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2479A -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2479A
CN117312479A CN202311629740.7A CN202311629740A CN117312479A CN 117312479 A CN117312479 A CN 117312479A CN 202311629740 A CN202311629740 A CN 202311629740A CN 117312479 A CN117312479 A CN 117312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element
coding
grid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97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2479B (zh
Inventor
燕瑜
汪云龙
杨翔麟
刘倩
王笠宇
彭宏
夏浩风
罗旺
刘永智
胡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Dipper Che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Dipper Che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Dipper Che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Dipper Chengd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97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2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2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2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2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2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数字城市技术领域,主要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对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析,根据赋码原则A对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对应的编码,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相关的分析判定,判定出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的空间位置是否一致,通过此方法就可以不需要空间数据的流通就能够完成准确的空间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引领性技术,有利于打造孪生城市运行空间,强化城市大脑基础能力,实现全域时空数据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位置分析是数字城市业务处理的核心内容,足量空间要素流通是空间位置分析的支撑。
由于,空间要素的发布和使用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其中包括涉及国家安全、隐私保护、商业敏感信息等方面的考虑。出于这些原因,空间要素通常不立即公开或对外完全开放,而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空间要素随意不能流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基于北斗网格码对地理信息进行赋码,使地理信息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编码分析并处理,得到该地理信息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此方法就可以不需要空间数据的流通就能够完成准确的空间分析。
具体技术方案为:
S1: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S2: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转到步骤S3A,若为线/面要素,则转到步骤S3B;
S3A: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S3B: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进一步的,在S3B中,所述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B1: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转到步骤S3B2;
S3B2: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S3B3: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转到步骤S3B4,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S3B4: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转到步骤S3B1,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进一步的,在S3B3中,所述第一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相同且对应的编码的内容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不相同或者对应的编码的内容不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在S3B4中,所述第二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不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赋码原则A具体为: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点要素,则用网格编码级别N为10的北斗网格编码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非点要素,则用非点要素的最小包围网格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进一步的,所述赋码原则B为:
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经过的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分别依次纳入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
进一步的,在进行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中,当判定出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中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时,得到在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精度下,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数据类型判定模块:用于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点要素分析模块,若为线/面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线/面要素分析模块;
点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线/面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进一步的,所述线/面要素分析模块中还包括以下子模块:
递归子模块:用于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赋码子模块;
赋码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第一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第二级判定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第二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上传至递归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基于北斗网格码对地理信息进行赋码,赋码后的编码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编码分析并处理,使操作人员可以较为简单且容易地得到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分析结果,基于此,本发明采用对北斗网格位置码进行空间位置分析的方法,仅仅只需要获得地理信息,再根据赋码原则对地理信息进行赋码操作,将得到的编码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判定地理信息的编码是否完全相同得到空间位置是否一致的结果,通过此方法就可以不需要空间数据的流通就能够完成准确的空间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北斗网格级别大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点要素在第10级北斗网格的编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面要素在第2级北斗网格的编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线要素从当前编码级别递归到下一编码级别的编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第4级北斗网格的编码集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地理信息要素X在第4级北斗网格的编码集合及网格内空间占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了对公知的结构、功能和配置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示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具体的,《北斗网格位置码》(GB/T 39409-2020)是2021年6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其规定了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网格选择和编码规则,所述北斗网格位置码是指将地理信息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用唯一的编码表示的一种表示方法。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网格位置码是一种基于经纬度坐标体系的编码方式,采用了十六进制编码和二进制位移的方式进行编码。网格位置码具有精度高、简洁、易于存储等优点。
根据用户终端所在的网格位置码,就可以对空间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将不同网格位置所对应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等进行聚合、统计、可视化等操作,得到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分析结果。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不同级别的北斗网格具有不同的网格精度,从第一级到第十级,每一级北斗网格都是将上一级北斗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分成更小的网格,所以,当网格级别越高时,对应的网格精度也就越小。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利用北斗网格位置码设计了一种空间位置分析方法,通过此方法不需要空间数据的流通就能够完成准确的空间分析。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S2: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转到步骤S3A,若为线/面要素,则转到步骤S3B;
S3A: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S3B: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优选的,所述赋码原则A具体为: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点要素,则用网格编码级别N为10的北斗网格编码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非点要素,则用非点要素的最小包围网格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具体的,因为,0<N<11,10为最大的网格编码级别数,将点要素落在最大网格编码级别的网格进行赋码,可以使该编码代表点要素的空间位置可以更加准确,如图3所示,当地理信息要素为点要素时,直接用网格编码级别N为10的北斗网格编码对其进行赋码,根据该点要素落入的北斗网格得到编码N50J47537B8255342324。其中,根据网格编码级别对北斗网格进行赋码是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地理信息要素为线/面要素时,该要素普遍会占用多个北斗网格,所以采用对线/面的最小包围网格进行赋码。如图4所示,在该面要素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为2时,根据该面要素的最小包围网格对其进行赋码,得到编码N50J31。
但是,不同级别的北斗网格具有不同的网格精度,在对线/面要素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时,由于,线/面要素在不同网格精度下经过的北斗网格的数量位置不同,仅仅只用在当前北斗网格级别根据线/面要素经过的北斗网格进行赋码得到的编码来分析两个要素的空间位置是否一致是不够准确的,所以,本发明对线/面要素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线/面要素进行逐级递归判定分析,依次判定每一级别中的北斗网格位置码是否相同,以此来提高本发明对空间位置进行分析的准确性。
优选的,在S3B中,所述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B1: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转到步骤S3B2;
S3B2: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S3B3: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转到步骤S3B4,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S3B4: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转到步骤S3B1,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优选的,在S3B3中,所述第一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相同且对应的编码的内容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不相同或者对应的编码的内容不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
优选的,在S3B4中,所述第二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不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不完全相同。
优选的,所述赋码原则B为:
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经过的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分别依次纳入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
具体的,当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线/面要素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时,也就是判断编码CAx和CAy中的编码数字是否完全一样,若一样,则表示内容完全相同,但不能直接判定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还需进入逐级递归判定过程P,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定位下一等级,即N’=N+1,并根据赋码原则B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各自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其中,所述逐级递归判定过程P的判定结束条件为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为10,也就是当逐级递归到第10级时,则判定结束。
由于,下一级别的北斗网格是将上一级北斗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分成更小的网格,所以,如图5所示,左边的线要素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为第九级,在第九级北斗网格中该线要素仅仅只占了一个网格,用该线要素经过的北斗网格进行赋码,得到一个北斗网格位置码,用一个北斗网格位置码就可以代表位于第九级的线要素,但是,将该线要素进行递归后,第十级北斗网格将第九级北斗网格等分成更小的网格了,所以,线要素也被进行了相应的划分,线要素经过的北斗网格变成了多个,将线要素经过的多个北斗网格位置码都依次纳入到编码集合中,就可以用该编码集合来代表位于第十级的线要素。
但是,本发明是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对要素经过的北斗网格进行赋码用来代表该要素进行空间位置分析,对于线要素来说,线要素经过的北斗网格中可以用很多种长度或者弯曲度的显示,仅仅通过北斗网格位置码来表示线要素,不能保证两个线要素的空间位置一致
如图6所示,可以分别得到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级北斗网格中得到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图6中所示网格编码级别N为4,也为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的下一级,
根据图6中可以得出,编码集合{CBxn}:N50J31412,N50J31413,N50J31423,N50J31424,N50J31434,N50J31444,N50J31445,N50J31455,N50J31465。编码集合{CByn}:N50J31412,N50J31413,N50J31423,N50J31424,N50J31434,N50J31444,N50J31445,N50J31455,N50J31465。由此得出,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第4级北斗网格中得到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的个数相同且编码的内容相同,但可以看出,两个要素的空间位置并不一致,两个要素在相同的北斗网格中具有不同的长度,所以,判定编码集合是否完全相同是作为第一级判定方法,还需对编码集合完全相同的要素进行第二级判定。
当编码集合完全相同时,分别计算编码集合中每个北斗网格经过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若每个空间占比都相等,则可以判定出两个线要素的空间位置一致。
具体的,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如图7所示,对编码集合{CBxn}进行占比计算可以得到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N50J31412,10%),(N50J31413,16.6%),(N50J31423,7.4%),(N50J31424,6%),(N50J31434,12.4%),(N50J31444,11.6%),(N50J31445,5%),(N50J31455,18.7%),(N50J31465,12.3%)}。然后对编码集合{CByn}也进行占比计算,通过比较每个编码对应的占比是否相等,则可以判定出两个线要素的空间位置是否一致。
优选的,在进行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中,当判定出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中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时,得到在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精度下,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数据类型判定模块:用于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点要素分析模块,若为线/面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线/面要素分析模块;
点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线/面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进一步的,所述线/面要素分析模块中还包括以下子模块:
递归子模块:用于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赋码子模块;
赋码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第一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第二级判定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第二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上传至递归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S2: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转到步骤S3A,若为线/面要素,则转到步骤S3B;
S3A: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S3B: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B中,所述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B1: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转到步骤S3B2;
S3B2: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S3B3: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转到步骤S3B4,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S3B4: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转到步骤S3B1,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B3中,所述第一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相同且对应的编码的内容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的个数不相同或者对应的编码的内容不相同,则判定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B4中,所述第二级判定的判定条件为:
若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完全相同;
若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占北斗网格的空间占比不相同,则判定编码占比集合{rCBxn}与{rCByn}不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码原则A具体为: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点要素,则用网格编码级别N为10的北斗网格编码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若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为非点要素,则用非点要素的最小包围网格分别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赋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码原则B为:
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经过的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分别依次纳入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逐级递归判定的过程中,当判定出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中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时,得到在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精度下,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8.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得同数据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
数据类型判定模块:用于判定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类型,若为点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点要素分析模块,若为线/面要素,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上传至线/面要素分析模块;
点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
线/面要素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A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的对应的编码CAx和CAy,并分析编码CAx和CAy的内容是否完全相同,若不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若是,则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对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进行逐级递归判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面要素分析模块中还包括以下子模块:
递归子模块:用于获得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0<N<11,并判断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是否等于10,若是,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一致并结束递归,若否,则将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递归到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即N’=N+1,并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赋码子模块;
赋码子模块:用于根据赋码原则B对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X和Y进行北斗网格赋码,得到对应的编码集合{CBxn}和{CByn},所述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分别包括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
第一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在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的北斗网格中依次经过的北斗网格的编码对编码集合{CBxn}和{CByn}进行第一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完全相同,则将地理信息要素X、地理信息要素Y以及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上传至第二级判定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集合{CBxn}与{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第二级判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编码集合{CBxn}和{CByn}中编码对应的部分要素的空间占比分别生成对应的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并根据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进行第二级判定,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完全相同,则将下一网格编码级别N’作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当前网格编码级别N并上传至递归子模块,若判定出编码占比集合{rCBxn}和{rCByn}不完全相同,则表示地理信息要素X和地理信息要素Y的空间位置不一致并结束递归。
CN202311629740.7A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312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9740.7A CN11731247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9740.7A CN11731247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2479A true CN117312479A (zh) 2023-12-29
CN117312479B CN11731247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926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9740.7A Active CN11731247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247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575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in-view coherent GPS signal PRN codes acquisition and navigation solution determination
CN110502598A (zh) * 2019-08-22 2019-11-26 华东师范大学 智能自主定位与时空地理数据融合方法
CN111256679A (zh) * 2020-01-23 2020-06-09 北京旋极伏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格信标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定位与导航方法
CN114219911A (zh) * 2021-10-11 2022-03-2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立体剖分框架的空域网格化建模方法
CN114663620A (zh) * 2022-02-25 2022-06-24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北斗网格位置码的孪生空间定位管理方法
CN115129795A (zh) * 2021-03-24 2022-09-30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地球空间网格的数据空时存储方法
CN115222902A (zh) * 2022-06-21 2022-10-21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域分级多尺度敏捷空间格网码方法及系统
CN115878714A (zh) * 2022-11-30 2023-03-31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海上风电桩基大数据检测方法
CN116310109A (zh) * 2023-03-14 2023-06-23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空间三维模型网格填充方法
CN116860905A (zh) * 2023-09-04 2023-10-10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一种城市信息模型的空间单元编码生成方法
CN117058340A (zh) * 2023-09-08 2023-11-14 北京琅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网格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575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in-view coherent GPS signal PRN codes acquisition and navigation solution determination
CN110502598A (zh) * 2019-08-22 2019-11-26 华东师范大学 智能自主定位与时空地理数据融合方法
CN111256679A (zh) * 2020-01-23 2020-06-09 北京旋极伏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格信标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定位与导航方法
CN115129795A (zh) * 2021-03-24 2022-09-30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地球空间网格的数据空时存储方法
CN114219911A (zh) * 2021-10-11 2022-03-2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立体剖分框架的空域网格化建模方法
CN114663620A (zh) * 2022-02-25 2022-06-24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北斗网格位置码的孪生空间定位管理方法
CN115222902A (zh) * 2022-06-21 2022-10-21 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域分级多尺度敏捷空间格网码方法及系统
CN115878714A (zh) * 2022-11-30 2023-03-31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海上风电桩基大数据检测方法
CN116310109A (zh) * 2023-03-14 2023-06-23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空间三维模型网格填充方法
CN116860905A (zh) * 2023-09-04 2023-10-10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一种城市信息模型的空间单元编码生成方法
CN117058340A (zh) * 2023-09-08 2023-11-14 北京琅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网格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CHANG CAO ET AL.: "Building Space Coding Based on Beidou Grid Position Code", 《MOBILE NETWORKS AND APLLICATIONS》, vol. 27, pages 1700 - 1715 *
吴丙贵;: "基于北斗网格码的航道要素编码初探", 《中华建设》, no. 06, pages 101 - 103 *
程承旗 等: "数字孪生城市空间网格框架与GDS数据平台技术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no. 03, pages 4 -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2479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9166B2 (en) Image data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es
CN108446281B (zh) 确定用户亲密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34265B (zh) 一种常驻地址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115189B (zh) 局部特征量提取装置、用于提取局部特征量的方法
US20160344405A1 (en) 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Coder, and Decoder
CN110276811B (zh) 图像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06188A (zh) 一种点云编解码方法、编码器、解码器及存储介质
CN117312479B (zh)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位置分析方法及系统
US20060227020A1 (en) Encoding data gen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372213B (zh) 一种位置分析方法
CN110989886B (zh) 基于空间地图的三维空间网格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3483729A (zh) 一种基于隐私保护和机器负载平衡的经纬测距方法
CN111078806A (zh) 位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20480A (zh) 一种城市管理要素统一标识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5190300A (zh) 属性信息的预测方法、编码器、解码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69237A (zh)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址自动分析匹配方法
CN1109869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69530A (zh) 反向生成wbs结构及工程造价汇总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684804B (zh) 一种数据编码、数据解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35756B (zh) 一种基于位图查询用户留存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7312471B (zh) 海量位置点的海陆属性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6644720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布中序关系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9996068A (zh) 一种视频运动信息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7595966A (zh) 一种解比特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61638A (zh) 位置索引构建方法、用户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