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1850B -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1850B
CN117271850B CN202311531900.4A CN202311531900A CN117271850B CN 117271850 B CN117271850 B CN 117271850B CN 202311531900 A CN202311531900 A CN 202311531900A CN 117271850 B CN117271850 B CN 117271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association
target
us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1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1850A (zh
Inventor
陆晨
郭强
吴震楠
王东瑨
仇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angl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gl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gl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gli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19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1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1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1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1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1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客户数据平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可以至少用以解决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中,对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的匹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相关技术中,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内部使用信息化平台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不同部门存储的用户数据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一般会借助客户数据平台来统一查看用户数据。在各个系统里的信息和数据。其中,客户数据平台,英文全称Customer Data Platform,简称“CDP”,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收集、组织和管理来自不同来源的客户数据的综合性软件系统。它充当一个集中式的中枢,整合来自在线和离线渠道的用户数据。
在相关技术中,不同的部门往往使用不同的系统,对于每个部门的系统来说,都会有各自的主键来代表用户的唯一身份标识。由于即使针对同一用户,其在不同系统中的主键会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不同系统之间,基于主键进行用户信息的共享和关联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在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中,一般需要比对每两个系统中的用户的主键来达到用户匹配的目的。以主键分别为手机号和邮箱地址为例来说,可以通过判断某两个系统中用户的手机号是否一致来作为匹配标准;或者,还可以通过判断某两个系统中用户的邮箱地址是否一致来作为匹配标准;在对每两个系统中的主键比对完成后,即可确定所述各系统中的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然而,发明人发现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对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的匹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客户数据平台、设备和介质,至少用以解决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中,对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的匹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客户数据平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户数据平台,所述平台的一端和企业各部门的系统连接,所述平台的另一端和第三方系统连接;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创建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然后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并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如此,可以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通过巧妙的将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和图数据库进行融合,可以快速精准地关联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然后使用所述图数据库的方式来匹配不同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可以解决采用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达到提升用户数据的匹配效率的目的,方便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快速且统一地识别某一个用户,查询某个用户在各个系统中的用户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中,所述用户关系图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中,所述图数据库的示例性示意图的整体架构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中,所述图数据库的又一种示例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的匹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提供了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如图1所示:
步骤S101,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步骤S102,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
步骤S103,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104,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步骤S105,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
以下分别对上述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步骤S101,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部门可以为某个企业的各部门,比如,所述各部门可以包括营销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客服部门、财务部门、物流部门等等。不同的部门一般使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系统可能对应相同的主键,也可能对应不同的主键,所述主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所述主键为用于识别不同用户的关键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将所述关键信息作为主键,或者,也可以将所述主键理解为针对所述用户的唯一标识。在一些例子中,所述主键可以为但不限于用户的手机号、用户的邮箱地址、用户的身份证号、用户于各个第三方系统的ID、用户IP、用户昵称,用户的手机型号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用户IP、用户昵称,用户的手机型号等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容易出现重复的情形,而一旦出现重复,则会对匹配结果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因此,一般来说,这些较为容易重复出现的信息不太适合作为所述主键,但不排除某些例外的情况下将其作为所述主键来使用。进一步地,在一些例子中,所述不同部门的系统一般通过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和所述第三方系统之间通讯连接,所述第三方系统可以为比如社交媒体软件、用于进行电子邮件互动、销售数据统计等的第三方网站或者第三方移动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针对步骤S102,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可以遍历各部门的每个系统中的每一条用户数据,从而确定所述用户数据中的主键,并根据所述主键获取所述主键所对应的用户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信息创建目标节点。
针对步骤S103,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在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因此,若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仅为一个,则可以不执行关联操作;若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为多个,则可以通过建立该多个目标节点之间的连线,得到目标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边的方式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针对步骤S104,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然后将对应同一用户于各个系统中的用户关系图进行拼接,即可得到针对所述用户的图数据库。其中,在一些例子中,可以如图2所示,假设系统A对应的主键包括用户的手机号和用户的邮箱地址;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可以将获取到所述用户的手机号用P1表示,获取到的所述用户的邮箱地址有两个,分别用E1和E2表示,则该用户于系统A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中包括三个节点,分别为P1、E1和E2;所述用户关系图包括3条边,分别为P1-E1,P1-E2和E1-E2。可见,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图数据库包括目标节点和边组成,所述目标节点表示存储对象,所述边表示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可以用主键表示所述目标节点,比如用户的手机号、用户的邮箱地址、用户的微信ID等等,而边表示这两个主键相关联并且指向同一个用户。
进一步地,在一些例子中,可以参见图3所示,为将对应同一用户于各个系统中的用户关系图进行拼接,得到跨系统的图数据库的示例图。其中,P#代表所述用户的手机号,E#代表所述用户的邮箱地址,W#代表所述用户的微信ID,T#代表所述用户的淘宝ID,上述P#、E#、W#、T#中的“#”可以用数字表示,用于区分同一主键包括的数量;在该图数据库中,标识为a的边对应根据系统1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为b的边对应根据系统2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为c的边对应根据系统3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针对步骤S105,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后期若新接收到用户数据,则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可以在所述图数据库中,对所述新接收到用户数据进行匹配。其中,在一些例子中,假如所述图数据库中已经存在对应目标节点,则不再新建所述目标节点。
进一步地,在一些例子中,可以参见图4,所述跨系统的图数据库中包括两个用户关系图,每个所述用户关系图均为全连接图,每个所述用户关系图对应代表两个用户。其中,P#代表所述用户的手机号,E#代表所述用户的邮箱地址,W#代表所述用户的微信ID,T#代表所述用户的淘宝ID,上述P#、E#、W#、T#中的“#”可以用数字表示,用于区分同一主键包括的数量;和图3类似,在该图数据库中,标识为a的边对应根据系统1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为b的边对应根据系统2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为c的边对应根据系统3的主键和用户数据创建的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说,基于图4中的下图可知,在这3个系统中,两个手机号、两个邮箱地址、两个微信ID都关联至一个淘宝ID,如此,就可以快速地得到手机号、邮箱地址和微信ID之间关联的是同一个用户。也就是说,基于所述图数据库,可以快速地基于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建立的关联关系,跨系统地查询某个用户在不同系统中的用户信息。再比如说,可以根据微信ID,即W2,利用所述图数据库进行图查询方式,快速查到该用户对应的邮箱地址E4和手机号P3,然后就可以根据所述邮箱地址E4和手机号P3至所述系统中获取到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可以理解,如果采用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通过比对每两个系统中的用户的主键的方式,就需要关联查询4-5次,比如通过对应蓝-绿-橙-橙-绿的路径,才可以查到关联的用户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新注册的用户新增数据、用于表征修改所述系统中的用户数据的用户修改数据、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删除用户的用户删除数据;所述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新增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用户新增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比如,若有新用户在某个系统中进行注册,则该系统将关于该新用户注册的用户新增数据发生至所述客户数据平台,然后客户数据平台系统在所述图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用户新增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并根据所述用户修改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比如,如果某个系统的主键下所对应的用户信息有更改,则所述客户数据平台需要先删除根据原本主键下所对应的历史的用户信息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并且根据更改后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修改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系统删除了某个用户,则可以基于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在所述图数据库中删除和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发明人发现如果采用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则至少存在如下几个技术问题:
第一,基于所有系统,在每两个系统之间均需要匹配,这会导致匹配效率较低,尤其是在系统的种类、数量很多的情况下;
第二,假设各系统中至少包括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三个系统,A系统和B系统存的是手机号,B系统和C系统存的是邮箱地址,那么A系统和C系统就无法直接匹配,而是需要借助B系统来做中间系统,由于增加了中间系统的衔接,因此,也会导致匹配效率较低。
第三,仍然假设各系统中至少包括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三个系统,假设A系统内的主键是手机号,该系统中的手机号是唯一的,但是邮箱地址可以有多个,而B系统内的主键是邮箱地址,那么,需要B系统中的邮箱地址和A系统中的多个邮箱地址进行多次匹配,因此,进一步影响了匹配效率。
第四,仍然假设各系统中至少包括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三个系统,如果A系统中的一个手机号对应两个邮箱地址,B系统中也存储有所述两个邮箱地址,但是该两个邮箱地址对应两个微信ID;C系统中也存储有所述两个微信ID,但是该两个微信ID又对应两个淘宝ID。这样,如果只在B系统和C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匹配而不借助A系统,就无法获知这两个微信ID对应的是同一用户(同一手机号),从而无法快速的对同一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合并操作,导致匹配效率较低。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然后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并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如此,可以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通过巧妙的将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和图数据库进行融合,可以快速精准地关联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然后使用所述图数据库的方式来匹配不同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可以解决采用常规的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方案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达到提升用户数据的匹配效率的目的,方便所述客户数据平台快速且统一地识别某一个用户,查询某个用户在各个系统中的用户信息。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即S1011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1,获取各部门分别对应的业务信息;其中,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主键存在对应关系;
步骤S1012,根据所述业务信息,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所述主键可以根据对应部门的具体业务信息确定。由于不同的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部门预先统一设置与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主键,如此,一方面可以解决由于不同的相关人员对于同一业务信息设置不同的主键而影响匹配效率的技术问题,实现标准化匹配,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无须每次人工设置所述主键的问题,而是直接根据所述业务信息获取所述主键即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匹配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例子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所述业务信息,为不同的系统设置不同的权重。如此,在步骤S102,即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的步骤中,可以根据权重表征的重要程度,先遍历权重较大的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在根据该权重大的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和所述主键创建目标节点后,再遍历权重相对较小的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以根据该权重较小的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和所述主键创建目标节点。其中,在一些例子中,所述权重可以用数字和/或字母等表示,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已经设置好的权重,如果后期业务信息发生调整,则相关有权限的人员可以及时基于已经设置好的权重的基础上对发生变动的所述业务信息所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即S102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1,根据预设遍历规则,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
步骤S1022,查找所述用户数据中和所述主键匹配的用户信息;
步骤S1023,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信息创建至少一个目标节点;
对应地,所述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即所述S103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31,若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为多个,则建立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连线,得到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边;
步骤S1032,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并调整所述预设遍历规则。其中,所述预设遍历规则可以根据用户数据量、对用户数据进行修改的时间、所述系统的重要程度等等中的至少之一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用户信息具体可以表征在对应主键下,关于所述用户的具体内容信息。比如,所述主键为手机号,则所述用户信息为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即步骤S1032,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321,根据所述目标节点,获取目标属性信息;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目标节点的创建时间、所述用户信息的修改时间;
步骤S10322,根据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边可以携带有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如此,方便相关人员根据所述边对应的目标属性信息,获知所述边关联的两个目标节点的创建时间和所述用户信息的修改时间,从而便于相关人员执行后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五是和实施例四并列的实施例。具体地说,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即步骤S1032,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321’,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主键所属的系统;
步骤S10322’,获取所述系统所属的部门对应的所述业务信息,以根据所述业务信息查询用户数据记录表;
步骤S10323’,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信息的置信度;
步骤S10324’,根据所述置信度,确定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
步骤S10325’,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可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的历史登录记录,并基于所述历史登录记录统计根据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其中,所述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和所述置信度呈正相关。其中,由于所述主键一般为多个,因此,可以对多个主键对应的所述置信度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得到的结果,确定所述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征强关联关系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表征弱关联关系的第二指示信息。举例而言,在一些例子中,可以根据所述置信度,将用户的手机号、用户的邮箱地址、用户的身份证号、用户于各个第三方系统的ID等主键作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用户IP、用户昵称,用户的手机型号等主键作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进一步地,在一些例子中,可以根据排序位置位于主键总数量的前3的对应的3个主键作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余的所述主键作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六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即步骤S104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41,获取不同系统对应的不同的颜色标识;
步骤S1042,根据所述颜色标识、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
步骤S1043,存储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具体地说,在一些例子中,可以结合图4所示,通过使得不同系统对应的不同的颜色标识,便于相关人员直观的获知对应的主键具体属于哪一个系统中的,从而便于用户数据的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是在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的改进。
实施例七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户数据平台,所述平台的一端和企业各部门的系统连接,所述平台的另一端和第三方系统连接;所述系统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创建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
不难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是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方法实施例所对应的平台的实施例,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细节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设备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10和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处理器20,其中,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和/或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单元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或框图示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针对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的步骤。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所述控制代码执行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8)

1.一种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客户数据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
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所述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新注册的用户新增数据、用于表征修改所述系统中的用户数据的用户修改数据、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删除用户的用户删除数据;
其中,所述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包括:获取各部门分别对应的业务信息;其中,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主键存在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业务信息,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其中,所述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包括:根据预设遍历规则,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查找所述用户数据中和所述主键匹配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信息创建至少一个目标节点;所述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若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为多个,则建立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连线,得到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边;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包括: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主键所属的系统;获取所述系统所属的部门对应的所述业务信息,以根据所述业务信息查询用户数据记录表;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信息的置信度;根据所述置信度,确定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的历史登录记录,并基于所述历史登录记录统计根据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所述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和所述置信度呈正相关;所述主键为多个,对多个主键对应的所述置信度进行排序,根据排序得到的结果,确定所述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包括用于表征强关联关系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表征弱关联关系的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包括:获取不同系统对应的不同的颜色标识;根据所述颜色标识、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存储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节点,获取目标属性信息;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目标节点的创建时间、所述用户信息的修改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新增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用户新增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并根据所述用户修改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
4.一种客户数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一端和企业各部门的系统连接,所述平台的另一端和第三方系统连接;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创建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数据创建目标节点;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以根据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数据库,对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所述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新注册的用户新增数据、用于表征修改所述系统中的用户数据的用户修改数据、用于表征于所述系统中删除用户的用户删除数据;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各部门分别对应的业务信息;其中,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主键存在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业务信息,获取各部门的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主键;
所述创建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遍历规则,遍历所述系统中的各用户数据;查找所述用户数据中和所述主键匹配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主键和所述用户信息创建至少一个目标节点;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的数量为多个,则建立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连线,得到各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边;根据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所述建立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主键所属的系统;获取所述系统所属的部门对应的所述业务信息,以根据所述业务信息查询用户数据记录表;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信息的置信度;根据所述置信度,确定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记录表,确定所述用户的历史登录记录,并基于所述历史登录记录统计根据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所述对应主键登录成功的频率和概率和所述置信度呈正相关;所述主键为多个,对多个主键对应的所述置信度进行排序,根据排序得到的结果,确定所述用于表征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所述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的指示信息包括用于表征强关联关系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表征弱关联关系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不同系统对应的不同的颜色标识;根据所述颜色标识、所述目标节点和所述关联关系,生成不同用户于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关系图;存储各所述用户关系图,生成跨系统的图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户数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节点,获取目标属性信息;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目标节点的创建时间、所述用户信息的修改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和所述边,生成所述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客户数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新增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用户新增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修改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并根据所述用户修改数据执行所述创建目标节点、建立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生成更新后的图数据库的步骤;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则在所述图数据库中,确定和所述用户删除数据对应的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节点和关联关系执行删除操作。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531900.4A 2023-11-17 2023-11-17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7271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1900.4A CN117271850B (zh) 2023-11-17 2023-11-17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1900.4A CN117271850B (zh) 2023-11-17 2023-11-17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1850A CN117271850A (zh) 2023-12-22
CN117271850B true CN117271850B (zh) 2024-01-30

Family

ID=8921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1900.4A Active CN117271850B (zh) 2023-11-17 2023-11-17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185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69088A1 (en) * 2011-02-25 2012-08-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fficient multiple identity system for media files
CN110929105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杭州云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id关联方法
CN111368013A (zh) * 2020-06-01 2020-07-03 深圳市卡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账户的统一标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81254A (zh) * 2022-02-28 2022-06-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特征融合的跨社交网络用户身份关联方法
CN115423496A (zh) * 2022-10-11 2022-12-02 上海明胜品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打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0711A (zh) * 2022-09-16 2023-01-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id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55709A (zh) * 2022-04-15 2023-10-27 在线途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000A (zh) * 2016-06-13 2017-12-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US10558626B2 (en) * 2016-11-07 2020-02-11 Salesforce.Com, Inc. Merging and unmerging objects using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69088A1 (en) * 2011-02-25 2012-08-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fficient multiple identity system for media files
CN110929105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杭州云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id关联方法
CN111368013A (zh) * 2020-06-01 2020-07-03 深圳市卡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账户的统一标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81254A (zh) * 2022-02-28 2022-06-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特征融合的跨社交网络用户身份关联方法
CN116955709A (zh) * 2022-04-15 2023-10-27 在线途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660711A (zh) * 2022-09-16 2023-01-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id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23496A (zh) * 2022-10-11 2022-12-02 上海明胜品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d打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1850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793B2 (en) User permission data qu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CN110855473B (zh)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321304B2 (en) Domain aware explainable anomaly and drift detection for multi-variate raw data using a constraint repository
US8825581B2 (en) Simplifying a graph of correlation rules while preserving semantic coverage
KR20210133289A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추출
US10901999B2 (en) Graph-based searching for data stream
US9292571B1 (en) Joining database tables
US10305845B1 (en) Accurate user alignment across onlin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N108958959B (zh) 检测hive数据表的方法和装置
US11196633B2 (en) Generalized correl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associated data records in dynamic network environments
US20210374759A1 (en) Physical proximity graphing
CN106547646B (zh) 一种数据备份及恢复方法、数据备份及恢复装置
US10839324B2 (en) Task handling in a mas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
US11928605B2 (en) Techniques for cyber-attack event log fabrication
CN104965846B (zh) MapReduce平台上的虚拟人建立方法
CN114239511A (zh) 填充数据的方法和填充数据的装置
US20180293588A1 (en) Integrating metadata from applications used for social networking into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system
CN110851343A (zh) 一种基于决策树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7271850B (zh) 基于客户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匹配方法、平台、设备和介质
US10664501B2 (en) Deriving and interpreting users collective data asset use across analytic software systems
US9852166B2 (en) Task handling in a multisystem environment
US11868349B2 (en) Row secure table plan generation
US8949787B2 (en) Locating isolation points in an application under multi-tenant environment
CN113779017A (zh) 数据资产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143349A1 (en)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Data Transf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