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8578A -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8578A
CN117308578A CN202311400853.XA CN202311400853A CN117308578A CN 117308578 A CN117308578 A CN 117308578A CN 202311400853 A CN202311400853 A CN 202311400853A CN 117308578 A CN117308578 A CN 117308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heating
rotary kiln
obtaining
calcined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08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利星
沈潼
徐正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ta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ta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ta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ta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08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08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0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8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7/00Rotary-drum furnaces, i.e.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27B7/2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rotary-drum furnaces
    • F27B7/42Arrangement of controlling, monitoring, alarm or lik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包括: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物料半径。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堆积密度和堆积比热容。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预热时间段。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维持热时间段。根据预热时间段和维持热时间段,计算获得煅烧总时间,并计算获得对应的传送速度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计算获得预热段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通过计算获得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可以进行预热,充分利用能量,避免了燃料浪费,保证了煅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一种用于熔化物料的设备,通常用于制备陶瓷、金属和其他粉末材料。它通常由一个圆柱形的窑体和一个旋转的窑盖组成。当物料被送入窑体时,在窑体内受热并在窑盖上方的空气流过,从而实现物料的熔化。回转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窑体内设置旋转的窑盖来完成的。物料被送入窑体,随着空气流过窑体,物料在窑体内被加热,直到物料达到所需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物料会被轻轻地搅动,以确保物料在窑体内均匀地熔化。此外,通过在窑体两端设置温控设备,可以确保物料在正确的温度下熔化,从而制备出所需的粉末材料。回转窑可以用于制备多种不同类型的粉末材料,如陶瓷、金属、保温材料等。它们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电子、制药和汽车制造等。
回转窑的燃烧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通过调整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可以控制回转窑的燃烧过程,以达到理想的燃烧效果。控制窑出口温度:通过调节窑出口温度,可以控制回转窑的燃烧过程,以达到理想的烧结效果。控制燃烧时间:通过调节燃烧时间,可以控制回转窑的燃烧过程,以达到理想的熔化效果。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如燃烧优化技术、燃烧检测技术等,可以对回转窑的燃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有的燃烧方法多是直接针对物料进行目标温度加热,这样就会造成燃料的大量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用于对物料进行煅烧实验,使物料完成煅烧,可以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能源,所述的回转窑是通过燃料焚烧进行加热,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适用于燃料分段式进行加热的回转窑,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包括:
S1、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物料半径r,所述的待煅烧物料可以通过进料装置进行进料,进料装置可以进行定量定粒径颗粒物料的加入,加料均匀,由于是用于焚烧实验,所述的物料半径r可以控制加入,即定物料半径r的计入待煅烧物料,从而进行确定变量进行实验。所述的待煅烧物料可以是陶瓷、金属和其他粉末材料。所述的物料半径r获得可以是定半径进料,这样实验需要提供特定的物料,需要提前进行特定加工或者测量。
S2、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堆积密度ρ和堆积比热容c,所述的堆积密度ρ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具体的可以在进料装置内部安装有质量获得单元测得其进料的质量和进料体积,然后进行实时计算获得。
S3、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预热时间段t1,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是分成预热段和维持热段,所述的维持热段是将所述的煅烧物料维持在一个预设的温度下的时间段,所述的维持热段是燃烧燃料持续均匀给料进行燃烧,以此可以进行温度的维持。所述的预热时间段并不是传统的使用余热进行待煅烧物料进行加热,而是在维持热段端部设置集成热段,然后集成热段的燃烧热通过气流与待煅烧物料逆向流动加热,通过气流带动的热量随着流动逐渐降低,所以形成了一个逐渐加热的过程,并将其定义为预热段,预热段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预热时间段t1,维持热段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预热时间段t2
S4、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维持热时间段t2,所述的维持热时间段t2是一种煅烧需求,一般情况下维持热时间段t2=t0+t',其中t0为设定时间段,t’为偏差时间段。
S5、根据预热时间段t1和维持热时间段t2,计算获得煅烧总时间t,所述的t=t1+t2,并计算获得对应的传送速度v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所述的传送速度其中,L为在煅烧期间回转窑的传送总长度。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在此处默认物料在回转窑煅烧的过程中是均匀传送,从而可以更好的便于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当需要进行温度时间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传送速度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即可,在均匀传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调节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并不会干扰到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控制方便快捷。在煅烧的过程中,t2的时间一般是设计需要,为已知量,可以在均匀传送的基础上,调节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以此满足预热段和维持热段的快速调节,具体细节在此不做赘述。
S6、计算获得预热段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所述的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用的回转窑是通过燃料提燃烧热,将燃料点燃然后对物料进行加热进行煅烧。
优选的:所述的物料半径r包括:筛分法,图像处理法和激光法。
优选的:所述的图像处理法具体可以包括:在进料装置的进料处安装上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或者高频照相机,要求一定的清晰度。具体的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模块拍摄待煅烧的物料获得物料原图,对物料原图进行处理获得灰度值G,具体的获得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按照一个预先设置的取样标准获得分析样点,预先设置的取样标准可以是可以按照取样密度来,一般可以按照至少一个预先设置的取样区域进行取样,取样区域的数量最好可以为三个,分别处于流向垂直方向的两侧与中间的点,取样可以是一个预设半径内的区域,具体在此不做赘述。然后计算获得这些取样区域内的灰度值Gi,其中,i为取样区域内取样点编号,进行取样区域内的灰度粗糙度V计算,并通过灰度粗糙度V查找一个预先设置的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从而获得物料半径r。
优选的:所述的取样区域内取样点获取方法可以根据一个预设的取样密度进行获取,所述的取样密度设置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煅烧物料的物料种类,通过物料种类获得该物料的最小煅烧直径d,则可以获得取样密度为这样获得的取样密度可以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粒径都能覆盖,包括物料和边部的灰度值,避免覆盖不了造成的处理数据不准确,增加了计算的准确性。
优选的:获得该物料种类获取当前灰度粗糙度计算方法具体可以为式中,Gi表示为编号i的分析样点的灰度值;/>为分析样点的灰度值平均数;n为该取样区域内分析样点的总数,δ为物料原图的清晰度因子,δ为具体的数值和图像处理模块设备能力相关或者可以通过设置获得,一般清晰度越高同样的一张物料图片粗糙度越高,一般可以为0.1-10,具体在此不做赘述。当有多个取样区域时,再对这些取样区域进行均值计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最小煅烧直径d可以通过煅烧经验获得,在常规的煅烧经验,各种煅烧物料粒径不同,但是都会有最小粒径记录,所述最小煅烧直径d可以通过经验进行设置。预先设置的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即对不同梯度的已知的物料半径的物料计算灰度粗糙度,然后将灰度粗糙度作为主变量,物料半径作为因变量构建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所述的堆积密度ρ=ρ'(1-ε),其中ρ’为待煅烧物料密度,可以根据物料物理性能查找获得,ε为孔隙率,孔隙率可以通过物料半径r查找一个预先设置的半径-孔隙率信息表,从而获得孔隙率ε,所述的半径-孔隙率信息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可以通过称取质量和体积获得,还可以通过浸入到流体内,获得浸入流体体积,将浸入流体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获得孔隙率ε,具体在此不做赘述。具体的还可以是通过灰度粗糙度查找预先设置的粗糙度-获得孔隙率信息表获得,粗糙度-获得孔隙率信息表可以提前通过实验获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堆积比热容c一般为需要考虑到本身比热容和孔隙率,具体的可以是堆积比热容c=β[(1-ε)c+εc],其中c为待煅烧物料的比热容,c为空气的比热容,c为可以通过物料的物理性质查找获得,β为比热容调节系数。
优选的:所述的预热时间段可以为式中,R为回转窑有效摊铺半径,可以通过回转窑的设计参数获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Q为煅烧物料的入料流量,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际的生产参数获得,入料流量需在回转窑的生产参数内进行入料;λ为煅烧物料的导热系数,具体的可以通过煅烧物料物理性能查找之后获得,为了精确计算,可以对导热系数进行修正,具体修正内容不是本申请的保护主题,具体在此不做赘述;ΔT1为目标温度差值,即我们需要将煅烧物料最终的加热温度与当前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为设置温度差值,即我们需要将煅烧物料设置的加热温度与当前温度之间的差值。设置的加热温度是大于最终的加热温度的。
优选的:所述的维持热段的燃料供应量可以为其中,φ为热量吸收因子,即热量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被物料吸收的比例,具体的和加热方式、设备参数有关,一般在0.5-0.8之间,具体在此不做赘述。q为燃料的热值,回转窑的燃料通用的都是煤气,一般是高炉煤气。从首钢矿业球团喷煤改造成功后,为节省能耗,目前国内回转窑工序都会配加磨煤机,喷吹煤粉煤气混合燃料。燃料的热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数值通用的可以通过查找燃料物理参数获得,非通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的η为燃烧比例,这个具体可以通过设备性能和参数获得,一般为0.9-1,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可以集中进行燃烧,然后通过气流带动与物料流动逆向流动,所述的a为预热底数,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燃料燃烧方式、带动气流等,当设备、气流固定,则a为固定值,具体在此不做赘述。通过计算获得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可以直接对燃料供给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预热分布点和维持热段,预热段可以进行预热,可以充分利用能量,避免了燃料浪费,在计算时间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物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物料的煅烧充分而又最大可能的避免浪费,保证了煅烧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计算获得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可以直接对燃料供给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预热段和维持热段,预热段可以进行预热,可以充分利用能量,避免了燃料浪费,在计算时间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物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物料的煅烧充分而又最大可能的避免浪费,保证了煅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中物料半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用于对物料进行煅烧实验,使物料完成煅烧,可以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能源,所述的回转窑是通过燃料焚烧进行加热,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适用于燃料分段式进行加热的回转窑,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包括:
S1、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物料半径r,所述的待煅烧物料可以通过进料装置进行进料,进料装置可以进行定量定粒径颗粒物料的加入,加料均匀,由于是用于焚烧实验,所述的物料半径r可以控制加入,即定物料半径r的计入待煅烧物料,从而进行确定变量进行实验。所述的待煅烧物料可以是陶瓷、金属和其他粉末材料。所述的物料半径r获得方法可以包括多种,第一种就是刚才所提及的定半径进料,这样实验需要提供特定的物料,需要提前进行特定加工或者测量。当然还可以通过测量获得,测量的方法有多种,一般有筛分法,图像处理法,激光法等等,其中以筛分法最为常用。筛分法最为常用,筛分法可以将不同粒径的物料,通过进料装置加入到回转窑内部。参考图2,所述的物料半径r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法,所述的图像处理法具体可以包括:在进料装置的进料处安装上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或者高频照相机,要求一定的清晰度。具体的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模块拍摄待煅烧的物料获得物料原图,对物料原图进行处理获得灰度值G,具体的获得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按照一个预先设置的取样标准获得分析样点,预先设置的取样标准可以是可以按照取样密度来,一般可以按照至少一个预先设置的取样区域进行取样,取样区域的数量最好可以为三个,分别处于流向垂直方向的两侧与中间的点,取样可以是一个预设半径内的区域,具体在此不做赘述。然后计算获得这些取样区域内的灰度值Gi,其中,i为取样区域内取样点编号,进行取样区域内的灰度粗糙度V计算,并通过灰度粗糙度V查找一个预先设置的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从而获得物料半径r。所述的取样区域内取样点获取方法可以根据一个预设的取样密度进行获取,所述的取样密度设置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煅烧物料的物料种类,通过物料种类获得该物料的最小煅烧直径d,则可以获得取样密度为这样获得的取样密度可以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粒径都能覆盖,包括物料和边部的灰度值,避免覆盖不了造成的处理数据不准确,增加了计算的准确性。获得该物料种类获取当前灰度粗糙度计算方法具体可以为/>式中,Gi表示为编号i的分析样点的灰度值;/>为分析样点的灰度值平均数;n为该取样区域内分析样点的总数,δ为物料原图的清晰度因子,δ为具体的数值和图像处理模块设备能力相关或者可以通过设置获得,一般清晰度越高同样的一张物料图片粗糙度越高,一般可以为0.1-10,具体在此不做赘述。当有多个取样区域时,再对这些取样区域进行均值计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最小煅烧直径d可以通过煅烧经验获得,在常规的煅烧经验,各种煅烧物料粒径不同,但是都会有最小粒径记录,所述最小煅烧直径d可以通过经验进行设置。预先设置的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即对不同梯度的已知的物料半径的物料计算灰度粗糙度,然后将灰度粗糙度作为主变量,物料半径作为因变量构建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S2、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堆积密度ρ和堆积比热容c,所述的堆积密度ρ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具体的可以在进料装置内部安装有质量获得单元测得其进料的质量和进料体积,然后进行实时计算获得。当然堆积密度ρ还可以通过粒径进行计算获得,所述的堆积密度ρ=ρ'(1-ε),其中ρ’为待煅烧物料密度,可以根据物料物理性能查找获得,ε为孔隙率,孔隙率可以通过物料半径r查找一个预先设置的半径-孔隙率信息表,从而获得孔隙率ε,所述的半径-孔隙率信息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可以通过称取质量和体积获得,还可以通过浸入流体内,获得浸入流体体积,将浸入流体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获得孔隙率ε,具体在此不做赘述。具体的还可以是通过灰度粗糙度查找预先设置的粗糙度-获得孔隙率信息表获得,粗糙度-获得孔隙率信息表可以提前通过实验获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堆积比热容c一般为需要考虑到本身比热容和孔隙率,具体的可以是堆积比热容c=β[(1-ε)c+εc],其中c为待煅烧物料的比热容,c为空气的比热容,c为可以通过物料的物理性质查找获得,c可以为空气定压比热容1.004kJ/(kg K),β为比热容调节系数,一般为0.9-1.1,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S3、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预热时间段t1,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是分成预热段和维持热段,所述的维持热段是将所述的煅烧物料维持在一个预设的温度下的时间段,所述的维持热段是燃烧燃料持续均匀给料进行燃烧,以此可以进行温度的维持。所述的预热时间段并不是传统的使用余热进行待煅烧物料进行加热,而是在维持热段端部设置集成热段,然后集成热段的燃烧热通过气流与待煅烧物料逆向流动加热,通过气流带动的热量随着流动逐渐降低,所以形成了一个逐渐加热的过程,并将其定义为预热段,预热段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预热时间段t1,维持热段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预热时间段t2。所述的预热时间段可以为式中,R为回转窑有效摊铺半径,可以通过回转窑的设计参数获得,具体在自此不做赘述;Q为煅烧物料的入料流量,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际的生产参数获得,入料流量需在回转窑的生产参数内进行入料;λ为煅烧物料的导热系数,具体的可以通过煅烧物料物理性能查找之后获得,为了精确计算,可以对导热系数进行修正,具体修正内容不是本申请的保护主题,具体在此不做赘述;ΔT1为目标温度差值,即我们需要将煅烧物料最终的加热温度与当前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为设置温度差值,即我们需要将煅烧物料设置的加热温度与当前温度之间的差值。设置的加热温度是大于最终的加热温度的。例如,我们需要经铝融化,当前温度为室温25℃,铝的熔点是660℃是最终的加热温度,我们的设置的加热温度是700℃,则ΔT1为660-25=635℃,ΔT2为700-25=675℃,ɑ为综合评价系数,是考虑到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所述的综合评价系数ɑ需要考虑到摊铺面积修正、扩散修正、温差修正、计算修正等等,不是本申请保护主题,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S4、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维持热时间段t2,所述的维持热时间段t2是一种煅烧需求,一般情况下维持热时间段t2=t0+t',其中t0为设定时间段,t’为偏差时间段。例如,将金属融化所需要的t0为0,t’可以是1-5min等,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例如在某催化剂载体煅烧时,需要将载体煅烧到500℃并维持30min,则t0为30min,t’可以是-1-3min等,维持热时间段t2可以是29-33min等,具体可以通过一个预制的物料煅烧需求信息表选择获得,当然还可以直接输入,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S5、根据预热时间段t1和维持热时间段t2,计算获得煅烧总时间t,所述的t=t1+t2,并计算获得对应的传送速度v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所述的传送速度其中,L为在煅烧期间回转窑的传送总长度。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在此处默认物料在回转窑煅烧的过程中是均匀传送,从而可以更好的便于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当需要进行温度时间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传送速度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即可,在均匀传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调节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并不会干扰到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控制方便快捷。在煅烧的过程中,t2的时间一般是设计需要,为已知量,可以在均匀传送的基础上,调节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以此满足预热段和维持热段的快速调节,具体细节在此不做赘述。
S6、计算获得预热段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所述的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用的回转窑是通过燃料提燃烧热,将燃料点燃然后对物料进行加热进行煅烧,所述的维持热段的燃料供应量可以为其中,φ为热量吸收因子,即热量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被物料吸收的比例,具体的和加热方式、设备参数有关,一般在0.5-0.8之间,具体在此不做赘述。q为燃料的热值,回转窑的燃料通用的都是煤气,一般是高炉煤气。从首钢矿业球团喷煤改造成功后,为节省能耗,目前国内回转窑工序都会配加磨煤机,喷吹煤粉煤气混合燃料。燃料的热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数值通用的可以通过查找燃料物理参数获得,非通用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具体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的η为燃烧比例,这个具体可以通过设备性能和参数获得,一般为0.9-1,具体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可以集中进行燃烧,然后通过气流带动与物料流动逆向流动,所述的a为预热底数,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燃料燃烧方式、带动气流等,当设备、气流固定,则a为固定值,具体在此不做赘述。通过计算获得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可以直接对燃料供给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预热分布点和维持热段,预热段可以进行预热,可以充分利用能量,避免了燃料浪费,在计算时间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物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物料的煅烧充分而又最大可能的避免浪费,保证了煅烧质量。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包括:
S1、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物料半径r;
S2、获得当前待煅烧物料的堆积密度ρ和堆积比热容c;
S3、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预热时间段t1
S4、根据煅烧物料煅烧需求获得维持热时间段t2
S5、根据预热时间段t1和维持热时间段t2,计算获得煅烧总时间t,并获得对应的传送速度v和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l;
S6、计算获得预热段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q1和维持热段的燃料供给流量q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半径r包括:通过图像处理模块拍摄待煅烧的物料获得物料原图,对物料原图进行处理获得灰度值G,按照一个预先设置的取样标准获得分析样点,然后计算获得这些取样区域内的灰度值Gi,其中,i为取样区域内取样点编号,进行取样区域内的灰度粗糙度V计算,并通过灰度粗糙度V查找一个预先设置的粗糙度-颗粒半径信息表,获得物料半径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区域内取样点获取方法包括:根据一个预设的取样密度进行获取,所述的取样密度设置方法包括:获取待煅烧物料的物料种类,通过物料种类获得该物料的最小煅烧直径d,则获得取样密度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灰度粗糙度计算方法为式中,Gi表示为编号i的分析样点的灰度值;G为分析样点的灰度值平均数;n为该取样区域内分析样点的总数,δ为物料原图的清晰度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积密度ρ=ρ'(1-ε),其中ρ’为待煅烧物料密度,ε为孔隙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堆积比热容c=β[(1-ε)c+εc],其中c为待煅烧物料的比热容,c为空气的比热容,β为比热容调节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时间段式中R为回转窑有效摊铺半径,Q为煅烧物料的入料流量,λ为煅烧物料的导热系数,ΔT1为目标温度差值,ΔT2为设置温度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持热段的燃料供应量为其中,φ为热量吸收因子,q为燃料的热值,所述的η为燃烧比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处的燃料供给流量其中a为预热底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速度其中,L为在煅烧期间回转窑的传送总长度,所述的预热分布点分布长度/>
CN202311400853.XA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Pending CN117308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0853.XA CN117308578A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0853.XA CN117308578A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8578A true CN117308578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4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0853.XA Pending CN117308578A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085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77763A (en) Method for regulating combustion processes, particularly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ment in a rotary kiln
RU2635590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ом воздуха воздушной коробки агломерационной вагонетки
Thammavong et al.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studying heat transfer in externally heated rotary kilns
CN117308578A (zh) 一种基于焚烧实验的回转窑燃烧调整方法
CN111665809A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的分段机理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4501598B (zh) 多功能可倾斜高温炉
RU2606680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лавным вытяжным вентилятором
CN113457540A (zh) 一种用于烧结混合料的智能控水系统及方法
CN109346136B (zh) 一种预测烧结生产混合料粒度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EP0148090B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linker de ciment en voie sèche avec précalcination
RU2647411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менением частоты для главного вытяжного вентилятора агломер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ы
JP2000248321A (ja) 焼結原料の水分制御方法
JP3550312B2 (ja) セメントクリンカー焼成工程における可燃性廃棄物の燃焼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3485473A (zh) 一种烧结混合料的智能控水方法
CN106495195B (zh) 一种多功能焙烧装置及控制方法
Thomas et al. Residence time investigation of a multiple hearth kiln using mineral tracers
RU2450064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ью обжиговой машины для обжига железорудных окатышей
JPH08127822A (ja) 焼結操業法
CN1021482C (zh) 烧煤窑炉煅烧熟料的方法及设备
SU732220A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обжига материалов во вращающейс печи
CN117405867A (zh) 一种用于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物料离析程度自动检测系统
JPH08143981A (ja) 焼結操業方法
SU1032311A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 минимального времени пребывани материала в кип щем слое
JP2003252660A (ja) 石灰石の予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709129A (zh) 一种多孔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