的穿孔模式1200A由图8C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表示,其中8比特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要穿孔32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40MHz子信道。以此方式,使用16比特的比特映射来表示穿孔模式集合1200B可以提供比图8C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更小的穿孔粒度。
图13A示出了根据一个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示例穿孔模式集合1300A。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300A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300A包括12种穿孔模式,其具有分别对应于图8C的比特映射13-24的比特映射索引13-24。12种穿孔模式中的每一者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80+40MHz子信道。例如,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3的第一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4的第二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四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5的第三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五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等等,其中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8的第六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一、第二和第八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
另外,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9的第七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一、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0的第八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二、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等等,其中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4的第十二穿孔模式指示320频率带宽的第六、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要被穿孔。注意,第一和第二40MHz子信道可以统称为第一80MHz子信道,并且第七和第八40MHz子信道可以统称为最后80MHz子信道。
图13B示出了根据另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能用于在320MHz带宽上的无线传输的穿孔模式1300B的示例集合。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集合1300B可以由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2来定义。穿孔模式集合1300B包括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3-24的12种穿孔模式,其指示320MHz频率带宽的要被穿孔的不同80+40MHz子信道。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3-16的4种穿孔模式与图13A的具有相应比特映射索引13-16的4种对应穿孔模式相同。
然而,图13B的具有比特映射索引17-24的穿孔模式与图13A的具有相应索引17-24的对应穿孔模式不同。例如,图13B的具有索引19的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301。如此,与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相比,图13B的具有索引19的穿孔模式可以提供附加的2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在图13B的穿孔模式中包括这些附加的20MHz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还提供了更小的穿孔粒度,如所讨论的。
图13B的具有索引20的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3个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311-1313。如此,与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相比,图13B的具有索引20的穿孔模式可以提供附加的6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图13B的具有相应比特映射索引17、21、22和23的穿孔模式还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3个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并且由此与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相比还可以提供附加的6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在图13B的穿孔模式中包括这三个附加的20MHz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还提供了更小的穿孔粒度。即,尽管图13A的穿孔模式指定了40MHz和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但是图13B的具有相应索引17、20、21、22和23的穿孔模式指定了2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4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和80MHz经穿孔的子信道。
图13B的具有索引18的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2个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371-1372。类似地,图13B的具有比特映射索引24的穿孔模式包括未被包括在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2个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1351-1352。如此,与图13A的对应穿孔模式相比,图13B的具有相应索引18和24的穿孔模式可以提供附加的40MHz的可用频率带宽。在图13B的穿孔模式中包括这两个附加的20MHz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还提供了更小的穿孔粒度,如所讨论的。
在一些实现中,图8A、8B和8C的比特映射810、820和830可被配置为16比特的比特映射以提供与使用16比特的比特映射来指示穿孔模式集合中的哪一个穿孔模式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无线通信协议版本的兼容性。例如,还参照图8C,等于[x1111111]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可以被配置为等于[xx11111111111111]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40MHz子信道,并且对应16比特的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相应20MHz子信道。对于另一示例,等于[xx111111]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可以被配置为等于[xxxx111111111111]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40MHz子信道,并且对应16比特的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相应20MHz子信道。对于另一示例,等于[xx1111x1]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可以被配置为等于[xxxx11111111xx11]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8比特的比特映射830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对应40MHz子信道,并且对应16比特的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160MHz频率带宽的相应20MHz子信道。
图13C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指示相应图11A、图12A和图13A的穿孔模式1100A、1200A和1300A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1350的不同配置。例如,具有示为[xx11111111111111]的索引1的比特映射1350指示图11A的具有索引1的穿孔模式1100A,具有示为[xxxx111111111111]的索引9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2A的具有索引1的穿孔模式1200A等等。对于另一示例,具有示为[xxxxxx1111111111]的索引13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3的穿孔模式1300B,具有示为[xxxx11xx11111111]的索引14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4的穿孔模式1300B,具有示为[xxxx1111xx111111]的索引15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5的穿孔模式1300B等等。
图13D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指示相应图11B、图12B和图13B的穿孔模式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1360的不同配置。例如,具有示为[1x11111111111111]的索引1的比特映射1360指示图11B的具有索引1的穿孔模式1100B,具有示为[1xx1111111111111]的索引9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2B的具有索引1的穿孔模式1200B等等。对于另一示例,具有示为[xxxxxxx111111111]的索引13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3的穿孔模式1300B,具有示为[xxxxx11xx1111111]的索引14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4的穿孔模式1300B,具有示为[xxxxx1111xx11111]的索引15的比特映射指示图13B的具有索引15的穿孔模式1300B等等。
图14A示出了支持信道穿孔的示例通信1400的序列图。在一些实现中,通信1400可以在AP 1402与一个或多个STA 1404(为简单起见在图14A中仅示出一个STA)之间执行。AP1402可以是图1的AP 102或图6A的AP 602的示例,并且STA 1404可以是图1的STA 104或图6B的STA 604的示例。在其他实现中,通信1400可在两个AP之间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通信1400可在两个STA之间执行。
AP 1402选择用于在无线信道1405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第一穿孔模式。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2。AP 1402在无线信道1405上向STA 1404发送对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或不穿孔)无线信道1405的对应子信道。在一些实现中,比特映射可以是16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每个比特对应于320MHz频率带宽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动作帧或另一合适的帧的EHT操作元素中。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被携带在帧的另一部分中。
STA 1404接收指示,并且确定STA 1404是否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如果STA 1404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则STA 1404解码比特映射,获得第一穿孔模式,并且根据该第一穿孔模式在无线信道1405上向AP 1402传送一个或多个PPDU。
相反,如果STA 1404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则STA 1404可能无法解码比特映射并获得第一穿孔模式(诸如,除非STA被具体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1。STA 1404可以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1405上传送或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现中,STA 1404可以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例如,第二穿孔模式还可以包括与AP 1402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使得管理帧、控制帧和动作帧可以在主信道上在AP 1402和STA 1404之间交换。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指示320MHz的频率带宽并且包括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80MHz带宽或80+4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指示160MHz的频率带宽并且包括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或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指示80MHz的频率带宽并且包括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指示不具有信道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指示不具有信道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一些实现中,STA 1404基于从AP 1402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最接近匹配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STA 1404存储表示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的多个16比特的比特映射。即,图8A的4比特的比特映射810以及相应图8B和图8C的8比特的比特映射820和830可被转换成16比特的比特映射,如以上参照图13C所讨论的。例如,如果AP发送携带16比特的比特映射[1x1111111111x111]并且AP 1402的主信道对应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中的第三比特的指示,则STA 1404可以将接收到的比特映射[1x1111111111x111]与存储的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相对应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进行比较,其中一些在图13C中示出。在该示例中,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多个穿孔模式可以用于向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并且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数据或者从该STA接收数据。例如,从图8A的20MHz带宽穿孔模式比特映射导出的存储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xx1xxxxxxxxxxxxx]和从图8C的320MHz带宽穿孔模式导出的存储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xx1111111111xxxx]两者可以匹配接收到的穿孔模式比特映射。在两个示例匹配比特映射之间,比特映射=[xx1111111111xxxx]最接近地匹配于接收到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1x1111111111x111]。匹配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xx1111111111xxxx]指示图13A的具有索引19的穿孔模式1300A。STA 1404可以使用具有索引19的穿孔模式1300A来在无线信道1405上传送或接收数据,以遵循例如由AP 1402指示的穿孔模式,因为存储的匹配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是由AP 1402指示的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
如果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多于一个的比特映射与由AP 1402提供的比特映射匹配,这可以指示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多于一个对应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由AP 1402选择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STA 1404选择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对应穿孔模式。以此方式,STA 1404可以增加或最大化在其上可以与AP 1402交换分组的频率带宽。
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具有相同数目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例如,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STA 1404可以基于它们的相对频率或者基于它们的相对比特映射索引来选择该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例如,在一些实例中,STA 1404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的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在一些其他实例中,STA 1404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的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以此方式,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并且还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基于其相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相对频率来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例如,如果STA确定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小于320MHz无线信道的下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则STA可以选择包括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中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例如,以最小化由于信道干扰而导致的分组丢失。
在一些其他实例中,STA 1404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的穿孔模式,或者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穿孔模式中与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的穿孔模式。AP 1402(以及与AP 1402相关联的其他STA)也可以遵循该过程来确定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对应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要用于信道穿孔。以此方式,AP 1402和与AP 1402相关联的STA 1404可以在没有显式指示的情况下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相同穿孔模式。
图14B示出了支持信道穿孔的另一示例通信1410的序列图。在一些实现中,通信1410可以在AP 1402与一个或多个STA 1404(为简单起见在图14B中仅示出一个STA)之间执行。在其他实现中,通信1410可在两个AP之间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通信1410可在两个STA之间执行。
AP 1402选择用于在无线信道1405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第一穿孔模式。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版本2。
AP 1402确定存在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并且未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诸如STA 1404)。响应于确定,AP1402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如参照图14A所描述的,例如,所选择的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AP 1402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使得管理帧、控制帧和动作帧可以在主信道上在AP 1402和STA 1404之间交换。所选择的第二穿孔模式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其是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
在一些实现中,AP 1402基于从AP 1402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来从该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AP 1402在无线信道1405上向STA 1404发送对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是否穿孔(或不穿孔)无线信道1405的对应子信道。
在一些其他实例中,如果用于匹配由AP 1402选择的第二穿孔模式的穿孔模式候选的数目小于或等于2,则指示可以是单个比特。例如,如果AP基于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以及主信道对应于第5比特(从比特映射的左侧)来指示[11xx11111111x111]的16比特的比特映射,则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可以导出恰好两个用于匹配第二穿孔模式的候选穿孔模式:[11xx11111111xxxx]和[xxxx11111111xx11]。即,由STA1404导出的这两个穿孔模式遵循由AP 1402选择的穿孔模式[11xx11111111x111],因为它们不穿孔主信道并且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中定义的模式之中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在该情形中,AP 1402可以使用单个比特来显式地指示候选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已被选择作为第二穿孔模式。比特映射或比特可以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动作帧或另一合适的帧或分组的EHT操作元素中。在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被携带在帧的另一部分中。
STA 1404接收指示,解码该指示中提供的比特映射或比特,并获得由AP 1402选择的用于在无线信道1405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二穿孔模式。此后,STA 1404和AP 1402基于所选择的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1405上彼此交换PPDU。
在一些其他实现中,AP 1402可以发送包括两个穿孔模式指示字段的信标帧或动作帧。例如,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指示字段可以携带用于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的比特映射,并且第二指示字段可以携带用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的比特映射。
图15A示出了可用于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示例信标帧1500。信标帧1500被示出为包括帧控制字段1501、历时字段1502、地址1字段1503、地址2字段1504、地址3字段1505、序列控制字段1506、HT控制字段1507、帧主体1508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1509。帧控制字段1501可携带指示信标帧1500的某些参数(诸如协议版本、类型和子类型)的控制信息。历时字段1502可以携带指示信标帧1500的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地址1字段1503、地址2字段1504和地址3字段1505可以携带用于信标帧1500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个体或群地址,诸如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源地址(SA)、目的地地址(DA)、传送STA地址(TA)或接收STA地址(RA)。序列控制字段1506可以指示与信标帧1500相对应的序列号、分段号或两者。HT控制字段1507可以包含用于信标帧1500的控制信息。FCS字段1509可以包含用于验证或解读信标帧1500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
帧主体1508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字段或元素(诸如信息元素)。在一些实现中,信标帧1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强制字段,诸如举例而言,时间戳字段、信标间隔字段、能力信息字段、SSID字段和所支持的速率字段等。信标帧15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诸如举例而言,EHT操作元素、DSSS参数元素、CF参数集元素、话务指示图(TIM)元素等。
图15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可用于无线通信的EHT操作元素1510。EHT操作元素1510可以包括元素ID字段1511、长度字段1512、元素ID扩展字段1513和EHT操作信息字段1514。元素ID字段1511携带指示信息元素1510的类型和格式的信息。长度字段1512携带指示信息元素1510的长度或大小的信息。元素ID扩展字段1513携带指示信息元素1510的类型和格式的附加信息。EHT操作信息字段1514可以用于携带指示多个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要用于信道穿孔的比特映射。
图15C示出了可用于具有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比特映射1520。比特映射1520被示出为包括十六个比特B0-B15,并且可以用于指示用于传送或接收的信道穿孔模式以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在一些实现中,十六个比特B0-B15中的每一者可以指示是否要穿孔(或不穿孔)无线信道的16个子信道中的对应子信道。
图16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16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6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16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600在框1602处始于STA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过程1600在框1604处行进至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1600在框1606处行进至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现中,STA可以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在一些实例中,STA可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以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第二版本,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第一版本。
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80MHz带宽或80+4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或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不具有信道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不具有信道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各种实现中,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是否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被穿孔用于传送或接收数据。在一些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信标帧的EHT操作元素中接收。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接收。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关联响应帧或探测响应帧的EHT操作元素中接收。在一些实现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来选择。
图17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17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7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17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700可以是图16的框1604中的选择第二穿孔模式的一个示例。例如,过程1700在框1702始于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1700在框1704行进至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例如,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被标识为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选择所标识的具有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STA可以在其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穿孔模式。以此方式,STA可以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提供最宽传输带宽的穿孔模式,例如,最大化在无线信道上的信道分集和数据吞吐量。
图18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18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8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18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800可以与图17的框1704中的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结合地执行。例如,过程1800在框1802始于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1800在框1804处行进至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以此方式,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并且还包括相同数目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基于其相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相对频率来选择该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例如,如果STA确定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小于320MHz无线信道的下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则STA可以选择包括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中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例如,以最小化由于信道干扰而导致的分组丢失。
图19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19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9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19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1900可以与图17的框1704中的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结合地执行。例如,过程1900在框1902处始于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过程1900在框1904处行进至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以此方式,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并且还包括相同数目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基于其相对比特映射索引来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以传送或接收数据。AP(以及与AP相关联的其他STA)也可以遵循该过程来确定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要用于信道穿孔。以此方式,AP和与AP相关联的STA可以在没有显式指示的情况下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相同穿孔模式。
图20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20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0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20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000在框2002处始于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过程2000在框2004行进至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过程2000在框2006行进至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2000在框2008行进至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一些实现中,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第二版本,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可以是IEEE 802.11be修订版的第一版本。在一些实例中,STA可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或者可以无法解码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
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与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80MHz带宽或80+4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带宽或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不具有信道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在一些其他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不具有信道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在各种实现中,该指示可以是包括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其中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频率带宽的对应子信道是否被第二穿孔模式穿孔。在一些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信标帧的EHT操作元素中传送。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传送。在一些其他实例中,比特映射可以在关联响应帧或探测响应帧的EHT操作元素中传送。在一些实现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来选择。
图21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21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1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21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100可在图20的过程2000之后被执行。例如,过程2100在框2102始于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对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在一些实例中,该指示可以是被携带在信标帧或动作帧的EHT操作元素中的一比特。
图22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22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2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22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200可以是图20的框2006中的选择第二穿孔模式的一个示例。例如,过程2200在框2202始于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2200在框2204行进至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第二穿孔模式。例如,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被标识为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AP可以选择所标识的具有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AP可以在其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穿孔模式。以此方式,AP可以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提供最宽传输带宽的穿孔模式,例如,最大化在无线信道上的信道分集和数据吞吐量。
图23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23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3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23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300可以与图22的框2204中的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结合地执行。例如,过程2300在框2302始于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过程2300在框2304处行进至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以此方式,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并且还包括相同数目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基于其相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相对频率来选择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例如,如果STA确定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小于320MHz无线信道的下40MHz频率部分上的信道干扰,则STA可以选择包括320MHz无线信道的上40MHz频率部分中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例如,以最小化由于信道干扰而导致的分组丢失。
图24示出了解说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用于支持信道穿孔的无线通信的示例过程24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400可以由作为AP(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A所描述的AP 102或602之一)来操作或在AP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过程2400可以由作为网络节点(诸如上面分别参照图1和图6B所描述的STA 104或604之一)来操作或在网络节点内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现中,过程2400可以与图22的框2204中的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结合地执行。例如,过程2400在框2402处始于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过程2400在框2404处行进至基于该确定来选择第二穿孔模式。以此方式,如果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两个或更多个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并且还包括相同数目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则STA可以基于其相对比特映射索引来选择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一者以传送或接收数据。AP(以及与AP相关联的其他STA)也可以遵循该过程来确定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要用于信道穿孔。以此方式,AP和与AP相关联的STA可以在没有显式指示的情况下选择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相同穿孔模式。
图2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现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500的框图。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500被配置成执行图14A的通信1400、图14B的通信1410或两者。无线通信设备2500可以是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500的示例实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500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例如,Wi-Fi(IEEE 802.11)调制解调器或蜂窝调制解调器)的芯片、SoC、芯片组、封装或设备。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500可以是用在STA(诸如分别参照图1和6B描述的STA 104和604之一)中的设备。在一些其他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500可以是包括此类芯片、SoC、芯片组、封装或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诸如天线625)的STA。
无线通信设备2500包括接收组件2510、通信管理器2520和传输组件2530。通信管理器2520进一步包括穿孔模式解码组件2522和穿孔模式选择组件2524。组件2522和25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各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以硬件或固件来实现。在一些实现中,组件2522和2524中的至少一些组件至少部分地被实现为存储器(诸如存储器508)中所存储的软件。例如,组件2522和25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各部分可被实现为可由处理器(诸如处理器506)执行以执行相应组件的功能或操作的非瞬态指令(或“代码”)。
接收组件251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接收RX信号。通信管理器2520被配置成控制或管理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在一些实现中,穿孔模式解码组件2522可以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在一些实例中,穿孔模式解码组件2522可以确定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穿孔模式选择组件2524可以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可以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传输组件253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向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传送TX信号。在一些实现中,传输组件2530可以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传送一个或多个分组。
图26示出了根据一些其他实现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600的框图。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600被配置成执行图14A的通信1400、图14B的通信1410或两者。无线通信设备2600可以是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500的示例实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600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例如,Wi-Fi(IEEE 802.11)调制解调器或蜂窝调制解调器)的芯片、SoC、芯片组、封装或设备。在一些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600可以是用在AP(诸如分别参考图1和6A所描述的AP 102和602之一)中的设备。在一些其他实现中,无线通信设备2600可以是包括此类芯片、SoC、芯片组、封装或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诸如天线620)的AP。
无线通信设备2600包括接收组件2610、通信管理器2620和传输组件2630。通信管理器2620进一步包括穿孔模式选择组件2622和检测组件2624。组件2622和26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各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以硬件或固件来实现。在一些实现中,组件2622和2624中的至少一些组件至少部分地被实现为存储器(诸如存储器508)中所存储的软件。例如,组件2622和26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各部分可被实现为可由处理器(诸如处理器506)执行以执行相应组件的功能或操作的非瞬态指令(或“代码”)。
接收组件261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接收RX信号。通信管理器2620被配置成控制或管理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在一些实现中,穿孔模式选择组件2622可以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检测组件2624被配置成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在一些实例中,一个或多个STA可以不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穿孔模式选择组件2622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STA的存在而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传输组件263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向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传送TX信号。在一些实现中,传输组件2630可基于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无线信道上向一个或多个STA传送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以下经编号条款中描述了各实现示例:
1.一种用于由无线站(STA)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该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该第二穿孔模式来在该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如条款1的方法,其中该STA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并且不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
3.如条款1-2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不具有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
不具有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4.如条款1-3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接入点(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5.如条款1-4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指示包括包含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是否对该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穿孔。
6.如条款5的方法,其中该比特映射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被接收。
7.如条款1-6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该第二穿孔模式。
8.如条款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9.如条款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10.如条款1-9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该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11.一种用于由无线接入点(AP)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站(STA)的存在;
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该一个或多个STA的该存在,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该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12.如条款1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该STA传送对该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
13.如条款11-12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指示包括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的比特。
14.如条款11-13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具有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不具有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
不具有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15.如条款11-14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该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16.如条款11-15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方法,其中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该第二穿孔模式。
17.如条款1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18.如条款1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19.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
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
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该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该第二穿孔模式来在该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0.如条款19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指示包括包含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该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该第一穿孔模式是否对该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穿孔。
21.如条款19-20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比特映射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传送。
22.如条款19-21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该第二穿孔模式。
23.如条款22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该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24.如条款22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来确定该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该确定来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25.如条款19-24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的该选择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该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26.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
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该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
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该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站(STA)的存在;
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该一个或多个STA的该存在,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该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第二穿孔模式在该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7.如条款26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该STA传送对该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
28.如条款26-27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该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29.如条款26-28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该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选择该第二穿孔模式:
标识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该第二穿孔模式。
30.如条款26-29中的任一者或多者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穿孔模式的该选择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该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者”或“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以下可能性: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以及a和b和c的组合。
结合本文公开的实现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组件、逻辑、逻辑块、模块、电路、操作和算法过程可实现为电子硬件、固件、软件,或者硬件、固件或软件的组合,包括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及其结构等效物。硬件、固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了一般化描述,并在上文描述的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过程中作了解说。此类功能性是实现在硬件、固件还是软件中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
对本公开中描述的实现的各种改动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是明显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现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示出的实现,而是应被授予与本公开、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分开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分开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实现在多个实现中。如此,虽然诸特征在上文可能被描述为以特定组合的方式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是如此要求保护的,但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在一些情形中可从该组合中去掉,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针对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
类似地,虽然在附图中以特定次序描绘了诸操作,但这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所示的特定次序或按顺序次序来执行、或要执行所有所解说的操作才能达成期望的结果。此外,附图可能以流程图或流图的形式示意性地描绘一个或多个示例过程。然而,未描绘的其他操作可被纳入示意性地解说的示例过程中。例如,可在任何所解说的操作之前、之后、同时或之间执行一个或多个附加操作。在一些环境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此外,上文所描述的实现中的各种系统组件的分开不应被理解为在所有实现中都要求此类分开,并且应当理解,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一般可以一起整合在单个软件产品中或封装成多个软件产品。

Claims (30)

1.一种用于由无线站(STA)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所述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TA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并且不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不具有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
不具有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接入点(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包括包含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所述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是否对所述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穿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特映射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被接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标识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11.一种用于由无线接入点(AP)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站(STA)的存在;
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一个或多个STA的所述存在,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在所述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STA传送对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包括被携带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的比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32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具有80MHz频率带宽或80+4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16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40MHz频率带宽或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80MHz的频率带宽以及零个或更多个具有20MHz频率带宽的经穿孔的子信道;
不具有穿孔的40MHz的频率带宽;或者
不具有穿孔的20MHz的频率带宽。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所述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
标识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19.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
与所述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
接收对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从由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来在所述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指示包括包含多个比特的比特映射,所述比特映射中的每个比特指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是否对所述无线信道的对应子信道穿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比特映射在信标帧、关联响应帧、探测响应帧或动作帧的极高吞吐量(EHT)操作元素中传送。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标识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高的频率相关联或与所述无线信道的相对较低的频率相关联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响应于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确定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所标识的穿孔模式中的哪一个与具有最高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或具有最低二进制索引的比特映射相关联;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来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所述选择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26.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
与所述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通信地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相结合地执行时被配置成:
选择要用于在无线信道上传送或接收数据的第一穿孔模式,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由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
确定被配置成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站(STA)的存在;
响应于确定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一个或多个STA的所述存在,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穿孔模式集合中选择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在所述无线信道上至少向或者从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STA传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进一步配置成:
至少向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进行操作的所述STA传送对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指示。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包括与所述AP的主信道相对应的未经穿孔的20MHz子信道。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对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的执行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选择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标识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中的穿孔模式中包括如下子信道的每一个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一穿孔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子集的未经穿孔的子信道;以及
选择所标识的包括最多未经穿孔的子信道的穿孔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穿孔模式。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穿孔模式的所述选择是基于接收到的比特映射和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版本定义的所述穿孔模式集合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的比特映射之间的匹配的。
CN202280036039.1A 2021-05-24 2022-05-19 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 Pending CN1173560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28,464 2021-05-24
US17/328,464 US11528093B1 (en) 2021-05-24 2021-05-24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PCT/US2022/030080 WO2022251039A1 (en) 2021-05-24 2022-05-19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6066A true CN117356066A (zh) 2024-01-05

Family

ID=8206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6039.1A Pending CN117356066A (zh) 2021-05-24 2022-05-19 向前兼容的穿孔指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528093B1 (zh)
EP (1) EP4348904A1 (zh)
KR (1) KR20240009945A (zh)
CN (1) CN117356066A (zh)
BR (1) BR112023023625A2 (zh)
TW (1) TW202304168A (zh)
WO (1) WO20222510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5132B1 (ko) * 2017-08-10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른 주파수 대역의 무선 신호를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1528093B1 (en) 2021-05-24 202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7308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ted Tone plan adaptation for channel bon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827385B2 (en) 2017-11-06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eamble puncturing
US20220045788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ignaling Of Punctured Sub-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528093B1 (en) 2021-05-24 202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28093B1 (en) 2022-12-13
BR112023023625A2 (pt) 2024-01-23
US11870578B2 (en) 2024-01-09
KR20240009945A (ko) 2024-01-23
WO2022251039A1 (en) 2022-12-01
EP4348904A1 (en) 2024-04-10
US20220376824A1 (en) 2022-11-24
US20230120347A1 (en) 2023-04-20
TW202304168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2464B2 (en)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and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632277B2 (en) Multi-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20210289500A1 (en) Physical layer (phy) packet design for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limits
US20210367886A1 (en)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design
US11805431B2 (en) Transmitter-based link adaptation
US11870578B2 (en) Forward-compatible puncturing indications
US20210160889A1 (en) Parser and interleaving parameter design for resource unit aggregation
US20240022454A1 (en) Sounding for radio-frequency (rf) sensing
CN117296287A (zh) 分布式资源单元传输
US20210410188A1 (en) Scrambling sequences for request-to-send (rts) and clear-to-send (cts) frames
JP2024521732A (ja) 前方互換パンクチャリング表示
KR20240010456A (ko) 2차 160 MHz 채널에 대한 대역폭 표시들
CN116349166A (zh) 选择性空间重用传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