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9128A -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9128A
CN117319128A CN202210719554.1A CN202210719554A CN117319128A CN 117319128 A CN117319128 A CN 117319128A CN 202210719554 A CN202210719554 A CN 202210719554A CN 117319128 A CN117319128 A CN 117319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ort
network switch
network
control packe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9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志明
郑凯文
林友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195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9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9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网络交换器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一第二网络交换器。在某一第一网络交换器的第一连接端口发生异常后,经由其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三连接端口为启用状态。当异常连接端口恢复时,第一网络交换器经由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启用状态的第三连接端口为关闭状态,并经由其第四连接端口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第一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口为启用状态。

Description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拓扑技术,特别涉及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技术中,生成树(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技术是交换机的重要技术,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网络回圈(loop,循环,环路)所造成的各种问题。然而,传统的STP技术需要花30秒才能建构完成,建构完成后才能传输数据,当网络拓扑改变(topologychange)时,STP技术需要花30秒才能恢复稳定状态,其建构时间相当冗长。因此前人改良STP技术并提出快速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技术,然而,快速STP技术仍然需花费2-3秒才能完成/重新建构网络拓扑,对于现今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快速STP仍会造成大量信息量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一种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单一环状网络包括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一第二网络交换器。每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端口及一第二连接端口,第二网络交换器包括一第三连接端口及一第四连接端口,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预设地处于一启用状态或一关闭状态,以形成单一环状网络。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网络交换器检测到第一连接端口异常,第一网络交换器设定第一连接端口为关闭状态,并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响应于第二网络交换器接收到复原控制封包,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三连接端口为启用状态;响应于第一网络交换器检测到第一连接端口恢复,第一网络交换器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响应于第二网络交换器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启用状态的第三连接端口为关闭状态,并通过第四连接端口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及响应于第一网络交换器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第一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口为启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单一环状网络的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交换器初始化程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网络交换器的处理电路的执行程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网络交换器的处理电路的执行程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网络交换器
101:处理电路
102:连接端口
1~6:网络交换器
11~16:处理电路
21A~26A,21B~26B:连接端口
S31~S35:步骤
S41~S46:步骤
S51~S57:步骤
BF:阻隔控制封包
FF:转发控制封包
RF:复原控制封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请参照图1,网络交换器10包含处理电路101及多个连接端口102。其中,图1是以网络交换器10包含两个连接端口102为例,然本公开不以此为限,连接端口数量亦可为大于二。
连接端口102是预设地可处于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处理电路101耦接连接端口102,而可设定连接端口102的状态为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当网络交换器10处于单一环状网络的路径时,若连接端口102处于启用状态,连接端口102可接收单一环状网络中前一网络交换器传送的数据封包,且可转传其他连接端口102收到的数据封包至单一环状网络中的次一网络交换器。换言之,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102可接收数据封包并转传数据封包。若连接端口102处于关闭状态,连接端口102可接收前一网络交换器传送的数据封包,且连接端口102不转传其他连接端口102收到的数据封包至次一网络交换器。换言之,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可接收数据封包且不转传数据封包。举例来说,连接端口102可连接于电子装置,例如摄影机、电脑。以摄影机为例,前述的数据封包可为影像数据。
基此,通过处理电路101设定连接端口102为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网络交换器10的连接端口102可通过传输线连接至其他相同网络交换器的连接端口,其他网络交换器亦可设定其连接端口为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形成网络交换器10与其他网络交换器10之间的单一环状网络而避免发生网络拓扑回圈(topology loop拓扑循环,拓扑环路)。
参照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单一环状网络的一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在此,以六个前述网络交换器10为例(网络交换器1~6),且图2仅示例出形成单一环状网络的连接端口21A~26A、21B~26B,未显示其他连接端口102。此些网络交换器1~6的处理电路11~16设定对应的连接端口21A~26A、21B~26B预设处于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以形成单一环状网络。举例来说,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设定连接端口26A为关闭状态,并设定连接端口26B为启用状态;网络交换器1~5的处理电路11~15分别设定其连接端口21A~25A、21B~25B均为启用状态。在本文中,以填色色块表示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以空心色块表示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102。在建立单一环状网络之后,网络交换器1~6之间可相互传送数据封包,且网络交换器1~6中的任一者不会接收到其自身所发送的数据封包。例如,网络交换器1传送的数据封包不会再经由网络交换器6回传至网络交换器1。
除了数据封包之外,连接端口102均处于启用状态的网络交换器10,也会转传控制封包。也就是说,于接收到控制封包时,通过未接收该控制封包的另一连接端口102在单一环状网络中转传所接收的该控制封包。所述控制封包可包括转发控制封包(ForwardControl Frame)FF、复原控制封包(Recovery Control Frame)RF及阻隔控制封包(BlockControl Frame)BF。该等控制封包用于使单一环状网络进行重建与恢复网络拓扑,将于后说明。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虽不会转传控制封包(即,不会将另一连接端口102接收到的控制封包经由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传送出去),然而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仍可接收控制封包,亦可主动发出控制封包。
参照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交换器10初始化程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31中,处理电路101载入设定参数。所述设定参数可以是存储在一参数档中,用以设定每一连接端口102预设为启用状态或关闭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01具有存储器,以存储该参数档。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01耦接外部存储器,以读取外部存储器存储的参数档。在步骤S31之后,执行步骤S32,处理电路101判断是否具有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若无,则处理电路101判断出网络交换器10为第一型网络交换器(后称第一网络交换器),即步骤S33;若有,则处理电路101判断出网络交换器10为第二型网络交换器(后称第二网络交换器),即步骤S34。若为第二网络交换器,处理电路101会经由两个连接端口102分别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FF,即步骤S35。于后,将再说明转发控制封包FF的作用。如图2所示,具有均为开启状态的连接端口21A~25A、21B~25B的网络交换器1~5为第一网络交换器,具有一个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与一个开启状态的连接端口26B的网络交换器6为第二网络交换器。
图4及图5分别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网络交换器与第二网络交换器的处理电路101的执行程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图6是示例两个第一网络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端口102间传输异常的情形,于此是以网络交换器3的连接端口23A与网络交换器4的连接端口24B之间的传输异常为例。所述传输异常可例如是,连接端口23A或连接端口24B损坏、连接端口23A与连接端口24B之间的传输线损坏、或传输线脱离与连接端口23A或连接端口24B间的连结等情形。
合并参照图4及图6。在步骤S41中,网络交换器3的处理电路13判断是否检测到连接端口23A或连接端口23B异常。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3A异常,执行步骤S42,网络交换器3的处理电路13设定此异常的连接端口23A为关闭状态,并通过另一连接端口23B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RF。相似地,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同样因为检测到连接端口24B异常,而设定异常的连接端口24B为关闭状态,并通过另一连接端口24A发送另一复原控制封包RF。连接端口23B发送的复原控制封包RF经由网络交换器2、1转传至网络交换器6;连接端口24A发送的复原控制封包RF经由网络交换器5转传至网络交换器6。
合并参照图5及图6。在步骤S54中,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判断是否接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响应于接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表示有连接端口102发生异常),执行步骤S55,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启用状态。在此,原本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作为备用连结端口的用途,经由切换备用连结端口为启用状态,使得单一环状网络被重新建立,而可恢复正常运行。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合并参照图4及图7。在步骤S43中,网络交换器3的处理电路13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3A是否恢复。在经过如维修等修复动作之后,网络交换器3的处理电路13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3A恢复,执行步骤S44,通过连接端口23B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BF。相似地,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4B恢复,也通过连接端口24A发送另一阻隔控制封包BF。连接端口23B发送的阻隔控制封包BF经由网络交换器2、1转传至网络交换器6;连接端口24A发送的阻隔控制封包BF经由网络交换器5转传至网络交换器6。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一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合并参照图5及图8。在步骤S56中,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判断是否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BF。响应于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BF(表示有异常的连接端口102恢复),执行步骤S57,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设定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关闭状态,并通过连接端口26B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FF。此转发控制封包FF经由后续的网络交换器5、4、3、2、1陆续转发。
合并参照图4及图8。在步骤S45中,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判断是否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表示第二网络交换器的备用连接端口已切换回关闭状态),执行步骤S46,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4B为启用状态。相似地,网络交换器3的处理电路13同样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而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3A为启用状态。从而,单一环状网络的网络拓扑恢复为发生异常前的状态。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图9是示例某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异常的情形,例如停电、当机(死机)、损坏等。于此是以网络交换器3异常为例。合并参照图4及图9。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经过步骤S41及步骤S42,网络交换器2的处理电路12及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分别检测到其连接端口22A、24B异常,而分别设定异常的连接端口22A、24B为关闭状态,并通过另一连接端口22B、24A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RF。
接着,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合并参照图5及图9,经过步骤S54及步骤S55,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响应于接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而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启用状态。借此单一环状网络被重新建立,而可恢复正常运行。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合并参照图4及图10。在步骤S43中,网络交换器2的处理电路12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2A是否恢复;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4B是否恢复。在经过如复电、重开机、维修等修复动作之后,网络交换器2的处理电路12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2A恢复,执行步骤S44,通过连接端口22B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BF。相似地,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4B恢复,也通过连接端口24A发送另一阻隔控制封包BF。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二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合并参照图5及图11。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经过步骤S56及步骤S57,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响应于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BF,而设定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关闭状态,并通过连接端口26B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FF。
合并参照图4及图11。在步骤S45中,网络交换器2的处理电路12判断是否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执行步骤S46,网络交换器4的处理电路14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4B为启用状态。相似地,网络交换器2的处理电路12同样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而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2A为启用状态。从而,单一环状网络的网络拓扑恢复为发生异常前的状态。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图12是示例第二网络交换器(在此为网络交换器6)异常的情形。所述异常可以例如是停电、当机(死机)、损坏等。合并参照图4及图12。如同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经过步骤S41及步骤S42,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1及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分别检测到其连接端口21B、25A异常,而分别设定异常的连接端口21B、25A为关闭状态,并通过另一连接端口21A、25B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RF。
接着,与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合并参照图5及图12,经过步骤S54及步骤S55,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响应于接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而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启用状态。借此,单一环状网络被重新建立,而可恢复正常运行。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合并参照图4及图13。在步骤S43中,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1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1B是否恢复;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5A是否恢复。在经过如复电、重开机、维修等修复动作之后,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1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1B恢复,执行步骤S44,通过连接端口21A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BF。相似地,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5A恢复,也通过连接端口25B发送另一阻隔控制封包BF。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三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合并参照图3及图14。网络交换器6经修复而进行如图3所示的初始程序。如前述步骤S35,开机之后,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会经由连接端口26B发送转发控制封包FF。在此实施例中,不是响应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BF来发送转发控制封包FF。
合并参照图4及图14。在步骤S45中,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1判断是否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执行步骤S46,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5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5A为启用状态。相似地,网络交换器1的处理电路11同样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而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1B为启用状态。从而,单一环状网络的网络拓扑恢复为发生异常前的状态。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重建拓扑示意图。图15是示例第一网络交换器与第二网络交换器间传输异常的情形。于此是以网络交换器5的连接端口25A与网络交换器6的连接端口26B之间的传输异常为例。所述传输异常可例如是,连接端口25A或连接端口26B损坏、连接端口25A与连接端口26B之间的传输线损坏、或传输线脱离与连接端口25A或连接端口26B间的连结等情形。
合并参照图5及图15。在步骤S51中,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判断是否检测到连接端口26A或连接端口26B异常。若是,执行步骤S52,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102是否处于关闭状态。若步骤S52的判断结果为否,表示为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26B发生异常。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6B异常,执行步骤S53,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设定此异常的连接端口26B为关闭状态,并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启用状态。借此,单一环状网络被重新建立,而可恢复正常运行。在另一方面,如同第三实施例,经过步骤S41及步骤S42,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检测到其连接端口25A异常,而设定异常的连接端口25A为关闭状态,并通过另一连接端口25B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RF。
一般而言,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检测到连接端口26B异常而执行步骤S53的时间点会早于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可以直接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6B异常时切换连接端口26A的状态,无需等到收到复原控制封包RF才切换连接端口26A的状态为启用状态。
若步骤S5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为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A发生异常,此时可不进行任何处理,因连接端口26A处于关闭状态,不转送封包。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步骤S52的判断结果为是,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仍经由连接端口26B发送复原控制封包RF,而因连接端口26A异常,而使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不会收到经过其他交换器10转送的复原控制封包RF,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仍不会进行任何处理。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一示意图。合并参照图4及图16。在步骤S43中,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判断异常的连接端口25A是否恢复。在经过如维修等修复动作之后,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响应于检测到连接端口25A恢复,执行步骤S44,通过连接端口25B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BF。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异常单一环状网络的第四实施例的恢复拓扑第二示意图。合并参照图5及图17。如同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经过步骤S56及步骤S57,网络交换器6的处理电路16响应于接收到阻隔控制封包BF,而设定处于启用状态的连接端口26A为关闭状态,并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6B为启用状态,以通过连接端口26B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FF。
合并参照图4及图17。在步骤S45中,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判断是否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响应于接收到转发控制封包FF,执行步骤S46,网络交换器5的处理电路15设定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25A为启用状态。从而,单一环状网络的网络拓扑恢复为发生异常前的状态。
特别说明的是,第四实施例的网络交换器6不主动检测异常连接端口26B是否恢复,而是通过与其耦接的第一网络交换器(网络交换器5)检测恢复所发送的阻隔控制封包BF来获知并执行步骤S57。
值得一提的是,从以上说明可以发现,第二网络交换器不会转发控制封包。
前述第一网络交换器与第二网络交换器均非为根网桥。也就是说,在形成单一网络(如初始建立、重建及恢复拓扑等)的过程中,网络交换器1~6之间不执行根网桥(rootbridge)的决定程序。网络交换器1~6之间在形成单一环状网络时并不相互传送其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及识别码(ID)来决定根网桥,且网络交换器1~6并不需要根据前述MAC位址及识别码决定各连接端口21A~26A、21B~26B为根端口(root port)、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或交替端口(alternate port),如此可大幅地提升单一环状网络的建立速度。
再者,前述控制封包中并不包含发送端(即,发送此控制封包的网络交换器10)的MAC位址及识别码。该等控制封包,是在单一环状网络中,不断由前一个网络交换器10转传给下一个网络交换器10,直至转传至具有处于关闭状态的连接端口102的网络交换器10,才停止控制封包的转传。换言之,在初始建立、重建或恢复单一环状网络等过程中,控制封包不会传送给根网桥再由根网桥通知其他网络交换器10,如此可大幅地提升单一环状网络的建立、重建与恢复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交换器1~6之间不会定期地交换生成树协定(SpanningTree Protocol;STP)中所定义的网桥协定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BPDU),如此可减少网络交换器11-16之间的数据交换量。再者,网络交换器1~6在切换连接端口21A~26A、21B~26B的端口状态时是设定连接端口21A~26A、21B~26B由关闭状态直接切换至启用状态,或由启用状态直接切换至关闭状态,也就是连接端口21A~26A、21B~26B在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启用状态或由启用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并不经由其他端口状态(例如,倾听状态(listening)、学习状态(learning)及无用状态(discarding))直接切换至关闭状态或启用状态,也就是各连接端口21A~26A、21B~26B不需等待BPDU来切换其端口状态,如此可加快单一环状网络的重建与恢复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启用状态可为STP所定义的转传状态(forwarding),且前述的关闭状态可为STP所定义的阻隔(blocking)状态,控制封包可为STP所定义的BPDU。基此,网络交换器11-16亦可适用于STP及快速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01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等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的一实施例,可在检测到连接端口102异常时,自动重建网络拓扑,以维持环状网络运行;并且可在检测到异常连接端口102恢复后,自动恢复至原本网络拓扑。此外,在建立、重建与恢复单一环状网络的过程中,网络交换器10之间节省根网桥的决定程序,网络交换器10之间不需通过网络交换器10的MAC位址及识别码决定连接端口102的角色。因此,当网络拓扑需改变或恢复时,网络交换器10不需通过根网桥通知其他网络交换器10,可快速地建立单一环状网络,有别于STP技术及RSTP技术,网络交换器系统在1ms内可完成单一环状网络的建构、恢复,网络交换器10的使用者损失的数据量可降至最低。

Claims (10)

1.一种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该单一环状网络包括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一第二网络交换器,每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端口及一第二连接端口,该第二网络交换器包括一第三连接端口及一第四连接端口,该第一连接端口、该第二连接端口、该第三连接端口及该第四连接端口预设地处于一启用状态或一关闭状态,以形成该单一环状网络,该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该第一网络交换器检测到该第一连接端口异常,该第一网络交换器设定该第一连接端口为该关闭状态,并通过该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
响应于该第二网络交换器接收到该复原控制封包,该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该关闭状态的该第三连接端口为该启用状态;
响应于该第一网络交换器检测到该第一连接端口恢复,该第一网络交换器通过该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
响应于该第二网络交换器接收到该阻隔控制封包,该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该启用状态的该第三连接端口为该关闭状态,并通过该第四连接端口发送一转发控制封包;及
响应于该第一网络交换器接收到该转发控制封包,该第一网络交换器设定处于该关闭状态的该第一连接端口为该启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网络交换器于开机后发送该转发控制封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响应于该第二网络交换器检测到该第四连接端口异常,该第二网络交换器设定该第四连接端口为该关闭状态,并设定处于该关闭状态的该第三连接端口为该启用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具有均处于启用状态的该第一连接端口与该第二连接端口的该第一网络交换器,于接收到该复原控制封包、该阻隔控制封包及该转发控制封包中的任一封包时,通过未接收该封包的该第一连接端口或该第二连接端口在该单一环状网络中转传所接收的该复原控制封包、该阻隔控制封包或该转发控制封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口、该第二连接端口、该第三连接端口及该第四连接端口不经由其他端口状态直接于该启用状态与该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该第二网络交换器均非为根网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该第二网络交换器在该单一环状网络中未发送生成树协定定义的BPDU。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及该第二网络交换器在形成该单一环状网络时未发送自身的MAC位址至其他网络交换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其中该复原控制封包、该阻隔控制封包及该转发控制封包不包含发送端的MAC位址及识别码。
10.一种网络交换器系统,适于形成一单一环状网络,该网络交换器系统包括:
至少一第一网络交换器,包括:
一第一连接端口;
一第二连接端口,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口及该第二连接端口预设处于一启用状态;及
一第一处理电路,耦接该第一连接端口及该第二连接端口,响应于检测到该第一连接端口异常,设定该第一连接端口为一关闭状态,并通过该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复原控制封包;响应于检测到该第一连接端口恢复,通过该第二连接端口发送一阻隔控制封包;且响应于接收到一转发控制封包,设定处于该关闭状态的该第一连接端口为该启用状态;以及
一第二网络交换器,耦接该第一网络交换器,包括:
一第三连接端口,预设处于该关闭状态;
一第四连接端口,预设处于该启用状态;及
一第二处理电路,耦接该第三连接端口及该第四连接端口,响应于接收到该复原控制封包,设定处于该关闭状态的该第三连接端口为该启用状态;且响应于接收到该阻隔控制封包,设定处于该启用状态的该第三连接端口为该关闭状态,并通过该第四连接端口发送该转发控制封包。
CN202210719554.1A 2022-06-23 2022-06-23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Pending CN117319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554.1A CN1173191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9554.1A CN1173191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9128A true CN117319128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4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9554.1A Pending CN117319128A (zh) 2022-06-23 2022-06-23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91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8475B2 (en)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exchanging device based on industry ethernet network
CN100417094C (zh) 具有冗余端口的网络故障恢复方法
JP5073812B2 (ja) 分散型イーサネ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基づいて障害を検出する方法
EP2798782B1 (en) Technique for handling a status change in an interconnect node
CN107612754B (zh) 双向转发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设备
EP2477359A1 (en) Method for ethernet loop network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node
JP630853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保護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保護装置、オフリングノード、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WO2021185169A1 (zh)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85797B (zh) 以太网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2171380A1 (zh) 以太网远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030877A (zh) 主备设备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1343019A (zh) 一种重连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953591A (zh)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533470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preventing repeated refreshing of ethernet ring node address table
CN102244589B (zh) 处理虚拟交换单元系统中链路故障的方法及对端设备
CN109302328B (zh) 一种vxlan网络热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3124235A (zh) MS-ring以太网冗余接入算法
CN109194592B (zh) 一种解决multi-link网络中孤岛问题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71049B (zh) 通信设备状态设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319128A (zh) 恢复单一环状网络拓扑的方法及网络交换器系统
TWI806663B (zh) 恢復單一環狀網路拓樸的方法及網路交換器系統
TWI733560B (zh) 網路交換器及其網路交換器系統
CN104579736A (zh) 一种环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JP2011223172A (ja)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障害検出方法
CN115333991A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