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9871A -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9871A
CN117349871A CN202210738273.0A CN202210738273A CN117349871A CN 117349871 A CN117349871 A CN 117349871A CN 202210738273 A CN202210738273 A CN 202210738273A CN 117349871 A CN117349871 A CN 117349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ification message
application
message
display
no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82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堃
夏永霖
周宇
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82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98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501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8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9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9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涉及终端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从而保护用户隐私。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后,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转发第一通知消息,或者向第二设备发送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的通知消息。

Description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用户拥有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其中,不同的电子设备中安装有不同的应用程序,或相同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以实现相应的功能。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在多个电子设备上反复切换,以使用不同电子设备的功能。
对此,不同电子设备可通过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组成多屏协同系统。这样,多屏协同系统中的源端设备可将显示界面投屏到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中显示,用户通过接收端设备显示的投屏窗口,可使用源端设备的功能,如在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中查看源端设备接收到的推送消息。但是,在多屏协同过程中,用户如需查看推动消息的完整内容,需指示源端设备启动应用并显示相应的消息界面,才可实现将该消息界面投屏至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显示,影响用户对源端设备其他功能的使用。并且,消息的推送可能会导致泄露源端设备的用户隐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从而保护用户隐私。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与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设备为源端设备,第二设备为接收端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第一通知消息为第一应用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或者第一通知消息为第一应用生成的通知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应用为系统应用或第三方应用,第一通知消息为系统通知消息或第三方应用通知消息。
如此,源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在确定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才会向接收端设备转发通知消息。这样,在实现通知消息转发的基础上,可实现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应用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比如,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1允许转发通知消息至接收端设备2,不允许转发通知消息至接收端设备2。可选的,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为不同设备类型的设备。例如,接收端设备1为公共设备,该公共设备包括允许任意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如安装在客厅的大屏设备等。接收端设备2为隐私设备,该隐私设备包括允许部分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如设置开机密码的笔记本电脑等。这样,应用1的通知消息不会转发到公共设备上,从而保证了应用1的通知消息的隐私性。
如此,根据应用类型,配置是否允许转发应用的通知消息,进一步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应于相同的账户;或者,在确定第二设备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比如,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2,应用2配置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包括可转发通知消息至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且用户权限为相同的用户。也就是说,源端设备在接收到应用2的通知消息后,如确定与源端设备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可进一步确定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与源端设备是否登录同一账户,或者指示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进行口令确认(如通过用户操作获取用户权限)。之后,源端设备可将通知消息发送至配置有用户权限的接收端设备。如应用2为短信应用,为避免应用2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泄露用户隐私,可设置转发该应用2的通知消息的用户权限,如确定转发至公共设备的情况下,需进行登录账户确认或口令确认,进而保护用户隐私。
如此,通过设置转发应用的通知消息的用户权限,进一步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应用的第三通知消息。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第三设备显示第二应用的界面后,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通知消息对应的第四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与第三通知消息相同,或第四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三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比如,源端设备接收到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确定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接收端设备可包括座舱屏1(如第三设备)和座舱屏2(如第二设备)。并且,源端设备确定座舱屏1正在显示地图应用,可确定座舱屏1对于该通知消息显示的优先级较高。那么,源端设备可向座舱屏1发送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
如此,源端设备根据接收端设备的显示内容,优先将接收到的通知消息转发到正在显示该通知消息对应的源端设备应用的接收端设备。从而使得通知消息与接收端设备显示内容相匹配,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和/或第四设备与第一设备对应于不同的账户,和/或第一设备未获得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用户授权。
如此,源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在确定不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会向接收端设备转发通知消息。这样,在实现通知消息转发的基础上,可实现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其中,通知消息触发指示为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二设备显示的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发送的指示。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其中,显示数据为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界面。
如此,在不同的多屏协同场景中,接收端设备不仅可以显示源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也可接收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从而实现显示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确定第一应用的启动状态。若确定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第一应用未启动,后台启动第一应用后,获取显示数据;或者,若确定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第一应用已启动,获取显示数据。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比如,源端设备正在前台显示其他应用,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不会影响源端设备前台应用的显示。又比如,源端设备正处于锁屏状态,用户也不必在源端设备侧进行解锁等操作,源端设备即可在锁屏状态下自动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
如此,源端设备通过后台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不会影响源端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应用允许第二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的情况下,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如此,在允许的情况下,接收端设备才可展开显示源端设备转发的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进一步保护用户隐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设备在第一界面上接收用户对第一设备中的应用是否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和/或,是否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
如此,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设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从而使得源端设备通知消息的转发规则更加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第二通知消息为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确定的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与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如此,接收端设备在多屏协同的过程中,也可通过多屏协同连接实现显示源端设备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从而避免用户未关注源端设备造成的通知消息遗漏。并且,用户不必操作两个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在操作一个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查看另一个电子设备的通知消息,降低用户操作难度。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二设备在确定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如此,接收端设备在实现通知消息显示的基础上,可实现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二设备处于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场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比如,接收端设备可配置在部分显示场景中可显示应用2的通知消息。如接收端设备支持在非视频播放场景中显示应用2的通知消息。从而避免通知消息的显示影响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
如此,结合不同的场景,接收端设备确定是否允许显示通知消息,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在确定允许操作第二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用于请求获取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为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第二设备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界面。
如此,用户可不必操作源端设备,即可在接收端设备上打开通知消息,从而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源端设备直接确定显示数据,接收端设备不必安装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即可直接根据显示数据显示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从而降低应用开发难度。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显示第二界面。第二设备在第二界面上接收用户对第二设备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应用的设置操作,和/或,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场景的设置操作。
如此,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设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和通知消息操作规则,从而使得接收端设备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和通知消息操作规则更加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设备接收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与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三方面,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应用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应于相同的账户;或者,在确定第二设备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应用的第三通知消息。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第三设备显示第二应用的界面后,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通知消息对应的第四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与第三通知消息相同,或第四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三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在确定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和/或第四设备与第一设备对应于不同的账户,和/或第一设备未获得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用户授权。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其中,通知消息触发指示为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二设备显示的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发送的指示。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其中,显示数据为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界面。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确定第一应用的启动状态。若确定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第一应用未启动,后台启动第一应用后,获取显示数据;或者,若确定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第一应用已启动,获取显示数据。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应用允许第二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的情况下,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设备在第一界面上接收用户对第一设备中的应用是否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和/或,是否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存储器和显示屏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第二通知消息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确定的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与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四方面,第二设备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二设备在确定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二设备处于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场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在确定允许操作第二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用于请求获取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为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第二设备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界面。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二设备显示第二界面。第二设备在第二界面上接收用户对第二设备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应用的设置操作,和/或,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场景的设置操作。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与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第二设备,用于接收第二通知消息。第二设备,还用于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五方面,第一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应用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二设备处于允许显示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场景的情况下,显示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应于相同的账户;或者,在确定第二设备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第一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二应用的第三通知消息。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第三设备显示第二应用的界面后,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通知消息对应的第四通知消息;第四通知消息与第三通知消息相同,或第四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第三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向第四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不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和/或第四设备与第一设备对应于不同的账户,和/或第一设备未获得允许向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用户授权。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以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设备,还用于检测用户对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第二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操作第二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第一设备,还用于接收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为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第二设备,还用于接收显示数据。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第一应用的界面。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或者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地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地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或者,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或者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或者,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或者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或者,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或者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至少一个接口电路用于执行收发功能,并将指令发送给至少一个处理器,当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或者,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或者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场景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场景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管理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中通知消息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或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除非另外说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一些场景中,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形态越来越丰富,如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大屏设备等多种形态。用户在日常生活或办公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使用不同形态的电子设备,通过实现多个电子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满足用户对不同电子设备的功能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建立多设备之间的多屏协同连接,以满足用户多设备功能的使用需求。比如,不同电子设备中安装多屏协同应用,之后可通过多屏协同应用建立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多屏协同连接。其中,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各个电子设备中,源端设备可将显示内容投屏到接收端设备显示,用户可在接收端设备查看源端设备的投屏内容。其中,投屏例如包括推送投屏和镜像投屏。
可选的,推送投屏例如包括将源端设备的多媒体资源投放至接收端设备上进行播放,多媒体资源包括音、视频资源。比如,手机将视频的资源地址发送到大屏设备,大屏设备根据资源地址可实现播放相应的视频。并且在投屏过程中,不影响用户对手机的使用。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源端设备11(如为手机)与接收端设备12(如为大屏设备)建立多屏协同连接,源端设备11将视频资源投放到接收端设备12上进行播放。如图1所示,在接收端设备12视频播放过程中,不会影响源端设备11的使用,如源端设备11显示桌面。但是,推送投屏通常应用于多媒体资源投屏,在很多场景下不适用于其他投屏内容。比如,如图1所示,源端设备11显示通知弹窗101,提示用户源端设备11接收到新消息,在此过程中,源端设备11无法将新消息推送到接收端设备12。并且,在推送投屏过程中,用户一般比较关注接收端设备12的显示内容,那么存在源端设备11新消息遗漏的风险,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的,镜像投屏例如包括将源端设备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投放到接收端设备显示屏进行显示,即将源端设备整个显示屏镜像显示在接收端设备上。比如,手机将显示屏显示内容发送至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将接收到的显示内容显示在投屏窗口中。在此过程中,笔记本电脑投屏窗口中的显示内容,随着手机显示屏显示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示例性的,如图2中(a)所示,源端设备21(如为手机)与接收端设备22(如为笔记本电脑)建立多屏协同连接,源端设备21将显示屏显示内容投放到接收端设备22的投屏窗口201中进行显示。如图2中(a)所示,在源端设备21显示桌面的过程中,接收端设备22的投屏窗口201中镜像显示源端设备21的桌面显示内容。如源端设备21显示通知弹窗202,那么相应的接收端设备22的投屏窗口201中也会显示相应内容的通知弹窗203,以提示用户源端设备21接收到新消息。
但是,在该过程中,由于源端设备将显示内容镜像显示在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中,那么如推送消息涉及用户隐私,接收端设备(比如接收端设备为公共设备)显示该推送消息,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进一步的,如图2中(a)所示,接收端设备22检测到用户点击通知弹窗203的操作后,可确定用户指示打开该通知消息,那么接收端设备22可向源端设备21发送消息详细内容显示请求。相应的,如图2中(b)所示,源端设备21根据消息详细内容显示请求启动该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并显示通知消息界面。那么,接收端设备22的投屏窗口201中也会镜像显示源端设备21该通知消息界面,从而实现用户在接收端设备22侧反向操作通知消息,以查看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
但是可以看出,在反向操作通知消息的过程中,源端设备需要前台打开对应的应用,再投屏显示至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中进行显示。不支持源端设备黑屏或后台启动应用,场景局限性较大。
此外,在如图2中(a)所示场景中,接收端设备22需在前台显示投屏窗口201才可实现显示源端设备21的显示内容。如果投屏窗口201被切换至后台或者关闭,接收端设备22无法显示源端设备21接收到的推送消息,也会导致新消息的遗漏。
对此,部分电子设备配置有消息聚合页面。接收端设备在确定投屏窗口在后台的情况下,可在消息聚合页面中显示获取到的推送消息,从而避免投送消息接收失败。但是,在这种场景中,如用户需要查看推送详细的完整内容,也需要通过接收端设备指示源端设备前台启动推送消息对应的应用,再通过镜像投屏的方式,实现在接收端设备的投屏窗口中显示推送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同样存在上述用户隐私泄露和场景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如手机)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如新邮件通知)后,可检测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可用于提示源端设备生成通知消息的提示设备(如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可用于显示通知消息的接续设备(如大屏设备)。源端设备在确定存在这两种设备后,可向提示设备发送指示,用于指示提示设备显示提示消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源端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以及提示用户是否通过接续设备查看该提示消息。响应于用户在提示设备上的确定操作,提示设备可向相应的接续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相应的,接续设备根据指示信息,拉起通知消息对应的服务或应用,从而用户可在接续设备侧查看通知消息。这样,通过多设备协同工作,在源端设备不在用户身边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用户附近的提示设备提示用户通过具有通知消息处理功能的接续设备处理该通知消息,从而避免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遗漏。
但是,在该过程中,同样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并且,接续设备需要支持与源端设备中通知消息对应的相同的服务或应用,这就要求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开发适配于不同形态的电子设备的相同的服务或应用,增大开发难度,影响方案的通用性。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管理方法,通过消息管理策略,接收端设备可显示用户允许的源端设备推送消息,保护用户隐私。并且,用户在接收端设备可反向操作推送消息,而不会影响源端设备运行其他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可选的,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比如,如图3所示,源端设备100包括源端设备1和源端设备2,接收端设备200包括接收端设备1、接收端设备2、以及接收端设备3。
可选的,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大屏设备、车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等具有投屏功能的终端设备,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安装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或者其它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具体类型、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均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其中,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至少一种:蓝牙(bluetooth,BT)(例如,传统蓝牙或者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蓝牙),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紫蜂(Zigbee),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红外(infrared,IR),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等。
可选的,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支持靠近发现功能。示例性的,源端设备100靠近接收端设备200后,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能够互相发现对方,之后建立诸如Wi-Fi端到端(peer to peer,P2P)连接,蓝牙连接等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通过局域网,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比如,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都连接至同一路由器,可互相发现,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也可以通过局域网中的第三方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三方设备例如是路由器、网关、智能设备控制器、服务器、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等。
可选的,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也可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实现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分布式软总线的相关内容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4示出了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触摸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显示功能。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充电,也可以用于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第一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第一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例如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生产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和接收端设备200分别通过各自配置的无线通信模块160建立通信连接。后续,源端设备100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根据消息管理策略,确定可将该通知消息转发至与其建立有通信连接的接收端设备200。那么,源端设备100可向接收端设备200发送该通知消息。接收端设备200接收到通知消息后,根据消息管理策略,确定当前显示屏194的显示场景可显示该通知消息,那么可通过显示屏194显示该通知消息。
后续,响应于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接收端设备200可向源端设备100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源端设备100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在后台启动相应的应用,并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显示内容,将该应用界面显示内容发送到接收端设备200。从而接收端设备200可实现显示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满足用户在接收端设备200侧查看通知消息具体内容的需求。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音频模块170可以包括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
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的接触和分离。源端设备100或接收端设备2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以下以源端设备100为源端设备,接收端设备200为接收端设备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源端设备可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投屏内容,实现在接收端设备侧的投屏显示。其中,投屏例如包括推送投屏和镜像投屏。
可选的,接收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后,可获取到源端设备的应用列表信息,并根据应用列表信息显示相应的应用程序图标。之后,接收端设备可响应于用户对应用程序图标的操作,向源端设备发送应用启动请求。源端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应用启动请求,后台启动相应的应用,并将应用数据发送到接收端设备。那么接收端设备可根据获取到的应用数据显示应用界面。从而实现通过投屏的方式启动源端设备中的应用,并且不影响源端设备的运行。这样,接收端设备在不安装源端设备应用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应用列表信息,确定源端设备安装有该应用,从而实现接收端设备显示该应用界面供用户使用。
可选的,源端设备在与接收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接收到通知消息,可将该通知消息转发至接收端设备显示。并且,响应于用户在接收端设备上对该通知消息的操作,源端设备可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并投屏至接收端设备显示。从而实现在接收端设备侧操作通知消息,避免消息的遗漏。
以下对消息管理过程中的通知消息转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管理过程中的通知消息转发方法。如图5,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用于实现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的投屏。
比如,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接入同一局域网中,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在互相发现对方后,响应于用户操作,可建立用于投屏的通信连接。
又比如,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中均安装有用于建立投屏连接的应用(如电脑管家应用等)。响应于用户在应用中的操作,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建立投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可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获取到源端设备中应用的应用列表信息,并显示相应的应用程序图标。那么,响应于用户启动应用的操作(如点击应用程序图标),接收端设备可向源端设备请求获取用户操作的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界面数据,实现显示源端设备中的应用界面。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中包括设备互联模块613,接收端设备62中包括设备互联模块621。那么,源端设备61和接收端设备62可通过各自的设备互联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可选的,设备互联模块例如为如图4所示的移动通信模块150,或者无线通信模块16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其中虚线箭头用于指示模块间的通知消息转发流程,实线箭头用于指示模块间的通知消息操作响应流程。
S502、源端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消息例如包括系统通知消息和第三方应用通知消息。比如,源端设备接收到的新短信通知。又比如,源端设备接收到的应用的新消息通知。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的系统或应用接收或生成通知消息后,将通知消息发送到通知管理模块611,该通知管理模块611用于管理源端设备61中的通知消息。
S503、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后,确定源端设备已经与接收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将接收到的通知消息转发至接收端设备,从而避免由于用户未关注源端设备而导致通知消息的遗漏。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中的通知管理模块611确定源端设备61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将通知消息转发至通知协同模块612。之后,通知协同模块612通过设备互联模块613将通知消息发送至接收端设备62。
可选的,通知协同模块612按照预设规则,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原始内容,构造用于发送到接收端设备62的新的通知消息。比如,新的通知消息中包括通知消息原始内容以及源端设备名称,这样接收端设备62显示通知消息时,用户可根据显示内容,确定该通知消息为源端设备61中的应用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之后,通知协同模块612将新通知消息序列化处理后,发送至接收端设备62。
需要说明的是,序列化处理例如包括将待传输的对象(如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该过程用于在传递和保存对象时,保证对象的完整性和可传递性。
S504、接收端设备显示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后,按照预设方式显示该通知消息。比如,接收端设备弹窗显示接收到的通知消息。
可选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源端设备转发的通知消息后,还可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构造新的用于显示的通知消息。比如,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转发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包括系统或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原始内容。那么,接收端设备可根据通知消息的原始内容,以及源端设备的设备名称,构造新的用于显示的通知消息,帮助用户确定通知消息的内容以及来源。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接收端设备62通过设备互联模块621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之后,设备互联模块621将接收到的通知消息发送到通知协同模块622。通知协同模块622将经过序列化处理的通知消息进行反序列化处理后,将获得的通知消息内容发送到通知管理模块623,通过通知管理模块623完成通知消息的分发。如通知消息管理模块623将通知消息发送到通知显示模块624。从而接收端设备62通过通知显示模块624显示获取到的通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反序列化处理例如包括将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如java对象)的过程,该过程用于根据字节流中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通过反序列化重建对象,从而实现通知消息的传输。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手机100(源端设备)与大屏设备200(接收端设备)通过上述步骤S501建立通信连接,大屏设备200显示手机100中应用的显示内容(如显示手机视频播放应用中的视频内容)。手机100接收到通知消息后,确定与大屏设备200已经建立可用于投屏的通信连接,可将通知消息发送至大屏设备200(即步骤S502和步骤S503)。之后,如图7所示,大屏设备200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在显示屏上显示通知消息71。其中,通知消息71中包括通知消息原始内容(如天气预警消息)以及源端设备名称(如手机)。这样,用户通知消息71的显示内容,可确定该通知消息为手机发送的通知消息。
其中,如图7所示,大屏设备200显示手机100应用显示内容的过程中,可不局限于在投屏窗口中显示。相应的,通知消息的显示可通过弹窗等多种方式显示在大屏设备200的显示界面上,这样不会出现由于用户关闭投屏窗口或最小化投屏窗口导致的无法显示通知消息的问题。
如此,接收端设备在多屏协同的过程中,也可通过多屏协同连接实现显示源端设备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从而避免用户未关注源端设备造成的通知消息遗漏。并且,用户不必操作两个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在操作一个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查看另一个电子设备的通知消息,降低用户操作难度。
此外,接收端设备根据当前界面显示需求,自适应的显示通知消息,这样使得通知消息的显示与接收端设备其他消息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源端设备不必支持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也降低了应用开发难度。
在一些场景中,为了保障用户隐私安全以及用户投屏体验,可预置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其中,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用于设置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用于设置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
如下对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进行详解介绍。
在一些场景中,源端设备在确定源端应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确定当前是否处于协同业务场景,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是否转发该通知消息以及待接收该通知消息的目的接收端设备。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在上述步骤S502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801。
S801、源端设备确定允许转发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允许转发该通知消息后,可向接收端设备转发该通知消息。
可选的,如下表1所示,可按照应用配置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例如,不同的应用的通知消息可转发至相同或不相同的接收端设备,并配置有相应的用户权限。可选的,通知消息转发的用户权限例如包括源端设备可将该应用的通知消息发送到所有用户的接收端设备,或者可将该应用的通知消息发送到与源端设备对应于同用户的接收端设备,或者不支持转发该应用的通知消息。
表1
比如,如上表1所示,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其中,应用1配置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包括可转发通知消息至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的所有用户(即不限制用户权限)。可选的,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为不同设备类型的设备。例如,接收端设备1为公共设备,该公共设备包括允许任意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如安装在客厅的大屏设备等。接收端设备2为隐私设备,该隐私设备包括允许部分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如设置开机密码的笔记本电脑等。
又比如,如上表1所示,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其中,应用2配置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包括可转发通知消息至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且用户权限为相同的用户。也就是说,源端设备在接收到应用2的通知消息后,如确定与源端设备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可进一步确定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与源端设备是否登录同一账户,或者指示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进行口令确认(如通过用户操作获取用户权限)。之后,源端设备可将通知消息发送至配置有用户权限的接收端设备。如应用2为短信应用,为避免应用2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泄露用户隐私,可设置转发该应用2的通知消息的用户权限,如确定转发至公共设备的情况下,需进行登录账户确认或口令确认,进而保护用户隐私。
可选的,登录账户例如为智能家居系统的登录账户,或者为局域网登录账户等。比如,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在交付用户使用之前,需要装维工程师对设备进行配置和调测,该过程为智能家居设备的前装过程。在前装过程中,电子设备登录相同的账户进行设备配置和调测。那么,在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是否登录该账户。又比如,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接入相同的已加密的Wi-Fi局域网络,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与源端设备登录相同的账户。
可选的,口令确认过程例如包括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用户权限确认指示,接收端设备弹窗显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用户权限进行确认。接收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确定操作后,可向源端设备发送用户权限确认响应,进而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具有显示通知消息的用户权限,即完成口令确认。或者,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用户权限确认指示,接收端设备确定接收端设备已获取到用户授权(如接收端设备确定在启动或解锁过程中,已接收到正确的密码、图形手势、指纹等)后,可向源端设备发送用户权限确认响应,进而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具有接收通知消息的用户权限,即完成口令确认。
又比如,如上表1所示,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其中,应用3配置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包括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不支持通知消息的转发。那么,源端设备在确定通知消息为应用3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以及确定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接收端设备包括接收端设备1和/或接收端设备2,可确定不向接收端设备1和/或接收端设备2转发该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可为预置的默认规则。比如,源端设备在用户使用之前,可获取到相应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如在交付用户使用之前,源端设备厂家将通知消息转发规则配置在源端设备中。
可选的,源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的编辑操作,可对应修改相应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比如,在源端设备设置界面或应用设置界面上,源端设备可接收用户对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的编辑操作,从而使得通知消息转发规则更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表1所示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例如还可包括显示或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接收端设备的优先级高,未显示或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接收端设备的优先级低。
比如,源端设备接收到应用1的通知消息后,根据上表1所示的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可向与其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发送该通知消息。并且,源端设备确定接收端设备1当前正在显示应用1。那么,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1的优先级较高,可将该应用1的通知消息发送至接收端设备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建立多屏协同连接,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源端设备的应用列表启动源端设备中的应用。因此,源端设备可确定接收端设备启动、显示的应用。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场景,源端设备为手机,接收端设备为车机,车机所在的车辆内配置有两个座舱屏(如座舱屏1和座舱屏2),手机与座舱屏1和座舱屏2分别建立多屏协同连接。其中,座舱屏1显示手机中的地图应用,座舱屏2显示手机中的音乐应用。
比如,手机接收到应用的新消息通知,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应用对应的接收端设备可包括座舱屏1和座舱屏2,用户权限为同用户。并且,手机在与座舱屏1和座舱屏2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已确定座舱屏2与手机登录相同的账户。那么,手机可向座舱屏2发送/>应用的通知消息。如图9所示,座舱屏2在显示界面903的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显示新消息通知92。
又比如,手机接收到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地图应用对应的接收端设备可包括座舱屏1和座舱屏2,用户权限为所有用户。并且,手机确定座舱屏1正在显示地图应用,可确定座舱屏1对于该通知消息显示的优先级较高。那么,手机可向座舱屏1发送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如图9所示,座舱屏1在显示界面901的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显示导航通知消息91。
如此,源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在实现通知消息转发的基础上,可实现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场景中,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源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后,可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是否显示该通知消息。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在上述步骤S503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802。
S802、接收端设备确定允许显示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后,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允许显示该通知消息后,再通过通知消息显示模块显示该通知消息。
可选的,如下表2所示,可按照应用配置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例如,接收端设备在所有显示场景支持显示某应用的通知消息、在部分显示场景支持显示某应用的通知消息、不支持显示某应用的通知消息,并配置有相应的用户权限。
表2
可选的,显示场景例如包括视频播放场景、游戏场景、通话场景等。可选的,不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重要程度不同,可根据重要程度,确定通知消息的显示场景。
比如,如上表2所示,源端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和应用3。其中,应用1的通知消息重要程度高(如为应用的通知消息),为避免遗漏通知消息,可配置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包括在所有显示场景中可显示应用1的通知消息。
又比如,应用2的通知消息重要程度中等,可配置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包括在部分显示场景中可显示应用2的通知消息。如接收端设备支持在非视频播放场景中显示应用2的通知消息。从而避免通知消息的显示影响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
再比如,应用3的通知消息重要程度低,可配置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包括在所有显示场景中不支持显示应用3的通知消息。
可选的,通知消息在接收端设备侧显示的用户权限例如包括接收端设备可显示所有用户对应的源端设备发送的该应用的通知消息,或者显示与接收端设备同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该应用的通知消息,或者不支持显示该应用的通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设备确定用户权限的方法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述源端设备确定用户权限的方法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接收端设备确定与源端设备登录相同账户或进行口令确认后,可确定源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对应于相同用户。如上表2所示,接收端设备可在所有场景中显示相同或不同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应用1的通知消息;接收端设备可在部分场景中显示相同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应用2的通知消息;接收端设备在所有场景中均不支持显示源端设备发送的应用3的通知消息。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场景,大屏设备200接收到手机100发送的天气应用的通知消息后,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大屏设备200支持在所有显示场景中显示天气应用的通知消息,以及大屏设备200支持显示所有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天气应用的通知消息。那么,大屏设备200确定允许显示该通知消息,可在显示屏上显示通知消息71。
又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场景,座舱屏1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后,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座舱屏1支持在导航场景(如显示地图应用界面)中显示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以及座舱屏1支持显示所有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导航应用的通知消息。那么,座舱屏1在确定当前场景为导航场景后,确定允许显示该通知消息,可在显示屏上显示导航通知消息91。
再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场景,座舱屏2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应用通知消息后,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座舱屏2支持在所有显示场景中显示/>应用的通知消息,以及座舱屏2支持显示同用户的源端设备发送的/>应用的通知消息。那么,座舱屏2在确定手机与座舱屏2对应于相同的用户后,确定允许显示该通知消息,可在显示屏上显示新消息通知92。
如此,接收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在实现通知消息显示的基础上,可实现保护用户隐私,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场景切换,实时获取新场景下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或用户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可为预置的默认规则,或者响应于用户对默认规则的编辑操作确定的规则,或者为用户确定的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通知消息显示规则为默认规则或用户编辑的规则的相关内容,可参考上述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多屏协同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作为源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比如,电子设备1在与电子设备2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作为源端设备,电子设备2作为接收端设备。又比如,电子设备1在与电子设备3建立多屏协同连接的过程中,电子设备3作为源端设备,电子设备1作为接收端设备。
那么,作为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支持作为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电子设备配置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包括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和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可以为仅支持作为源端设备的电子设备配置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包括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可以为仅支持作为接收端设备的电子设备配置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包括通知消息显示规则。
这样,在不同的投屏场景中,电子设备可根据自身的角色(如为源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获取相应的消息管理策略,实现通知消息的转发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存储有消息管理策略。电子设备在确定需要转发或显示通知消息时,可获取本地存储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支持管理不同电子设备的消息管理策略,电子设备在确定需要使用消息管理策略的情况下,可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消息管理策略。
比如,服务器按照账户管理通知消息管理策略,相同账户对应于一套或几套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在相同账户对应于多套通知消息管理策略的情况下,其中每一套消息管理策略对应于不同的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identuty,ID)。如不同电子设备在出厂前已预置相应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用户创建一个账户后,可在多台电子设备上登录该账户。那么,一个账户可对应于多台电子设备的多套通知消息管理策略。
后续,服务器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请求后,可根据该电子设备登录的账户和电子设备ID,向该电子设备发送该账户对应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比如,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中携带账户信息和电子设备ID。那么,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请求中的账户信息,可确定相应的账户,并确定该账户下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之后,服务器根据电子设备ID获取到该账户下该电子设备对应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选的,服务器按照预设规则与电子设备同步通知消息管理策略。比如,电子设备在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管理策略的编辑操作后,可向服务器发送通知消息管理策略更新指示,在该通知消息管理策略更新指示中携带有编辑后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电子设备账户信息、电子设备ID。相应的,服务器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更新指示后,根据其中的电子设备账户信息和电子设备ID,同步更新对应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
如此,服务器按照账户有序管理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并且,按照电子设备功能和用户需求,不同电子设备对应不同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使得电子设备在满足通知消息转发和显示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
可选的,服务器中也预置默认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不同账户可对应于相同或不相同的默认通知消息管理策略。那么,服务器获取到电子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请求后,可根据其中的账户信息,直接向其下发该账户信息对应的预置默认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也就是说,相同账户可对应于一套默认通知消息管理策略。
如此,相同账户的不同电子设备按照相同的默认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实现通知消息的转发和显示,在同一用户的不同电子设备上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同的通知消息的转发和显示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按照预设周期向电子设备发送最新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这样,电子设备在确定需要转发或显示通知消息时,可根据服务器最新发送的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转发或显示通知消息。而不必再单独向服务器请求下载通知消息管理策略,降低通知消息的转发或显示时延。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源端设备1、源端设备2、接收端设备1、以及接收端设备2可实现多对多的多屏协同连接。其中,源端设备侧(如源端设备1和源端设备2)可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实现通知消息的转发控制,接收端设备侧(如接收端设备1和接收端设备2)可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实现通知消息的显示控制。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在本地和/或服务器中,获取通知消息管理策略,从而实现通知消息的转发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包括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和/或通知消息显示规则。
比如,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包括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和通知消息显示规则。那么,在多屏协同过程中,源端设备需要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是否转发通知消息,并且接收端设备需要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是否显示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示例性的,部分场景中,源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后,接收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不显示接收到的该通知消息。
这样,通过两端电子设备通知消息的管控,使得通知消息的转发和显示更加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又比如,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包括通知消息转发规则。那么,在多屏协同过程中,只需要源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确定是否转发通知消息。接收端设备如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直接显示该通知消息。
再比如,通知消息管理策略可包括通知消息显示规则。那么,在多屏协同过程中,源端设备中的应用检测到通知消息后,可直接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再根据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确定是否显示该通知消息。
这样,单端电子设备通知消息的管控,在满足通知消息转发和显示管控需求的同时,降低部分电子设备的功耗。比如,部分电子设备处理能力较弱,这类电子设备可不对通知消息是否转发或显示进行确认,而是直接转发或显示接收到的通知消息。
以下对在接收端设备显示通知消息具体内容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场景中,接收端设备在显示通知消息的过程中,还可响应于用户操作,显示通知消息对应的界面,从而满足用户查看通知消息具体内容的需求。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管理过程中的通知消息打开方法。如图1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1、接收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在显示通知消息的过程中,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的触摸操作、通过遥控器对通知消息的打开操作、语音打开通知消息的操作等任一项操作后,可确定用户指示打开该通知消息。
其中,打开通知消息用于表示在接收端设备侧显示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比如,通知消息为短信应用的新消息通知,打开通知消息用于表示在接收端设备侧显示包括短信应用中该新消息的具体内容的短信应用界面。
S1102、接收端设备向源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接收端设备向源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用于指示源端设备获取该通知消息对应的界面内容。相应的,源端设备接收该通知消息触发指示。
可选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中包括序列化处理后的用户操作数据。那么,源端设备在接收到该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后,可通过反序列化操作,确定其中用户操作数据对应的应用界面显示数据获取事件。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接收端设备62中的通知消息显示模块624在显示通知消息的过程中,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的触摸操作,可通过设备互联模块621向源端设备61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相应的,源端设备61通过设备互联模块613获取接收端设备62发送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还可包括通知消息操作规则,接收端设备可根据本端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是否允许用户操作显示的通知消息。
比如,在部分场景中,接收端设备不允许用户操作部分应用的通知消息,即在这些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只用于显示获取到的通知消息。可选的,在这些情况下,如接收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可弹窗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当前场景无法打开通知消息。进一步的,在这些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可不再执行下述步骤S1103-步骤S1107。
需要说明的是,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述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的相关内容。比如,通知消息显示规则包括通知消息操作规则,或者通知消息操作规则和通知消息显示规则相同。
S1103、源端设备根据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启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消息触发指示中携带有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标识。源端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后,根据标识可确定该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进而确定该应用是否启动(即确定应用的启动状态)。可选的,若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未启动,可执行下述步骤S1104,之后再执行下述步骤S1105。若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已经启动,可直接执行下述步骤S1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后,可先确定源端设备是否允许在接收端设备侧显示该通知消息的应用界面内容。源端设备在确定允许在接收端设备侧显示该通知消息的应用界面内容后,再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启动状态。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中的设备互联模块613将接收到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发送到通知显示模块614,通知消息显示模块614通过反序列化操作,处理该通知消息触发指示,获取应用界面显示数据获取事件。并且,通知显示模块614确定当前为多屏协同场景,可将该应用界面显示数据获取事件发送至协同配置模块615。之后,协同配置模块615根据当前场景和设备状态,确定通知消息对应应用的界面显示数据获取策略。之后,协同配置模块615根据界面显示数据获取策略,获取对应的应用界面显示数据。
比如,通知消息管理策略还可包括通知消息操作规则,源端设备可根据本端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源端设备是否支持在接收端设备侧打开该通知消息。
可选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包括在不同场景和设备状态下,界面显示数据获取策略,如允许获取显示数据(即支持在接收端设备侧打开该通知消息)或不允许获取显示数据(即不支持在接收端设备侧打开该通知消息)。
可选的,源端设备和/或接收端设备配置有对应的通知消息操作策略,源端设备侧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和接收端设备侧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相同或者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源端设备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述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的相关内容,比如通知消息转发规则包括通知消息操作规则,或者通知消息操作规则和通知消息转发规则相同。
S1104、若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未启动,源端设备后台启动该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未启动,可在后台启动该应用,从而获取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显示数据。
如此,源端设备通过后台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不会影响源端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源端设备正在前台显示其他应用,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不会影响源端设备前台应用的显示。又比如,源端设备正处于锁屏状态,用户也不必在源端设备侧进行解锁等操作,源端设备即可在锁屏状态下自动启动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
S1105、源端设备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显示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已经启动(包括响应于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后台启动、或在接收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前已经启动)后,可向该应用请求获取通知消息对应的显示数据。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中的协同配置模块615根据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界面显示数据获取策略包括允许获取显示数据。那么,协同配置模块615通过应用管理模块616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启动状态(即上述步骤S1103)。如未启动,可启动该应用(即上述步骤S1104)。之后,协同配置模块615通过应用管理模块616获取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的显示内容,并通过窗口管理模块617确定显示内容在虚拟显示屏(dispaly)上的显示数据,即确定通知消息打开后的应用界面显示内容(即上述步骤S1105)。
可选的,在多屏协同场景下,协同配置模块615不仅用于管理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的显示,还可用于管理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的音频(如界面显示过程中的音效等)。可选的,协同配置模块615可通过音频管理模块(图6中未示出)确定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的音频数据。
S1106、源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显示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端设备在确定显示数据后,可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显示数据。相应的,接收端设备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可选的,源端设备还可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确定的音频数据。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源端设备61中的协同配置模块615在确定显示数据后,通过多屏协同模块618启动多屏协同服务。之后,多屏协同模块618通过设备互联模块613向接收端设备62发送显示数据。
可选的,窗口管理模块617在确定显示数据后,也可直接通过多屏协同模块618启动多屏协同服务,并将显示数据发送至多屏协同模块618,以实现将显示数据发送至接收端设备62,从而完成显示数据的跨设备传输。也就是说,图6中的模块划分和模块间的交互流程,并不构成对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通知消息交互的限制,源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中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模块,各模块间的交互流程也可根据开发者配置执行通知消息的交互。
S1107、接收端设备根据显示数据,显示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接收到显示数据后,可根据显示数据显示相应的应用界面。可选的,在显示应用界面的过程中,接收端设备还可根据获取到的音频数据,播放相应的音频。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接收端设备62中的设备互联模块621将接收到的源端设备61发送的显示数据发送至多屏协同模块625。之后,多屏协同模块625通过窗口管理模块626显示该显示数据,从而实现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的显示。
如此,用户可不必操作源端设备,即可在接收端设备上打开通知消息,从而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源端设备直接确定显示数据,接收端设备不必安装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即可直接根据显示数据显示通知消息对应的应用界面,从而降低应用开发难度。
如下结合具体场景,对通知消息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场景,大屏设备200与手机100建立有多屏协同连接,大屏设备200显示有手机100发送的通知消息71。大屏设备200检测到用户对通知消息71的触摸操作,可确定用户指示打开通知消息71,那么大屏设备200向手机发送通知消息71的触发指示。相应的,手机100根据通知消息71的触发指示,确定通知消息71对应的应用为天气应用,并确定天气应用未启动。手机100后台启动天气应用,并获取通知消息71对应的天气应用界面显示数据。之后,手机100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大屏设备200。大屏设备200根据获取到的显示数据,显示如附图标记72所示界面,该界面为通知消息71对应的天气应用界面。从而满足用户在大屏设备200上查看天气预警的需求。
可选的,大屏设备200在向手机发送通知消息71的触发指示之前,可根据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该通知消息允许用户操作。之后,再向手机发送通知消息71的触发指示。或者,大屏设备200根据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该通知消息不允许用户操作,可显示弹窗消息提示用户该通知消息71不可操作。
又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场景,手机与座舱屏1和座舱屏2分别建立多屏协同连接。座舱屏1在界面901上检测到用户对导航通知消息91的触摸操作后,根据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在当前场景中允许用户操作地图应用的通知消息。那么,座舱屏1向手机发送导航通知消息91的触发指示,相应的手机根据导航通知消息91的触发指示确定地图应用的启动状态。如未启动,手机可后台启动地图应用。之后,手机将确定的导航通知消息91对应的地图应用界面显示数据发送到座舱屏1,座舱屏1根据显示数据,可显示界面902。在界面902上,用户可查看具体的导航通知消息内容。
再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场景,手机与座舱屏1和座舱屏2分别建立多屏协同连接。座舱屏2在界面903上检测到用户对新消息通知92的触摸操作后,根据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在当前场景中允许用户操作新消息通知92对应的应用的通知消息。那么,座舱屏2向手机发送新消息通知92的触发指示,相应的手机根据新消息通知92的触发指示,以及本端的通知消息操作规则,确定手机允许在座舱屏2上显示/>应用界面。那么,手机确定/> 应用的启动状态,如未启动,手机可后台启动/>应用。之后,手机将确定的新消息通知92对应的/>应用界面显示数据发送到座舱屏2,座舱屏2根据显示数据,可显示界面904。在界面904上,用户可确定/>应用接收到的新消息的具体内容。/>
如此,在不同的多屏协同场景中,均可实现在接收端设备上显示通知消息,并接收用户对通知消息的操作,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以上结合图5-图11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管理方法。以下结合图12和图13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源端设备12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源端设备12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源端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收发单元1201,用于支持源端设备1200执行图5中的S501、S502以及S503;和/或,用于支持源端设备1200执行图11中的S1102和S1106。
可选地,处理单元1202,用于支持源端设备1200执行图8中的S801;和/或,用于支持源端设备1200执行图11中的S1103、S1104以及S1105。
其中,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可以为收发器或收发模块。源端设备12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相应流程,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单元的功能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12所示的源端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图12中未示出),该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收发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图12所示的源端设备12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
图12所示的源端设备12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以源端设备1200的形式以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为源端设备中的功能单元或者芯片,或者与源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接收端设备13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301、处理单元1302以及显示单元1303。接收端设备13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接收端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收发单元1301,用于支持接收端设备1300执行图5中的S501和S503;和/或,用于支持接收端设备1300执行图11中的S1101、S1102以及S1106。
可选地,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接收端设备1300执行图8中的S802。
可选地,显示单元1303,用于支持接收端设备1300执行图5中的S504;和/或,用于支持接收端设备1300执行图11中的S1107。
其中,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可以为收发器或收发模块。接收端设备13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相应流程,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单元的功能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13所示的接收端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图13中未示出),该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收发单元1301、处理单元1302以及显示单元1303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图13所示的接收端设备13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
图13所示的接收端设备13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以接收端设备1300的形式以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为接收端设备中的功能单元或者芯片,或者与接收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示例性地,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设备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具体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管理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地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设备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任意一种: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消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允许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处于允许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场景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对应于相同的账户;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二应用的第三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设备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后,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通知消息对应的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相同,或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不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不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和/或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对应于不同的账户,和/或所述第一设备未获得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用户授权。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检测用户对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在确定允许操作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为所述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数据,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9.一种消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对应于相同的账户;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应用的第三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设备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界面后,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通知消息对应的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相同,或所述第四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不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不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不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和/或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对应于不同的账户,和/或所述第一设备未获得允许向所述第四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用户授权。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其中,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为所述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发送的指示;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其中,所述显示数据为所述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显示数据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应用的启动状态;
若确定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未启动,后台启动所述第一应用后,获取所述显示数据;或者,若确定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已启动,获取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允许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详细内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9-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一设备中的应用是否允许转发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和/或,是否允许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设置操作。
18.一种消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允许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的第一通知消息确定的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相同,或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与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相关联;
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确定允许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处于允许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通知消息的场景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第一操作后,在确定允许操作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触发指示;所述通知消息触发指示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为所述第一应用处于前台运行状态或后台运行状态确定的显示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显示数据,显示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界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第二界面;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界面上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二设备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应用的设置操作,和/或,允许显示通知消息的场景的设置操作。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和/或,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和/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38273.0A 2022-06-27 2022-06-27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7349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8273.0A CN117349871A (zh) 2022-06-27 2022-06-27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CT/CN2023/100501 WO2024001812A1 (zh) 2022-06-27 2023-06-15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8273.0A CN117349871A (zh) 2022-06-27 2022-06-27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9871A true CN117349871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8273.0A Pending CN117349871A (zh) 2022-06-27 2022-06-27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9871A (zh)
WO (1) WO20240018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328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uman interface device and automatic calibration for back-controlling source device during remote screen casting session
CN114173204B (zh) * 2020-08-20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消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4173000B (zh) * 2020-08-20 2023-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复消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5599566A (zh) * 2021-06-25 2023-01-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n) 通知消息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812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3695A1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11491297B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连网的方法及设备
EP3958533B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US20230422154A1 (en) Method for us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043045A1 (zh) 一种网络配置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27719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10693B (zh) 一种提供无线保真网络接入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843712B2 (en) Address book-based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63386B2 (en)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4895991B (zh) 内容分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258037B (zh)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38627B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移动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025412B (zh) 业务访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76902B (zh) 一种提供无线上网的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25227A (zh) 建立基于WiFi直接连接的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98830B (zh) 一种失联设备查找方法及设备
CN117349871A (zh) 消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125741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194105A1 (zh)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终端设备和分布式系统
CN114845297B (zh) 应用程序访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204A1 (zh)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5059A1 (zh) 一种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WO2022057521A1 (zh) 配置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15510447A (zh) 组件访问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
CN116820355A (zh) 打印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