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3978A -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3978A
CN117293978A CN202311585544.4A CN202311585544A CN117293978A CN 117293978 A CN117293978 A CN 117293978A CN 202311585544 A CN202311585544 A CN 202311585544A CN 117293978 A CN117293978 A CN 117293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oltage
interface circuit
circuit
suppl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55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93978B (zh
Inventor
郑自汉
梅傲雪
张结龙
董高明
武书会
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855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3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3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3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93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3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快充接口电路包括:过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并向所述供电模块输出检测结果;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所述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当电源电压过大时,供电电压均不会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因此不会损坏快充电路;而且本申请无需外接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降低了电路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USB标准化组织(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最新制定了PD3.1标准。在PD3.1新标准中,其仍然支持USB-C物理接口,并且在原有PD3.0标准的基础上新增了28V、36V、48V三个标准电压,这三个标准电压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均为5A,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240W。但是大多数设备仅支持旧版本的快充协议(Power Deliver,PD)电路,其标准电压为4~22V,如果输出电压超过22V,用电设备将有损毁的危险。在传统技术中,当电源电压不超过22伏时,可以通过钳位电路,避免输出电压过大。当电源电压达到36伏或48伏时,则通过外接控制信号,断开钳位电路,而是采用分压电路进行分压来避免输出电路过大。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外接控制信号,提高了控制成本和电路的复杂度。因此,亟需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提出了本申请。根据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所述快充接口电路包括:
过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并向所述供电模块输出检测结果;
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所述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快充识别模块;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用于识别USB-C接口连接的是充电设备还是电源;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电源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受电工作模式;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充电设备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供电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受电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工作状态如下: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压的大小,使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电压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输出电压不超过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供电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瞬态抑制电路模块;
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当供电电压出现瞬态过压时,将所述供电电压产生的瞬态电流泄放到接地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包括相并联连接的瞬态电压抑制管和电阻-电容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可以根据过压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当快充接口电路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实现了当电源电压过大时,供电电压均不会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因此不会损坏快充电路;而且本申请无需外接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降低了电路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传统技术的快充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快充(PD)3.1版本的快充规范将功率划分为成了标准功率范围(StandardPower Range,SPR)和扩展功率范围(Standard Power Range,EPR)两个范围。其中标准功率范围就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快充(PD)3.0版本的可编程电源(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PPS)快充标准,最大充电功率依然为100W不变。而扩展功率范围新增了28V、36V、48V三个电压,上述三个电压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均为5A,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240W。
扩展功率范围(EPR)的电源电压VBUS在高压时可达到48V,快充电路(PD IC)目前的电源电压VBUS只能支持到22V。一旦电源电压超过22V时,快充电路(PD IC)有损坏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传统技术中采用钳位电路来压制电源电压的高电压。如图1所示,为传统技术中的快充接口电路100的示意图。图1中的快充接口电路100包括USB-C接口电路模块、控制信号接收模块和钳位电路。
其中,USB-C接口电路模块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电源VBUS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源VBUS还连接第一三极管S1的集电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一三极管S1的基极;电源VBUS还连接第一MOS管Q1的第一端,第一MOS管Q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钳位电路(CP_IN);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S1的发射极、第一MOS管Q1的第三端均连接供电输出端VBUS_LV。其中,第一三极管S1为NPN型三极管。
继续结合图1,控制信号接收模块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第二MOS管Q2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MOS管Q1的第二端,第二MOS管Q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MOS管Q2的第三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三MOS管Q3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控制信号(EPR_EN);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三MOS管Q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MOS管Q3的第三端连接供电输出端VBUS_LV。
下面以快充接口电路100工作在供电模式下为例进行介绍。
在第一个示例中,电源电压(VBUS)为5V,电源电压(VBUS)通过第一MOS管Q1直接向供电输出端VBUS_LV供电。
在第二个示例中,快充(PD)3.1版本的快充规范工作在标准功率范围(SPR),电源电压(VBUS)为20V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引脚(GPIO)发送低电平信号(0)至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EPR_EN),并通过第二MOS管Q2、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钳位电路,使钳位电路启动。在钳位电路的钳制作用下,USB-C接口电路模块输出的供电电压被钳制在16伏左右。
在第三个示例中,快充(PD)3.1版本的快充规范工作在扩展功率范围(EPR),电源电压为36V或48V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引脚(GPIO)发送高电平信号(0)至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EPR_EN),并通过第二MOS管Q2、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钳位电路,使钳位电路断开,且第一MOS管Q1截止。此时,第一三极管S1处于导通状态,使第二电阻R2起到分压作用,只要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合适,即可以控制供电输出端VBUS_LV的电压不大于16伏。
其中,上述的电源VBUS连接USB-C接口。钳位电路输出端CP_IN输出的电压为10伏电压。供电输出端VBUS_LV连接快充电路(PD IC)。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EPR_EN)所接收的控制信号可以是快充电路(PD IC)发送的控制信号。
在快充接口电路100工作在受电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外接电源一般为5V左右,因此无需进行钳位或分压,可以直接进行充电。
可见,在传统技术中,需要快充电路(PD IC)提供额外的控制引脚GPIO来控制钳位电路的启动和断开,造成对快充电路(PD IC)引脚的占用。
而且,快充电路(PD IC)只能支持到标准的符合EPR标准的适配器;在电池处于不良状态(Dead battery)场景下,如果电源电压VBUS超过22V,并直接接到USB-C接口上,快充电路(PD IC)依然有损坏的风险。例如,由于控制信号(EPR_EN)为低电平(0),第一三极管S1所在的支路不具有分压功能,此时电源电压VBUS会通过第一三极管S1供电到快充电路(PDIC),快充电路(PD IC)存在损坏的风险。
基于前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所述快充接口电路包括:过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并向所述供电模块输出检测结果;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所述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可以根据过压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当快充接口电路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实现了当电源电压过大时,供电电压均不会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因此不会损坏快充电路;而且本申请无需外接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降低了电路复杂度。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200可以包括过压检测模块10和供电模块20。
其中,过压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并向所述供电模块输出检测结果;
供电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所述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快充识别模块;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用于识别USB-C接口连接的是充电设备还是电源;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电源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受电工作模式;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充电设备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供电工作模式。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工作模式。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快充接口电路在所述受电工作模式(Sink)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工作状态如下: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压的大小,使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电压阈值。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输出电压不超过第二预设阈值。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快充接口电路在所述供电工作模式(Source)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由于快充接口电路在供电工作模式下,外接的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为5V左右,因此不需要限制电压,因此,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由外接电路电源通过快充接口电路供电。其中,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可以为MOS管,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的情况下,功率损耗更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
其中,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当供电电压出现瞬态过压时,将所述供电电压产生的瞬态电流泄放到接地端。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包括相并联连接的瞬态电压抑制管和电阻-电容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快充接口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过压检测模块301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三极管S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与第八电阻R8并联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BUS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S2的集电极,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S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S2的发射极连接供电模块。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其中,第二三极管S2的发射极还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
其中,供电模块302包括第一开关支路3021、第二开关支路3022和电压控制电路(例如,钳位电路3023)。其中,第一开关支路3021包括第四MOS管Q4。第二开关支路3022包括第五MOS管Q5。钳位电路3023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21、第二二极管D22、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
在第一开关支路3021,第四MOS管Q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S2的集电极,第四MOS管Q4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VBUS,第四MOS管Q4的第三端连接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3。
在第二开关支路3022,第五MOS管Q5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BUS,第五MOS管Q5的第二端连接钳位电路3023,第五MOS管Q5的第三端连接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3。
在钳位电路3023,第一二极管D21和第二二极管D22的负极连接第五MOS管Q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21和第二二极管D22的负极还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21的正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VBUS,第二二极管D22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系统电源B+。第一二极管D21和第二二极管D22的负极还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其中,瞬态抑制电路模块303包括第二电容C2、第十三电阻R13、第三二极管D23。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MOS管Q5的第三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快充电路(PDIC)。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23的负极连接第五MOS管Q5的第三端,第三二极管D23的正极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快充接口电路中,当电路工作在供电工作模式(Sink)下,当所连接的电源电压VBUS大于5V且低于13V时,此时,第四MOS管Q4导通,通过第四MOS管Q4为快充电路(PD IC)供电。
当电源电压VBUS高于13V时,过压检测模块301检测到电源电压VBUS超过13V时,第一稳压二极管D1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第一稳压二极管D1会有电流流过,从而在第七电阻R7和第九电阻R9上形成压降,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因此第二三极管S2截止。与第二三极管S2发射极连接的第四MOS管Q4也会截止。第五MOS管Q5导通,且第五MOS管Q5工作在放大区,钳位电路将输出电压钳制在18V以内。这时电源通过第二开关支路302为受电设备供电。这时,由于电压较高,钳位电路302自动启动,以确保第二开关支路302中的第五MOS管Q5的源极的输出在18V以内。其中,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典型稳压值为18V,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的阈值电压Vgs(th)大约是1.5V。
由于过压检测模块301有不到1uS的响应死区,这时瞬间高压通过电路容易造成电路损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瞬间抑制电路303的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TransientVoltage Suppressor)和RC电路来抑制瞬态电压。在一个示例中,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选用钳位电压为18V的TV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VBUS可以连接USB-C接口,VBUS_PD可以连接快充电路(PDIC)。
当本申请实施例的快充接口电路工作在受电工作模式(Source)时,外接电源的电压为5V左右,并不会损坏快充电路,因此不需要启动钳位电路。此时图中的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都处于导通状态,第四MOS管Q4和第五MOS管Q5同时导通时所带来的压降更小,因此电功率也更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避免当Type C接口直接接入48V电源时,损坏快充电路。而且由于本申请可以根据接入的电源电压的大小来自动启动钳位电路中,因此避免使用快充电路的输入输出引脚GPIO生成控制信号来控制钳位电路。另外,当快充接口电路处于受电工作模式时,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减小了功率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可以根据过压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当快充接口电路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实现了当电源电压过大时,供电电压均不会超过预设电压阈值,因此不会损坏快充电路;而且本申请无需外接控制信号进行控制,降低了电路复杂度。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进行描述,其中,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包括前述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200。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2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前文所述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
电子设备可以是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器(未示出)和通信接口等,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它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应当注意,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0的组件和结构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根据需要,电子设备400也可以具有其他组件和结构。
存储器用于存储相关电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可执行程序指令,例如用于存储各种应用程序或实现各种具体功能的算法。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像处理单元(GPU)、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是电子设备400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400还包括输出装置可以向外部(例如用户)输出各种信息(例如图像或声音),并且可以包括显示装置、扬声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通信接口是可以是目前已知的任意通信协议的接口,例如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其中,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串口、USB接口、以太网端口、WiFi、有线网络、DVI接口,设备集成互联模块或其他适合的各种端口、接口,或者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由于能够实现前述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因此具有和前述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相同的优点。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申请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接口电路包括:
过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并向供电模块输出检测结果;
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快充接口充电电路是否进入扩展功率范围模式;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一供电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在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以第二预设电压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所述第一预设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均不超过预设电压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快充识别模块;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用于识别USB-C接口连接的是充电设备还是电源;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电源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受电工作模式;当所述USB-C接口连接充电设备时,所述快充接口电路的工作模式为供电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电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工作状态如下: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未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进入所述扩展功率范围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包括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压的大小,使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电压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输出电压不超过第二预设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电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接口电路还包括瞬态抑制电路模块;
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当供电电压出现瞬态过压时,将所述供电电压产生的瞬态电流泄放到接地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态抑制电路模块包括相并联连接的瞬态电压抑制管和电阻-电容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充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
CN202311585544.4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293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544.4A CN117293978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544.4A CN117293978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3978A true CN117293978A (zh) 2023-12-26
CN117293978B CN117293978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24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5544.4A Active CN117293978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397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0931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Stephen Christopher Ter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lamp overvoltages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systems
CN206412566U (zh) * 2016-12-27 2017-08-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快充的usb集线器
WO2020119722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电路、电池及飞行器
CN111509825A (zh) * 2020-04-09 2020-08-07 江苏大学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US20210104886A1 (en) * 2019-10-02 2021-04-0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ynamic Battery Voltage Restriction for Hazardous Environments
CN114172223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保护方法
WO2022068397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设备
WO202304063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9145076U (zh) * 2023-01-11 2023-06-06 福建联迪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电路
US20230253814A1 (en) * 2022-02-04 2023-08-10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delivery architecture using an intermediate bus converter with target voltage tracking cap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0931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Stephen Christopher Ter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lamp overvoltages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systems
CN206412566U (zh) * 2016-12-27 2017-08-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快充的usb集线器
WO2020119722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电路、电池及飞行器
US20210104886A1 (en) * 2019-10-02 2021-04-0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ynamic Battery Voltage Restriction for Hazardous Environments
CN111509825A (zh) * 2020-04-09 2020-08-07 江苏大学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114172223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保护方法
WO2022068397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设备
WO202304063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US20230253814A1 (en) * 2022-02-04 2023-08-10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delivery architecture using an intermediate bus converter with target voltage tracking capability
CN219145076U (zh) * 2023-01-11 2023-06-06 福建联迪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3978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2802B2 (en)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US10545550B2 (en) Power-up control circuit and mobile power bank
US9727111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current switch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935490B2 (en) Terminal and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realizing overcurrent and/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WO2020062138A1 (zh)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954145B (zh) 以太网供电方法、供电设备和以太网供电系统
US10003192B2 (en) Bus interfaces with unpowered termination
US201800597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3237189A (zh) 电子设备、mhl连接器、mhl系统和连接器检测方法
CN112260348B (zh) 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设备
CN110798324A (zh) 以太网供电方法、系统、供电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463085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N117293978B (zh) 一种支持宽电压的快充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US9448578B1 (en) Interface supply circuit
CN214375036U (zh) 移动装置测试系统
US8929045B2 (en) Dela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20230079553A1 (en) Usb port controll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031804B2 (en) Power controller
US20140115312A1 (en) Server and booting method thereof
US10389228B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surge-supression
JP6916629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545822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protection method
US9625933B1 (en) Voltage regulation circuit
CN220325274U (zh) 美容仪
CN215601053U (zh) 充电保护电路和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