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7661A -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 Google Patents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7661A
CN117267661A CN202311223203.2A CN202311223203A CN117267661A CN 117267661 A CN117267661 A CN 117267661A CN 202311223203 A CN202311223203 A CN 202311223203A CN 117267661 A CN117267661 A CN 117267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32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指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32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76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7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7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智能灯具,包括光源以及透镜;所述透镜套设所述光源上,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外表面曲率非等同的至少两层控光结构,且一端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朝向所述出光面的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和所述第二发光元发出的光经不同所述控光结构传导至所述出光面。该智能灯具通过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和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不同控光结构传导至出光面,进而可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控光并实现灯具的光束角的调节,从而有利于该智能灯具的多场景应用。该智能灯具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灯具通常包括光源和透镜,该智能灯具的光束角通常是固定的,且光源与透镜之间的光线传播路径通常是单一的,进而无法实现多场景应用。相关技术中虽存在可机械调节光束角的灯具,但是该智能灯具通常存在安装和制备工艺复杂,组装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灯具,包括光源以及透镜;
所述透镜套设所述光源上,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外表面曲率非等同的至少两层控光结构,且一端形成有出光面;
所述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朝向所述出光面的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和所述第二发光元发出的光经不同所述控光结构传导至所述出光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外周,且其发光面到所述基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到所述基板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中部设置有凸台;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凸台上;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凸台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外层所述控光结构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其余所述控光结构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所述控光结构的外表面形成一控光曲面,每个所述控光曲面的曲率非等同设置;
每一所述控光结构的横截面尺寸沿所述光源的光线传播方向逐渐增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里层的所述控光结构呈半球状或者锥状;其余所述控光结构为一端设置有开口的杯体结构,所述开口相背于所述出光面设置;
所述透镜还包括供所述光源至少部分装入的腔体,所述腔体形成于最外层所述控光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腔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外层的所述控光曲面上设置有防眩结构;
所述防眩结构包括基于多条第一费马螺旋线形成的多个第一凸起;
沿同一条所述第一费马螺旋线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费马螺旋线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朝出光面方向逐渐增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还包括第一导光结构以及第二导光结构;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居中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导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结构的外周;
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包括呈阵列示排布的多个导光单元,每一所述导光单元凸出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且每一导光单元的凸起面为曲面;
和/或,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包括基于多条第二费马螺旋线形成的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面为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光面外周的反光杯。
本发明构造一种智能灯具系统,包括用于获取被照物图像的智能摄像头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灯具,所述智能灯具根据所述摄像头获取的被照物信息调整光参数。
实施本发明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智能灯具通过将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外表面曲率非等同的至少两层控光结构的透镜套设于光源上,并将光源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朝向透镜的出光面设置,且将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和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不同控光结构传导至出光面,进而可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控光并实现灯具的光束角的调节,从而有利于该智能灯具的多场景应用。该智能灯具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灯具的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灯具的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透镜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透镜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智能灯具的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纵”、“横”、“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智能灯具系统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智能灯具系统可包括智能灯具,该智能灯具可用于照明,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简便且可实现多路调光束角,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光斑直径控制,实现智能调光,可适应多个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灯具可包括光源10、透镜20以及反光杯3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可在通电状态下发光。透镜20套设于光源10上,用于对光源10发出的光进行控光。反光杯30安装于该透镜20远离光源10的一侧,可用于对透过透镜20且杂散的光进行反射,进而可改变杂散光的光束角,使得光线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灯具还可包括外壳,该外壳用于收容光源10、透镜20以及反光杯30。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可包括基板11、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该基板11可用于供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安装,该第二发光元件13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12外周,该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到基板11的距离可不等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距离基板11的高度可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距离基板11的高度,从而可使得该光源10整体呈立体结构,有利于与透镜20配合实现光束角的调节和光斑大小调节,并且可使得整体光源10小型化,进而可有利于整个智能灯具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可呈平板状,其可以为常规的PCB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可大致呈方形。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也可以呈圆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该基板11上可设置凸台111,该凸台111可位于该基板11的中部,该凸台111的横截面积可小于基板11的横截面积。该凸台111可与基板11呈一体结构,用于供第一发光元件12安装,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2与第二发光元件13位于不同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台111凸出基板11的凸出高度可以为1mm~5mm。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台111凸出基板11的凸出高度可以为3m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台111的外周可印刷或者涂覆高仿曝光油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高仿曝光油墨也可以省去。
第一发光元件12设置于该凸台111上,且该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位于或者高于凸台111凸出端面设置。该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可大致呈圆形,其具有径向尺寸。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元件12不限于呈圆形,比如环状、方形、三角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的径向尺寸可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的径向尺寸。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的径向尺寸可以为2~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的径向尺寸可以为6mm。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发光元件12的照射范围可根据第一发光元件12的径向尺寸来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2可包括第一发光件以及第二发光件。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为不同类型的发光件。也即第一发光元件12可由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发光件组合而成。第一发光件可发出白光以及黄光。该第一发光件也可只发出白光,或者只发出黄光。具体地,该第一发光件可以为CW灯珠,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件可不限于为CW灯珠。需要说明的是,CW为冷白光,也即色温在7000K以上。该第二发光件可发出RGB三色光,其可以为RGB灯珠,也即为彩灯。需要说明的是RGB是指红绿蓝三原色。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件可不限于为RGB灯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13设置于凸台111的外周,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呈环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呈圆环状。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的内径可以为10mm~14mm,其可大于第一发光元件12发光面的径向尺寸,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的外径为14mm~18mm。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的内径可以选择为12mm,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的外径可以选择为16mm。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发光元件13的照射范围可根据第二发光元件13发光面的径向尺寸来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13可由不同类型的发光件组合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元件13可包括第一发光部131以及第二发光部132,该第一发光部131以及第二发光部132可交替设置。该第一发光部131可由至少两种不同色温的发光件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部131可包括第三发光件以及第四发光件。该第三发光件可以为低色温灯珠,该第四发光件可以为高色温灯珠。需要说明的是,低色温灯珠通常是指色温在3300K以下的灯珠,具体地,可以为色温在1800K的灯珠,高色温灯珠是指色温在5000K以上的灯珠,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色温为6500K灯珠。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发光件不限于为低色温灯珠,该第四发光件不限于为高色温灯珠。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光部132可包括第五发光件,该第五发光件可发出RGB三色光,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发光件可以为RGB灯珠,需要说明的是RGB是指红绿蓝三原色。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发光件不限于为RGB灯珠。
通过将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集成形成CWRGB五路封装灯珠,可便于该智能灯具实现智能调光调色,进而可增加灯具的用途和扩大灯具的适用场景使得使用该光源10的灯具在体积上,颜色一致性,性能,安装,体验,价格和实用性上具有更好的优势。采用该光源10形成的灯具调光束角度精度高,调光束角可数字化,可实现调色1200k-20000k全光谱覆盖,16万色彩组合,具有舒适性应强、绿色健康,灯珠搭配接入较灵活、可以实现RG0无蓝光危害,光色一致性更好,低眩光,一灯当多灯和多场景整灯尺寸小运用等特点。该智能灯具还具有安装方便,高效节能,环境抗干扰强,灵活加智能,能实现大功率灯具,高光效,光斑均匀性好,可调灯具中心光强的特点。另外,灯具体积小能覆盖室内直径65mm直径的筒射灯,适合多场景等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一焊盘14,该第一焊盘14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其可与第一色温电路对应设置,也即与第三发光件的色温电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二焊盘15,该第二焊盘15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其与第二色温电路对应设置,也即可与第四发光件的色温电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三焊盘16,该第三焊盘16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可与蓝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也即可与RGB灯珠中的蓝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四焊盘17,该第四焊盘17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可与绿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也即可与RGB灯珠中的绿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五焊盘18,该第五焊盘18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可与红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也即可与RGB灯珠中的红光控制电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上设置有第六焊盘19,该第六焊盘19位于第二发光元件13的外周,可为五路共用正极焊盘,也即其可供第一发光元件12和第二发光元件13共用。
如图3至图5所示,该透镜20整体可大致呈圆台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0不限于整体呈圆台状。该透镜20可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0可采用PC和PMAM加玻璃材料制成。该透镜20的径向尺寸可朝光源10的发光方向逐渐增大设置。该透镜20的一端形成有出光面20a,该出光面20a形成于透镜20径向尺寸最大的端面上。该出光面20a可与光源10相对设置,可供光源10发出的光透出。具体地,该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均朝向出光面20a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0可包括至少两层控光结构21,该至少两层控光结构21可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每一控光结构21的横截面尺寸可沿光线传播方向逐渐增大设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光结构21可以为四层。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光结构21不限于为四层,可以为两层、三层或者大于四层。四层控光结构21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四层控光结构21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四层控光结构21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控光结构211、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第四控光结构214。其中第一控光结构211为最外层的控光结构21,第四控光结构214为最里层的控光结构21。最里层的控光结构21(也即第四控光结构214)可与出光面20a的中心区对应设置,具体地,其可与出光面20a的中心区同轴设置,该第四控光结构214的中轴线可与出光面20a的中轴线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最里层的控光结构21(也即第四控光结构214)可呈半球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最里层的控光结构21不限于呈半球状,其可以呈锥状。其余控光结构21(也即第一控光结构211、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为一端设置有开口的杯体结构,每个控光结构21的开口均位于与出光面20a相背设置的一侧,且第四控光结构214到第三控光结构213的开口之间留设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大于零。该第一发光元件12和第二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可在透镜20中发生透射和/或漫反射,并通过至少两层控光结构21进行控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两层控光结构21的径向尺寸可由外到内依次减小,进而可与光源10配合使用,满足控光路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外层控光结构21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其余控光结构21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也即第一控光结构211长度大于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以及第四控光结构214的长度,从而最外层控光结构21的内侧形成有与光源10配合的腔体20c,使得该透镜20与光源10配合时可形成不同的控光路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2可置于该腔体20c中,第一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和第二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可经过不同控光结构21传导至出光面20a,再进行混光,从而有利于实现调节光束角、匀光以及消除光学成像和减少黄斑问题。具体地,该第一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可经过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以及第四控光结构214传导至出光面20a。第二发光元件13置于该腔体20c的外侧,其发出的光可经过第一控光结构211、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以及第四控光结构214传导至出光面20a。该光源10与透镜20配合,通过不同的控光路径可实现3个不同的光束角调节。比如可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发光,第二发光元件13不发光,第一发光元件12的光可经过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以及第四控光结构214传导至出光面20a,并以第一光束角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控制第二发光元件13发光,第一发光元件12不发光,第二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可经过第一控光结构211、第二控光结构212、第三控光结构213、以及第四控光结构214传导至出光面20a,并以第二光束角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第二发光元件13同时发光,第一发光元件12和第二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各自的发光路径传导至出光面20a,然后进行混光后以第三光束角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每个光束角配合智能系统还能智能调节中心光强,通过本发明的光源10以及透镜20的配合,该智能灯具具有同步性强,光斑一致性好,无色差,光斑均匀性好,不易被干扰的优势,自由组合能力强的优点,又具备无线调光方式的布线灵活和成本低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控光结构21的外表面均可以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四层控光结构21的外表面的曲率非等同设置,进而可对全反射的光线进行合理分配,为发生全反射的光线进行导向并实现在精准位置进行混光,且有利于灯具实现光束角调节。每一层控光结构21的外表面均可形成一控光曲面20b,该光源10发出的光可经过控光曲面20b进入透镜20中,至少部分可从出光面20a透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层控光结构21之间形成有至少部分腔体20c。通过留设腔体20c可便于光源10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光结构211具有第一开口2112,该第一开口2112与出光面20a同轴设置,第一开口2112的中轴线与出光面20a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开口2112的径向尺寸小于出光面20a的径向尺寸。该第一控光结构211的外表面形成第一控光曲面2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光结构212具有第二开口2122,该第二开口2122与第一开口2112同轴设置,且该第二开口2122到第一开口2112之间留设有大于零的设定距离,该第二开口2122较第一开口2112更靠近出光面20a设置,且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开口2112的径向尺寸。该第二控光结构212的外表面(也即与第一控光结构211相对设置的表面)可以形成第二控光曲面2121,第二控光曲面2121为光滑的曲面,该第二控光曲面2121的曲率与第一控光曲面2111可不等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控光结构213具有第三开口2132,第三开口2132与第二开口2122同轴设置,且第三开口2132到第一开口2112之间留设有大于零的设定距离,该第三开口2132较第一开口2112更靠近出光面20a设置,第三开口213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开口2122的径向尺寸。第三控光结构213的外表面(也即与第二控光结构212相对设置的表面)可以为第三控光曲面2131,第三控光曲面2131为光滑的曲面,其可形成第三控光曲面2131。该第三控光曲面2131的曲率与第二控光曲面2121的曲率以及第一控光曲面2111的曲率可不等同设置。
该第四控光结构214具有第四控光曲面2141,该第四控光曲面2141可朝向第三开口2132设置,且到第一开口2112留设有大于零的设定距离。第四控光曲面2141的曲率与第三控光曲面2131、第二控光曲面2121以及第一控光曲面2111的曲率均可不等同设置。
第一控光结构211上与第一控光曲面2111相背设置的一面,第二控光结构212上的第二控光曲面2121,第二控光结构212上与第二控光曲面2121相背设置的一面,第三控光结构213上的第三控光曲面2131,第三控光结构213上与第三控光曲面2131相背设置的一面、以及第四控光曲面2141一同界定出腔体20c。腔体20c形成于最外层控光结构21的内侧,也即形成于第一控光结构211的内侧,且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用于供光源10安装,具体地,其可供第一发光元件12装入。通过形成腔体20c,可实现聚集光线,和控制直接透射出去的光线的中心光强,加强光线科学均匀合理分布,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2和第二发光元件13的光线折射入到透镜20经过混光后再折射出到反光杯30后,最终实现将光束角调节为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曲面上设置有防眩结构22。该防眩结构22可包括多个第一凸起221,该多个第一凸起221可基于多条第一费马螺旋线a形成,也即可通过多条第一费马螺旋线a分隔形成。其中每条第一费马螺旋线a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三端,其中第一端可沿光线传播方向延伸,也即朝向出光面20a的方向,第三端朝控光结构21开口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21可大致呈菱形或者三角形,且第一凸起221的凸起面可以为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同一条第一费马螺旋线a排布的多个第一凸起221在第一费马螺旋线a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朝第一端所在方向逐渐增大设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呈菱形的第一凸起221可以为两个呈三角形的第一凸起221拼接形成,每个呈三角形的第一凸起221的底边长可以为1.8mm,多个呈三角形的第一凸起221的高度朝向出光面20a逐渐增大,且依次增加的幅度为0.2mm。通过设置该防眩结构可进一步高效利用光线,降低光损,与第一控光结构211共同作用起到精确控光,使得光强空间分布具有重新分配的作用并且起到防眩作用且具有使得整个智能灯具照射均匀,无杂散光、黄斑以及具有高光效的光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0还包括第一导光结构23,该第一导光结构23可设置于该出光面20a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结构23居中设置于出光面20a上,用于将出光面20a中心区透过的光导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光结构23可包括多个导光单元231,每个导光单元231为导光微结构,可凸出设置于该出光面20a上,且凸起面可以为曲面,也即珠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光单元231形成单个的聚光凸台,每一导光单元231的凸起高度可以为0.15mm~0.2mm(包括端值0.15mm以及0.2mm)。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光单元231可呈正六边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每个导光单元231也可不限于呈正六变形,其可呈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个导光单元231呈阵列式排布,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导光单元231可呈蜂窝状排布。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光单元231的最小边长可以为0.7m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同一列或同一排的导光单元231的横截面尺寸可沿出光面20a的径向方向朝出光面20a的外边缘逐渐增大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同一列或同一排的导光单元231的横截面尺寸也可等同设置。该导光单元231可将光源10发出的光线再次进行调整,进一步高效利用光线、减少光损,实现共同作用起到确准控制光束角和防眩,消去杂散光跟黄光斑,使得光源10照射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0还可包括第二导光结构24。该第二导光结构24设置于该出光面20a上,且位于第一导光结构23的外周,且在出光面20a径向方向上的布置宽度为20mm~35mm(包括端值20mm以及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光结构24可包括多个第二凸起241,该多个第二凸起241可凸出该出光面20a设置,其凸起面可以为曲面。该多个第二凸起241可通过多条第二费马螺旋线b形成。每一第二费马螺旋线b具有第二端以及第四端,其中第二端朝远离出光面20a中心延伸,第四端朝第一导光结构23方向延伸。沿同一条第二费马螺旋线b排布的多个第二凸起241在第二费马螺旋线b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朝第二端所在方向逐渐增加,也即使得位于同一径向上的第二凸起241的尺寸可朝出光面20a的外边缘同比例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凸起241为导光微结构,其可呈三角形或者菱形。通过设置该第二导光结构24可将部分杂散光导入反光杯30,进而可便于实现科学高效地进行光线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源10安装于腔体20c中,通过多层控光结构21,实现光线的合理分配,进而使得光线经过透镜20透出至反光杯30后的光束角为80度。通过设置该透镜20可使得该灯具的光束角可调节为15度~80度(包括端值15度和80度)。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杯30大致呈圆台状,为两端贯通结构,其径向尺寸朝光线传播方向逐渐增大设置。该反光杯30可包括杯体31,该杯体31可包括入光口31a以及出光口31b,入光口31a的直径小于出光口31b的直径。该反光杯30与透镜20装配时,该入光口31a可朝向透镜20,入光口31a的所在端面可以与出光面20a相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入光口31a的直径可大于或等于出光面20a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31内侧可设置有环状台阶32,该环状台阶32与杯体31同轴设置。该入光口31a到环状台阶32朝向出光口31b的端面之间以及环状台阶32到出光口31b之间均设置有多层反光结构33,该多层反光结构33沿杯体31的轴向依次设置,每层反光结构33可包括沿杯体31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反光凸起331,每一反光凸起331的凸出面为曲面。透镜20透出的小部分杂散光可射入反光杯30中,经过反光凸起331混光后漫反射和全反射到空气中传播,进一步改变光线角度,使得空间光强得到重新分配,由此进一步实现防眩光作用,且照射效果均匀,无黄斑,杂散光。
该智能灯具不仅可以满足基础照明需求,而且还可实现筒射灯二合一,其光束角能覆盖15-80°且能固定3种类光束角,真正意义上实现光束角调节,并且可调光调色,提高与使用场景兼容性。另外,该智能灯具无需添加扩散剂或扩散粉,通过设置防眩结构22、第一导光结构23以及第二导光结构24即可实现防眩效果,进而也大大提高了光效,有利于创造高效绿色节能健康的光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系统还包括智能摄像头及控制设备,该智能摄像头可拍摄到智能灯具照射空间,且与智能灯具及控制设备直接/间接通信连接和/或通过设置电线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摄像头可以安装在轨道上,智能摄像头可延轨道移动,从而使得其拍摄区域更大。该智能摄像头可用于采集被照物的图像。该智能灯具可根据智能摄像头获取的被造物信息调整光参数。控制设备可与智能摄像头集成设置,可包括储存模块及处理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也可单独设置。该智能灯具系统运行时可包括以下步骤:可通过该智能摄像头采集被照物的图像并发送给控制设备;可通过控制设备可识别出被照物信息,该信息包括被照物的体积、品类(包括动物、食物、装饰物、画作等)、颜色等,该控制设备可将该被照物信息反馈至智能灯具;该智能灯具根据被造物信息调整光参数,具体地,可根据被照物的体积大小,通过控制光源10的不同的发光元件发光并与透镜20和反光杯30配合控制整灯的光束角和/或光斑大小;该智能灯具可根据被照物的颜色,通过控制光源10的不同发光元件的功率等参数调节整灯的发光色温/色调/亮度,从而可提高被照物的美观效果,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该智能灯具系统可具有调光束角度精度高,调光束角数字化的优点,可实现调色1200k-20000k全光谱覆盖,16万色彩组合,且安装方便,高效节能,环境抗干扰强,灵活加智能,能实现大功率灯具,高光效,光斑均匀性好,可调灯具中心强,并可AI自动识别被照物,自动补偿色彩还原度,另外该智能灯具体积小能覆盖室内直径65mm直径的筒射灯,适合多场景等应用。
该智能灯具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常规的一体式筒灯射灯光束角固定,防眩等级小(通常UGR小于16)的难题,更重要还能对被照物自动补光和补彩光来体现被照物颜色本身还原度和增加被照物任何彩光,能现实绿色节能被照物最真实的体现,如餐厅和展画,服装,水果照明使用场景运用提升被照物的价值,提高用户体验感。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0)以及透镜(20);
所述透镜(20)套设所述光源(10)上,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外表面曲率非等同的至少两层控光结构(21),且一端形成有出光面(20a);
所述光源(10)包括基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且朝向所述出光面(20a)的第一发光元件(1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3);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经不同所述控光结构(21)传导至所述出光面(20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2)的外周,且其发光面到所述基板(1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面到所述基板(11)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中部设置有凸台(111);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2)安装于所述凸台(111)上;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13)位于所述凸台(111)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最外层所述控光结构(21)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其余所述控光结构(21)在光线传播方向延伸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控光结构(21)的外表面形成一控光曲面(20b),每个所述控光曲面(20b)的曲率非等同设置;
每一所述控光结构(21)的横截面尺寸沿所述光源(10)的光线传播方向逐渐增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最里层的所述控光结构(21)呈半球状或者锥状;其余所述控光结构(21)为一端设置有开口的杯体结构,所述开口相背于所述出光面(20a)设置;
所述透镜(20)还包括供所述光源(10)至少部分装入的腔体(20c),所述腔体(20c)形成于最外层所述控光结构(21)的内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2)位于所述腔体(20c)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的所述控光曲面(20b)上设置有防眩结构(22);
所述防眩结构(22)包括基于多条第一费马螺旋线形成的多个第一凸起(221);
沿同一条所述第一费马螺旋线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221)在所述第一费马螺旋线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朝出光面(20a)方向逐渐增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20)还包括第一导光结构(23)以及第二导光结构(24);所述第一导光结构(23)居中设置于所述出光面(20a)上;所述第二导光结构(2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结构(23)的外周;
所述第一导光结构(23)包括呈阵列示排布的多个导光单元(231),每一所述导光单元(231)凸出设置于所述出光面(20a)上,且每一导光单元(231)的凸起面为曲面;
和/或,所述第二导光结构(24)包括基于多条第二费马螺旋线形成的多个第二凸起(241),所述第二凸起(241)的凸起面为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光面(20a)外周的反光杯(30)。
10.一种智能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获取被照物图像的智能摄像头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灯具,所述智能灯具根据所述摄像头获取的被照物信息调整光参数。
CN202311223203.2A 2023-09-20 2023-09-20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Pending CN117267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3203.2A CN117267661A (zh) 2023-09-20 2023-09-20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3203.2A CN117267661A (zh) 2023-09-20 2023-09-20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7661A true CN117267661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1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3203.2A Pending CN117267661A (zh) 2023-09-20 2023-09-20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76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199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components
US9366410B2 (en) Revers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eatures in linear profile for lighting applications
CN102859257B (zh) 紧凑型混光led光引擎和窄束白色led灯以及使用其的高cri
EP2844915B1 (en) Reflector and lamp comprised thereof
EP2417386B1 (en) Reflector system for lighting device
JP5974242B2 (ja) 一様な投影照明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859106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bulb-type LED lamp
US9874322B2 (en) Lensed troffer-style light fixture
JP2002540576A (ja) Led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US8439526B2 (en) Variable-color lighting system
CN103201557A (zh) 暗槽型灯具
CN110325787A (zh) 具有光导的灯具
JP6310688B2 (ja) 全内部反射レンズを有するトロファ照明器具システム
JP2012503273A (ja) 一貫した色質のための色混合方法
CN117267661A (zh) 智能灯具系统及其智能灯具
US20190211975A1 (en) Bulbs with indirect illumination
CN104696885B (zh) 一种用于离散led光源的新型二次配光透镜及设备
CN218845917U (zh) 一种光学系统及手术灯
JP2003229014A (ja) Led照明装置
CN219473486U (zh) 智能灯具
CN118011650A (zh) 一种多通道led缩小化匀光设备
IL206912A (en) A light fixture mixes light and a method for doing the same t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