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9324A -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9324A
CN117289324A CN202210682748.9A CN202210682748A CN117289324A CN 117289324 A CN117289324 A CN 117289324A CN 202210682748 A CN202210682748 A CN 202210682748A CN 117289324 A CN117289324 A CN 117289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upled
clock signal
group
casc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27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钰
侯学成
丁志
庞凤春
丁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27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93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071 priority patent/WO20232412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9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ft Register Typ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通过将移位寄存器划分级联组,并且不同级联组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可以根据不同读取模式,控制各级联组在不同读取模式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并且,在第一读取模式时,可以实现逐行扫描,逐行读取的效果。在第二读取模式时,可以实现多行同时扫描,多行同时读取的效果,达到降低读取时间,提高采集帧频的目的。

Description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摄影术利用X射线短波长、易穿透的性质,以及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同的特点,通过探测透过物体的X射线的强度来成像。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作为X射线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X射线转化成电信号并记录成像,可通过显示器显示,亦可存储下来供后续读取。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可以降低读取时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平板探测器包括:多条栅线、与所述栅线绝缘相交设置的多条数据线、由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限定的检测单元、与各条所述栅线耦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耦接的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和多条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移位寄存器耦接一条栅线,将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多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级联设置,且不同所述级联组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所述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所述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所述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采集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且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包括:
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不同,针对所述相邻的两个栅线组中的第一个栅线组和第二个栅线组,对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第一个栅线组和所述第二个栅线组依次扫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对所有所述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所有所述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有所述级联组同时工作,对同一所述栅线组中的所有栅线同时扫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4,所述多条时钟信号线包括第1时钟信号线至第8时钟信号线,所述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包括第1帧起始信号线至第4帧起始信号线;
所述多个级联组包括第1级联组至第4级联组;其中,所述第1级联组与第4k-3条栅线耦接,所述第2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所述第3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所述第4级联组与第4k条栅线耦接,k为大于0的整数;并且,所述第1级联组分别与第1时钟信号线、第5时钟信号线以及第1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2级联组分别与第2时钟信号线、第6时钟信号线以及第2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3级联组分别与第3时钟信号线、第7时钟信号线以及第3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4级联组分别与第4时钟信号线、第8时钟信号线以及第4帧起始信号线耦接;
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不同时,所述第一个栅线组与所述第1级联组和所述第2级联组耦接,所述第二个栅线组与所述第3级联组和所述第4级联组耦接,且对所述第1帧起始信号线和所述第2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1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2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5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6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3帧起始信号线和所述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3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7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
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时,各所述栅线组与所述第1级联组至所述第4级联组耦接,且对所述第1帧起始信号线至所述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1时钟信号线至所述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5时钟信号线至所述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比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提前1/4个时钟周期;
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且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为2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采用所述第二读取模式时,基于对相邻的m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同时采集得到一个目标检测信号的规则,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2≤m≤M;M为同时扫描的栅线的数量;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所述m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与第奇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所述多条栅线的第一端,与第偶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所述多条栅线的第二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所述平板探测器包括:多条栅线、与所述栅线绝缘相交设置的多条数据线、由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限定的检测单元、与各条所述栅线耦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耦接的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和多条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移位寄存器耦接一条栅线,将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多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级联设置,且各所述级联组分别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所述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所述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所述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其中,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采集电路,被配置为在采用所述第一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在采用所述第二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采集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平板探测装置,包括平板探测器以及上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另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4c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又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另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7d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一些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又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又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11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又一些信号时序图;
图13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耦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耦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耦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参见图1与图2,平板探测装置可以包括平板探测器100和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200。其中,平板探测器100可以包括:多条栅线GA(例如,GA1、GA2、GA3、GA4)、与栅线GA(例如,GA1、GA2、GA3、GA4)绝缘相交设置的多条数据线DA(例如,DA1、DA2、DA3)、由多条栅线GA(例如,GA1、GA2、GA3、GA4)和多条数据线DA(例如,DA1、DA2、DA3)限定的阵列排布的检测单元SPX、以及分别与各条栅线GA1、GA2、GA3、GA4耦接的栅极驱动电路110。控制装置200可以包括:驱动电路210、和采集电路220。驱动电路210与栅极驱动电路110耦接,采集电路220分别与数据线DA1、DA2、DA3耦接。
参见图2所示,每个检测单元SPX中包括晶体管11和光电探测器12。其中,一行检测单元SPX对应一条栅线,一列检测单元SPX对应一条数据线。晶体管11的栅极与对应的栅线耦接,晶体管11的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耦接,晶体管11的漏极与光电探测器12耦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对具体检测单元排布结构和数据线,扫描线的排布方式不限定。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平板探测器可以为X射线平板探测器。在实际应用中,光电探测器12可以包括闪烁体和光电二极管,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驱动电路210控制栅极驱动电路110对栅线扫描时,与该栅线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从而使光电二极管转化出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导通的晶体管11输入到数据线上。采集电路220可以采集数据线上的信号,生成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生成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移位寄存器耦接一条栅线。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移位寄存器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M1~M15以及存储电容CST。并且,移位寄存器耦接输入信号端IP、复位信号端RE、时钟信号端CLK、参考电压端VREF、第一扫描控制端VDS、第二扫描控制端VSD、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降噪控制端GCL、驱动输出端GOUT,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以及第三节点N3。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在第n帧Fn中工作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在一些示例中,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在第n帧Fn中工作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可以如图4a所示,其具体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在另一些示例中,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在第n帧Fn中工作对应的信号时序图,也可以如图4b所示,其具体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在又一些示例中,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在第n帧Fn中工作对应的信号时序图,也可以如图4c所示,其具体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仅是以图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移位寄存器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a至图4c所示,TS代表扫描阶段,BT代表空白时间(BlankingTime)阶段。ip代表输入信号端IP的信号,ck_1~ck_3分别代表时钟信号端CLK的时钟信号,ga_1~ga_3分别代表驱动输出端GOUT的栅极扫描信号,re代表复位信号端RE的信号,vds代表第一扫描控制端VDS的信号,vsd代表第二扫描控制端VSD的信号,vdd1代表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2代表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gcl代表降噪控制端GCL的信号,vref代表参考电压端VREF的信号。其中,图4a至图4c中,时钟信号ck_1~ck_3的时钟周期不同,以时钟信号ck_3的时钟周期为T为例,则时钟信号ck_2的时钟周期可以为2T,时钟信号ck_1的时钟周期可以为4T。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时钟信号ck_2和ck_3的时钟周期设置为其他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每一个移位寄存器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一条栅线一一对应耦接。栅极扫描信号ga_1~ga_3的有效电平可以控制对应栅线耦接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导通,无效电平可以控制对应栅线耦接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截止。示例性地,开关晶体管M1~M15为N型晶体管,栅极扫描信号ga_1~ga_3的有效电平可以为高电平,无效电平为低电平,且信号vref为低电平的固定电压。或者,开关晶体管M1~M15为P型晶体管,栅极扫描信号ga_1~ga_3的有效电平也可以为低电平,无效电平为高电平,且信号vref为高电平的固定电压。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开关晶体管M1和M2对称设计,开关晶体管M5和M6对称设计,可以实现功能互换,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可以实现双向扫描。在正向扫描时,将开关晶体管M1和M5作为输入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M2和M6作为复位用晶体管。并且,以栅极扫描信号ga_1~ga_3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无效电平为低电平为例,第一扫描控制端VDS的信号vds为高电平的固定电压,第二扫描控制端VSD的信号vsd为低电平的固定电压。在反向扫描时,将开关晶体管M2和M6作为输入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M1和M5作为复位用晶体管。并且,以栅极扫描信号ga_1~ga_3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无效电平为低电平为例,第一扫描控制端VDS的信号vds为低电平的固定电压,第二扫描控制端VSD的信号vsd为低电平的固定电压。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1和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vdd2可以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切换的脉冲信号,且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1和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vdd2的电平相反。或者,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1和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vdd2也可以分别为直流信号。并且,在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加载高电平的直流信号时,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不加载信号或加载低电平的直流信号。在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加载高电平的直流信号时,在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不加载信号或加载低电平的直流信号。示例性地,在第一阶段中,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1为高电平信号,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vdd2为低电平信号。在第二阶段中,第一转换控制端VDD1的信号vdd1为低电平信号,第二转换控制端VDD2的信号vdd2为高电平信号。示例性地,可以使第一阶段的维持时长与第二阶段的维持时长相同。例如将第一阶段的维持时长与第二阶段的维持时长分别设置为1帧的时长、多帧的时长、2s、1h或24h等,在此不作限定。并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确定先后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第一阶段中的工作过程,之后再执行第二阶段中的工作过程。或者,也可以先执行第二阶段中的工作过程,之后再执行第一阶段中的工作过程。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还可以包括多条时钟信号线和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并且该多条时钟信号线和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分别与栅极驱动电路耦接。这样可以通过时钟信号线向栅极驱动电路输入相应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输入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端,从而使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输出栅极扫描信号。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平板探测器可以包括8条时钟信号线CK1~CK8和4条帧起始信号线STV1~STV4。其中,该8条时钟信号线CK1~CK8和4条帧起始信号线STV1~STV4分别与栅极驱动电路110耦接。并且,CK1作为第1时钟信号线,CK2作为第2时钟信号线,CK3作为第3时钟信号线,CK4作为第4时钟信号线,CK5作为第5时钟信号线,CK6作为第6时钟信号线,CK7作为第7时钟信号线,CK8作为第8时钟信号线。STV1作为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2作为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3作为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4作为第4帧起始信号线。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是以8条时钟信号线和4条帧起始信号线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时钟信号线和帧起始信号线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作限定,例如也可以是2的整数倍的其他数量的时钟信号线和帧起始信号线,如2、4、6、10、12等条数的时钟信号线和帧起始信号线。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划分为多个级联组。同一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级联设置。并且,不同级联组与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耦接。并且,将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多个寄存器组,同一寄存器组耦接同一时钟信号线。且同一寄存器组中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耦接的栅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耦接其他寄存器组的栅线。示例性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以栅线GA1~GA24、时钟信号线CK1~CK8以及帧起始信号线STV1~STV4为例,如图6至图7d所示,栅极驱动电路110包括移位寄存器SR1~SR24,移位寄存器SR1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栅线GA1耦接,移位寄存器SR2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栅线GA2耦接,移位寄存器SR3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栅线GA3耦接,……移位寄存器SR23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栅线GA23耦接,移位寄存器SR24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栅线GA24耦接。以N=4为例,移位寄存器SR1~SR24分为4个级联组:第1级联组ZSR1至第4级联组ZSR4。其中,第1级联组ZSR1与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1耦接,第2级联组ZSR2与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2耦接,第3级联组ZSR3与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3耦接,第4级联组ZSR4与第4帧起始信号线STV4耦接。并且,第1级联组ZSR1与第1时钟信号线CK1和第5时钟信号线CK5耦接,第2级联组ZSR2与第2时钟信号线CK2和第6时钟信号线CK6耦接,第3级联组ZSR3与第3时钟信号线CK3和第7时钟信号线CK7耦接,第4级联组ZSR4与第4时钟信号线CK4和第8时钟信号线CK8耦接。以及,述第1级联组与第4k-3条栅线耦接,第2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第3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第4级联组与第4k条栅线耦接。k为大于0的整数。
示例性地,如图6与图7a所示,第1级联组ZSR1包括移位寄存器SR1、SR5、SR9、SR13、SR17以及SR21。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入信号端IP与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1耦接,移位寄存器SR1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5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5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1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移位寄存器SR5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9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9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5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并且,移位寄存器SR1、SR9、SR17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1时钟信号线CK1耦接。移位寄存器SR5、SR13、SR21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5时钟信号线CK5耦接。
示例性地,如图6与图7b所示,第2级联组ZSR2包括移位寄存器SR2、SR6、SR10、SR14、SR18以及SR22。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信号端IP与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2耦接,移位寄存器SR2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6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6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2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移位寄存器SR6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10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10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6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并且,移位寄存器SR2、SR10、SR18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2时钟信号线CK2耦接。移位寄存器SR6、SR14、SR22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6时钟信号线CK6耦接。
示例性地,如图6与图7c所示,第3级联组ZSR3包括移位寄存器SR3、SR7、SR11、SR15、SR19以及SR23。移位寄存器SR3的输入信号端IP与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3耦接,移位寄存器SR3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7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7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3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移位寄存器SR7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11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11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7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并且,移位寄存器SR3、SR11、SR19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3时钟信号线CK3耦接。移位寄存器SR7、SR15、SR23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7时钟信号线CK7耦接。
示例性地,如图6与图7d所示,第4级联组ZSR4包括移位寄存器SR4、SR8、SR12、SR16、SR20以及SR24。移位寄存器SR4的输入信号端IP与第4帧起始信号线STV4耦接,移位寄存器SR4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8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8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4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移位寄存器SR8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12的输入信号端IP耦接,移位寄存器SR12的驱动输出端GOUT与移位寄存器SR8的复位信号端RE耦接。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并且,移位寄存器SR4、SR12、SR20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4时钟信号线CK4耦接。移位寄存器SR8、SR16、SR24的时钟信号端均与第8时钟信号线CK8耦接。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与第奇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多条栅线的第一端,将与第偶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多条栅线的第二端。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可以将与第奇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多条栅线的左侧,将与第偶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多条栅线的右侧。即第1级联组ZSR1和第3级联组ZSR3设置于多条栅线的左侧,第2级联组ZSR2和第4级联组ZSR4设置于多条栅线的左侧。
现有技术中的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通常是逐行级联的关系。因此导致其仅能逐行采集检测单元的目标检测信号。然而,在FPXD(Flat Panel X-ray Detector,X射线平板探测器)领域中,尤其是动态DR(Digital Radiation,数字辐射)或者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应用中,为提高采集帧频,快速定位病灶,会使用到Binning(分箱)操作,即通过多行多列合并读取实现分辨率的降低,达到降低读取时间,提高采集帧频的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通过将移位寄存器划分级联组,并且不同级联组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可以根据不同读取模式,控制各级联组在不同读取模式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并且,在第一读取模式时,可以实现逐行扫描,逐行读取的效果。在第二读取模式时,可以实现多行同时扫描,多行同时读取的效果,达到降低读取时间,提高采集帧频的目的。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级联组顺序工作,对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并在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同一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示例性地,在第一读取模式时,各级联组对多条栅线逐行输出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以实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可选地,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可选地,第一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有效电平用于输出第一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可选地,第一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有效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可选地,第一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
示例性地,在第一读取模式时,图6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如图9所示。其中,第一读取模式时,ck1_1代表输入到第1时钟信号线CK1上的时钟信号,ck2_1代表输入到第2时钟信号线CK2上的时钟信号,ck3_1代表输入到第3时钟信号线CK3上的时钟信号,ck4_1代表输入到第4时钟信号线CK4上的时钟信号,ck5_1代表输入到第5时钟信号线CK5上的时钟信号,ck6_1代表输入到第6时钟信号线CK6上的时钟信号,ck7_1代表输入到第7时钟信号线CK7上的时钟信号,ck8_1代表输入到第8时钟信号线CK8上的时钟信号。stv1_1代表输入到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1上的帧起始信号,stv2_1代表输入到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2上的帧起始信号,stv3_1代表输入到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3上的帧起始信号,stv4_1代表输入到第4帧起始信号线STV4上的帧起始信号。
并且,信号ga1_1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1上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_1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上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2_1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2上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3_1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3上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4_1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4上的第一栅极扫描信号。并且,以高电平为第一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为例,移位寄存器SR1将时钟信号ck1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2将时钟信号ck2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2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2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3将时钟信号ck3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3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3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4将时钟信号ck4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4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4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5将时钟信号ck5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5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5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6将时钟信号ck6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6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6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7将时钟信号ck7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7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7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8将时钟信号ck8_1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8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8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9将时钟信号ck1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9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9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0将时钟信号ck2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0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0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1将时钟信号ck3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1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1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2将时钟信号ck4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2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2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3将时钟信号ck5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3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3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4将时钟信号ck6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4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4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5将时钟信号ck7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5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5_1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6将时钟信号ck8_1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6上,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6_1中的高电平。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各时钟信号ck1_1~ck8_1的高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各时钟信号ck1_1~ck8_1的时钟周期相同。并且,时钟信号ck1_1~ck8_1的高电平可以为其有效电平,低电平为其无效脉冲。当然,在移位寄存器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输出,以产生第一栅极扫描信号中控制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信号时,可以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作为其有效电平,高电平作为其无效脉冲。
结合图2与图9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在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_1~ga24_1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24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GA24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例如,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1_1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导通,从而使光电二极管转化出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导通的晶体管11输入到数据线DA1~DA3上。采集电路220可以采集数据线DA1~DA3上的信号,生成第一行中各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之后,第一栅极扫描信号ga2_1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2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2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导通,从而使光电二极管转化出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导通的晶体管11输入到数据线DA1~DA3上。采集电路220可以采集数据线DA1~DA3上的信号,生成第二行中各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余同理,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得到每一个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单元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
S20、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并在栅线扫描时,采集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且同一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示例性地,在第二读取模式时,各级联组对多条栅线输出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以实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可选地,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可选地,第二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有效电平用于输出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可选地,第二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有效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可选地,第二读取模式时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包括: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示例性地,同一栅线组中的栅线的数量可以为N/A。A为整数,且1≤A<N,N/A为整数。例如,N=4时,A=2或A=1。其中,A=2时,同一栅线组中的栅线的数量可以为2条,则这2条栅线加载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相同,从而可以同时驱动这2条栅线。A=1时,同一栅线组中的栅线的数量可以为4条,则这4条栅线加载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相同,从而可以同时驱动这4条栅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不同,针对相邻的两个栅线组中的第一个栅线组和第二个栅线组,对与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顺序工作,对第一个栅线组和第二个栅线组依次扫描。示例性地,第一个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与第二个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之和可以等于级联组的数量。例如,第一个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与第二个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均为2条栅线时,第一个栅线组与第1级联组ZSR1和第2级联组ZSR2耦接,第二个栅线组与第3级联组ZSR3和第4级联组ZSR4耦接。并且,对第1帧起始信号线和第2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第3帧起始信号线和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第1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和对第3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不同。以及,对第1时钟信号线和第2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第5时钟信号线和第6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第3时钟信号线和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第7时钟信号线和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第1时钟信号线、第3时钟信号线、第5时钟信号线以及第7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不同。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和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且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为25%。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第二读取模式时,ck1_2代表输入到第1时钟信号线CK1上的时钟信号,ck2_2代表输入到第2时钟信号线CK2上的时钟信号,ck3_2代表输入到第3时钟信号线CK3上的时钟信号,ck4_2代表输入到第4时钟信号线CK4上的时钟信号,ck5_2代表输入到第5时钟信号线CK5上的时钟信号,ck6_2代表输入到第6时钟信号线CK6上的时钟信号,ck7_2代表输入到第7时钟信号线CK7上的时钟信号,ck8_2代表输入到第8时钟信号线CK8上的时钟信号。其中,时钟信号ck1_2~ck8_2的时钟周期相同且占空比为25%。以及,时钟信号ck1_2和ck2_2相同,时钟信号ck3_2和ck4_2相同,时钟信号ck5_2和ck6_2相同,时钟信号ck7_2和ck8_2相同。并且,时钟信号ck1_2、ck3_2、ck5_2、ck7_2不同。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比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提前1/4个时钟周期。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第二读取模式时,stv1_2代表输入到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1上的帧起始信号,stv2_2代表输入到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2上的帧起始信号,stv3_2代表输入到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3上的帧起始信号,stv4_2代表输入到第4帧起始信号线STV4上的帧起始信号。其中,帧起始信号stv1_2和stv2_2相同,帧起始信号stv3_2和stv4_2相同,且帧起始信号stv1_2的有效电平(如高电平)比帧起始信号stv3_2的有效电平(如高电平)提前1/4个时钟周期(该时钟周期为时钟信号ck1_2的时钟周期)。
并且,信号ga1_2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1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_2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2_2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2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3_2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3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4_2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4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并且,以高电平为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为例,移位寄存器SR1将时钟信号ck1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2将时钟信号ck2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2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2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3将时钟信号ck3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3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3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4将时钟信号ck4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4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4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5将时钟信号ck5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5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5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6将时钟信号ck6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6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6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7将时钟信号ck7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7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7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8将时钟信号ck8_2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8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8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9将时钟信号ck1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9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9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0将时钟信号ck2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0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0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1将时钟信号ck3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1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1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2将时钟信号ck4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2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2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3将时钟信号ck5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3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3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4将时钟信号ck6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4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4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5将时钟信号ck7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5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5_2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6将时钟信号ck8_2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6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6_2中的高电平。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各时钟信号ck1_2~ck8_2的高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各时钟信号ck1_2~ck8_2的时钟周期相同。并且,时钟信号ck1_2~ck8_2的高电平可以为其有效电平,低电平为其无效脉冲。当然,在移位寄存器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输出,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中控制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信号时,可以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作为其有效电平,高电平作为其无效脉冲。
在一些示例中,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可以基于对每一条数据线分别进行采集得到一个目标检测信号的规则,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一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示例性地,结合图2、图10以及图11a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在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2~ga24_2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24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GA24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例如,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2和ga2_2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和GA2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1和GA2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同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个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同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在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3_2和ga4_2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3和GA4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3和GA4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同一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个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同一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其余同理,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将每一列中的相邻的两个检测单元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得到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从而使列方向上的分辨率缩减为原来的1/2,提高采集帧频,降低读取时间,有利于快速定位病灶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也可以基于对相邻的m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同时采集得到一个目标检测信号的规则,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2≤m≤M;M为同时扫描的栅线的数量;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m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示例性地,结合图2、图10以及图11b所示,m=2时,在实际应用中,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在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2~ga24_2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24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GA24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例如,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2和ga2_2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和GA2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1和GA2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三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三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七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七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
并且,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3_2和ga4_2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3和GA4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3和GA4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三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三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七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七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三行和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其余同理,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将相邻两列中的相邻两个检测单元(即两行两列的检测单元)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得到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以实现将M行*M列个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扫描区域,得到每一个扫描区域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从而使列方向和行方向上的分辨率均缩减为原来的1/2,提高采集帧频,降低读取时间,有利于快速定位病灶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些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对所有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所有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有级联组同时工作,对同一栅线组中的所有栅线同时扫描。示例性地,同一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等于级联组的数量。例如,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时,栅线组中栅线的数量为4条栅线,每一个栅线组与第1级联组ZSR1至第4级联组ZSR4耦接。并且,对第1帧起始信号线至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第1时钟信号线至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第5时钟信号线至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且对第1时钟信号线与第5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不同。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时,对第1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和对第5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电平相反,且第1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为50%。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第二读取模式时,ck1_3代表输入到第1时钟信号线CK1上的时钟信号,ck2_3代表输入到第2时钟信号线CK2上的时钟信号,ck3_3代表输入到第3时钟信号线CK3上的时钟信号,ck4_3代表输入到第4时钟信号线CK4上的时钟信号,ck5_3代表输入到第5时钟信号线CK5上的时钟信号,ck6_3代表输入到第6时钟信号线CK6上的时钟信号,ck7_3代表输入到第7时钟信号线CK7上的时钟信号,ck8_3代表输入到第8时钟信号线CK8上的时钟信号。其中,时钟信号ck1_3~ck8_3的时钟周期相同且占空比为50%。以及,时钟信号ck1_3~ck4_3相同,时钟信号ck5_3和ck8_3相同,并且,时钟信号ck1_3与ck8_3的电平相反。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第二读取模式时,stv1_3代表输入到第1帧起始信号线STV1上的帧起始信号,stv2_3代表输入到第2帧起始信号线STV2上的帧起始信号,stv3_3代表输入到第3帧起始信号线STV3上的帧起始信号,stv4_3代表输入到第4帧起始信号线STV4上的帧起始信号。其中,帧起始信号stv1_3~stv4_3相同。
并且,信号ga1_3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1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_3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2_3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2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3_3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3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信号ga24_3代表栅极驱动电路110输出到栅线GA24上的第二栅极扫描信号。并且,以高电平为第二栅极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为例,移位寄存器SR1将时钟信号ck1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2将时钟信号ck2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2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2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3将时钟信号ck3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3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3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4将时钟信号ck4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4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4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5将时钟信号ck5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5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5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6将时钟信号ck6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6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6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7将时钟信号ck7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7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7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8将时钟信号ck8_3的第一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8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8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9将时钟信号ck1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9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9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0将时钟信号ck2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0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0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1将时钟信号ck3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1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1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2将时钟信号ck4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2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2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3将时钟信号ck5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3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3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4将时钟信号ck6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4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4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5将时钟信号ck7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5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5_3中的高电平。移位寄存器SR16将时钟信号ck8_3的第二个高电平输出到栅线GA16上,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6_3中的高电平。其余同理,可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各时钟信号ck1_3~ck8_3的高电平的维持时长相同,各时钟信号ck1_3~ck8_3的时钟周期相同。并且,时钟信号ck1_3~ck8_3的高电平可以为其有效电平,低电平为其无效脉冲。当然,在移位寄存器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输出,以产生第二栅极扫描信号中控制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信号时,可以将时钟信号的低电平作为其有效电平,高电平作为其无效脉冲。
在一些示例中,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也可以基于对相邻的m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同时采集得到一个目标检测信号的规则,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2≤m≤M;M为同时扫描的栅线的数量;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m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示例性地,结合图2、图12以及图13a所示,m=2时,在实际应用中,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在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3~ga24_3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24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GA24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例如,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3~ga4_3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4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1~GA4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和第二列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三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三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七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七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
并且,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5_3和ga8_3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5~GA8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5~GA8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三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三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四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六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七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七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以及第八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其余同理,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将相邻两列中的相邻两个检测单元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得到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从而使列方向上的分辨率均缩减为原来的1/4,提高采集帧频,降低读取时间,有利于快速定位病灶位置。
示例性地,结合图2、图12以及图13b所示,m=4时,在实际应用中,闪烁体吸收X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将闪烁体产生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在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3~ga24_3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24进行扫描时,与栅线GA1~GA24耦接的晶体管11导通。例如,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1_3~ga4_3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1~GA4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1~GA4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至第四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至第四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至第八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至第八列中第一行至第四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
并且,第二栅极扫描信号ga5_3和ga8_3同时为高电平时,即对栅线GA5~GA8进行同时扫描时,与栅线GA5~GA8耦接的各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则同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晶体管11同时导通,这可以使第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至第四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一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至第四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以及,使第五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至第八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中的检测信号均输入到耦接的数据线上,从而将这两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合并为一个目标检测信号,即第五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至第八列中第五行至第八行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其余同理,依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将相邻四列中的相邻四个检测单元(即四行四列的检测单元)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得到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以实现将M行*M列个检测单元作为一个扫描区域,得到每一个扫描区域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单元组ZSPX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成像。从而使列方向和行方向上的分辨率均缩减为原来的1/4,提高采集帧频,降低读取时间,有利于快速定位病灶位置。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采集模式时的时钟信号线上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大于第二采集模式时的时钟信号线上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示例性地,第一采集模式时,时钟信号线上加载的时钟信号ck1_1~ck8_1的时钟周期为4T。第二采集模式时,时钟信号线上加载的时钟信号ck1_2~ck8_2的时钟周期为2T,时钟信号ck1_3~ck8_3的时钟周期为T。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电路210和采集电路220。其中,驱动电路210被配置为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所述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所述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所述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其中,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采集电路220被配置为在采用所述第一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在采用所述第二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采集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该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平板探测装置,包括平板探测器以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该平板探测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相似,因此该平板探测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平板探测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探测器包括:多条栅线、与所述栅线绝缘相交设置的多条数据线、由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限定的检测单元、与各条所述栅线耦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耦接的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和多条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移位寄存器耦接一条栅线,将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多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级联设置,且不同所述级联组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所述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所述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所述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采集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且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包括:
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不同,针对所述相邻的两个栅线组中的第一个栅线组和第二个栅线组,对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和与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第一个栅线组和所述第二个栅线组依次扫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对所有所述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所有所述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有所述级联组同时工作,对同一所述栅线组中的所有栅线同时扫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N=4,所述多条时钟信号线包括第1时钟信号线至第8时钟信号线,所述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包括第1帧起始信号线至第4帧起始信号线;
所述多个级联组包括第1级联组至第4级联组;其中,所述第1级联组与第4k-3条栅线耦接,所述第2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所述第3级联组与第4k-2条栅线耦接,所述第4级联组与第4k条栅线耦接,k为大于0的整数;并且,所述第1级联组分别与第1时钟信号线、第5时钟信号线以及第1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2级联组分别与第2时钟信号线、第6时钟信号线以及第2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3级联组分别与第3时钟信号线、第7时钟信号线以及第3帧起始信号线耦接,所述第4级联组分别与第4时钟信号线、第8时钟信号线以及第4帧起始信号线耦接;
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不同时,所述第一个栅线组与所述第1级联组和所述第2级联组耦接,所述第二个栅线组与所述第3级联组和所述第4级联组耦接,且对所述第1帧起始信号线和所述第2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1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2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5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6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3帧起始信号线和所述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3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7时钟信号线和所述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
在相邻的两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相同时,各所述栅线组与所述第1级联组至所述第4级联组耦接,且对所述第1帧起始信号线至所述第4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对所述第1时钟信号线至所述第4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对所述第5时钟信号线至所述第8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比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的帧起始信号的有效电平提前1/4个时钟周期;
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相同,且所述第一个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的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为25%。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第二读取模式时,基于对相邻的m条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同时采集得到一个目标检测信号的规则,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2≤m≤M;M为同时扫描的栅线的数量;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所述m条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奇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所述多条栅线的第一端,与第偶数条栅线耦接的级联组设置于所述多条栅线的第二端。
9.一种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探测器包括:多条栅线、与所述栅线绝缘相交设置的多条数据线、由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限定的检测单元、与各条所述栅线耦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耦接的多条帧起始信号线和多条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移位寄存器耦接一条栅线,将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多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级联设置,且各所述级联组分别耦接不同的帧起始信号线和不同的时钟信号线;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采用第一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各所述帧起始信号线加载不同的帧起始信号,对各所述时钟信号线加载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各所述级联组顺序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逐行扫描;在采用第二读取模式时,在一帧扫描时间内,对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以及对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耦接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所述至少部分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多条栅线中相邻的多条栅线同时扫描;其中,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各移位寄存器对耦接的栅线逐行扫描;
采集电路,被配置为在采用所述第一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分别采集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每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在采用所述第二读取模式时,在所述栅线扫描时,采集所述数据线上的检测信号,确定检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目标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组包括与同时扫描的栅线耦接的且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耦接的检测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分为N个级联组,同一所述级联组中的移位寄存器分别与间隔N-1行的栅线耦接;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至少相邻两条栅线为一个栅线组,针对一个栅线组,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帧起始信号线加载相同的帧起始信号,且对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对应的时钟信号线加载相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与所述栅线组耦接的级联组同时工作,对所述栅线组中的栅线同时扫描。
11.一种平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探测器以及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平板探测器的控制装置。
CN202210682748.9A 2022-06-16 2022-06-16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Pending CN117289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2748.9A CN117289324A (zh) 2022-06-16 2022-06-16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PCT/CN2023/090071 WO2023241220A1 (zh) 2022-06-16 2023-04-23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2748.9A CN117289324A (zh) 2022-06-16 2022-06-16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9324A true CN117289324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19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2748.9A Pending CN117289324A (zh) 2022-06-16 2022-06-16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9324A (zh)
WO (1) WO20232412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7585B2 (en) * 2015-12-28 2018-09-0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layered capacitor
CN109064967A (zh) * 2018-10-31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芯片、检测装置
CN110718193B (zh) * 2019-10-28 2021-09-03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58483B (zh) * 2020-03-02 2023-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上位机、平板探测器及医疗系统
CN113766878B (zh) * 2020-03-27 2023-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X射线平板探测器及其图像校正方法
CN113870757B (zh) * 2020-06-30 2023-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4460620A (zh) * 2020-11-10 2022-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探测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4188363A (zh) * 2021-11-25 2022-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探测器、其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15035862A (zh) * 2022-06-27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116398A (zh) * 2022-07-15 2022-09-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1220A1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466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ad out circuit unit with dual readout operation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a frame rate
TWI597981B (zh) 用於使用脈衝照明之移動影像之高速獲取的方法及裝置
US9948880B2 (en) Asynchronous multimode focal plane array
TWI659653B (zh) 固體攝像裝置、x光攝像系統及固體攝像裝置驅動方法
CN102498713B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该装置和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96797A (zh) 放射线成像装置
US20240107189A1 (en) Pixel Collection Circuit and Image Sensor
US9137467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sensor and imag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CN102640017B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和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17289324A (zh) 平板探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平板探测装置
US9134431B2 (en) Radiation detector
US5896173A (en) Image detector with selective readout of pixels in groups or individually
CN113066417B (zh) 栅极驱动电路、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1243310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olid-state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US8907835B2 (en) A/D conversion circuit and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KR102392314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방사선 촬상 시스템, 및 고체 촬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EP35359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frame rate in infrared sensor systems
CN117630873A (zh) 距离测量装置
US11164718B2 (en) Electron beam detection element,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JP2019005634A (ja) 固体撮像装置
CN117516732B (zh) 基于光子计数的开窗时间可调硅光电倍增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694199B2 (ja) マルチチャンネル蛍光減衰波形測定装置
Brankner et al. Synchronization and Triggering with the ORCA-Flash4. 0 Scientific CMOS Camera
JP2020081664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の制御方法
JP2020092361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