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4013A -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4013A
CN117274013A CN202311230588.5A CN202311230588A CN117274013A CN 117274013 A CN117274013 A CN 117274013A CN 202311230588 A CN202311230588 A CN 202311230588A CN 117274013 A CN117274013 A CN 117274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nergy
module
ecological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05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05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40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40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属于生态学和社会学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建筑模块,用于供给各类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城镇中的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建筑废弃物;交通模块,用于生态城镇中的运输任务,采用电动车辆和太阳能充电站;能源模块,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水系统模块,用于对生态城镇中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农业模块,采用有机农业和垂直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用于生态城镇中通过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协作,本发明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背景技术
城镇体系,是指具有一定的时空地域结构的城镇网络。其中常有一主要的、最大的城市居中心地位,其他各城镇则为规模不等、职能不同、层次各异的系列。各城镇在诸多方面互有联系、互为依存,而又互有制约。对城镇体系的研究能为该区域范围内合理分布社会生产力、合理安排人口和城镇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以及进行经济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现有的城镇系统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城镇系统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包括:
建筑模块,用于供给各类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所述建筑空间至少包括在城市、城郊和乡村的居住、商服、公服等综合性建筑空间;
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城镇中的生活垃圾,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再生材料和生物能源;
交通模块,用于生态城镇中的运输任务,采用电动车辆和太阳能充电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能源模块,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能源,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水系统模块,用于对生态城镇中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模块,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必需品,采用有机农业和垂直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
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用于协调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生态城镇提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进行交互的空间,为系统内的碳排放提供就近平衡和中和的生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模块,包括:
城市居住单元,用于供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居住小区、家庭、组团和居住区等居民居住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商服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居民日常所需要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所述商业和服务设施包括零售商店、餐饮设施、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商业设施;
综合服务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和支持性的服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包括: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生产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
城市生活区单元,用于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城郊生产区单元,用于提供非农业产业的集中区域,包括工业、制造业、物流等产业,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生态区单元,用于提供乡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地,所述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包括:
垃圾收集单元,用于引导用户将垃圾分类并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单元,用于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再通过所述交通模块的运输单元将每种分类垃圾运输到对应的处理场所;
垃圾处理单元,用于将分类为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垃圾再利用单元,将所述有机肥料应用到所述农业模块,以及将所述生物能源添加到所述能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包括:
建筑废弃物收集单元,用于将废弃的建筑物进行分类、拆卸后得到建筑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建筑废弃物进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能量回收;所述物理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所述化学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新的材料;所述能量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得到再生能源;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单元,用于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所述新的建筑材料、所述新的材料和所述再生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交通模块,包括:
交通规划单元,用于对生态城镇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交通管理单元,用于对交通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交通执法;
交通设施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车站、地铁站;
交通工具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中交通出行的一系列工具,包括汽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
进一步地,所述能源模块,包括:
发电单元,用于通过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组,将风力、太阳能等能源转换为电能,以满足生态城镇的电力需求;
储能单元,用于通过各种储能方式储存电能,以便在需要时释放;所述各种储能方式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
节能设备单元,用于提供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设备;
能源监测和管理单元,用于监测和管理能源的转换、储存和分配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水系统模块,包括:
水资源利用单元,用于收集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雨水、雪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生态城镇中的水资源,同时对收集的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利用,以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供水单元,用于将处理过或未处理的水,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输送到用水场所;
污水处理和利用单元,用于处理和净化废水或污水,至少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利用的标准,用以满足生态城镇中灌溉、工业冷却、道路洒水和景观的用水;
排水单元,用于将废水、雨水等从生活和工业场所排放出去,至少包括下水道系统、排水管道、排水口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农业模块,包括:
智能种植单元,用于通过智能化的种植系统,根据土地条件和作物特性,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品质;
智能养殖单元,用于利用智能化的养殖系统,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包括温度、湿度、氧气、饲料等,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
智能农情监测单元,用于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预测产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单元:用于提供智能化的农业装备,所述农业装备包括各类自动驾驶新能源农用机、精准喷施设备;
农业大数据单元: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进一步地,所述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
包括:防护绿地单元、公园绿地单元、社区(附属)绿地单元;防护绿地单元,用于在安全、生物保护、地质灾害和文化保护方面提供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发展进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绿地;所述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以便对所述系统内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
公园绿地单元,用于创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以便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提供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提供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社区绿地单元,用于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创建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所述社区绿地单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通过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态城镇系统,通过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的示意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的城镇系统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通过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态城镇系统,通过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的示意框图,参见图1,该系统100包括:
建筑模块101,用于供给各类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至少包括在城市、城郊和乡村的居住、商服、公服等综合性建筑空间;
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102,用于回收和处理城镇中的生活垃圾,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103,用于回收和处理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再生材料和生物能源;
交通模块104,用于生态城镇中的运输任务,采用电动车辆和太阳能充电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能源模块105,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能源,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水系统模块106,用于对生态城镇中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模块107,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必需品,采用有机农业和垂直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
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108,用于协调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生态城镇提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进行交互的空间,为系统内的碳排放提供就近平衡和中和的生态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适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城镇,以及其他需要互助循环的区域。
具体地,生态城镇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人类聚居环境,它充分考虑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是一个具有高效、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通过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态城镇系统,通过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在具体实践中,建筑模块101,包括:
城市居住单元,用于供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居住小区、家庭、组团和居住区等居民居住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商服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居民日常所需要的商业和服务设施,商业和服务设施包括零售商店、餐饮设施、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商业设施;
综合服务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和支持性的服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包括;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生产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
城市生活区单元,用于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城郊生产区单元,用于提供非农业产业的集中区域,包括工业、制造业、物流等产业,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生态区单元,用于提供乡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商服设施单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主要用于提供居民日常所需要的商业和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零售商店:如超市、百货店、便利店等,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服务;餐饮设施:如餐厅、咖啡店、小吃店等,满足居民的餐饮需求;娱乐设施:如电影院、KTV、游戏中心等,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公园、社区中心等,提供公共服务和社区交流的场所;其他商业设施:如健身房、美容院、旅游服务等,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具体地,城市居住单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提供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城市居住单元可以提供以下功能,居住功能:城市居住单元是居民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社区服务功能:城市居住单元是城市社区的基本组成单元,提供了社区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功能:城市居住单元的设置可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联系,促进城市交通的顺畅;城市规划功能:城市居住单元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通过不同居住单元的组合和安排,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的整体考虑。
需要说明的是,综合服务设施单元可以提供以下功能,公共服务功能:综合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等公共服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服务功能:综合服务设施可以包括各类商业设施,如商场、超市、专业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等,提供城市居民购物、消费和金融等服务;生产服务功能:综合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包括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产品检测、商务办公等服务,支持城市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旅游服务功能:综合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包括旅游接待、旅游咨询、旅游交通等服务,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包括互联网接入、信息传输、数字内容制作与传播等信息服务,推动城市的信息化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生活区单元可以提供以下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生活服务设施,包括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提供城市居民文化娱乐和学习的场所;教育设施:包括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城市居民教育和培训的场所;体育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健身房等,提供城市居民健身和娱乐的场所;卫生设施:包括各类医院、卫生所等,提供城市居民医疗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互助型、零排放、资源回收的循环生态城镇系统提供了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102,包括:
垃圾收集单元,用于引导用户将垃圾分类并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单元,用于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再通过交通模块的运输单元将每种分类垃圾运输到对应的处理场所;
垃圾处理单元,用于将分类为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垃圾再利用单元,将有机肥料应用到农业模块,以及将生物能源添加到能源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是一种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分类、筛选、回收或处理的模块。主要目的是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这个模块中,生活垃圾通常被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这些分类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地,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包括四个主要部分:收集、运输、处理和再利用。在收集阶段,居民需要将垃圾分类并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中。在运输阶段,不同类型的垃圾被运输到不同的处理场所。在处理阶段,可回收物将被回收或再利用,有害垃圾将得到处置。
可以理解的是,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采用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措施,实现了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103,包括:
建筑废弃物收集单元,用于将废弃的建筑物进行分类、拆卸后得到建筑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处理单元,用于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能量回收;物理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化学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新的材料;能量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得到再生能源;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单元,用于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材料和再生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物回收和处理模块是一种系统,用于回收和处理废弃的建筑物,包括废墟、旧房屋、拆迁的建筑材料等。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建筑废料的堆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具体地,建筑物回收和处理模块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在收集阶段,废弃的建筑物被分类、拆卸并收集起来。在处理阶段,收集的废料被处理成可再利用的资源,如砖块、钢筋、玻璃等。在再利用阶段,这些资源被重新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或其他用途。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物回收和处理模块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能量回收。物理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化学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新的材料,如再生混凝土等。能量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用于发电等能源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建筑物回收和处理模块可以实现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交通模块104,包括:
交通规划单元,用于对生态城镇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交通管理单元,用于对交通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交通执法;
交通设施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车站、地铁站;
交通工具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中交通出行的一系列工具,包括汽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
需要说明的是,交通模块是一个综合性的模块,涉及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等多个方面。
具体地,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交通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交通设施:这是指城市或区域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车站、地铁站等。这些设施的功能是提供运输服务,方便人们出行。交通工具是指用于交通出行的一系列工具,包括汽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等。这些工具的功能是提供出行方式,方便人们到达目的地。
可以理解的是,交通模块是一个复杂的模块,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实现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人们出行质量的提高。
在具体实践中,能源模块105,包括:
发电单元,用于通过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组,将风力、太阳能等能源转换为电能,以满足生态城镇的电力需求;
储能单元,用于通过各种储能方式储存电能,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各种储能方式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
节能设备单元,用于提供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设备;
能源监测和管理单元,用于监测和管理能源的转换、储存和分配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能源模块是用于能源转换、储存和分配的一系列设备和系统。这些设备包括发电设备、储能设备、节能设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等。能源模块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种能源需求,提供高效、安全、可持续和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能源模块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工业、商业、住宅和交通等领域。能源模块中的能源组合和应用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系统模块106,包括:
水资源利用单元,用于收集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雨水、雪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生态城镇中的水资源,同时对收集的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利用,以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供水单元,用于将处理过或未处理的水,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输送到用水场所;
污水处理和利用单元,用于处理和净化废水或污水,至少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利用的标准,用以满足生态城镇中灌溉、工业冷却、道路洒水和景观用水;
排水单元,用于将废水、雨水等从生活和工业场所排放出去,至少包括下水道系统、排水管道、排水口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水系统模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单元,水资源利用单元:这个单元负责收集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雨水、雪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这个单元会对收集的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利用,如过滤、净化等,以满足后续使用需求;供水单元:这个单元负责将处理过或未处理的水,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输送到用水场所,如家庭、工厂、公共设施等;污水处理和利用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负责处理和净化废水或污水,这个过程可能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利用的标准,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工业冷却、道路洒水、景观用水等;排水单元:这个单元负责将废水、雨水等从生活和工业场所排放出去。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下水道系统、排水管道、排水口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套对生态城镇中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满足了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实践中,农业模块107,包括:
智能种植单元,用于通过智能化的种植系统,根据土地条件和作物特性,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品质;
智能养殖单元,用于利用智能化的养殖系统,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包括温度、湿度、氧气、饲料等,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
智能农情监测单元,用于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预测产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单元:用于提供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农业装备包括各类自动驾驶新能源农用机、精准喷施设备;
农业大数据单元: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农业模块是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涵盖了从种子选择、耕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到储运、加工等环节。农业模块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并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
可以理解的是,农业模块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108,包括:
防护绿地单元、公园绿地单元、社区绿地单元;防护绿地单元,用于在安全、生物保护、地质灾害和文化保护方面提供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发展进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以便对系统内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
公园绿地单元,用于创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以便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提供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提供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社区绿地单元,用于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创建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社区绿地单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建筑立体绿化单元,用于建筑中设置的立体绿化空间向建筑使用者提供垂直绿化、屋面绿化各种室内外的立体绿化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绿地单元,用于从安全、生物保护、地质灾害、文化保护等方面,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发展进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公园绿地单元,"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生态维护、环境美化、减灾避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规模可大可小。社区绿地单元,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进行交互的空间,从山水到客厅,通过绿地系统与山水气脉相连,为人类的碳排放提供就近平衡和中和的生态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建筑模块,用于供给各类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所述建筑空间至少包括在城市、城郊和乡村的居住、商服、公服等综合性建筑空间;
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城镇中的生活垃圾,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用于回收和处理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再生材料和生物能源;
交通模块,用于生态城镇中的运输任务,采用电动车辆和太阳能充电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能源模块,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能源,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水系统模块,用于对生态城镇中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模块,用于为生态城镇提供生活必需品,采用有机农业和垂直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
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用于协调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建筑弃废物回收和处理模块、交通模块、能源模块和农业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生态城镇提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进行交互的空间,为系统内的碳排放提供就近平衡和中和的生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包括:
城市居住单元,用于供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居住小区、家庭、组团和居住区等居民居住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商服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居民日常所需要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所述商业和服务设施包括零售商店、餐饮设施、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商业设施;
综合服务设施单元,用于提供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和支持性的服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包括: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生产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
城市生活区单元,用于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城郊生产区单元,用于提供非农业产业的集中区域,包括工业、制造业、物流等产业,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生态区单元,用于提供乡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模块,包括:
垃圾收集单元,用于引导用户将垃圾分类并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单元,用于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再通过所述交通模块的运输单元将每种分类垃圾运输到对应的处理场所;
垃圾处理单元,用于将分类为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垃圾再利用单元,将所述有机肥料应用到所述农业模块,以及将所述生物能源添加到所述能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模块,包括:
建筑废弃物收集单元,用于将废弃的建筑物进行分类、拆卸后得到建筑废弃物;
建筑废弃物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建筑废弃物进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能量回收;所述物理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所述化学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新的材料;所述能量回收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处理后得到再生能源;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单元,用于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所述新的建筑材料、所述新的材料和所述再生能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模块,包括:
交通规划单元,用于对生态城镇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交通管理单元,用于对交通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交通执法;
交通设施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车站、地铁站;
交通工具单元,用于提供生态城镇中交通出行的一系列工具,包括汽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模块,包括:
发电单元,用于通过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组,将风力、太阳能等能源转换为电能,以满足生态城镇的电力需求;
储能单元,用于通过各种储能方式储存电能,以便在需要时释放;所述各种储能方式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
节能设备单元,用于提供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设备;
能源监测和管理单元,用于监测和管理能源的转换、储存和分配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统模块,包括:
水资源利用单元,用于收集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雨水、雪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生态城镇中的水资源,同时对收集的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利用,以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供水单元,用于将处理过或未处理的水,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输送到用水场所;
污水处理和利用单元,用于处理和净化废水或污水,至少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利用的标准,用以满足生态城镇中灌溉、工业冷却、道路洒水和景观用水;
排水单元,用于将废水、雨水等从生活和工业场所排放出去,至少包括下水道系统、排水管道、排水口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模块,包括:
智能种植单元,用于通过智能化的种植系统,根据土地条件和作物特性,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品质;
智能养殖单元,用于利用智能化的养殖系统,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包括温度、湿度、氧气、饲料等,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
智能农情监测单元,用于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预测产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单元:用于提供智能化的农业装备,所述农业装备包括各类自动驾驶新能源农用机、精准喷施设备;
农业大数据单元: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助循环交互生态模块,包括:防护绿地单元、公园绿地单元、社区绿地单元和建筑立体绿化单元;
防护绿地单元,用于在安全、生物保护、地质灾害和文化保护方面提供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发展进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绿地;所述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以便对所述系统内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
公园绿地单元,用于创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以便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提供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提供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社区绿地单元,用于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创建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所述社区绿地单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建筑立体绿化单元,用于建筑中设置的立体绿化空间向建筑使用者提供垂直绿化、屋面绿化各种室内外的立体绿化的空间。
CN202311230588.5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Pending CN1172740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588.5A CN11727401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588.5A CN11727401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4013A true CN117274013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1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0588.5A Pending CN11727401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40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58119A (zh) 一种基于碳收支平衡分析的区域碳中和计算方法
WO2018161190A1 (zh) 构建海绵城市二次水再利用楼体外墙管网生态绿化系统
CN115099524A (zh) 一种园区碳排放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762793A (zh) 基于dea与核密度的移动农村垃圾处理设备布点方法
Butryn et al. Sustainable 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example of the primary real estate market in Krakow
Teng et al. Designing a sustainabl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routes for domestic waste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ain Climate Resilient, Green and Low Carbon Built Environment
Bekchanov et al. Circular economy—A treasure trove of opportunities for enhancing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N117274013A (zh) 一种互助型循环生态城镇系统
CN205961186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共建共享的智慧农村系统
Hafizyar et al. Smart and sustainable township: An overview
Hegazy et al. Global trends in sustainability rating assessment systems and their rol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urban communities in Saudi Arabia
Girardet Creating a sustainable Adelaide
Xu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in the Garden Ecology.
Benjaoran et al. Green Initiative in 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Thailand
Duquennois et al. Linking the green and brown agendas: A case study on Cairo, Egypt
Prihanto Green campus management based on conservation program in Universitas Negeri Semarang
Polzer et al. The challenge of solid waste collection in precarious settlements in São Paulo, Brazil
Chi et al. Case studies in quantitative urban sustainability
Power Energy Efficiency
CN106210062A (zh) 生态智慧型小区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Vinod Kumar et al. Design of Smart Global Economic Community in Kattangal
Jai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eng et al. Type of the Study: Research Articlefull Title: Designing a Sustainabl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Routes for Domestic Waste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ia et al. A study on villages of the planning of water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25 village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