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4121A -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4121A
CN117334121A CN202311162622.XA CN202311162622A CN117334121A CN 117334121 A CN117334121 A CN 117334121A CN 202311162622 A CN202311162622 A CN 202311162622A CN 117334121 A CN117334121 A CN 117334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counterfeiting
image
label
targ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26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涛
钱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26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41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4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1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 G09F3/0294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where the change is not permanent, e.g. labels only readable under a special light, temperature indicating labels and the lik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7Forms or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a machine-readable marking, e.g. a bar cod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72Labels for containers
    • G09F2003/0273Labels for bottles, fla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对基材上印刷的展示信息上方的透明涂覆层进行改进,在透明涂覆层中包含与目标信息唯一对应的防伪图案。具体而言,通过混有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设置特殊透明区域,该特殊透明区域的形状由相应的防伪图案确定。其中,第一预定物的存在使得特殊透明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该实施方式可以提升图形码标签的伪造成本和伪造难度,提升防伪有效性。

Description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安全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防伪标签是一种特殊的标识,用于鉴别真假产品、防止产品被仿造、篡改并保护品牌形象的一种标签。防伪标签通常是一种印刷品,可以直接印在产品上或包装上,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标签或标记附加到产品上。防伪标签通常包含独特的信息特征,例如图形码、图像、文字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用来识别产品的真实性。以图形码标签(具体如二维码、条形码等)为例,可以以标签贴纸为载体,储存图形码标识信息。通过扫描图形码标签,可以识别其中的图形码,从而快速地获取相关信息。图形码标签可以粘贴在商品表面,从而应用于物品的防伪、溯源、物流等方面。
然而,实际使用场景中,存在一些通过伪造防伪标签来实现各种利益目的的情形。例如;商家通过翻拍手段伪造出与防伪标签上的图案和纹理一致的伪造标签,并将伪造标签张贴在商品上,从而欺诈消费者;在窜货场景,通过翻拍防伪标签然后扫描来骗取厂家的补贴;等等。这种翻拍形式通常可以借助打印、复印等形式实现。因此,在防伪标签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伪造难度、增加伪造成本,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其中: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一展示信息;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一防伪图案,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中的印刷有所述图形码的面积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涂覆层通过第一涂覆材料制作,所述第一涂覆材料为光油、矿油、树脂油中的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物为空气,所述第一区域经由涂覆未消泡的第一涂覆材料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涂覆层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其他透明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其他透明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上的覆盖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图案经由以下方式确定,从而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标识包括: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按照预定加密方式进行的加密,得到第一目标密文;通过对所述第一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一编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加密方式为: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一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一编码标识包括:将所述第一目标密文通过第一预定格式表示为第一数值;对所述第一数值的各个位加和,以根据得到的和值对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取模;利用得到的模值确定所述第一编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基于预设的数量m确定,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m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确定的图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将所述第一编码标识通过第二预定格式表示为m个比特的第二数值,其中m个比特位与所述m个区域一一对应;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的m个比特中比特值为预定值的比特位在所述m个区域中对应的各个区域确定相应防伪图案,并将所确定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个区域中的单个区域为方形区域,且所述m个区域按照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规则排列: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伪图案标识和防伪图案之间具有预定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编码标识对应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图案为以下中的一种: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预设字符中的一个;从m个按照预定规则排列的预定区域中选择至少一个区域构成的图案,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向预定基材的第一面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所述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中的印刷有所述第二展示信息的面积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包括:通过混合有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的第一涂覆材料向所述第一面上涂覆形成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中的印刷有所述第二展示信息的面积范围内;利用所述第一涂覆材料涂覆所述第一面的至少部分面积范围,以覆盖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覆材料为光油、矿油、树脂油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预定物为空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经由以下方式生成: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标识;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标识包括: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按照预定加密方式进行的加密,得到第二目标密文;通过对所述第二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二编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加密方式为: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二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二编码标识包括:将所述第二目标密文通过第一预定格式表示为第一数值;对所述第一数值的各个位加和,以根据得到的和值对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取模;利用得到的模值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m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确定的图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获取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将所述第二编码标识通过第二预定格式表示为m个比特的第二数值,其中m个比特位与所述m个区域一一对应;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的m个比特中比特值为预定值的比特位在所述m个区域中对应的各个区域确定相应防伪图案,并将所确定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个区域中的单个区域为方形区域,且所述m个区域按照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规则排列: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伪图案标识和防伪图案之间具有预定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二编码标识对应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为以下中的一种: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预设字符中的一个;从m个按照预定规则排列的预定区域中选择至少一个区域构成的图案,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验证方法,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三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三展示信息,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的所述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所述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通过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并确定与所述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基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防伪标签非伪造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防伪图像为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形状对应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所述第三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三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图像还包括未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包括:解析所述第二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期防伪图案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对所述第三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编码标识;根据所述第三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三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包括: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的预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一方式包括白平衡处理、伽马矫正处理、直方图均衡处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方式为滤波处理;从所述第三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图形码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以将所述图形码与预设图形码识别区域进行对齐,所述对齐包括边框对齐、形变纠正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通过预先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所述图像识别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训练:针对各个样本防伪标签,采集各条样本标签图像,其中,单个样本防伪标签基于随机生成的样本展示信息确定,单条样本标签图像包括补光采集的样本第一图像和未经补光采集的样本第二图像;利用预先确定的图像识别模型处理各条样本标签图像中的样本第一图像,以得到各个样本防伪图案的识别结果;将各个样本防伪图案的识别结果与各个样本防伪标签分别对应的各个防伪图案标签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图像识别模型的当前模型损失,其中,单个防伪图案标签通过解析相应样本标签图像中的样本第二图像获取相应的单个样本目标信息,经由以下方式生成:对所述单个样本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单个样本编码标识;根据所述单个样本编码标识,获取所述单个防伪图案;以当前模型损失减小为目标,调整所述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从而训练图像识别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通过相似度衡量;所述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包括:在所述相似度大于预定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所述防伪标签非伪造;在所述相似度小于预定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所述防伪标签为伪造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似度通过以下中的一项: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形状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的形状一致的概率;所述第三识别图案对应的像素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对应的像素中,所在位置相一致的像素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中的像素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三识别图案对应的各个区域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对应的各个区域中,所在位置相一致的区域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中的区域数量或防伪图案对应的总区域数量m的比值;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装置,包括:
第一印刷单元,配置为向预定基材上的第一面上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
第二印刷单元,配置为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所述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验证装置,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三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三展示信息,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配置为获取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的所述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所述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
解析单元,配置为通过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从而确定与所述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
识别单元,配置为基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
验证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对基材上印刷的展示信息上方的透明涂覆层进行改进,在透明涂覆层中嵌入与目标信息唯一对应的防伪图案。具体而言,通过混有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设置特殊透明区域(如第一区域),该特殊透明区域的形状由相应的防伪图案确定该透明区域经由未混合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覆盖。其中,第一预定物的存在使得特殊透明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而覆盖在其上的未混合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不仅保证了特殊透明区域的完整性,而且能使得防伪图案不显著,能够有效防止防伪标签被翻拍伪造,提升伪造难度。
另外,由于第一预定物在通常情况下显示为透明,仅在光线照射作用下形成对不同波长的光的薄膜干涉,可以得到相应色彩的干涉图案,由此,在防伪标签的验证阶段,防伪图案可以作为隐形特征,只需要普通的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以及对应的补光装置(如闪光灯)即可完成采集,而不需要额外使用特殊设备处理,因此,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本说明书提供的图形码标签的一个具体实施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说明书提供的一个具体例子的防伪标签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一个具体例子的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中的防伪图案生成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另一个具体例子的防伪标签的防伪图案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验证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制作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验证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说明书的一个具体实施场景示意图。在该具体实施场景中,对一种瓶装酒产品(图1中标识为drink,也可以是其他物品)设置防伪标签进行示例。如图1所示,在该具体实施场景中,针对单瓶酒或单个品类的酒,可以将其产品信息通过防伪标记服务端生成图形码(图1中生成的图形码为二维码),从而根据图形码制作防伪标签粘贴于酒产品的瓶身。消费者针对自己买到的酒产品,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等)扫描图形码,识别其中包含的信息,然后向验证服务端发送所识别到的信息,如产品信息,验证服务端对所识别的信息进行验证并反馈验证结果,如正品、伪品等结果。通常,产品是正品、伪品的验证结果与防伪标签的真伪验证结果一致。
值得说明的是,图1中的实施场景仅为一个具体示例,其中:酒产品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可以粘贴图形码标签的物品,例如药品、化妆品、文具、灶具、智能终端、收纳用品,等等;防伪标签中的二维码也可以是条形码等其他图形码,特别地,图形码也可以是其他展示信息,例如文字、符合、标志性图案等等;用于采集图形码图像的智能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表、扫描枪等其他采集终端;防伪标记服务端和验证服务端可以是相同的服务端;等等。
为了防止对防伪标签的翻拍,常规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例如有:
(1)使用隐形油墨在防伪标签上特定位置印刷防伪标记,并使用特定专用设备,通过打出不同光源以及使用特定滤光片来采集到对应的油墨的反射光,其中隐形油墨例如为荧光油墨、红外油墨等同色不同谱的油墨等等;
(2)在防伪标签表面的清漆层或者纯色层中增加微孔结构,验证时使用手机闪光灯拍摄对应表面,根据反射光确定微孔结构位置是否满足特定规律。
其中,方案(1)中,隐形油墨成本高,且需要使用特殊的光源和对应的采集设备才能观测到;方案(2)依赖印刷工艺,在工艺泄露的情况下可以批量复制。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针对目标信息(如图1中的产品信息)生成唯一对应的防伪图案的技术方案,配合印刷材料和流程的设置,提高防伪标签的仿制成本和难度。
图2示出本说明书技术构思下的一个防伪标签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防伪标签至少可以包括基材201和透明涂覆层202。其中,基材201可以采用纸、塑料、金属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构建,且便于粘附在物品上,例如为纸张、塑料薄片、金属薄板、金属箔等等。基材201通常具有平面状态或经相关操作可以展现出平面状态。
基材201的第一面(如图2中朝上的面)上印刷有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展示信息。这里,目标信息可以是与防伪标签设置物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网址、商品的描述信息、商户或用户的身份信息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定。为了描述方便,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目标信息记为第一目标信息,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展示信息记为第一展示信息。第一目标信息中的“第一”可以用来描述目标信息的任意性和普适性。换句话说,第一目标信息可以是设置防伪标签所用到的任一条目标信息。第一展示信息中的“第一”表示与“第一目标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展示信息是需要展示在防伪标签中的信息,其根据相应的目标信息确定,并可以是图案、字符、图形码等中的至少一种。目标信息与展示信息之间可以具有唯一对应关系。展示信息例如可以是从目标信息中获取的字符与图案结合的信息,或者是根据目标信息生成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等用于通过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颜色规律分布以记录目标信息的图形码,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展示信息可以以图案信息的形式设于基材201的第一面上,也可以是单独的层结构形式设于基材201的第一面。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展示信息作为设于基材上的一种图案信息,可以直接印刷于基材201上。而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展示信息作为单独的层结构,例如可以粘贴或通过预定材料喷涂在基材201上。
透明涂覆层202设在基材201的第一面上,并覆盖第一展示信息。为了不影响展示信息的采集,透明涂覆层202所使用的涂覆材料可以在固化后呈透明状态。根据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透明涂覆层202中包括一个特殊的透明区域,用于通过区域形状来展示与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一防伪图案,在这里可以将该特殊的透明区域对应称为第一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区域按照第一防伪图案设置,设置方式例如为喷涂等印刷方式。其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区域可以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203。该第一预定物203设于透明涂覆层202靠近基材201的一侧,从而被背向基材的一侧隐藏和保护。
为了不影响第一展示信息的呈现,该第一预定物可以混合在透明涂覆层202使用的涂覆材料中,并与相应涂覆材料不相溶或在某些状态下不相溶,例如在慢速搅拌或翻拌情况下不相溶,从而可以保证在涂覆及固化过程中保持两者的混合状态(区别于融合、相溶状态)。同时,第一预定物需要在涂覆材料固化后保持透明状态(光可以穿透的状态)。以第一预定物是空气为例,其可以以气泡形式存在于相应涂覆材料中。例如,相应涂覆材料可以为光油(如UV光油、PV光油等)、矿油(如矿油白油、石蜡油等)、树脂油等中的一种,则第一区域可以经由未消泡的光油(即混合有空气的光油)、未消泡的矿油(即混合有空气的矿油)、未消泡的树脂油(即混合有空气的树脂油)等等涂覆材料制作。实践中,第一预定物也可以是具有以上透明、与第一涂覆材料不相溶或在某些状态下不相溶特性的其他物质,在此不做限定。
图2中为了显示第一预定物203,将其边缘描绘出来,实践中,第一预定物203的边缘可以不明显。可选地,第一预定物203可以以不同粒度混合在相应涂覆材料中。在一些实现中,在不影响所呈现的效果的情况下,第一区域使用的涂覆材料可以区别于透明涂覆层202的其他区域所使用的涂覆材料,如其他区域使用光油,第一区域使用未消泡的矿油等。
其中,第一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防伪图案与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其可以是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多个预设字符中的一个等预设图案,或各种图形的组合图案,也可以是根据第一目标信息生成的图案,在此不做限定。以根据第一目标信息生成的图案为例,其可以是从m个按照预定规则排列的预定区域中选择至少一个区域构成的图案,其中,m个预定区域排列的预定规则可以是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中的至少一项。其中,防伪图案的生成过程在后续实施例中描述。值得说明的是,防伪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无法穷举,其并不以以上所列举图形为限。
根据一些可能的设计,图2中的透明涂覆层中,可以仅包括第一区域。
根据另一些可能的设计,图2中的透明涂覆层中,第一区域可以与透明涂覆层202的上边缘平齐,也就是说,透明涂覆层包括对应于第一防伪图案的第一区域,以及填充第一区域空隙即其他空白部分的其他透明区域,该其他透明区域可以通过不设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制作。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他透明区域在基材的第一面上的覆盖面积不小于第一区域对应的面积。
根据又一些可能的设计,图2中的透明涂覆层也可以看作两个涂覆层。一个涂覆层用于设置第一防伪图案(包含第一区域),另一个涂覆层用于覆盖第一防伪图案(对应第一区域之外的至少部分区域,如记为其他透明区域)。如图3所示,将本说明书一个具体例子的防伪标签进行拆解示意。
在图3中,基材30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展示信息,例如为二维码图案302,该二维码图案302可以通过打印平面图形或者刻印等方式设在基材301上。第一涂覆层303为防伪图案层,用于在二维码图案302的外侧设置防伪图案(如对应第一区域)。第二涂覆层304(如对应其他透明区域)作为防伪标签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二维码图案302和第一涂覆层303的作用,并可以通过光线透射呈现二维码图案302。此时,第二涂覆层304在基材301的第一面上的覆盖面积不小于第一涂覆层303中第一区域的面积。
可以理解,图形码图案的采集通常设置有预定区域作为图形码识别区域,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采集到的展示信息的图像内识别到防伪图案,防伪图案对应的区域(如第一区域),可以限定在图形码的面积范围内,即不超出图形码对应基材所占的区域。
第一涂覆层303可以仅包含防伪图案区域,也可以包含防伪图案之外的其他区域,其中,其他区域可以经由其他透明质地的涂覆材料(如第二涂覆层304使用的第二涂覆材料)涂覆。通常,第二涂覆层304可以完全覆盖二维码图案302及第一涂覆层303。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第一涂覆层303的防伪图案所使用的第一涂覆材料可以混合有第一预定物,使其在光线照射情况下呈现区别于第一涂覆层303的其他部分及第二涂覆层304的效果。在第一预定物为空气之类的气体的情况下,该第一涂覆材料例如为未消泡的光油、矿油、树脂油等中的一种。而第二涂覆层304所使用的第二涂覆材料例如可以为消泡的光油、矿油、树脂油等中的一种。
如此,诸如图2中的第一区域203、图3中的第一涂覆层303等的防伪图案中,由于形成防伪图案的涂覆材料中混合了透明的第一预定物,在经光线照射向防伪图案的情况下,经由该第一预定物既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这就是薄膜干涉效应(由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或折射的光相遇而产生干涉)。因此,可以理解,第一预定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粒度和形状,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干涉条纹。例如,在经单一的蓝色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可能经相应粒度的第一预定物的干涉呈现蓝色干涉条纹。而在白光照射的情况下,经由第一预定物会形成不同颜色的干涉条纹,从而呈现出彩色的干涉效果。如此,在通过补光拍摄(如通过闪光灯补白光拍摄)防伪标签图像的情况下,可以经由识别诸如图2中的第一区域203、图3中的第一涂覆层303等识别到干涉图像,该干涉图像对应着防伪图案,用来完成防伪验证。
可以理解,为了完成防伪验证,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将防伪图案与目标信息进行关联,使得一个图形码唯一对应到一个防伪图案。如此,在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下,可以将第一展示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信息与防伪图案建立关联关系,使得不同的目标信息对应不同的防伪图案,一条目标信息相应的关联处理总能对应到一个唯一的防伪图案。在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直接对目标信息与防伪图案建立唯一性映射关系。在可能的设计中,为了避免目标信息和防伪图案之间的映射关系泄露,还可以增加两者的映射复杂度。例如,对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后,将编码信息映射到防伪图案。
作为示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图案的确定流程。该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任意计算机、设备或服务器,例如图1示出的防伪标记服务端。为了描述方便,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仍将任意目标信息记为第二目标信息,相应得到的防伪图案记为第二防伪图案。如图4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图案的确定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1,对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相应的第二编码标识;步骤402,根据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的第二防伪图案。
首先,在步骤401中,对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标识。
这里,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需要通过防伪标签描述的任意信息,例如对于商品而言,目标信息可以包括商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产品身份编码等来源信息,也可以包括产品的目标销售地、有效期限等预期信息。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原始描述信息,也可以是经数字、符号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表示的抽象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对第二目标信息的编码可以是对第二目标信息的原始信息(如前文中的商品信息等)进行编码。编码的目的是将避免使用原始信息,从而加强对第二目标信息的信息隐私保护。如此,可以对第二目标信息按照预定编码规则进行编码,编码结果例如记为第二编码标识。编码标识例如可以对应有预定标识范围,也就是说,所采用的编码规则最终可以将信息编码到预定标识范围,如0至255的标识范围。这里,预定标识范围可以与防伪图案的可能数量一致,从而各个编码标识可以唯一对应到一个防伪图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目标信息转化为第一预定格式表示的数值(如记为第一数值),这里,第一预定格式例如为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然后,对第一预定格式表示的数值的各个位加和,得到的和值对编码标识的数量取模,从而对应到编码标识。举例而言,第一预定格式为十六进制,编码标识对应的标识范围为0至255,共256个数值,将目标信息或其图形码码值转化十六进制表示为“F028A5EB”,各个位加和得到“65”,对256取模结果为65,即得到编码标识65。其中,编码标识的数量与防伪图案的数量一致。防伪图案的数量可以与防伪图案的确定规则相关。参考图2所示,在将防伪图案通过4个区域表示的情况下,通过选取不同的区域组合,理论上的防伪图案数量可以有16个(实际上去掉一个4个区域全不选的情形可以有15个),则编码标识的数量可以为16。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对第二目标信息进行预定加密方式下的加密,得到相应的第二目标密文,然后将第二目标密文转化为第一预定格式表示的数值(如仍记为第一数值等),再将第一预定格式表示的数值向编码标识编码。其中,这里的预定加密方式例如为单向哈希函数加密,如MD5、SHA256之类的哈希算法加密。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隐私(如目标信息与防伪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在加密过程中对第二目标信息进行加盐处理,即,通过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加密。其中,加盐哈希计算是一种常见的密码存储方式,可以通过将一个随机的、唯一的盐(salt)值与密码组合后进行哈希运算,从而增加密码的安全性,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将第二目标密文转化为第一预定格式表示的数值后再向编码标识编码的过程与前文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编码标识,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然后,经由步骤402,根据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的第二防伪图案。
可以理解,编码标识和防伪图案之间可以具有唯一对应关系。即,一个编码标识唯一对应到一个防伪图案。该唯一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相应的映射规则而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候选防伪图案的形状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例如单个防伪图案可以包括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预设字符等等(可任意设置,无法穷举)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预设字符可以有多个,每个预设字符可以作为一个候选防伪图案,也可以与其他图形组合作为候选防伪图案。防伪图案和编码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为简单映射,即针对一个确定的编码标识,可以直接映射到一个预先存储的防伪图案,如编码标识65对应防伪图案为星状图形,编码标识72对应环状图形,等等。此时,根据第二编码标识,可以直接获取一个候选防伪图案,作为第二防伪图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伪图案的形状还可以是根据第二编码标识生成的。例如,将第二编码标识表示为m个比特的第二格式(如二进制格式)下的数值(如记为第二数值等),并与第一展示信息对应地划分m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比特,则根据各个比特的取值,可以生成第二防伪图案。此时,可能的防伪图案数量可以基于m确定,例如为2m(事实上,需要去掉m个区域全部不是预定值时的空白图案,为2m-1)。举例而言,单个比特的取值通常为0或1,在生成第二防伪图案时,可以取与预定值(如1)对应的区域生成防伪图案。作为一个简单示例,在图3中,假设m=4,则理论上可以对应24个防伪图案(事实上为24-1个防伪图案)。假设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编码标识为“9”,则标识为4个比特的二进制形式为“1001”,将比特值为预定值1的各个比特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防伪图案选中的区域,如图3所示,可以将四个区域中的第一个区域(左上角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右下角区域)构成的图案作为相应的防伪图案。其中,以上的m个区域也可以换成m个图形(如前文列举的星型图形、预定字符之类的图形)等。由于单个编码标识可以唯一对应到一个防伪图案,因此,生成防伪图案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由编码标识向防伪图案映射的过程。
值得说明的是,在根据编码标识生成防伪图案过程中,m个比特所对应的m个区域可以按照各种合理的预定规则进行排列。其中,这里的预定规则例如是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等等。以阵列方式排列为例,在图3的示例中,m=4,排列方式为2×2的方阵。实践中,可以推而广之,在m开平方为整数数值(例如m=16、64等)的情况下,m个区域可以以阵列方式排列为的方阵。在其他情况下,m个区域可以按照m1×m2的阵列方式排列,其中,m1×m2=m。作为另一个示例,图5还示出了一个m个区域纵向排列形成条纹状的防伪图案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m个区域还可以大小、形状不一致,且进行不规则排列。总之,不管m个区域如何排列,在确定m个比特的比特值后,均可以选择比特值为预定值的各个区域,构成防伪图案。
如此,单条目标信息可以唯一对应到单个防伪图案。换句话说,目标信息与防伪图案相关联,如第二目标信息与第二防伪图案相关联。这就为通过防伪图案进行防伪验证提供了依据。
进一步地,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以上描述的防伪标签,例如图2、图3、图5等示出的防伪标签。
仍以针对第二目标信息制作防伪标签为例,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流程。该流程的执行主体例如是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可以获取单条展示信息及其对应的防伪图案,并完成图形码图案的制作。如图6所示,防伪标签的制作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01,向预定基材的第一面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步骤602,在预定基材的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上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其中,以上的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任意的目标信息,第二图形码图案、第二防伪图案中的“第二”,均为与第二目标信息相对应的描述标记,不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实质性限定。
首先,在步骤601中,向预定基材的第一面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
可以理解,第二展示信息用于描述第二目标信息。这里,目标信息可以是与防伪标签设置物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网址、商品的描述信息、商户或用户的身份信息等。第二展示信息是需要展示在防伪标签中的信息,其根据相应的目标信息确定,并可以是图案、字符、图形码等中的至少一种。目标信息与展示信息之间可以具有唯一对应关系。以第二展示信息为二维码、条形码之类的图形码为例,可以将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相应图形码形式下的码值,根据码值确定相应的图形码图案。例如码值为二进制形式,二进制数中的0、1分别对应黑色和白色的单元色块,从而生成相应的二维码,作为第二展示信息。
预定基材可以是预先针对第二目标信息确定的基材,如为纸张、塑料薄片、金属板、金属箔等等中的任意一种。向基材上印刷第二展示信息的过程可以利用预定的印刷工艺实现,例如为油印、喷涂、刻印等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印刷形式与实际业务需求中第二站是信息在基材上的设置方式有关,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经由步骤602,在预定基材的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
可以理解,根据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针对第二目标信息的透明涂覆层中可以包括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另外,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如此,在针对透明涂覆层经补光采集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从图像中识别到干涉效应对应的干涉图像,该干涉图像对应着第二防伪图案。
这里,第二防伪图案可以与第二展示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例如第二防伪图案通过第二目标信息生成,在第二展示信息为图形码图案的情况下,第二防伪图案还可以通过图形码的码值生成。更具体地,第二防伪图案例如可以通过图4示出的流程生成。第二防伪图案可以在防伪标签制作流程中确定,也可以提前确定并在防伪标签制作流程中直接获取使用,在此不做限定。
针对获取的第二防伪图案,可以首先采用混合有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的第一涂覆材料涂覆在基材的第二展示信息上,经干燥固化形成第二区域。也就是说,在第二展示信息上涂覆第二防伪图案。这里的涂覆方式涂覆可以是印刷、喷涂等合理的方式。第一涂覆材料例如可以是固化后呈透明状态的材料,例如光油、矿油、树脂油等等中的一种。第一预定物可以是在第一涂覆材料中混合有无色或同样呈透明状态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空气或其他无色气体。在第一预定物是空气的情况下,印刷第二区域的防伪图案所使用的涂覆材料例如可以是未消泡的第一涂覆材料等等。第一预定物在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薄膜干涉的干涉效果,从而使得第二防伪图案可以形成相应颜色的图案,与其他区域透明状态下的无色透明状态形成区别。
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二展示信息包括描述第二目标信息的图形码的情况下,第二区域的大小可以在第一面中的印刷有第二展示信息的面积范围内。另外,为了便于识别,第二区域的面积也不能太小,例如不能小于预定尺寸,或者其面积与第二展示信息所占面积的比值不能小于预定比例(如十分之一等)。
在第二区域干燥固化后,可以用第一涂覆材料覆盖第二区域,形成透明的涂覆表层。该涂覆表层覆盖第二区域,从而对防伪图像进行隐藏和保护。此时,可以将第一涂覆材料经由喷涂、打印等方式覆盖于固化后的第二区域并干燥固化。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透明涂覆层可以看作两个涂覆层,第二区域的第二防伪图案可以看作第一涂覆层,填充第二防伪图案的间隙及覆盖第二区域的部分可以看作与第一涂覆层嵌合在一起的第二涂覆层。
可以理解,虽然在上文中通过两次涂覆的方式在基材上涂覆得到透明涂覆层,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多次涂覆的方式对基材进行涂覆,只要能实现与上文描述相同的透明涂覆层即可。
通过图6示出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流程制作的防伪标签可以设于物品(如图1示出的酒瓶)表面,从而用于防伪、溯源等场景。
针对一个具体的防伪标签,可以通过采集相应的防伪图案进行验证。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验证流程。该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智能终端与为防伪标签提供验证支持的相应服务端(如图1中的验证服务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为IoT设备(具体如智能手表等)、图形码扫描仪等。
可以理解,实践中,可以通过该验证流程针对任意实体采集图像,试图启动该验证流程。本说明书中,仅针对防伪标签是否被伪造的应用场景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本说明书提供的防伪标签验证流程中所针对的验证对象,至少可以在外观上与本说明书提供的防伪标签类似,即:包含基材和透明涂覆层,且基材上靠近透明涂覆层一面印刷有相应的展示信息,透明涂覆层覆盖在基材的展示信息上。为了描述方便,将验证流程中的防伪标签上对应的展示信息记为第三展示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信息记为第三目标信息。
如图7所示,以针对第三目标信息的防伪标签为例,本说明书提供的图形码标签的验证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701,获取针对防伪标签的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该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步骤702,通过解析上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并确定与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步骤703,基于对第一图像进行与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步骤704,基于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首先,在步骤701中,获取针对防伪标签的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
根据前文的防伪标签设置原理可知,本说明书提供的防伪标签,由于防伪图像在光线照射下,可以产生干涉效果,形成相应颜色的干涉图案,从而与透明涂覆层的其他部分形成区分。因此,至少可以采集经补光的第一图像作为该防伪标签的标签图像。
其中,防伪标签的标签图像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组件(如摄像头等)进行采集。图像采集组件可以设于专用设备,也可能设于普通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说明书中,采集补光图像时,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组件上的闪光灯进行补光。如此,可通过光线照射在防伪图像形成相应色彩(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的干涉效果图案。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防伪标签的标签图像不仅可以包括补光处理采集的第一图像,还可以包括未经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二图像。
接着,经由步骤702,通过解析上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并确定与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
其中,解析第三展示信息的过程即对展示信息的检测与识别过程,例如,在第三展示信息是图形码的情况下,解析第三展示信息通常是将图形码解码读取并转换成文本内容。在第三展示信息是图形、字符等的情况下,解析第三展示信息通常可以是文字识别、图形识别等。
以第三展示信息是图形码为例,可以先从标签图像中检测图形码所在位置。通常,图形码识别之前,需要先将图形码置于预定区域,因此,检测图形码位置的目的在于将图形码与预定区域对齐。预设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如正方形区域或矩形区域等,如图1示出的终端设备上的图形码检测框区域。图形码按照定位信息(如二维码中的定位标记、二维码图像的四个角等)对齐在预设区域(如正方形区域等)中。在图形码图像发生形变(如扭曲、弯曲、宽度不一致等)的情况下,对齐还可以包括对形变的纠正。其中,图形码的检测过程可以采用常规的各种识别算法进行,例如二维码识别可以通过HybridBinarizer、GlobalHistogramBinarizer等算法,基于二值化将图像中的色域变为黑白两个颜色,然后提取图形中的二维码矩阵,从而解析二维码的码值。
在仅采集当前防伪标签经补光的第一图像作为标签图像的情况下,标签图像的解析可以通过第一图像进行。然而,考虑到补光处理后,防伪图像的色彩可能影响第三展示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还可以采用未经补光处理(透明涂覆层保持透明状态)的第二图像进行解析。
可以理解,第三展示信息本身是第三目标信息,或者由第三目标信息生成。因此,通过对第三展示信息的解析(如获取图形码的码值),可以得到当前防伪标签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
由于非伪造的防伪标签中的防伪图像基于目标信息生成,在得到了第三目标信息之后,可以按照防伪图像的生成方法,生成当前防伪标签对应的防伪图像,该防伪图像是当前防伪标签非伪造状态下的理想图像,在此可以称之为预期防伪图像,也可以理解为标准防伪图像,或者参考防伪图像,等等。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预期防伪图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对第三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编码标识;根据第三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第三防伪图案。其中,对第三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编码标识的过程中,可以先对第三目标信息按照预定加密方式进行的加密,得到第三目标密文,然后通过对第三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三编码标识。这里的预定加密方式例如是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具体地,预期防伪图案可以参考图4示出的实施例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的预期防伪图案生成过程可以看作图4中的防伪图案生成流程的一个具体应用,图4示出的防伪图案生成方式的相关描述可以适用预期防伪图案生成,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步骤702中,解析标签图像中包含的展示信息、确定与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的过程可以均由采集图像信息的终端完成,也可以由服务端完成,还可以由终端完成解析图像信息中包含的图形码的过程,由服务端完成确定与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的过程,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然后,通过步骤703,基于对第一图像进行与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
可以理解,第一图像为补光拍摄的图像,对于非伪造的防伪标签而言,其透明涂覆层对应有干涉图像。因此,在防伪标签是否伪造的验证过程中,可以从第一图像中识别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干涉效应的图像。由于第一图像所针对的当前防伪标签可能是伪造的,也可能是非伪造的,因此,识别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干涉效应的图像可能产生识别到干涉图像的结果,也可能产生识别不到干涉图像的结果。不管哪种结果,都可以以图案形式呈现,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对应的识别结果统一记为第三识别图案。
根据一个可能的设计,针对第一图像进行与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干涉效应的图像识别过程,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常规处理进行。例如,可以将补光采集的第一图像与未补光采集的第二图像进行对比,从而,从第一图像中去除与第二图像中的展示信息重合的部分,而直接获取第一图像中剩余部分的图案,作为第三识别图案。
根据另一个可能的设计,针对第一图像进行与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干涉效应的图像识别过程,可以通过预先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这里,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用于识别经补光处理的图像(如第一图像)中的相应色彩图案的模型。其中,在非伪造防伪标签中,该相应色彩图案是经由第一预定物在白光照射(通过采集图像时补光实现)下产生薄膜干涉效应而得到的。
图像识别模型的识别目标是防伪图像,其结果可以是识别框,也可以是像素级分割形式,例如精确到防伪图像的边缘像素。图像识别模型可以通过诸如UNet、DBNet或Faster rcnn、patch-wise之类的图像处理算法构建,并预先进行训练。图像识别模型可以采用任意合理的方法进行训练。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可以通过以下流程训练:
首先进行样本构造。此时,可以随机生成预定数量(例如1万个)的展示图像(如二维码),并根据前文描述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流程(如图4示出的流程)制作出相应的防伪标签作为样本。然后,采集各个防伪标签的补光图像和未补光图像。经由未补光图像,可以检测和识别相应的样本目标信息,并基于以下方式生成相应的样本防伪图案标签:对单个样本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单个样本编码标识;根据单个样本编码标识,获取单个防伪图案。其中,样本防伪图案标签作为样本的预期防伪图案标签,即图像识别模型的目标图案(Ground Truth),其确定方法可以与图4示出的防伪图案生成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对于各个防伪标签的补光图像,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相应样本防伪图案标签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模型损失。然后向模型损失减小的方向调整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从而训练图像识别模型。
其中,上述的模型损失可以通过诸如Dice Loss函数之类的损失函数来衡量。在实际应用中,图像识别模型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Adam优化算法或者其他优化器作为参数优化器对图像识别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具体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识别的准确性,在通过图像识别模型处理第一图像之前,还可以对第一图像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第三展示信息为图形码为例,可以先检测图形码的位置,并将图形码的位置与识别框对齐。这里,对齐可以包含对图形码图案的调整,例如使其与识别框顶点对齐,并解决由于光线、拍摄角度等因素造成的各个码元之间宽度不相等之类的形变、色差等问题。对齐后的图形码图像可以用于后续处理,例如经由图像识别模型进行防伪图案的识别等。
考虑到经过补光处理的第一图像可能会存在局部过曝等情况,还可以利用预先设定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对第一图像或经过对齐后的图形码图像进行预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图像预处理算法可以对第一图像或经过对齐后的图形码图像进行光线调整的预处理,该预处理过程例如可以记为第一方式的预处理。其中,这里的图像预处理算法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白平衡处理算法、伽马矫正处理算法、直方图均衡处理算法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图像预处理算法可以对第一图像或经过对齐后的图形码图像进行高频噪声提取的预处理,该预处理过程例如可以记为第二方式的预处理。此时,图像预处理算法可以是高通滤波算法(具体如FFT高通滤波算法(或FFT高通滤波器)、DCT高通滤波算法(或DCT高通滤波器)等)之类的滤波处理算法。
可以理解,实践中,可以对第一图像进行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的预处理。在更多实施例中,对第一图像还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预处理,例如消除阴影等,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在图像识别模型训练阶段,对于各个样本防伪标签的补光图像,也可以经过图形码区域对齐、以上第一方式预处理(如白平衡处理、伽马矫正处理、直方图均衡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上第二方式预处理等预处理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预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步骤704,基于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其中,对于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的比较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可以是形式上的比较。例如,两者对应的字符形状的一致性(如是否均为字符a,或者在预期防伪图案为a的情况下,第三识别图案是a的概率)。根据两者对应的字符一致性,即为相似性比较结果。此时相似性比较结果可以为相似、不相似的确定结果,也可以是相似度(如第三识别图案是a的概率)描述的概率结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第三识别图案的识别结果为精确到像素级的分割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像素级的比较。例如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度为所在位置相一致的像素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中的像素数量的比值。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防伪图案所占区域的一致性比较。例如,前文对应的m个区域中,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度为所占位置相一致的区域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所占区域数量或m的比值。这里,防伪图案所占区域的检测过程中,一个区域是否被占,可以根据识别结果中,落入该区域的像素所占比重确定。例如,一个区域包含的像素总数量为h,识别结果中落入该区域的像素为t,则在t与h的比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该区域为第三识别图案所占区域。
在更多实施例中,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可以通过更多方式进行衡量,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在相似性比较结果为确定结果的情况下,两者相一致代表着验证通过,防伪标签不存在伪造风险,不相一致则代表着验证不通过,防伪标签存在伪造风险。在相似性比较结果为相似度结果的情况下,如果两者相似度高于预设相似阈值,则确定验证通过,防伪标签不存在伪造风险,否则,两者相似度低于预设相似阈值,则确定验证不通过,防伪标签存在伪造风险。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各种描述过程中,目标信息、防伪图像、展示信息等均为通用描述,即适用于任意一个相关事物的描述,在具体化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第二”等表示其具有任意性和普适性,其中的“第一”、“第二”等对相应概念不构成实质性限定。特别地,“第一”和“第二”不对相应事物构成区分,例如“第一目标信息”和“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同一条目标信息。
另外,图7示出的各个步骤,可以在终端执行,也可以在验证服务端执行(此时标签图像由终端采集并反馈至服务端),还可以部分由终端执行、部分由验证服务端执行,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定。
回顾以上过程,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对基材上印刷的展示信息上方的透明涂覆层进行改进,在透明涂覆层中嵌入与目标信息唯一对应的防伪图案。具体而言,通过混有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设置特殊透明区域(如第一区域),该特殊透明区域的形状由相应的防伪图案确定。其中,第一预定物的存在使得特殊透明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在第一区域上还可以经由未混合第一预定物的涂覆材料覆盖其他透明区域,不仅保证特殊透明区域的完整性,而且能使得防伪图案不显著,能够有效防止防伪标签被翻拍伪造,提升伪造难度。
另外,由于第一预定物在通常情况下显示为透明,仅在光线照射作用下形成对光的薄膜干涉,可以得到相应色彩的干涉图案,由此,在防伪标签的验证阶段,防伪图案可以作为隐形特征,只需要普通的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以及对应的补光装置(如闪光灯)即可完成采集,而不需要额外使用特殊设备处理,因此,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装置。该装置可以设于打印设备。图8示出了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制作装置800。如图8所示,装置800可以包括第一印刷单元801,第二印刷单元802,以第二目标信息的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为例,有:
第一印刷单元801,配置为向预定基材上的第一面上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
第二印刷单元802,配置为在预定基材的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根据又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验证装置。该装置可以设于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也可以一部分设于终端设备,一部分设于服务器,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这里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扫描仪等。图9示出了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伪标签的验证装置900。以该装置900针对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的一个防伪标签为例,假设该防伪标签的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三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三展示信息,透明涂覆层覆盖在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则如图9所示,装置900可以包括:
采集单元901,配置为获取针对防伪标签的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
解析单元902,配置为通过解析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从而确定与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
识别单元903,配置为基于对第一图像中进行与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
验证单元904,配置为基于预期防伪图案与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值得说明的是,图8、9所示的装置800、900分别与图6、图7描述的方法相对应,图6、图7示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同样适用于装置800、90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结合图4、图6、图7等所描述的方法。
根据再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结合图4、图6、图7等所描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说明书的技术构思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9)

1.一种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其中:
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一展示信息;
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一防伪图案,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中的印刷有所述图形码的面积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通过第一涂覆材料制作,所述第一涂覆材料为光油、矿油、树脂油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第一预定物为空气,所述第一区域经由涂覆未消泡的第一涂覆材料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其他透明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其他透明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上的覆盖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第一防伪图案经由以下方式确定,从而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相关联:
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标识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按照预定加密方式进行的加密,得到第一目标密文;
通过对所述第一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一编码标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预定加密方式为:对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进行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一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一编码标识包括:
将所述第一目标密文通过第一预定格式表示为第一数值;
对所述第一数值的各个位加和,以根据得到的和值对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取模;
利用得到的模值确定所述第一编码标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基于预设的数量m确定,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m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确定的图案;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码标识通过第二预定格式表示为m个比特的第二数值,其中m个比特位与所述m个区域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的m个比特中比特值为预定值的比特位在所述m个区域中对应的各个区域确定相应防伪图案,并将所确定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m个区域中的单个区域为方形区域,且所述m个区域按照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规则排列: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防伪图案标识和防伪图案之间具有预定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编码标识对应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一防伪图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第一防伪图案为以下中的一种:
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预设字符中的一个;从m个按照预定规则排列的预定区域中选择至少一个区域构成的图案,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中的至少一项。
15.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
向预定基材的第一面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
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所述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面中的印刷有所述第二展示信息的面积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包括:
通过混合有透明的第一预定物的第一涂覆材料向所述第一面上涂覆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利用所述第一涂覆材料涂覆所述第一面的至少部分面积范围,以覆盖所述第二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涂覆材料为光油、矿油、树脂油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预定物为空气。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经由以下方式生成:
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标识包括:
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按照预定加密方式进行的加密,得到第二目标密文;
通过对所述第二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二编码标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加密方式为:对所述第二目标信息进行加盐的单向哈希计算。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二目标密文的编码处理,确定相应的第二编码标识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密文通过第一预定格式表示为第三数值;
对所述第三数值的各个位加和,以根据得到的和值对预定防伪图案数量取模;
利用得到的模值确定所述第二编码标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m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确定的图案;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
将所述第二编码标识通过第二预定格式表示为m个比特的第四数值,其中m个比特位与所述m个区域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的m个比特中比特值为预定值的比特位在所述m个区域中对应的各个区域确定相应防伪图案,并将所确定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个区域中的单个区域为方形区域,且所述m个区域按照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规则排列: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防伪图案标识和防伪图案之间具有预定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第二编码标识对应的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二防伪图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防伪图案为以下中的一种:环状图形、星状图形、丝带状图形、预设字符中的一个;从m个按照预定规则排列的预定区域中选择至少一个区域构成的图案,所述预定规则包括沿纵向排列、沿横向排列、以阵列方式排列中的至少一项。
27.一种防伪标签的验证方法,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三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三展示信息,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的所述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所述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
通过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并确定与所述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
基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
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防伪标签非伪造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防伪图像为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形状对应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所述第三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三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签图像还包括未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包括:解析所述第二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期防伪图案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对所述第三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三编码标识;
根据所述第三编码标识,确定相应防伪图案作为所述第三防伪图案。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包括:
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的预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一方式包括白平衡处理、伽马矫正处理、直方图均衡处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方式为滤波处理;
从所述第三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包括描述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图形码;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图形码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以将所述图形码与预设图形码识别区域进行对齐,所述对齐包括边框对齐、形变纠正中的至少一项。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第三识别图案通过预先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所述图像识别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训练:
针对各个样本防伪标签,采集各条样本标签图像,其中,单个样本防伪标签基于随机生成的样本展示信息确定,单条样本标签图像包括补光采集的样本第一图像和未经补光采集的样本第二图像;
利用预先确定的图像识别模型处理各条样本标签图像中的样本第一图像,以得到各个样本防伪图案的识别结果;
将各个样本防伪图案的识别结果与各个样本防伪标签分别对应的各个防伪图案标签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图像识别模型的当前模型损失,其中,单个防伪图案标签通过解析相应样本标签图像中的样本第二图像获取相应的单个样本目标信息,经由以下方式生成:对所述单个样本目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单个样本编码标识;根据所述单个样本编码标识,获取所述单个防伪图案;
以当前模型损失减小为目标,调整所述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从而训练图像识别模型。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通过相似度衡量;
所述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包括:
在所述相似度大于预定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所述防伪标签非伪造;
在所述相似度小于预定相似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所述防伪标签为伪造的。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似度通过以下中的一项:
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形状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的形状一致的概率;
所述第三识别图案对应的像素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对应的像素中,所在位置相一致的像素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中的像素数量的比值;
所述第三识别图案对应的各个区域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对应的各个区域中,所在位置相一致的区域数量与预期防伪图案中的区域数量或防伪图案对应的总区域数量m的比值。
36.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装置,包括:
第一印刷单元,配置为向预定基材上的第一面上印刷与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二展示信息;
第二印刷单元,配置为在所述预定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覆盖透明涂覆层,其中,所述透明涂覆层中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对应于与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相关联的第二防伪图案,所述第二区域中包括透明的第一预定物,所述第一预定物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干涉效应。
37.一种防伪标签的验证装置,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和透明涂覆层,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印刷有与第三目标信息对应的第三展示信息,所述透明涂覆层覆盖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配置为获取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的所述第一面采集的标签图像,所述标签图像包括经过补光处理而采集的第一图像;
解析单元,配置为通过解析所述标签图像中包含的第三展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三展示信息对应的第三目标信息,从而确定与所述第三目标信息相关联的预期防伪图案;
识别单元,配置为基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与所述透明涂覆层对应的图像识别,得到第三识别图案;
验证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预期防伪图案与所述第三识别图案的相似性比较,针对所述防伪标签确定是否伪造的验证结果。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4-35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3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权利要求14-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62622.XA 2023-09-08 2023-09-08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3341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2622.XA CN117334121A (zh) 2023-09-08 2023-09-08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2622.XA CN117334121A (zh) 2023-09-08 2023-09-08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4121A true CN117334121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7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2622.XA Pending CN117334121A (zh) 2023-09-08 2023-09-08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41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1696C2 (ru) Двухмерный штрихкод и способ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и штрихкода
US915300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 secure document
US10019626B2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security element, and optically variable security element
US73156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objects using non-visually observable encoded indicia
US9224028B2 (en) Pattern for coding a numerical information item on a surface and marking and reading methods
US992222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nd authenticating an object
US10885415B2 (en) Anti-counterfeiting mark with 3-D features
US9747473B2 (en) Marking comprising two patterns on a surface
CN112313716B (zh) 用于在图像中制作人眼不可见的且不可复制的安全元件的方法以及印刷的图像
US9681020B2 (en) Cre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unforgeable printable image information data
SG186618A1 (en) Authentication verifying method, authentication verifying member and authentication verifying member producing method
IL256161A (en) Computing methods and device to determine if a sign is real
CN111699517A (zh) 用于对具有经印刷的安全特征的安全文件进行可信度和/或完整性检查的方法、安全特征和用于验证的设施
CN204406897U (zh) 新型组合式防伪标识
CN104239928B (zh) 一种防伪印刷品以及对应的防伪方法
CN110533704B (zh) 油墨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91520A1 (zh) 基于微结构检测的防伪纸质品及其制作方法和鉴别方法
CN109376833A (zh) 伪随机信息叠印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CN115860033B (zh) 可分级鉴伪的彩色分区微点码标识的防伪方法和装置
CN117334121A (zh)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US20190163944A1 (en) Composite information bearing devices
Berchtold et al. Fingerprinting blank paper and printed material by smartphones
CN109313701B (zh) 用于生成对象的真实性的度量的方法、成像装置和系统
KR101905416B1 (ko) 예술작품 위변조 방지를 위한 전자지문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예술작품의 위변조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7935669A (zh)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验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