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6634A -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6634A
CN117286634A CN202311244715.7A CN202311244715A CN117286634A CN 117286634 A CN117286634 A CN 117286634A CN 202311244715 A CN202311244715 A CN 202311244715A CN 117286634 A CN117286634 A CN 117286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traction
section
sliding
sp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447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浦国
王荣武
汪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ue High Tech Non Wove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ue High Tech Non 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ue High Tech Non Wove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ue High Tech Non 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447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66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6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涉及牵引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一对滑轨,以及设置在一对滑轨之间并能沿滑轨移动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具有能将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进行初步连接的插接部,在所述牵引机构沿滑轨移动时,牵引机构能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重部分水平从下导向辊下方移入水刺区域内,并经过导向辊导向使纤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通过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之间。本发明能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重的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以在水刺机喷射的高压集束水流作用下,使得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从而使纤网能够连续的进行正反水刺、整理脱水以及烘燥卷绕等步骤,完成水刺无纺布的连续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
在水刺无纺布生产流程中包括以下步骤:1、开松混和;2、梳理铺网;3、预湿;4、正反水刺;5、整理脱水;6、烘燥卷绕;其中,步骤正反水刺、整理脱水以及烘燥卷绕是一系列相连的设备内连续进行的,当更换另一种型号的无纺布进行生产或对新加入的无纺布进行生产时,工作人员需要手动牵引着纤网的一端依次穿过正反水刺设备、整理脱水设备,以及烘燥卷绕设备,将纤网的一端固定于烘燥卷绕设备的收卷辊上才能进行正常水刺无纺布生产;而此牵引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严重影响了水刺无纺布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是工作人员手动牵引,在牵引过程中无法控制纤网移动速度,导致前段的水刺无纺布的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使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所述水刺区域内具有一竖直的设定平面,设定平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朝向设定平面喷射高压集束水流的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且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纵向错位设置,所述左水刺组件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导向辊,所述右水刺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导向辊;纤网能依次通过下导向辊和上导向辊的导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经过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之间进行水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包括一对滑轨,以及设置在一对滑轨之间并能沿滑轨移动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具有能将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进行初步连接的插接部,在所述牵引机构沿滑轨移动时,牵引机构能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重部分水平从下导向辊下方移入水刺区域内,并经过导向辊导向使纤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通过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滑轨对称设于下导向辊的两端,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可移动适配在滑轨上的电动滑块,以及设于两个电动滑块之间的牵引板;牵引板呈薄片状,牵引板两端的均设置有与下导向辊平行的转动轴,且转动轴与对应电动滑块转动配合,在所述牵引机构沿滑轨移动时,转动轴能发生转动使牵引板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表面,所述插接部包括等间距设置在牵引薄板靠近纤网一侧的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的直径与牵引板的厚度相等,且牵引板的厚度和牵引板的宽度比值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板包括弧形段,以及连接在弧形段两端的卷曲段,弧形段的外弧面朝向牵引方向,且所述插针设置在弧形段上,卷曲段呈圆弧状,且卷曲段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适配在卷曲段内侧的固定柱,对称设置在固定柱两端的限位板,以及设置在两个限位板远离弧形段一侧的定位板,所述转动轴与定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朝向牵引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插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牵引板靠近纤网一侧两端的导向针,导向针包括与牵引板固定连接的竖直段,以及连接在竖直段远离牵引板一端的倾斜段,倾斜段朝向牵引板的中部倾斜,竖直段的高度与所述插针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为闭合滑轨,滑轨包括待机点位、插接点位、初始转动点位、终端转动点位、初始脱离点位,以及终端脱离点位,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均位于所述水刺区域的一侧,且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插接点位和初始转动点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初始脱离点位和终端脱离点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位于所述上导向辊和左水刺组件之间;
所述滑轨还包括插接滑动段、牵引滑动段、导向滑动段、水刺滑动段,脱离滑动段,以及复位滑动段,所述插接滑动段位于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之间,所述牵引滑动段位于插接点位和初始转动点位之间,所述导向滑动段位于初始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之间,且导向滑动段呈圆弧状并与所述下导向辊同轴,所述水刺滑动段位于终端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之间,所述脱离滑动段位于初始脱离点位和终端脱离点位之间,所述复位滑动段位于终端脱离点位和待机点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重的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以在水刺机喷射的高压集束水流作用下,使得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从而使纤网能够连续的进行正反水刺、整理脱水以及烘燥卷绕等步骤,完成水刺无纺布的连续生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牵引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动滑块、转动轴以及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牵引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牵引板牵引在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经过左水刺组件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的牵引板牵引在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经过左水刺组件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四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五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第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水刺区域;110、左水刺组件;120、右水刺组件;130、上导向辊;140、下导向辊;
200、滑轨;210、待机点位;220、插接点位;230、初始转动点位;240、终端转动点位;250、初始脱离点位;260、终端脱离点位;270、插接滑动段;280、牵引滑动段;290、导向滑动段;2010、水刺滑动段;2020、脱离滑动段;2030、复位滑动段;
300、牵引机构;310、插接部;311、插针;312、导向针;312a、竖直段;312b、倾斜段;320、电动滑块;330、牵引板;331、弧形段;332、卷曲段;333、固定柱;334、限位板;335、定位板;34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用于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重的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100,以在水刺机喷射的高压集束水流作用下,使得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从而使纤网能够连续的进行正反水刺、整理脱水以及烘燥卷绕等步骤,完成水刺无纺布的连续生产。
如图1所示,在水刺区域100内具有一竖直设定平面L,竖直设定平面L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朝向设定平面喷射高压集束水流的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且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纵向错位设置,左水刺组件110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导向辊130,右水刺组件120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导向辊140;在工作时,纤网能在水刺区域100前序设备的牵引下,依次通过下导向辊140和上导向辊130的导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L的姿态经过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之间,然后由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从纤网两侧喷射高压集束水流,使得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从而确保整个水刺无纺布的连续生产。当然在水刺机的水刺区域100还设置其他机构,例如,水回收组件,拖网帘等,水刺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如图1和图9-图12所示,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包括一对滑轨200,以及设置在一对滑轨200之间并能沿滑轨200移动的牵引机构300,牵引机构300包括能将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进行初步连接的插接部310,在牵引机构300沿滑轨200移动时,牵引机构300能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水平从下导向辊140下方移入水刺区域100内,并经过下导向辊140导向使纤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通过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之间。使用时,当一段纤网末端即将要通过正反水刺时,通过人工或采用机械设备将另一段纤网的前端与前段纤网的末端重叠并将二者重叠部分固定在牵引机构300的插接部310上,然后牵引机构300沿着滑轨200移动,在牵引机构300时,牵引机构300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水平从下导向辊140下方移入水刺区域100内,并经过下导向辊140导向使纤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通过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之间,然后由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从两侧喷射高压集束水流,使得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从而使两块纤网能够连续的进行正反水刺、整理脱水以及烘燥卷绕步骤,完成水刺无纺布的连续生产。
本技术方案中的牵引机构300作用不仅仅是要将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100,其还要在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重叠部分通过水刺区域100时,通过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的高压集束水流的水刺作用下,使得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因此,对于牵引机构300结构设计上,应当尽可能减少牵引机构300在通过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时阻挡高压集束水流的面积,避免因过多的阻挡左水刺组件110和右水刺组件120喷射高压集束水流,影响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的结合强度。
为此,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一对滑轨200对称设于下导向辊140的两端,牵引机构300还包括可移动适配在滑轨200上的电动滑块320,以及设于两个电动滑块320之间的牵引板330;牵引板330呈薄片状,牵引板330两端的均设置有与下导向辊140平行的转动轴340,且转动轴340与对应电动滑块320转动配合,在牵引机构300沿滑轨200移动时,转动轴340能发生转动使牵引板330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表面,插接部310包括等间距设置在牵引板330靠近纤网一侧的插针311,具体的,转动轴340的转动,可以在电动滑块320开设一腔室并在腔室内设置步进电机(未示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340固定连接,通过步进电机驱动转动轴340转动,而转动轴340的转动角度,可以在转动轴340上设置角度传感器(未示出),由角度传动器确定转动轴340的转动角度。
牵引机构300进行牵引工作时,牵引板330靠近纤网一侧的插针311能穿刺入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使得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形成初步连接,随后在前段纤网被前序设备的牵引下发生移动时,牵引板330两端的电动滑块320沿着滑轨200与前段纤网保持同步同速移动,进而使得后段纤网与前段纤网保持同步同速移动,直至后段纤网与前段纤网重叠部分通过水刺区域100完成最终的牵引工作,而在牵引板330沿滑轨200移动过程中,转动轴340能够发生转动驱使牵引板330转动,从而使牵引板330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表面。
本技术方案将作为传力的牵引板330设置成薄片状,并在牵引过程中,通过转动轴340的转动带动牵引板330转动,使牵引板330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表面,一方面,能避免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从插针311上滑脱,另一方面,使得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通过水刺区域100时,尽可能减小对高压集束水流阻挡,即牵引板330厚度方向与纤网表面平行,进而增大两块纤网重叠部分与的高压集束水流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块纤网重叠部分的结合强度。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插针311的直径与牵引板330的厚度相等,且牵引板330的厚度和牵引板330的宽度比值为1:20。
由于为牵引板330薄片状,且插接部310设置在牵引板330靠近纤网一侧,在牵引过程中,可能会因牵引板330强度不足,而导致牵引板330靠近插接部310的一侧发生弯曲扭转,从而导致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从插接部310滑脱。
为此,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牵引板330包括弧形段331,以及连接在弧形段331两端的卷曲段332,弧形段331的弧面朝向牵引方向,且插针311设置在弧形段331上,卷曲段332呈圆弧状,且卷曲段332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包括适配在卷曲段332内侧的固定柱333,对称设置在固定柱333两端的限位板334,以及设置在两个限位板334远离弧形段331一侧的定位板335,转动轴340与定位板335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可在固定柱333与卷曲段332内侧之间注入粘合剂或通过螺钉贯穿卷曲段332与固定柱333,以提高固定柱333与卷曲段332之间的结合强度。
基于上述的设计,在牵引过程中当插接部310受力传导至牵引板330上时,牵引板330两端的卷曲段332和弧形段331均能其到抗扭转作用,从而增强整体牵引板330强度和抗扭转性;并且牵引板330两端的卷曲段332还能提高与定位件的结合面积,使得牵引板330与定位件的结合强度得到增强。同时由于插针311设置在弧形段331上,即若干个插针311的呈弧状布设,在插针311穿透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后,若干个插针311能插入两块纤网端重叠部分宽度方向上不同的网孔内,避免在牵引过程中,因牵引力过大而导致插针311破坏纤网的结构。
除此之外,如图7-图8所示,在牵引板330牵引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经过左水刺组件110时,由于牵引板330呈弧形,使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的宽度方向(牵引力的方向)的点位相互错位,即在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的长度方向仅有两个点位阻挡高压集束水流,因此,在高压集束水流的水刺作用下,能使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结合强度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插针311朝向牵引方向倾斜。当插针311插入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后,由于插针311朝向牵引方向倾斜,当牵引板330朝牵引方向牵引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移动时,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会沿着插针311具有朝向牵引板330移动的趋势,如此,进一步地避免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从插针311上滑脱。
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插接部310还包括设置在牵引板330靠近纤网一侧两端的两个导向针312,导向针312包括与牵引板330固定连接的竖直段312a,以及连接在竖直段312a远离牵引板330一端的倾斜段312b,倾斜段312b朝向牵引板330的中部倾斜,竖直段312a的高度与插针311的高度相等。当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被插针311穿透前,首先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会被导向针312的倾斜段312b穿透,由于倾斜段312b朝向牵引板330的中部倾斜,即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在导向针312的倾斜段312b移动时,能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在其宽度方向上进行拉伸,从而使得在插针311穿透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前,首先通过两个导向针312对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在宽度方向上拉伸后,再由插针311穿透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以避免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之间发生堆叠,影响无纺布的成品质量。
如图1、图9-图1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滑轨200的两端闭合,滑轨200包括待机点位210、插接点位220、初始转动点位230、终端转动点位240、初始脱离点位250,以及终端脱离点位260,待机点位210和插接点位220均位于水刺区域100的一侧,且待机点位210和插接点位22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插接点位220和初始转动点位23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240和初始脱离点位25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初始脱离点位250和终端脱离点位26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240位于上导向辊130和左水刺组件110之间;滑轨200还包括插接滑动段270、牵引滑动段280、导向滑动段290、水刺滑动段2010、脱离滑动段2020,以及复位滑动段2030,插接滑动段270位于待机点位210和插接点位220之间,牵引滑动段280位于插接点位220和初始转动点位230之间,导向滑动段290位于初始转动点位230和初始脱离点位250之间,且导向滑动段290呈圆弧状并与下导向辊140同轴,水刺滑动段2010位于终端转动点位240和初始脱离点位250之间,脱离滑动段2020位于初始脱离点位250和终端脱离点位260之间,复位滑动段2030位于终端脱离点位260和待机点位210。
如图1、图9-图13所示,在纤网进行水刺流程时牵引机构300均处于滑轨200的待机点位210,此时,牵引机构300位于纤网的正下方,当一段纤网的末端即将要通过水刺区域100时,首先启动电动滑块320使得牵引机构300在待机点位210通过插接滑动段270转移至插接点位220,然后通过人工或采用机械设备另一段纤网前端与前段纤网末端重叠并将二者重叠部分固定在牵引机构300的插接部310上,随后在电动滑块320驱使下,使得牵引机构300沿着牵引滑动段280、导向滑动段290以及水刺滑动段2010滑动,使得两块纤网重叠部分通过水刺区域100,在此过程中,当牵引机构300移动至初始转动点位230时,转动轴340发生转动使得牵引板330的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当牵引机构300移动至初始转动点位230后,此时,牵引板330转动90度,牵引板330与设定平面L垂直,即与纤网垂直,当牵引机构300在水刺滑动段2010移动时,两块纤网重叠部分完成水刺流程,两块纤网重叠部分形成连接,当牵引机构300移动至初始脱离点位250时,在电动滑块320驱使下沿着脱离滑动段2020水平滑动,在滑动中转动轴340发生一定转动,使牵引板330的插针311和导向针312与两块纤网重叠部分脱离,然后通过复位滑动段2030重新回到待机点位210,且通过转动轴340带动牵引板330也进行复位,完成一次牵引工作。
本发明采用牵引机构对前段纤网的末端与后段新加入的纤网前段重叠部分进行牵引,使其平稳的通过水刺区域内,在水刺组件的水刺作用下使二者连接,随后牵引机构脱离前段纤网的末端与后段新加入的纤网前段重叠部分,由烘燥卷绕设备的收卷辊的收卷,使后段新加入的纤网自动的通过正反水刺设备、整理脱水设备,烘燥卷绕设备完成水刺无纺布连续化生产。
补充说明的是,例如在实际生产时,当A型无纺布生产完成之后,需更换另一型号的B型无纺布进行生产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人工牵引B型无纺布直至收卷辊部分,而利用本申请的生产牵引装置,可以将B型无纺布前端与A型无纺布的末端重叠部分在水刺组件的水刺作用下连接,从而B型无纺布可以依靠A型无纺布的牵引力自行移动到烘燥卷绕设备的收卷辊处,实现新加入无纺布的自动化牵引,待上述重叠部分移动到收卷辊处时,可以将B型无纺布前端与A型无纺布的末端重叠部分进行裁剪,并更换新的收卷辊将B型无纺布前端固定在新的收卷辊上,一方面,实现了自动化牵引过程,提高了牵引效率,另一方面,自动牵引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牵引状态下的前端无纺布的生产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两块不相连的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通过水刺机的水刺区域,使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相互缠结形成连接;所述水刺区域内具有一竖直的设定平面,设定平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朝向设定平面喷射高压集束水流的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且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纵向错位设置,所述左水刺组件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导向辊,所述右水刺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导向辊;纤网能依次通过下导向辊和上导向辊的导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经过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之间进行水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包括一对滑轨,以及设置在一对滑轨之间并能沿滑轨移动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具有能将两块纤网端部的重叠部分进行初步连接的插接部,在所述牵引机构沿滑轨移动时,牵引机构能牵引着两块纤网端部重部分水平从下导向辊下方移入水刺区域内,并经过导向辊导向使纤网以平行于设定平面的姿态通过左水刺组件和右水刺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轨对称设于下导向辊的两端,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可移动适配在滑轨上的电动滑块,以及设于两个电动滑块之间的牵引板;牵引板呈薄片状,牵引板两端的均设置有与下导向辊平行的转动轴,且转动轴与对应电动滑块转动配合,在所述牵引机构沿滑轨移动时,转动轴能发生转动使牵引板宽度方向始终垂直于纤网表面,所述插接部包括等间距设置在牵引薄板靠近纤网一侧的插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直径与牵引板的厚度相等,且牵引板的厚度和牵引板的宽度比值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包括弧形段,以及连接在弧形段两端的卷曲段,弧形段的外弧面朝向牵引方向,且所述插针设置在弧形段上,卷曲段呈圆弧状,且卷曲段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适配在卷曲段内侧的固定柱,对称设置在固定柱两端的限位板,以及设置在两个限位板远离弧形段一侧的定位板,所述转动轴与定位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朝向牵引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插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牵引板靠近纤网一侧两端的导向针,导向针包括与牵引板固定连接的竖直段,以及连接在竖直段远离牵引板一端的倾斜段,倾斜段朝向牵引板的中部倾斜,竖直段的高度与所述插针的高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闭合滑轨,滑轨包括待机点位、插接点位、初始转动点位、终端转动点位、初始脱离点位,以及终端脱离点位,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均位于所述水刺区域的一侧,且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插接点位和初始转动点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初始脱离点位和终端脱离点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终端转动点位位于所述上导向辊和左水刺组件之间;
所述滑轨还包括插接滑动段、牵引滑动段、导向滑动段、水刺滑动段,脱离滑动段,以及复位滑动段,所述插接滑动段位于待机点位和插接点位之间,所述牵引滑动段位于插接点位和初始转动点位之间,所述导向滑动段位于初始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之间,且导向滑动段呈圆弧状并与所述下导向辊同轴,所述水刺滑动段位于终端转动点位和初始脱离点位之间,所述脱离滑动段位于初始脱离点位和终端脱离点位之间,所述复位滑动段位于终端脱离点位和待机点位。
CN202311244715.7A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Pending CN1172866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4715.7A CN117286634A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4715.7A CN117286634A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6634A true CN117286634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4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44715.7A Pending CN117286634A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66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4886A (zh) 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CN209543792U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显示设备
EP1204529B1 (en) Reinforcement mat and pultruded part
CN117286634A (zh) 一种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牵引装置
CN112813585A (zh) 一种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EP3495543B1 (de)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spinnvlieses
EP2128335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ilzbandes
EP1644565B1 (de) Verfahren zum verfestigen einer faservliesbahn durch vernadelung
EP1979517B1 (de) Ringspinnmaschine mit wanderreiniger und unterwinderestentferner
DE112011102470B4 (de) Wickelbil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Wickel-Wickelvorrichtung
DE4244904C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roßvolumigen Vliesstoffes
CN102808289B (zh) 一种应用耐高温毛毯套筒的加工设备用于打褶机的耐高温毛毯套筒的制备工艺
CN202809186U (zh) 一种用于打褶机的耐高温毛毯套筒的加工设备
CN112593343B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
CN108547061B (zh) 一种机织非织联合布的制备方法
CN110130000B (zh)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
CN110126432B (zh)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备系统
US9309080B2 (en) Bonding of nonwoven materials
CN209481955U (zh) 一种用于摆动式正反水平带式水刺机的水刺头
CN217230565U (zh) 分束架
CN205419276U (zh) 一种绕线平整的光缆收线机
CN216770128U (zh) 一种复合面料生产用干燥装置
CN112877915A (zh) 有吸毛边系统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111648047A (zh) 一种非织造铺网机及铺网方法
CN206476538U (zh) 一种无纺布中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