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6715A -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6715A
CN117346715A CN202311640267.2A CN202311640267A CN117346715A CN 117346715 A CN117346715 A CN 117346715A CN 202311640267 A CN202311640267 A CN 202311640267A CN 117346715 A CN117346715 A CN 117346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oad
ice
adjacent towers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02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46715B (zh
Inventor
余雨薇
侯亮
李敏姝
吴浩
彭琪
鲁闯
孔祥金
林尤欢
范保平
邹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enrui Tong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enrui Tong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enrui Tong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enrui Tong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02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6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6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6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46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6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来基于经纬度数据确定对应高程信息及气象区信息,然后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计算综合导线比载,最后根据综合导线比载和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最大弧垂。本发明可以避免传统弧垂测定方式中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弧垂测定数据的精度更高,减少了弧垂测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有效提升了弧垂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为电网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弧垂是指在平坦地面上,相邻两基电杆上导线悬挂高度相同时,导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线的垂直距离。一般地,当输电距离较远时,导线由于自重会形成轻微的弧垂,使导线呈悬链线的形状。目前,高压输电线基本都是设置在户外郊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而输电线路弧垂是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指标。若线路弧垂过小,就会增加导线张力,加剧振动现象,从而出现导线断裂事故;若线路弧垂过大,输电线路容易受到风力作用而发生晃动,并且导线对地或对交跨物的安全距离变小,为了保证线路及人身安全,就要增加杆塔高度,这将导致工程投资增加。因此,在实际电力工程建设、运维及改造过程中,为了防止电网事故发生,电力运营维护公司就需要定期进行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确保导线弧垂满足要求。
而在传统的输电线检测过程中,由于输电线路涉及到的环境复杂多样,以至于对弧垂计算需要的测量数据不易获取,有的数据还需要结合肉眼观察来确定,导致测量精度低,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弧垂测定的效率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无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
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
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无冰最大弧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最大弧垂;包括:
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
将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风荷载;所述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4=0.625v2dαu×10-3,其中,g4表征无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将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综合荷载;所述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
将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r=g6/A,其中,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将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代入预置的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所述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2=rL2/8ε,其中,f2表征无冰最大弧垂,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包括: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在高程地图中标定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并确定所述地图坐标对应的像元值,根据相邻两杆塔地图坐标所对应的像元值确定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
基于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高差角,在高差角为0时,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包括: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将所述气象区对应的编号导入预置的基准换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所述基准换算表中包含若干气象区编号,以及各气象区编号关联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包括:
将风速导入预置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所述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包含若干风速区间,以及各风速区间关联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
将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导入预置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所述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包含若干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以及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关联对应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区间。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包括:
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
将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代入预置的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冰重力荷载;所述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2=9.8×0.9πδ(δ+d)×10-3,其中,g2表征冰重力荷载,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
将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风荷载;所述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5=0.625v2(d+2δ)αu×10-3,其中,g5表征覆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将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综合荷载;所述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g3=g1+g2;
将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γ=g7/A,其中,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将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代入预置的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所述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1=γL2/8ε,其中,f1表征覆冰最大弧垂,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查询单元、判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三计算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查询单元,用于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判定单元,用于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来基于经纬度数据确定对应高程信息及气象区信息,然后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计算综合导线比载,最后根据综合导线比载和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最大弧垂,可以实现高效、准确且便捷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本发明可以避免传统弧垂测定方式中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弧垂测定数据的精度更高,减少了弧垂测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有效提升了弧垂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为电网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可应用于相应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的计算终端,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7:
S11.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勘察采集终端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然后将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传输至计算终端。同时,计算终端可对相应接配电网架空线路管理数字平台,从数字平台的资源库、材料表等里面采集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S12.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在高程地图中标定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示例性地,可采用公式X=512+1024×(J-J_m)/(Jmax-Jmin),Y=384-1024×(W-W_m)/(Wmax-Wmin)来计算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其中,J_m=(Jmax+Jmin)/2,W_m=(Wmax+Wmin)/2,其中,Jmax、Jmin、Wmax和Wmin四个变量分别代表地图区域经度最大值、经度最小值、纬度最大值和纬度最小值,J和W为杆塔所在的经度和纬度,X和Y为杆塔的地图坐标值,高程地图初始化位置对应的屏幕上下两头出现空缺,左右两侧铺满,那么经纬度每一度对应的图像长度为1024/(Jmax-Jmin)。然后确定所述地图坐标对应的像元值,根据相邻两杆塔地图坐标所对应的像元值确定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再基于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高差角,在高差角为0时,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
S13.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具体实施时,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将所述气象区对应的编号导入预置的基准换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示例性地,所述基准换算表可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所述基准换算表中包含若干气象区编号,以及各气象区编号关联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S14.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具体实施时,可将风速导入预置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示例性地,所述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可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所述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包含若干风速区间,以及各风速区间关联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可将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导入预置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示例性地,所述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可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所述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包含若干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以及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关联对应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区间。
S15.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具体实施时,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
将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代入预置的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冰重力荷载;所述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2=9.8×0.9πδ(δ+d)×10-3,其中,g2表征冰重力荷载,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
将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风荷载;所述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5=0.625v2(d+2δ)αu×10-3,其中,g5表征覆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S16.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具体实施时,将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综合荷载;所述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g3=g1+g2;
将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γ=g7/A,其中,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S17.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具体实施时,将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代入预置的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所述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1=γL2/8ε,其中,f1表征覆冰最大弧垂,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最后再将计算得到的覆冰最大弧垂进行输出和可视化展示。
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可应用于相应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的计算终端,如图2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S27:
S21.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勘察采集终端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然后将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传输至计算终端。同时,计算终端可对相应接配电网架空线路管理数字平台,从数字平台的资源库、材料表等里面采集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S22.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在高程地图中标定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示例性地,可采用公式X=512+1024×(J-J_m)/(Jmax-Jmin),Y=384-1024×(W-W_m)/(Wmax-Wmin)来计算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其中,J_m=(Jmax+Jmin)/2,W_m=(Wmax+Wmin)/2,其中,Jmax、Jmin、Wmax和Wmin四个变量分别代表地图区域经度最大值、经度最小值、纬度最大值和纬度最小值,J和W为杆塔所在的经度和纬度,X和Y为杆塔的地图坐标值,高程地图初始化位置对应的屏幕上下两头出现空缺,左右两侧铺满,那么经纬度每一度对应的图像长度为1024/(Jmax-Jmin)。然后确定所述地图坐标对应的像元值,根据相邻两杆塔地图坐标所对应的像元值确定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再基于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高差角,在高差角为0时,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
S23.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具体实施时,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将所述气象区对应的编号导入预置的基准换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如图2所示,所述基准换算表中包含若干气象区编号,以及各气象区编号关联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S24.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具体实施时,可将风速导入预置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如图3所示,所述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包含若干风速区间,以及各风速区间关联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可将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导入预置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如图4所示,所述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包含若干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以及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关联对应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区间。
S25.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无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
具体实施时,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无冰时,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将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风荷载;所述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4=0.625v2dαu×10-3,其中,g4表征无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S26.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
具体实施时,将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综合荷载;所述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
将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r=g6/A,其中,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S27.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无冰最大弧垂。
具体实施时,将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代入预置的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所述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2=rL2/8ε,其中,f2表征无冰最大弧垂,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最后再将计算得到的无冰最大弧垂进行输出和可视化展示。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传统弧垂测定方式中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弧垂测定数据的精度更高,减少了弧垂测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有效提升了弧垂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为电网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查询单元、判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三计算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查询单元,用于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判定单元,用于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还用于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无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无冰最大弧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如图4所示,在硬件层面,包括:
数据接口,用于建立处理器与外部智能勘察采集终端及数字平台的数据对接;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执行实施例1中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内部总线。处理器与存储器和数据接口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所述存储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先进先出存储器(First InputFirst Output,FIFO)和/或先进后出存储器(First In Last Out,FILO)等。所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实施例1中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软盘、光盘、硬盘、闪存、优盘和/或记忆棒(Memory Stick)等,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实施例1中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无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
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
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无冰最大弧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无冰风荷载;根据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无冰综合荷载,并利用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二综合导线比载;基于第二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最大弧垂;包括:
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
将风速、导线外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风荷载;所述无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4=0.625v2dαu×10-3,其中,g4表征无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将无冰风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无冰综合荷载;所述无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
将无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二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r=g6/A,其中,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g6表征无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将第二综合导线比载和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代入预置的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无冰最大弧垂;所述无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2=rL2/8ε,其中,f2表征无冰最大弧垂,r表征第二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包括: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在高程地图中标定相邻两杆塔的地图坐标,并确定所述地图坐标对应的像元值,根据相邻两杆塔地图坐标所对应的像元值确定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
基于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计算高差角,在高差角为0时,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包括:
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将所述气象区对应的编号导入预置的基准换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所述基准换算表中包含若干气象区编号,以及各气象区编号关联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包括:
将风速导入预置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所述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表中包含若干风速区间,以及各风速区间关联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
将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导入预置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所述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表中包含若干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以及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关联对应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包括:
将导线单位质量代入预置的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导线自重力荷载;所述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1=9.8×P,其中,g1表征导线自重力荷载,P表征导线单位质量;
将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代入预置的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冰重力荷载;所述冰重力荷载计算式为g2=9.8×0.9πδ(δ+d)×10-3,其中,g2表征冰重力荷载,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
将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代入预置的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风荷载;所述覆冰风荷载计算式为g5=0.625v2(d+2δ)αu×10-3,其中,g5表征覆冰风荷载,v表征风速,d表征导线外径,δ表征覆冰厚度,α表征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u表征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将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代入预置的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覆冰综合荷载;所述覆冰综合荷载计算式为,其中,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g3=g1+g2;
将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代入预置的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所述第一综合导线比载计算式为γ=g7/A,其中,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g7表征覆冰综合荷载,A表征导线横截面积;
将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代入预置的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所述覆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f1=γL2/8ε,其中,f1表征覆冰最大弧垂,γ表征第一综合导线比载,L表征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ε为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
8.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查询单元、判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三计算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导线单位质量、导线外径以及导线横截面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确定相邻两杆塔对应的高程值,根据相邻两杆塔的高程值以及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确定高差角,并根据高差角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否呈平抛物线;
查询单元,用于在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呈平抛物线时,根据相邻两杆塔的经纬度数据查询确定相邻两杆塔所处的气象区,以及所处气象区对应的风速和覆冰厚度;
判定单元,用于根据风速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并根据覆冰厚度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根据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和导线外径匹配确定对应的导线受风体型系数;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基于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情况判定相邻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有覆冰时,利用导线单位质量计算导线自重力荷载,利用导线外径和覆冰厚度计算冰重力荷载,利用风速、导线外径、覆冰厚度、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线受风体型系数计算覆冰风荷载;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覆冰风荷载、冰重力荷载和导线自重力荷载计算覆冰综合荷载,并利用覆冰综合荷载和导线横截面积计算第一综合导线比载;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综合导线比载、相邻两杆塔之间的档距以及设定的最低点水平应力计算相邻两杆塔之间导线的覆冰最大弧垂,并输出和展示所述覆冰最大弧垂。
9.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
CN202311640267.2A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46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0267.2A CN117346715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0267.2A CN117346715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6715A true CN117346715A (zh) 2024-01-05
CN117346715B CN117346715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35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0267.2A Active CN117346715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6715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152A (en) * 1999-04-13 2000-01-25 Allaire; Marc-Andre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icing conductors of a bundle of conductors
CN102042885A (zh) * 2010-10-08 2011-05-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输电线路塔线体系状态监测装置
WO2013148782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Elwha Llc Mobile device configured to perform tasks related to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791894A (zh) * 2014-02-18 2014-05-14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杆塔定位方法和装置
CA2836259A1 (en) * 2012-12-21 2014-06-21 Murray W. Davis Portable self powered line mountable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undisturbed conductor temperature of electric power line conductors
CN104166798A (zh) * 2014-08-13 2014-11-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弧垂数据的连续档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确定方法
CN105868486A (zh) * 2016-04-11 2016-08-17 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gpu并行技术的导线弧垂计算方法
WO2019147965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LineVi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monitoring
WO2020097121A1 (en) * 2018-11-05 2020-05-14 Allen Institute Artificial expression constructs for selectively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excitatory cortical neurons
CN111241687A (zh) * 2020-01-15 2020-06-05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等比虚拟法的集中荷载连续档应力弧垂设计方法
CN111262203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 一种弧垂调整一体化调整板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97083A (zh) * 2020-12-11 2021-04-23 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平滑曲线拟合的弧垂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983987A (zh) * 2021-09-26 2022-01-2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动态监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91925A (zh) * 2021-12-10 2022-05-13 周玉玲 一种防输电线路舞动计算方法
CN115080906A (zh) * 2022-06-20 2022-09-2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等值覆冰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222466A (zh) * 2023-01-10 2023-06-0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耐张塔导线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718161A (zh) * 2023-06-30 2023-09-08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架空线路弧垂状态估计系统及方法
CN116738711A (zh) * 2023-06-09 2023-09-1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覆冰预测准确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152A (en) * 1999-04-13 2000-01-25 Allaire; Marc-Andre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icing conductors of a bundle of conductors
CN102042885A (zh) * 2010-10-08 2011-05-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输电线路塔线体系状态监测装置
WO2013148782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Elwha Llc Mobile device configured to perform tasks related to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A2836259A1 (en) * 2012-12-21 2014-06-21 Murray W. Davis Portable self powered line mountable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undisturbed conductor temperature of electric power line conductors
CN103791894A (zh) * 2014-02-18 2014-05-14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杆塔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166798A (zh) * 2014-08-13 2014-11-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弧垂数据的连续档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确定方法
CN105868486A (zh) * 2016-04-11 2016-08-17 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gpu并行技术的导线弧垂计算方法
WO2019147965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LineVi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monitoring
WO2020097121A1 (en) * 2018-11-05 2020-05-14 Allen Institute Artificial expression constructs for selectively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excitatory cortical neurons
CN111241687A (zh) * 2020-01-15 2020-06-05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等比虚拟法的集中荷载连续档应力弧垂设计方法
CN111262203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 一种弧垂调整一体化调整板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97083A (zh) * 2020-12-11 2021-04-23 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平滑曲线拟合的弧垂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983987A (zh) * 2021-09-26 2022-01-2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动态监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91925A (zh) * 2021-12-10 2022-05-13 周玉玲 一种防输电线路舞动计算方法
CN115080906A (zh) * 2022-06-20 2022-09-2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等值覆冰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222466A (zh) * 2023-01-10 2023-06-0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耐张塔导线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738711A (zh) * 2023-06-09 2023-09-1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覆冰预测准确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6718161A (zh) * 2023-06-30 2023-09-08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架空线路弧垂状态估计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绍强;赵学周;李霖;王世伟;武明伟;任金柱;: "基于Matlab实现架空输电线路观测弧垂的算法", 华北电力技术, no. 07 *
陈锡浩;黄俊华;: "8字形架空光缆弧垂张力特性的计算",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no. 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6715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9484B (zh) 输电线路数字化平断面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578169B (zh) 一种台风灾害条件下的电网关键线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156793B (zh)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等级划分系统
CN111442752B (zh) 一种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的监测方法
CN109359882B (zh) 一种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跳闸风险评估方法
CN110535144A (zh) 风沙天气下含多类型负荷的智能配电网韧性定量分析方法
CN117346715B (zh)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弧垂测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645940A (zh) 一种导线与树木之间净空距离的动态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3674512B (zh) 一种带电交叉跨越施工现场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5080906A (zh) 一种输电线路等值覆冰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3321468B (zh) 拉线式三角形桁架测风塔
CN109408928A (zh) 一种v型绝缘子悬挂方式的优化方法
CN112580243A (zh) 一种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动力响应模拟分析方法
CN110110940B (zh) 一种输电线路高度风速预报方法
CN110645939A (zh) 一种两条导线之间的相对垂直距离的动态预测系统及方法
CN203249616U (zh) 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桥梁挠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CN105975697B (zh) 输电塔迎风面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325488A (zh) 一种强对流天气下阵风发生范围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842348A (zh) 光伏电站的安装方案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471997B (zh) 一种绝缘子串风偏距离计算方法
CN110826243B (zh) 一种重覆冰区可取消地线输电线路的电力通信设计方法
CN110442900B (zh) 一种输电线塔经济损失分析方法
He-yan et al. Optim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and foundation
CN112484623B (zh) 一种输电线路的舞动数值获取方法
CN106782933A (zh) 一种抗风型复合绝缘子及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