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7735A -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7735A
CN117297735A CN202311164811.0A CN202311164811A CN117297735A CN 117297735 A CN117297735 A CN 117297735A CN 202311164811 A CN202311164811 A CN 202311164811A CN 117297735 A CN117297735 A CN 117297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plate
suture
hole
bone
repai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48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川枫
刘继强
盛然
邹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yi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yi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yi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yi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48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7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7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80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 A61B17/8004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with means for distracting or compressing the bone or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84Fasteners therefor or fasteners being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42Flexible wires, bands or stra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的颅颌面外科修复手术中固定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该颅颌面修复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其中,第一紧固板可穿过骨道并抵接于骨道的一侧,而缝线穿设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之间,并且当牵拉缝线时,第二紧固板能够朝向第一紧固板移动。另外,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的材料均采用聚醚醚酮,不会在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产生伪影而影响成像质量,还可因采取非金属固定方案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手术的恢复效果。

Description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颅颌面的外科修复手术中,通常使用金属钉固定和支撑颅骨和颌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或者通过金属钉将整形移植物与面骨壁连接在一起,来填充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
但由于面部骨头比较薄,在用金属钉将整形移植物与面骨壁连接在一起时容易造成骨裂,并且,金属钉在进行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会产生伪影,影响成像质量。此外,在采用金属固定方案时,患者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颅颌面外科修复手术中固定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该颅颌面修复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
所述第一紧固板被设置成可穿过骨道并抵接于所述骨道的一侧;
所述缝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与所述第二紧固板;
当牵拉所述缝线时,所述第二紧固板能够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紧固板和/或第二紧固板的材料为聚醚醚酮。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板固定在骨道的一侧,通过第二紧固板将用于修复的移植物抵在骨道另一侧的骨壁上,再通过缝线将整体固定。其中,第一紧固板可以直接穿过骨道而不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破裂,并且,由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采用非金属材料,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在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不会产生伪影而影响成像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手术的恢复效果。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板的形状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一紧固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骨道的直径,所述第一紧固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骨道的直径。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板的宽度使得第一紧固板可以直接穿过骨道而不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破裂,而在第一紧固板移动完成后其长端的两侧可抵在骨道的两侧上,并在与缝线和第二紧固板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紧固板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二紧固板外缘光滑,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创伤。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紧固板的形状与用于颅颌面修复的移植物相适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二紧固板与用于颅颌面修复的移植物在固定完成后可紧密贴合,避免两者间因存在缝隙而可能对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缝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尼龙缝合线、聚酯缝合线、聚酰胺缝合线或聚丙烯缝合线中的一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缝线在保持一定的强度与韧性的同时,还可减少因缝线产生的异物感,或者减少创口的愈合时间。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板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板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
所述缝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开孔。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的配合更为稳定,还可以达到通过牵拉缝线一端而使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移动的效果。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板上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内壁光滑过渡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牵拉缝线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边缘不会对缝线产生剪力使缝线磨损,保证了缝线的后续工作强度。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还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被设置成允许操作手柄一端伸入并因此与所述第一紧固板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紧固板设置侧孔可以提高操作便利性,使得第一紧固板更易通过骨道,也避免了第一紧固板在穿过骨道时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损伤或破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缝线穿设所述第一紧固板、移植物与所述第二紧固板,使得所述移植物位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与所述第二紧固板之间;
将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
牵拉所述缝线使所述第二紧固板抵住所述移植物,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移动;
在所述移植物抵接至所述骨道另一侧的骨壁时,将所述缝线打结,完成所述颅颌面修复组件植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板可以直接穿过骨道而不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破裂,并且,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可将移植物更为稳定地贴紧骨壁,加强固定效果。
在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板沿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侧孔,所述将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进一步包括:
将操作手柄一端伸入所述侧孔,使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紧固板连接;
操作所述操作手柄将所述第一紧固板穿过所述骨道;
将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紧固板松开,牵拉所述缝线使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所述骨道的一侧。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手柄使得第一紧固板在骨道内的姿势不会发生改变而更易通过骨道,进而避免了第一紧固板在穿过骨道时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损伤或破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一紧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紧固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操作手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颅颌面修复组件;11、第一紧固板;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一线槽;12、第二紧固板;121、第一开孔;122第二开孔;123、第三开孔;124、第四开孔;13、缝线;
20、操作手柄;21、固定杆;22、第二线槽;23、固定槽;24、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操作手柄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它工具将第一紧固板穿过骨道。例如,将第一紧固板放置于骨道内,而后通过推杆将第一紧固板推至骨道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颅颌面的外科修复手术中,通常使用金属钉固定和支撑颅骨和颌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或者通过金属钉将整形移植物与面骨壁连接在一起,来填充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
但由于面部骨头比较薄,在用金属钉将整形移植物与面骨壁连接在一起时容易造成骨裂,并且,金属钉在进行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会产生伪影,影响成像质量。此外,在采用金属固定方案时,患者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颅颌面外科修复手术中固定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该颅颌面修复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
其中,第一紧固板可穿过骨道并抵接于骨道的一侧;缝线穿设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当牵拉缝线时,第二紧固板能够朝向第一紧固板移动;第一紧固板和/或第二紧固板的材料为聚醚醚酮。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板固定在骨道的一侧,通过第二紧固板将用于修复的移植物抵在骨道另一侧的骨壁上,再通过缝线将整体固定。其中,第一紧固板可以直接穿过骨道而不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使其破裂,并且,由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采用非金属材料,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在X射线或CT等成像时不会产生伪影而影响成像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影响手术的恢复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3,对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第一紧固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紧固板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颅颌面修复组件10包括第一紧固板11、第二紧固板12与缝线13。其中,第一紧固板11的形状为长条形,其宽度小于开设的骨道的直径,长度大于该骨道的直径,且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第二紧固板12的形状为圆形,且开设有第一开孔121、第二开孔122、第三开孔123和第四开孔124;缝线13依次穿过第一开孔12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二开孔122、第三开孔123、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四开孔124来完成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将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由于第一紧固板11的宽度小于骨道的直径,长度大于骨道的直径,因此第一紧固板11在穿过骨道不会对骨道内壁产生作用力,待第一紧固板11移动完成后,适度牵拉缝线13使第一紧固板11横跨并抵住骨道两侧,即第一紧固板11长条侧两端抵在后侧骨道口的两边。而后继续牵拉缝线13,使第二紧固板12朝向第一紧固板11移动,即第二紧固板12逐渐靠近骨道的前侧,在第二紧固板12与骨壁紧密贴合时,将缝线13打结,完成固定。
另外,在颅颌面的外科修复手术中,有时需要将移植物一同固定。此时,第二紧固板12的形状与用于颌面修复的移植物相适配,缝线13依次穿过第一开孔121、移植物、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二开孔122、第三开孔123、移植物、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四开孔124来完成第一紧固板11、移植物与第二紧固板12的连接,即移植物位于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之间。在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并抵住骨道后侧后,牵拉缝线13可以使第二紧固板12抵住移植物向靠近骨道前侧的方向移动,在移植物与骨壁紧密贴合、第二紧固板12与移植物紧密贴合时将缝线13打结,完成固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二紧固板12与用于颅颌面修复的移植物在固定完成后可紧密贴合,避免了两者间因存在缝隙而可能对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当然,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的形状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其进行更改,只要保证第一紧固板11可通过骨道并固定于骨道后侧即可。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板12设置为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另外,第二紧固板12也可不与移植物贴合,或是在不设置移植物的情况下,第二紧固板12保持平整,此时第二紧固板12由于具有标准形状而利于加工量产。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板11设置为椭圆形板,该椭圆形板的长轴大于骨道直径,短轴小于骨道直径。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上述的缝线13的穿设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相应地,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上的通孔或开孔的设置也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更改,只要能保证牵拉缝线13的一端时,第二紧固板12与移植物可被带动即可。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板11设置有四个通孔,缝线13依次穿过上述四个通孔完成缝线13对第一紧固板11的两次穿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的材料均为聚醚醚酮,缝线13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采用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进行固定可保证超高的工作强度,并且由于聚醚醚酮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在固定完成后,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不会被人体组织吸收和代谢,此外,聚醚醚酮相较于金属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减少患者的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聚醚醚酮还可在X射线或CT等成像时避免产生伪影,不会影响成像质量。另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也使缝线13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可在手术中承受很大的张力,同时不容易断裂或松脱,还可以抵抗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入,减少感染的风险。
当然,第一紧固板11、第二紧固板12与缝线13的材料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改,只要能保证第一紧固板11、第二紧固板12与缝线13可正常使用即可。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板11和第二紧固板12中的一个设置为钛板,另一个设置为聚醚醚酮板。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缝线13可以采用尼龙缝合线、聚酯缝合线、聚酰胺缝合线或是聚丙烯缝合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紧固板11上还设置有第一线槽113,第一线槽113内壁光滑过渡且连通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线13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第一线槽113与第二通孔112,其中,第一线槽113可保证在牵拉缝线13时不被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12的边缘磨损或切割,当然第一线槽113的设置并非必须,或者第一线槽113也可设置为其它形式。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槽113表现为光滑的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相对于第一紧固板11表面的凸出部分,同样可以减少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12外缘对缝线13的磨损。
另外,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第一紧固板11的左侧还开设有一个侧孔(图中未示出),该侧孔允许操作手柄一端伸入并因此与第一紧固板11连接,而后通过操作手柄将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当然,侧孔的设置并非必须,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对其进行更改。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在不设置侧孔的情况下,可以先将第一紧固板11直接放入骨道内部,然后通过推杆将第一紧固板11从骨道的另一侧推出。但在考虑到推杆推动第一紧固板11时,第一紧固板11在骨道内的姿势可能会发生改变,使得推杆在推动第一紧固板11的过程中,第一紧固板11会对骨道内壁产生作用力,进而损害骨道的情况下,因此通过操作手柄与第一紧固板11的配合使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来对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图4为本申请的操作手柄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与上述颅颌面修复组件10相对应地,本申请的颅颌面修复组件10的使用方法包括:
S501,使用缝线穿设第一紧固板、移植物与第二紧固板,使得移植物位于第一紧固板与第二紧固板之间。例如,将缝线13依次穿过第一开孔121、移植物、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二开孔122、第三开孔123、移植物、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四开孔124来完成第一紧固板11、移植物与第二紧固板12的连接。
S502,将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例如,使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并通过适当牵拉缝线13使第一紧固板11长端的两侧抵在骨道两边。
S503,牵拉缝线使第二紧固板抵住移植物,并且朝向第一紧固板移动。例如,在牵拉缝线13使得第一紧固板11固定好后,继续牵拉缝线13,第二紧固板12抵住移植物朝第一紧固板11的方向移动。
S504,在移植物抵接至骨道另一侧的骨壁时,将缝线打结,完成颅颌面修复组件植入。例如,由于移植物的直径大于骨道的直径,因此随着第二紧固板12与移植物的移动,移植物在移动完成后会贴着骨壁,而第二紧固板12又与移植物贴紧,换句话说,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将移植物与骨壁夹紧,并通过绑紧缝线13来完成固定。
需要解释的是,移植物通常用于填充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以恢复颅骨和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设置移植物,例如,在仅采用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来固定骨折处时也可不设置移植物,此时,缝线13依次穿过第一开孔12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二开孔122、第三开孔123、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四开孔124来完成第一紧固板11与第二紧固板12的连接,此时颅颌面修复组件10的使用方法的原理与上述使用方法相同。
参照图6,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502进一步包括:
S5021,将操作手柄一端伸入侧孔,使操作手柄与第一紧固板连接;
S5022,操作操作手柄将第一紧固板穿过骨道;
S5023,将操作手柄与第一紧固板松开,牵拉缝线使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操作手柄20设置有固定杆21、第二线槽22、固定槽23、按钮24。在将缝线13与第一紧固板11、第二紧固板12、移植物基本穿设完成之后,将固定杆21插入侧孔,并且将第二紧固板12放置于固定槽23上,而后将从第一开孔121穿入的缝线13的线端与从第四开孔124穿出的线尾缠绕于按钮24上,并使缝线13张紧。在缝线13张紧后,第一紧固板11由于受到拉力而使固定杆21与第一紧固板11上的侧孔紧密贴合,第二紧固板12也由于受到拉力紧紧抵住固定槽23的前端,移植物则处于靠近第二紧固板12一侧的缝线13上,并且缝线13的部分由于张紧表现为置于第二线槽22内,此时,缝线13的整体与操作手柄20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很小的夹角。
接着控制操作手柄20,并将操作手柄20的前端穿过骨道,此时通过操作手柄20可以使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时姿势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不对骨道内壁产生作用力。在第一紧固板11完全穿过骨道后,将按钮24向后拉,即按钮24朝向远离第一紧固板11的方向位移,在按钮24的拉动过程中,同时将操作手柄20略微前移,使第一紧固板11一直处于骨道外。此时,由于按钮24的拉动,缝线13的整体与操作手柄20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产生变动,因而带动第一紧固板11相对于固定杆21轻微转动,导致第一紧固板11的侧孔与固定杆21不再紧密贴合,缝线13上的张力也因此消失,进而完成第一紧固板11与操作手柄20分离,而后将操作手柄20的前端从骨道抽出,再适当牵拉从第四开孔124穿出的缝线13,使得第一紧固板11的长端的两侧抵在骨道两边。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手柄20使得第一紧固板11在通过骨道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姿势,从而避免了第一紧固板11在穿过骨道时姿势发生改变,进而避免了第一紧固板11的移动过程中对骨道的内壁产生作用力并使其损伤或破裂。
当然并非必须通过操作手柄20将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将第一紧固板11穿过骨道,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直接将第一紧固板11放入骨道,然后通过推杆将第一紧固板11从骨道另一侧推出。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使用细长的钳子或镊子,夹住第一紧固板11,再将第一紧固板11放置在骨道另一侧外。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颌面修复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第二紧固板与缝线;
所述第一紧固板被设置成可穿过骨道并抵接于所述骨道的一侧;
所述缝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与所述第二紧固板;
当牵拉所述缝线时,所述第二紧固板能够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紧固板和/或第二紧固板的材料为聚醚醚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板的形状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一紧固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骨道的直径,所述第一紧固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骨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板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板的形状与用于颅颌面修复的移植物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尼龙缝合线、聚酯缝合线、聚酰胺缝合线或聚丙烯缝合线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板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板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
所述缝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上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内壁光滑过渡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还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被设置成允许操作手柄一端伸入并因此与所述第一紧固板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颅颌面修复组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缝线穿设所述第一紧固板、移植物与所述第二紧固板,使得所述移植物位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与所述第二紧固板之间;
将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
牵拉所述缝线使所述第二紧固板抵住所述移植物,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移动;
在所述移植物抵接至所述骨道另一侧的骨壁时,将所述缝线打结,完成所述颅颌面修复组件植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板沿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开设有侧孔,所述将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骨道的一侧,进一步包括:
将操作手柄一端伸入所述侧孔,使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紧固板连接;
操作所述操作手柄将所述第一紧固板穿过所述骨道;
将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紧固板松开,牵拉所述缝线使所述第一紧固板固定于所述骨道的一侧。
CN202311164811.0A 2023-09-11 2023-09-11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297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4811.0A CN117297735A (zh) 2023-09-11 2023-09-11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4811.0A CN117297735A (zh) 2023-09-11 2023-09-11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7735A true CN117297735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4811.0A Pending CN117297735A (zh) 2023-09-11 2023-09-11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77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4288B2 (en) Implant having filament limbs of an adjustable loop disposed in a shuttle suture
US7217279B2 (en) Suture loop anchor
JP4204791B2 (ja) 外科手術用結び目プッシャ装置
US5250053A (en) Suture shuttle device
US943974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ventral wall hernia
EP2014241B1 (en) Applicator for suture/button construct
JP5323815B2 (ja) 結節要素のためのローダー及び糸通し器
DE602005002853T2 (de) Vorrichtungen zum Reparieren von lebendem Gewebe
TWI605842B (zh) 用於插入醫療縫線的裝置及含有其的用於插入醫療縫線的手術套組
US1187773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knotless suture anchoring
US2022037841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knotless suture anchoring
EP223106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ventral wall hernia
JP7423673B2 (ja) 結び目のない縫合糸アン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17297735A (zh) 颅颌面修复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15867A (zh) 用于操纵鼻组织的装置和方法
TW201521698A (zh) 用於插入醫療管的裝置及含有其的用於插入醫療管的手術套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