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0792A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0792A
CN117270792A CN202311550122.3A CN202311550122A CN117270792A CN 117270792 A CN117270792 A CN 117270792A CN 202311550122 A CN202311550122 A CN 202311550122A CN 117270792 A CN117270792 A CN 117270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ystem
application server
heterogeneous
data
loca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01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福国
苑忠科
张在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01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07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07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先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从而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完成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新购存储系统异构原有存储系统时,首先要将新购存储系统与原有存储系统进行异构连接,停止应用服务器业务,然后应用服务器与原有存储系统断开连接,再将应用服务器连接到新购存储系统。该异构接管方案会中断用户业务,并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本端存储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根据所述逻辑单元号,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映射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得到镜像卷;
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当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应用服务器是否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未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则不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异常,则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异常。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并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包括:
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源写入所述镜像卷,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读写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入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日志卷。
可选地,所述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进行写操作时,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则返回所述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则返回空数据。
可选地,所述镜像卷包括多个逻辑卷,所述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多个逻辑卷中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
从所述目标逻辑卷中读取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包括:
根据所述镜像卷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路径;
根据所述连接路径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包括:
采用位图法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可选地,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通过网状通道或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装置,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本端存储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单元号,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断开模块,用于当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断开模块,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应用服务器是否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未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则不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报警模块,用于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异常,则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异常。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迁移模块,用于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并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迁移模块,包括:
写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源写入所述镜像卷,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入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日志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进行写操作时,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第一返回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所述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返回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空数据。
可选地,所述镜像卷包括多个逻辑卷,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多个逻辑卷中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
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目标逻辑卷中读取数据。
可选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路径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镜像卷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路径;
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路径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创建模块,包括:
创建子模块,采用位图法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可选地,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通过网状通道或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先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然后根据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从而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完成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构存储系统上的卷到本端存储系统镜像方式导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企业存储是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存储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供大量人使用,对于航空系统和金融系统来说,信息存储就更加重要了。作为企业信息存储,扩展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企业对于空间的使用越来越多。
为了管理其他存储厂商的产品,一般采用异构虚拟化进行数据迁移,新购存储系统异构原有存储系统,原有存储系统上的业务数据要想享受新购存储的高级数据服务功能,则需要将访问存储的应用服务器连接到新购存储系统,承载用户服务的应用服务器通过访问新购存储间接的访问原有存储的数据,该过程包括首先完成新购系统与原有系统的异构连接,停止应用服务器业务,然后应用服务器与原有系统断开连接,再将应用服务器连接到新购存储系统,该异构接管方案会中断用户业务,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通过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先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然后根据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从而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完成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如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本端存储系统连接,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异构存储系统指的是被异构的存储系统或第三方存储系统,本端存储系统指的是具有在线接管功能的存储系统,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可以先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LUN(Logical Unit Number,逻辑单元号),根据LUN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异构设备。
步骤102,根据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本发明实施例,镜像卷是具有容错能力的动态卷,它通过使用卷的两个副本或镜像复制存储在卷上的数据从而提供数据冗余性,写入到镜像卷上的所有数据都写入到位于独立的物理磁盘上的两个镜像中。可以根据异构存储系统的LUN,将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卷映射至本端存储系统,得到镜像卷。
步骤103,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镜像卷,创建一个对象,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访问该对象从而访问到镜像卷的数据。
步骤104,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可以向应用服务器发送异构存储系统的Lun对应的唯一标识符UUID,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UUID从对应的LUN读写数据,从而实现在线异构不中断主机业务的功能;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即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后,此时应用服务器不需要访问异构存储器的数据,即可以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如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本端存储系统连接,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数据迁移前,可以先检测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在一种示例中,可以通过检测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速率是否位于预设速率区间来判断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通过网状通道或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FC(Fibre Channel,网状通道)具备通道和网络双重优势,具备高带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抵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能够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光纤连接,容易构建大型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网络,目前支持1x、2x、4x和8x的带宽连接速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带宽还在不断进行扩展,以满足更高带宽数据传输的技术性能要求。FC在航电上的应用主要包括:FC-AE、FC-AV(ARINC818)协议2个大的分支。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是一种存储设备远程映射技术,它可以将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存储设备映射到本地,并呈现为一个块设备,它是一种I/O技术,规范了一种并行的I/O总线和相关的协议,SCSI的数据传输是以块的方式进行的,LUN(LogicalUnit Number,逻辑单元号)是为了使用和描述更多设备及对象而引进的一个方法,每个SCSIID上最多有32个LUN,一个LUN对应一个逻辑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数据存储系统至少包括块存储功能、快照功能、快照克隆功能。
步骤202,若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异常,则发出报警信号,报警信息用于指示异构存储系统异常。
在一种示例中,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速率位于预设速率区间外,此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该报警信号可以提醒用户异构系统异常;
在另一种示例中,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速率位于预设速率区间内,则说明异构存储系统正常。
步骤203,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步骤204,根据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构存储系统上的卷到本端存储系统镜像方式导入的示意图。本端存储系统上的创建的vdisk与异构存储系统上的LBA结构顺序一致,应用服务器Host端读取异构存储系统FC LUN的数据时,可以直接访问本端存储系统第一逻辑单元号lun1,访问lun1等于访问FC LUN,读取异构存储系统ISCSILUN的数据时,可以直接访问本端存储系统第二逻辑单元号lun1,访问lun2等于访问ISCSILUN;本端存储系统获取源异构存储系统卷的uuid,本地存储系统上建的image卷与应用服务器主机映射后,上报该uuid到应用服务器主机侧,uuid是卷在应用服务器主机多路径识别的唯一标识,这样原异构存储系统卷路径上就多出与本端存储系统连接的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包括:采用位图法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本发明实施例中,位图法BitMap的核心思想就是用一个bit位来记录0和1两种状态,将具体数据映射到比特数组的具体某一位上,这个bit位设置为0表示该数不存在,设置为1表示该数存在。
步骤205,根据镜像卷确定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本端存储系统的镜像卷后,可以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链接路径,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FC或ISCIS连接。
步骤206,根据连接路径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连接路径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在一种示例中,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FC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207,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即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完成,此时可以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此时应用服务器可以直接通过镜像卷就可以实现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的读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应用服务器是否检测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后,可以持续检测本端存储系统是否有新增的冗余路径,以确定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是否建立完成,即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是否建立完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应用服务器未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则不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未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时,则说明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还未建立完成,此时不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步骤208,将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本端存储系统,并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如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图4中右边首先在本端存储系统建立异构存储系统的镜像卷,以实现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接管,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本端存储系统建立通信连接。
图4中左边图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时,即应用服务器与本端存储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然后将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本端存储系统,当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本端存储系统完成时,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后,可以将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本端存储系统对应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得应用服务器可以直接在本端存储系统进行数据读写,可以不通过异构存储系统,提高了数据读写的效率,在数据迁移完成时,可以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将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本端存储系统,包括: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源写入镜像卷,将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入本端存储系统的日志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进行写操作时,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本端存储系统中;若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在对本端存储系统进行数据写操作时,可以判断数据请求中的数据是否存储在于本端存储系统中,具体地,可以根据数据标识在本端存储系统中查询是否有对应的数据,若查询有对应的数据,则确定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本端存储系统中,此时可以返回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本端存储系统中,还包括:
若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空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根据数据标识查询不到对应的数据,则说明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空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镜像卷包括多个逻辑卷,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确定本端存储系统的多个逻辑卷中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从目标逻辑卷中读取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需要先确定本端存储系统中多个逻辑卷的激活状态,以保证成功读取到数据,具体地,可以确定每个逻辑卷的状态,然后确定出状态为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最后从目标逻辑卷中读取到数据。
在一种示例中,镜像卷包括6个逻辑卷,分别为逻辑卷1,逻辑卷2,逻辑卷3,逻辑卷4,逻辑卷5,逻辑卷6,当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可以分别查询逻辑卷1,逻辑卷2,逻辑卷3,逻辑卷4,逻辑卷5,逻辑卷6的激活状态,查询到逻辑卷1,逻辑卷2,逻辑卷3,逻辑卷4为激活状态,逻辑卷5,逻辑卷6不为激活状态,则可以从逻辑卷1,逻辑卷2,逻辑卷3,逻辑卷4读取到数据。
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先将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映射至本端存储系统,得到镜像卷,然后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映射的过程中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如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框图,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本端存储系统连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当需要对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创建模块302,用于根据逻辑单元号,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建立模块303,用于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断开模块304,用于当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应用服务器上报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装置,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先将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映射至本端存储系统,得到镜像卷,然后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映射的过程中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断开模块304,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应用服务器是否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持模块,用于当应用服务器未检测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则不断开异构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报警模块,用于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异常,则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异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迁移模块,用于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并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迁移模块,包括:
写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源写入所述镜像卷,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入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日志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进行写操作时,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第一返回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所述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返回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空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镜像卷包括多个逻辑卷,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多个逻辑卷中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
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目标逻辑卷中读取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路径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镜像卷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路径;
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路径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创建模块,包括:
创建子模块,采用位图法创建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通过网状通道或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系统至少包括块存储功能、快照功能、快照克隆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迁移装置,本发明在映射过程中无需断开异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先将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映射至本端存储系统,得到镜像卷,然后根据镜像卷建立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映射的过程中业务不会中断,直到完成本端存储系统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才断开连接,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如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的结构框图,包括: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21,该计算机程序4021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迁移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的结构框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上存储计算机程序501,计算机程序50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迁移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本端存储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根据所述逻辑单元号,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当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映射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应用服务器是否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未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则不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是否正常;
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存储状态异常,则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并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迁移至所述本端存储系统,包括:
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源写入所述镜像卷,将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读写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入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日志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进行写操作时,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
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所述对应的读写对象对应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是否存在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读写对象不存在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中,则返回空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卷包括多个逻辑卷,所述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应用服务器需要读取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数据时,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的多个逻辑卷中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逻辑卷;
从所述目标逻辑卷中读取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包括:
根据所述镜像卷确定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路径;
根据所述连接路径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包括:
采用位图法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本端存储系统通过网状通道或互联网小型计算机接口连接。
13.一种数据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本端存储系统和异构存储系统,所述异构存储系统分别与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本端存储系统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对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时,获取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单元号,创建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对应的镜像卷;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镜像卷建立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
断开模块,用于当所述本端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映射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异构存储系统的逻辑单元号的唯一标识符,当所述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所述本端存储系统新增的冗余路径后,断开所述异构存储系统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连接。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步骤。
CN202311550122.3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72707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122.3A CN11727079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122.3A CN11727079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0792A true CN117270792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2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0122.3A Withdrawn CN117270792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079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4206A (zh) * 2017-10-09 2018-02-1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迁移异构系统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98794A (zh) * 2021-02-02 2021-04-23 南京群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布式存储卷在线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83449A (zh) * 2021-01-25 2021-05-1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4206A (zh) * 2017-10-09 2018-02-1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迁移异构系统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83449A (zh) * 2021-01-25 2021-05-1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2698794A (zh) * 2021-02-02 2021-04-23 南京群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布式存储卷在线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OceanStor6.1.x SmartVirtualization 特性指南", pages 1 - 11,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doc/EDOC1100233693?idPath=7919749%7C251366268%7C250389224%7C251366266%7C254051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8573B2 (en) Load balancing for IP failover
US11726697B2 (en)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US11194677B2 (en) Configuration inconsistency identification between storage virtual machines
US11609703B2 (en) Object store mirroring based on checkpoint
US20200050587A1 (en) Handling metadata operations and timestamp changes during resynchronization
US768980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emulated LUN blocks in storage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s
US20130346532A1 (en) Virtual shared storage in a cluster
CA2868247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storage device
US11762814B2 (en)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for synchronous mirror copy guarantee
US20210406280A1 (en) Non-disruptive transition to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state
CN117270792A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3960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存储设备
US1060649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replication path direction in storage networks
US11755426B2 (en) Automatic recovery of locking filesystem shared between virtual tape library n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