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8254A - 一种近眼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眼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8254A
CN117348254A CN202311377504.0A CN202311377504A CN117348254A CN 117348254 A CN117348254 A CN 117348254A CN 202311377504 A CN202311377504 A CN 202311377504A CN 117348254 A CN117348254 A CN 117348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isplay panel
grating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775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新
郭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775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82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8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nformation/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ormative content of the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近眼显示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近眼显示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发光层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准直透镜组件,用于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出射的显示光进行准直;光波导,光波导结构包括入光部、传导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用于接收准直后的显示光,所述出光区用于输出经所述传导部传导的所述准直后的显示光。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有机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模组,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其有机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满足了显示面板的高亮度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近眼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近眼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眼显示产品如智能眼镜形态的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和头盔形态的虚拟现实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近眼显示产品的基本显示原理为微显示器输出图像信息,经由准直目镜和光波导将图形信息改变传播方向输出至观察者眼中。
然而,目前基于衍射光波导技术的近眼显示器的光效很低,因此对显示面板的亮度要求高,一般需要几十万至几百万尼特的亮度,因此对于微显示的选择一般选择无机型的主动发光微显示,比如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而对于常规的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LED)亮度一般小于一万尼特,无法作为衍射光波导的微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眼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近眼显示器,包括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
准直透镜组件,用于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出射的显示光进行准直;
光波导,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入光部、传导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用于接收准直后的显示光,所述出光区用于输出经所述传导部传导的所述准直后的显示光。
通过有机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模组,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其有机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满足了显示面板的高亮度需求,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所述准直透镜组件可以采用球面镜、非球面镜或自由曲面镜中的一种。球面透镜具有设计简单以及组装精度要求低等优势。而非球面透镜以及自由曲面透镜的厚度相对较小,可以优化像质,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准直透镜组件的材料可以为玻璃或塑料中的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晶/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为苯基取代二苯砜、氰基修饰的芳香族或三嗪或双(8-喹啉)酚铝络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出光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滤光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滤光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
所述发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发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波导为衍射光波导,所述入光部为耦入光栅,所述传导部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为耦出光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倾斜光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闪耀光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体全息光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波导为几何阵列光波导,所述入光部为第一半透半反射阵列,所述传导部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为第二半透半反射阵列。
本实施例采用半透半反射阵列作为光波导的入光部和出光部,在保证光波导的衍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导片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7并且小于等于2.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合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高度大于40nm并且小于等于450n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体全息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光栅高度大于1μm并且小于等于30μm。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有机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模组,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其有机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满足了显示面板的高亮度需求,并且,本方案在有机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设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相关技术中的衍射光波导的光效很低,因此对显示器的亮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尼特的亮度,但是常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亮度小于一万尼特,无法作为衍射光波导的微显示器。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器,如图1所示,所述近眼显示器包括: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
准直透镜组件102,用于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出射的显示光进行准直;
光波导,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入光部1041、传导部1042和出光部1043,所述入光部1041用于接收准直后的显示光,所述出光区用于输出经所述传导部1042传导的所述准直后的显示光。
本实施例将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面板,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OLED)显示面板,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微缩化,相比于传统的LED,Micro-LED具有更小的尺寸由此可以在有限尺寸内设置更多的像素,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上的阳极101B、空穴注入层101A和空穴传输层1019、发光层、电子传输层1015、电子注入层1014和阴极1013;
所述发光层设置于空穴传输层1019和电子传输层1015之间,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颜色发光层1018、第二颜色发光层1017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016;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出光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滤光片101A、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滤光片101B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滤光片101C,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石英等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可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与驱动电路层之间的阻挡层(Barrier)和缓冲层(Buffer)。例如,阻挡层和缓冲层可以整面形成在衬底基板上。例如,阻挡层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缓冲层也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阻挡层有利于从底部阻挡水、氧进入之后形成的OLED中。缓冲层有利于后续的材料沉积质量。
驱动电路层也可称为薄膜晶体管(TFT)层,包括在缓冲层上采用构图工艺形成的有源层(Active)、在有源层上通过沉积等方式形成的栅极绝缘层(GI)、在栅极绝缘层上采用构图工艺形成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Gate)、在栅极上通过沉积等方式形成的介电层(ILD)、在介电层上形成的源漏金属层及覆盖源漏金属层和露出的介电层的第二平坦层(PLN),源漏金属层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例如源极通过介电层过孔与有源层电连接。其中,有源层可以采用多晶硅和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栅极绝缘层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介电层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栅极材料包括铝、钛、钴等金属或者合金材料。第二平坦层例如为有机材料。
示例性的,阳极例如为ITO、IZO等金属氧化物或者Ag、Al、Mo等金属或其合金材料,阳极例如通过第二平坦层开设的过孔与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例如为覆盖发光层阴极,阴极例如在OLED显示面板上整面形成,阴极的材料可以包括Mg、Ca、Li或Al等金属或其合金,或者IZO、ZTO等金属氧化物,又或者PEDOT/PSS(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等具有导电性能有机材料。
示例性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阴极1013上的封装层1012,封装层1012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例如,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采用沉积等方式形成。有机封装层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例如,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形成,有机封装层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环氧树脂等有机材料形成。由此,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形成为复合封装层,该复合封装层可以对显示面板的功能结构形成多重保护,具有更好的封装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晶/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为苯基取代二苯砜、氰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三嗪、双(8-喹啉)酚铝络合物,采用多晶/单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以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的高亮度显示。
具体的,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1018为红色发光层,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1017成为绿色发光层,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1016为蓝色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电场驱动下发白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
所述发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发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射光进行准直,准直后的光垂直入射至入光部104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准直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的焦点处,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充分地被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准直。
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可以采用球面镜、非球面镜或自由曲面镜中的一种。球面透镜具有设计简单以及组装精度要求低等优势。而非球面透镜以及自由曲面透镜的厚度相对较小,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的材料可以为玻璃或塑料中的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波导为衍射光波导,所述入光部1041为耦入光栅,所述传导部1042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1043为耦出光栅,所述入光部1041接收所述准直镜头出射的准直后的光,所述波导片接收入光部1041传导的光线,在波导片的光线进行全反射,至所述出光部1043处光线折射至近眼显示器的焦点处,其中,所述近眼显示器的焦点落在佩戴者的眼球内。
具体的,所述耦入光栅和耦出光栅设置于波导片面向人眼的一侧。
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衍射光栅,具体可以为浮雕型衍射光栅,直接设置在所述波导片入光区靠近准直透镜一侧,光栅形貌可以为矩形光栅、倾斜光栅、闪耀光栅或超表面光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倾斜光栅,所述倾斜光栅设置于所述波导片靠近所述准直透镜一侧表面,以将更多的光线传输进波导片内,从而提升光效。
本实施例将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面板,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并且,采用倾斜光栅作为光波导的入光部和出光部,提高了光波导的衍射效率。
倾斜光栅的材料为玻璃、塑料或压印胶,制备得到的倾斜光栅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7并且小于等于2.1,所述倾斜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高度大于40nm并且小于等于450nm。
需要说明的是,光栅衍射有0级、±1级等等,不同级的角度不同,能量也不同。通过设置光栅的参数,可以使得光线能量大部分聚集于某一个角度的级次,实现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表面浮雕的耦合光栅,例如为闪耀光栅,所述闪耀光栅位于所述波导片靠近准直透镜组件102一侧,以将更多的光线传输进波导片内,从而提升光效。
本实施例将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面板,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并且,采用闪耀光栅作为光波导的入光部和出光部,提高了光波导的衍射效率。
所述闪耀光栅例如采用玻璃、塑料或压印胶制备。
制备得到的闪耀光栅的周期为亚波长量级,周期在250~500nm,光栅高度在40~450nm,光栅倾斜角在30~80°,光栅材料折射率在1.7~2.1,光栅材料为透明材料,无金属沉积。
应当说明的是,从设计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blaze),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闪耀使得光栅的衍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用来作为光波导层的耦入器件,提高光线的入射效率。且为提高+1级衍射效率而设计,因此对闪耀光栅的闪耀角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可以使得光栅能量集中在+1级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近眼显示器的厚度,如图5所示,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体全息光栅。
所述体全息光栅的材料例如采用玻璃、塑料或压印胶制备。
体全息光栅为全息光学元件。全息光学元件是根据全息术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通常做在感光薄膜材料上。与传统光学元件基于反射或者折射的原理不同,全息光学元件是基于衍射原理,是一种衍射光学元件。由于全息光学元件只是一层薄膜,体积、重量相比传统光学元件大幅度减小。同时全息光学元件可以进行光学复用,记录多个全息图,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系统的体积。
所述体全息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光栅高度大于1μm并且小于等于30μm。
本实施例将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面板,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并且,采用体全息光栅作为光波导的入光部和出光部,在具备高衍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光波导的厚度,从而促进了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所述波导片靠近所述准直透镜组件102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衍射光栅结构嵌合进所述第一开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近眼显示器的厚度,如图6所示,所述光波导为几何阵列光波导,所述入光部1041为第一半透半反射阵列,所述传导部1042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1043为第二半透半反射阵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射阵列和第二半透半反射阵列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7并且小于等于2.1。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射阵列和第二半透半反射阵列的材料例如为树脂或玻璃;包括多个半透半反射层,各半透半反射层相对于所述波导片的表面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将发光层为多晶或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近眼显示器的微显示面板,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由于有机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并且,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准直镜头组件,使得准直后的光线垂直地入射至光波导中,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并且,采用半透半反射阵列作为光波导的入光部和出光部,进一步降低了光波导的厚度,从而促进了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
利用上述结构,光线由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射出至准直透镜组件102,准直透镜组件102对接收到的光线准直后出射至光波导的入光部1041,入光部1041为衍射光栅或半透半反阵列,光线经入光部1041传输至波导片,所述波导片例如为高折射率玻璃,光线在波导片内进行全反射,在到达波导片的出光部1043后改变方向出射至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例如为近眼显示器的焦点处,以将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的图像传输至用户的眼睛内。
本实施例采用单晶/多晶体系有机发光材料制备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提高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光亮度,满足了近眼显示器对显示面板的亮度需求;并且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无须设置背光模组,降低了近眼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近眼显示器的小型化。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上述近眼显示器、消息传输模组、驱动芯片和供电模组。
所述消息传输模组用于接收图像信号,并将所述图像信号传送给所述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消息传输模组接收到的所述图像信号,驱动所述近眼显示器显示相应的图像;
所述近眼显示器用于在所述驱动芯片的控制下显示图像,并将显示的图像投射到用户的眼睛内;
所述供电模组例如为电池,用于为所述近眼显示系统提供电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近眼显示系统,通过有机显示面板满足了近眼显示器的高亮度需求,有利于近眼显示系统的小型化,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显然,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1)

1.一种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体系的有机发光材料;
准直透镜组件,用于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出射的显示光进行准直;
光波导,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入光部、传导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用于接收准直后的显示光,所述出光区用于输出经所述传导部传导的所述准直后的显示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出光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滤光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滤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
所述发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一颜色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二颜色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内的第三颜色发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波导为衍射光波导,所述入光部为耦入光栅,所述传导部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为耦出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倾斜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闪耀光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光栅和所述耦出光栅分别为体全息光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波导为几何阵列光波导,所述入光部为第一半透半反射阵列,所述传导部为波导片,所述出光部为第二半透半反射阵列。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导片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7并且小于等于2.1。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光栅高度大于40nm并且小于等于450n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眼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全息光栅的周期大于等于250nm并且小于等于500nm,光栅高度大于1μm并且小于等于30μm。
CN202311377504.0A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近眼显示器 Pending CN117348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7504.0A CN117348254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近眼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7504.0A CN117348254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近眼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8254A true CN117348254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7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77504.0A Pending CN117348254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近眼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82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5979U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736248B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
CN100592547C (zh) 有全色oled背光的半反半透显示器
CN110783479B (zh) 显示装置
US1082602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pixels having relative misalignments of corresponding reflectors and color filters change with respect to center of display surface
CN102478188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EP1731943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40910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289288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4412151B (zh) 背光源系统
CN101151207A (zh) 空间光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2270629A (zh) 发光器件封装及照明系统
CN107065307B (zh) 一种光线准直结构、基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471469A (zh) 变形光导
CN102227677A (zh) 薄型背光源系统和使用该薄型背光源系统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03098B (zh) 背光源光导
CN106932954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09692B (zh) 近眼光场显示装置
CN103258838A (zh) 显示设备及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US20230403908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9315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018635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58135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088767A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7348254A (zh) 一种近眼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