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7823B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7823B
CN117277823B CN202311541303.XA CN202311541303A CN117277823B CN 117277823 B CN117277823 B CN 117277823B CN 202311541303 A CN202311541303 A CN 202311541303A CN 117277823 B CN117277823 B CN 117277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onverter
direct current
identifier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13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7823A (zh
Inventor
罗宇
林贵应
陈鹏辉
陈金山
潘先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13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7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7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7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7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7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3Full-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直流‑直流变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根据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根据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基于双层状态控制,有利于简化控制逻辑,提高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有利于对状态进行拓展。

Description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压变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储能电站为核心单元的能源储存技术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储能电站的能量容量,储能电站中的多个支路的电池组通常采用并联的形式。但是,伴随电池组支路数量的增加,储能电站往往存在因电池组支路差异而发生电流不均衡现象,从而引起储能电站寿命发生缩减。并且,由于支路差异而导致的簇间环流也致使存在安全风险。为了实现簇间电流均衡,通常增设额外的直流-直流变换器调节各电池簇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大小。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储能电站(或储能电柜)的运行环境较为复杂,运行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运行工况,因而导致DC/DC变换器(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运行状态的控制设计更加困难和复杂,进而对DC/DC变换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DC/DC变换器的运行状态的控制设计较为困难和复杂,对DC/DC变换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电源控制标识和故障相关标识,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状态请求标识和正常运行状态描述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所述内层状态为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信息的状态,以及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用于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
通过状态控制数据对电池簇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进行控制时,可以基于第一状态控制数据确定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进一步根据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从而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能够基于双层状态控制,有利于简化控制逻辑,提高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各层的状态可以根据状态控制数据控制,结构功能独立,有利于对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进行拓展和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所述内核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
其中,内层状态用于描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基本状态,包括如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内核状态用于描述基本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种类,包括如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也就是说,内层状态可用于完成对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基本控制过程的描述,而内核状态可用于在正常运行状态时,通过丰富的正常运行状态的子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
在确定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时,可以根据第二状态控制数据中的根据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来确定,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有效的在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功率输出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超时标识有效、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旁路状态与功率输出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待机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待机状态与功率输出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恒定电压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有效的切换至功率输出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进入功率输出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待机状态,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旁路状态与待机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功率输出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功率输出状态与待机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有效的切换至待机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进入待机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旁路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有效,或者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功率输出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功率输出状态与旁路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待机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待机状态与旁路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调试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试状态与旁路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有效的切换至旁路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进入旁路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调试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且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旁路状态与调试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由旁路状态有效的切换至调试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进入调试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根据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
在确定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时,可以根据第一状态控制数据中的根据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来确定,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有效的在上电状态、正常运行状态、下电状态和故障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上电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且所述低压自检标识有效,或者检测到调试使能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上电状态与下电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上电状态与故障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上电状态与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由上电状态有效的切换至不同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由上电状态切换至其它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故障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无效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故障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故障状态与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故障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故障状态与下电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由故障状态有效的切换至不同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由故障状态切换至其它状态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正常运行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正常运行状态与下电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下电状态与上电状态之间的切换条件,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由正常运行状态有效的切换至不同状态,以及由下电状态切换为上电状态,提升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切换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电源控制标识和故障相关标识,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状态请求标识和正常运行状态描述标识;第一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第二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所述内层状态为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信息的状态,以及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用于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所述内核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超时标识有效、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第二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三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第四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五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有效,或者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第六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第七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八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且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九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第十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第十一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且所述低压自检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二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无效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第十三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十四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第十五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第十六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簇的电流保护方法的实施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层状态切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核状态切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簇的电流保护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可以为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该储能系统可以包括如储能电站等能量存储站点。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池、DC/DC变换器和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比如图1中包括N颗串联的电池,N为大于1的自然数)。多个并联的电池簇通过DC/AC变换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从而将多个电池簇输出的电能并入交流电网。或者,通过DC/AC变换器,将交流电网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对多个电池簇进行充电,从而通过多个电池簇对交流电网的电能进行存储。控制器用于计算得到电压变换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DC/DC变换器的电压变换。
为了减小多个电池簇之间的电压差异,减少簇间电流的大小,提升电池簇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每个电池簇中设置有DC/DC变换器。通过DC/DC变换器,可以使得各个电池簇输出的电压的差异减小,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簇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双向隔离电路和四象限直流变换电路,其中,四象限直流变换电路可以为双向Buck-Boost(中文全称为降压升压变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输出电容C1、第一方向开关K5和第二方向开关K6。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一开关引脚和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一方向开关K5的第一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开关引脚与待变换直流电压源的第一极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开关引脚和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一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一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二方向开关K6的第一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一开关引脚与待变换直流电压源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二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二开关引脚与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二开关引脚相连,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二开关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输出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方向开关K5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方向开关K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方向开关K6的第二端相连。
其中,第一开关K1与第二开关K2的控制信号为互补信号,第三开关K3和第四开关K3的控制信号为互补信号。互补信号即不同的控制信号。比如第一开关K1为导通控制信号时,第二开关K2为断开控制信号,第一开关K1为断开控制信号时,第二开关K2为导通控制信号。当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导通时,待变换直流电压源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对输出电容C1进行充电。当第二开关K2和第四开关K4导通时,输出电容C1通过第二开关K2和第四开关K4放电。第一方向开关K5和第二方向开关K6用于选择输出电压的方向,即输出正电压或负电压。当第一方向开关K5为导通状态,第二方向开关K6为断开状态时,输出电容C1的第二端的电压高于输出电容第一端的电压,此时输出电压为正。当第二方向开关K6为导通状态,第一方向开关K5为断开状态时,输出电容C1的第二端的电压低于输出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输出负电压。
双向隔离电路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隔离的变压器T、谐振电感L3、谐振电容C2、母线电容C3、副边电感L4和电压变换开关K7-K14。变压器用于隔离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原边开关K7-K10,结合谐振电感L3和谐振电容C2和副边电感L4,用于将直流变换为交流,以将能量由变压器T的原边传递至变压器T的副边。副边的开关K11-K14用于将交流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通过母线电压进行平滑滤波,得到隔离处理后的直流电压。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双向隔离电路,还可以包括双向交错隔离并联电路等隔离电路。
其中,谐振电感L3、谐振电容C2和变压器原边电感构成LLC谐振电路。
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多电池簇的直流-直流变换器进行电压变换,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S301中,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用于确定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的数据,即为状态控制数据。状态数据可以包括对内层状态进行控制的第一状态控制数据,以及对内核进行控制的第二状态控制数据。
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电源控制标识和故障相关标识,其中,电源控制标识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和低压自检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故障相关标识包括调试使能标识和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唤醒标识的有效和无效,可用于表示当前是否需要唤醒直流-直流变换器,使直流-直流变换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或者进入上电状态,或者进入下电状态。
低压自检标识的有效或无效用于表示是否完成低压自检。在完成低压自检后,直流-直流变换器可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未完成低压自检,则仍然处于上电状态。
调试使能标识的有效或无效,可用于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是否可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对直流-直流变换器进行调试。如果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不能进入直流-直流变换器进行调试。
故障请求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当前存在故障,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无效,则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当前未存在故障。
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可以包括正常运行状态请求标识和正常运行状态描述标识。其中,状态请求标识包括工作模式请求标识、待机请求标识、旁路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状态描述标识包括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调试使能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旁路超时标识用于表示旁路时长是否超时。如果旁路超时标识有效,表示当前旁路时长已超时,可由旁路状态进入功率输出状态。如果旁路超时标识无效,则当前仍处于旁路状态。
禁止运行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是否允许运行。禁止运行标识为有效时,当前不允许运行,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或待机状态。禁止运行标识为有效时,可由待机状态或旁路状态切换至功率输出状态。
工作模式请求标识用于请求确定功率输出状态的具体类型。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为电流模式请求标识时,功率输出状态为恒定电流模式。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为电压模式请求标识时,功率输出状态为恒定电压模式。
中断故障状态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是否存在故障。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表示当前存在故障,可进入调试状态。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表示当前不存在故障。
待机请求标识用于表示是否满足待机条件。待机请求标识有效时表示当前满足待机条件。在满足待机条件时,可由旁路状态或功率输出状态切换为待机状态。
调试使能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是否允许调试。在当前不存在故障且运行于旁路状态时,如果调试使能标识有效,则进入调试状态。
旁路请求标识用于请求是否可进入旁路模式。在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时,结合其它判定条件,可以确定是否可由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或调试状态切换为旁路状态。
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用于表示谐振电路是否为运行状态。如果谐振电路有效,表示谐振电路处于运行状态。
运行持续时间标识用于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是否处于功率输出状态的有效时段。如果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表示处于功率输出状态的有效时段。
在S302中,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
其中,所述内层状态为描述DC/DC变换器的电源信息的状态,以及描述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
其中,上电状态为直流-直流变换器接通电源进行低压自检的初始化的状态。在接通电源,比如接触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簇时,则触发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
下电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睡眠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可以基于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唤醒直流-直流变换器,使直流-直流变换器回到上电状态。
故障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存在故障的状态。可以基于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或其它检测点所检测的运行状态信号,确定故障请求标识,使直流-直流变换器由上电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切换为故障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包括内核状态,即用于描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待机状态、调试状态和功率输出状态。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层状态切换示意图中,在确定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时,可以在上电状态下,如果检测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则可以切换为下电状态。如果检测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可以切换为故障状态。如果检测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且低压自检标识有效,或者检测到调试使能标识有效,则切换为正常运行状态,使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有效可靠的切换为其它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故障排除,即故障请求标识无效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可以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切换为正常运行状态。如果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定时长,比如大于3-7秒中的任意时长,则可以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切换为下电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比如大于3-7秒中的任意时长,可以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切换为下电状态。第一预定时长与第二预定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切换为故障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控制器可以检测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是否有效。如果检测到直流-直流变换器有效,则可以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切换为上电状态。
在S303中,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
可以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其它运行状态时,则未触发内核状态,不需要对内核状态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内核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
内层状态和内核状态相比:内层状态用于描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基本状态,包括如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内核状态用于描述基本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种类,包括如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也就是说,内层状态可用于完成对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基本控制过程的描述,而内核状态可用于在正常运行状态时,通过丰富的正常运行状态的子状态,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
内核状态中的旁路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即输入电源(电池簇)直接连接至负载。在旁路状态下,直流-直流变换器不提供电压变换功能。
功率输出状态包括恒压运行状态和恒流运行状态。恒压运行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输出的电压为恒定电压。恒流运行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输出的电流为恒定值。
待机状态表示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低功耗的工作状态,或者处于休眠状态。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不提供电压变换功能。
调试状态用于对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变换参数进行调试,使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期望的电压或电流相符。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核状态切换示意图中,当内层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可以使内核直接进入旁路状态或功率输出状态(比如恒定电流运行状态或恒定电压运行状态)。
当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旁路状态时,如果旁路超时标识有效、禁止运行标识无效、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时,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时,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有效,或者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时,如果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且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
基于上述内层切换策略,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可靠的在内层状态中切换,即在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间切换。基于内核切换策略,直流-直流变换器可以可靠的在内核状态中切换,即在待机状态、旁路状态、调试状态和功率输出状态之间切换。采用双层状态设计,大大的简化的状态之间的切换控制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稳定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
第一状态控制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所述内层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状态控制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超时标识有效、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第二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三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第四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五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有效,或者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第六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第七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八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且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九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第十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第十一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且所述低压自检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二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无效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第十三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状态控制单元包括:第十四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第十五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第十六切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
图6所示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装置,与图3所示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对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7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例如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7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电源控制标识和故障相关标识,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状态请求标识和正常运行状态描述标识,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的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所述内层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所述内层状态为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信息的状态,以及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用于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功率输出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超时标识有效、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工作模式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禁止运行标识无效时,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待机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待机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旁路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功率输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有效,或者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且所述运行持续时间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待机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时,如果所述旁路请求标识有效或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状态的调整包括切换为调试状态,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旁路状态时,如果中断故障状态标识无效且调试使能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调试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上电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上电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且所述低压自检标识有效,或者检测到调试使能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故障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故障请求标识无效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状态的控制包括正常运行状态的切换控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包括: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故障请求标识有效,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故障状态;
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无效,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则切换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下电状态。
9.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和第二状态控制数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电源控制标识和故障相关标识,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状态请求标识和正常运行状态描述标识,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唤醒标识、低压自检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故障请求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包括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为正常运行状态时的旁路超时标识、禁止运行标识、工作模式请求标识、中断故障状态标识、待机请求标识、调试使能标识、旁路请求标识、谐振电路工作状态标识和运行持续时间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数据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所述内层状态包括上电状态、下电状态、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层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数据,调整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内核状态,所述内层状态为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源信息的状态,以及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用于描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包括的状态,所述内核状态包括旁路状态、功率输出状态、待机状态和调试状态。
10.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541303.XA 2023-11-20 2023-11-20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277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03.XA CN117277823B (zh) 2023-11-20 2023-11-20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03.XA CN117277823B (zh) 2023-11-20 2023-11-20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7823A CN117277823A (zh) 2023-12-22
CN117277823B true CN117277823B (zh) 2024-04-12

Family

ID=8920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1303.XA Active CN117277823B (zh) 2023-11-20 2023-11-20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782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4742A (ja) * 2000-09-04 2002-03-22 Sharp Corp 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制御方法、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判定集積回路、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判定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集積回路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基板
CN203984025U (zh) * 2014-04-28 2014-12-0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电池供电的装置
CN215300494U (zh) * 2021-05-20 2021-12-24 上海涵润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欠压保护电路
CN115719968A (zh) * 2022-12-01 2023-02-2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54123A (zh) * 2023-03-05 2023-05-02 华中科技大学 高可靠自供电驱动电源供电系统及容错控制方法
CN116780676A (zh) * 2022-03-07 2023-09-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373A (zh) * 2021-10-09 2022-02-0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4742A (ja) * 2000-09-04 2002-03-22 Sharp Corp 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制御方法、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判定集積回路、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過電流保護動作判定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集積回路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基板
CN203984025U (zh) * 2014-04-28 2014-12-0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电池供电的装置
CN215300494U (zh) * 2021-05-20 2021-12-24 上海涵润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欠压保护电路
CN116780676A (zh) * 2022-03-07 2023-09-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19968A (zh) * 2022-12-01 2023-02-2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54123A (zh) * 2023-03-05 2023-05-02 华中科技大学 高可靠自供电驱动电源供电系统及容错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7823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6991B (zh) 一种后备式锂离子电池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CN102340165B (zh) 电动力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EP4369556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US11245282B2 (en) Modular UPS and working method of modular UPS
EP3800763B1 (en) Multi-mode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terminal
CN101795010A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及其保护方法
KR20220108814A (ko) 저전압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dcdc 변환기, 제어 방법, 기기 및 매체
CN106877450A (zh)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低电量控制方法
CN101667747A (zh) 一种从高压电源提取工作电源的转换模块
CN115436871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的单相电能表防止零线缺失窃电的方法
CN206259748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114142550A (zh) 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储能装置
CN117277823B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9419207U (zh) 直流电源功率输出限定保护电路
CN102751771B (zh)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4087386A1 (zh) 电池组的电量均衡方法及系统、电池管理系统
CN115616318A (zh) 一种快速检测ups负载冲击变化的电路结构
CN111103962A (zh) 电源的休眠,休眠确定方法及装置,休眠设备
CN107733098A (zh) 一种新型的可充电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
CN109391027B (zh)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TWI451657B (zh) 多組變壓器隔離並聯共地輸入之電池主動平衡裝置
CN210669602U (zh) 一种充电器
EP4286209A1 (en) Power replenishment wake-u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voltage battery
CN114301050B (zh) 不间断电源整流模块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940392B (zh) 一种电池备电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