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5565A -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5565A
CN117345565A CN202311103146.4A CN202311103146A CN117345565A CN 117345565 A CN117345565 A CN 117345565A CN 202311103146 A CN202311103146 A CN 202311103146A CN 117345565 A CN117345565 A CN 117345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thermal energy
assembly
layer
steam
steam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3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和平
胡建军
李存宝
廖承禹
涂佳辉
高自奇
刘博文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1031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5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5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5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4/00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geothermal energy
    • F03G4/07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4/00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geothermal energy
    • F03G4/023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geothermal energy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thermal col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4/00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geothermal energy
    • F03G4/033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geothermal energy having a Rankin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该装置包括地热能收集组件,用于注入海水收集地热能、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换热组件,蒸汽发生器连接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蒸汽发电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冷凝器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换热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地热层的热能,换热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对发电后的工质循环利用,避免发电后的工质直接排放浪费,提高蒸汽发电组件的发电量,进而提高开采干热岩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热岩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干热岩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低碳等优点,是地热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类型之一。传统的EGS双井开采模式,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注入井注入高压水对干热岩储层进行改造,增强其渗透性和流体流量,然后驱动低温淡水流经改造后的储层网络进行热能的提取,并将携带热量的工质通过指定的生产井进行提取至发电设备发电。
上述现有技术主要基于淡水作为换热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但是沿海地区或海洋岛礁淡水资源溃泛,而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利用海水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技术和方法处于空白,换热和发电装置也缺乏抗海水腐蚀性及过滤有害物质的考虑,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工质浪费,导致干热岩开发的经济效益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采干热岩的方法换热工质腐蚀设备、造成环境污染、降低干热岩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包括:
地热能收集组件,用于注入海水收集地热能;
蒸汽发生器,连接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
蒸汽发电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
冷凝器,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
换热组件,用于吸收地热能换热,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
控制系统,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热交换器,设置在地热层的不同深度,相邻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互连通;
回流管,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其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包括注入井和生产井,所述注入井和所述生产井之间设置人工缝隙网络,所述人工缝隙网络包括若干缝隙,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注入井和所述生产井之间,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冷源介质入口、冷源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每个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与单个所述缝隙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所有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地面供暖设备连接。
可选的,相邻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回流管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地面供暖设备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回流管均布置隔热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注入井包括: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一端连接海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并延伸至地热层,所述第一水平段上布置数个第一射孔;
所述生产井包括: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一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并延伸至岩石层,所述第二水平段上布置数个第二射孔;
其中,所述第一射孔与所述第二射孔通过所述人工缝隙网络连通。
可选的,所述生产井内设置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组件。
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树脂过滤层,所述石英砂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和所述树脂过滤层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在所述生产井内。
可选的,所述蒸汽发电组件包括:
蒸汽涡轮发电机,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其中,所述蒸汽涡轮发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海水开采干热岩地热能的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地质勘探信息,确定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确定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
根据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和冷凝器安装至地面层,换热组件预埋在地热层内,其中,所述地热能采集组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组件依次通过管路形成连通回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和冷凝器安装至地面层,换热组件预埋在地热层内的步骤具体包括:
围绕所述生产井所在位置在所述地面层搭建人工平台;
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安装至人工平台上,蒸汽发生器通过管路连接蒸汽发电组件,蒸汽发电组件发电后的低温蒸汽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
在指定探测位置钻凿一竖直深井,将多个热交换器预埋至地热层内,各个热交换器位于同一竖直深井内的不同深度,位于最上层的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位于最下层的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又与蒸汽发生器管路连接,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冷凝器对蒸汽发电组件发电后的低温蒸汽工质冷凝,得到液态海水后再次经预埋在地热层的换热组件换热后形成高温液体,高温液体再直接输送至蒸汽发生器转换为高温蒸汽被蒸汽发电组件循环利用,避免发电后的工质直接排放浪费,从而提高蒸汽发电组件的发电量,提高干热岩开采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使用海水作为换热工质,还能解决普通的水循环方式消耗淡水量较大的问题,有效节约淡水资源,实现绿色开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开采干热岩地热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地热层;200、岩石层;300、地面层;400、蒸汽涡轮发电机;500、加热管;600、蒸汽发生器;700、冷凝器;800、地面供暖设备;900、热交换器;1000、海水存储设备;1100、注入井;1110、第一竖直段;1120、第一水平段;1130、第一射孔;1200、生产井;1210、第二竖直段;1220、第二水平段;1230、第二射孔;1300、第一抽水泵;1400、第三抽水泵;1500、第四抽水泵;1600、第五抽水泵;1700、过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目前,干热岩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淡水,沿海地区或海岛岛礁的淡水资源匮乏,换热工质也无法充分利用,导致沿海地区或海岛岛礁的干热岩开采成本高,基于此,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包括:地热能收集组件、蒸汽发生器600、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700、换热组件和控制系统;地热能收集组件用于注入海水收集地热能,蒸汽发生器600,连接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蒸汽发电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600,冷凝器700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用于冷凝成液体,换热组件用于吸收地热能换热,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70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600;所述蒸汽发生器600、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700和所述换热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注入井1100的注入液体为海水。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干热岩包括地热层100(干热岩层)、岩石层200(干热岩表面的岩石)以及地面层300(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位置),一般来说,干热岩表面的岩石凹凸不平,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设备安装至人工搭建平台上(位于岩石层200的上方),从而保证各个设备的稳定运行。地热能收集组件用于注入海水收集地热能,蒸汽发生器600、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700、换热组件构成连通回路,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述各个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控制系统为干热岩开采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端,用于通讯连接各个设备,方便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蒸汽发生器600需要从地热能收集组件中抽取经过干热岩加热后的海水工质,为了方便蒸汽发生器600抽取经过干热岩加热后的海水工质,蒸汽发生器600与地热能收集组件之间作为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上安装第一抽水泵1300,第一抽水泵1300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通过将海水注入至地热能收集组件内,加热后的海水工质通过第一抽水泵1300抽取至蒸汽发生器600内,蒸汽发生器600将高温的海水工质转换为高温蒸汽,再输送至蒸汽发电组件内发电,发电过后的低温蒸汽工质又经冷凝器700冷凝成液态海水并输送至换热组件内加热,液态海水加热过后变成高温海水又注入至蒸汽发生器600内,使得发电过后的低温蒸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干热岩开采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经换热组件加热后的海水工质容易达到蒸汽发生器600所需的额定给水温度,配合蒸汽发生器600吸取的地热能收集组件内的高温液体,使得蒸汽发生器600所产生的高温蒸汽的蒸汽量大大提升,进而使得蒸汽发电组件的发电量大大提高。本发明还使用海水作为换热工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淡水开采干热岩的装置,实现节约淡水、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开采工艺。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热交换器900和回流管,两个热交换器900设置在地热层100的不同深度,相邻所述热交换器900之间相互连通;回流管一端连接于最下层的所述热交换器900,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600连接;其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热交换器900与所述冷凝器700连通,所述热交换器900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具体地,热交换器900的数量优选为2个,通过一个竖井即可将两个热交换器900分别安装在同一地热层100的不同深度,降低安装难度,减少成本。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器600在额定给水温度下所产生的蒸汽量最多,转换效率最好,用电量最少,通过设置多个热交换器900,经过多次热交换以达到蒸汽发生器600所需的给水温度,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600的蒸汽转换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包括注入井1100和生产井1200,所述注入井1100和所述生产井1200之间设置人工缝隙网络,所述人工缝隙网络包括若干缝隙,所述热交换器900位于所述注入井1100和所述生产井1200之间,所述热交换器900包括冷源介质入口、冷源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入口与所述冷凝器700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每个所述热交换器900的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与单个所述缝隙连通,所述热交换器900的所有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地面供暖设备800连接。
具体地,选择目标为150度的地热层100钻凿注入井1100,生产井1200安装至注入井1100流经的岩石层200(即地热层表层处),生产井1200的数量优选为2个。人工缝隙网络是指人工制造的热储缝隙,用于连通注入井1100和生产井1200,使得注入井1100内的海水工质经地热层100之后,再流动至生产井1200内被生产井1200所提取。热交换器900安装在注入井1100与生产井1200之间的地热层100内,每个热交换器900的换热介质入口均与单个人工缝隙网络的缝隙连通,使得能够利用所开采的地热能海水工质进行换热,并且经过换热之后降温的海水工质被地面供暖设备800回收利用,减少设备使用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理解的是,地面供暖设备800是指供暖给民用供暖设备,所需温度在80-100度之间,常规的地热能海水工质的温度在150-350度之间,经过换热之后的海水工质也有接近100度,正好符合地面供暖设备800的温度需求,还可以避免换热后的工质流入至生产井1200影响蒸汽发生器600的转换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邻所述热交换器900之间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900与所述回流管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900与所述地面供暖设备800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回流管均布置隔热绝缘层。
具体地,热交换器900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热交换器900与回流管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热交换器900与地面供暖设备800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以及回流管均布置隔热绝缘层,用于防止热量损失。更加具体地,隔热绝缘层采用陶瓷纤维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三抽水泵1400,用于抽取换热后的冷源工质进入蒸汽发生器600,第四管路上设置第四抽水泵1500,用于抽取换热后的海水工质进入给地面供暖设备800回收利用。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注入井1100包括第一竖直段1110和第一水平段1120,所述第一竖直段1110一端连接海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1120连接并延伸至地热层100,所述第一水平段1120上布置数个所述第一射孔1130;所述生产井1200包括第二竖直段1210和第二水平段1220,所述第二竖直段1210一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60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1220连接并延伸至岩石层200,所述第二水平段1220上布置数个所述第二射孔1230;其中,所述第一射孔1130与所述第二射孔1230通过所述人工缝隙网络连通。
具体地,通过射孔工具对注入井1100的第一水平段1120以及生产井1200的第二水平段1220射孔,得到第一射孔1130和第二射孔1230,第一射孔1130和第二射孔1230具有多个,通过周期性水力压裂技术对第一射孔1130进行储层改造,得到人工缝隙网络。将第二射孔1230与人工缝隙网络所经过的地热层100表层处连通,从而能够吸取经过地热层100换热之后的海水工质。本方案通过人工制造人工缝隙网络,相比于采用高压水进行压裂所制造的人工缝隙网络,热储缝隙所产生的方向和位置更加容易控制,更加方便对地热能的提取和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地热层100之后的海水工质内容易充满杂质颗粒物等,蒸汽发生器600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会使得蒸汽发生器600内的水管和水箱容易产生水垢,影响蒸汽发生器600的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生产井1200内设置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组件1700。
具体地,所述过滤组件1700包括: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树脂过滤层,所述石英砂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和所述树脂过滤层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在所述生产井1200内。
进一步地,在位于第一抽水泵1300下方的生产井1200内安装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树脂过滤层,石英砂为最下层,树脂为最上层,石英砂过滤层用于过滤泥沙、杂质、胶体、颗粒物和悬浮物,活性炭过滤层用于过滤异味异色,树脂过滤层用于过滤钙离子和镁离子。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过滤层均位安装在生产井1200内,降低过滤时的热量损失,且通过层层过滤,使得所开采的海水工质的水质容易达标,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600的使用寿命和热效率,进而提高蒸汽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
更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端,用于显示蒸汽发生器600的数据,例如在蒸汽发生器600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和腐蚀程度传感器,并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感应蒸汽发生器600内反应时的温度和海水的腐蚀程度,对蒸汽发生器600进行监控,方便及时维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所示,所述蒸汽发电组件包括蒸汽涡轮发电机400,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6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700连接,其中,所述蒸汽涡轮发电机400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具体地,蒸汽涡轮发电机400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能够使得干热岩的热能充分利用。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600与蒸汽涡轮发电机400之间连接的管道为第五管路,第五管路上安装加热管500,加热管500用于对蒸汽进行预热,以提高蒸汽涡轮发电机400的发电效率。
基于上述所有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海水开采干热岩地热能的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S100、根据地质勘探信息,确定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
具体地,通过检测设备检测干热岩区域,确定赋存深度范围、地质背景和地应力条件,选择目标为150度的干热岩资源丰富的地热层100,
S200、根据所述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确定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
所述S200步骤具体包括:
S210、通过钻井工具钻凿注入井1100,其中,注入井1100包括第一竖直段1110和第一水平段1120;
S220、通过射孔工具对所述注入井1100的第一水平段1120进行射孔,得到第一射孔1130;
S230、通过周期性水力压裂技术对所述第一射孔1130进行储层改造,形成人工缝隙网络;
S240、在所述注入井1100的海水工质所流经的岩石层200(即地热层表层位置)钻凿两个生产井1200,生产井1200包括第二竖直段1210和第二水平段1220;
S250、通过射孔工具分别对两个所述生产井1200的第二水平段1220进行射孔,得到第二射孔1230;其中,所述第二射孔1230与所述人工缝隙网络的热储缝隙连通;
S260、将过滤组件1700安装至生产井1200内。
S300、根据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将蒸汽发生器600、蒸汽发电组件和冷凝器700安装至地面层300,换热组件预埋在地热层100内,其中,所述地热能采集组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600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600、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700和所述换热组件依次通过管路形成连通回路;
所述S300的步骤具体包括:
S310、围绕所述生产井1200所在位置的所述地面层300搭建人工平台;
S320、将蒸汽发生器600、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700安装至人工平台上,蒸汽发生器600通过管路连接蒸汽发电组件,蒸汽发电组件发电后的低温蒸汽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700;
S330、钻凿一竖直深井,竖直深井位于生产井和注入井之间,将多个热交换器900预埋至地热层100内,各个热交换器900位于同一竖直深井内的不同深度,位于最上层的热交换器900通过管路与冷凝器700连接,位于最下层的热交换器900通过管路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又与蒸汽发生器600连接,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将多个热交换器900预埋至地热层100内的步骤包括:
S341、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冷源介质入口、冷源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每个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与单个所述缝隙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所有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地面供暖设备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海水注入至地热能收集组件进行开采工作,并且控制各个零部件进行运动,在此不在过多阐述。
此外,为了便于使用海水,先将海水抽取至海水存储设备1000,海水存储设备1000安装在人工平台上,海水存储设备1000通过第五抽水泵1600与注入井1100连接。
工作原理如下:海水经第五抽水泵1600抽取至注入井1100中,在注入井1100内吸收地热能并进入至第一射孔1130,经第一射孔1130流向人工缝隙网络,再次吸取地热层100的地热能转变为高温海水,接着经过生产井1200内的过滤组件1700过滤,然后被生产井1200上的第一抽水泵1300抽取至蒸汽发生器600,蒸汽发生器600将高温海水变为高温蒸汽,高温蒸汽输送至蒸汽涡轮发电机400发电,发电过后的低温蒸汽被冷凝器700冷凝为液态海水,液态海水再经热交换器900吸收热能转变为高温海水,最后再回流至蒸汽发生器600内,如此循环往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对发电后产生的低温蒸汽工质进行充分利用,不仅能够增加蒸汽发生器的蒸汽产量,而且能够提高蒸汽涡轮发电机的发电量,进而提高干热岩开采的经济效益,并且使用海水作为换热工质,还能解决普通的水循环方式耗水量较大的问题,适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热能收集组件,用于注入海水收集地热能;
蒸汽发生器,连接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
蒸汽发电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
冷凝器,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
换热组件,用于吸收地热能换热,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
控制系统,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热交换器,设置在地热层的不同深度,相邻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互连通;
回流管,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其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包括注入井和生产井,所述注入井和所述生产井之间设置人工缝隙网络,所述人工缝隙网络包括若干缝隙,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注入井和所述生产井之间,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冷源介质入口、冷源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冷源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流管连通,每个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与单个所述缝隙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所有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地面供暖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回流管的连接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地面供暖设备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回流管均布置隔热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井包括: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一端连接海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并延伸至地热层,所述第一水平段上布置数个第一射孔;
所述生产井包括: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一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并延伸至岩石层,所述第二水平段上布置数个第二射孔;
其中,所述第一射孔与所述第二射孔通过所述人工缝隙网络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内设置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树脂过滤层,所述石英砂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和所述树脂过滤层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在所述生产井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电组件包括:
蒸汽涡轮发电机,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其中,所述蒸汽涡轮发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地质勘探信息,确定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干热岩储层的位置,确定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
根据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和冷凝器安装至地面层,换热组件预埋在地热层内,其中,所述地热能采集组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电组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组件依次通过管路形成连通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热能收集组件的安装位置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和冷凝器安装至地面层,换热组件预埋在地热层内的步骤具体包括:
围绕生产井所在位置的所述地面层搭建人工平台;
将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电组件、冷凝器安装至人工平台上,蒸汽发生器通过管路连接蒸汽发电组件,蒸汽发电组件发电后的低温蒸汽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
在指定探测位置钻凿一竖直深井,竖直深井位于生产井和注入井之间,将多个热交换器预埋至地热层内,各个热交换器位于同一竖直深井内的不同深度,位于最上层的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位于最下层的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又与蒸汽发生器管路连接,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CN202311103146.4A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7345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3146.4A CN117345565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3146.4A CN117345565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5565A true CN117345565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3146.4A Pending CN117345565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55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30982U (zh) 由废弃油/气井改造用于注水采油的热源系统
CN1105274C (zh) 利用旧井来开发地热能的方法
CN201866970U (zh) 同层地热循环利用系统
CN103453571A (zh)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
CN114658394B (zh) 一种改造深部废弃矿井的地下循环采热系统及方法
CN113236189A (zh) 一种高效无损取热地热开采系统与方法
CN109654581B (zh) 一种基于承压含水层的跨季节蓄热的复合供暖系统
CN107420959A (zh) 地能建筑供暖制冷三维可视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CN101440784B (zh) 井下地热能蒸汽驱动装置及其发电或抽液方法
CN106322830A (zh) 一种高效中深层地热井下取热系统
CN100532915C (zh) 一种原油集输的风光电一体化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CN117345565A (zh) 一种基于海水工质开采干热岩地热能源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9458159B (zh) 一种温差发电热激法开采海域水合物系统及方法
CN207279993U (zh) 免采变形适应地岩集束热管供热设备
CN212614648U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新型开发装置
CN209704776U (zh) 地热井下循环高效热动电三联供装置
CN114719456A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井下强化换热系统
CN208846521U (zh)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
CN110748945A (zh) 一种太阳能与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系统
CN109915334A (zh) 地热井下循环高效热动电三联供装置及工艺方法
CN111502605A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新型开发装置及方法
CN116164438A (zh) 一种以co2为工作流体的废弃井同轴闭环地源热泵系统
CN219572052U (zh) 一种利用新建井和地表废井反季节蓄热的循环供热系统
CN2401693Y (zh) 采油回注污水余热能源温位转换式加热装置
CN212481728U (zh) 一种橇装式油田井场光热循环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