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9180A -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9180A
CN117289180A CN202311096651.0A CN202311096651A CN117289180A CN 117289180 A CN117289180 A CN 117289180A CN 202311096651 A CN202311096651 A CN 202311096651A CN 117289180 A CN117289180 A CN 117289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oltage
zero line
curr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66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文平
吴东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66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9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9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8Testing of lines, cables or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该方法包括:在供电电路的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通过检测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处的电压来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Description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应对停电、户外无电源、室内不便接线等情况的出现,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可以具备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 Supply,UPS)的旁路功能,在储能设备进行旁路输出的过程中,需要检测接入储能设备的外部电源的零线是否接入。传统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是通过加入硬件电路的方式进行检测,其成本高且复杂,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旨在解决采用传统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成本高且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应用于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以及逆变单元,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火线端子、第二火线端子以及第一零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包括: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所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逆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火线端子、第二火线端子以及第一零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现本申请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池包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本申请提供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在供电电路的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通过检测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处的电压来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通过这种方式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一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另一应用场景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逆变单元的一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又一应用场景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再一应用场景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供电电路的一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一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该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110、第一电容单元120、第二电容单元130、第一电感单元140、第二电感单元150以及逆变单元160。
其中,输入接口110包括第一火线端子L11、第二火线端子L12以及第一零线端子N1。第一电容单元120连接于第一火线端子L11与第一零线端子N1之间。第二电容单元130连接于第二火线端子L12与第一零线端子N1之间。第一电感单元140连接于第一火线端子L11与逆变单元16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二电感单元150连接于第二火线端子L12与逆变单元160的第二输入端之间。
其中,输入接口110还可以包括接地端子(图中未示出),接地端子用于接地。第一电容单元120和第二电容单元130均包括至少一个电容,第一电感单元140和第二电感单元150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感。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路可以通过输入接口110连接外部电源,并接收外部电源的输入电信号,该输入电信号例如裂相电,如第一火线端子L11、第二火线端子L12均有电压输入。供电电路可以设置于储能设备的内部,并通过逆变单元160为储能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供电,该功能模块可以包括主控制电路、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路模块。
此外,供电电路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图中未示出)。输出接口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并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用电设备可以包括家庭空调、户外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割草机等。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该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包括:
S101,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在本步骤中,输入接口能够接入外部电源,且供电电路能够检测输入接口是否接入外部电源。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外部电源分别通过对第一电感单元和第二电感单元向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输入电流,该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可以是相同的。
在本步骤中,当检测到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例如,在接收到外部电源的接入信号时,表明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此时通过电流设置单元调节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并结合第一电感单元和第二电感单元,使得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
在本步骤中,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可以是相等的。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之后,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例如,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Io,并将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3*Io之后,通过电压检测单元分别检测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S102,根据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在本步骤中,逆变单元可以连接不同的功能模块或者元器件,即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电路单元的不同端。在本步骤中,第一电容单元连接于第一火线端子与第一零线端子之间,第二电容单元连接于第二火线端子与第一零线端子之间。
可见,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感单元连接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零线端子。第二电容单元通过第二电感单元连接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也连接第一零线端子。因此,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相当于并联了一个等效负载,等效负载的电阻值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电容C1,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电容C2。第一电容单元连接的第一电感单元、逆变单元等电路单元可作为一路充电电路等效为一个负载,相等于电容C1并联了一个电阻R1。第二电容单元连接的第二电感单元、逆变单元等电路单元亦可作为一路充电电路等效为一个负载,相等于电容C2并联了一个电阻R2。当第一零线端子N1接入零线时,即使电阻R1与电阻R2的等效电阻值不一致,L11/N、L12/N相当于两个电压源独立加在电容C1、C2上,电容C1、C2上电压不会随电阻R1、R2上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因此检测到电容C1,C2上的电压仍然相等,即第一电压等于第二电压。当第一零线端子N1不接入零线时,L11/L12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压源,通过等效的电阻R1、R2分压,因为两个电阻R1、R2的等效电阻值不一样,电容C1、C2上的电压不相等,即第一电压不等于第二电压。
在本步骤中,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时,无论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并联的等效负载的电阻值是否相等,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相当于两个电压源分别加在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上,在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之后,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会随并联的等效负载上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在本步骤中,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时,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相当于一个电压源,且通过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并联的等效负载进行分压。在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并联的等效负载的电阻值不相等时,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之后,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也不相等。
在本步骤中,根据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压可以准确的确定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例如,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可以确定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可以确定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在供电电路的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通过检测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处的电压来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通过这种方式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包括:对逆变单元中的开关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一电流值,并将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二电流值,第一电流值与第二电流值为不同值。
其中,逆变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开关管,该多个开关管可以以桥式、半桥式等结构组成逆变单元。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工作和不工作,开关管不工作时处于断开状态,开关管工作时根据控制信号维持导通时间,控制信号例如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逆变单元中的开关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通过与第一电感单元和第二电感单元结合,从而实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以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一电流值,并将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二电流值。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为a1,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a2。逆变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开关管Q1-Q6。通过对逆变单元中的开关管Q1-Q6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并结合第一电感单元和第二电感单元,以将第一输入端a1的电流调节为第一电流值,并将第二输入端a2的电流调节为第二电流值。其中,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b1,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b2,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出端b1和第二输出端b2可用于通过电压调节电路连接至电池包的正负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流值为逆变单元输出电流的额定值,第二电流值为额定值的预设倍数,预设倍数大于1。其中,预设倍数可以根据逆变单元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在以桥式结构的多个开关管组成的逆变单元中,逆变单元输出电流的额定值为Io,通过控制不同开关管的通断,预设倍数可以为3。即第一电流值可以为Io,第二电流值可以为3*Io。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流值设定为逆变单元输出电流的额定值,第二电流值设定为额定值的预设倍数,从而能够便捷的通过控制不同开关管的通断,实现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
步骤S202、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得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
其中,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表明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上的电压不受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变化影响。进而可以证明,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是受到独立控制的,相当于两个电压源分别加在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上,这两个电压源可以是通过L11/N、L12/N裂相输入的电信号。
因此,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得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来检测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步骤S203、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得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
其中,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表明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上的电压随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以证明,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受到一个电压源的控制,相当于一个电压源加在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上,这个电压源可以是通过L11/L12裂相输入的电信号,此时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并联的等效负载的电阻值不相等。
因此,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得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即可准确检测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在供电电路的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得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得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通过这种方式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301至S303。
步骤S301、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
其中,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外部电源会向输入接口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输入电流,并通过输入接口对第一电容单元和第二电容单元进行充电。此时,逆变器未对输入其自身的电流进行控制,可以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可以是通过电压检测单元获取的。电压检测单元可以包括电压计等器件,也可以包括用于电压检测的电路结构。例如,在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电压检测单元,通过这两个电压检测单元可以准确的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一火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二火线端子与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三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一零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均导通,以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1、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2、第三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3。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控制开关K1、K2以及K3均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输出接口、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输出接口包括第三火线端子、第四火线端子以及第二零线端子;第四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三火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五开关单元连接于第四火线端子与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六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二零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均闭合以及控制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均断开,从而避免开启旁路功能,即避免电流通过输出接口流出。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输出接口的第三火线端子为L21,第四火线端子为L22,第二零线端子为N2。第四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4、第五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5、第六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6。当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控制开关K1、K2以及K3均导通均闭合以及控制K4、K5、K6均断开。
步骤S302、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在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可以是相等的。在没有出现电路故障的情况下,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应当是相等,或者说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的电压差在预设压差范围内。
因此,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从而能够排除电路故障的因素,避免在故障电路中进行零线接入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之后,执行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预设时间例如为1秒,即在计时时间达到1秒后,将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能够提高电压稳定度,保证零线接入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不相等时,输出故障提示信息。其中,故障提示信息用于指示供电电路故障或者设置有供电电路的储能设备发生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不相等时,表明此时可能出现电路故障,如供电电路中的器件出现故障或者储能设备中的其他器件发生故障。因此需要输出故障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该供电电路或者储能设备的故障信息,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提高电路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通过电流设置单元给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分别施加不同的电感电流作为扰动,使得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设置单元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并用于向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分别施加不同的电感电流。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通过电流设置单元给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分别施加不同的电感电流作为扰动,能够准确且便捷的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
步骤S303、根据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示例性的,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相等时,得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得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其中,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输出接口、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输出接口包括第三火线端子、第四火线端子以及第二零线端子;第四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三火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五开关单元连接于第四火线端子与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第六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二零线端子与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之间。
其中,根据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之后,零线接入检测方法还包括:在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时,控制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均闭合。在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时,控制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均保持断开。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因此该供电电路能够具备旁路功能。可以将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闭合,从而开启旁路功能。由于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强行接入用电设备有损坏电路的风险,因此该供电电路不能够开启旁路功能。故而控制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均保持断开,不开启旁路功能。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1、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2、第三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3。第四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4、第五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5、第六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6。根据第一电压以及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之后,在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时,控制K4、K5、K6均闭合,从而开启旁路功能。在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为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时,控制K4、K5、K6均保持断开,不开启旁路功能。开关K1至K6可以均为继电器、三极管等开关器件,也可以不同同类型的开关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在供电电路的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首先获取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在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相等时,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通过检测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处的电压来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输入接口的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通过这种方式无需使用硬件检测电路,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供电电路的一电路示意图。如图9所示,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逆变单元。其中,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火线端子L11、第二火线端子L12以及第一零线端子N1。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电容C1,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电容C2,第一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1,第二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2。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1、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2、第三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3。供电电路还包括输出接口、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输出接口包括第三火线端子L21、第四火线端子L22以及第二零线端子N2,第四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4、第五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5、第六开关单元包括开关K6。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还包括接地端子PE。
如图9所示,供电电路还可以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电流设置单元。其中,电压检测单元连接电容C1、C2,用于检测电容C1、C2处的电压。控制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电流设置单元连接,用于根据电压检测单元发送的电压,对电流设置单元进行控制。该电流设置单元可以分别与该逆变单元中的相关开关管连接,并用于控制该逆变单元中各开关管的通断,并结合电感L1、L2,能够准确且便捷的将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i1以及第二输入端的电流i2调节为不同值。具体地,参见图9,在图9中,通过对电感L1所在的逆变之路中的开关管进行通断控制,使得电感L1充电,并叠加L11输入的电流,实现对逆变单元第一端的输入电流i1进行控制。通过对电感L2所在的逆变之路中的开关管进行通断控制,使得电感L2充电,并叠加L12输入的电流,实现对逆变单元第二端的输入电流i2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0所示,该供电电路400包括:输入接口410、第一电容单元420、第二电容单元430、第一电感单元440、第二电感单元450、逆变单元460以及控制单元470,所述输入接口410包括第一火线端子、第二火线端子以及第一零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容单元420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单元430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单元440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46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单元450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460的第二输入端之间。
控制单元470分别与第一电容单元420、第二电容单元430、逆变单元460连接,控制单元47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供电电路的限定,具体的供电电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所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供电电路4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11所示,储能设备500包括:电池包510和供电电路520,供电电路520连接电池包510。
其中,供电电路520可以通过输入接口连接外部电源,从而通过供电电路520为电池包510充电。供电电路520还可以通过输出接口连接电子设备,从而使得电池包510通过供电电路520为电子设备供电。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家庭空调、户外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割草机等用电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供电电路520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设备500还可以设置有主控制电路、整流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稳压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路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储能设备5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以及逆变单元,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火线端子、第二火线端子以及第一零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包括: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所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零线端子是否接入零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得到零线接入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相等时,得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所述第一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零线端子接入零线;
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不相等时,得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所述第二零线接入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零线端子未接入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包括:
对所述逆变单元中的开关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一电流值,并将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第二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为不同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电流的额定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额定值的预设倍数,所述预设倍数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之前,所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四电压;
在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相等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不相等时,输出故障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相等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相等时,开始计时;
在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流调节为不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压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输出接口、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所述输出接口包括第三火线端子、第四火线端子以及第二零线端子;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三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五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四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六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零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零线接入检测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均闭合以及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五开关单元、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均断开。
9.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一电感单元、第二电感单元、逆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火线端子、第二火线端子以及第一零线端子,所述第一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零线接入检测方法。
10.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电池包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CN202311096651.0A 2023-08-28 2023-08-28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Pending CN117289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6651.0A CN117289180A (zh) 2023-08-28 2023-08-28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6651.0A CN117289180A (zh) 2023-08-28 2023-08-28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9180A true CN117289180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56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6651.0A Pending CN117289180A (zh) 2023-08-28 2023-08-28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91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9077B (zh) 单相和三相兼容的ac/dc电路及充放电装置
JP6268617B2 (ja) カスケード型マルチレベルコンバータ自己試験システムとそのための自己試験方法
US9837930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20220190727A1 (en) Troubleshoo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090256422A1 (en) Ac and dc uninterruptible online power supplies
US10014776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abnormality in voltage sensor characteristics
CN109831107B (zh) 一种功率变换装置以及控制功率变换装置输出阻抗的方法
CN111756232A (zh) 功率单元
US11955836B2 (en) Power device terminal backup switch unit
CN107132447B (zh) Svg功率单元自检方法
CN117289180A (zh) 零线接入检测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N112701913A (zh)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与应用装置
KR20200124362A (ko) Y-커패시터를 선택적으로 접지와 연결하는 스위칭 수단의 진단 시스템
CN114336953B (zh) 一种能量路由器的控制方法、中央控制器及能量路由器
CN112039060B (zh) 应用于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200295669A1 (en) Rectifier arrangement
US11125833B1 (en) Method for testing a disconnection point of a photovoltaic inverter, and a photovoltaic inverter of this type
CN109038598B (zh) 一种输电线路的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65062B (zh) 一种基于单相/三相升压电路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
CN220492694U (zh) 高效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US11870296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936168B (zh) 一种逆变器及其运行方法和控制器
CN113328621B (zh) 一种boost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20064709U (zh) 电流产生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8102977U (zh) 供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