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1403B -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1403B
CN117291403B CN202311578998.9A CN202311578998A CN117291403B CN 117291403 B CN117291403 B CN 117291403B CN 202311578998 A CN202311578998 A CN 202311578998A CN 117291403 B CN117291403 B CN 117291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th period
period
heat energy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89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91403A (zh
Inventor
廖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89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1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1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91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1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通过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Description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供应,比如为用户供应热水一般包括电热水器、烧燃料供水两种方式,可以在冬天天气较寒冷时进行供暖以及用热;不过由于用户使用热水差不多都在一个时间阶段(即用热高峰阶段),例如用户7-8点上班前的热水洗漱高峰期,以及下午6点之后的下班后直至夜晚的供暖高峰期等等,用户集中性的用电烧水会给电网带来负担,甚至电价高给用户带来更昂贵的成本;而使用燃料烧水不仅需要燃料成本,还容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不仅降低了电网的负担,减轻用户的成本负担,还节约了资源,保护环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供热管理器,供热管理器位于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方法包括:
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通过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热管理器,供热管理器位于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供热管理器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处理单元,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管理器、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
供热管理器,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供热管理器,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供热管理器,还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多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实施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然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然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再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再通过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也就是说,通过确定出用热高峰阶段,然后再确定出在用热高峰阶段中每个供热设备所能够得到的第二热能,再通过热能收集装置为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使得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对水进行加热实现供热,可以在降低了电网负担的同时减轻用户的成本负担,还节约了资源,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管理器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果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浸没式液冷:是一种创新的散热方法,属于液冷冷却技术中的一种,其核心原理是将需要散热的设备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一般为高热传导性的液体,具有绝缘、隔氧和环保等特点,本申请对冷却液不作具体限定)中,使得冷却液与设备直接接触,设备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会被冷却液吸收,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热量带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再通过冷却设备流入的冷流体将热流体热量带走,得到新的冷流体(即冷却液)继续对设备进行液冷散热。比如,当设备为储能电池时,热交换器通过进液主管道和与每个电池包对应的进液支管道的传输,向电池包的进液口流入冷却液将电芯单体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电芯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再依靠每个电池包对应的出液支管道和出液主管道将从电池包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传输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再通过过冷却设备流入的冷流体将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的热量带走,实现冷却液的流动循环带走电芯单体散发的热量,实现对电芯降温。
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供热系统包括储能系统、多个供热设备、储液装置和集成在储液装置上的供热管理器;储液装置用于储存介质,该储存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等,本申请不作限定,且储液装置上设有四个阀门,用于控制介质的输入与输出;每个供热设备设有两个阀门(即图1示出的供热设备的左右两侧各一个,分别用于控制介质输入到供热设备、从供热设备输出),每个供热设备可以是用于烧热水的锅炉、地暖、洗漱供热水设备、厨房供热水设备、厕所智能马桶供热水设备等,属于用户侧的设备,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应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将以锅炉为例进行说明;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和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设有温度传感器、进液口和出液口,且出液口的高度高于进液口,每个电池包和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实现流体的输送,应说明,图1中管道对应的箭头方向(即“向左”和“向右”两个方向)用于表示流体的流入或者流出;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热能收集装置可以是热交换器,比如在对电池包进行液冷过程中热交换器通过储液装置输入的冷介质带走电池包产生的热能并输出热介质给到储液装置;每个热能收集装置和储液装置也通过管道连接实现介质的传输,进而实现热能的传递;储液装置和每个供热设备也通过管道连接实现介质的传输,进而实现热能的传递,且在储液装置和每个供热设备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对应的阀门,用于控制输入热介质到供热设备或者控制供热设备输出冷介质到储液装置;应说明,图1示出的供热管理器是集成在储液装置上的,即集成在储能系统之外的,当然,供热管理器还可以集成在储能系统内部,比如集成在热能收集装置上,或者集成在电池簇中,当然还可以不集成在任何设备上,而是作为一个独立设备可以设置在比如装有多个电池簇的储能集装箱内,本申请对供热管理器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均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图1所示出的所有设备、器件的形态、位置和种类等均为示例,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供热管理器,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还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示例性的,在确定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之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可确定出每个供热设备需要输入目标计量的冷介质(比如冷水,当然,除了水之外,还可以空气等,本申请不作限定)到储液装置,然后供热管理器控制每个供热设备和储液装置对应的阀门打开,使得每个供热设备中的目标计量的冷介质流入到储液装置,然后冷介质再从储液装置流向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再从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流出到储液装置,此时得到的是热介质,再将热介质从储液装置流向到对应的供热设备实现供热,应说明,当冷介质还未从储液装置全部流向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时,供热管理器可以控制储液装置上由热能收集装置流向储液装置的阀门关闭,直至冷介质从储液装置全部流向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或者,储液装置内部还可以安装多个传输管道,部分传输管道用于传输冷介质,部分传输管道用于传输热介质,实现热介质和冷介质独立传输,互不影响。
在预测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方面,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对应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第i-1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以及还用于获取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其中,第一电池簇为多个电池簇中的任意一个;供热管理器,还用于获取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第i-1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
在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方面,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方面,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以及获取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以及获取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用热温度所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
在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方面,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多个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方面,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对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和第二供热设备组,其中,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小于或者等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大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以及将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为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方面,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的差值,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对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的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和第四供热设备组,其中,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大于或者等于零,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小于零,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目标函数,以及对目标函数进行多次模拟,直至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与1的差值最小时,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和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其中,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用于表示热能的变化量,且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小于1,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以及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应说明,上述供热管理器所具体用于执行的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和技术效果下文将做详细阐述,此处不展开阐述。
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应用于供热管理器,供热管理器位于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其中,供热系统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对应描述,不再重复赘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201-205:
201: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可以包括在每个时段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即历史多天中的每一天中每个时段对应的热水使用数量,其中,该历史多天的温度与上述每天即当前天的温度差应该小于预设温度差,且该历史多天中任意两天的温度的差值都应该小于预设温度差,即温差变化不大,然后将每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求和,得到每个时段对应的历史用热总量,基于每个时段对应的历史用热总量和历史多天的数量,确定每个时段对应的历史平均用热量,然后基于每个时段对应的历史平均用热量,确定用热高峰阶段,比如将历史平均用热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时段确定为用热高峰阶段。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用热高峰阶段,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202: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还对应设有温度传感器,在对电池包进行液冷时,比如浸没式液冷,热能收集装置可以通过冷流体循环带走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所产生的热量,进而再将热量传递给从储液装置流入的冷介质,因此,需要预测出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就需要预测出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所产生的热能。
示例性的,针对第一电池簇,首先通过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对应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i-1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以及获取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其中,第一电池簇为多个电池簇中的任意一个;以及获取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基于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第i-1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比如,确定第i-1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与第i个时段下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再基于温度差、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和热能计算公式确定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比如,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求平均,得到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
203: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可以包括多个历史用热量和多个历史用热温度,也就是说,每个供热设备在上述历史多天中每天的第i个时段下所热水使用量和热水使用温度。
204: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进而可以确定出需要从每个供热设备中输出多少冷介质到储液装置中。示例性的,步骤204可以具备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S14:
S11: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可以理解为历史多天中每天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用热量,然后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求平均,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
S12: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
比如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温度求平均,便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应说明,本申请对步骤S11和S12的执行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S13: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
示例性的,可以直接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平均用热温度以及热能计算原理得到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也就是说,此时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表示的是将平均用热量的温度加热到平均用热温度所需要的热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每个供热设备理想上所需要的热能,也就是说,通过步骤S11-S13可以确定出每个供热设备在理想情形下所需要的热能,进而为后续在预测出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之后,结合每个供热设备在理想情形下所需要的热能,能够实现为每个供热设备最终热能的高精度分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步骤301-306:
301: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以及热能计算原理求得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也就是说,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就是将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加热到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所需要的热能。
302:获取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
示例性的,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可以通过权威天气预报平台的预测数据获取到,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303:获取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下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可以理解为历史多天中每天的第i个时段的对应的环境温度,也就是说,在历史多天中每天的第i个时段对应一个用热温度,该用热温度又对应一个环境温度;另外,每个历史环境温度也可以通过权威天气预报平台的数据获取到,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应说明,本申请对步骤301、302、303的执行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304: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
也就是说,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求平均,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
305: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
示例性的,可以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基于第一温度差与温度阈值的差值,确定与第一温度差对应的温度变化量,再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温度变化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以及热能计算原理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此时,第六热能表示的是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再加热第i个时段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所需要的热能,也就是说,通过判断第i个时段的当前环境温度与平均环境温度的关系,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平均用热温度进行升高或者降低,即使得用户侧最终所使用到的热水的温度能够与当前环境温度相适宜,满足用户侧的需求,进而确定对平均用热温度进行升高或者降低时所分别对应的热能的变化量即第六热能。
306: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
示例性的,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确定热能的变化趋势为升高还是降低,比如,若当前环境温度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变化趋势为升高,若小于预设差值,则变化趋势为降低;当变化趋势为升高时,则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之和,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若变化趋势为降低,则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之差,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每天的实际环境温度不同,使得用户侧所需要的热水的温度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比如,环境温度较低时,用户侧所需要的热水的温度就较高,环境温度较高时,用户侧所需要的热水的温度就较低,甚至不需要加热,因此,通过当前环境温度、多个历史环境温度确定出用户侧的温度需求的变化,进而再结合对应的平均用热量、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等因子综合确定出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即热能的变化量,使得预测每个供热设备理想情况下所需要的热能的准确度更高,便于后续确定第二热能的准确度也更高。
S14: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上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可以理解为是每个供热设备在理想情况下所需要的热能,则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可以理解为是每个供热设备在实际情况下所能够得到的热能。因此,步骤S14可以具体包括: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也就是说,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求和,得到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多个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再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比如,可以将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直接确定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对每个供热设备的所需热能的分配,在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满足用户侧的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4还可以具体包括:首先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优先级,比如,按照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的从大到小确定优先级为从高到低;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优先级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比如,将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的总和先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顺序,向对应的供热设备依次分配所需要的第四热能,直至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被分配完;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每个供热设备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出对应的第四热能,进而确定出对应的优先级,该优先级体现了用户侧的用热需求,比如优先级越高,说明用户需求越大,反之同理,因此通过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优先级来对电池簇的产生的热能进行分配,可以保证需求大的供热设备可以高效工作,提高对热能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4还可以具体包括:首先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之和为1,比如,本申请可以预先设定供热设备所需热能与供热权重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于该映射关系便可以确定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所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即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也就是说,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的总和与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的乘积,即按照供热权重系数对电池簇产生的热能进行分配;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然后基于该供热权重系数为每个供热设备都分配到对应的第二热能,可以保证每个供热设备都可以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进行一定工作,实现对热能的平衡利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步骤401-405:
401: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对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和第二供热设备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小于或者等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大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
402:将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为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403: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
也就是说,先对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求和,得到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三总热能,然后将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三总热能之差确定为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也就是说,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为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所实际能够得到的热能总和。
404: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
也就是说,第二平均热能表示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所能够得到的平均热能。
405: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示例性的,可以直接将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确定为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或者,还可以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对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再进行分组,再基于步骤402-405的原理,直至第i个时段对应的新的平均热能小于新的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的第四热能,将第i个时段对应的新的平均热能确定为新的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的流程示意图,具备包括但不限于步骤501-506:
501: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的差值,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
502: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对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的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和第四供热设备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大于或者等于零,也就是说,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的第四热能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平均热能,说明此时每个供热设备理想情况下所需要的热能要高于每个供热设备所实际能够从电池簇侧得到的热能,即“供不应求”;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小于零,也就是说,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的第四热能小于第二平均热能,说明,此时每个供热设备理想情况下所需要的热能低于每个供热设备所实际能够从电池簇侧得到的热能,即“供大于求”。
503: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目标函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时段对应的目标函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1)得到:
公式(1)
其中,表示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第m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m表示第三供热设备组中供热设备的数量,/>表示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第n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n表示第四供热设备组中供热设备的数量,q1表示第一系数,q2表示第二系数,“ABS”表示绝对值函数。
504:对目标函数进行多次模拟,直至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与1的差值最小时,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和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用于表示热能的变化量,且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小于1。
505: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确定出第一系数之后,通过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的乘积,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变化量,再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变化量之和,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506: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同理,在确定出第二系数之后,通过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的乘积,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变化量,再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变化量的差值,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该实施例中,原本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是“供不应求”,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是“供大于求”,也就是说,一些供热设备理想所需要的热能较少,若实际给到的热能较多,便会使得热能的浪费,而一些供热设备理想所需要的热能较多,若实际给到的热能又不能满足需求,则又使得供热设备的供热效果减退,因此,本申请通过上述原理确定出对应的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再基于第一系数确定出对于“供不应求”的这些供热设备所能够再多提供的热能的量,以及基于第二系数确定出对应“供大于求”的这些供热设备所减少提供的热能的量,可以通俗理解为,将“供大于求”的这些供热设备所多出来的热能用于填补“供不应求”的这些供热设备所缺失的热能,尽可能的平衡“供”和“求”的关系,使得热能不被浪费的同时还可以尽量保证供热设备的加热效果,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05:通过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之后,即需要从热能收集装置向每个供热设备输送对应的第二热能,具体输送的方式可以通过介质(比如水、气体)的传递,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的相关论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通过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是为了便于每个供热设备可以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距离;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距离,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损失率,其中,损失率用于表示从电池簇向供热设备传输热能过程中热能的损失量,比如可以通过距离与预设的多个距离区间,以及预设的多个距离区间与损失率的映射关系确定每个出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损失率;然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损失率、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对第i个时段下的多个电池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电池簇组,其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电池簇组中的总热能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由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电池簇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则需要保证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池簇组中的总热能(即一个或多个电池簇组中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且每个电池簇中的每个电池簇与对应的供热设备之间的损失率之和小于应第一阈值;最后再通过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电池簇组中的所有热能收集装置向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示例性的,以任意一个供热设备A为例,若供热设备A对应的电池簇组的数量只有一个,且该电池簇组中包括两个三个电池簇,便可以确定出该三个电池簇对应的三个热能收集装置,然后,基于供热设备A对应的第二热能确定出需要从供热设备A对应的目标计量的冷介质,然后供热管理器控制打开供热设备A用于流出流体的阀门,以及控制打开流向为供热设备至储液装置的阀门,以及控制打开流向为储液装置至热能收集装置的阀门,以及控制打开流向为热能收集装置至储液装置至的阀门,以及控制打开流向为储液装置至供热设备A的阀门,以及控制打开用于流入供热设备A阀门,通过将目标计量的冷介质从供热设备A到储液装置,再从储液装置到对应的三个电池簇所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再从对应的热能收集装置流回到储液装置,再回到供热设备A,实现闭合循环的流通道路为供热设备A提供对应的热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热能的传递过程中会被供热设备与热能收集装置的距离远近所影响,也就是说,距离越近,则热能传递过程中热能的损失也会更少,相反,距离越远,热能的损失也会更多,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计算出每个供热设备与每个电池簇之间的损失率,进而来对多个电池簇进行分组,来确定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池簇组,使得在保证电池簇组的损失率之和最小的同时还可以为对应的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降低的热能的损失,还提高了热能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管理器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6示出的供热管理器600位于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供热管理器包括获取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
处理单元602,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处理单元602,还用于通过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获取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还可以对应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方法中所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包括收发器701、处理器702和存储器703。它们之间通过总线704连接。存储器7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并可以将存储器703存储的数据传输给处理器702。
处理器702用于读取存储器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为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控制收发器701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对应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通过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应理解,电子设备7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示出的供热管理器,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收发器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还可以对应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方法中所描述的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供热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供热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供热管理器,所述供热管理器位于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所述第i个时段为所述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包括多个历史用热量和多个历史用热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其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表示的是将平均用热量的温度加热到平均用热温度所需要的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具体包括: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所述多个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通过所述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电池包,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与每个电池包对应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包括:
针对第一电池簇,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对应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i-1个时段下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以及获取第i个时段下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簇为所述多个电池簇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
基于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质量、第i-1个时段下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一温度、第i个时段下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的第二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所述第一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中每个电池包产生的第三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包括: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
获取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
获取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环境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当前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环境温度、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五热能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六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包括: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对所述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和第二供热设备组,其中,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小于或者等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大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
将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为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一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总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包括: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二平均热能的差值,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对第i个时段下的第二供热设备组中的多个供热设备进行分组,得到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和第四供热设备组,其中,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大于或者等于零,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小于零;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热能差,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目标函数;
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多次模拟,直至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与1的差值最小时,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和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其中,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用于表示热能的变化量,且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均小于1;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一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三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系数,确定第i个时段下的第四供热设备组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包括: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优先级;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优先级和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包括: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供热权重系数、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
8.一种供热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理器位于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所述供热管理器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所述第i个时段为所述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包括多个历史用热量和多个历史用热温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其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表示的是将平均用热量的温度加热到平均用热温度所需要的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具体包括: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所述多个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多个热能收集装置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9.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管理器、储能系统和多个供热设备,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与多个电池簇对应的多个热能收集装置,其中,每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每个电池簇所产生的热能;
所述供热管理器,用于基于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确定每天的用热高峰阶段;
所述供热管理器,还用于预测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其中,所述第i个时段为所述用热高峰阶段中的多个时段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供热管理器,还用于获取在用热高峰阶段的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历史用热数据包括多个历史用热量和多个历史用热温度;
所述供热管理器,还用于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量,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多个历史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量、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平均用热温度,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其中,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表示的是将平均用热量的温度加热到平均用热温度所需要的热能;
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具体包括: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电池簇产生的第一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总热能、所述多个供热设备的数量,确定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基于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四热能、第i个时段对应的第一平均热能,确定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其中,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对应的第二热能表示从第i个时段下多个电池簇产生的总的热能中所能够得到的至少部分热能;
所述多个热能收集装置,用于为第i个时段下每个供热设备供应对应的第二热能,以便每个供热设备基于对应的第二热能实现供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578998.9A 2023-11-24 2023-11-24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7291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8998.9A CN117291403B (zh) 2023-11-24 2023-11-24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8998.9A CN117291403B (zh) 2023-11-24 2023-11-24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1403A CN117291403A (zh) 2023-12-26
CN117291403B true CN117291403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25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8998.9A Active CN117291403B (zh) 2023-11-24 2023-11-24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140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8922A1 (fr) * 1998-12-09 2000-06-14 Bour, Henri Procédé de régulation de la charge d'au moins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n particulier électrique à accumulation, et ou de la charge de la capacité thermique des éléments de construction et d'équipemen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édé
WO2022168044A1 (en) * 2021-02-07 2022-08-11 Octopus Energy Group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dulating energy usage
DE102021006564A1 (de) * 2021-04-16 2022-10-20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eizungssystems mit brennstoffzelle und heizungssystem mit brennstoffzelle
EP4235040A1 (en) * 2022-02-25 2023-08-30 Passiv UK Limited A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CN117039223A (zh) * 2023-09-22 2023-11-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液泄漏检测方法、电池管理系统、液冷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8930D0 (en) * 2008-05-16 2008-06-25 Sunamp Ltd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9834114B2 (en) * 2014-08-27 2017-12-05 Quantumscape Corporat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20113750A1 (en) * 2020-09-14 2022-04-14 Omnitek Partner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Self-Heating Of Batteries at Low Temperatures
US12018596B2 (en) * 2020-11-30 2024-06-25 Rondo Energy, In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upled with thermal power cycle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8922A1 (fr) * 1998-12-09 2000-06-14 Bour, Henri Procédé de régulation de la charge d'au moins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n particulier électrique à accumulation, et ou de la charge de la capacité thermique des éléments de construction et d'équipemen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édé
WO2022168044A1 (en) * 2021-02-07 2022-08-11 Octopus Energy Group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dulating energy usage
DE102021006564A1 (de) * 2021-04-16 2022-10-20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eizungssystems mit brennstoffzelle und heizungssystem mit brennstoffzelle
EP4235040A1 (en) * 2022-02-25 2023-08-30 Passiv UK Limited A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CN117039223A (zh) * 2023-09-22 2023-11-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液泄漏检测方法、电池管理系统、液冷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1403A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eratunge et 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a solar assiste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Grillo et al. Optimal management strategy of a battery-based storage system to improve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0009122B (zh) 户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190942A (zh) 供热/冷系统虚拟储能能力计算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JP6280788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3156937A (ja) エネルギーネットワークの最適運転制御装置
JP2012159243A (ja) 熱融通制御方法
JP6471751B2 (ja) エネルギー制御システム、エネルギー制御装置、エネルギー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ou et al.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for dynamic heat storage characteristic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patch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N117291403B (zh) 供热方法、供热管理器、供热系统及相关设备
Luu et al. Dynamic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latent heat battery in tankless domestic solar water heating
Lacroix Electric water heater designs for load shifting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JP2014010631A (ja) エネルギーネットワークの最適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LeBreux et al. Control of a hybrid solar/electri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Sultanov et al. Digital twins application in control systems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f heat and electric energy
LeBreux et al. Fuzzy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of an hybri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3864854B (zh) 一种蓄热式电采暖参与风电消纳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
Afram et al. Data-driven modeling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ank
Qi et al. Optimal dispatching of household air-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considering thermal comfort
Liu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for households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in solar irradiance with vari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Bao et al. On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e-queuing model for the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loads
Basalaev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supply temperature optimiz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heating system
Niederhäuser et al. New innovative solar heating system (cooling/heating) production
Frison et al. MPC for collaborative heat transfer in a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Griffiths et al. ThermalThrift: Cost Effectiv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Load Shifting with Water Hea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