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4414A -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4414A
CN117354414A CN202311279107.XA CN202311279107A CN117354414A CN 117354414 A CN117354414 A CN 117354414A CN 202311279107 A CN202311279107 A CN 202311279107A CN 117354414 A CN117354414 A CN 117354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creen
display content
window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91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平
叶永川
蔡海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91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4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4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4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Description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幕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投屏技术的应用,一个电子设备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投屏至另一电子设备的屏幕进行显示。然而,当一个电子设备的屏幕投屏到另一电子设备时,例如将手机屏幕投屏到电脑时,电脑仅能被动地接收手机所投屏的内容进行显示,不能对投屏的显示方式或内容进行任何调整,无法满足用户基于被投屏的电脑侧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投屏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了本申请。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包括:
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如下一种: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一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一区域基于第一窗口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第一窗口的尺寸与第一区域的尺寸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二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二区域基于第二窗口显示第二显示内容,第二窗口的尺寸与第二区域的尺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述获得的针对所述目标屏幕的分屏操作,将所述目标屏幕划分为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配置为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第一获得模块,配置为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第二获得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发送模块,配置为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还配置为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所示发送模块还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任一项方法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任一项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任一项方法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中切换投屏模式前的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中切换投屏模式后的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目前,用户利用手机投屏至电脑时,只能在手机侧进行操作,手机上可以提供多种投屏模式供用户选择,并根据用户选择的投屏模式将显示内容投屏至笔记本的显示屏上。但是,电脑侧仅能根据手机发送的显示内容进行投屏,在接收投屏的显示内容进行显示后,也无法在该侧进一步地控制和调整投屏的显示内容或显示方式等等,需继续在手机侧进行相应地操作来进行调整。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应用于对目标设备投屏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后,可以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获得目标指令,再根据目标指令确定投屏模式并获得用于投屏的目标显示内容,最后将目标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的目标窗口进行显示,使得用户无需在电子设备侧进行操作即可实现电子设备对目标设备的投屏显示,提升了用户在目标设备侧的操控体验。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应用于对目标设备进行投屏的电子设备。投屏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屏幕的设备,目标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屏幕的设备,也可以为可接收操作的独立显示器等能够进行投屏显示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投屏设备为手机,目标设备为电脑为例,对处理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S4。
在步骤S1,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本步骤中,在投屏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需投屏至目标设备的目标屏幕情况下,在电子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构建二者之间的连接通道,以能够通过连接通道对投屏数据进行传输。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目标设备可以配置有多个显示屏幕,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操作确定其中一个显示屏幕,以作为接收电子设备投屏的目标屏幕;或者,目标设备也可以自动选择默认接收投屏的显示屏幕、或基于用户的历史操作确定一个显示屏幕,以作为接收电子设备投屏的目标屏幕。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投屏设备为手机,目标设备为电脑时,手机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等方式与电脑进行连接,从而手机与电脑之间可以建立连接通道,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S2,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投屏设备建立与目标设备的连接通道后,在目标设备获得与投屏相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投屏设备可以获得对目标设备进行目标操作所对应的指示信息,以获得目标指令。在一些实际的应用中,目标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目标设备选取投屏模式的操作,例如,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可以提供关于投屏模式选择的按钮。用户通过鼠标或触控显示屏幕,选择一个投屏模式的按钮进行点击操作时,则电脑获得目标操作。此时,电脑可以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确定用户所选择的投屏模式,即得到点击操作的指示信息,进而将指示信息发送至手机,则手机获得目标指令。或者,手机基于电脑获得的点击操作,并确定点击的位置触发的指示信息,可以获得指示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
在步骤S3,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本实施例中,投屏设备获取目标指令后,可以响应于目标指令确定对应的投屏模式,再根据投屏模式获的进行投屏的目标显示内容。目标显示内容可以为投屏设备运行不同应用的显示界面,或未运行应用的主界面。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中,投屏设备可以提供多种投屏模式,不同的投屏模式下,投屏至目标设备进行显示的目标显示内容相同或不同,目标显示内容投屏后具体的显示形式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可以由技术人员进行设定。示例性的,手机可以提供电脑模式、镜像模式和终端模式(手机模式)这三种投屏模式,能够根据目标指令确定用户指示的投屏模式,以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后续供目标设备进行显示。
在步骤S4,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目标窗口的尺寸大小可以基于投屏模式进行确定,例如电脑模式下,目标窗口的大小为目标设备的显示屏幕的全部区域;镜像或终端模式下,目标窗口的大小可以为投屏设备的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的尺寸大小。
投屏设备在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后,可以通过连接通道将目标显示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即可在目标设备的显示屏幕的目标窗口输出目标显示内容,从而实现投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电脑时,若需要了解孩子在隔壁房间利用手机上网课的情况,则可以基于镜像模式将手机显示内容同步投屏至电脑的显示屏幕,以使电脑实时显示手机屏幕当前的显示内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需将手机显示内容投屏至电脑的显示屏幕时,手机为投屏设备,电脑为显示目标显示内容的目标设备。可以先利用蓝牙连接的方式连接手机和电脑,建立手机和电脑之间的连接通道。然后,用户可以根据电脑的显示屏幕上提供的各投屏模式的选择按钮进行点击操作,例如点击了镜像模式对应的按钮,电脑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可以产生指示镜像投屏模式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手机。手机获得指示镜像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后,响应于目标指令,根据镜像投屏模式获取手机屏幕的显示数据,以获得投屏用的目标显示内容,再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连接通道发送至电脑,使得电脑能够通过目标窗口输出目标显示内容。本示例中,手机可以根据用户在电脑侧的操作获得指示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以实现投屏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用户体验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需投屏时,可以根据用户可以在被投屏的目标设备上通过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获得指示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从而根据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并投屏显示在目标设备上,实现了用户通过对目标设备进行操作实现投屏的交互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包括:
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本实施例旨在根据目标指令实现投屏模式的切换,以改变目标显示内容的显示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投屏模式可以由投屏设备根据默认设置确定,或者由用户在投屏设备上进行选择后确定,本实施例对第一投屏模式的确定方式并不做限定。
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这里的目标显示内容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目标显示内容,即在获得目标指令之前,投屏设备先通过第一投屏模式将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通过目标屏幕的第一窗口以第一形式输出目标显示内容,以进行投屏。第一形式至少包括输出目标显示内容时针对内容所采用的布局形式。例如,手机作为投屏设备时,提供的目标显示内容为主屏幕,目标显示内容中显示多个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图标,目标显示内容投屏进行在第一窗口进行输出时,图标的排列方式即为对应的布局形式。第一窗口的大小根据第一投屏模式的设置进行确定,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目标窗口的实施方式。
投屏设备获取目标指令后,响应于所指示的投屏模式为第二投屏模式目标指令,将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其中,第二投屏模式是与第一投屏模式不同的投屏模式,但是两者投屏的目标显示内容是相同的。然后,投屏设备继续根据第二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并通过连接通道发送至目标设备,使得目标设备可以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目标显示内容。其中,第二窗口在尺寸上与第一窗口不同。第二形式与第一形式不同,即目标显示内容输出于第二窗口时,其中应用程序的图标布局形式与在第一窗口不同。例如以第一形式输出于第一窗口时,应用程序的图标可以以网格模式从左上角开始,从左到右逐行排列。而以第二形式输出于尺寸更大的第二窗口时,同样的排列方式下,每行的图标数量增加;或是应用程序的图标的排列方式改变,以网格模式从左上角开始,以从上到下的方式逐列排列,从而布局与在第一窗口的第一形式不同。具体可以参考如图2和图3中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中各应用的布局方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手机上观看视频时,若想以更大的屏幕进行观看,则可以投屏至电脑进行观看。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需将手机播放的视频投屏至电脑的显示屏幕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通过点击操作选择投屏模式,手机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确定以第一投屏模式进行投屏,则根据第一投屏模式获取视频应用播放内容作为目标显示内容并发送至电脑,使电脑可以根据第一投屏模式的设置,以第一形式通过全部屏幕区域大小的第一窗口输出视频应用的播放内容。
用户在电脑上观看投屏视频的过程中,若需要在电脑上处理事情,则可以在电脑上根据投屏模式的选择按钮进行点击选择终端模式,电脑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可以产生指示终端投屏模式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手机。手机获得指示终端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后,响应于目标指令,根据终端投屏模式继续获取手机视频应用的播放内容,以获得终端投屏模式的目标显示内容,再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连接通道发送至电脑,使得电脑能够通过终端屏幕大小的窗口输出视频应用的播放内容。本示例中,投屏过程中,在需改变投屏内容输出窗口的大小时,手机可以从电脑侧接收指示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从而可以根据目标指令切换当前的投屏模式,实现用户方便切换投屏模式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通过目标设备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后,可以直接确定目标操作对应的指示信息,从而投屏设备能够通过连接通道从目标设备获得该指示信息,从而接收到目标指令。例如,电脑获得用户针对投屏模式的点击操作时,可以确定点击操作对应的指示信息为选择投屏模式,并通过连接通道将选择投屏模式的指示信息发送至手机。则手机可以通过连接通道获得指示投屏模式的目标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如下一种: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本实施例中,投屏设备是根据目标设备获得的针对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获得目标指令,以实现投屏模式的切换。
一些具体的应用中,在目标设备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情况下,投屏设备根据调整操作确定对第一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尺寸信息,再根据第一窗口在调整前的初始尺寸信息和调整尺寸信息,确定调整后第一窗口的尺寸信息。示例性的,用户在电脑上通过第一窗口观看投屏内容的过程中,若需要切换投屏模式,可以通过光标拖动第一窗口边框改变输出投屏内容的第一窗口的大小。投屏设备可以获得目标设备上光标拖动窗口边框的移动信息,并根据该移动信息得到针对第一窗口的调整尺寸信息,再根据第一窗口调整前的初始尺寸和调整尺寸信息确定调整后第一窗口的尺寸。
之后,投屏设备将调整后第一窗口的尺寸信息与各投屏模式的窗口尺寸进行匹配,若满足第二投屏模式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即能够用于确定该目标操作对应的指示信息,则投屏设备确定获得目标指令。
可选的,在目标设备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情况下,目标设备可以根据调整操作对应的调整尺寸信息,从而获得调整后第一窗口对应的目标尺寸信息,在通过连接通道将目标尺寸信息发送至投屏设备。示例性的,用户在电脑上通过第一窗口观看投屏内容的过程中,若需要切换投屏模式,通过光标拖动第一窗口边框改变输出投屏内容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后,目标设备可以根据光标拖动时的移动信息确定调整后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并将目标尺寸信息发送至投屏设备。
投屏设备接收到第一窗口调整后的目标尺寸后,将目标尺寸与各投屏模式的窗口尺寸进行匹配,若满足第二投屏模式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即能够用于确定该目标操作对应的指示信息,则投屏设备确定获得目标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一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一区域基于第一窗口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第一窗口的尺寸与第一区域的尺寸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二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二区域基于第二窗口显示第二显示内容,第二窗口的尺寸与第二区域的尺寸对应。
投屏模式包括控制显示内容和窗口大小的选项,不同的投屏模式可以显示内容不同或显示内容的布局不同、或是窗口大小不同、或是显示内容与窗口大小均不相同,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若目标指令指示的为第一投屏模式,投屏设备执行目标指令时,则根据第一投屏模式获取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及第一窗口的尺寸大小,然后将第一显示内容和窗口尺寸信息发送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根据第一窗口的尺寸大小在目标屏幕上选取适配的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输出第一窗口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实现以第一投屏模式进行投屏。
可选的,若目标指令指示的为第二投屏模式,投屏设备执行目标指令时,则根据第一投屏模式获取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及第二窗口的尺寸大小,然后将第二显示内容和窗口尺寸信息发送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根据窗口的尺寸大小在目标屏幕上选取适配的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输出第一窗口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实现以第一投屏模式进行投屏。
其中,第二窗口的尺寸大小可以与第一窗口相同或不同,第二目标显示内容可以与第一目标显示内容相同或不同。示例性的,第一投屏模式为镜像模式,第二投屏模式为终端模式时,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的尺寸大小可以与终端设备相同,第二窗口的尺寸大小可以与第一窗口相同。在镜像模式下,目标显示内容保持与投屏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相同,即目标设备的目标窗口输出的目标显示内容是,也保持与投屏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相同。而终端模式下,投屏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进一步操作改变屏幕内容,例如退出投屏时屏幕显示的应用,进入主屏幕或进入其他应用;在目标设备侧也可以对投屏内容进行操作,例如,目标显示内容为一应用时,可以针对应用内提供的控件打开相应的内容。即,在终端模式下,投屏设备屏幕显示内容的改变不会影响目标设备上输出的投屏内容,在目标设备上针对投屏内容进行操作时,也不会影响投屏设备的屏幕内容,此时,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与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述获得的针对所述目标屏幕的分屏操作,将所述目标屏幕划分为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
本实施例中,用户对目标设备的目标屏幕进行分屏操作时,投屏设备通过连接通道从目标设备获得分屏操作信息,则确定获得目标指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分屏操作可以将目标屏幕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存在重叠区域,以各自完整地显示对应的窗口。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尺寸大小可以默认各占据目标屏幕50%的区域,或者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示例性的,在用户需要在电脑上同时观看投屏视频和查看手机使用屏幕,或是用户需要在电脑上观看视频和操作应用时,用户可以通过分屏功能将显示屏幕按照需要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手机通过连接通道获得在电脑上的分屏操作信息时,则确定获得目标指令。之后,手机根据该目标指令基于第一投屏模式和第二投屏模式分别获得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和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及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尺寸大小,并将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和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及窗口的尺寸信息发送至电脑,使得电脑可以在第一区域输出第一窗口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在第二区域输出第二窗口的第二目标显示内容。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和第二显示内容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和第二目标显示内容可以均为手机主屏幕,显示内容包括多个应用图标。这样,用户可以在第一区域输出的第一窗口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点击第一应用图标,以运行第一应用,还可以在第二区域输出的第二窗口的第二目标显示内容点击第二应用图标,以运行第二应用,即可以在目标屏幕上同时显示两个手机应用的界面信息,供用户进行查看和操作。
再例如,用户可以将手机主屏幕设置为第一投屏模式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第二投屏模式则设为获得相应的目标指示时,从手机当前屏幕显示内容获取第二目标显示内容,在手机当前屏幕显示内容不为手机主屏幕,或第二投屏模式为镜像模式时,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和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不同。用户用户可以基于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点击其中的应用图标,以运行相应的应用;还可以在第二区域输出第二窗口与手机屏幕的显示内容相同的第二显示内容,或运行其他应用的第二显示内容。
示例性的,图2和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中切换投屏模式前后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应用的场景至少包括手机100和电脑200,手机100为投屏设备,电脑200为目标设备。其中,电脑200的显示屏幕201为目标屏幕,用于在投屏时输出目标窗口的目标显示内容。
在用户需要将手机100的显示内容投屏至电脑200显示时,先通过线缆连接或无线连接方式连接100和电脑200,以在手机100和电脑200之间建立有连接通道。然后用户可以在手机100上选择投屏模式,手机100接收第一次投屏指令进行投屏。
例如,手机100则根据用户选择的终端模式获取当前显示的屏幕内容。如图3所示,手机100此时显示的是主屏幕,则将主屏幕作为目标显示内容,并通过连接通道将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电脑200,使得电脑200可以在其显示屏幕201上通过第一窗口输出目标显示内容。其中,终端投屏模式下,电脑200的显示屏幕201上的第一窗口的尺寸大小与手机100的尺寸大小相当,且电脑200可以对目标显示内容中的各个图标进行点击和操作,不会影响手机100的屏幕内容的显示;当然,手机100在投屏后也可以对主屏幕的各个图标进行点击和操作,也不会影响电脑200的屏幕内容的显示。
在投屏过程中,用户需要通过更大尺寸的窗口显示投屏的目标显示内容时,则需切换投屏模式。此时,用户可以在电脑200的显示屏幕201上控制光标拖动第一窗口的边框进行缩放,例如拖动到图2中虚线框的位置。此时,电脑200通过获得光标拖动时的移动信息,可以确定调整后的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并将目标尺寸信息发送至手机100。
手机100接收到第一窗口调整后的目标尺寸信息时,将目标尺寸与各投屏模式的窗口尺寸进行匹配,若确定目标尺寸满足电脑投屏模式(即,桌面投屏)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即能够用于确定该拖动操作对应的指示信息,则投屏设备确定获得目标指令。然后,手机根据目标指令指示的电脑投屏模式,从手机投屏模式切换至电脑投屏模式,电脑200可以在显示屏幕201上通过与目标尺寸大小相符的第二窗口输出第二显示内容。这里,手机100根据目标指令切换投屏模式时,其屏幕内容可以显示当前运行的通信软件,此时并不会影响电脑200在第二窗口输出的目标显示内容。
可以看出,投屏模式从手机投屏模式切换至电脑投屏模式后,切换前后获取的目标显示内容没有改变,但是目标显示内容在两个窗口显示的形式不同。手机投屏模式下,目标显示内容在第一窗口显示时,各应用图标的排列方式跟手机屏幕的布局模式相同,均是从左上角开始,从左往右逐行排列。电脑投屏模式下,目标显示内容在第二窗口显示时,第二窗口的尺寸大于第一窗口的尺寸,各应用图标的显示大小也可以根据设置相应地增大,排列方式跟电脑屏幕的布局模式相同,从左上角开始,从上往下的方式逐列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从手机投屏模式(或者电脑投屏模式)切换到镜像投屏模式,由于镜像投屏模式是与手机端的屏幕的显示内容完全一致,所以,从手机投屏模式切换到镜像投屏模式,或者,从电脑投屏模式切换到镜像投屏模式,在电脑200在第二窗口输出的目标显示内容可以与变化之前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例如,用户A将自己的手机上触发在手机投屏模式时在电脑200上使用,电脑200的第一窗口输出的第一目标显示内容(如上述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此时,手机被他人拿走使用(例如,用户A的孩子),由于在手机投屏模式下,他人的针对手机的使用也不会影响用户A在电脑200上对手机的使用。但是如果此时用户A需要检查他人(例如,用户A的孩子)使用手机在干什么时候(例如,是玩游戏还是上网课学习),就可以在电脑200上操作触发手机(例如,拖动第一窗口改变大小)切换为镜像投屏模式,由于是镜像投屏模式是与手机的屏幕的内容完全一致,那么用户A就能够通过变化后的第二窗口的输出的第二目标显示内容该知晓在他人在利用手机做什么,该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与当前手机的屏幕上当前正在显示内容完全一致(即镜像),但是该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与之前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不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10,配置为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第一获得模块20,配置为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第二获得模块30,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发送模块40,配置为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还配置为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所示发送模块还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处理装置,通过其配置的建立模块10、第一获得模块20、第二获得模块30、发送模块40,能够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和总线(未图示),其中,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5所示,存储器501存储有处理器502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502与存储器501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设置有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处理方法的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处理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任一项方法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上述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申请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包括:
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目标指令包括如下一种: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包括: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一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一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一区域基于第一窗口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第一窗口的尺寸与第一区域的尺寸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第二投屏模式获得并发送第二目标显示内容以使得目标屏幕的第二区域基于第二窗口显示第二显示内容,第二窗口的尺寸与第二区域的尺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述获得的针对所述目标屏幕的分屏操作,将所述目标屏幕划分为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
7.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配置为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通道,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目标屏幕;
第一获得模块,配置为获得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第二获得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以所述目标指令所指示的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发送模块,配置为将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输出目标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获得所述目标指令之前,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还配置为基于第一投屏模式获得目标显示内容;
所示发送模块还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一形式输出第一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指令,将所述投屏模式从第一投屏模式切换至第二投屏模式;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第二投屏模式获得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内容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发送给目标设备以使得所述目标屏幕以第二形式输出第二窗口的所述目标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投屏模式与所述第二投屏模式不同,所述第一形式与所述第二形式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所述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操作产生的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还配置为: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或者;
通过连接通道传输接收目标操作信息,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目标设备所获得的针对所述第一窗口的调整操作的目标尺寸;
如果所述目标操作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窗口的目标尺寸满足与第二投屏模式所对应的第二窗口的尺寸,确定目标指令。
CN202311279107.XA 2023-09-28 2023-09-28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7354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9107.XA CN117354414A (zh) 2023-09-28 2023-09-28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9107.XA CN117354414A (zh) 2023-09-28 2023-09-28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4414A true CN117354414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9107.XA Pending CN117354414A (zh) 2023-09-28 2023-09-28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44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216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
EP3163549B1 (en)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EP38523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creen operation of television,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843810B1 (ko) 이동 단말기의 전면 카메라 및 후면 카메라의 선택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기
US20230120442A1 (en) Sha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3441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live videos
EP3754476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terminal
JP2018520725A (ja) 情報処理方法、端末、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US20230086979A1 (en)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N107346115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和智能设备
CN110460907A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终端
US20220253492A1 (en) Method, an apparatus,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for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03051865A (zh) 画面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视频会议装置
CN111708471B (zh) 一种控件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7943372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0813B (zh) 一种视频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37155A1 (zh) 屏幕显示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485626A (zh) 一种智能显示设备、移动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12891936A (zh) 虚拟对象渲染方法、装置、移动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16078A (zh)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27166A1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37308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26477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38050A (zh) 分屏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4562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