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7589B -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7589B
CN117277589B CN202311543742.4A CN202311543742A CN117277589B CN 117277589 B CN117277589 B CN 117277589B CN 202311543742 A CN202311543742 A CN 202311543742A CN 117277589 B CN117277589 B CN 117277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ata
platform
equipment
al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3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7589A (zh
Inventor
杨远航
孔德志
庞曙颖
杨桥伟
石恒初
游昊
李本瑜
赵明辉
张敏
陈璟
陈炯
张骁
史泽兵
何涛
谢一工
赵明
陈宇民
陈刚
邓云坤
杨再鹤
王欣
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3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7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7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7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7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7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运维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间隔层、传输层、站控层、系统层、平台层、应用层及容灾备份中心,通过对保信系统、外信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对二次系统其他应用平台的数据共享,解决了目前数据采集的遗漏性、重复性、孤立性的问题,同时平衡生产控制大区安全性和信息管理大区高级应用开发的需求,最终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度挖掘,让电力二次系统生产运维业务更畅通,满足各专业作业人员的专业需求,实现二次系统的提质增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系统数字生产运维管控平台。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二次系统运维模式已难以进一步提升运维质量与运维效率,如何实现二次系统运维的提质增效是亟待研究及解决的课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二次系统运维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目前,各种二次设备的相关技术蓬勃发展,不断由人工判断向智能算法方向发展,由现场工作向远方操作方向发展,从本质上提升了二次系统运维的质量和效率。
公开号为CN11437426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设备运维管控平台的智能巡视系统用于远方巡视,巡视结果经过正向隔离设备向III区同步;公开号为CN11193442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架构的变电站远程运维系统通过安全I区网络-电力调度数据网远程操作两次设备;公开号为CN10670958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云平台,通过安全I区全景数据平台和安全III全景数据平台支撑变电运行人员开展监视、控制和维护业务,上述专利所述应用涉及安全I区,系统功能可扩展性不足。
公开号为CN11452054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次设备运维系统,目的用于二次设备监视、操作及验收,所述监视基于采集的二次设备全景信息;公开号为CN11073977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继电保护管控系统,通过整合现有系统进行全景数据建模,开展故障分析,上述专利所述全景信息是现有二次设备内部信息的整合,缺乏二次设备安全运行所依赖的外部运行信息,不足以对二次设备的动作情况和运行情况完整反映,所述全景信息用于支撑单业务场景,不足以支持多业务融合。
公开号为CN10665552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网二次设备运维管理的主站系统,目的用于变电运行人员开展二次设备监视、巡视;公开号为CN11164126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导航的二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与方法,目的用于指导变电修试人员开展现场检修作业,上述专利仅涉及二次系统生产运维部分业务部分群体。
要实现众多二次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深度融合,集中调度,进而实现二次系统运维、管理的进一步提质增效,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二次设备数量多,信息量大,很多的二次设备相关平台和系统都需要采集数据,但各个平台和系统之间数据缺少交互,融合度低,数据较为孤立,导致数据的采集存在重复性、遗漏性,进而导致了各个平台系统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二次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统一调配,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低。
现有的平台和系统的网络部分布置于生产控制大区(I、II区),具有较高的安全边界,可以采集部分关键信息并具备控制功能,但部分高级应用的开发难度大甚至无法进行。另一部分的平台和系统布置于信息管理大区(III、IV区),可以进行高级应用开发,但针对部分关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无法开展,且安全性边界低于生产控制大区。
目前针对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的采集不够全面,较为分散,并且没有与现有的变电管理平台和OMS系统、4A办公平台进行有效融合,导致针对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的监视、维护和管理无法进行。
针对采集到的二次系统数据挖掘应用不够深入,数据处理方法一般为只针对单一类型数据或单个系统数据,当大量数据上送时,缺少统一的方法和逻辑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计算。当各个种类的数据上送时,结合不同种类和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更多的结论,进而实现更多的功能。
电力二次系统生产运维业务可分为“操作、监视、巡视、维护、调度”五大部分,现有线下或线上管控模式仅涉及部分业务,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未真正实现,且各业务流程涉及变电运行人员、变电修试人员、调度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值班调度员,不同群体的业务内容及需求不同。
综上所述,亟须建立一个数据融合性的数字化系统,避免数据的遗漏性、重复性、孤立性;并平衡生产控制大区安全性和信息管理大区高级应用开发的需求;最终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度挖掘,让电力二次系统生产运维业务更畅通,满足各专业作业人员的专业需求,实现二次系统的提质增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及系统,能够解决传统的二次系统各个平台间存在数据存在孤立性、重复性、遗漏性;生产控制大区安全性和信息管理大区高级应用开发难以同时兼顾;二次信息采集不够全面,针对数据的挖掘应用不够深入;现有二次平台难以适用于各个专业人员的专业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包括:
间隔层、传输层、站控层、平台层、系统层、应用层、容灾备份中心;
所述间隔层包括变电站内所有的有线传输的二次设备和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所述二次设备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装置、压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装置和交直流系统,二次设备的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发送至有线传输层;所述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包括MEMS电源及通信模块、MEMS微传感器、MEMS微执行器,并通过微机电系统和射频MEMS技术采集变电站内无线传输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与无线传输层相连,将采集到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发送至无线传输层的无线接收主机;所述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为二次系统关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信息以及变电站环境信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输层连接间隔层和站控层,将间隔层的数据转发给站控层,传输层包括有线传输层和无线传输层,其中有线传输层包括I区有线传输层、III区有线传输层,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保信子站交换机、保信子站通信采集模块,保信子站交换机和站内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保信子站通信采集模块与站内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
II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外信子站交换机,外信子站交换机与外信子站上送数据的通讯规约的间隔层设备相连,将所述间隔层设备的数据上送至外信子站;
所述无线传输层包括无线接收主机,无线接收主机采集站内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上送的数据,无线接收主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天线、射频前端、中频放大器、中频滤波器、检波器以及解调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站控层包括保信子站和外信子站,其中保信子站通过传输层作为间隔层和主站平台的纽带,并通过传输层,将命令发送至间隔层,进而更改二次设备的定值状态和压板状态;
所述外信子站采集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外信子站具有数据采集功能,通过传输层的外信子站交换机采集有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包括交直流系统信息和电能质量信息;
采集无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包括室外开关场内强干扰环境下无法通过有线传输的信息,外信子站不具有控制功能;
所述站控层内的保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区,通过调度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区平台相连,外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II区,通过综合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II区平台相连,所述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均具有纵向加密装置;
所述站控层接收平台层安全I区发布的控制命令,并通过传输层转发给间隔层,实现平台层对变电站内间隔层设备的控制功能;
所述站控层接收间隔层通过传输层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至平台层。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平台层与站控层相连,接收站控层上送的数据,并通过安全I区发送控制命令至站控层,同时与系统层相连,与系统层存在数据交互;
所述平台层包括控制采集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其中控制采集区包括采集保信数据核对站控层的控制功能,保证了控制的安全性和采集数据的安全,数据管理应用区包括采集外信数据并进行高级应用开发并对数据的深度挖掘;
所述控制采集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和反向隔离装置相连,所述正向隔离装置和所述反向隔离装置用于隔离安全I区和安全III区的数据交互,采用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包括,在安全I区服务器建立xb.tcp穿透适配器和TCP_svr转发接收器,在安全III区服务器建立xb.tcp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的路径1为将标准TCP报文发送至TCP_svr转发接收器转化为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的路径2为直接将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xb.tcp穿透适配器产生正向驱动并和数据管理应用区服务器建立TCP映射,将单向TCP报文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发送至数据管理应用区的xb.tcp适配器的特定端口,最后由平台数据管理应用区对数据进行存储、解码;
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采用xb_gl_proxy实现,其中配置项为:
建立数据管理应用区的CHANNEL SVR在控制采集区的映射,
适配器服务端口,
控制采集区tcp接到本服务的xxxx端口,通过xb穿透机制,等效于链接到数据管理应用区的用户机器,
所述控制采集区接收电力调度自动化OCS系统的遥控命令,并将遥控命令发送给站控层的保信子站,包括远方遥控修改定值,远方遥控软压板;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OMS系统相连,数据管理应用区从OMS系统调取相应的定值单、停电申请单,并将场站侧的站内实时数据的结论以及申请审批人员的意见发送给OMS系统的停电申请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4A办公平台相连,调取4A办公平台的设备台账数据;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相连,调取故障时刻前后的变电站内环境的视频和作业人员的视频以及站内设备的视频,基于环境的状态、设备的状态和人的行为开展故障前事故分析,判断是否由于环境、设备和人的因素导致了故障的发生,故障后通过环境的状态和设备的状态视频,快速判断是否具备复电条件,减少停电时间;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变电管理平台相连,将高级应用得到的分析结果数据发送至变电管理平台。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应用层与平台层直接相连;
所述应用层包括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
所述容灾备份中心包括灾备系统和存储备份系统。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级应用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建模;
所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对待投运的设备开展验收,验收记录记入平台中的验收管理模块,同时闭环验收计划,验收合格后开展设备投运,验收不合格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验收合格后的新设备进行投入生产,对投入生产的时候开展维护工作。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缺陷建模包括,平台缺陷管理模块采集远方巡视模块或集中监视模块中的异常告警信号,缺陷管理模块针对告警信息自动采集告警的关键信息;
所述关键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告警等级、告警表象、告警逻辑;
所述告警表象通过平台调阅设备的规则库中的告警逻辑,结合告警等级对异常告警信号进行分析判断;
所述告警逻辑包括数值类告警和状态类告警;
所述数值类告警包括达到及未达到第一阈值的数值,并通过计算实际数值和告警整定值进行比对,当计算结果符合逻辑时则确认告警,并自动转入缺陷模块,当计算结果不符合逻辑,则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当主系统检测主变保护发过负荷告警时,则由告警逻辑模块调取规则库中主变保护过负荷的整定值,并结合实时的电流分析,判断是否达到了告警整定值,若达到告警整定值,则确认告警并转入缺陷模块,若未到达告警整定值,则判断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
所述状态类告警包括检测设备状态异常发出的告警信号,根据告警信号对设备名称及状态进行二次确认,若设备状态符合告警信息,则确认告警并自动转缺陷模块,将告警信号的关键信息自动转为缺陷因素,同时调取告警设备的运行信息,并进行缺陷建模,
其中,(1≤i≤12)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为插件损坏、端子松动、标识错误、程序卡死、二次回路接错、空气开关跳闸、绝缘异常、寄生回路、辅助元件进水、辅助元件损坏、程序漏洞、告警定义错误,则致缺陷发生的原因归结为4类:运行年限,运行环境,设备厂家,维护情况,每一类则称为一个公共因子,f1、f2、f3、f4表示4类公共因子,/>是/>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表示12种缺陷发生原因归于4个大类的载荷占比,/>是/>的均值表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均值,/>为不属于公共因子的其他因素表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特殊因素,即不归于公共因子的特例占比,/>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系数;
对上式进行变形,采用矩阵的方式进行计算得,
其中,f=(f1,f2,f3,f4)为公共因子向量,=(/> 1,/> 2,……,/> 12)为特殊因子向量,/>是/>的均值,则/>
则以12种缺陷发生的原因及4类公共因子列为矩阵(1≤i≤12),(1≤j≤4)是缺陷发生原因的因子载荷矩阵,矩阵A的秩为m,当满足/>、/>、/>时,/>,则A的元素/>即为缺陷原因发生原因的可能性与公共因子fi之间的协方差:
其中,(1≤i≤12)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为插件损坏、端子松动、标识错误、程序卡死、二次回路接错、空气开关跳闸、绝缘异常、寄生回路、辅助元件进水、辅助元件损坏、程序漏洞、告警定义错误,f1、f2、f3、f4表示4类公共因子,/>是/>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是/>的均值,/>为不属于公共因子的其他因素;
所述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对4类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用A的行元素平方和表示,
(1≤i≤12),
其中表示公共因子对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表示特殊因子对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最终算出值最大的Xi,则最有可能的缺陷原因为第i项;
根据缺陷的原因,缺陷等级、缺陷设备、缺陷发生时间,应消缺时间关键信息,自动填写缺陷工单,并自动派工至检修人员处。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打通众多二次平台壁垒,提高数据交互,实现数据共享,消除数据的孤立性、避免了重复或遗漏采集数据,实现平台的统一管理,作业人员的统一调配,提高二次设备的运维及管理质量。
2.采用“I区采集+控制”和“III区采集+高级应用开发”的平台构架,同时将I区数据映射到III区进行高级应用开发,打破了安全I区数据孤岛、III区数据不足的局面,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确保I区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了III区的高级应用开发的需求。
3.通过对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的全面采集监视、管理分析,弥补了现有系统采集不全面的不足,实现了对继电保护装置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上述信息结合现有的系统和平台,可以开展对继电保护全信息的更深度融合,进而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更好的运维和管理。
4.结合平台中的“规则库”“标签库”“语法库”,可以针对二次系统常见的定值数据、巡视和维护数据、故障数据等日常工作采用智能的规则、标签和语法进行更高效,更准确的判断,有效解决了现有平台针对数据挖掘不足,功能实现不充分的问题。
5.包括了“操作、监视、巡视、维护、调度”五大部分,真正实现了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满足了修试人员、运行人员、调度人员的专业需求和业务场景,进而帮助二次作业人员实现减负增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无线传输微机电系统构成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安全I、III区应用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告警信号智能处理方法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集中监视界面。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全景数据界面。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数据维护界面。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远方巡视界面。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智慧调度界面。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的智能维护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地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及系统,包括:
如图1所示,间隔层、传输层、站控层、平台层、系统层、应用层、容灾备份中心;
所述间隔层包括变电站内所有的有线传输的二次设备和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
所述二次设备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装置、压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装置和交直流系统,二次设备的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发送至有线传输层;
所述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采用物联网技术,包括MEMS电源及通信模块、MEMS微传感器、MEMS微执行器,采用微机电系统和射频MEMS技术采集变电站内无线传输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与无线传输层相连,将采集到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发送至无线传输层的无线接收主机;
所述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为二次系统关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信息以及变电站环境信息。
所述传输层连接间隔层和站控层,将间隔层的数据转发给站控层,传输层包括有线传输层和无线传输层,其中有线传输层包括I区有线传输层、III区有线传输层,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保信子站交换机、保信子站103通信采集模块,保信子站交换机和站内61850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保信子站103通信采集模块与站内103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
II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外信子站交换机,外信子站交换机与需要外信子站上送数据的61850通讯规约的间隔层设备相连,将所述设备的数据上送至外信子站;
如图2所示,所述无线传输层包括无线接收主机,无线接收主机主要采集站内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上送的数据无线接收主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天线、射频前端、中频放大器、中频滤波器、检波器、解调器,其中,天线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装置,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到射频前端,射频前端是射频接收器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中频放大器和中频滤波器则进一步放大和滤波中频信号,以提高信号质量,检波器和解调器则将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一步传输给外信子站。
所述站控层包括保信子站和外信子站,其中保信子站通过传输层作为间隔层和主站平台的纽带,具有上送电流、电压、定值、录波等继电保护信息的功能,在发生保护动作后,保信系统传送继电保护信息,为调度值班员进一步恢复电网提供有效支撑,保信子站同时具备控制功能,布置于安全I区,解决了保信子站需要更高的安全边界的问题,保信子站接收平台层平台(I区)的控制命令,并通过传输层,将命令发送至间隔层,进而更改二次设备的定值状态和压板状态;
所述外信子站主要采集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外信子站具有数据采集功能,通过传输层的外信子站交换机采集有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包括交直流系统信息和电能质量信息,采集无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室外开关场内强干扰环境下无法通过有线传输的信息,外信子站不具有控制功能,布置于安全III区,通过综合数据网将外信数据单线上送至平台层平台(III区),解决了无线传输相较于有线传输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站控层内的保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区,通过调度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区平台相连,外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II区,通过综合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II区平台相连,所述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均具有纵向加密装置,所述纵向加密装置将保信子站和外信子站上送的数据由明文变成密文,到主站后由主站进行解码,增强安全性;
所述站控层接收平台层安全I区发布的控制命令,并通过传输层转发给间隔层,实现平台层对变电站内间隔层设备的控制功能;
所述站控层接收间隔层通过传输层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至平台层。
所述平台层与站控层相连,接收站控层上送的数据,并通过安全I区发送控制命令至站控层,同时与系统层相连,与系统层存在数据交互;
所述平台层包括控制采集区(I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其中控制采集区(I区)包括采集保信数据核对站控层的控制功能,保证了控制的安全性和采集数据的安全,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包括采集外信数据并进行高级应用开发并对数据的深度挖掘;
控制采集区(I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和反向隔离装置相连,所述正向隔离装置、反向隔离装置用于隔离安全I区和安全III区的数据交互,采用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将控制采集区(I区)的特定数据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发送至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进而开展对数据的高级应用,且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的信息和数据无法通过反向隔离装置至控制采集区(I区),进一步保证了控制采集区(I区)的安全性。
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为在安全I区服务器建立xb.tcp穿透适配器和TCP_svr转发接收器,在安全III区服务器建立xb.tcp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I区)的路径1为将标准TCP报文发送至TCP_svr转发接收器转化为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I区)的路径2为直接将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xb.tcp穿透适配器产生正向驱动并和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服务器建立TCP映射,将单向TCP报文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发送至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的xb.tcp适配器的特定端口,最后由平台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对数据进行存储、解码;
如图3所示,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采用xb_gl_proxy实现,其中配置项为:
建立数据管理应用区的CHANNEL SVR在控制采集区的映射,
适配器服务端口,
控制采集区tcp接到本服务的xxxx端口,通过xb穿透机制,等效于链接到数据管理应用区的用户机器,
所述控制采集区(I区)属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等级最高的生产控制大区,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编程语言为C/C++,开发维护成本高,审批流程复杂,时间及人力成本高,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属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等级次于非控制区的管理信息大区,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编程语言为Java,开发维护成本低;
所述控制采集区(I区)可以接收电力调度自动化OCS系统的遥控命令,并将遥控命令发送给站控层的保信子站,包括远方遥控修改定值,远方遥控软压板等,同时控制采集区(I区)与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I区)相连,将采集功能和控制功能延伸至调度、运行、修试专业的专业人员,满足各个专业需求,实现二次系统的运维和管理的提质增效;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与OMS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相连,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从OMS系统调取相应的定值单、停电申请单,并将场站侧的站内实时数据的结论以及申请审批人员的意见发送给OMS系统的停电申请模块,为停电申请的流程提供了简化和便利,为停电申请的批复和判断提供了依据;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与4A办公平台相连,调取4A办公平台的设备台账数据,结合OMS系统的新设备投运申请模块,实现二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调取4A办公平台的缺陷管理模块数据,至少包括历史缺陷和历史消缺方案,配合站内间隔层上送的实时数据,即可大致判断出缺陷的原因和缺陷的消除方案;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与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相连,调取故障时刻前后的变电站内环境的视频和作业人员的视频以及站内设备的视频,基于环境的状态、设备的状态和人的行为开展故障前事故分析,判断是否由于环境、设备和人的因素导致了故障的发生,故障后可以通过环境的状态和设备的状态视频,快速判断是否具备复电条件,减少停电时间;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与变电管理平台相连,将高级应用得到的分析结果数据发送至变电管理平台,为变电管理平台对一次设备的判断提供可靠判据,有效实现一次和二次的数据融合。
所述应用层与平台层直接相连,将日常的现场工作,投退软压板等改为线上远方开展,将控制功能和高级应用从平台延伸至运行、修试、调度等专业,进一步实现专业融合,有效减少现场工作负担,也满足了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所述应用层包括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I区)、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III区);
其中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I区)为双套配置,两套工作站互相配合,硬盘数据均独立,在执行控制功能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工作站1的工作人员在正确填写操作票后,将操作票发送给工作站2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再执行,执行时,2人均在工作站1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执行完毕后,2人均在工作站2内将操作后的设备状态进行检查。
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III区)为单套配置,主要满足平台III区高级应用的延伸,实现平台价值,满足各专业人员的需求。
容灾备份中心包括灾备系统和存储备份系统,其中灾备系统包括数据备用与恢复管理平台,灾备一体机服务器,大容量硬盘和保密系统,存储备份系统至少包括存储备份平台、存储备份服务器、大容量硬盘,所述容灾备份中心至少包括一个异地容灾中心和两个同城容灾中心,同城容灾中心分别为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同城灾备中心采用远程复制的方式备份生产中心的实时数据,异地灾备中心采用异步远程复制的方式备份同城灾备中心的数据。
所述高级应用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建模;
如图4所述,所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对待投运的设备开展验收,验收记录记入平台中的验收管理模块,同时闭环验收计划,验收合格后开展设备投运,验收不合格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验收合格后的新设备进行投入生产,对投入生产的时候开展维护工作,所述维护工作包括检修、消除缺陷、反措、专项工作、巡视工作,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针对检修情况,巡视时是否异常,装置运行年限、是否频发缺陷进行综合考虑,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评价结果好的则保持正常的运维,评价结果差的设备则需要缩短检修周期和巡视周期,对于评价结果差且满足改造周期及改造条件的设备,则开展技改工作,对装置进行更换,更换后验收合格则转入验收环节,对更换下的设备进行退役鉴定,对鉴定结果为残值高的设备进行利旧,对鉴定结果为残值低的设备进行报废。
所述缺陷建模包括,平台缺陷管理模块采集远方巡视模块或集中监视模块中的异常告警信号,缺陷管理模块针对告警信息自动采集告警的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告警等级,告警表象,告警逻辑,设备名称是告警设备的双重名称,告警等级分为4级,一级告警为红色告警,二级告警为橙色告警,三级告警为黄色告警,四级告警为蓝色告警,其中一级告警最严重、最紧急,四级告警最轻微,影响较小,一级告警对应紧急缺陷,在12小时以内消除缺陷,二级告警对应重大缺陷,在72小时以内消除缺陷,三、四级告警对应一般缺陷,在3个月内消除缺陷;
所述告警逻辑是平台调阅该设备规则库中的告警判断逻辑,结合告警表象对告警分析是否为正常告警,告警逻辑分为数值类告警和状态类告警,数值类告警为达到或未达到某个数值则报警,针对此类则计算实际数值和整定值进行比对,当计算结果符合逻辑时确认告警,并自动转入缺陷模块,当计算结果不符合逻辑,则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当主变保护发过负荷告警时,则由告警逻辑模块调取规则库中主变保护过负荷的整定值,再结合实时的电流分析,是否达到了告警整定值,如果达到了告警值,则确认告警并转缺陷,若未到达整定值,则判断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
状态类告警是检测设备状态异常而发出的告警,针对此类告警可针对设备名称及状态进行确认,若设备状态符合告警信息,则确认告警并自动转缺陷,将告警信息内的设备名称,告警等级,告警表象,告警逻辑等关键信息自动转为缺陷因素,同时调取告警设备的投运时间,设备类型,直流系统,环境温度,检修情况,巡视情况,历史缺陷原因关键信息,并进行缺陷建模,
将该设备常见缺陷发生原因进行列举:
插件损坏、端子松动、标识错误、程序卡死、二次回路接错、空气开关跳闸、绝缘异常、寄生回路、辅助元件进水、辅助元件损坏、程序漏洞、告警定义错误,其中,以对上述12项导致缺陷发生原因进行标准化,则上述导致缺陷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4类:运行年限,运行环境,设备厂家,维护情况,每一类则称为一个公共因子,上述12项导致缺陷发生原因与4个公共因子之间可以采用如下因子模型:
其中,(1≤i≤12)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为插件损坏、端子松动、标识错误、程序卡死、二次回路接错、空气开关跳闸、绝缘异常、寄生回路、辅助元件进水、辅助元件损坏、程序漏洞、告警定义错误,则致缺陷发生的原因归结为4类:运行年限,运行环境,设备厂家,维护情况,每一类则称为一个公共因子,f1、f2、f3、f4表示4类公共因子,/>是/>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表示12种缺陷发生原因归于4个大类的载荷占比,/>是/>的均值表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均值,/>为不属于公共因子的其他因素表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特殊因素,即不归于公共因子的特例占比,/>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系数;
对上式进行变形,采用矩阵的方式进行计算得,
其中,f=(f1,f2,f3,f4)为公共因子向量,=(/> 1,/> 2,……,/> 12)为特殊因子向量,/>是/>的均值,则/>
则以12种缺陷发生的原因及4类公共因子列为矩阵(1≤i≤12),(1≤j≤4)是缺陷发生原因的因子载荷矩阵,矩阵A的秩为m,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
则A的元素即为缺陷原因发生原因的可能性与公共因子fi之间的协方差:
其中,E(f)表示离散的公共因子向量f1-f4的综合期望,表示离散的特殊因子向量的综合期望,/>是特殊因子向量的方差,描述了特殊因子向量/>的离散程度,/>表示公共因子向量/>和特殊因子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对上述4个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可以用A的行元素平方和表示,
(1≤i≤12),
其中表示公共因子对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表示特殊因子对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最终算出值最大的Xi,则最有可能的缺陷原因为第i项,根据导致缺陷的原因,缺陷等级、缺陷设备、缺陷发生时间,应消缺时间等关键信息,自动填写缺陷工单,并自动派工至检修人员处。
如图5所示平台控制采集区(I区)仅包括保信子站数据采集处理、远方修改定值、远方投退软压板等采集和控制功能;
保信子站数据采集处理方式具体为:间隔层二次设备的C网通过传输层的保信子站交换机上送至站控层的保信子站,保信子站将保信数据通过调度数据网上送至电力系统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控制采集区(I区)布置的保信主站。
间隔层的二次设备至少包括所有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装置、压板监测装置。
远方修改定值和远方修改软压板均由应用层的延伸工作站(I区)将命令发送至保信主站,保信主站发送给保信子站再发给间隔层的保护装置,从而实现对需要修改的定值项进行修改,修改前后系统均根据规则库中的智能规则对定值进行校核,以检查修改后的定值及软压板是否负荷定值整定的智能规则以及是否和定值单匹配。
外信子站的数据采集分为有线采集和无线采集两种方式,解决对站内所有二次系统外部信息的采集不全面的问题,辅助二次系统设备状态的判断,辅助对故障分析及判断,对于缺陷处理、告警确认产生有益的帮助。
数据管理应用区(III区)的高级应用开发主要分为6个模块,分别为集中监视、全景数据、数据维护、远方巡视、智慧调度、智能维护。
如图7所示,其中集中监视主要包括实时告警、历史告警、备忘录、交接班。
如图6所示,实时告警主要根据保信子站和外信子站上送的告警报文,提取告警信息。历史告警主要是对历史的告警数据根据智能算法进行判断,进而实现对历史告警的查询功能,筛选功能和查询历史的处置方式,针对所有归档后的告警信息,均入库至历史告警模块中。备忘录为将实时告警或历史告警中需要注意的特点或处理方式等信息可以选择记入备忘录,后续进行历史告警查找时,可以显示备忘录中的特点及处理方式等信息,进而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判断。转待办为针对实时告警不能立即确认的,可以选择转入待办区,待办区内的告警信号如果工作人员不点击确认会一直存在,避免了遗漏、忘记关键信号和告警信息。当转待办的告警确认后,会进入告警归档模块。
告警归档模块为告警信息和转待办的信息经过人工确认后,转入告警归档模块,告警归档模块检查告警信息未复归的,则转入缺陷模块进行消缺处理,告警信息已复归时,则统计该告警在本值内发生的次数,当本值内发生2次及以上时,则转入交接班模块,移交给下一值的值班监视人员,由下一值的值班监视人员重点关注该告警信息。交接班为针对上一个值所监视的告警信息平台做出统计数据及智能分析,其中本值发生≥2次的告警则会进行重点关注。针对告警归档中未复归的告警信息,则将该信息转入智能运维的缺陷管理模块。
如图8所示,全景数据模块主要包括地理图、潮流图、拓扑图、变电站图和间隔图。
地理图主要展示了运维范围内的所有变电站及变电站所在的地理位置,其中在地理图中点击具体的变电站则会进入该变电站的变电站图。
潮流图主要展示了运维范围内的所有变电站的潮流分布,潮流数据主要由本平台和调度OMS系统和调度OCS系统交互获得,其中在潮流图中点击具体的变电站则会进入该变电站的变电站图
拓扑图主要是展示本平台的拓扑及构架。
变电站图是运维范围内变电站的主接线图,点击主接线图上的具体间隔,可以进入具体的间隔图,变电站图为本平台和调度OMS系统和调度OCS系统交互获得,图内可以显示各个间隔的遥测数据。
间隔图为变电站内具体某个间隔的示意图,可以展示该间隔的二次设备的全部信息,可以对该间隔的运行状态,是否存在告警,二次回路状态是否正常,软压板、硬压板投退是否负荷定值单要求进行智能判断。
如图9所示,其中数据维护模块包括标签库、规则库、语法库。
标签库给上送的数据打标签,为不同的数据项赋予属于自己的印记,为数据的智能高级应用打下基础。
规则库针对标签库内打了标签的数据,由人为制定规则及智能算法,对打了标签的数据进一步开发高级应用,如人为输入定值整定规则和智能校准核对,平台可以为打了标签的定值开展智能校准和核对的高级应用。
语法库主要针对经过智能算法及人为规则计算后的数据,经过人为输入的语法,可以输出成各个专业人员所需要的数据。
如图10所示,远方巡视模块包括周期巡视、事故巡视、巡视报告。
其中所述周期巡视可以按照特定的周期开展对某某变电站的日常巡视工作,巡视时对该变电站所上送的所有数据进行截取,根据智能巡视规则库的规则进行智能巡视,并生成巡视报告并储存,巡视报告内根据异常事件的设备及异常告警严重程度确定异常等级,其中一级异常为红色告警,二级异常为橙色告警,三级异常为黄色告警,四级异常为蓝色告警。其中一级告警最严重、最紧急,四级告警最轻微,影响较小。
上述巡视的数据来自该变电站的保信子站采集的继电保护数据、外信子站采集的二次系统外部信息数据、平台与OMS系统交互获得的潮流数据及平台与OCS系统交互获得的四遥信息。解决了常规现场开展的巡视信息不全,巡视未能发现隐患和缺陷,人工巡视效率低的问题。
所述的事故巡视是针对跳闸事故发生后,对一次设备的状态和二次设备的动作情况进行确认所开展的在线巡视,并生成巡视报告。其中对一次设备的状态确认包括结合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交互的数据,对一次设备的高清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判断一次设备的储能状态,实际位置等信息,进而确定跳闸的一次设备是否具备送电的条件。对二次设备的动作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调取保信子站上送的故障时刻的电流、电压波形和保护装置的动作报文、定值、二次回路的状态监视、软压板和硬压板的投退情况等,综合WEB系统上送的报文,可以经过故障分析智能诊断方法确认保护是否为正确动作,二次回路是否为正常状态等。无需工作人员去到现场即可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也避免了人员失误导致的分析错误,有效提高了二次运维和管理的水平。
所述巡视报告为事故巡视和周期巡视根据智能巡视规则库开展巡视后所生成的书面化的特定格式的巡视结果。巡视报告具备检索和对比功能,可以检索特定日期、特定间隔、特定故障等多种情况下的巡视报告。巡视报告的对比主要包括事故前和事故后进行对比,本周期巡视结果和上一个周期的巡视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巡视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图11所示,其中智慧调度为调度工作人员服务,包括反措管理、故障分析、检修管理、缺陷管理、状态评价、验收管理、风险管理、退运管理;
反措管理为通过变电管理平台交互的工作日志、工作票和设备信息数据,针对反事故措施和一些专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变电站的具体设备上,对反事故措施和专项工作的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把关和管理。
故障分析为通过采集保信子站上送的继电保护信息、外信子站上送的继电保护外部运行信息,同时结合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交互的图像信息,WEB系统的报文信息对某时刻发送的电力系统故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智能诊断并生成故障分析报告,可以有效确定故障原因、故障点、故障测距等关键信息,为调度员综合判断故障的影响程度和是否具备送电条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检修管理是通过变电管理平台交互的工作票信息和二次系统的设备信息,进而实现对检修周期、检修质量、检修记录的综合管理,解决了到期遗漏未检、检修质量管理不足、检修记录不全的问题。
检修工作需要在本平台的检修工作模块结合状态评价的结果和缺陷记录、异常告警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检修工作。检修结束后需要在平台内闭环,并填写检修记录。最后由调度的管理人员对检修记录进行检查以及对检修后的设备状态进行复核,最终给出检修评价,如表1所示。
表1、检修评分
缺陷管理是通过集中监视模块中未复归的异常告警信号,经过综合分析后,转缺陷后就达到了缺陷管理模块,缺陷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设备的历史缺陷、未消缺的缺陷状态,已消缺的消缺方法等信息,可以对缺陷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智慧调度中的状态评价模块即状态评价管理,是针对状态评价的开展情况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状态评价计划,结合状态评价结果制定检修周期及专项巡视计划等。
验收管理是通过OMS系统新设备投产申请模块交互至本平台等的新设备投产信息及定值单信息,进而让调度工作人员对整个新设备投产工作进行整体把控,针对新设备投产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审核验收记录,主站的四遥信息核对,保信试验等管理性工作。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现场作业项目、类型和种类进行穷尽式列举生成作业清单,并对作业清单内作业的风险等级进行定级,结合变电管理平台的周计划和月计划模块交互的数据,对周计划和月计划进行风险定级和风险管控。
退运管理为对需要退运的设备进行退运全过程的管控,其中包括判断设备是否需要退运,退运流程是否符合规范,退运鉴定结果是否准确,原因是否充分等信息,调度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上述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如图12所示,智能维护为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服务包括反措工作、检修工作、台账信息、缺陷处理、状态评价、验收工作、设备退运,反措工作主要是在检修人员在开展反措计划及专项工作时,可以根据OMS系统交互的停电检修申请数据,进而确定需要结合停电开展的反措和专项工作,整改后,需要在平台上录入系统并完成闭环。
检修工作是检修人员在开展检修工作时,可以对检修间隔的信息进行查询,结合状态评价结果以及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有告警信号等异常情况综合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检修工作,提高二次设备的检修质量。
台账信息是由本平台和变电管理平台设备台账模块交互得到的设备台账数据,其中包括程序版本、投运日期、设备状态、检修日期、缺陷记录等,为实现二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
状态评价是根据智能算法,对某变电站内二次设备进行状态评价,其中二次设备的数据由本平台与变电管理平台的设备台账模块交互获得,状态评价智能算法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年限,缺陷数量,软件版本,负荷情况等信息,状态评价的结果作为检修管理模块检修周期的一个判据,当设备状态结果为状态差时,需要开展更加频繁的检修工作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退运管理为结合变电管理平台设备台账模块和本平台状态评价模块交互的数据,通过综合判断,当设备超过了规定的运行期限且状态评价差、在开展技改工作时,需要对设备进行退运,则在本平台设备退运模块填写退运信息,同时开展退役鉴定,当残值高时,则对设备进行利旧,当残值低时,则对设备进行报废。
验收管理是检修人员针对即将投产的新设备展开验收工作,验收工作根据验收计划开展,需要在系统中录入验收及整改记录。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开展投产。
实施例2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前一个实施例的是: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Claims (6)

1.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层、传输层、站控层、平台层、系统层、应用层、容灾备份中心;
所述间隔层包括变电站内所有的有线传输的二次设备和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
所述二次设备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装置、压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装置和交直流系统,二次设备的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发送至有线传输层;
所述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包括MEMS电源及通信模块、MEMS微传感器、MEMS微执行器,并通过微机电系统和射频MEMS技术采集变电站内无线传输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与无线传输层相连,将采集到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发送至无线传输层的无线接收主机;
所述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为二次系统关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信息以及变电站环境信息;
所述传输层连接间隔层和站控层,将间隔层的数据转发给站控层,传输层包括有线传输层和无线传输层,其中有线传输层包括I区有线传输层、III区有线传输层,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保信子站交换机、保信子站通信采集模块,保信子站交换机和站内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保信子站通信采集模块与站内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相连;
III区有线传输层包括外信子站交换机,外信子站交换机与外信子站上送数据的通讯规约的间隔层设备相连,将所述间隔层设备的数据上送至外信子站;
所述无线传输层包括无线接收主机,无线接收主机采集站内无线传输的采集单元上送的数据,无线接收主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天线、射频前端、中频放大器、中频滤波器、检波器以及解调器;
所述站控层包括保信子站和外信子站,其中保信子站通过传输层作为间隔层和主站平台的纽带,并通过传输层,将命令发送至间隔层,进而更改二次设备的定值状态和压板状态;
所述外信子站采集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外信子站具有数据采集功能,通过传输层的外信子站交换机采集有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包括交直流系统信息和电能质量信息;
采集无线传输层上送的二次系统外部运行信息,包括室外开关场内强干扰环境下无法通过有线传输的信息,外信子站不具有控制功能;
所述站控层内的保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区,通过调度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区平台相连,外信子站布置于安全III区,通过综合数据网和平台层的III区平台相连,所述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均具有纵向加密装置;
所述站控层接收平台层安全I区发布的控制命令,并通过传输层转发给间隔层,实现平台层对变电站内间隔层设备的控制功能;
所述站控层接收间隔层通过传输层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至平台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平台层与站控层相连,接收站控层上送的数据,并通过安全I区发送控制命令至站控层,同时与系统层相连,与系统层存在数据交互;
所述平台层包括控制采集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其中控制采集区包括采集保信数据核对站控层的控制功能,保证了控制的安全性和采集数据的安全,数据管理应用区包括采集外信数据并进行高级应用开发并对数据的深度挖掘;
所述控制采集区和数据管理应用区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和反向隔离装置相连,所述正向隔离装置和所述反向隔离装置用于隔离安全I区和安全III区的数据交互,采用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包括,在安全I区服务器建立xb.tcp穿透适配器和TCP_svr转发接收器,在安全III区服务器建立xb.tcp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的路径1为将标准TCP报文发送至TCP_svr转发接收器转化为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平台的控制采集区的路径2为直接将xb_tcp报文发送至xb.tcp穿透适配器,xb.tcp穿透适配器产生正向驱动并和数据管理应用区服务器建立TCP映射,将单向TCP报文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发送至数据管理应用区的xb.tcp适配器的特定端口,最后由平台数据管理应用区对数据进行存储、解码;
所述正向隔离的TCP穿透方法采用xb_gl_proxy实现,其中配置项为:
建立数据管理应用区的CHANNEL SVR在控制采集区的映射,
CHANNEL REMOTE SVR=10.10.10.2:xxxx
适配器服务端口,
PROXYPORT=xxxx
控制采集区tcp接到本服务的xxxx端口,通过xb穿透机制,等效于链接到数据管理应用区的用户机器,
zf1=xxxx 192.1.1.2:xxxx
所述控制采集区接收电力调度自动化OCS系统的遥控命令,并将遥控命令发送给站控层的保信子站,包括远方遥控修改定值,远方遥控软压板;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OMS系统相连,数据管理应用区从OMS系统调取相应的定值单、停电申请单,并将场站侧的站内实时数据的结论以及申请审批人员的意见发送给OMS系统的停电申请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4A办公平台相连,调取4A办公平台的设备台账数据;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相连,调取故障时刻前后的变电站内环境的视频和作业人员的视频以及站内设备的视频,基于环境的状态、设备的状态和人的行为开展故障前事故分析,判断是否由于环境、设备和人的因素导致了故障的发生,故障后通过环境的状态和设备的状态视频,快速判断是否具备复电条件,减少停电时间;
所述数据管理应用区与变电管理平台相连,将高级应用得到的分析结果数据发送至变电管理平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与平台层直接相连;
所述应用层包括调度、运行、修试延伸工作站;
所述容灾备份中心包括灾备系统和存储备份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级应用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建模;
所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对待投运的设备开展验收,验收记录记入平台中的验收管理模块,同时闭环验收计划,验收合格后开展设备投运,验收不合格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验收合格后的新设备进行投入生产,对投入生产的时候开展维护工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建模包括,平台缺陷管理模块采集远方巡视模块或集中监视模块中的异常告警信号,缺陷管理模块针对告警信息自动采集告警的关键信息;
所述关键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告警等级、告警表象、告警逻辑;
所述告警表象通过平台调阅设备的规则库中的告警逻辑,结合告警等级对异常告警信号进行分析判断;
所述告警逻辑包括数值类告警和状态类告警;
所述数值类告警包括达到及未达到第一阈值的数值,并通过计算实际数值和告警整定值进行比对,当计算结果符合逻辑时则确认告警,并自动转入缺陷模块,当计算结果不符合逻辑,则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当主系统检测主变保护发过负荷告警时,则由告警逻辑模块调取规则库中主变保护过负荷的整定值,并结合实时的电流分析,判断是否达到了告警整定值,若达到告警整定值,则确认告警并转入缺陷模块,若未到达告警整定值,则判断为误发告警,逻辑结束;
所述状态类告警包括检测设备状态异常发出的告警信号,根据告警信号对设备名称及状态进行二次确认,若设备状态符合告警信息,则确认告警并自动转缺陷模块,将告警信号的关键信息自动转为缺陷因素,同时调取告警设备的运行信息,并进行缺陷建模,
Xi=μi+ai1fi1+ai2fi2+ai3fi3+ai4fi4i
1≤i≤12
其中,Xi,1≤i≤12为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12种导致缺陷发生原因为插件损坏、端子松动、标识错误、程序卡死、二次回路接错、空气开关跳闸、绝缘异常、寄生回路、辅助元件进水、辅助元件损坏、程序漏洞、告警定义错误,f1、f2、f3、f4表示4类公共因子,aij是Xi在公共因子fi上的载荷,μi是Xi的均值,εi为不属于公共因子的其他因素;
对上式进行变形,采用矩阵的方式进行计算得,
X=μ+Af+ε
其中,f=(f1,f2,f3,f4)为公共因子向量,ε=(ε1,ε2,……,ε12)为特殊因子向量;
则A12×4=aij,1≤i≤12,1≤j≤4,是缺陷发生原因的因子载荷矩阵,矩阵A的秩为m,当满足E(f)=0、E(ε)=0、Var(f)=I、 且cov(f,ε)=E(fε)=0时,Var(x)=E[(X-μ)(X-μ)']=AA'+D,则A的元素aij即为缺陷原因发生原因的可能性与公共因子fi之间的协方差:
其中,E(f)表示离散的公共因子向量f1-f4的综合期望,E(ε)表示离散的特殊因子向量的综合期望,Var(ε)是特殊因子向量的方差,描述了特殊因子向量ε的离散程度,cov(f,ε)表示公共因子向量f和特殊因子向量ε的协方差矩阵;
所述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对4类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用A的行元素平方和表示,
其中表示公共因子对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表示特殊因子对缺陷发生原因的可能性的贡献,最终算出值最大的Xi,则最有可能的缺陷原因为第i项;
根据缺陷的原因,缺陷等级、缺陷设备、缺陷发生时间,应消缺时间关键信息,自动填写缺陷工单,并自动派工至检修人员处。
CN202311543742.4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Active CN117277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3742.4A CN117277589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3742.4A CN117277589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7589A CN117277589A (zh) 2023-12-22
CN117277589B true CN117277589B (zh) 2024-04-19

Family

ID=8921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3742.4A Active CN117277589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758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536A (zh) * 2009-10-16 2010-04-21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透正向物理隔离装置大数据量实时传输的方法
CN103617561A (zh) * 2013-12-02 2014-03-0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05162681A (zh) * 2015-07-29 2015-12-16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动态获取goose订阅信息的方法
CN105577785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网络通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43737A (zh) * 2018-11-15 2019-03-29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基于fahp_fca组合赋权的信息系统健康度评估方法
CN211127301U (zh) * 2019-11-21 2020-07-28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分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维管控系统
CN112179486A (zh) * 2020-11-10 2021-01-0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噪声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处理器、电子设备
CN112260992A (zh) * 2020-09-17 2021-01-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监控系统对设备运维系统交互报文数据方法
CN112615866A (zh) * 2020-12-22 2021-04-06 杭州易安联科技有限公司 Tcp连接的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622816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调度电话与人机工作站融合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5776175A (zh) * 2022-11-28 2023-03-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接入区的调度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5913942A (zh) * 2022-10-28 2023-04-04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内网穿透技术的电力仪表远程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16319365A (zh) * 2022-09-07 2023-06-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一种设备监控信息跨安全区传输及自动建模系统
CN116526667A (zh) * 2023-04-27 2023-08-01 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流物联网反馈机制的二次融合配网馈线终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1077B2 (en) * 2017-07-03 2019-04-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nchronizing and dynamic chaining of a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service for live content broadcasting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536A (zh) * 2009-10-16 2010-04-21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透正向物理隔离装置大数据量实时传输的方法
CN103617561A (zh) * 2013-12-02 2014-03-0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05162681A (zh) * 2015-07-29 2015-12-16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动态获取goose订阅信息的方法
CN105577785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网络通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43737A (zh) * 2018-11-15 2019-03-29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基于fahp_fca组合赋权的信息系统健康度评估方法
CN211127301U (zh) * 2019-11-21 2020-07-28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分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维管控系统
CN112260992A (zh) * 2020-09-17 2021-01-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监控系统对设备运维系统交互报文数据方法
CN112179486A (zh) * 2020-11-10 2021-01-0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噪声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处理器、电子设备
CN112615866A (zh) * 2020-12-22 2021-04-06 杭州易安联科技有限公司 Tcp连接的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319365A (zh) * 2022-09-07 2023-06-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一种设备监控信息跨安全区传输及自动建模系统
CN115913942A (zh) * 2022-10-28 2023-04-04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内网穿透技术的电力仪表远程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15776175A (zh) * 2022-11-28 2023-03-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接入区的调度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5622816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调度电话与人机工作站融合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6526667A (zh) * 2023-04-27 2023-08-01 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流物联网反馈机制的二次融合配网馈线终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iakoptics for the Multicore Sequential-Time Simulation of Microgrids Within Large Distribution Systems;Davis Montenegro, 等;《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第8卷(第3期);1211-1219 *
基于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周涛 等;《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第28卷(第1期);86-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7589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0089A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逻辑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3450065B (zh) 一种用于风电场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086895A (zh) 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549513B (zh)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CN103699967B (zh) 基于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全景信息平台
CN109343395A (zh) 一种核电厂dcs操作日志的异常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6096741A (zh) 一种智能化故障运维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1989938A (zh) 变电站误遥信调度端过滤系统及方法
CN110493048A (zh) 一种配电智能运维现场服务人员工单派送方法
CN105117830A (zh) 一种风电场生产运维信息采集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10879327B (zh) 一种多元数据融合10kv线路监测方法
CN101714780A (zh) 一种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CN105629094B (zh) 一种变压器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CN110430081A (zh) 基于指令自动编排的智能化巡检方法以及装置
CN107947367A (zh) 一种保护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
CN111667143A (zh) 电网调度实时监测数据与业务管理数据融合的实现方法
CN113409162A (zh) 一种基于智能事件处理的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738163A (zh) 基于规则引擎的能源消耗监控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054748A (zh) 在移动运维中基于图像识别的压板状态辨识系统及方法
CN102545381A (zh) 一种电网设备技术监督数据分析中心系统
CN109581115B (zh) 一种配电网低电压诊断系统和诊断方法
CN117277589B (zh) 一种电力二次系统智能运维管控平台
CN110516828B (zh) 监控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656187A (zh) 多电站启闭设备远程智能综合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5514099B (zh) 电力用电安全检查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