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9701A - 液体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9701A
CN117279701A CN202280031727.9A CN202280031727A CN117279701A CN 117279701 A CN117279701 A CN 117279701A CN 202280031727 A CN202280031727 A CN 202280031727A CN 117279701 A CN117279701 A CN 117279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ousing
wall
outlet
liquid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7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芬·海因茨
奥利弗·沃尔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a Polytec GmbH
Original Assignee
Joma Polytec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a Polytec GmbH filed Critical Joma Polytec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279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9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8Cleaning-o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 B01D46/003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with collecting, dra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01D46/1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in multipl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液混合物分离液体的液体分离器(10),所述液体分离器(10)具有壳体(12)、入口(28)、出口(30)、将入口(28)连接到出口(30)的流动路径(34)、和分离装置(36),所述分离装置布置在流动路径(34)内并用于进行液体分离。壁体(38)连接至与出口(30)邻接的壳体部(44)的内侧,围绕从出口(30)突出到壳体(12)中的环形套环(46),并且朝向液体出口(32)延伸。壁体(38)与壳体(12)的壁(48)一起限定流动通道(50),以使得在出口(30)处收集的液体可以通过流动通道(50)经由液体出口(32)被排出。

Description

液体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液混合物分离液体的液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
背景技术
液体分离器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这些分离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原理进行操作,例如,通过冷凝、离心力(旋风分离器)、吸附(使用吸附剂)或通过挡板进行操作。
液体分离器可以用在例如燃料电池中以增加效能,其中在阴极侧使用液体分离器将水与氧气(O2)分离,而在阳极侧使用(另外的)液体分离器将水与氢气(H2)分离。液体分离器还可以用在压缩空气系统或空调系统中。
DE 102014013372A1展示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离心式水分离器,在该离心式水分离器中,气液混合物通过入口管线被切向引入到分离器中,在所述分离器中,液体受离心力的影响而聚集在分离器的内壁上并通过排放管向下流出,其中气体(可能携带残留水分)向上通过出口管线被排出。这种分离器具有低压差,但在分离效率方面有局限,这是因为高比例的残留水分可能会被出口管线“夹带”出去。
WO 2021/083486A1公开了一种液体分离器,其中气液混合物通过入口被引入到分离器中、经过装配有多个织物部分的挡板分离器并经过出口被排出。这种分离器允许利用紧凑的设计来实现高分离效率。取决于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比例,增大的压差可能会出现。
US2009/0242481A1、US2011/0048696A1、DE 1262288A和US2005/0044825A1中的每一个都示出了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液体分离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简单的构造方法和紧凑的设计来促进液体的可靠分离。理想的是在相对较低的压差下能够实现高分离效率。
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液体分离器来实现该目标。
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从(流动的)、特别是蒸气或雾状的气液混合物(载液气流)分离液体。
气液混合物特别地是一种气体用作载体介质且液体以细小分散的液滴形式存在的混合物。
所述液体分离器具有壳体、通入到壳体中的入口(气液混合物入口)、从壳体通出的出口(气体出口)和将入口连接到出口的流动路径(流动连接)。分离装置布置在流动路径中,在所述分离装置中发生液体与气液混合物的实际分离。被分离的液体可以是纯液体或液体混合物(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液体的混合物)。
所述液体分流器的特征在于,壁体连接至与出口邻接的壳体部的内侧,围绕(径向向外)从出口突出到壳体中的环形套环,并且朝向液体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部分)延伸。壁体与壳体的壁(相关壳体部中的壳体壁)一起限定流动通道。将壳体的内部与流动通道相连接的间隙,并且特别是环形间隙,在出口处保留在壁体与环形套环之间。因此,在出口处收集的液体可以从内部通过间隙和流动通道经由液体出口被排出到外部(液体分离器外部)。
根据本发明已经认识到,使用液体分离器可以实现相对较高的效率,但是气体(大部分不含液体)的高速度可能会阻止液体流回到液体出口。已经认识到,在液体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气体的质量流量可以大于通过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体(例如,水)的质量。液体因此由于重力而不能流至液体出口,并且被气体的质量流压入问题区域,例如,压入邻接液体分离器的出口的拐角区域。这些拐角区域可以被填充液体,直到所述拐角区域被完全填满为止。一旦发生这种填充,气体的质量流就再次带走液体,因此液体分离不再达到足够的程度。
已经认识到,必须降低气体的质量流的速度,以使得分离出的液体可以由于重力而从壳体的内侧流动到液体出口。为此,提供与(主)气体质量流分离的流动通道或水通道。这是通过壁体实现的,所述壁体围绕从出口突出到壳体中的环形套环,并且朝向液体出口延伸。壁体与壳体的壁一起限定流动通道,并且将壳体的内部与流动通道相连接的间隙在出口处保留在壁体与环形套环之间,以使得在出口处收集的液体可以从内部通过间隙和流动通道经由液体出口被排出。
已经被分离装置部分除湿的流动气体/液体混合物在间隙处通过撞击间隙而被延迟,其中液体部分受压而通过间隙。气流沿出口方向偏转。气流在间隙后面(即,在流动通道中)平静下来。虽然液体分离器内部的流速可以为40m/s至50m/s,但流动通道内的流速仅为约5m/s(米/秒)。
有利地,排放间隙可以形成在入口与分离装置之间,并且将入口的内部与壳体的内部的布置在分离装置外的部分相连接(流动连接)。排放间隙因此构成“排水通道”。由此,液体可以从入口通过排放间隙经由液体出口被排出。在液体分离器中,这样可以尽可能早地分离液体部分,例如,液态水。排放间隙使得气液混合物的液体部分(例如,液态水)在气液混合物被供给至分离装置之前流出至液体出口。因此,该液体部分不必通过分离装置分离,并且不会进入问题区域,例如出口处的拐角区域。
壁体具有围绕出口的突出的环形套环的环形部(收集部),其中舌状部(排出部)连接至环形部并从环形部延伸至液体出口。因此,提供了组件或部件,通过所述组件或部件,液体可以在出口处被收集或者与气液混合物流(环形部)分离,并且可以由于重力而被引导至液体出口(舌状部)。壁体与液体分离器的壳体的相关部分一起形成平静(“静风”)区域,液体可以收集在该区域中,然后通过重力在流动通道中流动至液体出口。舌状部可以大致以长方体形状延伸,或者被设计为壳形旋转体的一部分或一段。
流动通道可以具有两个通道部分,即,环形通道(壳体壁与环形部之间的通道部分)和排出通道(壳体壁与舌状部之间的通道部分)。
壁体可以由环形部和舌状部(“内置壁体”或组件)组成。可选地,壁体也可以一体成型(材料一致的部件)。在设计塑料壁体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在设计金属壁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砂型铸造工艺。
有利地,环形部可以朝向出口从第一轴向端(面向分离装置)渐缩到第二轴向端(背离分离装置),其中将壳体的内部和流动通道相连接的间隙保留在环形部的第二轴向端与出口的向内突出的环形套环之间,并且其中环形部至少在环形部的圆周的一部分上,特别是在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圆周的上半部分中,利用环形部的第一轴向端以密封方式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因此,例如通过气体质量流流向出口的液体可以从壳体的内部流到流动通道中,从而流出到液体出口。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液体从流动通道意外流出。间隙特别地平行于液体分离器的壳体的中心纵向方向定向(轴向间隙)。间隙沿着圆周方向至少部分或完全沿圆周形成(环形间隙)。
有利地,两个(侧向)壁部分可以在壳体的内侧延伸,两个壁部分沿着其延伸方向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将舌状部包围在两个壁部分之间。因此,已经进入流动通道的液体可以被可靠地引导至液体出口,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液体从流动通道的意外流出。液体分离器的壳体的壁(壳体壁)、舌状部和两个侧壁部分一起限定流动通道的一部分。
优选地,壁部分已经在壁体的环形部之前的限定距离处结束,以使得在每种情况下,在壁部分与环形部之间都保留通道。换句话说,壁部分没有连续地形成至环形部。因此,在壳体壁的内侧沿重力方向以液滴或液膜等形式排出的液体可以通过通道进入流动通道或流动通道的排出部分。
在优选设计中,液体分离器的壳体内部可以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分离装置与出口之间的壳体的内部分为两个区域,其中分隔壁抵靠分离装置并抵靠壁体。因此,分离装置相对于壁体或出口在逆流动方向被支撑。这样即使液体分离器内的流速很高,设计也能保持稳定。此外,液体分离器的壳体中的流动可以例如通过减少湍流而平缓。分隔壁可以与舌状部和环形部接触。
有利地,分隔壁和壁体可以相互连接,并且特别地一体成型。这有利于液体分离器的组装,并且还可能有利于液体分离器的生产,这是因为部件的数量可以保持较低,并且分隔壁和壁体可以作为一个部件来处理。
分隔壁可以有利地沿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特别是在分离装置的背离入口的端部与壁体之间延伸。保持部可以形成在分隔壁的面向分离装置的端部上,分离装置在保持部处可以利用分离装置的背离入口的端部抵靠在分隔壁上。保持部可以具有中心纵向平面,所述中心纵向平面被定向成正交于分隔壁的中心纵向平面。保持部提供了额外的挡板,已经通过分离装置并因此已经部分除湿的气液混合物可以撞击到该挡板上。因此,来自气液混合物的液体部分可以粘附到保持部,并且可以沿着重力方向(向下)特别地流出至液体出口。在保持部的后侧或在分隔壁上因此可以形成流动平缓区域(“背风区”)。在这些区域中,液体可以凝结,并且例如以液膜或液滴形式流向液体出口。
保持部可以有利地具有侧向端部,所述侧向端部朝向分离装置弯曲或成角度。因此,已经通过分离装置并从分离装置出来的气体/液体混合物撞击到保持部及其端部时会发生增大的偏转。这提高了分离速率。所述端部可以被设计为相对于保持部或其中心纵向平面成角度的平面部分,或者设计为弧形翼部分或翼片。
优选地,保持部连同其侧向端部的尺寸可以设计成使其在自由端(面向保持部或分隔壁)处突出超过分离装置的横截面,并且因此“超出”该横截面。这增加了在保持部或分隔壁处形成的流动平缓区域,进而提高分离速率。
分隔壁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分隔壁部分,这些分隔壁部分在靠近分离装置的分隔壁的保持部分旁边侧向延伸(分隔壁部分和分离装置轴向重叠)。分隔壁部分可以帮助平缓液体分离器的壳体中的流动。
具体地,入口可以具有特别是轴向突出到壳体的内部中的环形套环,其中分离装置具有围绕环形套环接合的环形连接部,其中环形套环和环形连接部将排放间隙包围在环形套环与环形连接部之间,其中环形套环的内横截面(环形套环的净横截面)朝向排放间隙变宽。因此,可以在排放间隙之前设置从入口开始的区域(“背风区”),在该区域内由于横截面增大,流速降低。这促进了液体部分的流出,这是因为降低的流速降低了液体部分被扫入分离装置中的风险。内横截面在环形套环处可以加宽,这是因为环形套环的内部轮廓朝着环形套环的自由端靠近环形套环的外部轮廓(内横截面朝着环形套环的自由端增加)。
有利地,分离装置的内横截面可以朝向排放间隙增大。因此,在分离装置中分离出的液体(液体部分)可以例如朝向排放间隙排出。可选地或另外,面向液体出口的排放开口可以形成在分离装置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分离装置的内横截面和/或环形套环的内横截面(环形套环的净横截面)在排放间隙处可以是最大的。换言之,最大的自由横截面位于排放间隙或排水通道处。由于横截面增大,该处存在的流速相对较低。这促进液体通过排放间隙流出。
有利地,分离装置可以被设计为织物分离器,所述织物分离器具有用于液体分离的至少一个织物部分。这有助于高液体分离效率。
分离装置可以具有分离器壳体,所述分离器壳体具有环形连接部(见上文)和织物保持部,织物部分被织物保持部保持。在织物部分的区域中,分离器壳体可以具有U形或V形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在自由端(背离环形连接部)处被例如相应的端壁封闭。
织物部分可以由金属织物形成,其中可以可选地设置加热装置,通过该加热装置可以加热金属织物。可选地,织物部分可以由塑料织物形成。不论织物材料如何,织物部分都可以可选地具有亲水涂层。
优选地,分离装置可以具有两个织物部分,所述两个织物部分在分离装置中相对于主流动方向对称布置,其中织物部分一起围成2°至30°的角度,优选为2°至20°,进一步优选为4°至8°。这样,可以以紧凑的设计制造出相对大的分离表面。产生的任何压力差都可以保持在低水平。
在优选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入口布置在第一壳体部中(入口侧壳体部),出口布置在第二壳体部中(出口侧壳体部),其中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在连接状态下在分割平面处彼此相抵靠。
这有利于进入相应壳体部件的内部,从而促进液体分离器的生产。壳体部件的设计可以使得分割平面被定向成与液体分离器的壳体沿其延伸的中心纵向方向正交。壳体部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在分割平面处具有连接凸缘,使得壳体部可以通过凸缘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联接。壳体部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设计为半壳体。液体出口可以形成在第二壳体部上,并且特别是相邻于连接凸缘。在液体分离器的安装位置,液体出口沿重力方向向下布置,使得液体或液体部分可以由于重力而经由液体出口排出。
具体地,液体分离器的壳体可以沿着中心纵向方向延伸,其中入口和出口布置成彼此对准。这有助于液体分离器的紧凑设计,并促进低压差。入口和出口的中心纵向轴线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布置成与壳体的中心纵向方向平行或一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其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在适用的情况下仅提供一次。在附图中:
图1示出液体分离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图2示出图1的液体分离器在出口区域的半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液体分离器的壁体与出口之间的间隙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液体分离器的入口与分离装置之间的排放间隙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图1的液体分离器,其中半个壳体被移除,并且看到液体分离器的内部;以及
图6示出图1的液体分离器的半剖视图,与图1相比,剖面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90°(沿重力方向从上到下观察)。
具体实施例
图1示出用于从流动的气液混合物分离液体的液体分离器,其中液体分离器整体由附图标记10表示。
所述示例中的液体分离器10具有沿中心纵向方向14延伸的壳体12。壳体12具有第一壳体部16(入口侧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18(出口侧壳体部)。在连接状态下,第一壳体部16和第二壳体部18在分割平面20处彼此相抵靠。
壳体部16,18被设计成将分割平面20定向为正交于中心纵向方向14。在分割平面20处,壳体部16,18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连接凸缘22,24,使得壳体部16,18可以通过凸缘连接件(在所述示例中通过螺纹连接)来联接。为此,在连接凸缘上分别形成相应的通道26。在本情况中,壳体部16,18被设计为尺寸基本相同的半壳体。
入口28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6上,所述入口28通向壳体12的内部13。出口30形成在第二壳体部18上,所述出口30从壳体12的内部13通出。在所述示例中,如上所述,入口28和出口30布置成相互对准。液体出口32形成在第二壳体部18上,相邻于连接凸缘24。在液体分离器10的安装位置,液体出口32沿重力方向向下布置。因此,液体或液体部分可以由于重力而经由液体出口32从壳体12的内部排出。重力方向g如图1所示。
入口28和出口30通过流动路径34彼此连接,其中用于液体分离的分离装置36布置在流动路径34中,流动路径34由带附图标记34的箭头整体示出,所述流动路径从入口28通向出口30。另外,液体分离器10在壳体12的内部13中具有壁体38、分隔壁40和排放间隙42。下文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壁体38邻近出口30连接到壳体部44(第二壳体部18的一部分)的内侧(参见图1和图2)。壁体38环绕从出口30突出到壳体12中的环形套环46,并且朝向液体出口32延伸。壁体38与壳体的壁48(第二壳体部18的壁)一起限定流动通道50,使得在出口30处收集的液体可以通过流动通道50经由液体出口32被排出到外部。
壁体38具有环绕出口30的向内突出的环形套环46的环形部38',其中舌状部38”连接至环形部38',并且从环形部38'延伸至液体出口32(参见图1和图2)。在所述示例中,壁体38一体形成。
在所述示例中,流动通道50具有两个通道部分,即,环形通道50'(壳体壁48与环形部38'之间的通道部分)和排出通道50”(壳体壁48与舌状部38”之间的通道部分)。
环形部38'朝向出口30从第一轴向端38a(面向分离装置36)到第二轴向端38b(背离分离装置36;参见图2)渐缩,其中将壳体12的内部13连接到流动通道50的间隙52(参见图3)保留在环形部38'的第二轴向端38b与出口30的向内突出的环形套环46之间。因此,例如通过气体质量流流向出口30的液体可以从壳体12的内部13经过间隙52流到流动通道50中,并由此流出到液体出口32(参见图2和图3)。间隙52具体地被定向成平行于壳体12的中心纵向方向14。间隙52完全沿周向形成(环形间隙)。在所述示例中,环形部38'至少在圆周的一部分上,特别是在重力方向g上在圆周的上半部分中(未详细示出),以环形部38'的第一轴向端38a密封地抵靠在壳体12的内侧。
两个侧壁部分54在壳体12的内侧延伸,两个侧壁部分54之间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沿其延伸方向包围舌状部38”(参见图5和图6)。壳体12的壁48(壳体壁12)、舌状部38”和两个侧壁部分54一起限定流动通道50的一部分。
在所述示例中,壁部分54已经在壁体38的环形部38'之前的限定距离处结束,以使得在每种情况下,在壁部分54与环形部38'之间都保留通道55(参见图6)。因此,在壳体壁48的内侧排出的液体,例如以液滴或液膜形式排出的液体,可以通过通道55进入流动通道50或流动通道50的排出部50”。
分隔壁40将分离装置36与出口30之间的壳体12的内部13分成两个区域56,58。分隔壁40抵靠分离装置36和壁体38(参见图1和图6)。
分隔壁40沿着中心纵向平面60在壁体38与分离装置36的背离入口28或为自由端的端部62之间延伸。保持部40'形成在分隔壁40的面向分离装置36的端部上,在所述保持部处,分离装置36以其背离入口28的端部62抵靠分隔壁40。保持部40'具有被定向为与分隔壁40的中心纵向平面60正交的中心纵向平面64。
在所述示例中,分隔壁40具有分隔壁部分40”,所述分隔壁部分紧邻分离装置36旁的分隔壁40的保持部40'侧向延伸(参见图1)。分隔壁40和壁体38可以被设计成彼此连接,特别是一体连接。
保持部40'具有两个侧向端部41,所述侧向端部41朝向分离装置36弯曲或成角度(参见图5和图6)。在所述示例中,端部41形成为相对于保持部40'或所述保持部的中心纵向平面64呈弧形的翼部。
保持部40'连同其侧向端部41的尺寸在所述示例中可以设计成使所述保持部在自由端62(面向保持部40'或分隔壁40)处突出超过分离装置36的横截面,并且因此“超出”该横截面(参见图6)。
在入口28与分离装置36之间形成有排放间隙42,排放间隙42将入口28的内部68与壳体12的内部13的布置在分离装置36外部的部分连接起来(参见图1和图4)。因此,排放间隙42构成“排水通道”。排放间隙42沿重力g方向在入口28与分离装置36之间的向下定向部分中定向。排放间隙42使得气液混合物的液体部分(例如,液态水)能够在气液混合物被供应到分离装置36之前流出到液体出口32(如虚线70所示)。
入口28具有特别是轴向突出到壳体12的内部13中的环形套环72,其中分离装置36具有围绕环形套环72接合的环形连接部74,其中环形套环72和环形连接部74将排放间隙42包围在环形套环72与环形连接部74之间,其中环形套环72的内横截面(环形套环72的净横截面)朝向排放间隙42变宽。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在排放间隙42之前设置从入口28开始且流速较低的区域(“背风区”)。这促进了液体部分的流出。内横截面在环形套环72处变宽,环形套环72的内部轮廓76朝着环形套环72的自由端靠近环形套环72的外部轮廓78(参见图4)。
在所述示例中,分离装置36被设计为具有用于液体分离的两个织物部分80的织物分离器(参见图1;由于是半剖视图,仅示出一个织物部分80)。分离装置36具有分离器壳体82,分离器壳体82具有环形连接部74和织物保持部84,织物部分80通过织物保持部84被保持(参见图1)。在织物部分80的区域中,分离器壳体82具有U形或V形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在自由端62(背离环形连接部74)处被端壁86封闭。织物部分80的设计可以如上所述。
织物部分80在分离装置36中相对于主流动方向88对称布置,其中织物部分80一起围成例如2°至30°的角度。分离装置36的内部横截面朝向排放间隙42增大。因此,在分离装置36中分离出的液体可以朝向排放间隙42流出。可选地或另外,面向液体出口32(未示出)的排放开口可以形成在分离装置36中。
液体分离器10的操作如下所述。
流动的气液混合物(载液气流)通过入口28被引入液体分离器10中。气液混合物被引导从入口28进入分离装置36中。
在从入口28进入分离装置36的过渡处,气液混合物会经过排放间隙42。由于排放间隙42的存在,例如聚集在入口28的内表面上的液体部分可以沿重力方向向下流动到液体出口32。因为环形套环72的内横截面在入口28处朝向自由端变宽,所以形成其中流动的气液混合物的流速降低的区域(“背风区”)。因此,液体部分在进入分离装置36之前可以通过排放间隙42被引导到液体出口32,其中液体部分在进入分离装置36之前被分流。
液体的实际分离发生在分离装置36中。为此,气液混合物被引导通过织物部分80,其中液体保留在织物部分80上,并且气流(可能仍然部分地负载液体)经过织物部分80。残留在织物部分80上的液体可以经由排放间隙42和/或经由形成在分离装置中并面向液体出口32的排放开口(未示出)流动至液体出口32,并可以经由液体出口32排出到外部。
经过织物部分80的气流(可能还带有残余湿气)被分成两个分流,其中一个气流被引导至在分隔壁40的一侧的区域56,另一个气流被引导至在分隔壁40的另一侧的区域58。这种分成两个分流的方式由保持部40'及其端部41一起支持。
所述分流中的每一个都从区域56,58流至出口30,分流经由出口30被引导出液体分离器10。在这种情况下,分流以近似弧形的移动路径从分离装置36移动到出口30,其中分流的液体部分(例如,为液滴形式)沉积在壳体12的内表面上,并且特别是沉积在第二壳体部18上。
在任何情况下,液体部分从这里成比例地流到布置在出口30处的壁体38上。液体部分沿着环形部38'流动,并经过连接内部13和流动通道50的间隙52进入流动通道50,即,进入环形通道50'中。从那里,液体部分由于重力而流入舌形部38”下方的排放通道50”,到达液体出口32,液体部分从液体出口32被引导出液体分离器10。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从气液混合物分离液体的液体分离器(10),所述液体分离器(10)包括壳体(12)、入口(28)、出口(30)、将所述入口(28)连接到所述出口(30)的流动路径(34)、和分离装置(36),所述分离装置(36)布置在所述流动路径(34)中并用于进行液体分离,其中,壁体(38)连接至与所述出口(30)邻接的壳体部(44)的内侧,其中所述壁体(38)围绕从所述出口(30)突出到所述壳体(12)中的环形套环(46)并朝向液体出口(32)延伸,其中所述壁体(38)与所述壳体(12)的壁(48)一起限定流动通道(50),并且其中,将所述壳体(12)的内部(13)与所述流动通道(50)连接的间隙(52)在所述出口(30)处保留在所述壁体(38)与所述环形套环(46)之间,以使得在所述出口(30)处收集的液体能够从所述内部(13)经过所述间隙(52)和所述流动通道(50)并经由所述液体出口(32)被排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体(38)具有围绕所述出口(30)的向内突出的所述环形套环(46)的环形部(38'),其中舌状部(38”)连接至所述环形部(38')并从所述环形部(38')延伸至所述液体出口(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排放间隙(42)形成在所述入口(28)与所述分离装置(36)之间,并且将所述入口(28)的内部(68)与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部(13)的一部分相连接,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部(13)的所述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分离装置(36)外。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38')朝向所述出口(30)从第一轴向端(38a)渐缩到第二轴向端(38b),其中所述间隙(52)在所述出口(30)处保留在所述环形部(38')的所述第二轴向端(38b)与所述环形套环(46)之间,并将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部(13)与所述流动通道(50)相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环形部(38')至少在所述环形部(38')的圆周的一部分上利用所述环形部(38')的所述第一轴向端(38a)以密封方式抵靠在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两个壁部分(54)在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侧上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壁部分(54)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沿着所述两个壁部分(54)的延伸方向将所述舌状部(38”)包围在所述两个壁部分(54)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离器(10)还包括:
分隔壁(40),所述分隔壁(40)在所述分离装置(36)与所述出口(30)之间将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部(13)分成两个区域(56,58),其中所述分隔壁(40)抵靠在所述分离装置(36)和所述壁体(3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40)和所述壁体(38)相互连接,并且特别地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40)沿着中心纵向平面(60)延伸;
保持部(40')形成在所述分隔壁(40)的面向所述分离装置(36)的端部处,所述分离装置(36)在所述保持部(40')处利用所述分离装置(36)的背离所述入口(28)的端部能够抵靠在所述分隔壁(40)上;以及
所述保持部(40')具有中心纵向平面(64),所述中心纵向平面(64)被定向成正交于所述分隔壁(40)的所述中心纵向平面(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40')具有侧向端部(41),所述侧向端部(41)朝向所述分离装置(36)弯曲或成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30)具有突出到所述壳体(12)的所述内部(13)中的环形套环(72);
所述分离装置(36)具有围绕所述环形套环(72)接合的环形连接部(74),其中所述环形套环(72)和所述环形连接部(74)将所述排放间隙(42)包围在所述环形套环(72)与所述环形连接部(74)之间;以及
所述环形套环(72)的内横截面朝向所述排放间隙(42)变宽。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36)被设计为织物分离器,所述织物分离器具有用于液体分离的至少一个织物部分(8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36)具有两个织物部分(80),所述两个织物部分(80)在所述分离装置(36)中相对于主流动方向(88)对称布置,其中所述两个织物部分一起围成2°至30°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36)的内横截面朝向所述排放间隙(42)增大。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离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具有第一壳体部(16)和第二壳体部(18),所述入口(28)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16)中,所述出口(30)布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18)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16)和所述第二壳体部(18)在连接状态下在分割平面(20)处彼此相抵靠。
CN202280031727.9A 2021-09-16 2022-09-15 液体分离器 Pending CN1172797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23966.4A DE102021123966A1 (de) 2021-09-16 2021-09-16 Flüssigkeitsabscheider
DE102021123966.4 2021-09-16
PCT/EP2022/075682 WO2023041667A1 (de) 2021-09-16 2022-09-15 Flüssigkeitsabscheid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9701A true CN117279701A (zh) 2023-12-22

Family

ID=8350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727.9A Pending CN117279701A (zh) 2021-09-16 2022-09-15 液体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39664A1 (zh)
CN (1) CN117279701A (zh)
DE (1) DE102021123966A1 (zh)
WO (1) WO2023041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9462A1 (de) 2022-08-03 2024-02-08 Joma-Polytec Gmbh Flüssigkeitsabschei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83035A (zh) 1961-09-18
US3633342A (en) * 1969-05-23 1972-01-11 Vernon C H Richardso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water and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flowing gases
US3884660A (en) * 1973-12-07 1975-05-20 Perry Equipment Corp Gas-liquid separator
JPS60235661A (ja) * 1984-05-07 1985-11-22 Toshiba Corp 気水分離器
JP2007503296A (ja) 2003-08-26 2007-02-22 ハイドロジェニ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電気化学セルスタックの処理ガスストリームから液体を分離する装置
US7691185B2 (en) * 2006-12-14 2010-04-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circulating Coanda water extractor
EA017399B1 (ru) 2008-02-06 2012-12-28 Статойл Аса Газожидкост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US20090242481A1 (en) 2008-03-31 2009-10-01 Ewout Carel Barents Gas/liquid separator with non-square-edged outlet openings
DE102014013372A1 (de) 2014-09-09 2016-03-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Zentrifugalwasserabscheider für ein brennstoffzellensystem
CN114901380A (zh) 2019-10-28 2022-08-12 悦马塑料技术有限公司 液体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23966A1 (de) 2023-03-16
WO2023041667A1 (de) 2023-03-23
US20240139664A1 (en)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1018B2 (en) Multi-stage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 droplets from gases
US8945257B2 (en) Liquid separator
US9789429B2 (en) Pre-separating vane diffuser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flow-mixture in a separator
CN102725070B (zh) 具有后接离心式分离器的重力式预分离器的分离设备
CA1077865A (en) Gas liquid separator for flare systems
AU2009330799B2 (en) Method of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a fluid stream and fluid separation assembly
US20080250772A1 (en) Multi-stage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 droplets from gases
US20160288019A1 (en) Cyclonic separator system
JP2012139681A (ja) ガスから液体を分離する配置
CN102076422A (zh) 具有两个气体出口的旋风分离器以及分离方法
EP2799341B1 (en) Particle separator
CN117279701A (zh) 液体分离器
CN113613973A (zh) 分离装置以及用于分离和收集制动灰尘的装置的用途
US5078875A (en) Device for removing solid particles and liquids of higher density from a liquid of lower density
US20100242422A1 (en) Device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Liquid Droplets from a Gas Stream
US20180036653A1 (en) Dual cyclone separator
US11458486B2 (en) Dual cyclone separator
US20120137642A1 (en) Filter
EP1147799A1 (en) Device to remove liquid from a gas/liquid mixture
WO2019077945A1 (ja) 気液分離器及び油冷式圧縮機
EP1445025A1 (en) Separating cyclon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 mixture
CN104043291A (zh) 导流式气液分离单元、气液分离装置及多相流反应器
US5236587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separation of materials from a medium
CN209451483U (zh) 一种气水分离器
US20140318376A1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substances from a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