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9412A -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9412A
CN117319412A CN202210705932.0A CN202210705932A CN117319412A CN 117319412 A CN117319412 A CN 117319412A CN 202210705932 A CN202210705932 A CN 202210705932A CN 117319412 A CN117319412 A CN 117319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lockchain network
transaction
blockchai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59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天
张子怡
曲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59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941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316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1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9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9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2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certific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2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topology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包括:管理平台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然后根据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其中,跨链合约用于第一区块链网络、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该方法中,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不同区块链网络如异构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从而实现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平台、计算机集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网络应运而生。区块链网络是一种分布式存储数据的对等互联(peer to peer,P2P)网络,该对等互联网络中的节点为对等(peer)节点。每个peer节点维护至少一条区块链,利用区块链中的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公开账本,具有去中心化、开放匿名、不可伪造篡改等特点,凭借其独特的信任机制和信息传递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推动着科技领域的变革。
目前,相关技术采用服务端和区块链网络构建业务的服务系统。其中,区块链网络包括多个节点,区块链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可以是不同部门管理的节点。具体地,服务端可以接收客户端(也可以称作用户端)的请求,根据该请求进行分类处理、审批,然后服务端可以将与客户端的交互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网络进行存储。基于不同业务的需求,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等用户可以创建或加入多个区块链网络。针对每个区块链网络分别进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各区块链网络通常是独立的,区块链网络之间难以进行数据共享。例如,属于不同联盟的区块链网络难以进行数据共享,当某一区块链网络发生故障时,难以很好地迁移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引入了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不同区块链网络如异构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从而实现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本申请还提供了与上述方法对应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计算机集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简称为管理平台)执行。该管理平台可以是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部署在计算机集群中,计算机集群通过运行软件系统的程序代码,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管理平台也可以是具有区块链网络管理功能的硬件系统,该硬件系统可以是计算机集群中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
具体地,管理平台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然后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所述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本申请实施例的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不同区块链网络如异构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从而实现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并且,该方法封装跨链的繁琐流程到管理平台内,大幅度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易用性,保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然后将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
如此,可以为后续第一区块链网络、第二区块链网络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提供帮助,进而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通过该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提供帮助。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等配置信息可以辅助中继装置与区块链网络建立连接,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可以辅助中继装置进行身份验证,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可以接收所述用户提交的跨链交易请求,根据所述跨链交易请求指示所述中继装置启动跨链交易,然后所述中继装置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接收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一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二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所述中继装置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如此,管理平台统一纳管的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通过中继跨链方式实现跨链交易,为区块链网络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可以接收用户发送的交易查询请求,然后所述管理平台调用所述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查询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获得所述交易信息。接着管理平台向用户返回所述交易信息。
在该方法中,该方法基于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实现管理平台与底层的区块链平台的交互,规范查询链信息、交易、区块、配置等区块链通用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如此可以实现统一的跨链运维监控,方便后续新纳管链的应用对接、业务上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可以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该方法通过先进行跨链能力校验,提前检出不具备跨链能力的区块链网络,并针对不具备跨链能力的区块链网络,终止后续跨链流程,如此可以避免因区块链网络不具备跨链能力导致跨链失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其中,跨链规则可以为通用的跨链规则,或者是用户自定义的跨链规则。基于上述跨链规则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跨链能力校验,提高校验效率。此外,基于用户自定义的跨链规则进行跨链能力校验,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可以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进行管理。如此,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继服务,与中继装置交互,包括部署、查询中继状态、管理中继节点、中继网关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为不同联盟中的网络。如此可以实现不同联盟间共享数据,提高区块链网络的可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包括:
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跨链业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所述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提交的跨链交易请求,根据所述跨链交易请求指示所述中继装置启动跨链交易;
其中,所述中继装置用于:
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接收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一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接收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二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接收用户发送的交易查询请求;
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调用所述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查询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获得所述交易信息,向用户返回所述交易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中继管理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进行管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为不同联盟中的网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集群。所述计算机集群包括至少一台计算机,所述至少一台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进行相互的通信。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得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指示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
本申请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法,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申请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交易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区块链网络是一种由多个节点形成的去中心化网络。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点对点连接,形成对等互联(Peer-to-Peer,P2P)网络。在该对等互联网络中,节点不存在中央化的服务和层级结构,各节点是对等的,因此该网络中的节点也称作对等节点,即peer节点。
区块链网络用于为应用程序(可简称为应用)提供分布式账本及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服务。其中,智能合约中定义有交易逻辑。智能合约被用来生成交易,这些交易会被分发至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peer节点,每个peer节点在各自的账本副本上记录这些交易,并且账本副本不可篡改。交易通常可以以区块的形式记录,不同交易可以记录在不同区块中,不同区块可以连接形成区块链,因此,账本副本可以是区块链。
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也称作链管平台、管理平台,是集中式运营或运维区块链网络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提供开放的平台接口协议标准,允许用户平滑接入名下的各类区块链网络,实现统一的管理监控。
目前,管理平台通常搭建在业务服务器和后端的区块链网络的中间层,通过提供开放接口实现区块链网络的管控。该方法通过对用户名下的区块链网络进行一站式管理,可以节省运营或运维的成本。
然而,各区块链网络通常是独立的,区块链网络的扩张、子链构建通常局限在同一区块链网络,网络规模有限。而且,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难以进行数据共享。例如,属于不同联盟的区块链网络难以进行数据共享,当某一区块链网络发生故障时,难以很好地迁移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管理平台执行。其中,管理平台可以是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部署在计算机集群中,计算机集群通过运行软件系统的程序代码,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管理平台也可以是具有区块链网络管理功能的硬件系统,该硬件系统可以是计算机集群中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
具体地,管理平台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该跨链申请用于将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存储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然后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其中,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区别于传统管理平台对纳管的区块链网络进行简单罗列、单一管理,本申请实施例的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不同区块链网络如异构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从而实现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并且,该方法封装跨链的繁琐流程到管理平台内,大幅度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易用性,保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平台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或领域。例如,该管理平台可以是针对金融行业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不同金融机构的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跨链交易。又例如,该管理平台可以是针对政务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组织或部门(如不同地市税务局)的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跨链交易。
为了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参见图1所示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图,该数据管理系统10包括管理平台100和中继装置200。其中,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与不同区块链平台中的区块链网络20连接。
其中,区块链网络20可以依托于区块链平台建立。区块链平台是指用于建立区块链网络20,并对区块链网络20以及区块链网络20中的区块链副本(分布式账本)进行管理的平台。根据区块链平台内核不同,可以将区块链平台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区块链平台可以基于内核分为Fabric、Quorum、以太坊等不同类型,上述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平台也称为异构区块链平台。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平台建立的区块链网络称为异构区块链网络,可以简称为异构链。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区块链网络20承载有至少一种业务逻辑,因此,该区块链网络20也可以称作业务链。
在图1的示例中,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可以包括异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异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连接异构区块链平台1中的区块链网络1、异构区块链平台2中的区块链网络2连接,从而实现对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的统一管理。
管理平台100为云平台中的软件系统或硬件系统时,该管理平台100可以包括原生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该原生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原生区块链平台中的区块链网络,如区块链网络3和区块链网络4连接,从而实现对区块链网络3和区块链网络4的统一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平台100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该跨链申请用于将第一区块链网络(例如是图1中的区块链网络1)中的第一区块链存储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例如是图1中的区块链网络2)中的第二区块链,接着根据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例如是图1中的异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Inter-BlockChain)合约。
跨链合约是一种两个或多个不同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以及功能状态互相传递、转移和交换的智能合约。在本实施例中,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200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200进行跨链交易。
与管理平台100类似,中继装置200可以是软件装置,也可以是硬件装置。中继装置200可以提供中继服务,从而实现在多个区块联网络中加入一个数据结构,使得两个区块链网络可以通过该数据结构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中继装置200充当数据收集者的角色,不依赖于可信的第三方进行交易验证。具体地,中继装置200可以在获得一个区块链网络发送的数据后自行验证。自行验证的方式依据中继装置200的结构不同而不同。例如BTC-Relay依赖于简单支付验证(SimplePayment Verification,SPV)证明,Cosmos还依赖验证节点签名数量等。
如此,中继装置200通过中继链补全了管理平台100纳管的区块链网络间的协作能力,扩大了业务规模和灵活性,提高了区块链网络的稳定性,在数据丢失或系统废弃的情况下,支持对数据进行跨链迁移。
以上对管理平台100和中继装置200的交互进行了介绍,下面对管理平台100的内部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从业务逻辑的角度,管理平台100可以包括链内业务模块102和跨链业务模块104。
其中,链内业务模块102用于对区块链网络20(包括但不限于公有链、联盟链)内部进行管理。例如,链内业务模块102用于创建、加入、退出、删除联盟,又例如链内业务模块102用于创建、加入、退出、删除业务链。跨链业务模块104用于对不同区块链网络20进行跨链管理。该跨链管理不仅支持同构跨链管理,即同构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跨链管理,还可以支持异构管理,即异构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跨链管理。跨链管理包括不同区块链网络20之间的数据迁移,进一步地,跨链管理还以包括不同区块链网络20之间的互操作,如跨链读、跨链写、跨链查询账本等等。考虑到一些区块链网络20不具备跨链能力,跨链业务模块104还支持配置跨链规则,并基于该跨链规则判断区块链网络20是否支持跨链,然后在区块链网络20支持跨链的情况下,为区块链网络20安装跨链合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平台100还包括数据库106。该数据库106可以保存用户数据、链信息、管理历史流程或操作记录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标识(identifer,ID)、身份证书、证书密钥中的一种或多种。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用于区分不同用户。身份证书为标识身份的数字证书,通常可以是数位凭证认证机构(CertificateAuthority,CA)发放。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证书可以是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Security,TLS)证书。该身份证书中可以包括证书密钥,该证书密钥可以为公钥,如此,发送端(如用户的客户端)可以采用公钥进行加密,接收端(如业务服务器等服务端)可以根据与该公钥对应的私钥进行解密,从而保障数据安全性。链信息包括存储在区块链中的信息,例如是交易信息等等。管理历史流程包括在历史时间段对区块链网络进行管理的流程,操作记录包括通过管理平台100执行的操作的记录。上述管理历史流程可以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上述操作记录可以便于追溯。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平台100还包括业务接口。该业务接口为对外统一的接口。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上述业务接口对接不同业务的业务服务器(图1中未示出),以业务接口统一入口用户请求,包括用户注册、链的变更调度、链信息获取、监控告警或节点管理等请求。其中,链的变更调度包括创建业务链、加入业务链、退出业务链或删除业务链等,链信息获取包括获取区块链中存储的交易信息等等,监控告警包括在设置的监控指标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利用率达到告警阈值时进行告警提示,节点管理包括节点增加或节点删除。
进一步地,管理平台100还可以包括流程审批模块108,流程审批模块108用于对业务接口接收的入口用户请求如跨链申请等进行审批授权。当审批结果为通过时,链内业务模块102或跨链业务模块104可以响应于入口用户请求,执行该入口用户请求对应的业务逻辑。
本申请实施例以对外的业务接口、内部的业务模块、底层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的三层架构搭建管理平台100,管理平台100基于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实现管理平台100与底层区块链平台的交互,实现跨链迁移数据,并基于业务接口规范查询链信息、交易、区块、配置等区块链通用功能。规范化的接口(如业务接口、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有助于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方便异构区块链平台中异构区块链网络的统一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为了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2所示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202:管理平台100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跨链申请用于将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存储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基于此,跨链申请可以包括第一区块链网络的标识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标识。其中,第一区块链网络的标识、第二区块链网络的标识具有唯一性,可以用于区分该区块链网络和其他区块链网络。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触发跨链申请操作,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跨链申请操作,生成跨链申请,然后向管理平台100提交跨链申请。进一步地,客户端与管理平台100之间还包括业务服务器,跨链申请可以经过业务服务器,通过业务服务器提交至管理平台100。如此,管理平台100可以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业务服务器提交的跨链申请。
S204:管理平台100根据跨链申请进行流程审批,当审批结果为不通过时,执行S206,当审批结果为通过时,执行S208。
针对重要性较高或敏感度较高的业务,当用户触发与上述业务相关的跨链申请时,管理平台100可以触发流程审批。其中,流程审批可以是管理平台100自动地进行流程审批,例如,管理平台100可以根据跨链申请中携带的相关信息,自动审批该跨链申请,获得审批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平台100也可以生成审批请求,并发送至审批人对应的客户端,以便于审批人通过其客户端对跨链申请进行审批,然后管理平台100获得审批人通过其客户端返回的审批结果。
审批结果为不通过时,表征当前跨链申请未通过审批,管理平台100可以停止启动跨链流程。管理平台100可以执行S206,即向用户返回跨链失败通知,以便于用户根据该通知执行后续工作。审批结果为通过时,表征当前跨链申请通过审批,管理平台100执行S208,以启动跨链流程。
S206:管理平台100向用户返回跨链失败通知。
跨链失败通知是对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进行响应的一种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跨链失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跨链失败通知还可以包括跨链失败原因,该原因可以通过原因码reason code表征。原因码可以是字符串,例如是数字串、字母串或者是数字和字母的混合字符串。下面结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该示例中,跨链失败通知携带有原因码001,其中,原因码001用于表示审批不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04至S20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步骤,执行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也可以不执行上述S204至S206。例如,管理平台100也可以在接收到跨链申请,直接执行S208进行跨链。
S208:管理平台100授权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进行跨链。
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跨链包括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共享数据,或者进行互操作,例如,第一区块链网络向第二区块链网络写数据,或者第一区块链网络从第二区块链网络读数据。为此,管理平台100可以对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访问权限进行授权,从而实现授权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进行跨链。
执行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也可以不执行上述S208。例如,管理平台100可以预先设置白名单,如此无需对白名单内的区块链网络如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进行授权。
S210:管理平台100获取数据库中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
链信息包括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维护的区块链副本的信息,例如是区块链副本的内核。该内核包括但不限于fabric、Quorum或以太坊等不同类型。进一步地,链信息还可以包括联盟成员、子链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管理平台100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该管理平台100纳管的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该管理平台100纳管的区块链网络包括上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由此可以获得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以及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
其中,数据库可以是管理平台100的私有数据库,也可以是管理平台100接入的第三方数据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212:管理平台100根据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通过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当管理平台100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执行S214;当管理平台100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或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不支持跨链,执行S206。
管理平台100可以设置跨链规则,该跨链规则可以是默认设置,也可以根据用户配置的规则内容而设置。然后管理平台100可以将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与跨链规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校验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当匹配成功,则表明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否则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不支持跨链。
其中,第一区块链网络或第二区块链网络不支持跨链时,管理平台100可以停止执行跨链流程,并执行S206,向用户返回跨链失败通知。需要说明的是,跨链失败通知可以携带跨链失败原因,在一些实施例中,跨链失败原因的原因码可以为002,用于标识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因不支持跨链,从而导致跨链失败。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时,管理平台100可以执行S214,以启动后续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10至S212为管理平台100校验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的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平台100也可以设置其他校验规则,例如是与子链相关的规则,或者与联盟成员相关的规则,并基于该校验规则校验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平台100也可以不执行上述校验步骤,直接执行后续的跨链流程。
S214:管理平台100向中继装置200购买中继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平台100可以采用中继方式实现跨链。具体地,中继装置200可以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中继服务,管理平台100可以根据需求向中继装置200购买中继服务。
S216:中继装置200启动所述中继服务。
中继服务可以是容器封装的服务,也可以是虚拟机封装的服务。相应地,中继装置200可以通过容器引擎启动容器,从而启动中继服务。或者中继装置200可以通过虚拟机部署引擎启动虚拟机,从而启动中继服务。
S218:管理平台100获取数据库中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如TLS密钥)或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配置信息可以表示为:
ConfigData={Address,Name,Type,UserID,Certificate,TLS,priKey (1)
管理平台100的数据库中存储有该管理平台100纳管的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基于此,管理平台100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S220:管理平台100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200的中继服务。
具体地,管理平台100可以调用跨链网关将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200的中继服务。其中,中继服务可以维护注册表,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跨链网关,将配置信息写入中继服务的注册表,从而实现将配置信息注册至中继服务。
上述S218至S220为管理平台100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平台100也可以将配置信息直接注册至中继装置,而无需注册至中继装置的中继服务。
S222:管理平台100根据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
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可以实现与底层的不同区块链平台进行交互,基于此,管理平台100根据跨链申请确定需要跨链的区块链网络为上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
其中,管理平台100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方式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跨链合约是去中心化的应用,包括多个部署在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
该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可以初始化跨链开发框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建立跨链SDK与中继服务的链接,以便于后续执行跨链交易。
S224:管理平台100返回跨链成功通知。
跨链成功通知是对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进行响应的一种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跨链成功。
上述S2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步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也可以不执行上述S224。
基于上述内容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该方法中,管理平台100通过统一的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对不同区块链网络如异构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从而实现融入跨链能力,真正打通区块链网络的业务,无需适配异构内核,即可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迁移,节省了改造成本。并且,该方法封装跨链的繁琐流程到管理平台内,大幅度简化用户的操作,提高易用性,保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
在图2所示实施例基础上,中继装置200可以实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跨链交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跨链交易可以是将第一区块链网络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的数据。例如,该跨链交易可以是将第一区块链网络的数字资产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进一步地,跨链交易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区块链网络的数字资产迁移至第一区块链网络。以第一区块链网络的数字资产为以太币ETH,第二区块链网络的数字资产为比特币BTC为例,跨链交易可以为第一区块链网络的账户A向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账户B发送50个ETH,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账户B向第一区块链网络的账户A发送1个BTC。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向管理平台100提交跨链交易请求,管理平台100接收到该跨链交易请求,可以与中继装置200交互,指示中继装置200启动跨链交易。其中,管理平台100的跨链业务模块104可以对跨链交易请求进行处理,生成跨链交易启动指示,然后向中继装置200发送跨链交易启动指示,从而实现指示中继装置200启动跨链交易。
具体地,跨链交易启动指示可以携带跨链交易的交易信息。该交易信息可以包括跨链交易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标识和跨链交易的交易额。例如,交易信息可以包括源地址(用于标识一个区块链网络上的账户)、目的地址(用于标识另一个区块链网络上的账户)和数字资产的数量。
中继装置200可以根据跨链交易的交易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格式的交易信息。其中,目标格式包括第一区块链网络支持的格式。然后中继装置200可以根据目标格式的交易信息生成提交请求,第一区块链网络根据该提交请求,执行交易提交,并生成第一提交证明。该第一提交证明中可以包括交易哈希。然后,第一区块链网络可以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一提交证明以及跨链交易的交易头。该交易头中可以包括跨链交易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标识和跨链交易的交易额。中继装置200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具体可以验证跨链交易是否真实存在。接着,中继装置200可以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其中,第一交易结果用于表征第一区块链网络提交成功或提交失败。
第一区块链网络还可以向第二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第二区块链网络根据该提交请求,执行交易提交,并生成第二提交证明。类似地,该第二提交证明中可以包括交易哈希。然后,第二区块链网络可以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二提交证明以及跨链交易的交易头。中继装置200根据上述第二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其中,第二交易结果用于表征第二区块链网络提交成功或提交失败。
中继装置200可以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装置200以及区块链网络之间还可以采用两阶段提交机制完成跨链交易。具体地,中继装置200可以先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预提交请求,第一区链网络执行预提交,并生成相应的第一预提交证明,然后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一预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中继装置200根据第一预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预提交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此外,第一区块链网络向第二区块链网络发送预提交请求,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预提交,并生成相应的第二预提交证明,然后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二预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中继装置200根据第二预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预提交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如此,中继装置200可以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预提交结果、第二预提交结果以及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从而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平台100还可以通过对外的业务接口,支持用户查询交易信息、合约或区块信息。以查询交易信息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触发交易查询操作,客户端可以响应于交易查询操作,生成交易查询请求。该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100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管理平台100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提交的交易查询请求,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与底层的区块链平台中的区块链网络交互,从而获得交易信息。然后管理平台100可以返回查询结果,该查询结果包括上述交易信息。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中跨链申请以及跨链交易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所示的跨链申请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向管理平台100提交跨链申请。
该跨链申请用于申请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之间进行跨链。该跨链申请中可以包括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的标识。其中,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可以是不同联盟中的网络。
步骤2:管理平台100的流程审批模块根据跨链申请进行流程审批,审批通过后,执行步骤3以启动跨链流程。
步骤3:管理平台100的跨链业务模块获取数据库中纳管的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
步骤4:管理平台100的跨链业务模块根据区块链网络1的链信息和区块链网络2的链信息,通过跨链规则,校验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的跨链能力。当校验结果为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支持跨链。
步骤5:管理平台100的跨链业务模块向中继装置200购买中继服务。
步骤6:管理平台100的跨链业务模块获取区块链网络1的配置信息和区块链网络2的配置信息。
步骤7:管理平台100将配置信息注册至中继服务。
其中,管理平台100可以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200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200进行管理。具体地,管理平台100可以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200的管理请求,部署、查询中继状态、管理中继节点、中继网关等,由此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继服务。
步骤8:管理平台100调用区块链网络管理接口,为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安装跨链合约。
如此,可以数据孤岛问题,提供跨链数据迁移能力,实现高容灾,提高稳定性,保证信息的真实可信。
接着参见图4所示的跨链交易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向管理平台100提交跨链交易请求。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向管理平台100发送下载请求,以从管理平台100下载区块链网络1的连接地址、身份证书、证书密钥以及区块链网络2的连接地址、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等,然后根据上述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的连接地址、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生成跨链交易请求。该跨链交易请求用于请求执行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之间的交易,例如是区块链网络1上的账户A向区块链网络2上的账户B发送N个第一数字资产接收区块链网络2上的账户B发送的M个第二数字资产,其中,N和M为正数。
步骤2:管理平台100根据跨链交易请求,指示中继装置200启动跨链交易。
如图3所示实施例,管理平台100已拉起中继装置200上的中继服务,可以与中继装置200(例如是该装置上的中继服务)交互,从而指示中继装置200启动跨链交易。
步骤3:中继装置200向区块链网络1发送提交请求,接收区块链网络1发送的第一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具体地,中继装置200可以先对跨链交易的交易信息进行格式转换,获得目标格式的交易信息,并根据该目标格式的交易信息生成提交请求,然后向区块链网络1发送提交请求。区块链网络1根据上述提交请求,执行交易提交,并生成第一提交证明。然后区块链网络1可以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一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中继装置200根据上述第一提交证明和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装置200也可以先向区块链网络1发送预提交请求,接收区块链网络1发送的第一预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预提交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步骤4:中继装置200接收区块链网络2发送的第二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区块链网络2可以接收区块链网络1发送的提交请求,执行交易提交,并生成第二提交证明,然后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二提交证明和交易头。中继装置200根据第二提交证明和交易头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当区块链网络1执行预提交时,区块链网络1还可以向区块链网络2发送预提交请求,区块链网络2执行预提交,并生成第二预提交证明。然后区块链网络2可以向中继装置200发送第二预提交证明和交易头,中继装置200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预提交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步骤5:中继装置200根据共识队列中的第一交易结果和第二交易结果,添加区块至中继链。
具体地,第一交易结果表征提交成功,第二交易结果表征提交成功时,中继装置200可以生成记录有交易信息的区块,并添加该区块至中继链,从而完成跨链交易。
步骤6:用户向管理平台100提交交易查询请求。
步骤7:管理平台100获取数据库中该管理平台100纳管的区块链网络的链信息。
步骤8:管理平台100根据链信息,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与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进行交互,从而获得交易信息。
进一步地,管理平台100还可以与区块链网络1和区块链网络2进行交互,获得区块列表。
步骤9:管理平台100通过中继链查询交易信息。
具体地,管理平台100可以与中继装置200交互,从而实现查询中继装置200中的中继链,获得交易信息。
步骤10:管理平台100返回查询结果。
该查询结果可以包括步骤8和步骤9中获得的交易信息。
该方法在保证可信、安全、隐私的前提下,达成不同单链间的数据共享、信息转移,打通区块链网络,并实现统一的跨链运维监控,方便后续新纳管的区块链网络的应用对接、业务上链。此外,该方法无需人工干预,简化了跨链流程。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前述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进行介绍。
参见图5所示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管理平台100包括:
接口模块101,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跨链业务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所述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其中,接口模块101(在图1中未示出)提供至少一种接口,用于进行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模块101可以包括业务接口,通过该业务接口可以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101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所述管理平台100还包括:
注册模块103(图1中未示出),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101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提交的跨链交易请求,根据所述跨链交易请求指示所述中继装置启动跨链交易;
其中,所述中继装置200用于:
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接收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一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接收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二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模块101还用于:
接收用户发送的交易查询请求;
所述管理平台100还包括:
查询模块105(图1中未示出),用于调用所述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查询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获得所述交易信息,向用户返回所述交易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100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100还包括:
校验模块107,用于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107具体用于: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平台100还包括:
中继管理模块109,用于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200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进行管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为不同联盟中的网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可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并且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的各个模块/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集群。该计算机集群包括至少一台计算机,该至少一台计算机中的任一台计算机可以来自云环境或者边缘环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该计算机集群具体用于实现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100的功能。
图6提供了一种计算机集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计算机集群60包括多台计算机600,计算机600包括总线601、处理器602、通信接口603和存储器604。处理器602、存储器604和通信接口603之间通过总线601通信。
总线601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602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MP)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处理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通信接口603用于与外部通信。例如,通信接口603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或者接收跨链交易请求。
存储器6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604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硬盘驱动器(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SSD)。
存储器604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602执行该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使得计算机集群60执行前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或实现前述管理平台100的功能)。
具体地,在实现图5所示的管理平台100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且图5中所描述的管理平台100的各模块如接口模块101、跨链业务模块104、或者是注册模块103、查询模块105、校验模块107、中继管理模块109的功能为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执行图5中各模块的功能所需的软件或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集群60中的至少一个存储器604中。至少一个处理器602执行存储器6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使得计算机集群60执行前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指示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执行上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在需要使用前述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下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在计算机或计算机集群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上述各个附图对应的流程或结构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流程或结构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流程或结构的相关描述。

Claims (23)

1.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所述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所述管理平台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接收所述用户提交的跨链交易请求,根据所述跨链交易请求指示所述中继装置启动跨链交易;
所述中继装置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接收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一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二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
所述中继装置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接收用户发送的交易查询请求;
所述管理平台调用所述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查询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获得所述交易信息;
所述管理平台向用户返回所述交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平台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进行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为不同联盟中的网络。
11.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包括:
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的跨链申请;
跨链业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跨链申请,调用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分别为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安装跨链合约,所述跨链合约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分别与中继装置建立连接,并通过所述中继装置进行跨链交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
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配置信息注册至所述中继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地址、所述区块链网络关联的应用名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类型、用户标识、身份证书、证书密钥、私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提交的跨链交易请求,根据所述跨链交易请求指示所述中继装置启动跨链交易;
其中,所述中继装置用于:
向第一区块链网络发送提交请求,接收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一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一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接收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执行交易提交生成的第二提交证明以及所述跨链交易的交易头,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交易结果加入共识队列;根据所述共识队列中的所述第一交易结果和所述第二交易结果,向中继链添加区块,以完成所述跨链交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还用于:
接收用户发送的交易查询请求;
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调用所述区块链平台管理接口,查询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区块链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区块链,获得所述交易信息,向用户返回所述交易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查询请求根据所述管理平台提供的业务接口生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跨链规则校验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的跨链能力,确定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支持跨链。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任一项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还包括:
中继管理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中继装置的管理请求,对所述中继装置进行管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任一项所述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和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为不同联盟中的网络。
21.一种计算机集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集群包括至少一台计算机,所述至少一台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使得所述计算机集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05932.0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7319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5932.0A CN11731941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3/081316 WO2023246187A1 (zh) 2022-06-21 2023-03-14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5932.0A CN11731941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9412A true CN117319412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7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5932.0A Pending CN11731941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9412A (zh)
WO (1) WO20232461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8181B (zh) * 2024-02-05 2024-04-30 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私有链的异构数据跨链查询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9190A (zh) * 2018-01-17 2018-07-10 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跨链中继平台的跨链方法及其系统
US20190251199A1 (en) * 2018-02-14 2019-08-15 Ivan Klianev Transactions Across Blockchain Networks
US11194837B2 (en) * 2018-05-01 2021-1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lockchain implementing cross-chain transactions
CN112488679B (zh) * 2020-12-03 2024-05-07 陈鹏 一种区块链的跨链合约解析方法、中继链及跨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6187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3557B2 (en) Document transfer processing for blockchains
CN10719349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及方法
KR20210133289A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추출
CN115769241A (zh) 针对经许可的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架构
CN113271311B (zh) 一种跨链网络中的数字身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27613A (zh) 分布式服务的权限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16385B2 (e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US11627122B2 (en) Inter-system linking method and node
CN11047198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22109A (zh) 一种区块链账户的操作方法、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89256A (zh) 用于多链区块链系统中的跨链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255014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0955724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7643A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流转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700251A (zh) 金融场景下的身份确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689216A (zh) 跨链事务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WO2023246187A1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33190A (zh) 年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785804A (zh) 用于跨区块链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Krummacker et al. DLT architectures for trust anchors in 6G
WO2023019903A1 (zh) 跨链交易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0450A1 (zh) 区块链服务网络的组建
WO2023092986A1 (zh) 基于分布式身份标识的数据跨链转移和系统
CN113014556B (zh) 银企通讯系统、通讯方法以及电子终端
WO2022001960A1 (zh) 代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